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保险的调研报告十一篇

时间:2023-11-1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保险的调研报告十一篇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类信息时代大大提速。全球性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为现代社会发展创造了更高的效率。对于现代化金融保险企业而言,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快全面创新,促进金融保险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为合理规划和建设金融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对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调研,便于其他金融保险机构更好的借鉴。报告从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管理信息系统向大后援应用阶段发展,总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强。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本次调研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xx年10月19日开业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以及经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都邦保险公司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上已经建设覆盖全公司的综合管理系统,并强化总部各部门之间、关联分公司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做,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实现跨地域、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从总部、各分公司、各部门、每个员工的局部单独应用,逐步向跨部门、跨机构集成应用的阶段发展,总部对下属分公司的实时管控能力、业务协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如都邦保险公司在全国拥有分公司32家,分支机构多达400余家,服务网点500余家,其分支机构基本全部实现了OA办公系统、核心业务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SAP系统及网上培训系统的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各分支机构的运营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及培训管理等流程,强化了保费收入、业务费用、考核管理和培训等关键控制点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深入应用保险信息化系统,为做强、做大保险主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现阶段,都邦保险公司立足于保险行业,在保险业务的各环节大力推广网络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统一的业务系统标准和业务运营标准,不断的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推动保险创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网络信息化已成为众多现代化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保险在中国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1979年4月,国务院同意恢复保险业务。20xx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保险业做出“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开放”承诺。20xx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已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对现代销售模式变革创新的促进。太平洋集团公司董事长说:新技术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构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新的商业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为核心。没有这个特点,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有时代特征的。缺乏时代特征的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不要说发展,生存都会有问题。

  在调研期间,都邦公司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人才和信息网络的优势,深入开展了网上在线销售、网上支付、第三方销售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但都邦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同业相比尚存差距,如人保、平安、阳光等保险公司已实现了网络销售的多种功能,而且平安保险公司已在20xx年实现了10亿元保费收入的佳绩。网上产品销售,既降低了运营成本、规范了业务流程,又规避了暗箱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公司的品牌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平安保险公司将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在一起,使保险产品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需求,使保险市场发展速度大幅提升。

  4.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调研过程中,都邦保险积极通过数据挖掘、信息网站、知识管理等,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施信息分级共享到下属机构,为管理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都邦保险采用统一对外门户平台,建立了40余个信息门户,上网信息几十万个文档,全公司员工通过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了对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共享,提高了效率。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都邦公司在面对新的市场要求时,必须要增强创新意识,不受过去的模式和经验所限,要敢于用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用新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要重视新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努力提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水平,把信息技术作为创新的重要引擎,优化客户界面,降低经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5.信息化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加快发展并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做必要的准备

  首先,都邦保险公司积极建立总部的信息网络平台,以总部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全国32家分支机构安全高速的专用OA办公管理系统,有效支持了日常运营、财务管理、办公等各项保险业务管理的应用。其次,都邦公司基本建立了总部的信息数据中心,将分散在管理中的各环节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基础数据存储零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再次,各类系统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创造了条件。最后,都邦公司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主要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管理,强化了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并自20xx年以来,都邦公司每年都会召开专门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对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做重要的部署,根据战略规划,明确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都邦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迫切需要,这种供求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效率。

  在大多数注重管理的企业中,新的应用需求增长速度要比数据处理部门所能提供的服务快得多,同样都邦保险也存在此类的问题,都邦保险20xx年10月成立,三年间的时间已从最初的6家分公司,发展到全国32家分公司,

  速度发展非常快,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完全不能满足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的瓶颈,如系统人才匮乏、系统改造周期长、服务商质量评估及信息更新时效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及业务发展。

  2.投入成本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和资金支撑,而在实际的公司运营过程中,百万千万的成本投入也未必能使系统建设立竿见影。但是如果项目投入没有能够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效益增长和效率提升,那么企业决策者无疑将背负巨大的压力,导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相比保险行业的特殊性,盈利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长期的,也是相当巨大的;

  3. 总部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难以承担各分支机构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建设全局性的重任,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保险企业内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都邦保险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也会去全国部分院校进行人才的招募工作,保证整体信息技术团队的饱和性。但是要针对公司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员流动较大的情况下,要想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证是很困难的。

  同时,在保险企业之中,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存有差异,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立足于保险行业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计划。

  在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计划,既要重视近期建设,仔细研究“战术”,把工作做到实处,也要考虑长期发展,认真思考“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各机构、各部门、各项目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没有互通,没有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时要防止软硬件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要把有限的人财物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信息化集成意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可靠、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高效的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加大对各层级员工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训,从繁琐的办公方式解脱出来,同时要增进大家对新型技术的敏感度。为此,各级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吸收专业人才加入企业信息化团队,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骨干力量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化建设就能够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网络服务公司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规范系统管理,保证运营网络良好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速高效的一面,也会有信息安全隐患和威胁的一面。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软硬件的故障、病毒的侵染、黑、客的攻击都是我们日常所要面临的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系统数据的绝对安全,使网络系统的功能在工作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加强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不断强化员工规范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四、报告综述

  保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保险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和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存在着投资大,有一定风险和投资期长等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系统建设。

  计算机网络是为了在企业高速运行而搭建的电子平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同企业一起成长,同时也只有把它与公司各项实际运营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积极创新,加快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司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更大的优势。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2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城镇医疗保险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根据市政协20xx年工作安排,7月上旬,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由徐月凤副主席带队,对我市城镇医疗保险工作进行了调研。张建华主席听取了市人社局的汇报座谈。调研组深入临渭区和澄城县,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及到医院、药店、社区、企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市城镇医疗保险工作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我市城镇医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建立起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为主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医保覆盖面迅速扩大,筹资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就医环境逐渐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镇医保覆盖面稳步扩大,医保体系逐步健全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医疗保险工作,把城镇医保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城镇医保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相继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将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在校大学生及职业院校学生、农民工及失地农民等纳入城镇医保范围,城镇医保体系逐步健全,医保覆盖面稳步扩大,目前已基本覆盖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和居民。职工参保人数20xx年为17万人,20xx年底达到47.3万人,参保率94.4%。居民医保20xx年启动时登记参保25.4万人,20xx年底达到60万人,其中参保缴费37.7万人。全市城镇医保定点机构133家,定点零售药店246家,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员看病购药的需要。

  二、医保基金运行整体良好,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0xx年实行城镇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后,医保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稳步提高,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平均支付比例提高到76%,居民医保提高到60%。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不断提高,职工医保从原来的10万元左右提高到20万元(其中基本医疗封顶线10万元,大病互助基金10万元)。起付线逐步降低,其中职工起付线平均降低了30%,居民起付线平均降低了40%。门诊急诊抢救和职工15种门诊特殊慢性病也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扩大到2196种。20xx年全市享受医保待遇的城镇职工35178人次,由基金支付医疗费用40328万元,居民16747人次,由基金支付4409万元。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3.2亿元(含个人账户:.5亿元),居民医保基金结余1.2亿元(含中省市今年预拨财政配套资金6129万元)。

  三、医保管理逐步规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市人社部门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渭南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办法》、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报销程序》等10多项制度性规定,使城镇医保管理和经办流程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工作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和完善了对定点单位的管理,建立了对定点单位的培训、巡查、考核、奖惩机制。加强了医保基金管理,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没有发现基金流失问题。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经办机构、定点医疗单位和零售药店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加强了经办队伍建设,规范了经办人员服务行为,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报销程序不断简化,实行了住院报销“直通车”。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医保“一厅式”办公受到参保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四、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与医保制度的建立健全相适应,我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面加强了各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已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居民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居民就医新模式,为城镇居民提供了较为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积极在韩城市、大荔县试点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医院与乡镇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品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目标定位,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就医环境逐步改善。

  存在问题

  我市城镇医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城镇医保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是实现全员参保难度较大。城镇医保制度要求全覆盖,但目前我市全员参保还有空挡。困难企业无力缴纳医保基金使职工不能参保,下岗职工无收入无力参保,灵活就业人员有病参保、无病断保,致使少数职工未能参保。城镇居民医保启动仅两年多时间,由于居民对医保政策了解较少,认识不足,致使参保率偏低。加之乡镇所在地的农业居民与城镇居民有重复登记现象,致使登记人数多,实际缴费人数少,这些都影响了城镇医保的全覆盖。

  二是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一些县级医保经办机构责任管理意识淡化,审核把关不严,增加了基金的运行风险。城镇医保计算机管理系统还不完善,且县际、区域之间参差不齐,个别县住院报销还停留在手工结算阶段,对参保对象数据的录入也依赖手工操作完成,与定点医院、药店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给参保人员办理医保业务带来诸多不便。经办机构基层一线专业型工作人员不足,医管专业人才缺乏,经办队伍整体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基金使用管理仍需加强,基金支付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患者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仍然偏高,存在普通人家因一人患病住院而使全家生活窘紧甚至因病致贫的现象。

  三是就医成本虚高。公立医院改革缓慢,以药养医问题没有根本改变,过度医疗问题依然突出。医疗扩张性消费状况比较严重,一些大型设备、贵重医用材料的使用率偏高,大处方、滥检查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医疗机构的过渡医疗和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不规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保的成本。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大多数社区门诊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全、人员素质不齐、设备配套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状况,不少软、硬件建设达不到上级规定的标准,患者首诊、康复没有有效分散在三级以下医院,还不能完全满足参保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基本要求。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3

  我们从事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经历了养老保险改革时代,见证了全民合同工参保起步,全民固定工统筹,“两金”合并统一征缴比例,集体统筹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私营个体起步参保缴费;也见证了从县级统筹,到市级统筹,再到省级统筹的过渡;更经历了从政策到法规,再到《社会保险法》的出台。这25年以来,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由全民企业固定工统筹发展到集全民、集体、私营、个体及灵活人员为一体,不同用工形式,统一征缴费率,统一标准核算待遇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践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安定人心,稳定社会,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就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特别是近两年出台的参保补费政策,让一部分曾经不具备条件或不符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快速、低成本的加入,给按规定参保,按时、足额缴费的原参保人员,造成了心理极大的不平衡感,他们每年按100%缴费,而补费者是按60%补费,然而待遇却一样!义务与权利的不对等,导致近年来咨询上访的人员特别多,在接待来访中,使基层养老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解答群众疑问时颇显被动,笔者就一些重点疑难问题思考和辩证,以求探究,以便进一步维护和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工作。

  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即不属于企业单位,也不属于国家,它属于参保职工所有。相关部门或经办机构在出台一些政策时,应该多考虑多数参保职工的利益,适当照顾特殊群体的利益,体现义务与权利对等。

  2.对参保缴费满15年且到达退休年龄,按全省上年度社平工资60%缴费与100%缴费的,在未达到当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90%和在调整待遇金额时应当区别60%缴费与100%缴费的待遇不同,让参保职工感受到义务与权利的对等。

  3.既然《社会保险法》颁布运行了,我们就应严格执行,政策出台变动幅度应在《社会保险法》之内,这样既给工作带来了一种信任感,也让一线经办人员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4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调整期间由于煤炭价格、产量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市场无情的冲击,致使煤炭企业经济效益迅速下滑,从而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社会保险缴纳的问题。本文以山西省某煤炭企业为例进行了调研,根据煤炭企业的具体情况及省相关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保险缴纳

  一、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概况

  山西某煤业有限公司于20xx年成立,为股份制企业。原为多家股东组成,20xx年公司又重组经营。该公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xx年之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年均盈利20162。96万元,曾荣获煤炭工业先进煤矿等多种荣誉称号。自20xx年以来全国煤炭经营形势整体下行,煤炭市场陷入寒冬,该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20xx年至今煤炭售价大跌,由原来的395元/吨下降到185元/吨;企业利润逐年下滑,对外欠款逐年增加,截止20xx年9月共欠外债23039。02万元,以20xx年10月数据计算,资产负债率高达93。09%。企业人员流失严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危机。

  二、煤炭企业社会保险缴纳现状

  鉴于上述情况,企业各项社会保险出现了不能按时缴纳的问题。截止20xx年10月末,公司各类保险共计欠缴15730。68万元。各类社会保险欠缴,给企业、职工和当地政府都带来了各种问题及隐患。养老保险欠缴,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养老保险就不能正常转移,给职工再就业造成了困难;职工无法正常退休,给退休职工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麻烦。失业保险欠缴,失业人员就不能正常申领失业保险。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欠缴,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医疗保险不能正常转移,在职职工不能正常享受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报销。住房公积金欠缴,职工不能足额领取住房公积金,对有意购买住房职工的正常贷款、担保也造成了影响。综上所述,以上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企业和职工的矛盾不断加剧,不仅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隐患,还对企业凝聚人心、走出困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经调查煤炭企业欠缴社会保险的情况较为普遍。针对以上问题,公司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以减轻社保压力,缓解社会矛盾。如在资金排序上,除必要的生产性支出外优先满足社保资金需求。尽管如此,由于企业在资金上确实存在很大困难,社保拖欠问题的解决事倍功半、收效不大。20xx年10月经公司相关领导与所在地政府、人社局、养老中心、国土局等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针对企业与政府部门审批环节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交流和协商,结果达成如下解决企业诉求的一致意见:一是关于欠缴养老保险不予办理企业职工退休问题。解决办法,缴清20xx年的即可办理到龄退休职工的退休手续,并补缴齐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二是医疗保险的解决办法同上,职工即可报销医药费。煤炭企业社保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三、煤炭企业拖欠社会保险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20xx年下半年到20xx年上半年煤炭市场整体经营形势严峻,煤炭售价过低,企业经营成本压缩触底、亏损严重,企业资金流动困难甚至出现断流,无力负担社会保险。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未能享受政府部分利好政策。20xx年山西省社会保险局下发了晋社保局发[20xx]15号《关于山西省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但是享受这一政策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被认定为困难企业。根据晋政发[20xx]43号文件中规定,认定困难企业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20xx年12月底前,已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二是自20xx年三季度至20xx年一季度,企业连续一个季度以上利润指标同比下降30%以上,出现严重亏损,资金周转困难;三是20xx年1月以来企业没有裁员,且承诺年内不裁员、不降低一线职工收入。

  但大部分煤炭企业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经营情况就已经恶化,承担20xx年度的社会保险费用较为困难,不能满足文件规定的第一个条件;除此之外还有季节性波动等原因导致不能满足文件中规定条件的第二条件;因此这些企业不能被认定为困难企业,不能享受利好政策。三是部分旧有政策规定制度不符合煤炭企业目前经营现状下的发展要求。例如按照“五险统征”的要求,五险必须同时缴纳。企业想要抽调部分资金解决部分急需解决的社会保险问题,政府因政策限制不能协调配合,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在目前企业资金流转困难,经营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严格执行“五险统征”的规定,也确实不利于社保拖欠问题的解决。

  四、关于煤炭企业社会保险拖欠问题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一)鉴于困难企业认定难的问题,请政府相关部门在困难企业认定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放宽部分条件,降低认定门槛。这样对改善企业经营情况,缓解企业资金流动困难,解决部分企业职工退休难、再就业难等实际民生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企业出现拖欠社会保险的问题,根源在于近年来煤炭企业长期亏损,企业资金困难。所以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帮助煤炭行业尽快扭亏为赢,实现煤炭行业健康向好发展。

  (三)企业要进一步自强自立,深入分析造成煤炭市场寒冬的自身因素,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进行技术革新,发挥愈挫愈勇的精神,凝聚百折不挠的勇气,戮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再创煤炭企业的新辉煌。(四)全省要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在煤炭产品深加工、转产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促进山西经济发展,使现有煤炭企业逐步迅速扭亏为盈,最终靠企业自强来解决相关社会保险缴纳问题。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5

  养殖业保险试点工作是辽宁省一个新生事物。20xx年,按照省市县各级畜牧业保险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华财险与人保财险共同承担20xx年黑山县养殖业保险试点工作。3月15日,黑山县政府召开养殖业保险启动大会,全面启动20xx年黑山县养殖业保险工作。通过三个月的宣传和实际试点操作,养殖业保险呈现出平稳推进,农户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为涉农保险全面铺开积累了经验。

  一、试点情况

  (一)业务范围。中华财险负责黑山县养殖业保险市场份额30%的业务规模,包括新兴等5个防疫所管辖的9个乡镇,共122个村。

  (二)试点项目。目前开展的养殖业保险项目有育肥猪、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三个险种。其中,育肥猪保险期限为150天,每头猪保费30元,农户自负6元,死亡赔偿标准为 20-40公斤赔偿200元、40-60公斤赔偿300元、60-80公斤赔偿400元、达到80公斤赔偿500元;能繁母猪保险期限一年,保费60元,农户自负12元,死亡赔偿1000元;奶牛保险期限一年,保费420元,农户自负84元,死亡赔偿7000元。

  (三)承保情况。截至6月16日,承保总数为203002头。其中,能繁母猪18116头;育肥猪184534头;奶牛352头。承保总笔数569笔,总保费6770820元;个人部分保费(20%)1354164元,参保农户6533户。

  (四)理赔情况。截至 6 月23 日,中华财险共受理出险报案1777 起,已决件数764件,已决赔款573044 元;未决950件,未决465835元。

  二、主要做法

  政策性养殖业保险是党和政府支农惠民的重要举措,中华财险锦州中支作为承办机构,高度重视,采取一把手挂帅,全力推进试点业务的稳健发展,全力把养殖业保险办成政府的放心工程,农民的暖心工程。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配备精干队伍。

  目前,参与日常养殖业保险承保和理赔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人员:村级防疫员、乡镇防疫所协检防疫人员和保险公司查勘人员。为保证养殖业保险稳步推开,中华财险锦州中支加强养殖业保险的队伍建设,配备精干队伍,一是将中支农险部4人全部投入养殖业保险的工作中,另外又从公司客服抽掉1人加强养殖业保险的理赔工作,黑山县服务部4人全部投入养殖业保险的承保理赔的工作中来;二是从黑山招聘5名专职查勘员,常驻5个乡镇防疫所,主要任务是随时与防疫员、协检员一道完成养殖业保险的查勘定损任务;三是强化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公司先后组织三次专题培训,提高协检员的承保、理赔和合规操作能力。

  (二)加强硬件建设,配备理赔设备。

  按照养殖业保险理赔要求,中华财险为5个动监所配备了5台符合防疫要求的理赔查勘车,实行24小时无假日上门查勘理赔服务。同时配备6台手机移动查勘设备,现场查勘完毕后及时将照片上传公司的理赔系统,保证了查勘定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流程管理,规范承保操作。

  公司以村、社、场为单位组织投保,填写承保清册签字,防疫员协助收取保费,与投保人一并将保费送交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其开具收款收据。

  (四)加强理三方联动,快速查勘定损。

  在农户报案后第一时间,中华财险查勘员与防疫员、协检员三方一并到出险位置,现场对保险标的查勘取证。每天将出险标的“猪钢子”带回动监局核对出险数量,由防疫科长签字生效,做到当日事当日毕。

  (五)加强防疫管控,确保无害化处理。

  查勘取证后,立即使用专用查勘车,将保险标的送到无害化处理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保险公司查勘员1人、防疫员1人、动监局1人三方现场监督的方式,保证无害化处理过程落实。

  (六)加强理赔服务,简化赔款手续。

  中华财险严格实行定损理赔公开到户和限期理赔制度。对于理赔款,通过省公司,将理赔款直接打入出险农户的直补卡,简化了农户领取理赔款的手续,实现快捷理赔服务。

  三、问题与建议

  (一)保险覆盖范围不能完全满足农户需要。

  现行条款规定,投保育肥猪体重必须在20公斤以上。而实际情况是20公斤以下的育肥猪死亡率相对于2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较高,根据公司黑山养殖业保险三个月的试点数据,15-20公斤育肥猪死亡为512头,占死亡1551头15公斤以上育肥猪的33%。参保养殖户强烈要求保险保障范围要覆盖15-20公斤这部分育肥猪,增加保险覆盖面。

  建议:一是将保险标的扩展到15公斤育肥猪;二是将赔偿金额重新设档,15-20公斤赔偿200元,20-40公斤由现在赔偿200元调整到300元,40-60公斤由现在赔偿300元调整到400元,60-80公斤由现行赔偿400元调整为60公斤以上赔偿500元;三是扩大承保面所产生的风险,根据试点经营结果,适当调整收费标准。

  (二)承保规模依赖于地方财政补贴能力。

  现行政策规定,中央补贴40%,省级补贴25%,市县补贴15%。对于黑山县这样的农业大县,财政负担较重,县级财政能力有限,对养殖业保险的补贴难以承担太大的负担。

  建议:加大省级财政的补贴力度,减轻县级财政压力。

  (三)保险公司费用严重不足。

  中华财险承担着黑山县5个乡镇防疫所管辖的9个乡镇,配备了5台专用查勘车,招聘了5名保险查勘员,并且公司农险部和黑山机构有4人专职服务于养殖业保险,目前费用压力比较大,远远不能支撑开办养殖业保险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和固定费用。

  建议:增加对保险公司经办养殖业保险的费用政策支持。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6

  尊敬的医保局领导:

  在市劳动局以及医保局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我店严格遵守和执行医保有关法律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医保政策。根据贵局考核内容要求以及公司规定,于x年x月x日 ——x月x日对本店医保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我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完善医保管理责任体系。我门店医保制度健全,药品种类齐全;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医保政策,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以优质、专业服务于顾客,杜绝违规操作,依法执业。

  二、医保刷卡电脑专人专机操作,并要求操作人员学习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为确保医保刷卡电脑系统操作安全,公司对医保刷卡专用电脑进行了锁定监控管理,禁止员工登录互联网站,确保了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数据及时准确地上传。

  三、本店严格遵守和执行GSP的相关管理规定,将药品进行了“四分开”陈列存放。处方药规范经营,并作了相应的处方记录。四、针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本店在公司领导的督促和监管下,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整改。感谢市医保局各位领导莅临本店指导工作!

  此致

  敬礼!

  药店

  xx年x月x日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7

  中国保险需求模型预测

  国内外经济学者采用的保险需求预测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一是基于计量模型作出的预测;二是基于相关指标作出的预测;三是专业机构对单个指标作出的预测。出于准确性原因考虑,我们选择了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和模型的选取,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好的借鉴。第二种方法即基于相关指标作出的预测方法,以及专业机构的个案需求预测方法,在这里只是作为第一个方法的补充或验证。

  由于影响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预测及其分析时,将两者进行了分别处理。

  人身保险需求预测

  为了避免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未做检验而可能导致的伪回归现象,我们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和面板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的形式是:

  模型解释变量的假设有三个:一是假定20xx年GDP增长率为9.405至20xx年的增长率为7.2%;二是假设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一个百分点;三是假设根据往年数据,人口死亡率每年递减0.01%。这样一来,得出如下人身保险需求预测结果。

  财产保险需求预测

  由于财产保险各险种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我们对需求整体规模进行预测时,只选取国民收入(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而非单方面作用关系,我们选用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这样一来,就有了三种预测,第一种是只包含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型预测;第二种是只包含国民收入的模型预测;第三种是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国民收入的模型预测。假定20xx年至20xx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约为2.5%。

  根据预测模型,未来5年中国保险业的增长情况是:人身保险的平均增长率是15.6%;财产保险的平均增长率是16.9%;平均增幅为16.2%。

  如何看待这个预测结果?有三点需要说明:一是预测结果只能是一个参数,不能是一个定数。二是要警惕“模型拜物教”的影响。三是要权衡模型预测结果的利与弊。

  采用模型对保险供求总量进行预测,有两个问题没有办法确定:一是模型预测需要的条件很多是假设条件;二是模型本身也是对现实作出的一种假设。因此,模型预测结果不一定能够代表中国未来5年真实的保险需求。

  那么,真实的保险需求究竟是多少?

  最近瑞士再有一个研究报告说,人均收入介于20xx至10000美元之间的国家,保费收入的增长会比整个经济增长平均快1至2倍。那么,我们预测的结果只是瑞士再预测的下线,即1倍的预测数。如果是2倍,那么,增长率应该是21%以上。简单的说,如果期间工作做得好,增长率可以达到为16%,甚至可以达到21%以上。

  保险供给预测与分析

  保险市场的供给能力通常用三个指标来反映:一是保险市场结构和企业数量;二是保险经营资本所承担的风险的密集程度,常用偿付能力指标和部分财务指标进行衡量;三是投入保险经营的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按照这些指标,我们用三种模型,即法定最大自留额方法、肯尼系数方法、偿付能力额度方法,分别对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供给能力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一)财产保险能力预测结果:

  20xx年财产保险公司的资本为285.3亿元,20xx年为306.4亿元,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1.4%。

  (二)人身保险供给能力预测:

  采用与财产保险供给能力预测相似的方法,预测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xx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偿付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和540亿元。即到20xx年底,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大约在235亿元,也就是说,人身保险资本缺口约为235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50%,偿付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540亿元。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大约为540亿元,也就是说,人身保险资本缺口约为540亿元。

  三种预测方法的结果同时显示出,保险供给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扩大之势。同时,不管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供给能力都不能满足保险需求的需要。靠供给拉动需求,其作用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保险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机问题。保险市场危机形态有两种:一种是需求约束型危机;另一种是供给约束型危机。目前则表现为一种带有供给约束型特征的危机。

  回顾我国20年的发展路程,任何一项经济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思想意识的转变。没有市场意识,不可能有市场经济;没有法制意识,也不可能有法制经济。同样,没有风险意识,就不可能有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在经济学辞典里加一个“概念”,那就是“风险经济”。在社会学辞典里也增加一个“单词”,那就是“风险意识”。这样一来,在我们国家经济生活中就应该有了3种经济、3种意识: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风险经济;市场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

  只有风险意识增强了,与风险意识相联系的保险意识才能树立起来。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是中国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转化的前提条件。推进保险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因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一个呼吁,建议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中,大力倡导风险意识。

  保险教科书把保险分成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没有错。但如果把自愿保险与法定保险对立起来就不对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有人担心推行法定保险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都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

  瑞士是世界上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保险密度是5660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究其原因,一是树立全民保险意识;二是推行法定保险。在瑞士,不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属于法定保险,就连火灾保险也被列入法定保险范畴。将法定保险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购买这些保险。长此以往,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自觉遵守的保险消费习惯。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8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20__年1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以《工伤保险条例》为基础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框架,行政法规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20__年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保护农民工伤职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我县工伤保险工作现状

  我县截止20__年3月底,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850户,除去约170户停业户外,其余680户共有职工约38000人,其中各类参保单位约350户,参保职工约24500人,在参保单位总户数中破产停业户约200户,职工人数约11300人,未参保单位约330户,职工约13600人。在参保单位之中,基本能够正常营业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约60户,占参保营业单位户数的40,占营业单位总户数的12.5;职工人数约7000人,占参保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53,占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26.2。在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有职工人数中,农民工约有19000人,占全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工总数的50,而参保农民工仅约27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2;且约86未参保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矿、铁矿、砖厂、石料场以及冶炼、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伤高风险的行业。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7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县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在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遇到的困难来看,造成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够本”和“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的“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帐,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2、农民工劳权保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强制力度小,对资方违法的处罚力度和对劳动者应予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均较小,客观上起了保护资方利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以及在对拖延、拒绝支付工伤职工补偿的处罚方面,强制措施和力度在资方面前显得苍白无奈。

  3、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工伤保险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对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

  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

  鉴于安阳县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和造成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所享受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大工伤保险普法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企业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伤保险工作,充分认识给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伤职工给予合法补偿和积极救治的重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从总体上抓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前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好每一个环节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工伤认定、待遇补偿方面,政府在积极为农民工伤职工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可协调劳动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公安司法、信访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名流,组成一个由政府负责组织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处理农民工伤职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权威机构,以便使在当前形势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20__年7月12日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9

  一、现状

  **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于1997年4月。截止20xx年底,全县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共有234个,其中:党政机关46个,事业单位188个(乡镇转制事业单位74个),现有参保人员2335人(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人员442人),退休人员425人,供养遗属20人。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5.5:1。历年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5014 万元,历年累计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2868 万元,历年累计结余养老保险基金 2146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与州局及部分县(市)不统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资源整合、“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等改革目标至今尚未实现。经办机构尚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

  (二)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控制机制、反馈机制、导向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基础不牢,管理手段不新。

  (三)至今没有统一政策和法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与事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四)乡镇转制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不完善,特别是计发养老金待遇的有关规定不尽合理,如缴费满15年的人员,缴费每增加一年,计发比例提高1%,致使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人员的退休待遇与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待遇差距越来越大,今年退休人员按上述办法计发的待遇已高于人事部门核定的退休费标准。

  三、对策

  (一)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单位为管理主体,表现在社会保险管理上,主要是通过单位管理 “单位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管理的是“社会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而减轻参保单位的事务性负担。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果不创新管理体制,管理就会遇到体制性障碍,而且难以提升。要遵循“机构职责明确、权限分配适度、制约配合平衡、控制调度及时”的原则。形成 “服务、管理、监督”三级管理模式框架,将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调整为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原来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工作协调难和业务经办权限过于集中两个弊端,这对提高服务质量和职工综合素质不利。而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也能提高办事效率。因此,建议将县(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尽快进行整合,通过 “五险合一”使机构设置上下统一,同时加强服务大厅建设,形成 “一站式”办理业务的服务网络,实现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统一化、标准化、高效化。

  (二)强化管理手段,改善管理环境。依托计算机系统规范业务管理,健全三大机制,一是控制机制。主要是控制业务经办人员的具体操作情况;控制社保基金的资金流量。二是反馈机制。对一线操作和基层现场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全面反馈的方法快捷处理,形成经办业务网上运行,公开办事制度和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三是导向机制。努力提高数据库质量,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内部局域网络对工作计划、规范管理进行及时高效引导。

  (三)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政策。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直沿用的是**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鹤政发[1996]12号)。从现行的情况来看,有部分条款已不符合工作实际和新的政策规定,建议县人民政府对12号文件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

  (四)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应尽快将社保经办机构的参公管理落实到位,同时在队伍建设和素质建设上下功夫。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10

  横向联动、多管齐下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20xx年1月1日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以《工伤保险条例》为基础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框架,行政法规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是20xx年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保护农民工伤职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我县工伤保险工作现状

  我县截止20xx年3月底,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850户,除去约170户停业户外,其余680户共有职工约38000人,其中各类参保单位约350户,参保职工约24500人,在参保单位总户数中破产停业户约200户,职工人数约11300人,未参保单位约330户,职工约13600人。在参保单位之中,基本能够正常营业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约60户,占参保营业单位户数的40%,占营业单位总户数的12。5%;职工人数约7000人,占参保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53%,占营业单位职工人数的26。2%。在全县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所有职工人数中,农民工约有19000人,占全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职工总数的50%,而参保农民工仅约2700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4。2%;且约86%未参保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煤矿、铁矿、砖厂、石料场以及冶炼、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工伤高风险的行业。从近年我县工伤事故发生情况看,农民工工伤事故发生人数约占到了工伤事故总人数的75%左右;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主要原因

  就我县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在维护其合法权益方面遇到的困难来看,造成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够本”和“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的“近视”行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只算眼前帐,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2、农民工劳权保护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强制力度小,对资方违法的处罚力度和对劳动者应予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均较小,客观上起了保护资方利益,损害劳动者利益的作用。如在劳动合同的订立方面以及在对拖延、拒绝支付工伤职工补偿的处罚方面,强制措施和力度在资方面前显得苍白无奈。

  3、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工伤保险政策缺乏足够认识。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对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

  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

  鉴于安阳县农民工工伤保险状况和造成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具体情况,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所享受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大工伤保险普法宣传,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企业能够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工伤保险工作,充分认识给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伤职工给予合法补偿和积极救治的重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加大对工伤保险工作的推进力度。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例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预,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从总体上抓好以上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在当前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上,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解决好每一个环节上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工伤认定、待遇补偿方面,政府在积极为农民工伤职工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时可协调劳动保障、工商行政、安全生产监管、环境保护、公安司法、信访等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名流,组成一个由政府负责组织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除依法行政外最有处理农民工伤职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权威机构,以便使在当前形势下最快、最好、最大限度的把切实维护农民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7月12日

保险的调研报告 篇11

  一、我国农业保险陷入发展困境的制度根源

  (一)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滞后影响了农业保险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农业保险身份不明。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其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手段及管理规则与商业性保险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农业保险立法的滞后,而现行《保险法》又忽略了农业保险,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至今仍未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而在实践中则由商业性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实行商业化经营,得不到政府应有的支持,导致目前“农民保不起,公司赔不起”,农业保险整体发展水平低的局面。

  2、农业保险依法不当。由于对农业保险实行商业化经营,农业保险也被视为商业保险行为,在实践中则运用《保险法》进行规范。但商业化经营模式并不能改变农业保险本身固有的政策性,用来规范商业保险行为的《保险法》,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适用于农业保险。另外,《农业法》的有关规定不利于农业保险发展。因为农民收入低而农业成本高,削弱了自愿购买农业保险的经济基础,强制保险成为发展农业保险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农业法》则规定“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参加保险,任何组织不得强制”,这又进一步加大了现阶段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难度。

  3、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参与并在农业保险中起主导作用。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看,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应有的职能和作用通常是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但我国由于农业保险法律的空白,政府应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都没有明确,这增加了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影响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直接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二)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缺位使保险人经营风险增大

  农业风险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高度相关性,一旦发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使跨越几个县甚至几个省的保险对象同时发生灾害事故,遭受巨灾损失。这使得保险公司不能通过集合大量标的来分散农业风险,保险公司承保的标的越多,风险越集中,保险人的经营风险越大。因此各国在开展农业保险时都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或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者的风险。但我国还未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再保险机构。一旦遇到巨额风险或巨灾风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只能自己承担全部承保责任,导致保险公司经营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从而影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扩大和经营稳定性。

  (三)农业保护制度忽视了农业保险、抑制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农业具有弱质性,面临着很高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各国政府都采取农业保护政策来保护本国农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农业的保护程度不断提高,但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以直接的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为主的保护制度,发生农业自然灾害时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济灾民,忽视了农业保险。这种农业保护制度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农业保护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表明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小;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实行的直接拨款救济灾民的政策导向影响了农民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提高,直接抑制了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四)财政支持乏力,限制了农业保险的扩展

  表现在:一是财政补贴少。目前,除个别试点地区对农业保险有少量补贴外,全国没有出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从国外来看,大多数国家对农业保险保费都给予财政补贴,一般来说为农作物保费的50%-80%。二是缺乏经营主体。全国各地试点经营模式虽多,但仍处于探索之中。三是再保险体系不健全。

  二、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展现代大农业上

  从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遭受落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抵抗。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只要风调雨顺就有好收成。许多的地区,特别是农业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的意识还相当淡漠,没有自觉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来分散农业经营中的风险认识。我国现代化大农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突出发展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生态农业,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二)政府要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准确定位

  农业保险必须建立在发展现代大农业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一致。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困难,找政府”的思维定式,使他们无须去寻求保险保障方式,在遭到自然灾害损失后,政府不得不动用纳税人的钱去进行力不从心的无偿救济;即使是参加了保险的农户,在出险后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时,仍然把这看成是政府的恩赐,或是民政部门的救灾款,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他们投保受损后应有的权利。

  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运作,对市场经济的完善起负面作用。不利于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也不利于农业保险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在这方面,政府应下决心,在农业保险市场上准确定位,确立农业大市场经济观念,利用立法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手段,清理各种法规和制度,搞好服务,搞好市场监管,把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

  (三)应建立产品丰富、市场繁荣的现代农业保险市场

  我国农业保险开展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保险市场缺乏合格的市场主体,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热情不高,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不多,保险产品奇缺。国家在设计农业保险市场时,必须兼顾市场中各方的利益,平衡收益与风险,鼓励最多的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在现代农业保险市场中,运用利益驱动,使商业保险公司迸发出极高的热情,根据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分阶段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丰富市场,吸引广大农户进入农业保险市场,购买商品,投资保险。

  (四)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承担大灾损的经济补偿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各中自然界灾害,有些自然灾害发生后,影响是大面积人,区域性的,灾重面广,损失巨大。对这种大军巨损的赔付靠那些资金实力有限的商业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是力所不及的,有必要由中央财政出资金组建苦干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要区别于民政救济机构,力争做到保本微利,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五)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设立基层网点机构。

  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不作为或作为少,有历史政策的原因。在今年中央明确提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取消以二远经济政策,中央这一系列对农村的经济倾斜政策,为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市场打开了大门,尽管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民保障需求多样化、风险较高,同时农民收入低,保险意识差,目前为农民提供保险费时费力,造成保险成本可能比城市高。但农村市场大,发展潜力大,如果能为农民量身定做其需要的保险产品,就定会取得良好的业绩。

  我们在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入乡进户开发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必须承认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和高成本的特征。因此,建议国家对各种所有制成份的保险企业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应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再保险政策上给予适度支持,以实现农业与农业保险的共同繁荣。

  (六)加强农村保险监管,防范保险风险

  为了促进农村保险商场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保险风险,必须加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思想政策教育和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防范职业道德风险;加强对保险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查和行为监管,有利于防范决策风险;加强对保险企业的监管,有利于促进市场秩序全面防范保险风险。

保险的调研报告十一篇
热门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新农村调研报告范文十篇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推荐13篇)

★创新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

★2023年审计调研报告11篇

★2023年专业调研报告【合集10篇】

★2023年村建设调研报告汇总10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