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优化课程结构。下面是由网络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我们一直在学习2022版新课标,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街接,并提出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线教师,我边读边思考,如何在我的课堂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呢?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关于教学设计。我们教师思考的方向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作为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单元化,基于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学生搭建好学习支架。也就是“问题、活动、评价”设计,对应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从而让课堂能够真正发生深度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关于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学习”,即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做事,解决真实问题。以“真实情境融入学科素养,任务驱动聚焦问题解决,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真实问题需要情境,但这种情景不是简单的添加生活场景,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虛,人为设置的学习障碍,而是为了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解決问题,并由此能够迁移到未来生活之中。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2022版新课标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当任何单一学科无法解决时,需要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与方法,并由此产生新的理解。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关于教学研究。有一种“循证医课”的方式,它强调我们听课时将前期的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与授课人的实际状况和需求结合起来,根据2022版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聚焦总目标中“三会”,进行观课议课,并通过课例研究解决课堂现存的问题。我们无论是自行录课、观课,还是听课学习,都可以尝试循证医课的方法来自省。就是从学习者角度走进课堂,聆听观摩;又从探寻者角度对话课堂,循证问道;再从研究者角度望闻问切,教学诊断。
关于作业设计。通过对“双减”政策学习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学习,老师们对作业的设计愈发重视,都希望在设计作业任务时能兼顾“结构”“进阶”“支架”三大项要求。个人认为,进行作业设计时,应以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体现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能力基础,精准把握“已做、新做、未来做”的作业梯度和作业难易程度,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丰富作业类型,提高作业设计品质。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翘首以盼的同时又惴惴不安,欣喜若狂之余却又满心焦虑,细细看下来,对其中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吃透,虽然已经过几次线上的培训学习,很多地方依旧是半知半解。这次培训学习,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自身要深入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吕老师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讲座:一是学习新课标,了解主要内容的“变”与“不变”;二是结合统编教材的教学案例谈任务群的理解和实施;三是结合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谈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
对比2011版课标,在课程方案上不仅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更细化了实施要求。在课程标准上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对比我们的两版语文课标,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到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从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到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到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到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再到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不断修订是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本质上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虽然一直在修订,但是语文的核心与本质是不变的。语文教学是在实践中不断精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新事物,我们要用辩证的目光去看待。守正创新,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尤其是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使用,也让我走出了误区。吕老师用文本解读的方式指导我们读懂课标,读薄课标。并展示了一个单元的设计,为我们解读“学习任务群”的前世、今生、未来。我豁然开朗,列出具有关联性的学习任务,并且要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原来“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标的学习要落实到课堂上,转化为贴近实际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他们似雄鹰翱翔天际,释放梦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9月12日,我作为许会娜小学语文工作室的一员有幸聆听了许昌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吕蔚屏为我们带来的2022版语文新课标的培训。之前在网络上学习过郭x、温xx等教育专家对2022版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初识新课标,加上专家的解读仅停留在理论,培训内容与课堂联系不够紧密,所以一知半解。但是今天通过吕老师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吕老师在培训前就这一版课标给老师们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让老师们进行了解和思考,首先是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
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8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吕老师又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进行了解读,这样使我们在理解上更透彻,运用中更明确。
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培训后对我个人而言,使我对新课标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知道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方向。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这次吕老师的《学习新课标,助力双减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主题讲座,我收获颇丰。
吕老师强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继承和发扬前期新课改以来所积累的好的经验,要守正创新,勇于实践。“正”,就是传统语文教学和多年来课改的好的经验;所谓“创新”,就是贯彻新课标,必须尊重和承袭既有的好的经验,尊重教学实际,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这一点讲得非常实在,也给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指点了迷津。
吕老师重点对基础性作业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为例,强调作业的设计要以核心素养为一个整体,还要具有想象联想、分析比较、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吕老师通过具体的基础性作业为例,为我们在日常作业设置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对每一节课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并合理设置作业负责,精心研读教材,让作业少而精。我会把这次培训的理念和精髓,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的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对课堂的把控和作业的设计能力,进一步落实好“双减”政策,不仅从“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质“”上有突破,让作业设计真正为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保驾护航,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深根。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吕老师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学习新课标,助力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她结合具体课例,生动而深入地解答了一线老师在新课标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她具体从三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学习新课标,了解主要内容的“变”与“不变”;结合统编教材的教学案例,谈任务群的理解和实施;结合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谈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
2022年版课标指出“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吕老师强调,在单元设计上一定要有效落实任务群,六大任务群以三个层次来划分,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她要求大家在学习新课标的时候做到“守正创新”,学习内容要不断“复现”,以强化记忆。
吕老师以六年级的基础作业设计为案例,阐释了新课标背景下基础作业的设计实践。她聚焦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聚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指明了“作业设计和管理”的新方向。
吕老师的讲座内容无论是理论深度,还是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都贴近一线教学实际,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不仅帮助大家理解了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针对新课标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引领大家在新课标指导下重新思考语文教学的实质,具有学科前瞻性。
学习照亮前行的路,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我将以此为契机,砥砺前行,贯彻新课标理念,树立新教学观念,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行而不辍,思辨笃行,助力“双减”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的真正成长!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吕老师深刻总结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在新课标学习中的九个重点、难点问题,给予指点迷津。学习新课标,了解主要内容的“变”与“不变”;在吕老师的带领下对比2011年版和2022年版两版课标的目录。从目录的对比当中,我们发现2022年版课标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接着吕老师结合统编教材的教学案例谈任务群的理解和实施;使我从一个只听过“任务群”这几个字,但不知其意更不知如何实施的我豁然开朗。吕老师结合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谈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从吕老师讲解的一个个实例中明白了如何才能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在双减背景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设计好每一次作业真正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巩固。
当然在讲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要坚持“守正创新”。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中细读课标文本是基础,增强课改意识是重点,重构课堂教学是行动,提升课程素养是关键。不仅要深刻把握新课标,更要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明白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我将以此为契机,在以后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躬身实践。用奋斗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学的真正成长!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谐的新课堂。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通过这次新课标学习,我不仅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还知道了自己今后在教学中的奋斗目标,加深了我对新课标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新课标,领会课改精神。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老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观察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充实课堂内容,丰富课堂形势,让孩子们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我要更认真研读新课标,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二、根据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低年级语文学情是:识字与写字、朗读、阅读、口语交际…读中感悟、说话和写话能力……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慢点,让我的课堂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三、树立新的教师思想观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从教导者转变为倾听者、服务者、陪伴者和参与者,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这样才能将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四、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教育定法,贵在得法。所以要想上好每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论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课后多总结、多反思,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坚持终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领悟其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学生共同成长,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再上一个台阶。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出台后,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顽疾性问题,“去病抽丝”,进而缓解了社会性问题,其中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幼儿园小学化”的改革较为突出。这两者其实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渠道冲击着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并将学习压力下移到幼儿阶段。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幼儿园去小学化成为社会共识。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针对入学初的学习负担下移问题,收效明显。
其实在全球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各国推进幼小衔接的路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从学段入手对如何实现幼小衔接、小幼衔接或双向衔接提出要求,二是从课程与教学入手,强调设计专门的衔接方案或课程来实施幼小衔接,而后一条路径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2019年,教育部启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并将纵向学段间有机衔接不够,横向学科间有效配合不足作为要解决的问题之修订过程中,教育部组织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幼教专家等多方力量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吸取国内外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经验教训,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小学如何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提出了专门要求。
第一、一二年级要将入学适应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之一。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漫长的教育过程瞄准了两头,一头是儿童,即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一头是社会,即教育必须考虑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同样,当整个人生教育分成若干个学段的时候,每个学段的教育起点衔接的应当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终点衔接的是为高一级学段所做的准备。所以真正解决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离不开两个学段的双向衔接,即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帮助低年级入学适应明确作为一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从课程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体化设置,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学段间的衔接。
第二、设计一二年级的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方式要合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具有生活化、综合性、活动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时,融合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要强化学生学习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创设生活情境,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直实问题,支持学生在游戏,操作,体验等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特别提出要合理设计小学1至2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各学科课程要重点关注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更加注重评估低年级学生发展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于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课标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各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并且各课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特别强调学前教育结束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为更好促进幼小衔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除了国家课程特别关注学段衔接外,还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领域,设计针对一二年级体现生活化、综合性、活动化的课程主题,强调实践,创设情境,运用体验,合作、探究,表现,交流等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小素养。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既感压力山大又感到无比荣幸。有压力是因为新课标带给我们的变化是一系列的。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将要走出舒适区来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活动做个大变革。感到荣幸是因为对教育的改革,将会为国家培养出更有竞争力,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所以,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感觉很荣幸。学习了新课标,我觉得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由“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转变。我们教学的目标从“双基”、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解读将要更深入。因为对于语文教学,我们不再是单篇课文支离破碎的来学习语文知识,而是以课文为例子,把具有共同特点的一组课文集中起来以大单元的理念进行整合,做个微课程用来培养孩子们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
3.我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创设真实情景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点的教学上。对知识层面的教学要融入到情景中,用语文的方式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4.我们以往的教案备写方式将产生本质的变化。老师不再是备写自己的教学流程而是要备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我们以前设计的教学环节变成学生学习的任务群形式,通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形成素养。我们所有活动设计的出发点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
5.评价方式的改变,将会更灵活,更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5G技术、云储存、AI技术的介入,表现评价的加盟,不再以单一的纸笔考试为,这些都给我们教学效果的考核注入新鲜血液。而纸笔考试的命题方式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再是考察知识点的记忆,而是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性会更强,知识会有用武之地,不再是死知识。
总之,学习了新课标,我强烈的感受是新的教育变革已经来临。我们要为孩子们革故创新,使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新课程标准》强调:让每个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存、学会做⼈,培养学⽣的创新精神。那作为英语老师,在学习新课标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如何将新课标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呢?
一、合理规划单元的课型与课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淮提倡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要强化素养意识,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要围绕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四个方面确定了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英语的学科特点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以单元为整体,设计了词汇课、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思维拓展课、写作课、复盘课等课型,各个课型的内容紧密相连,难度螺旋上升。
二、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
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围绕主题语境,基于口头和书面等多模态的语篇形式,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语境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
三、改变教学方法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在利用现用的教材时,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法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新课标出台后,我认真研读了新课标内容,积极参加学校新课标培训,广泛查阅网上资料,还聆听了专家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视频和文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新旧标准都高度重视“课程实施”部分的建构,分别从教学、评价、教材、资源等几个方面为课程实施提供明确的建议和要求。较之旧标准,新标准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优化。一是提升教学建议与课程目标的契合度。旧标准的教学建议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指向,但后续所阐述的合作学习、学习策略等内容没有直接与课程目标关联;新标准的教学建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纲要,指出须加强单元整体教学,重视语篇研读,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推动“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等措施。
二是突出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旧标准略微提及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要性,但并没有提供具体措施;新标准将其从“教学建议”中分离出来,专门设置“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列项,强化教师在课程中的价值和要求。新标准要求充分发挥教研和培训的作用,付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适时更新课程观和育人方法。此外,特别指出教研员要率先、主动学习新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要基于实证分析开展教学诊断与研究,促进教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这是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历首次对教师和教研员开展教学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三是增强评价和考试命题的指导性。旧标准只是提出“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等九个宏观评价原则,但未能具体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评价和命题实践;新标准对教学评价的作用和基本原则进行了充分的释义,更具体示例指导如何开展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等教学评价。新标准强调学业水平考试须严格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进行科学命题,综合测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例如,针对思维品质的考查,要设置能够体现学生分析、比较、推断、评价等思维过程和方法的题目。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呈现了多个具体参照样例,增强了对“怎么评、怎么考”的直观指导。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教是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是为了发展核心素养,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是为了促教和促学。
为了实现本单元的目标,我设计了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把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整合到评价活动中,确保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致性。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运用所学的核心语言,对自己冰箱食物储藏情况进行查看和记录。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中的“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在学完本单元之后,我还布置学生灵活应用本单元的所有核心知识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菜,把制作材料和过程用视频记录并用英文进行介绍。从学生提交的视频作品中,能很好地很好地判断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指引教师教学方向的一面旗帜,我们的教学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快地成长。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这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资源,勤勤恳恳,做好教学工作;在生活上我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课后和学生谈谈心,多关心他们。下面谈一谈我学习2022版《新课标》的感受:
一、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
每一个特定的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中。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四基”“四能”。
二、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学会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创新评价
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方式要丰富,要结合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评价维度要多元,评价主体要多元,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他们单独辅导,对于能力差的学生要根据情况完成相应的检测。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新课程标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中心。主要任务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我认为大致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三、突出教与学的互动。
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决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学、否定接受学习。不论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必须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五
近日,数学组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进行了新课标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做到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现在的教学对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对教材要解读到位,通过前测、课前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有很好的把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记得刚入职时,学校都会给每一位新老师安排一位师傅,我的师傅对我说的较多的就是,一定多看教材多看教师参考用书,当时的我还不理解师傅什么意思,直到后来的教学中学生出现各种花式错误,我才明白原来是我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节奏,偏离了教学的主方向。
培训中卢老师提到的一个误区令我印象深刻:抛开教材,另搞新意。在我们的教学中不难见到这样的场景,往往置数学书本上的例题不顾,自己单独创编一道或者几道题目作为整节课的例题进行讲解,殊不知这样的操作反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误导,我们的编创未必有教材编写意图深,我们的理解也未必有编写者到位。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借助手中的教参和教材,用活课中的例题,给例题进行延伸和拓展,让课本中的例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如果说吃透教材是教学必备的准备工作,那么,在教学中进行专题研究,实现上挂下联就能对我们小学阶段的某些知识进行串联,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系统。比如小学阶段四年级的商不变性质,一直到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六年级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其实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据除法、分数和比例三者之间的联系,将三种性质沟通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那么,如何让知识串联起来呢?我们的教材和知识内容是螺旋上升,多种知识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辨析归根到底还是重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将教材进行分析解读,也就是以教材为本。
在今后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我将继续认真研读课标,并努力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六
2022版新课标发布以来,我和许许多多的语文老师一样,在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深入学习了语文新课标。2022版新课标和之前的课标比,有了许多变化。比如说以价值引导,以文化育人;以素养为纲,任务为导向;立足生活,以实践为主线……我想要谈一谈的是新课标强调情境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
新课标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有效的指导和启发下,创设探究式情景教学,循序渐进,探索并形成实际应用的过程。什么是情境式教学呢?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布好道具,请学生到舞台上投入地演一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实践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教师通过积极寻求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契合,通过以实践为中心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路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融入教学情景,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理解知识点。而且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这个“舞台”,充分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为教育服务。因此新课标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包含课本要求的知识外,创设合作探究式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丰富多彩,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效融合,使学生更加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海底世界》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真实的海底世界没有概念,在学习完课文后,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海洋馆海底世界的视频,为学生创造真实化的教学情景。同时展示海底的未知世界,让学生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六年级的课文《藏戏》中,学生对藏戏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藏区风俗,让学生进去藏戏产生的历史环境和藏戏的表演情境就很有必要。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运用新课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七
新课标一出炉,打破了旧框架,重新调整、删增,整合,隆重登场。每一条细则改变的背后都是明确的课程导向。
以“故事类”课文为例,在小语12本统编教材中,共计287篇课文,其中故事类文章137篇占47.7%,非故事类150篇占52.3%。所以讲故事、复述故事、有创造性讲故事是必须落实语文要素主战场。
我们千万不能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来要求现在现在的学生去读读课文,讲讲词语,分析分析句子,在反复的读背中使学生背诵式的讲出故事。
知识、能力不是告知,而是教给方法且可视化。如二下课文《小毛虫》教者教学中可以借助词句、图片、视频,指导讲述故事片段的要领,低年级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无痕地便学会讲故事的方法了。三下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可以从课后习题的表格为抓手,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信息,课后习题不仅仅是学生完成的作业,它也是我们教学策略的首选。我们的教者设计梯度恰到好处,借助完整表格讲,去掉表格部分内容再讲,发现这样讲故事无趣、呆板;自然进入第二个板块“抓关键词句,详细复述“第一天”的故事,学会方法,教者放手,第三个板块“小组合作,详细复述后三天的故事”。教学目标“创造性的讲故事”具有挑战性,没有课前的大量铺垫,渗透,孩子们会学得吃力,教者引得也不能得心应手,这也告诉我们有的语文能力不可揠苗助长,必须遵循心智内化到外的过程。创造性讲故事的金点子,孩子们想出来了:选不同人物身份,故事情节的调换,模仿人物的语气,反过来复述故事,补充旁白等,有了这些方法再来讲故事就水到渠成了。
我也尝试了作文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语文要素的备课落实。《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的设计思路、以及《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这两篇作文指引学生反其意仿写,落实“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一语文要素了!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八
近期我在线上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各位大咖对于新课标从各个方面给了细致精准的解读,学习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才能吸引学生?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融入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认为作为美术老师应该作好以下内容:
一、合理巧妙安排课堂教学形式,轻松教与学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思维创造力,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课堂教学形式的安排对一节的课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
二、课堂教学是重点,如何利用好40分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营造积极合作,勇于创新的合作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同学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根据重难点,“小组合作”,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结合作业,“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三、再次,把其他学科内容带进美术教室1、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强烈的,能调动人的情绪。2、与文学相结合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绘画的背景、和技能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看好书,多请学生表达心中所想的东西,时间长了,学生敢说、敢想了,对画家画作的欣赏也有东西可以说了。3、与身边发生的事相结合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美术课不仅是教学生教材本身的内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事物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比如:举行一些的“书画比赛”活动时,让学生为学校设计等,给学生产生一种参与的感觉,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四、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单向地传递学生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了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画纸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作为当代的美术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价值,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术,更好地去为美术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更扎实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九
一、重视核心素养,体现课程育人价值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语文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第一方面是文化自信,要求学生热爱国家通用文字,认同、热爱、继承中国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第二方面是语言运用,要求学生具有良好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用环境中领略到汉语言的文化之美,特别是结合课文的关键词,优美句,让学生在学中悟,悟中用。第三方面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要有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在“提出问题”发展的,我们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提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多提问,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在问与答中养成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好习惯,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提升能迁移到各方面的学习中;第四点是审美创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在教学《绝句》一诗中,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适当拓展赏析,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要求教师在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的基础上,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要掘弃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连接生活与教材,促进深度学习的语文场景,让课程学习、课程评价情境化。至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任务群,注重培养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明交际的习惯。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已经无法提高学生适应21世纪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而学习任务群则是具有综合性的学习理念。
三、科学使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这一点在低学段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明显。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精神,学习不是单一个体行为,语文课堂的学习,必须有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会走下讲台,倾听学生讨论的声音,给学生提示思考方向,鼓励不敢大胆表达想法的学生,对热烈讨论的小组给予肯定,让学生乐于合作。过程性的评价不应该设定“某种标准”,而是因人而异的评价。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对于学习成绩和习惯欠佳的学生,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如坐得端正,大胆举手,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都应该大力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对于思维敏捷、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要慎重表扬,注重引导他们进一步地提升。唯有如此,教师的表扬才显得“物有所值”。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会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勇于面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立足教学实践,增强自身实践智慧,提高教学能力。教学之路道阻且长,吾将上下求索。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十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经印发,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和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此次发生了许多变化,也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新思想。通过阅读新课标,我具体感受了以下几点变化:
一、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新课标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教师应该培养一、二年级的学生培养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以及初步的数据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作为教师,我们理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
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此次新课改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其中,“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三、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修订重点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比如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等学生在小学阶段运用不太多的课程移到了初中;比如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整为“数与运算”,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并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统整常见的数量关系。通过知识结构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路径,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四、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
在原来的课程标准当中,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因此在2022版课标当中,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作了描述。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学业质量标准的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写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其实,新课标的“新”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点中,其中的细节,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琢磨,这不仅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