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材料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前不久,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按照中央部署,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传达、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今天,写作网就十八大精神向大家作下概述。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范本1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十八大的基本情况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309名代表22和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范文写作对《党章》进行了修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二、十八大召开的意义
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十八大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四、胡锦涛同志工作报告的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五、十八大报告的7个新意
1、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网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4、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范文TOP100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5、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6、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7、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思想汇报专题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六、 十八大报告的七个要点
1、“科学发展观”定“指导”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目标”
指的是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今后几年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主要目标,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布“结果”。
3、“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定“质量”
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效果决定着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4、“不走老路邪路”定“道路”
第一要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第二是如何不断创造性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第三要积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四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第五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六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第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5、“建设美丽中国”定“战略”
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的“五国战略”。
6、“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定“动力”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21世纪上半叶的具体要求,目的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7、“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定“保证”
一要抓理论纯洁,包括抓信仰纯洁和决策纯洁;二要抓党性和践行党的宗旨纯洁,包括党性修养、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包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五大纪律,即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廉政纪律。三要抓思想纯洁,反对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追求一辈子思想上入党。四要抓组织纯洁,不断清除不合格党员和蜕化变质分子。五要抓作风纯洁,追求党风政风民风风清气正。六要抓干部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
七、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内容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在党章中对这个根本成就作完整表述。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建议,在党章中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内容的分量。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适应这一修改,党章修正案专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阐述,包括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着力点。
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
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党章修正案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八、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范本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309名代表和特邀代表,肩负着8260多万党员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出席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全体代表共同努力下,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题、主要成果和报告起草过程
(一)十八大的主题。十八大确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帜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强调,要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二是奋斗目标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强调,在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道路问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四是精神状态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向党内外、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总结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符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和期待,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
(二)十八大的主要成果。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准确把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期待,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信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修改后的党章,更加符合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发展要求,必将更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大会和随后召开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三)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是从今年1月开始的。整个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改革创新精神,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是着力研究和回答关系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过程。
第一,报告起草工作始终都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今年1月,中央决定成立报告起草组,由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先后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两次审议报告稿,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了报告。胡锦涛同志在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后,胡锦涛同志又主持召开8次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报告稿和党章修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同志多次主持召开起草组全体会议,研究讨论报告稿,听取相关重点课题调研成果汇报。
第二,整个起草过程始终是同调查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年1月6日起,中央组织46家单位就15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承担单位先后派出101个调研组,分赴29个省区市调研,形成57份专题调研报告。胡锦涛同志用5个半天时间主持听取重点课题调研成果汇报,习近平同志听取了相关重点课题调研成果汇报。起草组成立后又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这些调研成果为报告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整个起草过程始终贯穿着民主精神、充分听取了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报告起草工作一开始,中央就下发《关于对党的十八大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报送了121份书面报告。起草组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始起草工作。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十八大报告起草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参加研讨班的同志就这些重大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报告起草组认真研究大家意见,对报告稿再次进行修改,形成了下发的报告征求意见稿。8月11日,中央下发《关于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向中央上报反馈材料121份。起草组还当面听取了部分老同志的意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2400条,扣除重复意见后实有意见1882条,经起草组认真研究对报告稿作出507处修改,覆盖162个单位的909条意见。十七届七中全会和十八大期间,与会同志又提出修改意见359条,扣除重复意见后实有意见195条,经研究作出修改53处,覆盖了58条意见。可以说,十八大报告是充分体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集民智的报告,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央特别注意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今年1月,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9月3日,胡锦涛同志主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就报告征求意见稿当面听取大家意见。
十八大报告共分四大板块、12个部分。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为第一板块,是报告的总论,主要论述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基本总结,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至第八部分为第二板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具体展开,分别就目标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工作部署。第九、第十、第十一部分为第三板块,分别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作出部署。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为第四板块,主要对下一步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和作出部署。
二、关于十年基本总结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十八大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的基础上,高度凝炼地
概述了十六大以来10年的基本实践,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
观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并对新形势下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
(一)10年的实践历程和历史性成就。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历程。综观这10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开创了改革发展新局面。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及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海世博会,隆重纪念和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良好形象。可以说,这10年的探索极不寻常,10年的成就来之不易。10年来,我们按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9%的增速,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从6208亿美元增加到36421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我们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开创了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这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用“三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对这10年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作了高度概括。“三个大台阶”,就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两个时期”,就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总的看,经过这1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十八大报告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
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进入新世
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相互交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用科学理论
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回顾总结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央就十八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普遍认为,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日益显现,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十八大报告明确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
武器。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明确的路径。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四,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
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实现科
学发展,必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这就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这“四个更加自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关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在中央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对十八大报告议题的意见和建议时,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希望,十八大要突出号召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八大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的新概括和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和低潮,历经成功和曲折。历史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必须确立适合本国国情、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报告系统回顾了9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用“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概括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性贡献;用“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彰显了巨大优越性、强大生命力、深远影响力。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随着这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深化。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明确界定,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范畴。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一科学概括,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提出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揭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我们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的,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任何时候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理想不动摇,以此来动员和激励全党同志,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先后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一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这个基本要求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长远、管方向的,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四、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
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并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是从以下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必将极大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保持连续性。实践证明,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新要求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继续遵循和执行。同时,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根据各项目标实现程度不同的情况,要对一些具体目标进行调整深化。二是增强针对性。为有效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必须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导向明确地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三是体现全面性。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的要求,分别提出了五大建设的具体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报告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从发展情况看,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以上即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今后9年年均增长7%左右即可实现,增速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一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实现这一目标,今后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8%即可,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现实背景和主要内
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虽然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着力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大报告用“五个加快”,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主要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五、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八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第一,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增加产能、促进出口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这么做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些工作将来还要在更高水平上继续做。同时,
必须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和必将带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的大调整大变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
正在发生变化,再靠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支撑经济增长是难
以为继、不可持续的,是走不了太远的。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四个着力”就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五个更多”就是,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第二,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中,“四化”之间进展不一、互动不够、带动不足。我国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不高,两亿多
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供给的互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第三,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从7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作出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第一,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必须准确把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着力点。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党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推进是有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在扩大人民民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第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取得了民主。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
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着力点是: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第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对于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
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届六中全
会决定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进一步部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秩序,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为此,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两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第三,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
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观念、内容、表现形式、传播手段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繁重任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十八大议题意见过程中,许多地
方和部门建议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反复研
究,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考虑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这次又集中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各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各有不同,提出了很多方案。十八大报告作出的表述,符合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思想、理念、精神,也最大限度覆盖了各方面意见,各方面接受程度更高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在实践中培育,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并从6个方面作出了新部署。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第一,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赞成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我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第二,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突出,刑事犯罪
居高不下,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呈现新特点,外部势力千方百计插手,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第三,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体制,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提高,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才会更加坚实。要紧紧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确保社会既充
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深化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话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实践,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就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十八大报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针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把握3点: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现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主要问题是:资源约束加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我国年均缺水量达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环境污染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多;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第二,必须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第三,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八大报告还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所列任务是改革
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多的,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水平,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们党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2007年以来新入党的达1480多万。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全面理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其中,“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的根本途径。“一个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这个总体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遵循。
(三)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十八大报告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应着重抓4个方面。
第一,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国际国内经验反
复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拥护和支持,无论叫什么名称、喊什么口号,迟早都会垮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果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一定要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第二,必须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就需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动力和保证。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第三,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近来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十八大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第四,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集中统一是党
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单独列条进行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七、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
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是十八大的一个重要议程。
(一)修改党章的基本考虑。党章集中体现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了党的重要制度,是党的总章程,对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修改党章,是我们党政治生活的惯例。从党的三大开始,除了五大因当时特殊环境未对党章进行修改、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作出修改外,其他历次代表大会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30年来,在保持党章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1月份,在中央就党的十八大报告议题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和部门建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十八大对党章作出修改。中央责成中央有关单位对这些意见进行研究。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使党章充分体现近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
(二)修改党章的指导原则。现行党章总体上适应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央决定这次只对党章作适当修改,并确定了这次修改党章的指导原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三)党章修改的主要内容。这次党章修改的内容归纳起来为15条,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出定位和阐述,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二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成就的内容,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四是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充实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五是充实了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六是对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分别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这些修改,使党章的内容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发挥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报告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这就是必须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忧
患意识。我们党诞生于内忧外患空前深重的历史环境之中,
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历程。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而懈怠。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二是增强创新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增强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四是增强使命意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自觉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十八、发展、科学、全面、报告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热门工作汇报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