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8-21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九篇

【教学计划】导语,我们眼前所欣赏的这篇文章有22132文字共九篇,由鲍平小用心修改上传!倘若你对此篇文章想说点什么,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指导思想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引导儿童思考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推进课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二、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6、加强口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7、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8、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总结: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二、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四则运算………. …………(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 ……. … .. ………..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形的拼组……………………..2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 ……………………(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 …………………………..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班级情况: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55,男生28,女生2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xxx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7、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中在关各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抓好针对优等生的"奥数"教学,提高解"奥数"难题的能力.对于潜能生,我将加大个别辅导时间,让他们也能进步.

5、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6、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正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问题.

8、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针对本册内容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坚持不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教材简析:

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一共编排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大致能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依次是"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分别让学生在具体情境里数物体的个数,比物体的长短(高矮)或轻重,把若干物体按比较明显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三个单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之所以编排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头,主要原因有三个:①"数""比""分"都是学生在幼儿时期进行过的活动,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前教育时往往要进行这些活动,已经有了最初步的活动经验.把"数""比""分"等活动作为教材的起始内容,有利于数学学习和幼儿活动的衔接,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②观察、计数、比较、分类是数学教学经常开展的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学生具有这些活动的经验与能力,将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把这些活动编排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初,是开发并积累学习资源,有利于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的形成.③在这三个单元里没有需要记忆的数学知识,没有读、写、算的练习任务,寓数学思想方法于有趣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有利于形成学习数学的热情.第二部分是第四单元到第十单元,本学期要新授的数学知识都在其中.在"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2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初步教学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在"统计和概率"领域教学简单的分类,包括分类的作用和方法.在"综合和实践"领域安排了"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次活动.第三部分是第十一单元,在期末有重点地整理一学期所教学的数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复习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与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感受并认识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能判断一些常见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2、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简单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推理等能力;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具体的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物,并进行交流;能用长短、大小、轻重说明和交流一些简单物体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或计算的方法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实际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

4、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描述某些现象,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和与他人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初步萌发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能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经历发现和改正数学活动中错误的过程,愿意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教学重点: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感受并认识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能判断一些常见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2、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简单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推理等能力;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具体的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物,并进行交流;能用长短、大小、轻重说明和交流一些简单物体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或计算的方法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实际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措施:

1、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注意联系实际理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和用数交流信息,鼓励学生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把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看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感情.

六、课时安排: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也存在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数学学习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经验.

(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xxx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4)在认识比和百分数,学习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

(5)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升)、1立方厘米( 毫升)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主动应用所学的方程、分数运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活动方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以及应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应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xxx基本性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解决有关分数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百分率计算,以及按比例分配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解方程,进行分数计算,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求比值和化简比,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等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增强xxx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认识比和百分数增强数感.

4、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六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xxx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 第一大周(8.31—9.13)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第二大周(9.18—9.30) 两位数减两位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 第三大周(10.9—10.19)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角的初步认识

4、 第四大周(10.23—11.2)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5、 第五大周(11.6—11.16)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6、 第六大周(11.20—11.30) 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

7、 第七大周(12.4—12.14)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 第八大周(12.18—12.28)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9、 第九大周(01.2—01.11) 统计 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 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 复习迎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七

一、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全册教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七、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八、策略预设

1、课堂教学: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校教育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主题化、信息化、生活化的再处理,备好课时教学计划,把整体课堂教学优化和新课程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到实处.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堂数学课,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中采用生活化,趣味性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加强学习的开放,因材施教.

2、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根据学校奥数辅导的工作精神,从四年级3个班中抽取15名学生,作为奥数辅导的对象,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奥数兴趣小组,进行奥数知识的辅导,争取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3、科研课题:以<<以主题教学为主线,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与研究>>课题为本教研组的学科研究课题.以<<利用数学教学中错例,进行纠错和抑错的研究>>为本教研组的研究xxx习课题.

以数学磨课为载体,追求理想数学教研作为本校和本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教学中教材的处理与应用,提高的研究是本教研组研究的主方向.

九、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 四则运算.......... ............(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 ....... ... .. ...........1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形的拼组..........................2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7、统计....... ........................(4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 ................................1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八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表面积计算;长方体驼方体的体积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单位,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2、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条形、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3、比和比例:xxx意义和性质:比例尺;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含比例分配).

4、总复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比较,概括,整理;第二部分是配合知识的复习.进行多种形式的联系,最后综合,作复习后的检查之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上述几何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掌握统计的简单知识,会填写统计表,在老师的帮助下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并能看懂,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3、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答能力,培养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编排特征:

1、加强了操作环节,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特征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实物→模型→标准图形这一认识总过程中会说名称,找出特征,并能用文字描述特征与公式.

2、加强统计图表的训练,看懂统计图表回答有关的实际问题,不要求绘制统计图表,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3、突出比和比例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重在概括教学上,为初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要用知识联系来弄清概念,但不能相等而言,只能说"相当于".

4、总复习安排:十分加强数学知识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且覆盖面大,本册分四部进行(数与计算;常见数量关系和应用题;比和比例;量与计量;简单统计图表;几何图形)每课时复习内容都分成知识整理和练习两部分,而在练习中既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有综合内容.

四、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比和比例及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解应用题的知识.

五、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和有关应用题.

六、学生情况及教学措施:

班有学生本42人,其中19名女生.学习态度大多端正,上课专心听讲的有40%,积极举手发言的;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7名学生认真,各方面表现突出,学习成绩过硬.有10%学生聪明伶俐,学习比较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有75%左右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能自觉完成,有十来个同学要老师xxx下才能完成,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不理想,4、5名学生甚至次次不及格.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大多数学生计算没有过关,粗心大意,往往接近胜利而告失败;概念理解有偏差,对特殊情况不会;应用题中,理解不深刻,数据不同平时实际问题不会解答,编题形式发生变化,就目瞪口呆,学得不活.

为此,本学期实施以下措施:

1、提高四十分钟上课的效率,改进教学方法,跟上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让他们解题思路展现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让他们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脚步.上课时,做到精讲精练,面向全体同学.

2、每次的新授内容讲透,即多让新授展开讨论,象几何多动手操作,制作立体图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而理解题意,提高解题能力.

3、数学兴趣课上尽量多给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兴趣题,几种典型的类型的解题方法教给他们,发展他们的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

4、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中午等时间给他们个别指导,并且随时鼓励他们,上课时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知识的迁移,重点突出算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单元、重点、难点、关键:

单元课题重点难点关键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及体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公式推导及表面积体积应用突出难点,认识和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每个面的长与宽是什么.

2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统计表各类要求正确填写有关数据并能作简单计算,(百分数、合计数)回答问题统计图中空间年份的表示明确统计表的格式、用途.

3比和比例掌握比、比例及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运用意义判断正、反比例两个量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方法理解和掌握xxx概念,区别比和比例

4总复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九

一、班级同学情况:

本班共有45人.从上学期教学和考试成绩,大部分同学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对基础知识、概念、定义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也有部分同学自觉性不够,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有几名学困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同学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

1、思想教育要求: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知识、能力、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1).让同学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 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同xxx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同学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本人或教研组研究的专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同学"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

五、提高教育质量拟采取的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同学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同学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热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推荐: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音乐老师的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