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4篇)

时间:2024-05-14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通用34篇)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

  今天上午,学院党委组织我们观看“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团报告会,让我们学习了上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舍己为国,如何在时代逆流中不迷失自己,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生。何为西迁精神?我们总结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以填补西安没有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工业特色大学的空白。当年一批老教工响应中央号召到大西北来建功立业,一晃一个甲子过去了,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还有的人献出了生命。他们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因为这种奉献才成就了在中国西部有一所像西安交通大学这样水平的高校,学校的这些成绩是和这些老师们的奋斗拼搏联系在一起的。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更应端正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修养,认清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去不断努力奋斗,去学习上一代优秀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党的优秀思想作风,不断紧跟时代脚步和党的新思想,才能一直砥砺前行,不迷失自己。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1956年,应党中央号召,交通大学部分由上海迁往西安,放弃优越的物质,投身西部,义无反顾,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勇于贡献,为民族敢于担当,成就了“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老一辈交大人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传承,现如今充斥着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富裕生活下新一代人缺乏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求安逸,渴望平淡,想得多而书读得太少,付诸实践的事更是少之又少,缺乏危机意识。在国际环境如此复杂的今天,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正不自知的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国家还没有走向真正的富强、强大,时代和国家都需要年轻的我们脚踏实地,自己创造幸福。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掌握好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投身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听党指挥,坚守岗位,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将西迁精神融入生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发扬拼博精神,不断努力奋斗。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3

  有一种初心,穿越历史云烟,却日久弥新,永产生机;有一件往事,已随历史远去,却行迹留痕,永久怀念;有一种精神,经用时代风雨,却日臻厚醇,永放光芒;有一种气力,穿透历史时空,却百折不挠,永久向前。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在那个时期发展却又弥漫着战争后的硝烟的中国,他们一群人迈着生气稳实的步伐,唱着欢快而又激人上进的歌曲,来到了祖国的西北部。他们不畏艰辛,艰苦奋斗,乃至于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致力于祖国西北开发。

  1956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情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将交通大学大部份由上海迁至西安。为国家建设冲锋在前,1400多名教工把实验器材装上火车向西行进。有这样一名巨人,被誉为“中国机电之父”的钟兆琳先生,妻子卧病在床。同事劝他留在上海,面对上海的无穷繁华,他还是带头迁校,只身来到西安。老教授率先垂范,更多师生也义无返顾。他们都是如此使人敬佩的人,弘扬发展西迁精神。

  如今我们国家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国梦,洗刷了近代西方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屈辱,扬起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中华的风帆。雅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当代史,就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突出主题的汹涌澎湃的奋斗史,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能突起?正是由于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一股感天动地的精神,有着不屈不挠的勇气,一代一代前赴后继为中华振兴而坚挺的脊梁,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艰巨险阻的考验下奋勇向前。

  建国早期,国家经济刚刚复苏,百废待举,广袤的大西北亟待开发,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急需众多的科技人材。上海交大的科技人材们,胸怀国家大局,为了祖国的前程,响应党的号令,情愿舍弃,东部大都市优越的物资生活条件,拖家带口,决然毅然,挺近大西北,将上海交大西迁西安。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迁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灾害到“文化革命”十年骚乱,任何风风雨雨曲折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老交良好校风学风得以保持发扬,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人材培养范围进一步扩大。迁校最初10年间,输送人材即达万人之多,接近解放前53年毕业生总数两倍。科学研究迅速发展,出现出许多人材。在当时那个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他们照旧奋勇前行动祖国出一份力,并衍生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这一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再腾飞,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内驱力。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要珍重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身体践行,将其发扬光大。

  当前,国内外情势正在产生深入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大家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起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成功。在工作实际中,我们要胸怀国家大局,以集体全局为重,忘我奉献,乐于奉献;在工作中要坚定崇高的人生信心,寻求完善的精神境地,不为物资利益所奴役。宏扬传统,艰苦奋斗。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有国的富强,哪来家的安康。我们要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那些为我们坚强挺起的脊梁。

  “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忘我奉献;宏扬传统,艰苦创业”。翻看西迁的始末,了解西迁精神的由来,不由对62年前,数千名交大师生响应国家号令,告别繁华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的最可爱、可敬之人肃然起敬。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将自己的年华蹉跎。但是幸福却也是创造出来的!没有这些可敬之人,没有党中央的领导,何来本日之繁华兴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大西北,向科学进军”!他们当时喊出那坚定的口号,并也创造出来了幸福。

  我们更应学习这类忘我的伟大精神,为祖国建设出一份薄弱的力气!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雄伟蓝图。古人曾说:知而不行,是不知也。因此我们要立足工作生活实际,认真践行熠熠闪光“西迁精神”!为祖国的繁华富强而孳孳以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4

  20__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统一组织的观看的“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团报告会。报告会上,胡奈赛等6位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回望了西安交通大学波澜壮阔的西迁征程,讲述了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的胸襟与情怀,再现了六十多年来一代代西交人扎根黄土地,献身祖国建设的历史场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绘制了西部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1956年,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工厂、科研院所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西迁的决定,义无反顾地奔向大西北,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在60余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西迁人”用实际行动彰显出“爱国、报国、兴国”的情怀,诠释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的真理,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报告会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84岁高龄的胡奈赛教授的演讲,虽已八旬高龄,老教授却依旧精神饱满,她用洪亮的声音将那一段热血奋斗的革命岁月向我们大家娓娓道来。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的爱国情怀和博大胸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当代学生深深思考和学习的。

  “西迁”已过去60余年,但是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学习“西迁人”,就要学习他们的本领,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施展本领的路,并进一步增强专业潜力,增强自身本领,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帮助他人、服务他人。我们年轻的一代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5

  1956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将交通大学部分由上海迁往西安。1400多名教职工为国家建设冲锋在前,服从国家大局,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迁往大西北。西迁的开拓者们让大西北拥有了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新兴学科。61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20__年12月6日,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批准,“西迁精神”被概况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它内涵丰富,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意义,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

  “西迁精神”是我们交大人文化的魂,精神的根,是我们交大人共同的文化基因。虽然岁月变迁,但是这种精神却一直在代代延续。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一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在交大创“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我将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胸怀大局,“西迁精神”的无私奉献,“西迁精神”的艰苦创业教会我坚定信念,平时不仅应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更应将个人的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把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时代的如火热忱落实到行动之中,跟着党走,为国奉献。

  20__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把今后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20__年 已经扬帆起航,在交大创“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年轻的我们应弘扬“西迁精神”,为自己定好目标,明确自己人生理想的奋斗方向,并同时要付诸实际行动,要脚踏实地的干、要刻苦耐劳的干、要持之以恒的干,同时要发扬拼博精神,才能持续的激励自己去不断努力奋斗。眺望前路,我们应传承“西迁精神”,将个人奋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中,以厚重的奋斗底色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阔步前行!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6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学校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总书记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

  将时针拨回到60多年前——1955年,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作出了交通大学由上海迁至西安的重大决定。此后,一场轰轰烈烈的“西迁”行动开启,据报道,1400多名教工,特别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近3000名学生热血沸腾,义无反顾地登上“向科学进军”的西行列车。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枝叶擎天,今天的西安交大名满天下。西安交大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为改变西部落后面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0__年,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在回信中除了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还对西安交大师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何谓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今天,不仅西安交大有责任传承西迁精神,所有高校都有责任弘扬西迁精神。一想到西迁精神,人们就会想到西安交大波澜壮阔的历史,想到一代代西安交大人的爱国情怀。西迁精神是属于西安交大的,也是属于我国高校的,它具有恒久的辐射力和生命力。

  高校要弘扬好西迁精神,就要写好爱国主义大文章。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这是西迁群体共同的心声,更是坚定的行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是弘扬西迁精神的使命。

  高校要弘扬好西迁精神,就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当年的西迁征程,那些细节至今让人动容。媒体披露的一个细节,值得一提。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安,发展水平与繁华的上海判若云泥:学校处在田野之中,马路不平、电灯不亮,晴天扬灰路,雨天水和泥,夏无大树遮阳,冬无暖气御寒。由于车身蒙尘太厚,第一次到西安的学生走出火车站,甚至认不出近在咫尺的公交车。如果没有大局意识,没有奉献精神,交大师生不可能远离繁华走进条件较差的西部。另据报道,学校领导、学术带头人身先士卒,17位党委委员中有16人迁到西安。西迁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占教师总数70%以上。什么是率先垂范?这就是。这种大局意识值得礼赞,也值得我们的高校体味。

  高校要弘扬好西迁精神,就要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956年西迁伊始,一位名叫赵智成的学生写诗抒怀:“为了祖国,为了党,决不吝惜自己的一切力量。我们誓用勤劳而智慧的双手,从祖国的边疆到边疆,自滚滚的黄河到宽阔的长江,掀起一个震撼世界的建设海洋!”这是一名学子的心声,也是所有西迁师生的心声。西安交大能有今天,离不了西迁群体的艰苦创业。今天,我们的教育条件大为改善,教育环境更趋优越,但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丢,弘扬传统的意识不能丢。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西迁精神,对全体交大人是莫大的鼓舞,对所有高校师生也是莫大的激励。正如一名高校教授所称,“在新中国成立前,我的老师辈办学就是为了救国,到了我们这一代,包括我们的下一代人,办学是为了建国。现在的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强国。不管是救国、建国,还是强国,都是爱国,咱们都是为了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溢于言表,让人深受触动,更生发出无穷的力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西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为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行动中,我们便能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拥有更斑斓多彩的明天。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7

  秦岭一片白云飘,关中平原真富饶,周秦汉唐是古都,工业重镇在今朝”,读西迁老教授陈学俊当年眺望秦岭写下的《迁校有感》中的这两句,一片荒凉的西安,必定无比坎坷的前路,但满腔的爱国热血与使命感责任感,让当年迁来的教师学生对于迁校建设大西北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迁校后西迁来的中青年教师前赴后继地投身学校学科的建设,电子信息类学科群的组建就是当年蒋大宗、万百五等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通过自己手动搭建实验平台、潜心备课、出版教材来逐步筹建的。在这片原本一片荒芜的西北土地上,他们不惧怕从零开始,而是因为把国家使命扛在了肩上,用他们崇尚科学、爱岗敬业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培养需要的人才、让国家更加强大。“西迁精神”,被一代代优秀的交大人坚守传承,培养出了更多的爱国优秀人才,西迁精神血脉传递。

  西迁精神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交大人奉献报国、开拓创新的永恒精神财富,是交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西迁先辈们牺牲了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团聚,绘就了激励着着无数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61年过去了,交大学子们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谨记西迁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品格。

  在这个伟大而又瞬息万变的时代,身为新一代的交大学子我们要有西迁先辈们一样的敢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要敢于拼搏,不畏艰难,向西迁先辈们学习拼搏的精神;要善于学习,立足当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在行进中不断丰富和考量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思辨之我、踏实之我、坚韧之我;更要深入了解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学习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西迁精神”。

  作为一名交大人,我在这些优秀杰出的先辈们、老师和同学们带给我的感动和激励中学习,我深知要学习的不只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学科精神,更是支撑所有优秀交大人坚定投身学科事业的西迁精神。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8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嘱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知识分子,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与知识分子有关的重要讲话,涉及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新时代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一是肩负使命、求真务实。这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的历程中,广大知识分子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强调各类知识分子要秉持求真务实精神。广大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首先应当立足本职。例如,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知识分子,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有多高,唯有秉持求真务实精神,才能探究更多未知,才能获得更多真理,也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勇立潮头、引领创新。这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他强调,广大知识分子“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甘于‘十年磨一剑’,开展战略性创新攻关,又对接现实需求,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发挥合作优势。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这揭示了,广大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攀登创新高峰。

  三是天下为公、担当道义。这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当代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叠加,知识分子身处其中,面临着很多诱惑和挑战。广大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在这一时代境遇中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献计出力。这是沉甸甸的民族责任,也是神圣的时代使命。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9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师生们义无反顾登上列车,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不到半年,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仅一年多,新校园从麦田中拔地而起。此后,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投身西部建设者达10万人之众。

  那时候搬迁过程异常艰苦,但是师生们都努力克服了。他们一边搬迁、一边上课,做到搬迁学习两不误。当然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年一代人的集体选择。为“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赴“三线”地区,内地工业产值的比重显著上升;为开垦戍边,百万“知青”向人迹罕至的东北荒原进发,“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于石破天惊蘑菇云冲天而起……军人、农民、知识青年、科学家,他们的身份或许不同,但都投身时代洪流,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书写了那段中国人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印证着建设者的丰功伟绩,亦是一座永恒的精神纪念馆。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其实是一种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鉴照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时代的如火热忱,永远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虽然,西迁故事距今已远,但西迁精神绝不能丢。

  眺望前路,让我们传承好“西迁精神”,将个人的奋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之中,建功立业、再创荣光!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昨天的组织生活会,我认识到了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的有情怀的人:放弃上海优越生活的西迁老教授;为感谢交大的资助,放弃清华、美国大企业抛来的橄榄枝的管晓宏院士;为了追逐自己的医学梦,毅然选择临床医学研究生,并承诺学成归来服务交大的金伟秋。他们的事迹令人动容,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叩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怀,或者说是否能在更好的选择面前,坚定这份情怀,有勇气选择这份情怀。

  西迁精神不能只是口头之谈,作为交大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努力将其践行到行动中去,向西迁老前辈看齐,向优秀校友标正,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交大学子的殷切希望和号召,回报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有的一份贡献。

  把国家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投入到伟大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

  如今,又将是一次西迁的征程,在中国西部创新港的建设中,更加需要相关的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做出努力与奉献,交大正在蓬勃发展,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向老一辈看齐,“爱国没有选择项,奋斗永远都是进行时”。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发挥作用,如何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如何在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专业需求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的克服困难,是新时代西迁新征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1

  1895年,南洋公学在上海建立,学校设施相对先进,学科覆盖面很广,文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硬件设施完备,享有“东方麻省理工”之美称,也是当时莘莘学子们都希望光宗耀祖,兴富门第的好去处。毫不例外,上世纪50年代,胡奈赛也进入了这所高校。历史岁月的悠久,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历史。

  胡奈赛上大学期间,国家可谓是“内忧外患”。中国当前面临三大问题:一.东西差距较大,并进一步凸显,东西意识形态不一致,西部动荡风险较大,民生问题严重。二.中国经济重心成德国鲁尔区”形态,处于不友好军事辐射之下,成为军事打击的重心和薄弱地带。东南军国主义突出,越南,印度,菲律宾虎视眈眈,东盟兼顾三条岛链,封锁海路,雄霸海城的态势一时难以扭转。日韩美对东北辐射较大。三.中国台湾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港澳自治,港、澳,台处于中央的架空区域或是搁浅状态。虽然起到了联络中外、缓解压力的作用,但战端一起,各生蹊跷。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学生们义无反顾登上列车,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不到半年,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仅一年多,新校区从麦田中拔地而起。此后,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投身西部建设者达10万人之众。

  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今年年近耄耋,忆起奋斗岁月,他们仍旧无悔青春,弦歌梦想。他们的人生选择明显不是一笔用物质公式可以算清的账。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谱系中,从来尊崇“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从来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好儿女志在四方”。中国人自小耳濡目染的诗文。敬仰崇拜的英雄,无不有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关键时刻为国担当、为国奉献。在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主义体制下,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礼仪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其实是一种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鉴照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时代的如火热忱,永远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

  今天中国的发展水平今非昔比,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仍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还是摆在全面小康社会之前的硬骨头。“西部开发”“乡村振行”等号召,呼唤着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去广阔天地中创一番事业。随着国家实力渐强,我们已经可以创造更好条件、提供鼓励、支持,最大程度免除开拓者的后顾之忧。

  西迁故事距今已远,但西迁精神决不能丢。这样的迁徙故事,是中国独有的时代记忆,也是中国发展奇迹的密钥之一。眺望远路,让我们牢记“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传承和弘扬!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2

  12月3日下午,我校在多功能厅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报告会——“红色基因我传承理想信念伴我行”。这场关于“西迁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使我了解到我们这个富足的年代所了解不到的事情。会上,胡奈赛教授用生动形象、简洁但又详细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那时的景象。

  1955年初,朝鲜战争虽已结束,但国际形势仍然紧张。中美之间相互对峙,相互没有接触。并且当时正值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作为巩固后方布局,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安地区的工业建设将有重大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决定交大“内迁西安”。于是,交大在西安争分夺秒的校园基本建设活动,由此展开。

  胡奈赛教授说:“交大的成功,不单单是交大自己的功劳。”正当在西安要建设起西安交通大学的时候,月已临近十一月,夜间的温度最低达到零下十五度。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西安市政府紧急集结了两千五百名工人师傅在此作业,晚上,工人师傅们就睡在自己简陋的工棚里,躺在由草所铺成的垫子。但是工人师傅们毫无怨言,保证着每天的工作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如期开课。

  西安交通大学是现在的双一流大学,这所大学所获得的成就,离不开全体师生的艰苦创业。其中很多教师抛弃家产毅然投身于西部的建设当中。迁校初期,朱城教授已患上了肝炎,于是他把黑板放到了自己的宿舍,每日废寝忘食,筹建工程力学专业、编写教材与讲义,还在多地讲学,最终成为我国工程力学专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但是,也是因为积劳成疾,朱城教授年仅38岁就离开了人世。但是!“西迁”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不光为国家的物质奠定了基础,还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爱国不是选择题。我们要为我们的国家献出我们的力量,我们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将我校“白杨精神”与“西迁精神”相结合,使自己成为扎根在西部的一棵白杨树,为人民、社会、国家做出我们应做的.贡献。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3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上世纪50年代,出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迁往西部--陕西西安。6000多名交大人义不容辞,响应祖国号召,背上行囊奔赴大西北,扎根黄土地,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交通大学这所高等院校的大转移。尽管条件艰苦,交大人却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耕耘,播撒了知识的种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为建设大西北事业定向输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60多年来,西安交大本科生超过45%、研究生超过60%留在西部工作,不仅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也始终“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西迁精神”也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_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正如“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此言所喻,我们广大的基层干部不仅要关注农民的“生活富裕”,还要发挥才干赋能于民,激发产业活力,推进乡村治理新变,持续巩固扶贫成果,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切实转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愈发艰巨的工作任务更要求我们广大的基层干部弘扬“西迁精神”,扎根基层,不畏艰苦,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新一代人的功绩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们了解到了当年交大西迁时的一些情况,也意识到这次西迁对于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影响。

  半个世纪前,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从发达的上海来到了落后的西安,并在这里修建校园,安装器材,扎根于此地。从此以后,西安交通大学一直在为国家的梦想,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中间,交大老一辈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磨炼,可以说现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成就都是他们老一辈的付出换来的。当年西迁时的老前辈,他们在极其恶略的环境下,花费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校区的搬迁,并顺利开学迎新。他们的这种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令我们每个人感动。虽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传承好西迁精神,口号,文献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很难让人真切的体会到西迁的精神内核与实际困难程度。因此,拿上一张印有“公鸡”图案的中国地图,我们开起了大脑风暴。从上海到西安,路程遥远,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太多。我们从小处细处着手,讨论关于西迁的细节,例如准备的物资,校址的选定等等。从这些讨论中,我们能够实际地体会西迁之不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西迁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这一点。所有的一切从零开始,这中间的种.种不易难以述尽。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体会到西迁精神的真正意义与内核。让今后的西迁精神传承 变得更加有现实意义与基础。

  交大西迁现在已经成为过去留给现在的一点佳话,但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我们更需要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我们要在西迁精神的带领下,为交大争光,为祖国复兴做出贡献。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5

  西安交通大学,1956年从上海西迁而来。西行之路铸就的“西迁精神”,也成为了交大人不变的精神底色。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专门来到这里,了解西迁历史,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

  20__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什么是“西迁精神”,它又是如何铸就的?

  胸怀大局:到祖国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

  1896年,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创建,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声名尤著,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形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考虑,决定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

  消息传来,议论纷纷。尽管困难重重,师生们却在最短时间内就迁校问题达成一致。时年55岁的电机系主任钟兆琳先生,虽然年近花甲且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却一直是交大西迁最坚定的拥护者。

  △ 钟兆琳先生(1901年—1990年)

  留学美国,熟知美国西部大开发历史的钟兆琳深知开发西部对祖国的意义。西迁时,周恩来总理考虑到钟先生年龄较大、夫人卧病在床等因素,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但钟老却坚持只身一人前往西安。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怀着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交通大学在册的767名教师中有537人迁到西安,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

  艰苦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安,发展水平与繁华上海判若云泥,整个西安还没有一条水泥路。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用水紧张……师生们笑称,是从十里洋场来到了穷乡僻壤。

  △ 踏勘新址 建设校园

  学校虽已初具规模,可以保证基本的学习生活,但因为还在建设中,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乡野之中喧闹的大工地。

  △“我记得一村教工食堂还没有完工,我们就搭了临时的桌子。草棚搭起来的临时食堂,大家捧着个碗站在那里吃饭,那也很高兴。”

  1956年8月10日,交通大学发出第一趟西迁专列。随后到1958年间,一趟趟专列从上海开往西安,列车上,举家西迁、两三代同迁是最常见的场景。尽管条件艰苦,抵达西安的教授讲师们几乎是一放下行李,就立刻投入紧张的教学工作。

  △交大师生

  即使在最紧张的迁校期间,交大师生们也没有少上一节课,少做一个实验。此后更是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无线电、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核反应堆等新专业,走在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前列。

  走过荏苒时光,西迁以来,西安交大先后走出了42位两院院士,近30万名毕业生,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在西部工作。这一切,都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

  △陈学俊先生演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是交大西迁教授陈学俊生前最爱唱的歌。1957年,陈学俊夫妇带着四个孩子,注销上海户口、房产无偿上交后,随校西迁。在西安艰苦的条件下,他创办了我国的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开创了多相流热物理学科,一生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20__年,陈学俊在西安病逝,享年99岁。

  △陈学俊先生(1919年—20__年)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 这首歌是陈学俊先生,也是无数像陈老一样西迁老教授一生的写照。他们是黄土地的教育拓荒者,也是共和国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20__年11月,部分西迁老同志走在西安交大兴庆校区梧桐道上

  _多年过去,曾经的热血青年也变成了耄耋老者。但由他们铸就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代代传承。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6

  西迁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迁历程和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王树国校长回忆当天的情景,“在学校中,工作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交大西迁后首位校长彭康的话。在这块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停留了许久。

  王树国校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了西安交大发展历史后表示,实践证明,交通大学的西迁,为西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对中国知识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外亲切和激动。”86岁的丘大谋说,在和西迁老教授见面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样的评价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有家。”当年西迁时流传在交大师生中的这三句话,至今记忆犹新。

  西迁时丘大谋还是23岁的青年教师,刚毕业留校任机械零件教研室教师。“西迁时不少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家庭困难的教师可以留下来,但是愿意留下来的人很少。70%的人积极报名西迁,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难,积极响应西迁号召,他们的行为让年轻教师和学生深受鼓舞。”丘大谋回忆说,“当时我觉得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建设召唤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到西安去参加大西北建设,做西部建设的‘排头兵’。”

  “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西迁不仅体现了交大人‘工业救国’的使命担当,也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丘大谋动情地说。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7

  “哪里有爱,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这句话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胸怀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无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坚决执行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早期初步成功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西迁精神”的感人事例深深的触动着我,使我深刻认识到当年老教授们一边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一边还要肩负祖国赋予的重任,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多么的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年的老教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凭借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很好的完成了历史使命。

  “西迁”精神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大西北的发展建设做贡献,西迁老教授胡奈骞讲述了当年西迁、建设交大的峥嵘岁月,这一幕幕印入脑海,比电影更加真实,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老教授们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肩负起建设西北的重任。在一代代西迁人的努力下,在“西迁”精神的鼓舞下才成就了如今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现如今祖国正在一步步腾飞,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不忘初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真真正正的做到吃苦耐劳,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将“爱国,奋斗,传承”这些西迁老教授留给我们后人最真挚的情感和责任永远传承。

  从西迁老教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西迁子女的西部情、年轻学者的大局意识到如今西部创新港的建设,这是一代代人的西迁,也是“西迁”精神、“西迁”文化的融合与传承,这份情怀更加坚定了我们执着的信仰,这份精神指引、激励着我们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西北建设、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8

  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学校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总书记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交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西部,为把交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助力国家西部战略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弘扬“西迁精神” 做听党指挥的西迁新传人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1956年,交通大学6000多名师生教工,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壮志豪情,主动放弃大上海的优渥生活,义无反顾奔赴古城西安,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西迁”。64年来,他们扎根西部,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格局,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铸就了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

  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现场近距离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曹良志说,“内心非常激动!西迁精神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高度的评价,这对全体交大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鼓励。我们作为西迁新传人,一定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传承和发扬好西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倍感鼓舞,也深受教育。”学校机关党委书记张萍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与国家同向同行,为国家民族勇于担当,努力践行西迁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属于我们交大人的新贡献。

  理学院教授张彦峰表示,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将继承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用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做好西迁精神新传人,克服多重困难,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工作,争取早进驻、快利用,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交大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必须传承好老一辈西迁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组织部段恒强认为,自己作为年轻同志,一定要能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在挫折面前“撑得住”,在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作为交大人,当饮水思源砥砺奋斗,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学校仲英书院辅导员迟凯文表示,作为辅导员,当以育人为本主动担当,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将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融入于务实的报国行之中。

  勇担重任锐意创新 把交大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句句暖人心,字字见真情!”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魏进家表示,“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承和弘扬好西迁精神,勇担重任,积极进取,努力拼搏,锐意创新,为把交大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和把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奉献智慧和力量。”

  “振奋人心,备受鼓舞!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的干劲儿更足了!”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陈雪峰说,“机械工程学科属于学校的‘百年老店’,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建设制造强国为己任,助力国家制造业蓬勃发展,谱写制造强国新篇章。”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令我们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倍感激励。”电信学院党委书记梁莉说,“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和带领师生员工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攻坚克难,争创一流,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给予我无限的动力和信心。”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魏炜表示,要以扎实的业绩兑现西迁新传人誓言,把自己的理想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西部、扎根交大,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为交大腾飞吹响了冲锋号、按下了快进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电信学院辅导员杨良伟表示,作为青年辅导员,自己定当牢记嘱托,不辱育人使命,扎根交大热土,传承西迁基因,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征程上,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青春,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筑梦引航。

  抓住新时代新机遇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迁博物馆前给交大人上了珍贵一课,鼓舞我们赓续西迁精神,用爱国引领理想、用奋斗创造未来。”学工部部长周远说,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深厚土壤中讲好爱国奋斗故事,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期望,引导学子做西迁精神新传人,铸就新时代青年优秀品质和精神风骨,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杰出贡献!

  “作为西迁精神的新传人,我们愿扎根西部,服务全国,争创一流。”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苏光辉说,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实施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积极开展关键问题的基础前沿性研究,把自己摆在时代的需求中,力争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一代代交大人仍需继续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交大彭康书院辅导员李楠认为,作为学生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理想融进血液与灵魂,做西迁精神新传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使命和担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硕9115班的研究生谢院霞认为,交大青年应不断在学习生活中坚定自己的爱国信仰,提高理论素养,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时刻以西迁老前辈为楷模,心中有国家,眼里有人民。

  学生微宣讲团医学分团硕8110班的刘宣认为,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盼,不辜负当前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青春华章谱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19

  如果你不了解当年的交大“西迁精神”,你就不了解西安交大。如果你了解交大“西迁精神”,你就会对交通大学心怀敬意。

  一所大学,需要历史沉淀和精神支撑,西安交通大学的精神支撑,就是“西迁精神”。当年西迁老教授们当年又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让我们翻开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同时也翻开西部第一学府的历史。

  这历史,很厚重,很感人。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0

  60多年前,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老一辈交大人背负着祖国跟人民期望,告别繁华的上海,义无反顾的踏上开往西北的列车,践行――“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精神使在场的每个人感动,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佩。西迁精神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学习“西迁精神”我深受鼓舞,也倍感自豪,作为西交人,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传承“西迁精神”,无论是老一辈师生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的高尚情怀,还是当代优秀的青年人才的远大抱负,都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交大人,立足本职工作,以最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努力创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以实际行动为交大口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交大的西迁,改变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匮乏的面貌,通过交大广大师生员工的不断努力和奉献,使得西安交大得以发展壮大,从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铸造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学习西迁精神,我为我是交大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认识到应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为新一代交大人,我们更应铭记“西迁精神”,从老一辈交大人手中拿起接力棒,承继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出成绩,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无私传给年轻一辈,无愧与我们的时代。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1

  “西迁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在那样的年代中,依然能够坚持这种教育精神,心怀天下,为祖国的事业无私奉献,是一种大智慧,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学习“西迁精神”就是要学习交大人关键时刻为国担当、为国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得失放到身后,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这个国家命运之中,把对祖国的热爱、对时代的热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心协力砥砺奋进;高举英雄主义旗帜,将人生的勇气凝聚在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上;高举乐观主义旗帜,跟着党走,去迎接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明天。

  “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也激发了我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感,20__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国家的宁静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许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为了义无反顾的逆行者,正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逆行者们舍小我,为大我的牺牲精神,我们交上了令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

  胸有爱国情怀,干有强国之力。西安交大为国家、民族而生,也将永远把党和国家的发展作为奋斗目标。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西安交大厚重的治学精神、坚实的创新步伐、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作为预备党员的我,应该立志学习“西迁精神”,努力学习理论文化知识,坚定不移跟党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2

  这场关于“西迁精神”的专题报告会使我了解到我们这个富足的年代所了解不到的事情。会上,胡奈赛教授用生动形象、简洁但又详细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那时的景象。

  1955年初,朝鲜战争虽已结束,但国际形势仍然紧张。中美之间相互对峙,相互没有接触。并且当时正值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作为巩固后方布局,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安地区的工业建设将有重大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决定交大“内迁西安”。于是,交大在西安争分夺秒的校园基本建设活动,由此展开。

  胡奈赛教授说:“交大的成功,不单单是交大自己的功劳。”正当在西安要建设起西安交通大学的时候,月已临近十一月,夜间的温度最低达到零下十五度。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西安市政府紧急集结了两千五百名工人师傅在此作业,晚上,工人师傅们就睡在自己简陋的工棚里,躺在由草所铺成的垫子。但是工人师傅们毫无怨言,保证着每天的工作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如期开课。

  西安交通大学是现在的双一流大学,这所大学所获得的成就,离不开全体师生的艰苦创业。其中很多教师抛弃家产毅然投身于西部的建设当中。迁校初期,朱城教授已患上了肝炎,于是他把黑板放到了自己的宿舍,每日废寝忘食,筹建工程力学专业、编写教材与讲义,还在多地讲学,最终成为我国工程力学专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但是,也是因为积劳成疾,朱城教授年仅38岁就离开了人世。但是!“西迁”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他不光为国家的物质奠定了基础,还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爱国不是选择题。我们要为我们的国家献出我们的力量,我们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将我校“白杨精神”与“西迁精神”相结合,使自己成为扎根在西部的一棵白杨树,为人民、社会、国家做出我们应做的贡献。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3

  _多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告别繁华的大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建设大西北、发展西部教育事业奉献出宝贵年华,抒写了感人肺腑的“西迁精神”。近日,在陕西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交大西迁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推动西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交大西迁战略部署,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为西部发展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大力弘扬“西迁精神”,就是鼓励支持引导各行各业的人才精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西部地区发展需要依靠国家宏观层面支持,人才配置也要与国家总体战略相契合。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机遇和使命,重温交大西迁的历史和由此形成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就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西部发展留住人才,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不容回避的是,当前西部地区人才多有流失。对西部地区人才战略来说,既要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用爱国主义凝聚人心;同时也要努力提高人才待遇,以差异化发展思路,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平台。例如,云南生物产业、环保产业,新疆水资源高效利用、石油天然气及风力发电等都具有比较优势,当地不少高校在这些特色学科上筑起了吸引“凤凰”的“新巢”。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面对时代挑战和发展任务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只有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从心底真正地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搭建好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打造区域长久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年交大西迁时,陕西省和西安市耗时两年,建成交大主校区,并在学校附近修建了兴庆公园。由于西迁师生多是南方人,西安市想方设法向交大师生供应大米。正是有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交大师生才能安心扎根西部、打拼事业、奉献青春。

  面对新时代新考验,西部地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待遇留人,提倡事业留人,善于情感留人。一方面,要勇于革新用人机制,打破身份、所有制、地域、岗位界限,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提供舞台。另一方面,要给人才更多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更加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西部地区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出实招下真功,增强筑巢引凤的能力,尽最大努力避免人才流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西迁精神”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留住人才是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才能为西部发展留住人才、推进西部振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4

  昨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上世纪六十年代,交大人在国家的召唤下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西迁的路,他们或举家西迁或孤身一人扎根于西部,不畏惧西部条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光辉的岁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令人震撼,他们是西部最伟大的建设者,最崇高的建设者。

  “西迁精神”的光辉时时刻刻洒向四方。它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工作中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做出有价值的牺牲,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担起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60余年前一批青年人的集体选择,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扎根黄土地,为党和国家奉献青春的力量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责任使命和时代担当。

  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是新时代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和内涵,作为一名新时代研究生党员,应当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西迁精神”,胸怀大志有担当,胸怀祖国有抱负,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造福基层人民群众,为青春渲染奋斗的色彩,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安交通大学聚焦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题教育同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同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弘扬践行西迁精神结合起来,以理论学习和真理力量以及整改落实的扎实成效教育党员干部许党许国,引导师生员工爱党爱国,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1.夯实思想之基

  主题教育启动后,学校领导班子不等不停,立即开展学习教育,为全校党员干部带好头。7月5日,首期“常委读书班”举行,校党委书记张迈曾以《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题作辅导报告。班子成员暑期无休,坚持每两周一次,通过“领读原文+重点发言+交流研讨”,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战略思维意识、战略规划水平和战略执行能力,现已连续举办12期,并进一步制定《关于建设“常委读书班”的实施意见》,推动集中学习研讨常态化制度化。

  抓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理论学习,集中三天学习研讨,院系领导班子结合实际集中两天以上时间开展“干部读书会”,把原原本本学作为武装思想的必修课。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教授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通过网络向全体二级党委中心组直播。倡导党支部开展“践行西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研讨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弘扬西迁精神,以身边榜样教育身边人。开通“新时代·新阅读”微信阅读平台,线上“打卡”学习党员超过_人次。

  2.筑牢信仰之魂

  学校党委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结合主题教育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引导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_月_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西迁老同志潘季在学校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动情地说:“‘最美奋斗者’是属于所有西迁人的荣誉,所有交大人的荣誉,交大师生要传承好西迁精神,继续扎根西部,勇作新时代的奋斗者。”

  国庆前夕,学校214位教师荣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周年纪念章”。学校立即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开展“纪念章里话初心”活动,邀请“纪念章”获得者走进师生党支部,分享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奋斗历程。92岁的车锡平教授用质朴而坚定的话语给学生们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学医是为了建设祖国,这就是激励我一辈子埋首研究神经药理学的动力。”

  学校还集中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身在世界各地的交大师生录制发布《青春告白祖国》。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赴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中华之声”研究生歌咏比赛、“奋进新时代”教职工合唱比赛组织万名师生用歌声赞美祖国、祝福祖国。千名师生集体观看党史纪录电影《重生》,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28年间的光辉奋斗历程。百余名高层次人才、新任教师参加“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正确道路”研修营。优秀学生标兵开展“标兵谈”微论坛。丰富多样的活动,引领青年学生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厚植为民之情

  主题教育伊始,学校立即围绕“初心使命是什么”“怎样做到守初心、担使命”等题目,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问卷调研,收集整理出党的政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干部作风能力等10个方面437项问题,为主题教育开展提供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在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坚持问计于民,聚焦主题列出14个专题,主动深入师生开展调查研究36次,座谈、访谈1200余人次,深入课堂听讲思政课16次,“走网上群众路线”轮值领导信箱受理206件次师生群众来信,收集到建议100余条。同时,班子成员通过外出会议、学术活动、浅谈合作等活动,虚心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咨询经验做法,学习借鉴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集中交流。

  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学校党委下决心在主题教育期间立行立改,用最快的响应速度、最有力的工作举措、最直接的服务效果向师生践诺。针对学生资助不精准问题,学工部门积极为贫困学生送爱心;组织部门从校管党费中拨付30万元帮扶慰问本人或家庭遭受重大病痛和困难的学生。针对创新港师生住宿和生活服务问题,后勤保障部党委为教职工提供1000余套临时客房,增加创新港到地铁口接驳车车次,开发班车“一键预约平台”,机关党委设立“职工温馨港湾”“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妈咪爱心小屋”,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服务。针对教职工生活上的困难,离退休党委主动与校医院、附属医院和养老机构联系,及时推动解决西迁老同志看病困难、照护等问题。

  4.力推改革发展

  西安交大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始终突出注重实际、注重实干、注重实效的导向,以自我革命精神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在我国西部为党和人民建设一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积极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_个研究院、_个联合设计学院、_个研究平台进驻创新港,_余名师生常驻创新港,_余个国际国内企业确定在创新港建设联合研发中心,创新港科技资源“吞吐”能力显著提升。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师生主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勇攻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主题教育期间,电气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彭宗仁教授团队及合作者攻克了世界首条穿江特高压电力大通道工程中特高压交流GIL输电绝缘和放电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打破了国外垄断;空天与力学研究院王铁军团队参与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西安交大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以“西迁精神新传人”的昂扬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6

  续写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

  “这个视频里面有我。”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迁博物馆外,闻讯而来的交大师生围在一起。教职工郭欣瑞当时和同事站在第一排,她在媒体新闻视频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兴奋地说:“和习近平总书记同框太意外、太激动了。”

  说到当时的情景,郭欣瑞心情难以平复,她激动地表说:“习近平总书记从西迁博物馆走出来,看到我们就停下来,朝我们挥手致意,对我们点头微笑。”郭欣瑞开心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西迁精神’,把西安交大办好。我们听了无比激动和深受鼓舞。”她表示,要做好西迁新传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是西安交大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燃爆’了师生的感情。不光是校内,国内乃至全世界的交大校友都在纷纷热议此事。”化工学院青年学者费强教授说,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名海归学者,从交大老一辈身上感受到了爱国爱校,“西迁精神”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精气神”。“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勤奋工作,面对国家发展重点需求,在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西迁新传人爱国爱党、奉献担当的新故事。”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有4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交大西迁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汇报,给交大西迁极高的评价。”张迈曾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既是对以西迁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奋斗奉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新时代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殷切希望。发扬传承“西迁精神”就是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学校提出要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发挥才智,服务国家。“今年学校要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再搬迁6000名研究生,总计上万名研究生将形成一支有活力的蓬勃向上的研究大军。相信未来交大人将继续作出新贡献,创造属于当代人的历史功绩。”张迈曾充满信心地说。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7

  六十多年前,为了国家的发展,西部的开发,一批知识精英从黄浦江畔来到渭水之滨,从吴侬软语的南方来到粗犷豪放的大西北,他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便是从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正如总书记所说:“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群“西迁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西部的崛起。

  西迁虽是当年事,光辉精神永留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西交大的校园里语重心长地说“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青年也应如此,从苦难中寻找成长的力量,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劳动中得到磨炼。64年前,6000余人二话不说背起行囊就从黄浦江畔奔赴渭河之滨,这绝非易事,但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做到了。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西迁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身为青年的我们理应向“西迁”前辈们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而艰苦奋斗。

  我深深地感受到西迁前辈们舍小家为大家,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的家国情怀,如今我们也要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勇于投身社会创新创业实践,锤炼艰苦奋斗的精神。西迁精神不仅生根落地在当年的西迁师生身上,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作为西邮青年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西迁前辈矢志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热爱祖国,对党忠诚。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8

  从得到六十多年前西迁的数据,到苦思冥想地构建我们的西迁线路,再到分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与经济环境,我们理解到,西迁,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交大学子送上火车,送去西安。我们的手指轻轻一划,就可能拆散了数个家庭;我们的手指轻轻一点,就可能损害了许多西安人民的财产与利益。但我们知道,六十多年前,有着无数像沙坡村民那样的人,期盼着交大的到来,为西迁贡献自己的土地与金钱,贡献自己的精力与汗水。我们的初心就是老一辈交大人的初心——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而我们的使命,是新一届交大人的使命——传承西迁精神,进军创新港,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身为交大人,是延续了先前无数交大人的心血的新一代青年,我们要用自己的铮铮誓言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默默无闻的交大扬名世界,我们靠的不是西迁精神的历史情怀,而是敢于创新,敢于面对历史剧变而勇敢承担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不屈诺言的新一代青年,我们要不怕苦不怕累,因为在当下如此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有何理由不为祖国奋斗,有何理由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中惶惶终日,所以我们只有坚定着自身的信念,在历史的浪潮中顽强不息,为自己,为亲人,为祖国奋斗一生,更坚信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豪言壮语坦荡一生!作为新时期的交大人,我们更要发扬他们这种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为交大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29

  岁月流逝 犹记家国情怀

  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的西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迁博物馆一楼,我们热烈鼓掌。总书记向我们老同志抱拳问候,关怀之情溢于言表。”88岁的西迁老教授卢烈英心情激动地回忆说,总书记和我们14位西迁老教授代表亲切交谈,他深情地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镌刻在最显眼的位置。

  20__年11月,西安交大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西安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奋斗历程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随后的20__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为西安交大西迁老教授点赞。

  “让我们激动的是,20__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来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当年西迁的贡献和历史价值,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无比温暖。”86岁的老教授潘季说出了广大西迁老同志的共同心声。

  “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和西迁老教授见面时说的这段话让潘季和在场的老教授们十分感慨。

  “西迁不易,交大人创业者奋斗的艰辛和奉献精神令人永远难忘。”潘季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时,最年轻的金志浩教授80岁,最年长的史维祥教授89岁。西迁当年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如今鬓已风霜、发已斑白,有的已长眠在大西北黄土地上。“无论岁月流逝,容颜改变,交大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直没变。”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30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当时是一代人的集体选择。这明显不是一笔用物质公式可以算清的账。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谱系中,尊崇“兼济天下”,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好儿女志在四方”。在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主义体制下,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这是一种崇高的家国情怀。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在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西迁精神”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旗帜。

  “西迁精神”始终引领着我们有志青年一往无前。“西迁”改善了西部教育资源不足的布局,为中国西部各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动力。今天,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仍然要坚持这种信念,弘扬奉献的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社会最需要的地方,释放自己的能量,将自己在大学所学,从大学汲取的一切,投入到自己的岗位,贡献给社会和国家,不负期待,不负青春。通过阅读西迁故事,我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胸襟与情怀。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舍小家、为大家,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爱国奋斗精神彰显时代新人的青春底色。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去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做国家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这是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时代不一样了,但我们仍然需要延续传统,做新时代的西迁人,用奋斗,奉献我们的青春,创造国家的未来!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31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下午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他谈起教授们两年前给他的一封来信,“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产生了强烈共鸣”。习近平说,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意义都十分重大。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陕西卫视《我的家乡在陕西》节目组,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专访西安交通大学前党委书记潘季,一起回顾交大西迁经历的难忘岁月。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32

  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座丰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作为新时代的交大人,我们应饮水思源,认真学习西迁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西迁精神”也鼓舞一代代交大人树立爱国情怀,为民族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不畏艰苦,敢于拼搏。

  学习“西迁精神”是我们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的重要环节。以集体为重,不吝惜于牺牲个人利益,顽强拼搏,并且将这份优秀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义务。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到西迁精神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交大西迁壮举,以及在西迁后不辱使命,在当时还比较落后、艰苦的大西北重新铸就了一所全国名列前茅的著名大学,如果没有交大师生“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精神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的,这个内涵是什么?我认为是交大人具有的“科学报国、爱国爱校、责任担当”的使命和大爱精神,西迁前辈们在生命中以这样的使命和大爱精神,爆发出了无穷的勇气和创造力,谱写了西迁路上“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伟大壮举,并在平凡的岗位上众志成城、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做出了伟大的成绩。

  其次,如何弘扬交大西迁精神?当一个人有了使命,就会有生命的内驱力,而从小爱到大爱是一个人生命锤炼成长的结果。我们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弘扬西迁精神,就是要继续秉持“科学报国,爱国爱校,责任担当”的使命和大爱精神,不仅要向前辈们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最好的成绩,还要在当今国家经济及社会转型中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把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健康发展,造福于人民,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一辈交大人放弃优越的物质,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克服重重困难,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青春用于奋斗,把豪情谱写于现实,勾勒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33

  总书记提出的“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老一辈西迁人客服各种困难,到大西北创建西安交大,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人才,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部分从上海迁往西安。自此,一代代西安交大人筚路蓝缕、矢志开拓,在曾经一片荒芜的黄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作为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教师,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立足学校发展定位、服务校院中心工作,弘扬西理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西理青年。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我以他们为榜样,传承西迁精神,认真工作,踏实做人,为西安交大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西安交大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护士长,我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带领科室年轻护士,把科室护理工作做好做扎实。

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 篇34

  踏歌西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_年前,数千名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用激情和奋斗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大树西迁,葳蕤生辉。_多年来,“西迁精神”不仅成为了交大人传承不变的精神财富,也皴染着西安这座古城的精神底色。

  可歌可泣的西迁奋斗者始终令人难忘。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亲切看望西迁老教授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谆谆话语,殷殷希冀,令交大人倍感欣喜、振奋。“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高度肯定让我们深受鼓舞。”他们表示,继续传承发扬“西迁精神”,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新的智慧和力量,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