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汇总三篇

时间:2024-07-0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汇总三篇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网络小编为此收录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汇总三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汇总1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有关部署,今年我区开展了上市公司党建示范集群“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近日,我率调研组到8家上市公司蹲点调研,深刻感受到,上市公司如果没有明确党组织的地位、职能,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牢牢把握党建工作,真正让党建工作成为上市公司最红色、最亮丽的“风景线”,引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基本情况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1.以党建有形化推进“亮旗示范”。椒江区共有民营上市公司8家,数量居台州市第二位。近年来,我们围绕把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建成“争双强、当先锋”的示范高地,聚焦上市公司“桥头堡”作用发挥,深入实施“三进三亮”行动计划,推动党建进中心、进车间、进人心,督促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目前,8家上市公司共设党委4个、党总支3个、基层党支部45个,设立党员责任岗474个、党建责任区71个、党员攻坚团队34支,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强、发展强”的先锋集群,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2.以党建进章程培植“红色引领”。在加强上市公司党建工作中,我们积极推进上市公司党建进章程。目前,8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党建进章程,无论数量上还是比例上均居全市首位。通过党建进章程,建立起党委领导班子和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实现8家上市公司党组织班子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覆盖。杰克股份、九洲药业、长鹰信质、中新科技等上市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党组织书记,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同时担任党委委员,交叉任职的比例超过60%,从而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了党政联席、共同决策,奏响企业发展、职工利益“和合”好声音。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3.以党建活招牌打造“一企一品”。通过蹲点调研、集中研讨、专家指导等形式,深入实施政治领导力、发展推动力、基本保障力、示范引领力、工作执行力“五力提升工程”,积极挖掘上市公司党建内涵。我区目前已总结提炼了一批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一企一品”,为所有上市公司党组织达到“五星”标准以上、形成上市公司党建示范集群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识不够透彻,仍存在“两张皮”现象。椒江区上市公司的个人印记很深,创始人或创始家族对企业的影响力很大,因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公司党委的作用发挥往往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思想认识上“不深不透”,出资人重视程度不一,党建意识“不够强”。部分出资人特别是非党员出资人对党建的作用和重要性依然存在“无用论”想法,存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竟然还有3家上市公司的党建经费未单独列支,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2.党务人员素质不高,存在“领头雁”领头乏力现象。一方面,党务人员培养不够,业务能力“跟不上”。目前,现有上市公司的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基本上身兼业务部门或行政部门多重身份,存在“兼而不管”“力不从心”的问题。而具体的党务工作者又大多从企业内部挑选,年纪轻,业务知识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存在“抓上不抓下”的问题。一直以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一直狠抓上市公司党组织书记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上市公司党组织下属的支部书记,往往都是由企业自行教育培训,由于自身并非专注于党务,因而对支部书记的培养往往不到位,效果也不是很好。

  3.推广面不宽,存在“只见盆景不见风景”现象。我区上市公司均集中于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尤其庞大,例如杰克股份,相关配套企业就有4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就业人员1万多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缝纫机产业群。但党建工作没有跟上产业协作,限制了党组织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发挥。同时,顶层设计缺失,制度保障“不到位”。上市公司党组织在融合企业治理结构、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上具体有多大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实质性办法不多,导致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互促产生的叠加效应还不明显。

  三、对策和建议

  1.高强度推动上市公司党组织凝聚力培育。建立上市公司出资人培训制度,并列入区级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和主体班次。积极选派出资人参加上级组织的上市公司总裁高级研修班、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打造一支心中有党的民营企业家带头人队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深化“红色聚心”“亲情感召”“榜样带动”等方法,通过开设“爱党爱国爱企”主题论坛,开通民主恳谈“员工直通车”,建立党内关爱基金,拓展厂刊、厂歌、微信等全媒体宣传阵地,展评优秀党员、最美员工和工匠能手等榜样,激发员工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2.高标准推进上市公司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进章程,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三联三会”制度(党组织书记联系出资人、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中层骨干和车间班组、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党群议事会、党企联席会),引导和推动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实现组织架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公司管理层、党建工作与公司生产经营“三个深度融合”。同时,针对不同企业资本构成多元、管理模式多样、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结合各企业股权结构、经营管理等实际,“一企一策”推动党建进章程的落实。

  3.高质量发挥上市公司党组织实质性作用。持续深化非公企业党建“十八法”,深入开展“争双强、当先锋”活动,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围绕公司经营管理、项目攻坚、技术创新分类设置先锋岗,深化“设岗攻坚”“多方聚智”等方法,助推上市公司优化升级。加强对企业发展培养党员的指导,帮助其严格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不断深化创意党组织生活,推动青年党员员工成长成才,在岗位上积极作为,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输入红色基因。

  4.高态势推进上市公司党建全领域覆盖。将上市公司党建工作纳入区、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纳入全区组织系统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将上市公司党组织纳入区级“双重管理”党组织,纳入区“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党建工作联系点,并作为每月一次的区委基层党建巡查的重点内容。今年全区“干部五线历练”选派12名干部到上市公司挂职,明确指导公司党建作为挂职工作的重要职责并进行考核。依托主题党日、党建讲坛、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定期分享党建进章程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提高企业负责人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和重视度。及时总结党建进章程企业的做法、经验,为在其他规上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层面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汇总2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有关部署,我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常下基层,进村入户,并以嘉善县天凝镇蒋村村为典型,深入调研,“解剖麻雀”,先后3次到该村与村干部交流探讨,又与群众面对面谈心,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的想法和群众的愿望,也更好地梳理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

  一、蒋村村基本情况

  蒋村村位于嘉善县天凝镇的西北部,距离县城约40分钟车程,距离集镇约10分钟车程,村域面积不大,是全县仅有的几个从未合并过的村之一,村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总人口1351人,耕地面积1384亩。蒋村村是目前天凝镇集体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村,近年来,通过积极参与强村项目、争取政策性实事项目和一些服务性项目等,村集体经济有了较大改观。2017年村经常性收入80.8万元,较2012年的11.97万元增长了575%;农业总产值313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0828元,分别较2012年的1830万元和16216元增长了71.2%和90.1%。该村曾获省级卫生村、省级气象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优美庭院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7年,蒋村村北蒋浜成功创建省级A级景区村庄。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实地调研,我也了解到该村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补齐的短板。

  一是农业需要提质。蒋村村是纯传统农业村,由于地势比较低,农业方面主要以种植水稻、莲藕为主,少部分农民利用大棚设施种植葡萄。总体上,蒋村村的农业种植存在集中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附加值不高以及少数农田有抛荒现象等问题。2017年,全村农业亩均产值9200多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是农民持续增收尚须落实。目前,蒋村村农民的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农民主要是依靠务工收入,还有少部分农民是通过个体经营收入、田亩租金收入等,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的渠道和办法不多。如何引导推动农民多元化增收,特别是在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显得刻不容缓。同时,作为一个村集体,如何在强村项目基础上,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是农村环境仍待改善。尽管近年来通过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蒋村村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观,但从走访调研来看,仍然存在“点上出彩与面上不平衡”“主干道干净美化与房前屋后有卫生死角”等问题,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长效管理方面,仍然更多地依靠村干部的亲力亲为,在机制设计创新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探索。

  四是乡村有效治理有待加强。蒋村村地理位置与城镇有一定的距离,农民生活方式转变相对滞后,如在住房方面,村里绝大部分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建的砖混房,住房环境和条件参差不齐,显得比较杂乱。在文明程度方面,蒋村村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现有留守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不强,在乡村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参与意识不强、认识不够。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基层调研和嘉善实际,结合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以农田整治流转为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抓好“地、人、钱”三大要素,其中土地是基础。一方面需要加大农田集中流转的力度,尝试让各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此为依托,鼓励农户变个人私下流转土地为统一委托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通过市场化手段把土地配置给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大户,还可以让本地退出工业的资本来参与,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可以探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新推进“标准田”“标准地”等模式,构建农田农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集聚、生态环境和谐美丽的乡村土地集约利用格局。同时,还要抓好农村“双招双引”工作,千方百计引导各类资本和人才涌向农业农村。

  第二,以农房改造集聚为重点,促进农民市民化。嘉善农村还有较多的房屋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农民对农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十分强烈,政府就要顺应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在交通相对便利、公共服务配套相对完善的集镇上建设中心集聚点,让大多数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城镇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四个平台”建设等改革成果也要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切实感受到集聚带来的便利。针对基层反映的城乡一体新社区双重属性和居民双重身份的问题,乡镇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切实维护进城农民的权益。

  第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促进农村宜居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生态美起来、让乡风好起来。在生态环境方面,嘉善县前几年下了大力气,成效也很明显,广大群众对开展环境治理积极性也很高,像姚庄镇横港村的“党群联动、户比互评”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下一步我们要乘势而上,持之以恒地把治水治气、拆违治危、垃圾分类处置、城乡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等工作抓紧抓实,从而彻底消除农村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在人文环境方面,嘉善已经有“善文化”的良好基础,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新乡贤的有益作用,打造“善文化”升级版,力求“满城荡漾善文化”。

  第四,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的,促进生活品质化。农民增收难,难就难在长期以来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低,难就难在传统种植面积大、产出低。要破解这些难题,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障和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同时必须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实现增收致富。对于困难群众,既要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要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变“输血型救助”为“造血型帮扶”,不断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以城镇整治建设为核心,促进节点功能化。城镇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节点,抓好城镇整治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姚庄的小城镇建设和桃源新邨建设经验都是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财富,小城镇和中心集聚点就是要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高标准配置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从而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地区,引导产业与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同时,巧克力甜蜜小镇、归谷智造小镇等特色小镇也要因地制宜,促进农民转产转业,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努力让农民有更加体面的生活、更加优质的工作、更加满意的收入。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汇总3

  按照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要求,最近,我到常山县东北部最偏远的新昌乡蹲点调研,一系列变化令人印象深刻:该乡原先基础条件差,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但近年来变化巨大,中国首个油茶公园落户该乡,基层党建、民宿发展、“厕所革命”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县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究其原因就是,该乡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吸引了一批乡贤回归,投身乡村建设,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新昌乡乡贤“素描”

  新昌乡下辖10个行政村,有7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是创业有成、回归家乡的乡贤,另外还有一批回乡投资兴业的能人。在与他们的座谈交流中,我听到了他们创业、治村的经历,被他们身上释放出来的激情深深打动。

  黄塘村党支部书记廖红俊是最早回归的乡贤之一,也是大家公认的“师傅”。1997年他回到黄塘村以后,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一干就是八届,带领村民一起种油茶、搞漂流、开民宿,把昔日的“空壳村”建成了一个休闲旅游名村,并因此获得2015年度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郭塘村“80后”青年张荣就是因为羡慕黄塘村的变化,于2013年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立志改变村庄面貌。他用自己掌握的环保理念和技术美化村庄,还带领村民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积极联络本村寓外乡贤壮大产业,致富村民。

  达塘村党支部书记陈重良也不甘落后。回乡后于2016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立下“三年之内赶超黄塘”的“军令状”。去年,他个人出资200万元收购本村一家废弃的水泥厂,并以此作为村集体资产,带动十几个寓外乡贤入股共同打造高端民宿。短短两年间,达塘村“一鸣惊人”。

  还有西源村党支部书记程礼锋,过去在外经营服装生意,一直想着要为家乡做点什么。该村离乡政府25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深山穷村。程礼锋一上任便着手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费尽周折、千方百计建成了一条长2.3公里、宽4米的盘山公路,结束了进出村庄“华山天险一条路”的历史。

  泰安村曾经的“黑户”余家富的回归,则是因为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2016年,他带着外地女友回到泰安村,买下村中待拆的清代老宅,自己动手改造成一家高端民宿“村上酒舍”,同时种菜、榨油、酿酒,通过网络帮助村民销售山货。他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以这座民宿为起点,把整个村子带动起来,让村民都富起来。

  乡村振兴的呼唤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从新昌乡也可以看到山区农村的状况。乡贤为何回归,为何需要乡贤回归?调研中我深刻感悟到,乡贤回归是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也是农村发展规律的必然。

  常山县有很多村庄,目前空心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村里看不到几个人,缺乏生机和活力。如西源村全村人口1753人,真正在家的只有500余人,而且多半是老人和孩子。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居住在村里的人稀稀拉拉,特别是没有青壮年,乡村振兴就将成为无源之水。让乡贤回归,可以直接带动家庭回归、集聚乡村人气,还可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更多的人回到农村发展。

  从乡贤本身来说,他们往往是乡村最具“视野”和“资源”的人士,他们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而乡贤回归无疑与此十分契合。他们可以把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带回来,也能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出资出力、牵线搭桥,直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繁荣。

  与此同时,乡村发展的日新月异,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更多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乡贤参与其中。乡贤因其事业有成,在本乡本土口碑好、受尊重,说话具有一定的分量。他们或通过依法选举加入村干部队伍,或成立乡贤议事会等机构参与乡村治理,发挥其影响力与号召力,往往能让基层各项工作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新昌乡岩前村党支部书记程献光就是个鲜活的例子。他当过兵,曾经是宁波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为人正直,思维活、办法多。之前,该村一直是由他母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他回到村里与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竞选,上任之后又因为推行“五水共治”与老父亲差点“翻脸”,正因为他的执着、公正、眼界和才能,让村庄治理顺利进行,全村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寓外乡贤的“归途”

  如何让乡贤回归农村、扎根农村、发展农村?这些乡贤的经历和作为,给予我深刻教育和启发:

  ——要让乡愁找到归宿。我在调研中听村民们讲,乡贤回归首先是情感回归。要让乡贤记得住乡愁,需要从日常联络、关心做起。那么谁来联络、怎么联络、如何保持常态化联络?结合大家讨论,我认为最佳的人选是党员,最亲的语言是乡音,最深的感情在农村,建立乡贤“云上网格”是个不错的选择。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寓外乡贤延伸,按照打造全科网格的思路,建好寓外乡贤“云上网格”,由党员网格长负责日常联络,送关爱、送信息、送服务,让乡贤及亲属时刻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情和牵挂。

  ——要让才华找到舞台。乡贤是全县的宝贵人才资源,全县每一个乡村都是乡贤发展的广阔天地,既不能被特定乡村“捆绑手脚”,更不能因缺乏引导而“反复折腾”。一定要强化全局战略思维,坚持全县乡贤“一盘棋”、乡村资源“一本账”、发展规划“一张图”,围绕乡村建设、民生事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实际需求,做实前期、筑巢引凤,建立乡贤项目库,搭建对接平台、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乡贤智力、资金、人员等精准回归,让他们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要让发展找到支点。产业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贤回归的核心。在调研中发现,常山乡贤乡愁情结最深的是胡柚、山茶油、猴头菇这“常山三宝”。我们必须保持高度定力,坚定不移走好特色发展、质量兴农之路,持之以恒打造“常山三宝”金字招牌,加快构建乡贤引领“三宝”振兴、带动百姓致富的良好格局。同时,要着眼发展趋势、市场形势、基础优势三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以乡贤为主体的产业孵化发展基地,让乡贤回归与产业兴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要让治理找到新路。调研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常山乡贤“崇德向善、尊老爱亲、担当实干、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对于基层来讲,要以文化传承的方式,将这些源于乡土、融于血液的乡贤品质发扬光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乡贤参与基层组织建设,让他们成为“领头雁”,给予干事创业的平台和展示舞台,让新乡贤文化在百姓中扎根。注重发挥乡贤在教化乡民、和睦乡邻、树正乡风中的独特作用,全面促进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

  ——要让还乡找到通途。对于长期在外特别是“老人不在”“户籍不在”的乡贤来说,家乡往往成了“回不去的故乡”,这是很多寓外乡贤的一个心结。在基层实践中,我们要把握方向、勇于革新、大胆探索。比如,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探索乡贤“公益贡献积分制”,积分用于兑换宅基地等,既引导乡贤反哺家乡,又为乡贤回归增强保障。同时,将乡贤文化融入到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大力选树优秀乡贤典型,在全社会营造敬贤、重贤、思贤、学贤的浓厚氛围,让乡贤回归充满获得感。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