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1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六篇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调研报告】导语,眼前所欣赏的这篇有24508文字共六篇,由喻英伟专心改进后发表!感谢大家一起来学习,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为落实开展"效能革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会议上,书记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有关讲话精神,近期,县纪委对全县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及下步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全县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中心工作人员,召开了来自农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工商界人士、一般群众等组成的座谈会,倾听社会各界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意见建议.这次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启迪我们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中心运行机制,优化服务平台.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200年,按照焦作市统一部署,全县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月日正式投入运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初衷是,各乡镇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服务的基层站所统一窗口对外办公,通过开展集中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改善形象.当时要求进驻的站所有财政所、土地所、民政所、计生服务站、农业办、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所、教办等9个单位.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方便群众、改善服务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离预定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进驻项目有限.由于办公条件限制,等单位没有进驻中心,一些乡镇服务中心主要依托财政、等一二个站所进驻办公,才得以维持,保持门常开、人常在.

2.办理服务事项少.我们对一个中心运行比较好的乡镇的调研显示,一年来,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事项只有、民政等个别窗口共个项目.

3.人员不到位.乡镇人员编制一般都在人左右,每位工作人员都有包村任务,镇中心工作又较多,中心工作人员经常进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

4.工作停顿.个别乡镇服务中心长期没有人坐班,全年没有基层站所开展服务,没有受理任何业务事项.

就调研结果看,中心运行效率很差,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领导和群众称其为追求形式不讲效能.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成因

造成乡镇服务中心运行困难重重,运行效果不如人意的原因比较复杂,从主观上看,有宣传、认识上的因素,从客观上看,有定位与农村实际不相符、操作与现行体制不对接等因素,其中客观因素是主要的.

1.宣传不够.

从调研和座谈了解的情况看,农村80%以上的群众不知道有便民服务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造成群众找中心要求提供服务的寥寥无几.

2.职能设置与群众需要不相适应,长期无业务,造成领导重视、干部轻视、群众漠视,从而缺乏生命力.

调研中,包括乡镇主要领导在内的大多数干部群众对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有些甚至认为乡镇服务中心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是认为中心提供的服务不是大多数农村群众所需要的,农村群众最需要的是调解、农业科技服务、法律援助,按目前的运行机制,中心重视的是行政服务,对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力不能及.二是认为中心集中设立办公窗口是多余的.认为乡镇各站所办公地点相对集中,设立中心意义不大.三是认为各站所在中心设窗口限制了职能的发挥.本来可以进村入户服务的,农民反过来需要到中心办理,增添麻烦,比如粮食直补、救济补贴等,服务到户更实惠;有些事项到职能站所可以一次办结的,现在需要中心和站所来回跑,效率低下,比如计生服务包括生育证等证件的办理发放,前申请人必须到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b超孕检,或者有县计生委的鉴定,如果将计生进驻中心,申请人需要在中心和计生部门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和精力.

3.服务事项少造成人员闲置.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当前农民要求提供行政服务的事项不多,多数服务事项和行政事项需要直接到县里办理,中心一些服务人员长期清闲.而同时,乡镇和各职能站所人员编制紧缺,镇经济和其它中心工作多,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秸杆禁烧、清查违规土葬、安全生产、防汛、突发性事件处置、植树造林、道路拆迁等,中心人员都有包村任务,还经常被借调参与其它中心工作.等站所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等也只有二三名工作人员,国税、地税等属于划区设所,几个乡镇只有一个所,人员也不多,而工商、公安等工作机动性大,人员多为身兼数职,,如果进驻中心,势必影响其他工作,所以,这些部门从人员上考虑,也不愿进驻中心.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程序,依法依规下发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配合县国土部门组织了三次大规模行动,对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的情况进行了.县国土部门也依法依规下发了<<土地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移送强制执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宗被强制执行.在群众中,造成了未经审批也可以建好房屋的恶劣影响,导致其他人跟着建房,有逐年增加,俞演俞烈之势.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制止:

1、领导重视,部门尽力.各级领导对违章建筑问题要高度重视,因为它事关城市的发展,事关我县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大局,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力,齐抓共管,严格执法,对违章建筑露头就打,露头就管,把违章建筑消除在萌芽状态.

2、继续加大宣传保护耕地的力度.耕地是农民生存之根本,县、乡、村三级要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杜绝耕地违法挪作他用,从源头上控制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

3、加强巡查制度的落实.建立县、乡、村、组四级巡查联络员,加强巡查力度,发现乱占耕地违法建房事件,应马上制止,并及时上报,形成一套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

4、加强村镇规划,特别是空心村的改造规划,引导村民节约、集约用地.此外,在今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调整一部分耕地给村民建房.

5、建议国土部门严格执法,尽快采取措施,依法打击乱占耕地违法建房的行为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建设,实现管理,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等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新农村.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5、管理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进行帮助和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在各级党委`的统一指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司法行政机关具体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各界解决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各项帮教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镇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镇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各社区、居委会以及牧场都成立了帮教小组.截止今年上半年,镇共有安置帮教对象人,人接受帮教,人脱管,人重新犯罪.已解除帮教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现帮教对象共有人生活困难.

二、镇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总起来看,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安置帮教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帮教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进步.

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衔接工作有脱节,主要表现在司法所和派出所之间相互协调不够,在安置帮教工作上不能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各居委会与当地派出所衔接不好,居委会的帮教工作很被动,不能及时主动地掌握新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安置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基本上自谋职业.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还有待落实.

(三)在帮教方面,尽管各社区、居委会的帮教小组成员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但对其帮教对象做到"三包""五清楚"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四)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档案资料不足、档案管理不规范.对刑释解教人员中流动人口的管理还存在死角,刑释解教人员脱管人中,有人去向不明,其中人是流动人口.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历史上,我们的行政机关重管理轻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重点针对其重新犯罪后的处罚力度,而在工作上往往忽视对其思想生活上的帮教,预防和减少其重新犯罪的动因. 第二,镇的基层司法所刚刚建立,许多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提高.过去司法助理员都是人员,对司法工作存在着业务上不是很熟悉,其本身工作又很繁忙,往往对安置帮教工作做得不是很细,历史上欠帐较多. 第三,镇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现阶段就业压力很大,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更加困难.由于经费有限,司法所办公条件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镇安置帮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安置帮教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统一协调好安置帮教工作.只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才能统一协调好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各社区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与门协调好,落实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

(二)认真抓好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实施机关,把司法所建设抓好,才能通过司法所具体实施好安置帮教工作.

(三)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培训力度.相关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才能保证开展好工作.

(四)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安置率和帮教率.现阶段,我镇经济情况,很难做好,由直接安排安置工作.可考虑给予一定优惠条件,鼓励私营企业,农牧场主雇佣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近年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为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

乡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济水平,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专业协会)8个,涉及奶牛、桑蚕、棉花、养鸡等12个行业.拥有会员400多户,其中党员43户,占总数的12.9%.在这些协会中规模较大发挥效益较好的是奶牛养殖协会、桑蚕养殖协会、棉花种植协会.在党委、引导下,李大庄木器加工协会正在积极筹建.就整体来看,专业协会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市场竞争力弱.但由于存在较好的基础,发展潜力较大.

二、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主要针对个别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

1、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专业协会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灵活运用市场法则,对市场需求状况,价格浮动情况及时掌握,以便会员适时购入或售出."跟着协会干,农民有钱赚",尝到甜头的农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桑蚕养殖协会成立的当年,会员户就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今年春天又新增加会员近20户.

2、使农民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专业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现场讲课等多种形式,使会员公文易爱心cnfla-掌握了专业技术,增加了收入.我乡的前岗村是全乡,甚至是全县养殖奶牛较早的村.最初饲养奶牛时,农户分散养殖,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奶牛的品种也种种不一.当时饲养奶牛,纯粹是摸索养殖,缺乏科学经验,奶牛饲料的配方五花八门,牛奶的质量参差不齐,牛奶的产量也较低,平均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不足30斤.最关键的是牛奶的销售问题,因为当时饲养奶牛的户数少,牛奶质量不高,一些牛奶加工厂不愿来收购牛奶.人们售奶的主要渠道是在农村销售,每天为订奶的农户送奶.这种方法常常造成销量不稳,极易造成滞销.由于鲜奶保质期太短,卖不完只有白白倒掉,有时心疼的饲养户直掉眼泪.当时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不过3000元.很多饲养户都丧失了信心.20xx年春天,在村奶牛养殖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在乡党委、的积极倡导下,村奶牛养殖协会成立了.村村主任被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经常召开养殖户座谈会,对饲养过程出现的问题,大伙讨论,邀请奶牛养殖专家现场释疑,并定期举办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使会员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协会成立的当年,奶牛的产奶量由原来的日产不足30斤,提高到平均日产50斤以上.为解决牛奶的销售问题,协会多方联系,最后与嘉祥县鸿运牛奶加工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饲养户每天不用出门就把牛奶卖了.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7000元.同年12月,应会员、农户的要求,协会在乡党委、和县畜牧局帮助下,从一次引进了40头奶牛.现在的奶牛养殖业,在协会的带领下,红红火火地发展着.

3、携农入市.专业协会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按照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的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前几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滑坡,我乡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受挫,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xx年在乡党委、的倡导下,由乡农办牵头,成立了棉花种植协会,协会根据市场信息,结合我乡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棉花.协会实行统一进种,统一提供技术支持,找销路,拓市场.今年全乡发展春棉8600亩,夏棉3000亩.

4、开拓了农村市场.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增加了农用生产资料等工业品的有效需要.同时,使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搞活了农村市场.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主要针对个别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

1、扶持作用.各村党支部对协会发展给予支持,在专业协会有关章程的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对加入协会,发展项目的农户,帮助协调资金或贷款.会员户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例如,前岗村党支部,为解决奶牛养殖户分散养殖带来的不便,积极协调,划出专门土地建养殖小区,对资金困难的养殖户帮助协调贷款.保证了协会健康的发展.

2、保障作用.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治安巡逻小组的作用,对扰乱、破坏协会正常发展的人员狠狠打击.村干部当好协会的调解员,处理协会内部纠纷、争议,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以便形成更大的经济合力.

四、当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专业协会,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让会员根据市场供应、价格等情况及时调整种养殖规模和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减少市场风险.但是目前我乡的大部分专业协会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部分专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是会员之间自发行为的结果.协会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协会的发展壮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完善协会制度,加强对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协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让协会充分发挥其功能,带领群众致富.

2、协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我乡专业协会的发展来看,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协会,对专业协会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对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干部群众对专业协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人人支持协会"的良好环境.

3、协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受资金、技术力量、销售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乡专业协会发展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难以产生较大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小.为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动员行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户加入协会,使分散经营趋于集中,壮大协会规模,创新品牌,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五、对进一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1、多措并举,积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是要确立扶持的重点和方向,确定主管部门,并选派专人下基层指导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二是要培养典型,组织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典范作用.三是开展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组织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使其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运行.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资金扶持.应协调财政、银行、信用社等部门安排低息或无息周转金贷款,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二是科技方面的扶持.有关部门可在科技咨询、指导、培训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农合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切实保护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向其乱收费、乱集资,不得侵占其合法财产等.

3、组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可以由农村能人和乡村集体组织牵头兴办,可以由村班子牵头兴办,使班子与协会"合二为一",也可以由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

4、建议几种经营形式:一是"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这是前一模式的延伸,主要通过合作组织建立的生产基地,示范引导服务农户.三是"xxx+合作组织+农户".农民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流通,合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规范企业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乡镇处于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线,镇村干部就是前线的官兵,纪律的严明与否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最终成败.面对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如何做好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严肃党的作风纪律,更好的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我们每一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调研重点

乡镇纪检监察机关的人员思想观念、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情况.

二、乡镇纪检工作现状

(一)纪委干部多,本职工作难以兼顾.

以本次调研的镇为例,镇位于闽清县城东部、闽江之滨,是闽清县南大门窗口,有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和水口坝下枢纽工程等三大重点项目同时展开.下辖20个村(其中半数是高山村),1个居委.会面对生活、工作比较分散的广大农村党员和乡村基层干部,乡镇纪委作为党的执规机构,其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在乡镇纪委干部中心工作多、上级检查多、工作多,如果查案时间太多必然影响其他工作的完成,要影响年终考核.镇纪委没有专职人员,纪委书记兼任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组织、精神文明、纪检监察、、老龄委、新农村建设,挂钩联系渡口村、新民村;纪委副书记则人大、经管、财务,20xx年因工作需要被抽调至新城指挥部办公;三位纪委委员则由镇派出所,计生办,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乡镇纪委干部中心工作任务重,难免出现"耕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地"现象.

(二)纪委工作支持保障不到位

要想把基层纪检监察队伍打造成一支"铁军",后勤保障至关重要,但现在各乡镇普遍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并不到位,主要表现为:

1.经费保障不到位

在基层乡镇纪委普遍存在无工作经费和办案经费的现状,外出办事查案往往需要工作人员垫付资金,如果找不到发票报销,往往只能自己买单.

2.人员配备不到位

乡镇纪委人员配备有纪委书记、副书记及若干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大多乡镇只有一名党委副书记在负责纪委工作,一个人要盯大几十号干部和各偏远村的村主干,难免力不从心.但是,从客观上来讲,如果基层纪委配备了几十号人办案,也会造成机构臃肿,人力资源浪费,基层干部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基层纪委的职能就应该是做到纪检监察工作上传下达,积极配合协助上级纪委调查相关涉案人员.

3.学习培训不到位

乡镇纪检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机会少,是造成纪委干部办案时安全保密意识不强、视野不广、工作方式简单,办案手段少的原因之一.举个简单例子,由于安全保密意识不强且乡镇纪委工作人员常常身兼数职,纪委文件或是群众的举报的信常常放置于非纪检专用办公室,存在泄密风险和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办案的隐秘性和举报群众的人身安全.

(三)乡镇纪委难以行使办案职权

由于各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受同级党委领导,不是垂直领导,"一把手"不定下来的案谁也办不了.如果纪委查出本辖区违纪问题,上级机关可能会指责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管理不善,影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和提拔重用,从而影响到办案.同时,监督主体从属于监督客体,也弱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四)乡镇纪委干部当地熟人多,造成办案难.

乡镇纪委干部当地亲朋好友熟人多,办案上不敢主动找当事人谈话,认为给乡镇干部党纪政纪处分会伤害感情或是遭到打击报复,遇事往往都是向上一级纪检监察机构推脱居多.

三、关于乡镇纪委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和提高工作水平的具体措施建议

(一)基层纪检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难以开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基层干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观念落后、墨守成规、靠惯性思维解决问题,靠这样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是不可能的.而只有广泛学习才能开阔思维,才能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办案水平.我认为基层纪检监查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要通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通过集中培训时反复的强调,让基层纪检干部在思想上对本职工作重视起来,通过案例xxx和工作中会用到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基层纪检干部的业务水平,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纪检干部党的意识和大局观,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覆职,有效作为.第二步是通过鼓励自学转变思想观念.要完全依靠组织的力量对基层纪委干部进行教育是不可行的,长期在工作日组织学习,时间和资源成本消耗过高,影响其它工作的展开,而长期在休息日组织学习易让基层纪检干部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鼓励干部自学.例如对基层纪检干部参加法律、金融、财经、及其它对提高工作水平有帮助的现代学科的继续教育进行一定的补助,并在年底对自学成材先进个人予以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步是通过不定期组织干部家属文体活动,用寓教娱乐的方式转变干部身边人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干部配偶的观念,防止身边亲属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干部.

(二)基层纪检干部的工作职能转变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转变职能,要围绕突出主业这一核心.与纪检工作关联不大的领导小组,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与纪检工作关联不大的会议,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与纪检工作关联不大的配合工作,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与纪检工作关联不大的检查,能不参加就不参加.纪委主要受理对违纪问题的举报,涉法涉诉和征地问题不接访,纪检监察业务之外的问题不揽访,但对于前来的群众应热情接待,主动帮助其将任务引导或转办至相关部门.配齐基层纪检干部,集中力量和精力投入到反腐倡廉工作中去.同时,建议实行有案不办追究制,有案不办,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纪委书记负直接责任,县(市)纪委对基层乡镇实行常委以上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通过指导帮助乡镇解决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减少或避免差错,保证各项业务的工作质量.但要做到这些需要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基层纪检干部的工作方式转变

1.从以罚代管向赏罚分明转变.现在纪检监察工作在基层普遍是出现问题或是接到举报查,查到干部罚,但罚了干部不一定以后这个问题就不再出现.明朝对于贪腐官员法令之严峻、牵涉面之广泛、手段之酷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可却是中国历史上最贪腐的朝代之一,官员的贪腐,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可见单纯的惩戒无法根除贪腐."法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人是执行法律的关键,除非这部法律得到所有人的拥护支持,否则想用人制定出来死的法律治理活的人,那是不可能的.自古法令的成功推行,都讲究奖罚分明,出现问题要重罚,但做的好的也必须要重奖,对工作表现出色,廉洁自律,群众反映好的干部的就应当予以表彰,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以公平的法律制度使人人拥律,以此树立干部正确的价值观及追求,让干部在制度上不能贪腐,不敢贪腐的同时,心里也不想贪腐.

2.从办案方式、巡察方式、行政监察方式转变.乡镇纪委人员力量不足,每件事都过问的话力有未逮,履行职责离不开具体的人,而在基层往往一个人或分管多项工作,所以,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对人的监督管理上.从"不查人,只查事"向"既查事,重查人转变".乡镇纪委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扮演"开山斧"、"挡箭牌"、"灭火队"的角色,既背离了职责主旨,也不符合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长此以往,不仅容易造成主责部门的依赖甚至推诿,也容易使自己陷入同体监督的困局之中,造成监督空档.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问责作用,做到不包揽、和撒手,参与不替代,到位不越位,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使反腐倡廉工作收到更大的成效.要从"冲锋在前"向"监督问责"转变.此外,还要从过去"泛泛的面上查"向重在发现问题转变,重点做好重点岗位的人、大笔支出的财、巨资购入的物、节假日及干部选拔任用、村主干选举敏感时期的监管,围绕、巡视、审计、办案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拉袖子,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错误.

3.从默不做声到积极亮像转变.乡镇纪委,在一些基层干部心中常常就像是摆设,似乎从来不会做什么工作,从来不会查办什么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其也难以形成威慑力.想要改变这种现况,必须从工作方式上着手,从默不做声到积极亮像转变.亮像就是要强化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及时督改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要强化效能监察,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进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改变部分基层干部"庸、懒、散"的工作作风;以政务公开为重点,督促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志及时督促问责,对工作表现出色,廉洁奉公的干部及时奖励.让所有干部在想要犯错误时记得头顶上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所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为服务的干部记得组织不会亏待他们,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提高威信,提升乡镇纪委的影响力.

(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

乡镇纪委的工作作风转变要与工作职能转变相结合,突出主业,每周都抽出一部分时间深入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四个万家",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确保生活不腐化,防止作风不正派.率先垂范执行八项规定,严格执行集中制,正人先正已,例如在纪检干部中率先开展会员卡清退活动,禁止使用公款印刷、购买和寄送纸质贺卡,提倡使用手机、电子贺卡等绿色环保形式传递祝福.

杜绝在乡镇纪委内部出现"庸、懒、散"、"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以"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为载体,努力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转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作风.

(五)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

虽然乡镇纪委的人员配备、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没有县级的纪律检查机关那么完备齐全,但是,内部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有必要建立健全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检查、审理、执法、等各项工作制度.以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乡镇纪委的各项工作和纪检干部的言行,确保乡镇纪委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日常化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可行改变过去工作无序、见子打子、被动应付的工作局面.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篇五

近年来,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镇党委、审时度势,在发展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实施"旅游兴镇"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起步运作,我镇旅游也慢慢向四周辐射扩散开来.

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行业,包括了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工业等高度劳动密集的许多行业.为了了解我镇旅游的概况,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调研.

一、风华镇旅游发展现状

风华曾经因风华冰箱而名扬一时,为了重振风华的辉煌,在风华乡村旅游开发已列入议程.与此同时,风华镇下属的各个村也在积极引进、筹划建设具有品味的乡村旅游点,如位于风华村集垂钓、度假、体育健身等各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鱼子孔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莲丰村融山水、观光、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双门峡(中国诗歌谷)旅游景区.风华的佛教——铜锣寺文化由来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风华也有着悠久的三线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贵州吹开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风.

二、当前风华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业的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

风华镇旅游业起步晚.风华旅游,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还没用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正处于不成熟开发的初级阶段.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旅游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强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我镇目前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经营远不适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风华镇目前的旅游景点管理属于经发办部门管理,基本上无专人负责,表面上看这几年风华旅游发展有进步,但从长远的观点和利益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无专人管理的体制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包装促销、防止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风华镇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为风华镇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不少障碍.

1、风华镇的开发步伐不快.风华的开发早已列入议事日程,但直到现在,风华老街依旧维持了他的旧貌,没有明显的改变.风华老街上的商业没有特色,就是规模很小的一个集市,这些商品随处可见,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风华镇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周围环境的配套的设施还不到位,风华镇的招商引资并不顺畅,离既定的投资计划尚有差距.风华老镇的建设都需要靠产业的积极引导才能顺利发展,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滞后.

2、自然资源少而开发利用差.我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存和现代创造的人文资源,既没有名山大川,又没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没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没有辽阔的草原等自然资源.现已开发的鱼子孔等都没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游客不足.

3、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差.风华镇的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曾经经济发达,但是到了现在住、吃、行、游、娱、购都离一个发达的城镇的标准有着太大的差距.对于风华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现在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消费者的要求,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使风华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并未旅游业所利用.

4、风华镇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

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发达,风华有31个自然村,地域分布广泛、各景点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风华旅游耗时费力,极不方便.

二是居住条件不佳,除了风华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价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风华仅有几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规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2

一、基本情况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关于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3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国土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授予州接待专用茶叶称号.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15人.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

全乡规模连片茶园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90万公斤.茶叶平均单产100公斤,工农业产值720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

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

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平.

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

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

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平."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

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

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

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

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4

一、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领导下,我乡主动作为,顺势而上,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抓农村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从弱到强、从无序到有序、从疲软向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经济成为全乡村经济的"助推剂".

(一)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畜牧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xx年,全乡畜禽存栏量近7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70户,实现畜牧业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有距离巴城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蔬菜产业,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积极帮扶回乡创业青年岳林在家乡组建了"金大寨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寨子包村为核心,租赁土地2000余亩,打造以优质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生态草莓园200亩,优质食用菌10万袋.蔬菜大棚15个,30余亩.完成核心园区耕作道8公里,硬化园区公路200米,园区蓄水池8个6000余方,新建、整治园区渠系5000余米.总投资82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余人,20xx年已实现产值80余万元,20xx年拟建成草莓园300亩,食用菌40万袋,种植蔬菜300亩,可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

回乡创业青年赵维国发起、并组织成立万绿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0人.依托印山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主要种植莴笋、韭菜、芦笋、大葱、西红柿等品种.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4600余亩,产量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60余元.果蔬农产品采取传统种植模式,走无公害种植路子,结合现代农业科技,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城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农民种的绿色菜品".金大寨专业合作社引进北京的葡萄品种,在寨子包村种植的优质葡萄,成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高品质水果.

(三)工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

由于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我乡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乡党委班子不断发掘本乡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投资300余万元,在天桥村兴建了纯净水生产基地.该水厂的建设,既把多余的山泉水"变废为宝",解决全村近3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乡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古楼山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基地.近年来,我乡以鼓楼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为依托,打造观光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我乡的"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与观光园"项目,核心园区达2300余亩,种植优质草莓和葡萄,打造农业产业观光体,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闲观光.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视产业发展是根本

我乡过去产业发展虽有起步,但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状态,在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动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来,在区委、区领导下,我乡把农村产业发展列入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坚持产业先行,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回应群众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乡党委的决策力量和的主导作用,充分释放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乡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下大力气走出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回应发展需要,解决了为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二)发展定位准确是关键

产业发展定位准确与否事关我乡产业发展的成败,经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和历史传统,因地制宜,充分论证,村民自愿,逐渐形成了我乡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方向,以主城区为市场,围绕有机、绿色、无公害,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围绕"传统养殖、市场竞争"的战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围绕地理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巴山新居和聚居点建设,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个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务.发展定位准确,解决了如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三)突破发展方法是核心

把"纸上谈兵"演变成产业发展的成果和农民增收的现实,是该项工作的核心.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仅20xx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开展小分队招商3次,对接企业20余家,洽谈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等项目8个,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个,合同协议投资2000万元.

二是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我区的发展变化,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成功回引了赵卫国、梁李等在外人士19人,总共投资0.8亿元,着重发展果蔬、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怎样发展产业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产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我乡将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抓好抓实今后的产业发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动方面下功夫

开弓没有回头箭,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倒逼全乡干部主动作为,推到产业工作一线.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树立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动工作.发展决心不减,形成发展的更大合力,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在做大做强方面下功夫

我乡的畜牧产业、果蔬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充分调动积极性,研究和对接市场,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务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转变职能的要求,认真树立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宣传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开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产业发展的氛围.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xx镇xx村距离xx县城20公里,现有人口4733人,1123户,共有土地5212亩,其中田2563亩,土2649亩,人均耕地1.12亩.多为丘陵和坝子地理条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由于单独种植粮食效益低,仅能解决温饱,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经过调查,全村青壮年外出人员1600余人,占全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占青壮年的三分之二强.其中绝大多数到沿海一带外出务工,少数到本省本县、市经商或者务工.在家的青壮年也多数从事经商、运输、在附近打工和承包经营规模化农业.整体上来说,xx村存在人多地少与地多劳少的矛盾.虽然金融危机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仍然不多.在家的多数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土地的经营维持在简单的再生产上,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都比较低下.造成的困难还包括农村的公益事业无法开展等.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热门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关于最新产业调研报告怎么写集锦

★2023年学校调研报告范文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怎么写合集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怎么写合集

★2023年群众路线调研报告范本汇总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怎么写汇编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