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年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最佳5篇)

时间:2024-09-26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2024年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大家了解过吗?路生梅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最佳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篇1】

只身从北京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从医;从一名儿科医生自学成为“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为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的儿科……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北京姑娘”路生梅从芳华到白发,从“小路大夫”到“路奶奶”,她的承诺也从“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延续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退休至今,路生梅仍坚持义务接诊,守护一方百姓健康。她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1968年12月5日,刚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的路生梅,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她说。

坐火车、搭卡车,颠簸几日,24岁的路生梅终于到达佳县县城。

“走到坑坑洼洼的土路尽头,两排墙皮有点脱落的旧窑洞就是县医院。”路生梅没有料到,佳县的条件如此艰苦: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在这里交汇,自然环境恶劣;县城三面环水,峭壁林立,守着黄河却吃水难。

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篇2】

________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路生梅医生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

她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北革命老区的基层医院,始终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她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儿童计划免疫,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累计接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退休后,坚持定期义诊、治病救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2021年,路生梅入选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最美医生”。

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篇3】

80岁的路生梅仍记得那条从北京来的路,蜿蜒七百多公里,她是念着佳县二字一步一步赶来的。这些年,又因对佳县人的付出,她以领奖的方式一次一次重返北京,站在国家级荣誉的领奖台上。在她住的窑洞里却看不到那些夺目的奖杯,只有她人生各个阶段的照片。最大的一张照片是她站在古城墙上,身后是奔涌的黄河,眺望的地方正是她守候了一生的佳县。

2024年9月13日,路生梅获得“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路生梅是北京人,从北京第二医学院(今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在陕西榆林佳县,她一待,就是整整56年。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时,班主任统计了163位毕业生的最终去向,只有路生梅始终留在最初分配的地方。1968年,他们被分配在大西北、大西南的基层医院,无一人留在北京,162人通过考研、晋升、转业等方式,最终去了省城、回了北京或者到了国外。路生梅一生的简历简单,只有“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16个字。

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篇4】

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

当年,她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北革命老区的基层医院,始终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她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儿童计划免疫,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累计接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退休后,坚持定期义诊、治病救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1968年,24岁的北京女孩路生梅大学毕业。她也曾期盼被学校分配到自己实习过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或北京儿童医院。

但当祖国号召医务工作者要“建设大西北、服务大西南”时,路生梅毫不犹豫地向学校递交了“服从分配,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申请书,“我是祖国培养的,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之后,她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

路生梅医护工作事迹【篇5】

1944年1月,路生梅出生在北京后海西沿的一座四合院里,当时正值屋檐下的第一朵梅花在枝头绽放,就这样,生梅这个名字陪伴了她一生。

在路生梅大学毕业时,国家提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她和其他同学一样,义无反顾地响应“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前往陕西榆林佳县人民医院。

1968年12月,路生梅告别故乡北京,独自踏上了西行的列车。火车到铜川后再改乘敞篷卡车,终于到达了偏远的佳县。从大城市到山沟沟,她睡在破旧窑洞冰冷的土炕上,用着浑浊不堪的黄河水,艰难适应着当地的饮食习惯。最初在佳县的几年里,路生梅除了看病还要参加集体劳动,她每天天不亮就去修梯田、修公路,下午收工后接着到医院值夜班。“面对困难,我不知道哭过多少次,但我从未退缩过。因为这条路是自己选的,打退堂鼓不是我的作风。”路生梅这样说。

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夜路才到病人家中。那时一位脸色惨白、披头散发的产妇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经出生,一位妇女拿来一把黑乎乎的家用剪刀,准备给孩子剪脐带。路生梅抢过剪刀,用自带的消毒器械有条不紊地给孩子断脐、包裹。在那个年代,不卫生断脐经常引发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近乎是100%。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