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坚持“包装一个优质项目、引进一批新型业主、壮大一村集体经济”思路,全域推进“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形成了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良好局面,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乡村加快实现全面振兴。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县位于*南部,农耕及林业用地占土地面积的*%,农业人口*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由于资源限制,多数行政村产业结构单一、规模较小、缺乏特色,乡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偏低、农村生活水平较城镇仍有较大差距。为开辟出一条适合本地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县创新探索“四步工作法”,大力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业态类型丰富、关联性较强、就业容量大、增收效果好、比较优势明显的乡村产业“四梁八柱”初步形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乡村从抓生产向抓链条、抓产品向抓产业、抓环节向抓体系的转变。
二、工作做法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三个一批“创”项目,提升契合度。整合农、林、畜牧等专业人才,组建“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工作专班,全覆盖调研走访村(社区),按照“三个一批”方式量身策划包装特色项目*个,确保项目能落地有收益。“从无到有”包装一批。结合“稻田+”“果林+”等四大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现场检测产业发展滞后村土壤含氮量、区域水质、空气湿度等要素,综合分析地貌特征、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现状,策划包装特色项目*个,助力村村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综合评估村集体所属闲置房屋和校舍、机械设备以及水利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等资源资产价值,分类确定对外承包、租赁价格,引导业主承租发展产业,实现集体资产催生集体经济;“延链补链”创建一批。以*特色农业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储藏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定制农业、共享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金色橘乡种植合作社冷链物流、“果林+”生态旅游、*民宿康养基地等项目*个,并成功创建水产养殖、产品展销等于一体的“稻渔之窗”微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二)三类主体“接”项目,提升落地率。针对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施能人回引工程等方式,吸引更多业主、更大资本牵头发展“一村一项目”,成功启动实施项目*个、实施率*%,投资金额达*亿元。村集体自主经营。村党组织依法统一回收经营撂荒地,创新建立“*”分配模式——即集体经济收益的*%用于再发展、*%用于成员分红、*%用于有功人员奖励、*%用于工作经费和公益事业。鼓励引导农户以资产、资金、技术等资源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为股民,参与发展“一村一项目”;返乡能人投资参与。实施“**归巢”计划,依托*发布、“*先锋”等微信公众平台和驻外流动党组织、智力支乡联谊会,常态开展特色项目招商推介,县乡村三级联动召开农民工座谈会暨“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特色项目推介会*场次,回引*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参与发展“一村一项目”;国有企业牵头发展。推行财政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资金和农民资金“四资融合”,建立“国有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经营模式,由国有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启动资金等,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日常管护、沟通协调、土地整理等,群众提供劳务、土地等要素进行创收、分红,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形成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群众三赢局面。
(三)三种模式“扩”项目,提升竞争力。坚持项目集聚发展思路,精准把控项目建设“前、中、后”关键节点,通过园区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品牌化塑造,切实提升“一村一项目”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园区化连片开发。出台《支持稻渔产业发展八条措施》,按照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汇聚发展合力、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明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5A级乡村旅游景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毗邻地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五区合一”总体定位,整合土地、资产、资金、科技等要素,把地理位置、主导产业、生态功能、民风民俗相近的*个乡镇*个村(社区)特色项目进行连片建设,打造“**”的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一村一项目”实现抱团发展;标准化托管服务。由基层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组成,实行股份制合作经营,收益的*%作为管理人员基本报酬,收益的*%各方按股份占有比例进行分红或经商议后进行再投资,建立县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下设农机服务队、种植技术指导队、病虫害防治队等专业化队伍,推行“作物统一机械耕种、种植技术统一指导、生产标准统一规范、生产资料统一购送”的“四统一”模式,为特色项目提供全程托管和部分环节托管两种服务,有效降低“一村一项目”建设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品牌化研发推介。围绕打造“一村一项目·**田品”产品品牌,联合*大学、*农科院等,建成博士工作站*个,大力推广“稻田+”循环种养模式,创新探索“微生态、零排放”和“*”尾水循环利用种养模式,制定形成蟹苗和小龙虾本土化培育、有机高钙米种植等*项技术规范,成功发布*蟹养殖“*标准”,成功注册“开贡果业”“开贡米业”等品牌商标,“稻田+”有机鱼、稻蛙香米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蟹、*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村一项目”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四)三项支撑“稳”项目,提升持续性。坚持全方位支持、全周期管理,加强各类要素投入,扎实推进“一村一项目”健康稳定发展。强化供销支撑。以七星农资公司和基层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点为依托,建立“县级存储、乡镇配送、村级供应”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通过联采、统购、直供等方式,以低于市场*%至*%的价格向特色项目业主直供农资。按照“六统一”模式,对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深入实施县、乡、村电子商务“三级网络”工程,建成“幸福*”农村电商网站、“勤丰直播闪购”销售平台和农村电商运营服务站点*个,信息化改造农资连锁经营网点*个,改造零售网点*个,全面畅通“一村一项目”产品销售渠道;强化金融支撑。出台《*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万元,对全县水产养殖、“稻田+”“果林+”三大重点产业领域特色项目社会化服务给予为期三年的资金补贴。由县财政注入资金*亿元,成立基金公司*家、引进金融机构*家,建立“政担银企户”“政融保”金融体系,创新推出麻鸭和白鹅特色农业保险、农田水利设施保险等险种和“虾蟹贷”贷款业务,为“一村一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全面巩固资金保障线;强化要素支撑。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推行“弹性年限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等模式,优先满足特色项目发展用地。整合高标准农田、烟水配套工程等涉农项目资金*亿元,统筹水、电、气、路、通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保障“一村一项目”建设。制定出台“智汇*”柔性引才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持续加强对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等群体的专题教育培训,采取“大组团+小分队”的方式,组建特色农业、服务业等*个“人才服务团”,建立*支“人才小分队”,全天候为“一村一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思路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一村一项目”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对有明显优势,有成熟产业,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集体,以规范管理、提升发展质量为主;对有一定发展潜力,但发展相对滞后的村集体,以培养“领头雁”、致富能人为主,激发内生动力;对无资源、无优势的村集体,以搭建机构、做实基础为主,推进村集体起好步。
(二)以队伍强化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全面推行基层干部导师帮带制,把基层经验丰富乡镇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土专家”等纳入全县帮带导师库,与新任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结对子”,通过“面对面”传、“手把手”教、“点对点”带,不断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加大对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培训力度,组织村两委成员、农村致富能手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考察学习。在土地流转、融资担保、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吸引在外务工的致富能手和技术能人回乡创业,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事业。
(三)以产业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党建示范带创建为抓手,紧盯“两个作用”发挥,引导党员、群众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一个引领”(党建引领)夯基础,抓好“四化建设”促产业,立足“六项聚焦”助发展,推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