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洮河下游,黄土高原西缘,县内梁峁纵横,山川有别,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高西低,南湿北旱,东部干旱和半干旱,属典型干旱季风性气候和半湿润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海拔1730-36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10℃积温在1533.3-2418.4℃之间。 年降雨量317-760毫米,平均无霜期146天,年总日照时数2437.9小时,日照率为55%。是典型的中部地区干旱县之一。全县有18个乡镇,324个行政村,总人口53.856万。全县有耕地107.67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3.35万亩,山旱地面积74.32万亩。xx年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76万余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4.6%,预计今年中药材平均亩产达203公斤,总产量3051万公斤,平均亩产值4500元左右,总产值6.76亿元以上,实现纯收益5.53亿元以上,中药材农民人均纯收益将达到1200元左右。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我县的中药材产业现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我县的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水、光、热等自然气候资源适宜130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其中植物药材120余种,动物药材9种,矿物药材1种,66种植物药材属全国药源重点药材。同时,野生资源也比较丰富,根据有关普查资料,我县的衙下、南屏和康家集等乡镇的野生药材有70多种,八里铺、峡口、龙门、站滩等乡镇的野生药材有30多种。农户家种的药材有党参、当归、黄芪、牛子、柴胡、秦艽、 防风、板蓝根等20多个种类。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党参、当归、柴胡、黄芪、牛子等中药材品种畅销国内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有力的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效益,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目前,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中药材生产在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近年来,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20xx年的7.7万亩逐步扩大到xx年的15.76万亩,增加了2倍多,其中党参88479.4亩,当归17887.6亩,黄芪14922.4亩,柴胡20537.2亩,牛子4717.1,其它中药材189.6亩,分布在我县17个乡镇。其中育苗10884亩(黄芪8414.1亩、党参2469.9亩)。并且种植结构呈现出新的亮点:一是种植区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新的产区在逐渐出现;二是种植品种趋向于多元化,如牛子、羌活、赤芍、牡丹、金银花等品种种植面积日益趋向规模化。
(二)种植区域布局合理,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县具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条件和传统成熟的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通过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已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化、稳定化、聚集化发展的趋势,已形成8个千亩中药材核心示范区域。分别是:以东北部窑店镇北大坪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部龙门镇塔湾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南部玉井镇番寺坪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北部八里铺镇沿川子等村为中心的党参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南部康家集乡邢家山及北部上营乡邓昌等村为中心的当归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北部窑店镇徐家铺等村为中心的柴胡标准化生产区域;以东北部连湾乡花麻湾等村为中心的优质黄芪育苗生产区域;以衙下镇衙下等村为中心的牛子标准化生产区域。8个区域内种植技术规范、标准化种植程度高、技术性强,有力的带动了周边乡镇和种植区域的发展。
(三)项目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药材种植效益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通过近几年工作的不断努力和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县中药材各方面项目资金力度的不断加大,资金从xx年的4万元逐年增加到xx年的3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争取到390多万元扶持资金。目前已争取到中药材生产及初加工环节扶持项目及中药材保险补助资金共300万元,其中:1、中药材生产及初加工环节扶持项目140万元,为了全面实施好项目,运用好资金,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制药企业作为实施单位,进一步规范、鼓励、扶持我县中药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通过GMP认证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单位对全县40多家涉及到中药材种植、初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3家制药企业的资质水平、建设规模、技术水平、GMP认证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筛选,确定了切实能够带动当地农户在中药材产业方面脱贫致富的9个合作社和1家引领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制药企业承担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及中药材饮片初加工项目的实施。建成了7个500亩以上党参、当归、柴胡、羌活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百亩以上黄芪规范化育苗生产基地,1个当归无土设施育苗繁育基地;2、中药材保险农户补助资金160万元,保险面积2万亩。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深化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扶持,农户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中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正常年份,每亩年产值在3000-5000元之间,个别收入在万元以上。随着中药材市场逐步走向繁荣,中药材价格市场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价格变化波动大,让人难以预料,每亩中药材年产值也相应增加,价格走势高的品种,一般亩产值在5000-7000元之间,育苗地的亩产值收入更好,一般亩产值在1万元以上。在中药材主产乡镇,农户种植中药材的收入占整户总收入的50%以上。
(四)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具备了基础条件。
xx年,据甘肃省农科院检测中心化验,我县中药材主产区大气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符合国家NY5010-20xx表3标准,土壤符合国家NY5010-20xx表2标准,为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多年来,根据我县实际种植情况编写了《临洮县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并在全县中药材主产区乡镇大力推广党参、黄芪、当归、柴胡等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有效提高了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促进了中药材生产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县拥有制药企业3家,年加工量达到5000多吨;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社内农民成员达到900户以上;xx年,通过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初步在各乡镇建成中药材烘干设施55座,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体系逐渐形成。今年,虽然国家对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扶持资金有所压缩,但是我单位还是积极争取中药材烘干设施30座,预计扶持资金达90万元。通过进一步的实施,有效提高我县中药材源头初加工能力,减少硫磺熏蒸造成的二次污染,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
在加强合作社运营管理的基础上,依托合作社在玉井镇岚观坪村建成集中药材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初加工为一体的中药材观察圃一处,今年共引进贝母、大黄、桔梗、关防风、羌活、银柴胡、紫丹参、苦参、款冬花、王不留行、紫苏等25种中药材新品种进行观察试验。同时和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狭叶柴胡、藏柴胡、中柴3号、黑柴胡、31号黄柴胡种质资源8份进行柴胡品种和31份不同区域羌活品种对比试验的研究。在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引荐合作社与兰州佛慈制药企业相互对接,通过对接,兰州佛慈制药在我县建立了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并设立了佛慈制药厂临洮工作站。
(五)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的深入,中药材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促使全县中药材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培育科技型药农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两年来,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中药材人才培训工作,以“基地+人才”的形式,通过中药材技术人员的游学轮转、观摩交流、实地实践等方式,结合“精准扶贫”以及“农民夜校”等工作的开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田间地块、现场提问解答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以中药材产业村为主,大力宣传、培训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及相关强农惠农政策,培养出了一批懂药材、懂技术的专业骨干人才、乡村“土专家”和药材种植能人。每年的中药材培训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培训范围覆盖到了全县100多个中药材种植产业村,每村培训次数都达到了2次以上,培训人员达2万人次以上,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
二、目前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医药产业机构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缺乏专业型技术人才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医药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我县根本没有一个中医药产业管理机构、专业人员及人员编制,以致于全县中医药产业工作职责不明,管理混乱,工作相互推诿,无法引领、带动全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我县重视,积极协调,设立一个专门从事中医药产业的专业管理工作机构,像省、市一样的经济作物推广站或者像陇西、渭源等县的中药材产业局,增加编制,引进、配齐配强本科以上中医药专业型技术人才。
二是缺少龙头企业的拉动,产业链条短
目前我县虽有3家制药企业,但规模不大,企业生产不景气,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药品范围窄,缺少精深加工生产线,企业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短,增收渠道不宽,还没有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现代制药尚未起步,从根本上未起到带动我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国内外引进切实能够带动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制药企业,带动全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产加销体系还不够完善
我县中药材交易主要靠个体商户和药贩子进行流通销售,缺少规模性的药材生产企业和组织,没有形成企业+基地+农户或中介组织的产供销体系,县内尚无规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使中药材产销处于一种不稳定和无序的状态,没有一个健全的大型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建议在东部和南部各建立1个交通便利、规模大、仓储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东部市场能否利用现有建成闲置的农贸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为大型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带动我县中药材流通环节及物流体系的发展。
四是中药材连作程度得不到改善
近年来,由于中药材价格的不断上涨,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群众拥有土地有限,只好每年连作,导致中药材病害发生严重,并且出现了新的病害,影响产量和收入。如何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还待解决。
三、今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及近五年的工作重点
总体思路:以打造全市“中国药都”为目标,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要求,坚持“1234”的发展路子,坚持以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科学定位中药材技术推广工作与产业整体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准确把握规模扩张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切实转变传统生产发展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中医药企业,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扩基地,伸链条,依靠科技加快实现现代中药材产业的转型跨越,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标任务:xx年-xx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4.06万吨,年产值达到9.7亿元,纯收益7.5亿元左右;人均中药材纯收益达到1500元左右;人均中药材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再次增加,至xx年达到20%左右;并依托我县中药材主产区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中药材“专业乡(镇)”、“专业村”,至xx年建成5类9个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带,建设面积达到18.3万亩,同时,进一步扩大现有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至xx年繁育面积达到1万余亩,基本完成全县种苗自供自给;随着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保险工作,至xx年参保率达到80%左右,同时计划从xx-xx年在龙门镇建成设施齐全的中药材专业市场1处,产地市场1个,培育物流骨干企业3家;同时鼓励现有众友药业、华安药业、瑞康饮片厂大力发展的基础上,抓紧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县级龙头制药企业10个,培育现代化制药企业10户,鼓励制药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中药材加工园区,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和饮片企业生产规模,提升标准化加工能力和档次;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结合“精准扶贫”等工作,利用农民夜校等方式加强中药材主产区农户培训,主产区培训率达到100%,其余乡镇农户培训率达到80%。计划建成中药材烘干房200座。
重点工作:
1、扩大道地大宗药材种植面积,拓展中药材种植品种,推广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
根据我县生态气候类型和中药材地域分布特点,优化区域布局,在重点稳定大宗药材党参、当归、黄芪、柴胡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羌活、金银花等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快推广我省中药材生产主推的当归地膜覆盖膜侧栽培,当归起垄覆膜垄上栽培,柴胡地膜栽培,测土配方综合施肥,大宗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普及推广中药材机械化、轻简化种植采收技术,使中药材标准化技术覆盖全县中药材产业村。计划到xx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4.06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9.7亿元以上,纯收益达到7.5亿元以上。中药材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
2、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在我县原有中药材主产区域基础上,促进中药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把主产区打造成中药材“专业村”、“专业乡(镇)”。
(1)党参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xx-xx年在我县窑店镇北大坪、翻山、黑石湾、杨家山、武家、滩汪、大坊、马家坪、长城、平线岭、瓦家寺、阳坡、中间;龙门镇蔡家庄、咀下、青化、韩家湾、农盟、三十铺、桑家庙、石家铺、水滩、塔湾、甜水沟、新永村;玉井镇番寺坪、陈家嘴、曹家岭、白家沟、宋家沟村;八里铺镇火石沟、上泉、宿郑家坪、菜子庙、周阳洼、高庙、窑沟、沿川子村;洮阳镇柯栳、阳洼;太石镇上梁村;新添镇驹山村;上营乡包家山、刘家下头、下营、漆家沟、墁坪、黎明村;峡口镇马家岔、凡家岭、陆家湾、大咀、学校湾、大山村;辛店镇大麦沟、苟家山、红土沟、小营、朱家川等村大力发展党参标准化种植。在保证4个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窑店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龙门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玉井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八里铺千亩党参标准化种植片带)的基础上,其余地区以每年5%-10%大力发展党参标准化种植,至xx年将各村百亩党参种植示范点逐步扩大到千亩,全县党参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党参的亩投入一般在136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党参种植总投入达1.63亿元。
(2)当归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xx-xx年在我县康家集乡汤家川、西沟、中庄、翟湾、野雀沟、合进、对坡、大庄湾、钟家湾、赵家嘴、邢家山、大头山、尖山、黄家顶、吓庄、蒲家庄村;上营乡邓昌、上营、瓦窑滩、好水;衙下单家山、民联等村大力发展当归标准化种植,在保证康家集千亩当归标准化种植片带的基础上,在上营、南屏等乡镇以每年5%的速度大力发展当归标准化种植,至xx年将各百亩当归种植区域逐步增加到千亩,并以上营乡邓昌村为中心建成一个千亩当归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以上。当归的亩投入一般在106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当归种植总投入达2332万元。
(3)柴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xx-xx年在我县窑店镇窑店、徐家铺、四十铺、黄家川村;太石镇前地湾、后地湾村;衙下镇潘家集、张家寺、赵家集、上潘家、衙下、刘排坪等村大力发展柴胡标准化种植,在保证窑店镇千亩柴胡标准化种植片带的基础上,在我县太石、衙下、龙门等乡镇以每年5%的速度大力发展柴胡标准化种植,至xx年将各百亩柴胡种植区域逐步增加到千亩,全县当归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亩投入一般在65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当归种植总投入达1495万元。
(4)优质黄芪种苗繁育基地建设。xx-xx年在我县连湾乡花麻湾、大湾、王西湾、簸箕湾、东升、翟家梁等村努力发展优质黄芪种苗繁育,大力推广具有我县特色的红砂覆盖技术,并且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至xx年将我县连湾乡打造成全县优质化黄芪种苗繁育基地,面积增加到1万亩左右,进一步打造1个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育苗中心,提升我县黄芪种苗统繁统供能力。黄芪育苗亩投入一般在114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黄芪育苗总投入达1140万元。
(5)牛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xx-xx年在我县衙下镇杨家庙、刘家湾、红宇、杨家河、紫松、开家沟、下何家、临河、刘家庙、寺洼山、联合、中川、兴丰、洛家窑等村,南屏镇裕丰、 安川、雨洒、康家沟、张家坪等村大力发展牛子标准化种植,至xx年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牛子一般亩投入达450元左右,以至于全县牛子种植总投入达360万元。
总之,基地建设发展原则是,在我县原有中药材主产区域基础上,拓展种植面积、种植区域,使生产不断向优势产区集中,向潜力村辐射,促进中药材主产区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把主产区打造成我县中药材“专业乡(镇)”、“专业村”。计划xx年-xx年建成中药材核心规范化种植基地9个,建设面积6万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面积达9万亩以上;中药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45个,带动发展中药材专业村118个以上,专业户10000户以上。
3、加快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截至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年产量达30510万吨。但是我县制药企业仅有3家,年加工量在5000多吨,仅占我县中药材年产量的16.4%,其余药材全部以原药材的形式外销,附加值几乎为零;因此抓紧中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在现有众友药业、华安药业、瑞康饮片厂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县级龙头制药企业10个,培育现代化制药企业10户势在必行,同时鼓励制药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中药材加工园区,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和饮片企业生产规模,提升标准化加工能力和档次。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资金、营销网络等资源优势,稳步提升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规模与水平,扩大中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生产规模,加大中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开发力度。计划引进中药材制药企业10家,投资1亿元。
同时,结合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土地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及加工、制药企业流转,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和鼓励我县众友药业、华安药业、瑞康饮片厂在我县8个中药材核心示范片带内建设自己的标准化药源基地,建设面积3万亩,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以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我县中药材产业,计划在xx-xx年制药企业建成优质药源基地3万亩以上,投资4080万元。同时,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建立健全我县中医药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引导支持企业运用国际通用的编码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开发中药材产品生产溯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县内道地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条码追溯,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切实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
4、建立健全中药材交易市场及现代物流体系
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年产量达30510万吨。目前,我县中药材交易市场仅有2处,年交易量12000吨左右,60%药材以原药的形式通过小商小贩外销周边市场;对我县的税收等经济收益微乎其微,加之各类小商小贩刻意压价,高抛低收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农民种药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因此,我县计划xx-xx年在中药材主产区龙门镇建成各类设施齐全的中药材专业市场1处,占地面积50余亩,计划投资20xx万元;同时建成中药材产地市场1个,计划投资20xx万元;培养物流骨干企业3家,计划投资3000万元。
5、抓好中药材品种更新换代、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
xx-xx年,我县继续依托中药材观察圃的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中药材新品种,并在全县中药材主产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探索创新型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控、机械化栽培与采收等技术研究,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式、新品种,把取得种植成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通过小面积示范,进行大面积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使我县示范点亩产较普通大田平均增产10%以上,亩增收入15%以上,生产中药材达到优质、无公害、安全标准。并且每年以中药材主产乡镇为主,结合“精准扶贫”和项目建设等工作,采用农民夜校等方式,狠抓中药材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大范围、强有力、广谱性的技术培训,解决因品种退化或者技术不娴熟导致的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计划在xx-xx年,中药材主产区农户培训率达到100%,其余乡镇每年列选出中药材种植潜力村、示范村,进一步加强培训,至xx年底农户培训率达到80%。
6、中药材烘干房建设项目
为了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实用的烘干技术,努力实现“增加供给、减少损失、稳定价格、提高品质、保证加工、促进增收”的目标,在我县中药材产区计划实施中药材烘干房建设项目。计划xx-xx年,我县继续积极争取甘肃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中药材烘干房建设项目,全县中药材烘干房建设总座数达到200座,总投资11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补贴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