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调查报告七篇
【调查报告】导语,我们大家所阅览的此有23638文字共七篇,由贺敏萍认真修改发布!感谢大家收藏,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一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提高.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同学深入大邑县金星乡,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调查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比较紧张,各种经费异常是教育经费是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就拿英语来说,城市学校的英语教育远远强于农村,很多农村小学的孩子根本没有上过英语课,这就在起点上落后于城市.
2、农村师资力量不够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调整.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供给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应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应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在于农村,家庭条件本来就有限,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仅有学校在教育着孩子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了,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受传统愚昧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而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无法找到一个适宜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由Www、QunZou、Com整理]
其次,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并出现了很多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
隔代抚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老人力不从心.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再加上与长辈的沟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这使教育严重的脱节.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也导致学生不爱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教师提问,他们的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本事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教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缀学,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普遍偏低.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了.在缺乏约束下,学生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父母的行为也对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本事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能够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可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2、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景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仅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九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提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经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坚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本事.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xx年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要加大投入,进取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义不容辞的职责;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构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经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
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所以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景.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进取、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供给服务,异常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必须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提高.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经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我的优势,使自我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经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经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构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能够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以上是我们根据实践调查和查找资料得出的一些提议,期望对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忙.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二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保障.基于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从微观层面入手,探析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个人想法.
一、现状及渠道
1、投入.现阶段,各级财政投入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发挥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一是财政投入比重最高.在各项投入中,财政投入总量最大,比重最高.就市来看,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占总投入的近80%.二是国家和省级政策性资金占主体地位.三是带动作用比较明显.财政资金投入都较好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如:通村公路、血防改厕、沼气池、电改、文化建设、甲级卫生室、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等国家实施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建设项目、财政资金的作用更加明显.
2、信贷投入.金融信贷投入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特色产业发展是重点投向.金融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上,重点集中在特色农业发展上.,秦杨村贷款1000万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二是农村信用社唱主角.也是农民最愿意打交道的银行,远高于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其它涉农银行.
3、社会投入.在国家支农政策导向作用下,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一是部门帮扶.省、市、镇直部门通过结对帮扶形式,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本部门联系驻点村给予资金、项目等帮扶,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二是社会捐赠.各村积极发动本村籍在外人士捐资支持家乡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募集了大量资金.三是市场运作.各村因地制宜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引入各类市场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有效缓解了的矛盾.起源于仙洪试验区的林水结合模式在市各村得到普遍推广.
4、集体投入.虽然当前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但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投入主体.一是普遍性.二是公益性.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投入主要集中在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公路绿化、村民文化休闲广场等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上.三是负重性.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投入超出了收入支出的承载限度.
5、自主投入.在国家政策驱动和试点村示范效应带动下,群众建设新农村、投入新农村的热情高涨.一是农民对村组公路建设有强烈的需求,使绝大多数的群众都愿意集资来填补建设资金缺口.二是农民对上级财政给予奖励或补助的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房屋立面改造等家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情非常高.三是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的生产性支出投资明显增长.
二、问题和矛盾
1、资金投入总量小.近年来,各地大多数村的新农村建设投入对比过去大幅增长,但对照群众对改善民生的强烈需求,资金投入仍显不够.普遍存在投入渠道少、总量小,无法满足群众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2、地方配套压力大.近年来,国家支农项目越来越多,但许多支农项目明确规定市县要给予资金配套投入,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实际运行中一般情况配套资金没兑现.
3、项目建设协调难.现行的支农项目投入分别涉及、财政、交通、国土、民政等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九龙治水的资金管理格局,导致很多的项目建设难以协调,项目资金难以整合,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
5、民间投资信心弱.一是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信息不畅、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降低了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吸引力.二是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普遍缺乏政策保障和投资信心.三是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缺乏金融贷款支持.
6、集体投入难担当.从实际看,绝大多数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村级债台高筑现象具有普遍性,村级债务居高不下、难以化解,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投入,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十分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 、对策与建议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长效机制.
1、财政保障.一是要按照1号文件明确提出的三个高于的要求,将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每年稳定增长.对于,应逐年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拓宽新农村建设筹资渠道,逐步改变财政支农投入高度依赖和省级的局面.二是要坚持重点投入、持续渐进,确保投入不断档,建设不冷场,切实树好典型样板,放大示范效应.三是要将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统筹规划,连片实施,集中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金融扶持.现有涉农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强化机构职能,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不断扩大三农贷款投放规模.要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增加信用贷款创造条件.要建立农村担保体系,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要大力探索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多种形式,解决好农村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
3、社会参与.各级应重点发挥好引导作用.一是优化投资环境.要加快农村产业通道、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大力整治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地方恶霸势力插手新农村建设等现象,为社会资金进入新农村搭建绿色通道.二是搭建对接平台.要广泛开展村企结对、部门帮扶等活动,为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搭建载体.要精心策划和包装好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引入工商资本投资兴建.要及时向社会发布农村投资信息,帮助各类社会资本确定投资项目.三是完善激励政策.社会资金兴办各类公益事业,应给予减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对村企结对帮扶贡献较大的企业,尽可能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产业补贴等方面给予照顾倾斜.对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有功人员和单位,应给予相应的物资、和精神奖励.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三
一、贤庠信用社支农基本情况
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员工一要主动下乡(村),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2.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坚定服务目标不放松.即始终不渝地为农业、农村、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合理掌握和调整贷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3.灵活掌握经营方式,坚定优化服务手段不放松,要大力推进小额农贷,进一步推广使用贷款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二要积极推广农保贷款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四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一
村地处县西部,距乡7公里,属丘陵山区,辖7个自然村,864人,218户,23名党员.设一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全村可用耕地约3000亩,以种植谷子、玉米、小麦及豆薯类为主.村内近几年先后施建机井两眼,蓄水池三处,用于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人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改造中低产田800余亩,完成了村主街道水泥硬化建设.
一、发展目标及思路
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的共同不懈努力,力争通过努力,使我村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健康运行轨道,全村经济不断有新的增强,把农村经济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经济发展
1、转变村民观念,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发展本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我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村委会、村支委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村民提供比较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
2、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积极发展多种产业,以"一村一品"带动全村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条件适宜的村民组推广以"小米"为主导,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多种产业发展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土地流转,用以大面积生产无公害绿色小米、蔬菜.采取"村民自筹、上级争取"的方式,同时按照"村干部带头,引进优质品种,组建经济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事业,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提高市场竞争力.
3、对在外务工的村民,要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大兴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按照"减少农民,增长技术,致富农民"的原则,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实行评选优秀在外务工人员活动,按照优秀务工人员的传帮带模式,力争达到"一人富裕,带动一片"的效果.
(二)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方面.
1、村庄建设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通过对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和业余生活,使村民更能真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两委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0万元将屯绛干渠两岸改造并建成一个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村级文体综合活动广场.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提供多种房型供农民选用,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道路规划.竭力完成自然村与人行便道的硬化工程,同时尊重道路原有脉络,满足区域内通达性要求.
3.群众饮水工程.人畜饮水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采用集体筹资,个人投工的方式继续把各个自然村的饮水完全解决,为今后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基本情况
位于乡西北部,距离乡1公里,紧邻309国道.全村共有135户,531人,2个自然庄,922亩耕地.党支部现有20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人,共有支部委员3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男,现年57岁,初中文化程度.
通过调查,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村党支部配齐配强了党支部班子,明确分工,能及时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工作,在带民生产、助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组织群众参与公益事业、落实国家相关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班子成员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村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抓党支部建设的:
(一)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要及时吸收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配齐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充分发挥党内,让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对有问题的支部成员,要本着保证稳定,"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帮助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有钱办事",就是村级集体经济要有实力,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通通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
(五)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加强党员培训教育.用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党章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教育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通过抓以上几方面的基层组织建设,广大党员明显感到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增强了,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党员们也大都能够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xxx
通过深入村组开展调研发现,虽然我村党组织建设在县委、县及镇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我村党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轻、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多数外出,导致在家党员均为老党员,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办实事的能力,缺乏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与本领,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化发展.
(二)经济基础薄弱.一是村级党组织班子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即使主观有干事的愿望,往往处于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尴尬境地,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等方面多年难有大的起色.二是支村两委办公经费过少.由于近年来村工作业务繁重,各种检查、会议较多,已不能满足村级日常开支,有时甚至连基本的组织生活会都难以维持,党的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支村两委报酬低.由于当前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低保、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诸多惠农政策均需实施,给村干部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压力,90%的村干部都成了脱产干部.而且村干部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劳力,每月工资已不能支持养家糊口,难以更好的激发村干部工作,甚至造成个别村干部军心不稳,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的作用难以发挥.
四、意见建议
影响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分类定级、转化提升"为抓手,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对照"五个一"(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要求,扎实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
(一)开展班子建设,发挥党员致富帮带能力.
一是对农村"两委"班子实行规范化管理,把"一定三有"作为规范村务运行的根本制度,将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换届未当选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新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基础.二是执行好"三会一课"、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村级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确保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全村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开展阵地建设,发挥农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活动阵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和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高度出发,彻底改变过去党支部忽视阵地建设的思想认识误区,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功能不强的问题.一是实施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党员干部怕老百姓认为阵地建设是浪费、奢侈,把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打造成干部办公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文化娱乐中心,确立党的阵地为党的建设服务.二是成立村级室,定期安排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班坐岗,让群众有苦有处诉、有理有处说、有难有人帮,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三)开展"四个培养",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人的问题至关重要.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即加强思想引导,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加强示范带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坚持优化结构,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通过抓好"四个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三是多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把那些年轻有为、退伍及高校毕业回乡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致富能人青年选配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解决党员"双带"能力不强、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四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改善结构,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会一课"等措施,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切实提高全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五
【一】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的条件:小学生负担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80%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乡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乡离县城不过二十里,那里没有城市高楼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这或许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看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问问他们今后的打算及他们与城市差距何在等问题,我选择了本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10—20岁的年轻一代,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10—13岁)初中(14—16岁)高中、职专及其他(17—21岁)
47(人)34(人)34(人)
对于小学生,我并没有很深入地去问,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了解,比如:"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等,结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孩子都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们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
这些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也尚未在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被问及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早点学外语,或者学一样"乐器"时,他们的回答是:"到哪里学呀?他(孩子)也没想学."
对于初中生,也只问问他们"学校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没有搞素质教育".了解他们现有知识的广度.课余都干什么及毕业后的打算.50%的学生觉得,虽然老师上课讲时能听懂,但有时看书却看不懂;另一半同学甚至听课都有些吃力.对于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个同学从电视上听说过有这回事.34名学生中只有三四个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们家中没有购买很多好书的经济实力,便互相交换着看或去老师家借书看.大部分同学读过的课外书只有小说.
对于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学反映"看不到",而80%的学生竟说没意思、不喜欢.95%以上的同学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世界则更无从说起.那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在被调查者当中,有90%以上的学生回家要做家务,其中有一半的同学却并不是这样,听其他人讲,许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网虫,据调查,有些家长是"赌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真是"无师自通".其中竟有一位18岁的女孩,这是一个本该不倦汲取知识的年龄,可孩子们却走向与自己不相称的赌桌,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34人上高校继续就读14人
上大学4人上高中10人
毕业后打工14人
已成家5人
因身体状况欠佳辍学1人
说起将来的打算,每个人开头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长们考虑的更多:"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供不起"、"还是早点儿有份安定的工作吧"、"中专也可以转城市户口"…….当然,孩子们也很体谅父母:"家里田多"、"上高中,大学要很多钱"…….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农村孩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坚定地要圆"大学梦".
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想,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一进屋我就担心,他们能负担得起今后的学费吗?但是当我听到家长的话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厉害,多学点文化总会有好处的,我们没有盖楼房,留着钱给他(她)读书呢!他们始终坚信,有了文化才会有出路.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女们学成归来是他们一生的幸福.
17—21岁被调查者是我们的同龄人,34人中有6人上高中,33%的人读大学,1人读中专,还有的就是已经“毕业"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太激烈.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舍不得拿钱去买漂亮的文具,新款的书包.在他们当中只有2个人家中有电脑,只有5个人吃过"肯德基"……
他们是我们的同龄人.
教育上,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怎么缩短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学水平不高,可以由乡、市、出钱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的确,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校舍,乡里还投资盖好了教师楼,现在再有个像样的图书馆,让同学们都能看到想看的书,想看的好书.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里的苦是经济上的贫穷,对于不能上学的孩子,应该重视;考上高校的学生,应该为其贷款,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等他们不久学成归来又可以带动村里的发展,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啊;这里的苦还有知识上的贫乏,学校老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计划,确定适中的授课难度,并且在课外给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开开小灶".在城里各学校相继进行素质改革时,村里的老师是否也能加点儿紧,哪怕是赶末班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听新闻,多看些好书.
再困不能困家长,家长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0—20岁的学生自觉性本来就不强,若家长再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让其参与到教育行列中去,并为他们进行"教育交流"创造条件,使一部分家长"以教育为本"的想法为其他父母所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竞争"转变为"看谁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我们提供了若干个岗位,一个企业"以人为本",人人都把其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企业的魅力是怎样的大啊.
暑期的实践生活虽然不长,只有那仅仅的两周,但却为我的人生刻下了一段铭心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次的实践生活,但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想要经营一个企业不是容易的,靠蛮劲和热血是无法解决的,谁能保证这些有效期有多长.
【二】
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xxx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及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给付额达到xx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
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
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
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2.52倍,而xx年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xxx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工作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听卫生室的护士说现在好多种疫苗也是免费为儿童接种的.顺便提议一下,我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个弊端:医生拿过来让我录入电脑的纸质联单都是很复杂的多张联单.我觉得既然已经录入电脑保存就不需要浪费大量的纸张来开四联单了,一张存单就可以了.对此医生也甚感烦琐,毕竟在惠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环保.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进入7月,调查区平邑县卞桥镇石桥、南安靖、卞桥、西荆埠、黄埔庄等几个村子的农民开始忙碌起来.农田里爆发了一种钻心虫,专门啃食玉米芯,即顶端的幼叶,吃完后就钻到植株下面的部位,非常难以治理,农民恨之入骨.
农民每年都要向地里打多遍农药,加上播种期用农药拌种,使用农药四五次属于正常,如果种植果树,每年打药的次数高达20多次.
现在的农田充满了杀机,害虫几乎都是经过农药洗礼的,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似乎也越战越勇,在过去一百多年的人虫大战中,化学对抗的胜者似乎是害虫而不是人类——医院里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而害虫繁殖速度依然成倍增长.
害虫在农药胁迫下,会出现进化,这个进化是在农药诱导下产生的.据说有些害虫泡在农药原液里也毒不死.这类害虫进化出来了一层隔离液态的蜡质毛.如果有人研究农药诱导的害虫进化机理,应当有很好的科学发现.农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每年继续有成吨的农药倾倒在农田里.
有些虫害是农药商和农药贩子人为制造出来的恐慌,为了吓唬农民,其目的是兜售其农药,他们不关心农民是否治住了害虫,他们关心的是农药的销售量.
当农田出现的害虫的时候,仅仅是每亩出现2——3头害虫的时候,植保专家就建议农民喷洒农药,还推荐他们使用哪一种农药.如果不打,农民们经常听到的是下面的话:
你不打农药吗?不打庄稼都毁了.
一些官员也成了农药商的传话筒:"不打农药,产量会减少70%,甚至会绝产."
现在农药的名称越来越奇怪,如"一步绝"、"一月无虫"等,既充满了对害虫咬牙切齿的恨,又充满了对农民的诱惑——不怕你不来买.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篇七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一个重要商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粮食,为全县广大群众吃上放心粮,满足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粮食局xx年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技术、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10%,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亿—200亿公斤,相当于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农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5—2倍,粮食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县粮食局对我县农民储粮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チ甘衬瓴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xx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4、影响居住环境.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在注重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户储粮模式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优化.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人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提高.一是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提倡储粮杀虫选用"磷化铝"杀虫剂,减少粮食中的农药残留,以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二是尽快建立粮食执法队伍,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手段,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形成有专门机构,人员来为农民储粮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建议各级加大投资修缮原各粮点的仓库,由粮食部门投入技术和服务、将农民剩余的粮食由粮食部门实行代保管,代管期间农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现金或兑换其他品种的实物,即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储粮问题,减少储粮损失,提高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让全县广大群众吃上放心粮、安全粮.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热门调查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