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甄选5篇)

时间:2024-07-25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而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提高自身的素养。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构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资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构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对小学生重点舒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用心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资料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班主任是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更要严格要求广大班主任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到达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潜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带给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2)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时代,被信息包围,却依旧缺乏信息。如此海量的信息,却不能够被我们得以充分利用。实在是一件很令人感到无奈的事情。

但是,在信息素质教育课上,老师幽默机智的上课方式,采用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发挥不同老师的优势的多人教学方法……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给我们传授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

但是,在我们掌握了如此众多的信息搜集潜力之后,我们却渐渐地松弛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一向不停加速转动的思绪浅渐渐地缓了下来,可悲的是,甚至停止自己的思考潜力,完全奉承“拿来主义”。

这是一个缺乏原创的年代。高超的网络技术让我们学会如何偷懒,复制粘贴,简单一点,便解决了我们绞尽脑汁的事情。

以前的我们,还不会玩电脑,找百度,用Google……于是我们百般思索,万般探究。时间就这样匆匆而逝,我们一天天长成了大孩子。日益沉醉在现代发达的科技中的我们渐渐懒惰起来。

无论是老师布置的小作业,还是学年论文,亦或是专业考察报告,都期望能在网上搜到相关资料,那样写起来就会像飞一样的高效精准,只但是有时会避免不了千篇一律的烦恼。

我们的脑子渐渐停止了思考,从我们懂得了如何偷懒之后。

以前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是偶尔写写小文章,编编小故事也好。但是,似乎自己从未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许是不知如何努力才能到达心中所想,也许是因为懒惰而没有付诸实际。

以前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学不死,那就往死里学。扪心自问,我还没有这种拼命的精神,也从未到达过这种境界。

时常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努力!是时候该努力了!

但是总会有这种这样的借口让我把自己的任务一天一天往后推,直至有一天放下了以前设想的的计划。计划永远是经不起时间消磨的东西,更加经不起我们的不断推拖。

以前参加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当时问了一位资深的教授很俗的问题。守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的回答很简单:持续一颗好奇心。对于当时思想幼稚的我来说,这句话真的很受用。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乃至将来,我都一向持续着一种好奇。只但是我的交际潜力太差,所涉及的圈子太窄,以至于这天,我还经常处于一种OUT的状态。

众所周知,大学里有一座宝库,也就是图书馆。能否在大学期间蜕变成“一只蝴蝶”,除了日常的学习工作之外,就要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了。信息素质的课上,我对图书馆的了解有了进一步深入。不记得何时的我曾这样告诉自己,必须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个巨大的宝库,坚持每一天读书。

在书中,我们能够重新获得思考的潜力,能够重拾昔日的信念,言谈举止之间便增添一份自信、一份优雅。书,让我们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

时代的车轮在飞速地向前滚动,我们务必跑起来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技术越发的高明,但是我们更就应提高的是自己的修养。

信息素质教育课,不仅仅教会了我搜集信息、查询资料的潜力,更让我在这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潜力,才不至于被无情的岁月狠狠的抛弃。

时光的步伐太快,我们要学会跑起来,才不会被落下。我们被信息所包围,同样要学会把信息包围起来。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3)

我们不应该急于把在素质教育深化阶段才有可能实行的目标放到现阶段来实施,也不应该把对于一部分高材生的要求与全体学生的要求混为一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我们想办法克服困难,排除阻力。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有一个参照系,就是说要与当前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相适应。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基本的环节切实抓起来了,对青少年素质的改观将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应试教育的危害性越来越为社会的大多数人所认识,大家自然地把对于教育的所有期望都投注到正在推行之中的素质教育。但由于受现实条件所限,比如教师素质不够,以至于很多人提出素质教育似乎不是现阶段就能实现的理想。显然,我们不应该急于把在素质教育深化阶段才有可能实行的目标放到现阶段来实施,也不应该把对于一部分高材生的要求与全体学生的要求混为一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素质教育在现阶段应该做些什么?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抓好三件事:一、鼓励学生提问;二、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三、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有些学生很善于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但是提不出问题。如果上完课后学生们觉得“都懂了”,其实并非正常的现象。因为教学不但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且也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虽然不能反过来说提问多的学生就一定是好学生,但是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却一定不是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自由提问,这是说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要构建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学校要培养勤于思考的一代人。当然这并不是简单化地提倡怀疑,更不是鼓励想入非非。提问本身也有一个学习过程,首先要勇于提问,然后还得要求善于提问。鼓励提问可以先从一、二门课做起。只要老师引导得好,在学生中营造了思考的风气,就会把所有课程都激活起来。

我们要鼓励课外阅读,这是因为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的弊病。但是不宜搞“中学生必读书目”,而只能搞“推荐书目”,划一个大体的范围,至于在这个范围内学生愿意读什么书,多读或者少读,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事。应该搞一些活动(例如讲座、专题辩论、写书评)来推动课外阅读,但是不应该规定指标,更不宜用考试来推行这种阅读。对于具体书目可能会有争议,也应该容许不同认识并存的局面。有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推荐书目”之外,如有的学生读过《物理学的进化》或某本哲学著作,也应该加以关心和指导。

根据应试教育的观点,包括实验课在内的所有实践活动,由于和高考无关,正越来越受到忽视。应试教育造成了只会纸上谈兵和网上谈兵的一代人,他们缺乏书本和网络以外的基本常识。重视实践环节包括增加实验课和课堂演示实验,也包括鼓励学生在课外开展各种科技和艺术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和自然调查,帮助采集数据。重视实践的另一个层面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例如做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但是,许多事情主要不是靠学校,而是要靠学生的家长策划完成。美国的一些大学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因为这是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人的重要一环。我想,我们在研究国外教育经验的时候,应该重视这一点。

从200_年起,我国就曾经试图在高中普遍推行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看作实践环节的一种,当然可以在一部分中学或者一所中学的一部分学生中实行,但是至少在现阶段,不适于把研究性学习设置为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如果要搞研究性学习,就必须能使学生实际获益,而不能流于形式。应该鼓励学生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的定位,似以“实践性学习”更为恰当。就是说学习内容不一定要原创性的,教案到了下一年还可重复使用,其宗旨是让学生懂得更多时候不是从书本中去找答案,而必须从实践中去找答案。

千万不要小看实践,因为实践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包括脚踏实地地采样和收集数据。通过实践,学生会发现即使是测量一个长度,看一个读数,拧几颗螺丝,都没有想象中那么轻而易举。没有必要提倡中小学生异想天开地搞大发明,更重要的倒是要让他们懂得伟大的创造也要从小事做起,不要只想着吃饱了肚子的后一张饼。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要有实质性的起步,而不能兵马未动就设定太高的目标。

现有教师队伍的水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应该正视,但是不宜过分强调。一部分问题还得通过调整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解决,因为事情是要依靠现有的教师队伍来执行的,不应该设定一个现有的大多数教师都无法胜任的目标。教师的观念主要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去转变,而不是通过培训去转变。当然,有人会提出,即便对于本文所指出的三件事,实施起来也有不小的困难和阻力,首先是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的阻碍。但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我们想办法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另一方面,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有一个参照系,就是说要与当前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相适应。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基本的环节切实抓起来了,对青少年素质的改观将是不可低估的。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4)

全面实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教学中是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教学是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那么,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形下做一名好老师呢?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指挥下,教师只教会学生一些系统、繁琐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付考试。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要求教师首先实现由重传授理论知识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并重的转变;从重视给学生灌输结论性的知识到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的转变;从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有创新学习、有创新能力的新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改的前沿阵地上,要尽快转变观念,尽快进入角色,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第二,广泛汲取新知识,拥有渊博的文化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广泛汲取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综合能力。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现如今,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仅仅拥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是以自己的学识品德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也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高深的文化才能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驰骋遨游,才能满足高科技飞进时代的学生的好奇心和知识欲望。这无形之中,要求教师奋发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来迎接新的挑战。数学作为一门形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要知晓其他学科的知识,成为通才,成为全能型教师,在授课中方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比如要有很好的语言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进行恰当的鼓励。

第三,教学中要整合教法,授之以渔。

教师要有转变角色的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充当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的角色。一堂课学什么,怎么学;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练什么,练多少,都由教师决定。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待灌的瓶。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向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适应就业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为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必须由主宰者、传授者、呈现者转为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呢?

1、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共同梳理问题,再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

3、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激发者。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外部因素激发的,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就必须当好激发者,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激发者,就应该做到:首先,对学生充满激励。激励性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人前进的外在动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界的刺激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积极的情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育中我们不能吝啬赞美的语言,要及时地、恰倒好处地表扬我们的学生。“你真棒!”、“你真行!”、“你的比喻太形象了!”等等。一句简单的表扬语言,都能使学生激动不已,都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其次,对学生充满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开启人的心智。美国数学教师埃瓦德在教学中就是对学生充满赏识,他说在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他通常是站在门口欢迎每一位学生,努力对他们作出肯定而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如“你的衣服好漂亮啊!”、“今天你表演了一个精彩的游戏”、“祝愿你度过快乐的一天”,都能使学生感到他人在关心自己。因此,在学习中他们经常表现出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有时他们产生动机是因为这些评价是他们需要听到的。

第四,要勤于学习,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具备其他的素质外,仅仅靠在学校学的那点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去积累,去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而要取得较好的成绩,则必须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在学习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否则,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第五,做到以人为本,与学生为友。

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喜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创造良好的氛围。学生在情感融洽、友爱体谅的教育教学氛围中就会热爱学习、热爱教师,愿意合作,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教师还要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是学生的重要知识源之一,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和时间大为拓展,师生相互学习,共谋发展也是适应改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要有比较渊博的学科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和才能,认真备课,积极负责,热爱学生才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教育,关心学生,言传身教,有进取心、有创新意识,方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六,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第七,教师必须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师要有团结合作精神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教师团体内部、教育者之间应该有良好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有交往热情,懂得尊重他人,用爱心和同情心去对待和理解周围的人,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助人一臂之力。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巨大的。团结合作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教师要用宽容、仁爱、善良之心对待所有的人,保证同事之间、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为了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繁荣富强的明天精诚协作,在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成败关系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从而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手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否则,就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篇5)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命题。经过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理论得到极大丰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逐步提高。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做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

如何才能让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呢?我的体会是:

一、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真正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思想

首先,通过学习,自身真正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全民族、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是一项紧迫任务。

其次,通过学习,全面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其内容极为丰富,它应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概括地说,素质教育是集学生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训练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它提倡让学生生动、主动、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

再次,通过学习,牢固树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思想。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担负着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素质发展基础的任务。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的形式,而课堂教学的高目标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主体必须是主导下的主体。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关键在教师。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我们教师自身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种素质尽快提高,使之能尽快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符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胜任素质教育工作,出色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三、把握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

经过学习,教师自身虽有了一定的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树立起素质教育观念,不再片面认为开设几节活动课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但是,有些教师由于习惯应试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总感到实施素质教育无从下手,找不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认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材料、内容太缺乏了。其实,我们教师和学生每天用的课本就是丰富的素质教育材料。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对学生的教育都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任何学科之间又都能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对学生不同方面的教育。不同学科从不同的方面,有侧重点地设计编排了许多开发、培养、训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内容。因此,教林课本是实施素质教育好的材料。

四、充分利用主体的作用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终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真正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才能使教与学达到佳的和谐状态,终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首先,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品质、知识和能力水平、心理品质、个性特长等。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法、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主体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尊、自信、好强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

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是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名次来评价学生的优劣的。这种评价学生的观念和方法,只会把学生引导到升学这根独木桥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生动、主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内容应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个性特长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客观、全面了解自己,看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可引导学生向着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方向努力,素质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因此,科学评价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笔者认为:教师只要有了较好的素质教育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充分挖掘教材和恰当地运用教材,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作用,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就能够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在课堂主渠道之中实施好素质教育。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