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1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五篇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调查报告】导语,你所阅读的这篇有18503文字共五篇,由鲁佳仁详细改进后发表!假若你对这类文章感觉哪里不好,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关于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一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户籍制度的放宽,许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选择进城务工,劳务输出成了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可是虽然大人进城了,孩子的教育仍然在农村,这就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孩子".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适龄上学的孩子.他们是学校的特殊群体.对他们进行教育将是农村学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能为国家更多的输送人才的重中之重.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笔者利用暑假期间对临水镇部分学生进行暑期辅导的同时,对7~9年级的"留守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心,共发放100份问卷,实收96份,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教育现状;

1 家庭贫困;大部分"留守孩子"的家庭都是迫于生计而外出务工,且他们的父母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而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像建筑和加工之类,工资低廉,因此大多"留守孩子"家庭贫困.由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95%的"留守孩子"每月的零用钱低于50元,远不能满足其生活和学习的需求.

2 辍学较多;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都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留守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他们的家庭却更为贫困,为了摆脱困境,他们的家长往往会选择只留一名孩子继续上学,而让其他孩子进城务工的策略,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这就造成了农村相当高的失学率,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约有50%的"留守孩子"其兄弟或姐妹处于失学状态,而这些失学的孩子大多刚刚或并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另外,在失学的孩子中,以女性最为常见,在统计的问卷中有35%为姐姐或xxx,姐姐打工供弟弟上学,xxx打工供哥哥上学非常常见,反映了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农村依然严重.

3 基础较差;在回答"你是否能用英语同你的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时,有45%的同学选择不能,虽然有信心不足的因素,却也客观的反映了他们英语基础的薄弱.另外,在同他们的任课老师交流中,他们也透露"留守孩子"由于没有父母在身旁,学习时自由散漫,难以管教,是平时教学的难点.

4 知识匮乏;为了调查"留守孩子"对于时事的关注度,笔者设问"你知道的领导人是谁吗",令人惊讶的有60%的同学回答不知道,这是最容易从各种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如此多的人不知道说明他们信息获取渠道的缺乏.同时,在与"留守孩子"的沟通中也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孩子对于时政和课外知识漠不关心,即使有时充满好奇,也无法深入了解.

5 对英雄人物的认可;根据问卷显示大多数孩子对雷锋和嘎子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这是好的现象,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可能做到那样,但从这可以看出这些孩子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出人头地的渴望.

二教育现状的分析

1.旧观念的影响;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深远,这不是农民的固执而是生活的必然,在农村,结婚时是女方嫁入男方,成为男方家中的一元,这使得贫困家庭中的男性成为生存的支柱,起着养老责任,因此在农村男性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当家庭经济困难时,女孩辍学供男孩上学便成为常见的现象.

2.家教不严;在调查时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家务是他们放学回家后要首先完成的功课,这占去了他们相当大的时间,而且由于父母不再身边,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学习又督促不严,使得大多数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且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电视和玩上面,完全任其自我控制,这就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起着正常的引导作用.

3 缺乏信心;上面提到约有45%的同学不能用英语和同学进行交流,其实在与他们老师沟通中透露有部分孩子学习不错只是不敢表现罢了.由于家庭的原因,大多数"留守孩子"在人多场合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在处理有些问题时不够果断信心不足.

4 性格孤僻;这是"留守孩子"教育最困难之处,在问到"学习困难时会找谁帮忙"时,有90%回答老师或同学,极少数会找父母,约有10%的选择"谁也不找",而在问到"是否愿意同街道上的同学同座"时,有35%的孩子选择不愿意,这说明大多数的"留守孩子"愿意同与自己"身份"差不多的人交流,而对于其他人有排斥心理;另外有10%选择谁也不找,他们已将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这种不愿与人交流的个性造就了他们孤僻的性格,使得他们对外部事物比较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成长道路上的一切不幸他们都默默的藏在自己的心里深处.

三. 解决建议

1 完善医保;农民"重男轻女"就是为了以后失去劳动能力后有人抚养,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就可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另外地方应该做好贫困学生学费减免工作,切实减少女孩的失学率.

2 加强"留守孩子"的教育研究;"留守孩子"毕竟不同与一般的孩子,他的教育模式也不该是现有的教育模式,这个群体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学校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成长.近来风靡的"寄宿制"学校非常不错,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学校应该让"留守孩子"成班,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xxx"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

3 对家长进行教育;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要让他们多督促孩子的学习,不要惯了孩子,而且祖辈家长也可以利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教育和促进孩子发展,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

4 与大学生建立联系机制;每个孩子都对大学充满了崇敬和期待,应该建立一个平台让"留守孩子"们能够与在校大学生多些接触,如利用写信的方式让他们互相交流,定期组织大学生与"留守孩子"谈心等活动,给他们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方向.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各方面应该各尽其职,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黄花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近期,我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黄花乡在黄花学区就读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此次调研选取黄花乡为主要区域.为了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4--16岁之间.调查共涉及36个班级,总人数2041人(其中初中生1140人,小学生573人、幼儿328人).据调查统计,黄花乡现有人口6736人,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几何极数倍增,现有1.5万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72%.在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469人(其中小学生176人,中学生293人),占17.9%,父母中有一方阶段性外出务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生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总体比例偏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我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黄花乡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5、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xxx、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三、问题的成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

报告中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3、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2、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xxx、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xxx,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3、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由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是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三是自我监护型(5%),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者其他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

1、亲情的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对15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到64.8%,甚至有8.7%与父母没有联系.即使在有限的联系中,留守儿童也很少能够直接与父母通话.留守儿童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寻求帮助.150名留守儿童中,有焦虑心理的占27.4%,抑郁的占27.6%,有恐惧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

2、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的.缺乏即使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在对150名留守儿童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有过失、说谎、偷窃、攻击以及xxx行为的,分别占57.6%、35.2%、7.4%、30.6%和41.3%.另外,受外出打工的家长影响,留守儿童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150名留守儿童中,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

3、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由于父母疏

于照顾,临时监护人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监护权,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xxx、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目前农村适应留守孩子的公益性娱乐设施很少,而社会上诸如网吧、游戏厅、不良书刊、xxx碟片等无不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给家长、学校、社会和学生都带来伤害.

二、努力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建立校外辅导站.双休日、寒假、暑假期间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期,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的地方,可在每个乡镇都办起了校外辅导站和暑期乐园,让其成为增长知识、拓宽兴趣爱好的"民间知识库“,成为家长最放心、儿童最想去的"平安度假村”.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

3、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去年,我通过认真调查摸底,了解到还有大量的女童处在失学的边缘,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依靠父母在外打工微薄的工资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更不用谈读书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镇在大力实施救助的同时,也积极动员企业家们支持和关心"春蕾计划"、"爱心工程".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几点建议

1、父母要转换思想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xxx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xxx、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目前我校有几位教师已经自发的对一些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帮助,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个人德育的发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时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农民工在城里只能扮演"外乡人"的角色,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让农民工的子女读书难.

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民工"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4、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门应该制订有关留守儿童的检测体系,明确监测办法,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 儿童的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公会、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监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总之:"今天的辍学者有可能就是明天的贫困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其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协作,让留守儿童能健康的度过他们的金色年华,使之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20xx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篇二

1、全面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使全市0-18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到xx年达到98%.

2、家庭教育的阵地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建设,以村区、村屯、中(小)学校、幼儿园为依托,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家长学校290所.其中,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82所,建设率达到100%;社区家长学校48所,建设率达到90.6%;村屯家长学校160所,建设率达到60.2%.

3、重视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单亲贫困家庭儿童、春蕾女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目前,我市共建立"留守儿童之家"93个,其中,杨家满族乡中心小学和得利寺镇中心小学被评为x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赵屯乡河洼村"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4、发挥示范带动的辐射作用.大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评选和表彰力度,发挥优秀家长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x店市社区、村屯优秀家长学校26所,推广家长学校成功经验.市教育局、老虎屯小学、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四初中、十六初中、幼儿园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x店市初级中学、x店市太阳中心校、义勇小学、x店市老虎屯小学和29中被评为首批"x市中小学示范性家长学校"

5、加强家庭教育队伍建设.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先后组建了由离退休教育工作者、妇联干部和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6支.全市共有家庭教育工作专工作者、志愿者共135名,参加过业务培训的95名.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联合教育局、卫生局、关工委等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当前家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调研掌握真实情况,提炼正确结论,征集家庭教育论文50余篇,及时向党委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通过案例揭示家庭教育的内涵、方法和规律,共整理出20大类型、500多个家教案例,并出版<>,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篇,在市级刊物发表7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提高.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同学深入大邑县金星乡,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一、调查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比较紧张,各种经费异常是教育经费是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就拿英语来说,城市学校的英语教育远远强于农村,很多农村小学的孩子根本没有上过英语课,这就在起点上落后于城市.

2、农村师资力量不够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调整.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供给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应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应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在于农村,家庭条件本来就有限,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仅有学校在教育着孩子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了,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受传统愚昧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而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无法找到一个适宜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由Www、QunZou、Com整理]

其次,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并出现了很多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

隔代抚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老人力不从心.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再加上与长辈的沟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这使教育严重的脱节.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也导致学生不爱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教师提问,他们的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本事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教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缀学,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普遍偏低.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了.在缺乏约束下,学生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父母的行为也对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本事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能够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可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2、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景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仅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九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提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经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坚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xxx、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本事.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xx年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要加大投入,进取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义不容辞的职责;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构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经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

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所以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景.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进取、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供给服务,异常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必须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提高.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经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我的优势,使自我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经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经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构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能够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xxx、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以上是我们根据实践调查和查找资料得出的一些提议,期望对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忙.

20xx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篇四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如在讲授国家的出现过程时,先让学生思考:"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生产力的发展."接着问学生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私有制,后来又产生了哪两大对立阶级?"回答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xxx问学生:"两者的关怎样?"学生答是"根本对立的."最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结果怎样?"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知识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种方法既符合认知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课的教学效果.

关于西部教育的调查报告 篇五

一直以来,西部的发展相对东部都极其落后,尤其是教育,更是受到多方关注,我们国家也不断倡导学生及社会的力量去帮助西部.我们此次支教采用家访的形式,通过和村民聊天,关于限制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发展的原因,得出如下几个调查报告结论:

一:教育环境问题

一个地方教育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地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交通地理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被调查的垭垅村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一般上完初中就不在上学,而是出去打工,一方面是因为学习不好,没考上,一方面是当地教育质量较差,还有就是,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般家庭的负担都比较重,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在外打工,一些初中都没有上的孩子在外打工回来,盖了新房子,很是让一些家庭羡慕,一些孩子就认为上完初中也是出去打工,上完小学也是打工,同样是打工,早出去,可以早点改变家庭现状,所以就辍学了.

几乎所有家庭都是支持孩子继续上学,考不上孩子才只好去打工,因为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也意识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比过去更支持孩子教育.

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意识到文化程度与自身经济情况关系很大,考大学成为山区孩子走出山区,改变人生的最好出路.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山区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的入学率.90%以上的家庭,孩子没有继续读书的原因是孩子没有考上,很少一部分家庭选择经济原因,很少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自己不愿读书了.有很多感人的例子,有的家庭孩子多,就哥哥或者姐姐辍学打工供弟弟xxx.有一个家庭是家里农活太多,孩子想上学但是不能去上学,有的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支撑家庭,孩子辍学出去打工,还有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一学习就头疼而被迫放弃上学.

虽然村里经济比较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并全力为孩子受教育创造条件.

总的来说,从社会环境问题这一方面看,要想改善山区基础教育现状,首先得发展好经济,同时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素质,逐步改变对教育的落后的看法,让村民们切实体会到教育的益处;其次是增加对山区教育的投资,改善山区基础教育条件,减轻村民的负担,,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这点村里做的很好,还免费给孩子提供一顿午餐,学费也只是交十八块钱)

二:学校和老师现状问题

调查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当然就离不开研究学校和老师.研究学校的办校历史、学校声誉、班子队伍状况、管理现状,xxx才能根据学校现状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师的学力结构、学习氛围、责任感、教学实力是学校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因此也要对其进行调查.

当地教育是很薄弱,教师不够用,所以村里只开了一三五年级,老师也是现学先教,甚至有些老师还不是很负责任,熬时间等着调走,所以使当地孩子基础教育很差,尤其是数学和语文的写作和拼音.在整个织金县都采取的是奖惩制度,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给予现金奖励,教学成绩差的教师给予现金惩罚,垭垅和猓猡是当地基础教育最差的两个村子,教育局每年几乎都不拨钱给这两个地方,钱都给了镇上的学校建校舍,建食堂等等,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去了,这样导致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村里的好学生有的就去镇上上学了,这样使教师的教学成绩更难以提高,所以每年都得被罚,老师的教学积极性都不高,甚至有的就是熬时间等待被调走.

学校的围墙是去年新建的,学校是两层楼一共六个教室,一间已改成食堂,一间放杂物,一间改为图书馆兼活动室,所以剩下三间教室,教学楼外观看起来还可以,里面的桌子都很破旧,学校也只是外观尚可罢了.

没有的年级,孩子们都得去别的村上学,步行要一个多小时.一般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所以孩子没有家长管教,很少有在家主动学习的,村民的文化不高,所以即使爸妈在家的,也无法辅导学生学习,给予学习上的指导与帮助,能做的也只是督促学习,所以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得不到纠正.

当然,学校不免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资金不足,教学设施待完善,师资流失比较严重,学生失学率不能忽视等.村里的教育还需校长和教师们以及村委会继续努力改善.

三:学生综合素质问题

一个地方的教育成效如何,和培养的学生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他们是极其缺爱的.有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两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哭,用哭声引我们这些支教的老师下来,那个女孩不哭,两个女孩就用钉子扎她,将她弄哭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是再想一切办法来吸引老师的关注,甚至用一些不好的方法.

心理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显得都比较差,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不好不知道怎么改变,心理有困惑不知道怎么去努力解决,意志不够坚定,面对困难往往不知道怎么解决,家庭和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时常感到焦虑.有些孩子还存在攀比现象,自大,骄傲,喜欢炫耀,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尊重人,孩子们不知道谦让,经常因为抢玩的东西大打出手.孩子们打架现象也比较常见,这些都需要老师耐心的去引导,通过让学生喜欢老师,来带动孩子向好的一面发展.

对于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这方面,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很大,创新能力不够高,甚至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抱怨他们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没有多少用处.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应当花一定的时间与同学对人生、社会、国家、责任等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提高.

四:反思

不可否认,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山区基础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看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老师用心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喜欢你,通过让孩子喜欢老师来影响孩子,改变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在教学的态度上一定不可马虎,切实提高村里教师教学态度,对基础教育的提高会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反思,找到山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经过总结和创新实践,我想这些问题以后会慢慢得到妥当的解决. 也希望我们的支教能多帮助到孩子们一点,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支教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西部,支援西部.

关于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热门调查报告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最新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