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小学科学心得体会篇一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高楼河镇中心小学 李秀选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 第二课 骨骼关节和肌肉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设计理念:“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本课力图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整体把握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做到: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制定问题列表,确定关键问题;实施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把握、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回应时的倾听和追问;运用良好的组织方式,将极大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人体结构的作用。科学知识:
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骨的总和。
3、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
4、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作用。
5、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
2、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
3、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以及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教学准备:
1、演示活动材料:人体骨骼模型,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 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2、小组活动材料:小动物骨头,(如:鸡爪骨、鸡脖骨、鸡腿骨、鱼骨等)。
3、活动记录单:每组发一张正确的骨骼图片作为参考,参照这张图片修改你们组的拼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吃鱼、吃鸡的时候,剩下的是什么?
2、建立骨胳的概念。
(1)在鱼或鸡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
(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
2(4)你知道我们人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
(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组成?
(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安排了学生想象描述的情境,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二、组织讨论,设计方案:
1、认识骨的作用,在人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
2、这些骨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的不同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
让学生上台来指着模型,举例说出。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事先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活”有所“长”,“动”有所“获”。故本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方案,制订出具体详实的实施计划,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活动探究,深入感知:
1、认识骨的构造,很多动物和人一样的,身体里面也具有骨髓,你们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
2、出示鸡骨和鱼骨,你们见过这样动物的骨头吗?你能猜出这是动物的哪个部分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抽象思维需要有感性材料为基础。科学教学尤为如此。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在 3 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说明】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能够体验到骨骼的不同作用,但他们在交流体验时往往周旋于事实本身而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把握交流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人体骨骼具有的多种作用。
2、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课堂随机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正确适时的评价,有还能促使学生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发扬优点。] 拓展延伸(根据教学时间安排调整)
1、投影。出示人与马的骨骼图片。思考:人与马的骨骼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通过学生思考、总结得出人与马的骨骼大体分为三大部分: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3、课堂延伸:为什么人的骨骼和马的骨骼有很多区别? 板书设计:
1、人体的骨头有206。骨骼
2、组合成一个支架。
3、支持、保护、运动。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形成科学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总体上基本体现了教材的宗旨。但由于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教学的导入环节,由于学生对骨骼知识的了解要低于我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在对骨骼组成的环节中出现了学生不知所以的情况。作为教师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学情,更要提高自己灵活应变得能力,在处理不同情况才会有的放矢。本课的两点就在于用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使学生了解了不易了解的内容,达到了教学设计中的预想目标——在游戏中学习科学
小学科学心得体会篇二
小学科学课一点心得
在现实中,中国孩子的科学兴趣状况却令人担忧。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状况调查的五个主要发现”显示,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随年级升高而降低。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物质变化-蜡烛的变化》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神奇纸条(ph试纸遇酸变红,遇咸变绿)一提到魔术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在我的手上,用一条ph试纸放在酸性液体中,然后再拿一张ph试纸并在纸上吹一口气悄悄地把酸性换成咸性液体。学生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都很惊呀。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即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又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通过组织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自然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自然知识。
三、让学生亲生经历探究过程
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做用蜡烛的加热和点燃两种不同变化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小组的合作直观地看到蜡烛在加热过程中慢慢的融化,冷却后又慢慢的从液体变成了固体。并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了水泡,和加热时的气味,意外收获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常情况下同时进行。在做蜡烛的点燃实验时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关把在做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现象如,光,热,烟,先融化再变没,怪味。记录下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见证了蜡烛的变化过程,因此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理解得想当透彻。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哪些变化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然后以接龙的方式一组一条,孩子们把身边物质变化都理解清楚了,最后我解释我的魔术也是一种物质的变化,揭示迷底。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他们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增强了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动了、学生乐了、学生也得了。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路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小学科学心得体会篇三
科学课改心得
几年的科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科学课的内在价值,结合近年来我参与小学科学课改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合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小学科学是学生认识宏观世界了解微观世界的起点,科学教师要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这次课改的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而是课前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相关材料,丰富课本内容,让科学实验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二、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设计实验。以前的科学课上教师总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去进行实验,然后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给人一种单调古板的课堂模式,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也仅仅是监督和维持实验过程的纪律和安全,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和异议往往是用多数取代少数,教师的话就是权威就是科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探索科学的欲望。课改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然后自己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让有不同看法的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全班进行交流,形成一致的认识,然后再次组织实验,最后得出科学统一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贴近生活,让课堂变得更温馨。在课改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理解科学,同时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科学,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有的老师播放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带着轻松怡悦的心情开展实验,让学会少年宫仿佛置身于室外,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汇报时学生都能场所语言,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不同的感知,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层面。
四、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改教学中,老师按照“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实验和研究→汇报成果→求同存异论→总结归纳”的模式,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五、让学生以科学家的身份投入学习探究。本次课改的授课教师在课堂设计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老师遇到困惑,请学生帮助解决。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来解答老师遇到的不解和疑惑。让学生忘记自己的身份,以一种主人翁和小小科学家的身份投入到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去,集众人的智慧于一体,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和思考自己的实验,从而使得实验过程充满智慧和亮点,教学效果超乎意料的好。
六、注重科学教学回归生活实际。本次科学课改新课程的有一大亮点是: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课后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每节课都不知一点任务,让学生课后应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或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到下节课上课时来汇报结果,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又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自参加科学课改以来我从中受益很多,对我以后的科学教学指引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对我日后的学习和教学帮助很大,我将不断从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科学心得体会篇四
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很大的差距:仪器设备少,没有规范的实验室。给老师上课带来很大的不便。一些抽象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很难讲明白,学生怎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好?我们农村学校大多数老师一个人担任语数两门以上的课,还要兼科学课,作为一个农村科学的老师,不仅要转变观念,改变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挖掘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
一、就地取材,挖掘身边资源,选择适应教学所学的材料。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科学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科学课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农村学校还是有许多有力的教学条件:农村学校还是有许多有力的教学条件如教关于花的知识,第一次上课时,我叫学生课前采集一些花,课堂上进行仔细观察,虽然也能掌握有关花的知识,但跟我第二次带学生去野外上课相比,无论是兴趣也好,还是创新发散思维也好,都比第一次关在教室里上好得多。课前学生一听说要各自带好自己所需的观察工具去校外观察,上课铃声前,他们早就带好工具,排着队等候发“兵”了。一到观察地,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观察工具,根据小组分工进行认真仔细观察,有的用放大镜观察,有的干脆用手摸一摸花柱柱头有没有黏液,闻一闻花香,还有一位学生非常认真地观察小蜜蜂采花的过程??,总之一句话,学生非常投入,组员之间配合默契。我从他们的课堂反馈中发现,他们不但知道了花的结构,而且了解了花的几种传粉方式(风媒传粉、虫媒传粉、人工传粉),并懂得了什么样的植物开什么花,花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应采取的办法是:
对教材中和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进行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
对于有些学校实验仪器没有的,可组织学生搜集并自制:例如:用青霉素药瓶可以装收集到的植物种子;葡萄糖瓶制作量杯、盐水管
作导管、灯泡烧制烧杯、一次性针管作滴管、透明塑料桶或金龙鱼油桶制作水槽,对于以上收集的实验仪器一定要教师组织收集制作。
科学观察和记录,还可以使用手机拍摄,然后在电脑上展示。科学教师要积极收集学生的实验成果,充分利用手机、数码相机将其拍摄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样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上电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调查和综合实践探索活动虽然农村小学购买了很多实验教学器具,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了教师自制教具、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了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肺呼吸活动模拟器》、《自动转臂吊车》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四、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
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本节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果。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的《水》的学习,自觉应用于实践,主动考察研究本地水资源循环情况,找到了本地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了增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本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而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例如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再如在《凸透镜》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收集事实、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的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凸透镜距纸屏近,可以成缩小清晰的像,凸透镜距纸屏远,可以成放大模糊的像,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很容易认识平面镜是由玻璃和一层银粉构成的,再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使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物与镜和像与镜的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与像的左右方向相反,并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潜望镜。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区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区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稻谷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区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课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
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还需要上级部门的鼓励支持。原来小学升学考试中是科学品德合卷各占50分,现在将数学和科学合卷,并且科学只占4-6分,我认为对科学教学有点打击,这样做不合理。这样显得科学不重要。但是为了孩子,使科学这门课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最关键还在于我们的科学老师。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好。(冈面中心小学钟水明)
小学科学心得体会篇五
下坝小学科学优质课活动总结
下坝小学科学教师进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老师们的课,真的让人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老师讲课的特点: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
2.教学过程精致 :
从各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教师的基本素质高 :
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
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二、本次优质课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评委根据听老师们的课、评课。确定朱永红同志去参加中心校举行的科学优质课活动。
小学科学心得体会(精选五篇)热门心得体会范文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