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网络小编为此收录了县委书记关于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三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县委书记关于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1
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坚持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工业经济为切入点,以“亩均论英雄”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促赶超”专项调研活动,专门赴县内多家企业蹲点调研,极其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感受到了工业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对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有了初步探索实践和理性思考。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初步成效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从4月2日到5月30日,我们先后走访了德华兔宝宝、力聚热力、云峰家居等近50家企业,看企业现场,听企业心声,问企业“冷暖”,并重点剖析了其中的5家,召开了5次企业家和高新区、镇(街道)、部门座谈会。在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确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有效路径。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是呈现了企业发展“加速度”的好势头。过去三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10.3%、12.9%、14.8%。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越来越愿意投入到科研当中去。比如,德华兔宝宝专门成立装饰新材研究院,走出了一条引进—吸收再消化—自主创新的集成创新道路,近三年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41.03%。又如,力聚热力自成立县级研发中心以来,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保持年增长30%以上。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接下来很有信心升格为省级研发中心。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二是看到了顶破要素“天花板”的新曙光。如何让有限的每一亩土地承载更好的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去年,我县推出全省首块“标准地”,吸引了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落户。目前,已推出工业、商服、研发总部等各类“标准地”11宗、1200多亩。天杭生物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技术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攻克技术难题10余项,成为国内牛血清行业首家挂牌企业。
三是提高了绿水青山“金名片”的含金量。除了政府开展“厂中厂”“低小散”企业集中整治外,企业自身也通过技术革新,积极投身环保事业。鼎力机械运用先进的清洗工艺及修复技术,对旧部件进行再制造,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意博高科利用日常环境监测和大数据管理分析,达到照明远程监测、智能管控、节能降耗“三位一体”效果,明显地减少了光污染,节能约70%。
二、存在问题
在蹲点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是项目引不进与退不出的矛盾。调研中有很多企业反映,他们产业链中有一些发展前景好、亩均效益高的优质项目非常想落户德清,但受土地要素制约等影响,这些项目迟迟无法落地。同时,调研中也发现,尽管我县出台了亩均效益评价办法,但现有的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威力”不够,对劣势企业倒逼力度偏弱,甚至有企业虽处于歇业状态,却仍然难以淘汰退出。
二是产业长远账与眼前账的矛盾。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也引进了一批研究院,培育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但与其他新兴行业一样,面临着长期向好、短期产出慢的问题。在新动能未能快速见效的同时,旧动能升级改造的进程还不够深入,发展较为依赖传统产业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成长的烦恼”。
三是企业不愿转与转不成的矛盾。少数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面对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情况,仍然安于现状,不愿转型,也不敢转型。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传统行业企业,受土地、资金、技术以及发展规划等因素影响,导致转型效果不理想。
四是人才引得进与留不住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引育,人才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城市前列。但是,受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仍然存在人才引进了却留不住的问题。比如,一家企业反映,他们需要一位农业水质自动监测的程序设计人员,以8000元的月薪招了进来,并给予住宿、就餐等相关优惠措施,但没干几个月,他还是选择以更低的报酬去了杭州。
三、对策建议
作为德清来说,必须坚决树牢“亩均论英雄”理念,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结合这次调研的心得体会,提出以下对策: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必须更加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关键性作用。围绕世界500强直接投资项目和百亿级项目引进再突破,深入推进县镇长项目工程,积极引进符合产业规划、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尽早达产见效。同时,集聚优势资源建设莫干山高新区,加速地信小镇、通航小镇、智能生态城建设。
二是突出智能改造。加快智能改造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智能改造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全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县建设,开展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积极推广离散型智造、流程型智造、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力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突出创新引领。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技术市场和“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链接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机构和各类创新主体,全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继续发挥好莫干山高新区创新“主引擎”作用,启动高新区科创中心一期建设,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机制,鼓励企业加强与院校合作,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四是突出人才支撑。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紧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分类编制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和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力争引育更多“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等人才。持续升级“德清人才绿卡”,落实文体、交通等十项具体服务项目,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德清工匠、优秀企业家培养等计划,着力培养一批高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五是突出环境营造。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政府服务”新模式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应用、推进数据共享、推行智慧办公,更加高效优质地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一窗服务”等改革试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审批效率,让企业和群众省时、省钱、省心。以全域大花园大景区的标准,统筹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县委书记关于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2
金华基层党建工作有许多亮点,包括创造出了“五星争创”“全科干部”等经验,社会治理工作也可圈可点,但全市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多达80万户,基层矛盾纠纷多,信访总量处于高位,维护稳定压力仍然很大。如何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找准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方式和有效途径,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求发挥“1+1>2”的效应,实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要求,我带着这一课题,深入到婺城区、金东区、武义县、浦江县等基层一线,听声音、看成效、寻经验、找路径,并作了深入思考。
党员无违纪,村民才会无异访
我来到武义县白洋街道的后陈村调研,这是被誉为“后陈经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发源地。“后陈经验”由习近平同志亲自总结提炼,并先后8次作出重要批示,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治国之策”。
村监委主任介绍说,“14年来,后陈村创造了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工程零投诉、违规支出零入账的‘四个零’奇迹,成为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我想,这种自信与自豪正是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带来的农村治理模式变化,“党员无违纪,村民自然无异访”。
“那么,这一制度在运行中有出现监督力度下降的问题吗?你们又是怎么改进的?”我追问道。
“针对村务公开栏纸质报表1/3的人不去看,去看的人1/3看不懂,看懂的人1/3有疑问无直接反馈渠道等3个‘1/3’问题,我们每月15日向党员大会述职、每季度向村民代表大会述职,会后,由党员向村民反馈,按照网格划分,以入户走访、发放《后陈月报》等形式,向联系户传达村务情况。推行这一做法后,村务公开真正从结果公开转变到了过程公开,村民的议论也少了。”
看着镌刻在“后陈经验”展示馆的这段话:“紧跟时代步伐,突出问题导向,不断推陈出新,推进深化完善,使村务监督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我想,这就是“后陈经验”能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吧。下一步,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不断赋予“后陈经验”新的时代内涵,让“后陈经验”更加出彩。
上访变下访,矛盾自然不出村
浦江“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推动创立的,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创举。
我到浦江就领导下访工作作了进一步了解。近年来,这个以群众个性耿直较真著称的地方,从全省信访重点管理县转变成了全省甚至全国信访工作的先进典型,年信访总量从最高峰时的10307件(人)次下降到2017年的891件(人)次,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想,总书记以上率下,亲自推动上访变下访,使信访工作从被动化为主动,更改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真正把宗旨意识、群众观念落实到行动中。
近年来,浦江县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为契机,以大力整治环境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带来了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党风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浦江干部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印证了我的想法:“有位客商到浦江考察时忘记锁车窗了,回来发现一位村民守在车边照看车内的皮包。这位客商非常感动,说从百姓的素质就能折射出一个地方的政治和社会生态,当场决定到浦江来投资。”
我们要把总书记亲自推动建立的这一制度进一步实践好、发展好,推进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让信访群众“最多跑一次”,努力将信访事项终结在市县乡三级,打造新时代“浦江经验”升级版。
基层组织强,治理基础才扎实
我在金东区调研基层党建时,街道书记向我介绍了多湖中央商务区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红色网格”做法:将街道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配备有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以及若干红色网格员,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每名红色网格员联系5—10户群众,形成群众反映、分层收集、上报挂号、分类处置、进度通报、反馈销号等“六级”闭环处置机制。这一制度不仅切实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还有力助推了中心工作开展。在多湖中央商务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红色网格员不仅自己带头签订协议,还挨家挨户走访所联系农户,上门宣传政策,帮助签订协议,3个社区587户60多万平方米,22天全面完成,创造了城中村改造征迁史上的“金华速度”。
“红色网格”的建立,充分说明基层党建抓强了有战斗力,抓实了出生产力。由此,我联想到金华流动人口管理问题。金华有330万左右流动人口,东阳横店就集聚了4.8万“横漂”,还有30万左右的网商。各地都有探索创新,建立了“网商党委”“横漂党支部”、流动党员“十同”管理机制等,但是不够系统、全面,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作出安排,可以以“红色网格”为抓手,把党的建设阵地从党内拓展到党外,以党内资源引领带动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整合,实现“小事情不出格、大事情不出区域”。
进村扫码制,促干部真正“沉下去”
我在婺城区调研时,发现村里的每户人家门口都张贴着一张二维码,拿出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该农户的基本信息就跳了出来,上面还显示了相关需求和对干部的意见建议。这是婺城区推行的干部进村入户扫二维码工作制,党员干部下村走访只需要扫码、上传图片、录入文字等信息,其联系工作的细节都会在云平台上清晰展现,乡干部也可通过这一平台对走访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同时,对琐事纠纷、维稳事项、群众需求等各种问题实时上传,实现“云”登记,推动问题跟踪解决。
确实,党员干部联村入户,有少数同志“沉不下去”,存在“雨过地皮湿”的现象。婺城的干部“扫码制”,是干部联村联党建、党员干部联邻帮户的一项管用举措,能够有效杜绝乡镇干部“沉不下去”的现象,真正将基层工作延伸到每个角落。我们要积极响应“互联网+政务”新形势,大胆探索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行动,为社会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下一步,还要探索农户与党员干部“码”上双向互动机制,让“最多跑一次”跑向群众家门口。
把住基层党建“红线”,守住社会治理“底线”
四地的做法,看似毫无关联,但都直指同一主题,取得了实际成效:“红色网格”讲的是党的阵地问题,“浦江经验”讲的是为民宗旨问题,“后陈经验”讲的是民主监督问题,“进村扫码”讲的是工作作风问题,最终都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这充分说明,牢牢把住基层党建“红线”,就能守住社会治理“底线”,也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这进一步坚定了我对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的底气和信心,工作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一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思想认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开创的平安浙江建设的路子砥砺前行,这是工作的根本遵循;二要构建系统的制度体系,认真总结各县(市、区)“党建+”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其固化上升为制度成果,全域化推进,打造“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金华标准;三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制度的生命在执行,执行的关键在干部,抓干部就要紧抓“关键少数”,在完善责任分工、考核督促、激励奖惩等办法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建平安金华的强大合力。在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5月10日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深化推广“红色网格”、深化拓展“后陈经验”、深化完善“浦江经验”、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构建社会治理组织保障体系等五大任务举措,并在全市建设平安金华工作会议上作出全面部署。
通过在几个地方的深入调研,我切身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智慧,深深体会到“坐在办公室里只有问题,深入实践总能找到办法”。我将始终把大调研作为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继续用好这一法宝来推动工作,努力当好新时代金华答卷人。
县委书记关于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3
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和“‘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安排,前段时间,我带领调研组,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一课题,赴柯桥、上虞、越城、诸暨等地开展蹲点调研,并分别召开由资深企业家、青年企业家、女企业家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对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有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绍兴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大市,其中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产值比重超过60%。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再加上资源、环境、产出对产业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发展碰到了“天花板”,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在这重大的转折关口,是“另起炉灶”还是“凤凰涅槃”,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我们围绕“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制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实施传统产业和开发区改造提升、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省级试点,全域推广新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经验,有序推进产业有机更新,打出了一套具有绍兴特色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组合拳。去年传统产业产、销、利、税都实现两位数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20%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取得历史性突破,工业总产值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经济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
二、问题短板
一是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这是调研中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低端、资源低配、质量效益不高。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36.1%,低于全省6.2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分别比全省高28.9%、11.9%,规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6%,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支撑力仍较薄弱。创新主体偏少,创新投入相对不足,去年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34%,低于全省0.42个百分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15件,仅为全省的72%。特别是人才集聚能力不强,本地11所高校每年培养大学毕业生2.5万余名,仅有17%左右留在绍兴就业创业。
三是文化引领力仍须提升。绍兴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文化产业发展不快,增加值仅占GDP的5.3%,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从调研情况看,虽涌现了新锐文化、青藤文化、南湾科技等一批好的“苗子企业”,但文化与产业结合还不够紧密,以文化植入来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创新链还有很大空间。
四是平台集聚度仍然偏弱。绍兴虽然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和一大批工业园区,但能级普遍不高、综合承载力不强,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市的65%。主要国字号平台在全国的排名都比较靠后,如绍兴高新区在全国147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排第114位、袍江经开区和柯桥经开区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分别排第120位和173位。
根据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认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六个浙江”建设任务和“四个强省”工作导向,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机遇,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上下功夫,在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建设上求突破,在改革、开放、创新、人才上齐发力,努力把绍兴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标杆、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对策措施
(一)以三大省级试点为引领,加快优化升级传统动能。在绍兴的制造业格局中,传统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我们要以传统产业和开发区改造提升、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大省级试点为引领,以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为导向,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和黄酒、珍珠产业为重点,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全域提升、全行业提升、全产业链提升,确保通过3至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绍兴探索。
纺织产业在加快印染企业集聚提升的同时,积极打造设计“梦工厂”和智造“云工厂”,对标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推进中国轻纺城“市场进化”,推动纺织印染服装之城向时尚创意设计和创造之都转型,打造“时尚纺织之都”;化工产业加快企业入园集聚,向生产清洁化、设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全球高端染料和绿色化工创制中心;金属加工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领域拓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黄酒产业积极创新品牌营销、拓展酒庄产业、融合文化旅游,加快建设黄酒小镇,打造“世界黄酒之都”;珍珠产业向珠宝设计、营销、展示方向发展,由“珠”向“宝”提升,建设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建筑业是绍兴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建筑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双试点”,着力在建筑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及新型绿色节能建材制造上求突破,擦亮绍兴建筑业的“金字招牌”。按照布局合理化、发展集聚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园区绿色化的要求,深入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整合集聚提升。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主引擎、经济转型升级主抓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主平台作用,努力成为全省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为绍兴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提供强大动力。
(二)以“市县长项目工程”为龙头,培育发展新兴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是抢占未来制高点、实现区域经济弯道超车的关键。我们要坚持内生性动力和外生性动力“两手抓”,通过产业大项目谋划盯引,持续发力精准招商,全力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精准招商等“六大行动”,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努力在智能技术+交通工具、集成电路+互联网、医药研发+产业化基地、新能源+材料上取得新突破,已成功引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我们将继续以实施绍兴版“市县长项目工程”为龙头,牢牢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时间窗口,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全力盯引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厚植绍兴发展新优势。
(三)以“一区两廊”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平台。绍兴处在杭州湾南湾地理中心,发展湾区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抢抓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和杭州、宁波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一区两廊”,协同推进平台、科技、人才、政策等,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平台。以滨海产业集聚区和绍兴高新区为主体,加快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绍兴全面融入大湾区的主阵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推进杭绍甬一体化的先行区。以杭甬高速和杭甬客专为主轴建设科创大走廊,全面优化调整创新链空间布局,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主动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和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建立起与沪、杭、甬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体系。以萧甬线、古运河、新运河、鉴湖为脉络建设文创大走廊,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坚持文、商、旅融合的思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推进阳明故里、书圣故里等历史街区改造提升,积极构建时尚智造、国学文化、特色工艺、养生休闲、水乡民俗等五大文创产业链,以文化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平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系统谋划扩大开放的具体举措,积极融入全球和“大湾区”创新体系与产业分工,全面推进大平台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优化产业生态链。新形势下,区域竞争本质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我们要紧抓“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流程再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一窗办、全城办、一证办、移动办”,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标准推地”、全域能评等系列改革。以“大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绍兴“两横两纵两对角”复合交通走廊,积极谋划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杭甬城际铁路,加快推进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速、金甬铁路、杭绍城际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等重大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交通物流环境。深入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危、治垃圾,全域推进大景区、大花园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