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时间:2023-10-11 工作心得 我要投稿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1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毛主席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选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作为一位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在实践中应该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都是我们巨大的思想财富,它的魅力也必将是永恒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在我们当前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只要这个社会还有现实的人的存在,就必定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因此可以说马克思经典著作,在人类社会的中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在新时期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2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3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4

  深刻认识科学真理的磅礴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总趋势。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变化解释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关于人类社会从哪里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结论。关于人类社会往哪里去,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只是要破坏资产阶级旧世界,更要重建共产主义新世界,并把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彰显出科学真理的伟大力量。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发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它昭示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体现在它高扬的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它秉持的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并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深刻感悟崇高鲜明的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而提出的科学理论,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主体力量和目标对象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它揭露剥削和压迫、反对剥削和压迫、消灭剥削和压迫、追求人人平等的崇高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高度的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崇高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党的宗旨和使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强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立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指导思想,自诞生之日就具有天然的人民属性,作为审计机关一名党员干部,要更加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领会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增强能力本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直面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矛盾,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和人类文明的继承中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是集中了人类智慧的科学学说。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适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0世纪初,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前无古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证明了“人类的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品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实践的观点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力量,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锻炼素质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我们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主动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组织、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随着学期的结束即将画上句号,回顾一学期的学习经历,发现自己在本学期从这门课程中收获颇多,无论是对于马克思原理的概念以及思想的理解上,还是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与信仰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就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收获做如下的总结。

  马克思原理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理论与经验,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包含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共性个性”、“资本发展”、“矛盾”、“唯物主义”等等主题。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自己构造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丰富我的知识面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的思想、行动。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认识自我、认清自己。也许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时期,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竞争意识愈演愈烈、来自社会、家庭、同伴带来的压力会使我们身心疲惫对前途感到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我认为产生矛盾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目标意识不够清晰。

  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与理想,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精华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引,那么我们才不会每天过的碌碌无为,如果自我认识偏高,那么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理想存在差异,目标难以达到,这样不仅会增加我们的挫败感同时还会打击我们的信心。所以,认清自己,在合理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参照,那么一定会逐步改善消极的情绪。

  其次,我们要认清自己与周围的联系并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无援的,我们的存在会影响周围,同样周围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比如:在利益与金钱关系外,我们还要明白亲情、友情、爱情的存在地位,不可本末倒置。当下的社会,“拜金女”、“金龟婿”等等字眼让人们的观念飞升了很大的改变,物质真的能取代人情冷暖吗?我认为不能。金钱与情感处于一个主次的地位,感情为主,金钱为辅,但是两者又是必不可少的。这里运用了马克思原理的辩证原理。对于亲情问题,在马克思的课堂上老师推荐我们去看《弟子规》这本书,在阅读之后我颇有感触。

  在古代的伦常关系中,家长具有较高的地位,子女对于家长要尊重、礼貌不得以下犯上,也许在当代的教育中我们提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朋友式”的教育模式,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不应该让“孝道”、“尊敬”、“礼貌”这些传统逐渐沦丧。从新闻中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大学生因金钱问题刀刺亲生母亲、某某大学生因感情问题杀害自己的女友后自杀、某某大学生为追求奢侈品不惜贩卖自己的器官……极端的、不成熟的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了学生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差,通过对于马克思原理的学习与深入研究,可以较好的调节与改善这种自我丧失的现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只会埋头苦读不懂得如何去身体力行,那么他学的是“死”知识,他的发展会存在局限性,他的认识也会止步不前。我非常倡导大学的社团活动、学生会、志愿者服务队等的建设。

  比如我以前学的是文秘的专业,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看老师操作办公设备、听老师讲解秘书工作的要点与注意事项,那么我想这些知识我肯定不会熟悉并且遗忘程度也会加快,通过学生的工作经历可以增加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积累自己的经验。

  在马克思的课堂上,设立了虚拟实践作品大赛、设立了论坛的回复,这种方式激发了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许参加比赛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其中发现问题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并总结结论的方法,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地方。

  虽然这门课程的课堂学习告一段落了,但我在业余时间一定会继续学习马克思的原理并让他们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6

  上这课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起码我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相对于那些传统课程的说教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同学的交流和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每次都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处更多具有会思考,会做人的学生,因为这里能包含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允许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为人们所采纳并付诸于实践。不过最让我深刻的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中国政治和社会话题以及今天老师所说的人性的话题,起码给了我原本我已经懂得差不多的道理一个当头棒喝,再一次点醒了我。

  首先关于我国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我觉得老师的分析犀利直接,同学往往也乐于接受,究其缘由我觉得还是大家一方面还是有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少少耳濡目染的接触到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以自己亲身体会和老师的分析不谋而合,没有太大抵触感。

  再者是关于今天人性本恶的这一话题,其实一开始我也持有反对意见,我也在一直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论述,想伺机找出站不住脚的论点或者论据,可是我听下来以后,却找不到我觉得站不住脚的证据,反而被老师说服,其实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本性使然,在利益面前就尤为明显。一家人可以为了家产而争得你死我活的例子也不少,朋友明着和你称兄道弟,其实骨子里怎么看你还不得为知呢!所以说站在现实的角度我很同意老师今天说的内容,也确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因为以后毕竟走上社会很少人会教你这些。但是可能您说的内容过于现实,可能这给现在正处在学生阶段的那些怀有美好幻想的同学无疑是击碎了他们那对未来种.种美好的遐想,以至于他们有些抵触,但我觉得这是好事,起码现在早点知道,总比以后没人告诉你,你自己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要来的好,起码你能腾出这时间来做对你觉得有意的事。

  我相信人性本恶是绝对的,本善是相对的,但我们不能老拿这说事,因为我们毕竟还要生活,要生活下去就得有个好的盼头,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不敢说,但起码你的每一天不会过的那么消极。而我也始终坚信着我为人处事的这八个字:适可而止,顺其自然。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7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文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著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读了此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点了解,切实感受到了他思想的博大、深邃。粗略纵览了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现实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几个伟人,也深感佩服。

  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让我且思且行。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篇8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活动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热门心得体会范文范文推荐:

★干好工作18法心得体会14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范文十三篇

★2023年党务工作者培训心得体会集合8篇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3000字【4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农技人员培训心得体会集合6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