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10篇》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各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10篇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网络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XXX-XXX-XXXX或者写作电话:XXXXXXXXX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篇一】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食品产业基本情况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生产环节:全县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包括4家小作坊)19家。
(二)食品经营环节:流通环节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户共计1394户,其中,批发46户,零售1348户。消费环节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单位427户。
(三)畜产品养殖环节:全县有冷冻肉超市10家,畜禽产品精加工企业2家,定点屠宰场1个,乡镇屠宰点4个。
三、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食安委主任,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等12部门为成员单位。二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食品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2次,通报食品安全状况,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协调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能。三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县政府年初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与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职能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把食品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并加强了督查考核。全县已初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牵头单位协调、成员部门负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
(二)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管
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我们在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开展了成效明显的食品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活动。
1、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一是根据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划分了质量安全等级,其中A类企业2家,B类企业13家,C类企业4家;年初制订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和巡查计划,按照巡查计划开展日常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在节假日、两会、杏花节、葡萄节前期对县城内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卫生、生产记录、购销记录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累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42家次,责令整改企业6家、小作坊4家。
2、切实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一是以“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市场监管工作为契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防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集中开展了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食品的“元旦”“春节”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点、展示假冒伪劣食品、网络TOP100范文排行制作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常识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期间,现场接受咨询群众2000余人次,散发宣传资料27000余份。二是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认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并对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负责人、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企业负责人、食品质量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教育,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500余人次。三是持之以恒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四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12315”、“12331”等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投诉。
(七)完善应急机制,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结合我县食品安全状况,编制印发《xx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xx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处置预案,在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24值班制度,实现信息互通,确保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四、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待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点多、范文写作面广、线长,呈现散、乱、杂等特点,尤其是接头小吃摊、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监管难度大,具有流动、分散、隐蔽、随意性的特点,从业人员大多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等,一旦取缔,则会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上访等,成为困扰食品安全的一个社会难题。
(二)《食品安全法》宣传与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手段与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仍然是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薄弱环节,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平台,扩大宣传普及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还比较多。比如一些种植养殖基地农药兽药使用不规范,休药期制度执行还不到位;一些食品生产加工的设施设备简陋、产品标准缺失、自检能力不足等;一些食品经营企业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村食品市场安全水平较低。
(四)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虽然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工作已经完成,但人员还没有到位,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和环节的监管还存在“空白地带”。二是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组建工作难度较大,工作总结现有编制和监管力量无法满足日常监管工作需要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增强依法履职的意识,通过完善机制、强化协调、加大投入、提升能力,积极破解影响我县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
【篇二】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建成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20个,面积7万公顷,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43个。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76家,食品加工小作坊752户;食品经营企业9823户,其中:批发企业435户,商场、超市367户,城乡食杂店9021户;餐饮服务单位4613家,其中:学校和机关食堂89家;茶楼咖啡厅867家;酒类经营户675家;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3家;畜禽屠宰企业15家。自去年7月以来,我们紧紧抓住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机遇,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管理新格局,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安全可控、总体趋好。
二、主要做法
(一)加快体制改革,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去年8月至12月,我们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快速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整合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热门思想汇报成立新的食药监局,制定“三定”方案,核定监管人员编制150名,并迅速将相关单位人员划转到位。同时,设置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食品药品快速检验检测中心、不良反应监测站等机构;在全省率先设置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每站配置工作人员2-3名,解决了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常态化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问题;在行政村(社区)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构建了区、乡、村三级联动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二)推进制度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食药监、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在食药监局设立区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食安办,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应急处突等工作。二是强化目标考核。年初确定重点工作任务,与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督查考核,落实责任追究,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社会共治。建立落实“两代表一委员”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8件;建立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发展社会监督员200余名,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
(三)加强宣传教育,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进企业、进厂矿活动,发放《食品安全法》宣传手册1.8万册,举办食品安全讲座100余场次,网络播放食品安全专题短片50余场次,发送食品安全手机短信近10万条。不断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共举办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班12期,培训3400余人次,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四)强化技术支撑,检测水平快速提升。保障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购置了基本的检验检测设备。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已实现全覆盖,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食品检测能力不断加强。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800个,合格率为100%;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抽样61批次,合格率为95%。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抽检456批次,合格率为94%;食品质量监测抽样736批次,合格率87%;餐饮服务环节抽检2687个样品,合格率为89%;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抽检6个样品,合格率为85%。
(五)开展专项整治,市场秩序有效维护。始终保持对违法行为“严查、严打、严办、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013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婴幼儿食品、食品非法添加、进口牛羊肉、塑化剂、“瘦肉精”、私屠滥宰、餐厨废弃油脂、酒类、辣椒制品等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9856人次,检查规模养殖场31家、食用油生产小作坊17家、食用油经营户635户、餐饮服务单位4521家、食品经营户7642户、个人简历酒类生产企业及小作坊41家、辣椒制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621家次、批发零售市场263个次,查扣非正规来源食用油700公斤,取缔无证食用油经营户2户,取缔非法收购加工“潲水油”窝点一个,查扣涉嫌“地沟油”1.7吨,没收不合格进口牛羊肉11吨,立案调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6件。
(六)加强应急演练,处突能力不断提升。制定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队伍,形成了“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以防范农村聚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为重点,加强应急演练,增强群众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意识,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七)建设诚信体系,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实行企业食品安全承诺公示制,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退市机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曝光力度。广泛开展“标准基地”“放心超市”“安全餐馆”和“文明餐桌”评比活动,积极构建“诚信者占有市场、失信者失去市场”的竞争格局。对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按照风险性和信誉度划分等级,确定监管重点。目前已评定A级优质餐饮服务单位3家,B级12家,其余均按C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85%。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欠缺。目前,范文内容地图我区食品行业整体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较低,家庭式企业、夫妻式作坊较多,呈现“多、小、散、乱、差”的特点,在752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不足10人的小企业、小作坊约占7成,加之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安全保障能力较弱,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缺乏,致使食品安全监管难度较大。
(二)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当前,食品市场不但主体众多,品种繁杂,而且制假售假更趋隐蔽,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执法力量不足、技术人员短缺、投入保障不到位等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城区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仅核定编制3名,面对数千家监管对象显得力不从心;检验检测机构抽检任务不断加大,需要进一步加大人员补充和技术培训。
(三)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亟待加强。在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时,仅靠行政手段很难及时固定证据和深入查办,对违法犯罪行为震慑警示作用不强,导致违法犯罪成本较低,违法行为难以根除,亟需加强部门执法协作,建立高效协同的联动执法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安全“高压线”的震慑作用。
四、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心得体会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大食品安全工作投入,按照优先保障、逐年增加的原则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完善乡镇监管站工作设施设备配置,改善检验检测技术条件。
(二)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原则,加强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站队伍建设,设立基层食品安全综合协管公益性岗位,切实解决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薄弱的问题。
(三)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围绕省、市确定的食品安全整治重点内容,结合我区实际,坚持治理整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社会监督与部门监控相结合,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强化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充分整合监管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和检验资源共享,建立统一协调、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积极探索设立食品药品刑事执法中队,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五)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机制,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严格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强化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定并落实好《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投诉举报奖励办法》,充分发动群众,深挖案件线索,严查食品违法行为,铲除制假售劣土壤。
【篇三】
一、基本工作情况
2014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四个最严”标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食品安全状况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5%、群众满意度达到68.83%,均为历史最高水平;食物中毒发生率降至十万分之1.62,低于国家十万分之六的上限要求。我市在全省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国家食药总局先后两次推广了我市工作经验,李群书记批示市委宣传部组织媒体对监管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报道,省政府推广了我市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措施。6月份,国务院食安办、省食药局将分别在青岛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及市场监管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统一权威、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
1.建立党政主导的组织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2014年以来,李群书记两次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张新起市长先后6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治理。市政府把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内容,研究制定了30条治理措施,并每月调度工作推进情况。
2.建立统一权威的食药监管体制。去年上半年,我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各级整合了原质监、工商、食药、食安办的职能,组建成立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后,食药部门从684人增加到1660人,监管力量增加136%。其中,有1372人配备到基层一线,基层执法力量比改革前增加了2.7倍。全市在镇(办)一级建立了136个食药所,并在93个涉农镇(办)建立了农产品监管中心,每个中心配备不少于4名农业监管人员,与当地食药所建立了联合办公机制;在村(社)一级,6000多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都建立了协管员队伍,实现了“三级政府、四级组织”监管网络的全覆盖。
3.建立保障有力的财政投入机制。本着“向投入要安全”的原则,各级政府将食品安全监管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新机构履行新职能。连续三年将食品抽检纳入市办实事项目,每年安排6万批次以上的抽检任务,各级财政保障资金1亿多元。积极为基层监管所配备办公用房、执法装备,保障了基层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坚持从严治理,强化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针对违法犯罪多发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重典治乱、整肃不法。
一是高标准制定目标,强化考核落实。逐级明确了执法办案目标,并分解落实到人,每季度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2014年,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4987起,罚没款3741万元,接近全省食品药品罚没款的二分之一,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
二是高规格动员部署,明确打击重点。2014年,部署开展了四次大的专项行动,均以市政府名义部署,分管副市长作动员讲话。把假冒伪劣、非法添加、无证生产经营等行为作为整治重点,全年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5万余家次,责令整改1.6万余家,取缔违法违规单位443家。针对市场上“甜晒鱼”喷洒农药比较严重的问题,全市接连抓捕了25名犯罪嫌疑人,干海产品抽检合格率由不足70%提高至90%以上。
三是加强行刑衔接,坚持公开曝光。市和各区(市)公安机关均组建了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专门机构,与行政机关密切配合打击违法犯罪。2014年,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43人。实施了抽检结果批批曝光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473家单位在多家媒体给予了公开曝光,并全部进行了处罚。
(三)把握问题导向,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监管模式
针对监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分管副市长带队,先后赴香港、台湾等地考察学习,按照“五项防控”的思路,制定实施了食品安全30条治理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监管模式。
1.主体防控。企业是食品安全的基石。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加强对企业培训教育的同时,还全面推行了企业承诺制,全市8.8万家持证业户均签订了责任承诺书,承诺要诚信守法、确保安全,一旦出现违法问题,自愿停业候查,并接受行业禁入处理。
2.环节防控。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必须加强种养殖环节的源头治理。一是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管理,全市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由100家核减到38家以内,实行高毒农药实名制购药,100%可追溯。二是加强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全市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04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46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三是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了奶牛“两病”检测,实行奶畜养殖场和奶站凭“奶牛布病、结核病监测合格证”交奶、收奶制度,从源头上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此外,在海洋与渔业、林业、进出口等各关口也都建立了监管机制。
流通环节是食品安全的“牛鼻子”。抓好流通环节监管,既可以倒逼生产企业和种养殖业户加强源头管控,又可以控制下游餐饮企业的安全风险。重点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实施驻场监管。针对抚顺路、华中路和城阳三大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量占城区80%的特点,分别设置了三个市场监管所,实施专人驻场式监管。其中,城阳市场所配备了10名人员,解决办公用房面积300平方米,成为全市示范所。二是实施市场质量保证金制度。对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按规模收取30-50万元保证金;对其他市场,分别收取5-30万元不等。市场内出现违法违规问题,除对业户依法处理外,还要扣除市场主办者的保证金,追究其管理责任,强化市场主办者对场内业户的管理。目前,全市共收取质量保证金1157万元。三是实施全国最严格的退市政策。规定凡在商场超市抽检一次不合格的,三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凡在批发市场抽检一次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入市;两次不合格的,三年不得入市;三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让市场监管有了“撒手锏”。截至目前,全市已对50余家市场经营业户实施了退市。四是实施严格的检验检测和不合格农产品销毁制度。要求对入市农产品每车必查、每品种必检,对季节性、高危品种菜品同一车次同一品种多批次检测。一年来,共检出不合格农产品100余吨,全部进行了销毁。经过一年的治理,全市食品流通环节抽检合格率从不足92%上升至95%。
3.过程防控。一是试行农产品产地证明制度,规定食用农产品必须具备产地证明,方可入市交易,确保来源可溯。二是在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推行了“一票通”为载体的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流向可查。三是对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消费者既可以通过玻璃幕墙、大堂显示屏等方式观看后厨加工过程,也可以通过网站、手机微信等实时监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52家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今年准备再搞1500家,基本实现学校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饮单位的全覆盖。一年来,这些亮化单位未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抽检合格率接近百分之百。
4.业态防控。坚持规范与引导相结合,对小作坊、小餐饮等风险高发业态进行综合治理。制定了小作坊监管办法,对小作坊实施备案管理;规划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10处,总面积约5万平米,逐步实现小作坊的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入市。针对多数小餐饮无证的问题,制定了小餐饮监管办法,从实际出发,降低了国家规定的发证门槛,把小餐饮纳入监管范围。2014年,共为无证小餐饮发放许可证2194张,限期整改1200余家,取缔无证小餐饮264家,消费者投诉举报率同比下降21.2%。
5.品种防控。对高风险品种加强重点管控,实施了“一个禁止、两个必须”:禁止销售散装食用油、酱油和醋等重点品种;婴幼儿配方乳粉、临界保质期食品、转基因食品等必须实施专柜销售;所有餐饮单位必须对使用转基因食品实行公示,确保了市民饮食安全。
(四)强化宣传教育,发动全民共建食品安全
按照“扩大覆盖面、提高感受度、增强安全感”的原则,坚持宣传教育与监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1.巧借媒体引导舆论。把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一是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媒体的报道行为,避免因不实报道、负面炒作引发社会恐慌。二是与有关媒体签订了新闻联动协议,约定媒体发现违法线索要立即通报监管部门,同往查处,不得先行报道,扭转了因报道泄密影响案件查处和监管部门总在媒体之后发现和查处问题的被动局面。三是坚持主动发声,积极组织报道,用传播信息的方式控制信息。一年来共发稿6000余篇次,基本掌控了舆情走向。特别是先后两次发布食安白皮书,向市民全面报告了稳定向好的食品安全状况,对重点环节、品种、业态的合格率全部公示,并引用专家权威观点,对常见认识误区进行了解读,给市民吃上了“定心丸”。
2.打造宣传平台。一方面,按照“互联网+食安”原则,开通了食品监管官方微信,同时具备了直播“明厨亮灶”、查询食安数据和受理投诉举报等功能,打造了针对中青年群体的新媒体平台。另一方面,巩固了传统阵地,达到了三个100%:村(社)宣传覆盖率100%;重点监管场所宣传覆盖率100%;全媒体报道覆盖率100%,发动全体市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列中来。
3.建设科普工程。组织开展了食安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启动了“校车食安课堂”工程,在校车上向12万中小学生发放科普手册、播放科普动画、讲解科普知识;同时,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全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4课时,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5%,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带动全民参与。
4.探索快检服务。为方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知道买到的食品安不安全,在“快检进市场、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建设了21个常设快速检测点,为消费者提供面对面的食品快检服务。年底前,便民快检群将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商场超市和大中型农贸市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行业基础比较薄弱。业户多、小、散、低问题比较突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我市60%的农产品来源于外地,输入型风险压力较大。
二是监管力量有待加强。尽管改革后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增加136%,但监管对象从4万户增加到11.7万户,增加200%。与面临的任务相比,人员、装备和监管力量需要进一步增强。比如,在基层食药所建设方面,个别所人员配备没有完全到位,办公用房面积小、条件差,快检设备、车辆等执法装备配备不足,经费投入距离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食品检验机构建设方面,个别区(市)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尚未组建完毕等。
三是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从世界各地情况看,食品安全的群众满意度普遍与经济社会发达程度成反比。经济社会越发达,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越高,健康观念和维权意识越强,群众满意度相对较低。我市群众满意度已达历史最好水平,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改进监管工作,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当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中心目标,坚持“四个最严”标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创新思路、锐意进取,不断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我市和济南、潍坊、烟台、威海4个城市,是我省首批参加创建试点城市。这项工作,是2015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纲领和总抓手。根据创城指标,要确保全市考核评价综合得分不低于90分,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群众满意率力争达到72%以上,圆满完成创建任务,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
(二)严打违法犯罪。要在去年工作基础上,继续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开展“守护舌尖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依时令、按环节、突出问题导向,重点打击食品药品假冒伪劣、违禁超限、无证生产经营、非法渠道购进等违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将执法办案由个案查处拓展到全范围布控、全链条追责,提高大案要案的查处率。
(三)创新监管模式。重点探索:做好“一个衔接”,就是要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规范设置市场“门槛”,逐步改变千家万户闯市场的问题;建设“两个平台”,就是建设监管执法平台和产品追溯平台,把整个生产经营打造成一个完整的责任链条,形成可倒查、可追责的体系;加强“三小监管”,就是加强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监管,破解多年来的监管难题。
(四)加强宣传教育。健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格局,加强正面宣传。依托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打造“微服务”平台,定期向群众推送科普知识。开展“我执法、你参与”、“健康讲堂”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体验式”科普服务。建立风险信息交流机制,引导公众理性认识,科学防范。落实有奖举报,调动全民广泛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列中来。
(五)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对各级政府的督导力度,要按照监管方案编制要求,配齐基层监管人员,配强基层执法设施和装备,足额保障食品药品专项资金。加大教育培训和比武练兵力度,重点提高依法行政、监管执法、应急保障、廉洁自律等能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监管队伍。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为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篇四】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落实与县政府签订的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科学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违规经营等行为。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安全责任网络,确保全镇人民的消费安全,年初我镇及时调整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组员由镇经发办、安监办、卫生院、工商所、畜牧站、派出所、农技站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监管队伍。各行政村、社区、学校等部门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监管小组,各村聘请食品协管员、信息员,构建了全覆盖的监管网络,建立了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镇政府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创新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食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1.多渠道多途径宣传食品安全知识。镇公开栏开设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题栏目,逢集组织宣传车、发放明白纸,
宣传食品安全政策、知识,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让老百姓学会鉴别假冒伪劣食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了一次讲座,传授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知识,同时发放相关宣传册子2000余份,发挥学生对家庭的普及宣传延伸作用。
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1.在重要节日期间,镇安监办牵头,联合工商、派出所、医院等单位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重点是餐饮单位和商店市常对餐饮单位的卫生设施、操作流程、持证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对集贸市场包装食品、方便食品、熟食制品、酒类及饮料等进行了重点检查。今年以来我镇已开展专项检查5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76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开展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全面推进校园食品管理,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在开学初期,我镇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一是校园的食堂现状,重点是食堂的管理、设施情况、有无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问题;二是校园周边副食店、饮食摊点的安全情况,重点是证照情况、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三是学校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使用情况,重点是供水来源、用水质量等。
3.严控农村食品源头污染。(1)镇安监办牵头联合农技站、果树站、工商所对全镇的种植业所用农药进行了全面检查,未发现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留农药。农技站、果树站定期指导农户科学、安全用药,降低农药残留。(2)今年4月份,镇里配合县动物防疫监管所对全镇兽药残留以及禽畜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违禁药物使用进行了全面检查,禽畜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单位及大沟村旭日、北汤沟一多、昌盛3家大型养猪厂均未发现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兽药、瘦肉精及其它饲料添加剂。(3)加大动物疫情的食品卫生工作,严查餐饮单位、流动商贩出售、使用病死禽肉及其制品。下一步,镇党委政府继续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证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
薛庄镇人民政府 2016年3月30日
黄山头镇食品安全工作汇报2016-11-30 11:20:53 | #2楼回目录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黄山头有人口4万多人,总面积75平方公里,多年来,镇内的食品安全环境十分的复杂,自02年起,镇内的定点屠宰尤其是理兴当码头的秩序十分的混乱,部分屠工欺行霸市,我行我素,毫无法律意识,使得我镇的屠宰秩序比较混乱,致使国家税源流失,严重影响了我镇的经济环境。为了全面提高我镇食品安全水平,促进我镇食品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平安黄山,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镇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现讲上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工作班子。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人大主席、新农村第一书记为副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党委、政府组织专人到安丰、安裕实地学习,借鉴兄弟乡镇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是狠抓宣传发动。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镇就开始部署定点屠宰工作,对屠宰商在全镇实行公开招标,发动宣传车10余次,拉横幅20多条,贴标语百余副。我们通过层层开好会、个个谈感情,处处讲法律,积极转变屠工屠商的经营理念。共召开屠工屠商会两次,书记、镇长亲自到两码头进行工作调研,并和屠工屠商们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宣讲法律法规等,这都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局面。
三是完善设施建设。我镇努力促成屠宰场的规范建设,用了
12万多元按标准扩建了黄山头码头主宰场,新建了理兴当码头宰场一个,做到了适应实际,合理布局。
四是强化管理措施。我们联合派出所的执法干警,对少数冥顽不化、不服管理的屠商屠工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严格执行检疫检验,对于白板肉上案一律实行没收。自四月初开始,我们凌晨四点就赶往非法屠工屠宰地点,对于发现的违规操作的,一律没收工具和白板肉。有三次都是书记带队亲自上、全体机关干部一起出动,特别是在4月10日的打击行动中,我们和县屠管办、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执法小组,书记、镇长强行开门,带领干部冲进非法屠宰现场,没收白板肉和屠宰器具,并将他们带到政府强行整顿,进行法律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及时缴纳税费。我们严格规范收费标准,并实行到宰场实地征收税费,努力做到了国家税源不流失。今年我们还主动完成了半年度的定点屠宰税费上缴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目前,我镇的定点屠宰秩序井然有序,无白板肉、无非法作业,宰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到位,上级部门检查一致表示满意。群众吃上放心肉,也很满意了。经济效益渐渐突显上来,全天两码头可宰杀牲猪20余头,直接国家税费收入每天可大一千多元。
下段工作:镇党委、政府决心以定点屠宰工作为突破口,狠抓其他各方面的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部门联合,形成食品安全防治新合力。只有实现卫
生、工商、公安、国税等相关只能部门的强强联合,严抓严管,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二是突出安全教育,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做到预防为主。继续强化食品安全监督责任,提高干部食品安全意识。多形式、多途径扩大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自动维护食品安全工作中来。
三是突出工作创新,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做到规范管理。建好责任台账,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员的归口管理,并不定期的进行适当的培训。
四是突出日常监管,严防食品准入关口。严把食品加工原料关、水源关、场所关,做到劣质食品不上市,加强打假力度,对不合格食品,一经发现,一律没收,并对严格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是突出长远规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食品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镇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作出贡献。
【篇五】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按照市政府安排,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组,落实了相关责任人责任,明确主管领导和包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村书记为直接责任人,要求各村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全面进行排查,全面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把一切有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的食品纳入整治视野。
二、加强宣传、发动群众
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要求各村村委会放明白纸,通过村广播进行宣传,动员全民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是整治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食品、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同时镇定期召开各村主任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有关问题。
三、集中整治,落实责任
为对于进一步规范粮食加工企业,保障这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显的尤为必要。镇组织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进行突击检查。经查,有2家面粉厂个别证件过期未办理新证,或未按要求悬挂;面粉袋没有按规定存放;大部分小米加工企业,条件简陋,卫生条件不合格等问题。另外,我镇还对对20多家餐饮经营户,3家糖块生产厂进行了突击检查,主要存在生产卫生条件较差。此据统计,本次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次,执法车辆30多辆次,对上述不符合要求的生产经营户统一下发了停业整顿(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在限期进行整改,到期对拒不整改和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一律取缔。镇村干部组织人员突出抓好小食品店、小摊点、小作坊、小市场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过期霉变和假冒伪劣商品、“三无”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行为、组织学校对全镇托幼机构食堂使用奶粉情况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幼儿饮食安全。
四、建立长效,规范管理
一是落实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职责,涉及到食品生产、经营准入条件的环保、违章建筑、改变房屋用途等问题,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搞好配合。二是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例会制度。每季度组织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召开例会,加强企业之间交流进行学习和监督。三是扩大宣传,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通、公布、宣传投诉电话,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积极举报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自觉树立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下一步工作目标
自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在整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协调配合的问题。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部门之间在配合协调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专项整治方案的工作进度安排和相关材料的汇总上报工作。
下一步,我镇将严格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将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开展下去。一是认真总结上阶段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积极予以解决;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端正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畏难情绪,注重工作细节,排查安全隐患;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彻底消除推诿、应付现象,推动辖区打假责任制的深入贯彻实施。
【篇六】
一、基本情况
全县涉及食品安全的重点监管对象包括:全县规模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包括141.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110个无公害农产品,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85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2600户食品经营户,4个定点屠宰企业,745家持证餐饮服务单位,80个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堂,全年5000余次农村群体性聚餐。整个监管对象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主管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局主要职能是负责对辖区内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行使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组织开展各类重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负责餐饮服务许可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局依托政府平台,加强行风建设,强化协调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负重加压,克难奋进,积极创造条件,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协调和餐饮监管工作,连续多年荣获“省级文明行业”、全市食品安全优秀县、市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称号,并成功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一)强化规范管理,全面建立职责明确的责任体系
我们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分解,加强责任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全面提升食品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一是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全县食品安全工作,食安办承担日常工作。乡镇(园区、办事处)主要领导是本辖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农委、林业、质监、工商、药监分别履行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职责。其他各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签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各乡镇与行政村、各监管执法部门分别与管理相对人签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乡镇及各环节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是健全预案,强化防控。建立健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修订了《涟水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涟水县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印发了《涟水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以快速处置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还制定了《涟水县食品安全明察暗访制度》,通过明察暗访,及时排查隐患,迅速整改落实。
三是注重考核,严格奖惩。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近年来,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同时,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细化量化,确保了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考核中发现领导不重视,制度不落实,或因工作失职而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按照《涟水县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严格责任追究;对于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适时进行表彰奖励。在今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以县政府文件形式表彰了2012年度25个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48名先进个人。
(二)强化专项整治,积极破解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工作中,我们能够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监管工作。今年以来,围绕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11次专项整治行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项:
一是重要节点专项整治。春节、“五一”、“两会”、端午节、“江苏省自行车锦标赛”、“能仁寺佛牙舍利影骨迎请安泰暨法华古寺主体落成庆典”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突出抓好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相关职能部门累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6户、食品经营户4200余户次、餐饮单位113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2起,查封假冒伪劣食品200余公斤。
二是鲜肉和肉制品专项检查。根据省、市“关于开展鲜肉和肉制品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各职能部门在全县扎实开展鲜肉和肉制品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肉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猪肉来源和索证索票情况,严查私屠滥宰、无检验检疫证明、注水肉及不合格肉品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累计检查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14家、农贸市场29个次、肉类经营户290余户次、餐饮单位89家,检查中未发现企业使用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的肉品,取缔无照经营户6家。
三是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5月15日-6月15日,县工商、食品药品、城管、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月活动,累计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户260户,查获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60余公斤,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2件,取缔无营业执照经营户4户、无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户14户,取缔流动摊点13个;对所有学校食堂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物储存、餐饮具消毒、食堂基础设施配备及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及索证索票等情况,针对部分学校食堂存在管理不规范行为,均下达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全县教育系统进行通报。
四是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专项整治。三月份以来,县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对全县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进行全面整治,针对无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存在问题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整改。并印发《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告知书》,告知餐饮单位应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有关规定,督促其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必须索取餐具集中消毒企业的营业执照及餐具消毒合格凭证,严禁购置、使用无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或消毒不合格的餐饮具。整治行动中,累计取缔无照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9家,责令10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持照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停产整顿,印发《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告知书》500余份。
五是中高考期间专项整治。为了考生在考试期间,能够吃上放心食品、喝上放心饮品,确保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我们组织工商、城管、商务等相关部门,以校园周边、考点周边为重点区域,以饮料、熟食、即食食品、肉、蔬菜、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考生就餐有接待任务的学校,逐一进行了过细检查,分别与学校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考试期间,每个考点派驻3名卫生监督员,对学校食堂食品原料的采购、使用、服务人员的操作规范以及剩菜剩饭的处理,都实行全天候监管,确保考生饮食绝对安全。
(三)强化载体推进,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放心行动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淮安市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维护公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以提升监管工作有效性为着力点,我县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两大体系”,即食品安全执法责任体系和信用管理体系;大力实施“八大工程”,即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放心生产”、“放心油脂”、“放心厨房”、“放心餐具”、“放心检测”、流通监管效能电子监察和学校食品放心工程,着力提升全县食品安全总体保障水平。食品安全放心行动中,主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龚李萍对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龚书记还亲自主持召开工作汇报会,听取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关于食品安全放心行动的工作汇报和工作打算,并亲自审订《涟水县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工作任务分解表》。沈县长主持召开了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动员会和全县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沈县长还深入学校、超市、农贸市场、生产企业等场所实地视察和指导,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是细化活动任务。在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制定相应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县食品安全放心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对职能部门活动方案进行审核、汇总,并通过几上几下讨论,逐步形成了《涟水县食品安全放心行动工作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牵头单位、工作任务、工作目标、责任人。各职能单位能够围绕活动方案和任务分解表,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是召开联席会议。实行月例会制度,县放心行动指挥部办公室每个月组织召开一次食品安全行动专项工作会议。按照序时进度,会同相关部门,围绕任务分解表中的某一项专项行动进行研究部署。目前,已经分别召开了放心餐具、放心油脂、大宗食品集中招标、学校食品安全等4个专项工作会议。特别是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全县有近100名各级各类学校主要负责人参加。同时,教育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组织了培训班,对全县所有学校的分管人和全体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并邀请市局相关处室领导来涟授课,效果好、反响大。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由食品安全放心行动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每个月组织一次专项督查,督查方式主要是听汇报、看现场、暗访等形式。目前,已经对餐具消毒、学校放心油脂、学校食品安全、食品检测等四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
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安全意识相对缺失。一是思想上存在本位主义。少数从业者为了个人利益,违规违法从业现象时有发生。而一些乡村为保护地方产业,对于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常常是掩过饰非,不愿意主动暴露问题。二是种养源头存在一定污染。不少农户在种植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在养殖中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三是食品加工存在违规生产。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无证照非法加工生产食品,没有必要的卫生设施,生产加工不按规范要求操作。
2、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是队伍难保证。在涉及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8个职能单位中,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到10人,其他的都是综合执法人员。我局于去年9月份承担餐饮监管职能以来,经县政府协调,借用了卫生监督所5名同志协助工作,但监管力量依然深感不足。24个乡镇(办事处,园区)党政办主任都是兼职协管员,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经费投入难保证。我县全年经费预算仅为1.5万元,而盱眙为50万元、准阴区为21万元。乡镇经费预算更是少得可怜。三是检验力量难保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现有检测资源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3、监管覆盖受到制约。一是监管对象量大面广。监管对象相对分散,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仍然是监管的难点和重点,监管盲点依然存在。二是畜禽私宰屡禁不止。市场销售的畜禽产品不少是从业者自行宰杀的产品,销售地点不稳定,很难实施集中检疫。三是食品市场经营无序。特别是农村流通领域的经营主体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食品批发部,平时索证索票、进货台账查验等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4、关注程度不够理想。一方面,思想上不够重视。一些单位没有将食品安全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无专题规划、无专题部署、无经费预算,食品安全工作几近边缘化。另一方面,行动上比较轻视。有的单位对于县里安排的食品安全工作只是象征性地传达一下,没有采取必要措施进行落实,有的甚至是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四、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县乡两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切实承担责任,大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让食品安全工作真正成为群众放心工程。
1、加大投入,进一步充实监管力量。一要增加人员。在人员编制上,建议县里给予政策倾斜,从人力上给予保障。职能转换后,按照规定,年底,将从相关职能部门划转一部分人员到我局,但相对于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编制还可能难以保证。二要增加经费。县乡两级政府应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三要增加设备。普及装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提高食品快速检测水平,增强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支撑。
2、注重规范,进一步健全监管网络。一要完善“三级”联动监管机制。实现县、乡、村信息共享,建立起职责明确、运转正常、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扩大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从信息提供、宣传教育、协助监管等方面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提高社会关注度,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化。三要建立县级食品检测中心。针对目前各自为政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建议由县政府统一协调,整合有关部门的检测资源,建立一个较规范的县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以提高全县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水平。
3、重心下移,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监管水平。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县广大农村食品经营主体普遍呈现规模小、分布广、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特点,导致监管成本过高、监管效果难以得到全面保证。目前,农村艰巨的监管任务和有限的监管资源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乡镇食品安全工作主要由党政办主任协管,党政办主任事务繁杂,对食品安全工作很难实施有效监管。建议借鉴宜兴等地成功经验,县里给予政策支持,在乡镇设立专职人员、专项经费、专门办公场所,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干事、有场所办事,尽力消除农村监管盲区,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真正实现全覆盖。
4、强化责任,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工作关注度。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实施“食品安全工作一把手工程”,实施一票否决。二要强化责任追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无论哪个乡镇、哪个部门或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要强化工作机制。加强检验检测体系、流通网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做到标本兼治,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篇七】
2016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食安办、市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我局大力开展粮油食品安全日常和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全区粮油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不断好转,有效地保证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粮油食品安全。现将2016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区粮食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理念,站在保稳定、促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为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目标计划。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印发了全区粮食行业《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实施意见》,与各企业签订了粮油食品安全责任书,将粮油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年绩效目标考核。三是强化值班制度。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履职到位。
二、多措并举 认真履职 加强监管
(一)开展“两节、两会”期间粮油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加大了对粮油加工、销售企业等进行动态专项监督检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食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收购资格审核。组织力量对全区辖区内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的46户经营企业(其中6户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资格审查,绝大部分粮食收购企业都达到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对粮食收购资格的相关要求;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对46户企业的粮食仓储能力和粮食检测仪器进行了抽查,大部分企业按要求建盖或租用了相应的仓储设施和配备了相应检测仪器,并能进行初步的粮油质量检验。
(三)加强库存粮食质量检查。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财政厅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关于改进和加强粮食库存检查切实做好2016年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川粮发〔2016〕20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对全区各粮食购销企业粮油安全“一符、四无、三专、四落实”的检查工作。通过检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粮食质量标准及相关管理要求,从源头抓起严把入库质量关。全区所有库存粮油均严格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进行储存,三级储备粮油均有有资质的粮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没有发现气味异常、霉变、发热、结块、严重虫粮、油脂酸败、变质等问题。
(四)加强政策性粮油质量管理。我局高度重视政策性粮油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成立了政策性粮油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高度聚焦、严厉查处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买陈顶新”“先收后转”“低收高转”等各种“转圈粮”问题。对军供粮食及救灾救济民用粮,针对其政策性强的特点,各企业从源头上严把粮食质量安全关,对所供应的粮油从原粮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所供应的粮油均进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和索证、索票制度,并对建立经营台账和质量档案等进行监督检查。
(五)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根据与区政府签订的《达州市通川区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和《通川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联系本系统实际出台了《通川区粮食局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粮油识别能力,普及粮油安全科学知识,区粮食局加大了粮油安全宣传力度。按照市、区食安办安排,配合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一是实验室开放日活动。6月23日,我局在粮油储运公司吴家沟仓库举办“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以“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20多名市民参观实验室。市民们在区粮食局相关人员引导下,参观了仪器室、物检室、化验室等,了解了质监室的历史、检测能力及粮油检验检测情况。通过化验室参观、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样品对比展示、化学小实验等互动交流方式,让各位市民零距离感受粮油质量安全检测全过程,亲身体验粮油安全检测的科学严谨,感受质检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同时也让市民了解了我局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使市民更加重视粮油安全、关注身体健康。二是户外粮食科技宣传。7月7日上午,我局在帮扶村金石乡高兴村,开展了“走基层、察实情、听民意、解难题”专题调研活动。在现场摆放宣传展台、展版,发放消费指导、粮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材料等,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多份,直接向广大村民宣传普及粮油食品安全知识,演示了如何鉴别不合格粮油产品,讲授了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技术、科学节粮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村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了节粮、爱粮意识,得到了村民的欢迎。
四、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组织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以及《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领会内容实质,不断提高粮食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二)加大对政策性用粮的监管力度。一是对储备粮的监管,二是对军粮供应的监管。
(三)突出重点,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充分履行部门的职责,坚持定期和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突击检查与有针对性检查相结合,打击无照经营、欺行霸市、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本地粮油市场秩序,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确保全县粮油市场安全可靠。
【篇八】
201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积极组织农业、畜牧、工商、质监、食药监、教育、商务、公安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为: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睢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中须同志任主任,主抓文教卫生的副县长李长领同志任副主任,食药监、农业、畜牧、工商、质监、商务、卫生、教育等19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乡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各行政村聘任食品安全协管员,形成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二、措施得力、强化监管
县委、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目标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体系,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县委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到“做人民群众贴心人工作”活动中,专门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群众期盼的事做起,针对群众提出的小餐饮店食品卫生脏乱差问题,要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以解决,县食药监局开展了“透明厨房”活动,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县组织部长孙寄格同志专门对这项活动进行视察指导,得到县委和群众一致好评。
县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事项专门听取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汇报,第21次常务会议研究事项听取全县学校食堂监管工作汇报。睢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多次召开由各乡镇、县食安委成员单位参加的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多项专项整治工作。
县政府从经费方面大力支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拨付食品安全监管经费10万元,食品抽验检测经费9万元。
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1.开展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药监、教育、纠风部门联合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上半年,对102家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了两次拉网式监督检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设施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我们下达了监督意见书92份,依法给予行政处罚8家,停业整顿12家。
2.开展馒头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行动。质监、食药监联合开展的馒头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治理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用塑料编织袋当屉布的6家给予停业整顿,无证经营的4家予以取缔,不符合生产加工条件的16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3.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睢县食监所与公安局治安大队联合检查了全县牛羊肉、卤肉,是否非法添加亚硝酸盐。其中,两家牛羊肉店、1家卤肉店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涉案人员已刑拘3人。与宗教局联合检查了清真饭店,对使用不纯羊肉的阿海饭店予以取缔,对使用病死畜禽的振海羊汤锅予以停业整顿。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车辆12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检查单位308家,查处违法违规单位14家,责令改正14家,立案查处8起,没收问题肉及肉制品105公斤。移交公安部门处理案件3起,刑拘 3人。
4.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食安办19家成员单位于6月17日-27日在北门口广场相继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册2000册,宣传彩页1万余份,举办食品安全电视栏目两期,食品安全知识大讲堂一场。
5.及时准确回复人大提案建议。2013年睢县食安委收到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号“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提案,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工商、质监、食药监积极研究,成立议案、建议办理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议案、建议的回复工作,确保议案、建议及时准确回复,在回访过程中人大代表对议案回复情况十分满意。
6.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百日行动”。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卫生、商务、食药监、公安联合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百日行动”。截止目前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户410户,查处过期变质及假冒食品、儿童食品、白酒、豆制品、饮料等劣质食品7种。依法取缔无证经营食品4家,无证照餐饮单位2家,捣毁制假窝点1家,对生产不符合卫生要求的3家和没有建立购销台帐的28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7.开展食品安全放心主食工程。睢县食安委下达了《睢县实施食品放心主食工程工作方案》,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文件要求部署实施,特别是粮食部门对粮店、粮库进行了专项检查;质检部门对面、面制品、糕点进行了重点检查;食药监部门对餐饮单位使用面及面制品进行了重点检查。
8.开展“十大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米、面及面制品、食用油、乳制品、肉及肉制品、豆制品、饮料、酱油、醋、蔬菜等“十大类”食品、200个品种的抽验,对检查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为县委、县政府提供我县的食品安全状况。
9.开展中原红盾“消费维权”行动。县工商局结合各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中原红盾“消费维权”行动,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和重要区域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特别是对生鲜猪肉的经营者,严格检查所经营的猪肉来源是否合法,对销售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生猪产品、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以及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产品的予以严肃查处。
10.加强流通环节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监管。从2013年1月1日起,县工商局完成了对所属辖区内部分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企业、大中型超市实行每周抽取一个样品,对部分小超市、食杂店、零售商等实行每月抽取一个样品。样品品种为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明录内的所有品种。共抽取53组乳品样品,经检验全部合格。
11.开展“四查、四建、四落实”活动。县质监局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以消除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为目标,突出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活动。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查重点产品,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三查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四查自身监管工作和执法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
除此之外,县食安委还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高、中招”、“国庆、中秋”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酒类产品专项检查,饮用水专项检查,酱油食醋生产企业专项检查,食品标签专项检查等。
四、查找问题、正确面对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正处于改革时期,职能还未理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监管职能分别由质监、工商、药监承担。有些单位无缝衔接不足,密切配合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监管不及时,履职不到位,给食品违法违规犯罪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
2.农村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无证经营现象比较严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3.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农村宴席食品安全隐患大,喜忧白事基本无人监管,部分食品经营户索证索票意识不强,一些小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很差,早餐、夜市、街头摊点的食品安全监管薄弱。
4.食品从业单位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小摊贩的质量责任意识不高,食品质量难以保证。
5.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宣传还不够普及和深入,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不干不净,不生大病”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隐患。
五、加压促进、再上台阶
1.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百日行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活动即将进入巩固提高阶段,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加强食品抽检频次,提高监管工作针对性;加大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要通过“百日行动”的开展,树立典型示范一批、取缔打击一批、整顿规范一批,进一步提升全县食品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继续开展食品安全放心主食工程。放心主食工程进入集中治理整顿阶段,各职能部门应重点开展面粉、食用植物油、大米以及馒头、面条、速冻食品、油条,方便面等食品的行业综合治理和达标创优工作。切实加强粮食管理,整顿和规范主食食品加工行为,规范主食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和餐饮单位、食堂主食食品采购和使用行为,深化“地沟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
3.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10月9日市局下发了《商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商丘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商食药监[2013]141号),针对仍有部分学校食堂整改不彻底,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得力,食品加工设施、设备陈旧,存在诸多食品安全的情况,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继续深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责任,有效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药监与城管部门联合加强餐饮类食品摊贩(早餐、夜市)的管理。根据《河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要求,餐饮摊贩(俗称早餐、夜市)要在明显位置悬挂或者张贴“三证”即经营证明、备案证明、健康证明。通过电视宣传和现场督查,要求早餐夜市经营者向城管部门取得经营证明(摊位证),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取得备案证明及健康证明,然后城管部门与药监部门联合执法,对于没有持证经营者或者卫生条件、消毒设施不达标者进行依法查处,必要时给予电视曝光。
【篇九】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澄迈县北部,东距海口市49公里,离县城18公里。环岛西线高速横穿境内,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辖7个村委会1个社区及红光农场8个作业区。食品安全管理区常住人口4.7万人,流动人口1.5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达1.8万人。并有全国知名的食品xx咖啡、澄迈福橙、金xx香蕉。在xx咖啡的辐射带动下,辖区内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十分活跃。
二、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为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xx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由镇长岑军任组长,李彪荣(人大副主席)、陈晓敏(食品药品管理所长)任副组长,成员为:食品药品管理所、生产办、卫生院、工商所、食品站、财政所、供销社、城管所、中小学校长、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组成。为更好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责任,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局面,制定xx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方案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
三、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体制机制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我们通过会议、标语、入户、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方式,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食用等各个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督促村成立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制定镇对村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制度。每个村委会的书记、主任为食品安全责任人,落实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镇于村委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三)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收集、平价、发布制度,加强与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实现食品安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应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率和处理率达到100%。确保创建期间不发生Ⅲ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做到应急网络覆盖重点村(社区)、重点企业(单位)和重点行业。
四、加强环节监管、保障安全
(一)做好食品安全生产企业的普查建档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依法查处食品生产黑窝点和使用非食用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严重食品违法案件的发生。
(二)严格实行定点屠宰,配合商务、工商等部门加强定点屠宰场畜禽检验检疫和上市肉品检验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死肉上市。做到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上市猪肉“瘦肉精”等B类兴奋剂检测平均检出率控制在0.5%以内。
(三)把好农产品准入关。把好市场内生猪、蔬菜、禽类和水产品等四大类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关,坚决销毁各种检测不合格的蔬菜及问题肉类,对生产中和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加强监督抽查,做到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起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树立自己的品牌,主要是澄迈福橙、xx咖啡和金xx香蕉。
(四)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千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活动。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覆盖面达100%以上,公众对食品安全知晓率达到70%以上。提高农村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
(五)组织食品药品监督所、卫生院、工商所对积极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推行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备案率达到85%以上,切实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卫生宣传指导。
(六)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不断规范市场开办主体和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特别是提高农村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对主要菜市场开展每日质量快速检测,实行摊位信用分类管理。
五、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一)开展“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活动,有力的打击了无证无照行为,打击销售、使用无合格证来源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打击生产经营侵权仿冒和“五无”食品违法行为;打击生产经营“两超一非”等劣质食品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资格,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采购活动;规范食品包装标识管理和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
(二)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建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0%。
(三)加强农贸市场整治,建立监测点,整顿农贸市场经营秩序和场地改造,规定功能区管理,以“春节”、“元宵”、“五一”、“端午”等节日为重点,突出抓好肉类、酒类、糕点、儿童食品等节日性食品的专项整治。
(四)在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学校饭堂食品安全管理,实行食堂食品进货登记备案制度。
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协管员对食品监管的程序了解不多,没有得到培训。二是开展快速检测的设备不足,没设有工作人员。三是工作经费没有列入到财政预算,经费不足。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参与,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执法力量,下移监管中心,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努力使我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观,促进“四规范”,实现“六个进一步”:全镇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事故进一步减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监管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放心满意进一步上升。
(二)坚持开展的工作内容
1、加强舆论宣传。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常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要加强对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
2、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专人负责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食品安全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人力、物力、工作经费的投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3、建立长效机制。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的工作计划,部门间联动结合,形成监管合力。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食品安全活动取得成效。
【篇十】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4277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398家,食品经营单位17249家,餐饮服务单位9267家,“三小”食品经营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7767家。2016年,实现产值331.7亿元(含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占全市生产总值40%。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陕西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了《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有两责”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安全“三项创建”工作规划(2016-2020)》,市食药监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和食安办联合转发《陕西省食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了市、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近五年来,全市未发生三级及其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职责明晰,成效明显。
一是优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原市质检、工商、食药监局分别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归市食药监局承担,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落到实处。设立市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法规科,强化食用农产品种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除汉台区、经济开发区外十个县食药监督机构改革,将县级工商、质检、盐务和食药监局四局合并,成立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并加挂食药监管局牌子。推进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机构建设,积极创建镇、街道办食品安全监管示范所。落实了各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保证各区域、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能。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去年,全市采取随机抽取被检查单位、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模式,开展了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校园食品安全等大规模检查,发现、移送食品安全案件线索54起。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检测经费995.1万元,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7777批次,检查出不合格食品461批次,问题发现率5.8%。
三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结合“四城联创”,强化“三小”综合整治,有效打击了食品“黑作坊”、“黑窝点”。2013年以来,共查处毒豆芽、毒蜂蜜、毒馒头、毒粉条、假牛肉等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349件,大案要案302件,移送司法机关136件。
四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公开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执法信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推进食品安全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提高广大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防范问题食品能力。成立市级食品信息投诉举报中心,构建了覆盖市、县区、镇村(社区)的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网络,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
(一)基层食品监督机构力量尚显薄弱
经过2013年、2014年县区、镇街道办食品监督机构改革,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进一步明确和延伸。但是,从运行情况来看,加强食品监管提质增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仍有不适应的地方。从县区来说,四局合并后要对应上面四个局,出现“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忙于应付现象,不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就镇、街道办来说,一些监管所无专门办公场所,无专业检测设备,执法装备配备滞后,基本没有监测执法车辆(由于监管区域广,无执法车辆,使食品快速抽检检验、巡视督查和没收问题食品设备难以有效实施),加之检测经费不足,快速检验检测能力匮乏,无法开展正常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极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力量薄弱。四局合并后县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原有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监管力量难以有效融合,出现监管不到位或缺位现象。镇、街道办监管所检验检测人员缺乏,甚至出现有编无人的现象,有的还要承担镇、街道办其他工作。三是持证执法没有落实。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后,市法制办组织全市系统内无执法证件人员参加培训考试,已三年过去,执法证却没有颁发到位,使基层监管人员在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无法做到持证执法,亮证执法,对违法经营行为无处罚权力和威慑力。四是村一级食品安全监管协管员报酬落实不到位。一些镇没有按要求将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一些镇是由村干部兼任,无食药安全监管误工补助,同时也缺乏对协管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导致基层食药安全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出现监管盲区,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防线留下安全隐患。
(二)食品安全源头管理漏洞亟待解决
当前食用农产品种养殖源头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老百姓由于缺乏农兽药安全使用常识,部分种养殖经营者唯利是图,因此,在食用农产品种养殖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添加剂、生长素等使用上存在滥用和超标的现象。个别矿山、钢铁、有色金属等企业排污不达标,造成所在区域内土壤、空气、水源等污染,使食用农产品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这种影响可能是立刻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危害。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仍需提高
调研中发现,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的产业档次。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淡漠,诚信、守信和职业道德低下,个别经营者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生产、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四)“三小”行业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尽管我市在治理“三小”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三小”数量庞大、经营区域广、战线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差、餐饮具消毒不彻底,相当一部分摊点难以达到《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规定的要求,加之所在辖区食药监管所监管力量和能力不足,还存在较多食品安全隐患。
(五)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有待加强
由于对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宣传不够,广大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部分食品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少必要的认知,不能诚信、依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时有发生,给食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意见建议
委员们认为,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研究解决,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组织领导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没有食品的安全,就没有老百姓的健康,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食品安全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联系起来,充分认识食品安全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局的政治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县区、镇、街道办政府责任,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职责,将食品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大食品安全监管年度目标考核分数权重,细化考核指标。定期召开食品安全会议,研究和防范区域内食品安全风险,协调和督查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三是检查、督促贯彻落实《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有两责”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情况。建议市政府成立《意见》实施情况督查组,对各县区、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意见》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促进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水平,开创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
(二)完善体制,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要把监管力量、监管重心向基层倾斜。一是进一步健全强化县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充分融合“四局”合并后的食品监管力量,尽快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战斗力”。二是要切实强化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建设。建议市政府就镇、街道办食药监管体制问题专题研判,依法明确镇、街办食品药品监管所作为县局派出机构的法律地位,以便理顺执法体系。继续加大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示范所建设,确保全市各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都有办公场所,必要的监管检测设备和经费保障,配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监测执法车,筑牢基层食品监管“最后一公里”防线。三是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食品监管队伍中。编制、人社部门要在公务员考录人员分配中向食药监局倾斜,选拔食药品专业技术人才进入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迅速壮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四是强化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对食品检测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行家里手。要强化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培训,让他们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等,使他们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千里眼、顺风耳,让食品安全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缺口。
(三)把好源头,筑牢食品安全首道防线
把好源头,防止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污染。一是加强农兽药监管。要加强食用农产品在种养殖环节中的农兽药使用监管,防止滥用和超标使用。加强对农兽药、食品添加剂和牲畜饲料市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出售、使用剧毒农兽药、瘦肉精、生长素、非法添加剂等行为。二是扩大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要鼓励、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杜绝有毒、有害食品产生。三是要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密切监控企业废物、废液、废气的排放,确保土壤、水源、空气不被污染。对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尽量关停或搬离人口集中和粮油、牲畜种养殖集中地区,使老百姓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
(四)加强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学校食堂、农贸市场、“三小”行业等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定期和不定期抽检监测这些领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严格检查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个人卫生、食品经营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消毒设备等,把食品不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强化自律,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诚信和食品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培训教育,使食品从业人员牢固树立“诚信至上、以质取胜、守法经营”的经营理念,将食品安全责任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决策之中。可参照机动车驾驶员交通法规理论考试,尝试在一些县区、镇、街道办试点,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职业道德、诚信守信、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发给食品生产经营“入门证”,拿到“入门证”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促进食品经营单位依法依规经营。三是完善食品行业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守法守信企业大力宣传褒扬,对问题食品和问题企业公开曝光力度。完善重品质、重质量、重社会责任和守信、守法受益,失信、违法重罚的食品安全激励约束机制,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不敢违法、不想违法到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常态化,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六)加大宣传,营造食品安全共防共治格局
新闻宣传部门应积极介入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各级政府可在电视、报纸开办食品安全专题访谈栏目等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传统饮食观念,有效防止病从口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食品消费的维权意识。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消除虚假恶意的不良信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议财政适量投入,继续加强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网络建设,及时受理食品安全投诉事件,全方位加固食品安全监管防线,形成全社会共防共治的良好格局。
以上就是《各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10篇》的范文全部内容,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加强、企业、工作、问题、单位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热门工作汇报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