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推进,探索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的社区治理机制,推进安置点管理规范化、长效化,切实完成好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服务管理这一重大课题。先后荣获市级平安社区、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就业扶贫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一、背景与起因
社区于2019年4月成立,是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计安置5个村49个村民小组的586户2196人,总投资3.7亿元。自社区成立居民全面入住以来,百姓安居乐业,但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困扰群众的乱象问题:一是群众融入难,群众搬到新地方存在生活习惯、邻里关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不习惯、融不进,存在“两张皮”现象。二是群众办事难,部分跨镇搬迁群众办理有关事务时,需要回到户籍地,导致办事不方便、成本高。三是有效管理难,存在“大半夜有飞车党扰民”、“村民把公共区域的花园变成了菜地”、“我家邻居乱搭乱建,影响村貌”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社区积极探索“五治”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模式,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做法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治理之“根”
2021年1月,社区积极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通过党员和群众选举产生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社区“两委”干部队伍,推进“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打造精兵强将,带领全体社区党员群众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切实承担起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的职责。社区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着力构建“1+3+N”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党建引领“多网合一”,深入实施市党建引领市域治理智慧化平台和市共治通应用,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事件受理分拨处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村组致富带头人作用,形成“人人都是战斗员”的攻坚拔寨强大力量,快速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堵点。开展“头雁领航红旗联创”活动,学习借鉴其他村(社区)先进经验,补齐短板。抓严抓实党员队伍,为社区60名党员设岗定责,摸排、处理、上报社情民意、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疫情防控等情况,发挥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精细化治理,将社区划分为9个网格,建立“1+10”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把党员凝聚到网格上,形成党建与治理相统一的格局。
(二)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治理之“要”
社区强化法治宣传,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活动,提升群众的法律底线意识和红线思维。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如板报、宣传栏、横幅、海报、宣传册等载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向居民大力宣传反邪教、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邀请公安、政法、司法等领导为全体社区党员干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形成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推进社区“雪亮工程”建设,在社区主要路口、公共区域安装视频监控27个,探索“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智慧治理模式,切实提高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三)提升自治能力,夯实治理之“基”
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社区党总支、网格员、驻村工作队、社区民警等力量,建立民生台账,确保村级各项工作合民心、顺民意、畅民情,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精细管理、精准治理水平。健全完善“协商在基层”、定时巡逻等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治理新模式,实现了98%以上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社区的良好成效。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围绕人居环境、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等内容修订村规民约,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严格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提升社区民主管理水平。实行“三务”公开,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让社区重大事情由村民做主,做到事事公开化、透明化,形成“村事齐管、共谋振兴”的良好自治氛围。
(四)注重德治教化,激活治理之“力”
以文化活动播种优秀传统文化种子,在规范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节庆假日,通过举办“春节送福送春联”、“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文化传承等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创新活动内容与载体,开展“同一个家同一个梦”乡村音乐会、“放飞心愿拥抱未来”六一亲子游园会、欢乐影院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以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平安志愿服务队、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6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四个字深入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防控疫情等群众急难愁盼一线。以“榜样人物”传递身边正能量,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推选善行义举榜,坚持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身边小事做起,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切实提升道德感染力,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后半篇”文章。
(五)筑牢民生底盘,立足治理之“本”
安其居还要乐其业,社区把“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把抓党建与抓民生相结合,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农民工工作站,强化技能培训,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党建+就业创业”工程,有针对性的开展叉车驾驶、保洁等10余种技能培训,提高居民的择业竞争能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开展“地企共建”,通过与“两矿一公司”及镇域内用工企业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积极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平台,778人实现“家门口”务工。实施欢乐水世界旅游扶贫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整合党建、民政、信访、社保等窗口,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第一时间传达惠民政策,及时了解掌握群众需求,通过网络服务强化民生保证。立足多民族杂居融合的村情实际,把民族进步和文化惠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带领群众发展花腰傣手工产业、以旅游小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56户实现自主创业增收。探索发展之路,增加集体收入。用省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补助入50万元股联合村办企业,每年分红4万元。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将闲置的扶贫车间出租给企业创办幼儿园,每年收益10万元。将壮大集体经济力量,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三、成效与反响
(一)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党建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初步找到了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和新的工作新机制,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社区干部的群众意识得到普遍提升。通过实行社区两委包片、小组干部包组、支部党员保户的工作形式,对社区实行划片分组的管理服务模式,摸清群众情况与需求,充分利用好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网格化治理格局,推行社区服务管理精细化、矛盾纠纷排查化、群众需求答复及时化、特殊服务上门化的“四化”治理服务模式,解决社区居民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组织和发挥辖区内各类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组组各类文体活动的水平明显提高,提升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三)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新改变。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相结合,在前期整治公共绿化带占用的基础上,对社区群众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问题进行治理,带领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在镇指导组的指导下一家一户过筛子,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生活习惯,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彻底改变社区脏乱差的面貌,让社区有新面貌,让群众有新生活。
(四)社区治理取得新成效。社区党总支积极向上争取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及用好镇级财力“双百行动”项目资金,建成社区篮球场公厕满足群众业余体育活动需求、完成社区七组挡墙渗水整治、三组空地渗水整治、九组公益房场地硬化、社区小广场绿化风貌打造等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项目,高效转化社区治理成效。
四、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社区党总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严格落实总支书记“具体责任人”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具体抓、抓具体,带领社区认真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从薄弱环节突破,一抓到底,集中攻坚,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得以落实,有效实施。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的天职,坚持以人为本,把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群众的事与群众商量、群众的事依靠群众解决,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三)做实服务是关键。结合社区居民来源多样、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居民价值取向多样的大背景,通过“五治”模式,为居民量身订做的多元服务,让社区成为沟通社情民意、提供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引领共同价值主阵地,让群众享受家门口就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等服务,为社区社会治理凝聚人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社区和谐是目标。通过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社区治理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大幅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形成“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使社区成为温馨的“大家庭”,培育具有“自强、互助、用心、融合”精神的和谐社区,构建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党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