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一)
听说《大教学论》可以说得上是西方近代教育传统的奠基之作,同时它也是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名著。也许正正因为如此,黄校把这本赫赫有名的著作送给我们每位跟岗学习的老师。手捧着这本签有黄校的亲笔签名的《大教学论》,我倍感珍惜,定要下苦功读好这本巨作。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热情地赞美教育这一职业是世上最具自豪感的。他主张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求学欲望,并且运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方法,用充满爱心的言语吸引孩子们,而不是严肃的态度使学生疏远教师。教师和学生的融洽关系是增进教学质量的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时常夸奖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等等,如果教师把他们应学的知识结合我们日常的生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再用其他一些方法来和善地对待学生,教师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对学习倍感兴趣了。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人,不要忽略个体。夸美纽斯说:“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这正正可以说明后进生的教育需要用爱去引导,我们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他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心理特点而进行教育。他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就像书中所说的:“施用任何强力的结果,我们反而只能使人厌恶学问,不能使人爱好学问。所以,我们每逢看见有人心灵受了病,不爱用功,我们就当用温和的疗法去除掉它的毛病,绝对不可采用粗暴的方法。”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大教学论》还有许多精彩语言: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应该当心,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大学。不实在的学生,只知道在安逸与奢侈中浪费他们袭产与光阴,因而给别人以坏的榜样是不能宽容的。这样,没有病毒,自然就没有传染,大家便会专心工作了。
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
须得学会敢于正视别人,学会应付真实的劳苦,不要畏缩。否则他们便会变成遁世的人,厌世的人,或是变成懒惰的人,碍事的人。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二)
这个寒假,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后虽然不太能领略其中的精华,但还是有些感触。
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律。
如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中的原则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这让我想到了班里的后进生,难道不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吗?“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就如“我们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而不让它一滴一滴地滴进去”的结果一样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边去,最后,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进去的还小。这就提醒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教师自己所愿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又如第十八章《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中原则八也举了一个显浅易懂的例子:当一只鸟儿形成的时候,肢体与肢体连接,骨头与骨头连接,筋肉与筋肉连接。一株树木的情形也一样,树干是和树根连接的,树枝是与树干连接的,嫩枝是与枝柯连接的;所以,这些东西虽则都有成千上万,但整个都是构成一株树木的。一所房屋也一样,假如要能耐久,墙壁就必须建在基础上面,天花板和屋顶就必须建军在墙壁上面,总而言之,一切部分,从最大的以至最小的,都必须连接和装配起来,它们才能形成一所房屋。这几年,我们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实验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一门也没落下,还特别开发了校本课程,如朗读、书法、形体、每周一歌等。看了《大教学论》这一章节,我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是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发展基础,建好牢固的连接、支撑框架。同时也为平时偶尔偷偷占用一点这些课程的时间去做语、数、英等区统考科目的习题感到惭愧,目光太短浅了,对不起自己的学生啊!是的,学生终生的学业应该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他们将养成一种习惯,能够轻易地、自然地从一件事情走向另外一件事情,让他们的眼睛将看到一个非凡的范围。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读师范时就对17世纪捷克大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重要著作《大教学论》有所了解,但却没有真正认真的研读过,很是惭愧。所以本次假期,我找到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6月出版、任钟印翻译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来读。
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感觉作者好像在进行基督教讲义,似乎和教学关系不大,可是慢慢坚持读下去才明白作者的精要所在。夸美纽斯在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夸美纽斯生于1592年3月28日,卒于1670年11月15日。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上做出了跨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大教学论》一书承载了他的重要的教育思想,全面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以及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步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斯皮尔曼曾这样称赞夸美纽斯和他的《大教学论》:“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写的著作全给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做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是热切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他要求把“一切事物”的知识教给“一切人”。
读完此书,我有以下感悟:
一、尊重生命,让学生幸福学习
《大教学论》的第一章标题“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是全书的指导思想之一。第二章“人的终极目的在于来世”,第三章“今生只是为永生做准备”,这两章,夸美纽斯在阐述教育的目的。因为夸美纽斯是一个基督教徒,他的学说借助宗教来宣传,所以我们要去掉其唯心成分,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夸美纽斯对生命、对未来、对学生的幸福的关注。
二、适应自然,让学习变得有趣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许多章节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原则。换句话说,夸美纽斯希望学习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活动中展开。“如果不首先唤起学生的兴趣,就不要施教。”
三、研究对象,让教学变得有效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和教学工作要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或“法则”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来进行。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夸美纽斯以下几个有效教学的观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有用的原则。
2.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采取班级授课制并提出小组合作学习。
夸美纽斯主张“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并建议采用大班和小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要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十人,各组都有一名学生负责管理,协助教师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功课。
3.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是感觉论,即建立“感觉、理解、记忆、练习”的过程。
4.教学原则的确定,强调适应自然。
教学过程的展开,除了要以感官为基础外,还必须遵守一些“规则”才能使教学过程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
在书中第十二章第十八小节,夸美纽斯对学生六种不同性格的划分是这样的:“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和顺从的,有些人是坚硬不屈的;有些人渴于求取知识,有些人较爱获得机械技巧。这三对相反的性格,我们一共得到六种不同的区分。”
综上夸美纽斯的这些论述,明显让人感受到其中渗透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渗透了他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和有关教育平等的智慧。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怎样对待学生?是不是应该因材施教,分层对待?答案当然是不言自明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四)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他生活于是1592年到1670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书中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的: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
夸美纽斯的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今天已经广泛普及。在17世纪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采用的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全年不同时间都会招收新学生。这样使得同一教室内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教师的个别施教使得学生相互干扰,效率不高。适应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扩大,参照耶稣会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夸美纽斯从理论上阐明了班级授课制度,开创了新的教学形式,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作者指出:“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紧的;因为,对教师、对学生,这都是一种最有利的制度。教师看到跟前学生数目愈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p139)
“把全体学生分成班级,比如十人一级,每组由一个学生去管理,管理的学生又由上一级的去管理。”(p140)
在论述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教导从每年的一定时间开始。
2)学科的划分要使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因为这样会使计划好的一切工作易于完成。
3)要使用固定的课本。
4)要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
此外,读过《大教学论》,自然”一词在我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现代教育之父”,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诸多原则和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教育就会有可喜的结果。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而教师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五)
1、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
2、格累哥利·那齐恩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3、追求伟大的事情在过去是高贵的,在现在是高贵的,到将来永远也是高贵的。
4、离别母亲的子宫的时候四肢已长完全的人多么幸福啊!而离别现世的时候灵魂纯洁清白的人,则更有千倍的幸福。
5、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就是相应地在向我们的终极目标前进。
6、人心的能量是无限所的,他在知觉方面像个无底的深渊。
7、爱好真理的人容易看到真理,寻求真理的人容易发现真理。
8、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地倾听教导与知识。
9、柏拉图说:“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10、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聪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的、有害的事情。
11、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经的事情可做,它便会被无益的、稀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会自己毁掉自己。
12、即使死亡隔得还很远,长寿有把握,品行的形成同样要及早开始,因为人生不应该消耗在学习上面,而应该消耗在行动上。
13、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14、年轻的儿童,用榜样总比用训条容易领导,容易管束。
15、心灵的要素包含三种能力,就是智性、意志和记忆。
16、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好处,不独要有学问,而且要有德行和虔信;为了他邻人的幸福,不独要有德行,而且要有学问和虔信;为了上帝的关荣,不独要有虔信,而且要有学问和德行。
17、与智慧言谈是没有苦楚的;同它相处没有忧愁,只有欢喜与快乐。“人生没有比寻得智慧更快乐的事。”“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
18、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19、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全视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为转移,所以,除非人人的心都在小的时候有所准备,能去应付人生中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被错过。
20、一个人所享受的生命不论长短,都是足够供他为永生做准备的。
21、有一句话说:“教导别人就是教导自己,”这是对的,因为不仅时时复习可以把一件事实不灭地铭刻在心灵上,而且“教”的本身对于所教的学科可以产生更深的理解。所以天才的约阿希姆·福尔丁斯就常说,假如任何事情他只听到或读到一次,它在一个月之内就会逃出他的记忆;但是假如他把它交给别人,它便变成了他身上的一个部分,如同他的手指一样,除了死亡以外,他不相信有什么事情能够把他夺去。所以,他的劝告时,假如一个学生想获得进步,他就应该把他正在学习的学科天天去教别人,即使他的学生需得雇来,也应去教。他说:“你值得在某种限度以内牺牲你的身体安适,去得到一个愿意听你的教导,即在你求取智性方面的进步的时候来听你的教导的人。”
22、一个人的心灵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心灵,一个人的记忆也可以激励另一个人的记忆。
23、我们的真正工作是智慧的学习,它提高我们,使我们得到稳定,使我们的心灵便高贵——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道德,叫做虔信,有了它,我们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就接近了上帝本身。
24、主要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于正直。应当教孩子们在饮与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谈话与缄默方面,在整个受教期间实行节制。这方面的一条金科玉律“一切不可过度”,使他们学会在一切情况下,能在饱满之前就离开。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去学习。
25、熟悉历史是一个人的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终生的眼目。应该当心,只允许勤劳努力、德行优良的学生进大学。不实在的学生,只知道在安逸与奢侈中浪费他们袭产与光阴,因而给别人以坏的榜样是不能宽容的。这样,没有病毒,自然就没有传染,大家便会专心工作。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六)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词汇量;书上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成语,可以让说的话很精彩。读课外书可以增添丰富知识;书上有各种各类的知识。读课外书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多读书,可以很快就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课外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读课外书可以增添智慧。读课外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教育的。
其次是教育要遵从三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是探索教学工作规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三大教学原则特别著名。
直观性原则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应当尽量放到感官跟前。知道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演示乌鸦喝水的“石子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的场面,就是那节语文课,让我对语文充满了兴趣,对语文充满了向往。开始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直到现在我自己也成为了一位语文老师。直观性原则带给了我极大的改变。
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要是层次高了,学生就很难学会、学懂。比如现在总听办公室里老师说,有的孩子不懂二十四计时法,区分不清白天和夜晚不同时间的说法和记法,还有的小孩怎么也搞不清人民币的使用方式等,我想这也许是教材本身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孩子在接受能力上处于弱势。
巩固性原则。特别强调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实践把知识固定在记忆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或者教导别人等方式使知识更加巩固。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七)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开始读的时候,不知道自已在读什么,觉得不像是谈教育问题,倒是在谈宗教人生的问题,但是当读到第七八章时,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后就都是关于教育的了。读了以后,觉得受益匪浅。感受确实很多,我主要谈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
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期望,一种执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身上的这种面对困难决不退缩、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倦怠了,对于事业的那种激情也开始减少了。有时候很想去改变一些现状,但是又想,有些现状是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的吗?我就认为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要不断地努力呢?读了夸美纽斯的作品后,觉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管自己能改变多少,只要去做了,尽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他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他认为一切人都要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要想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就必须加快培养建设祖国所需人才的步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我们的强国之梦才能早日实现。
三、教育要适应自然
夸美纽斯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他所说的“自然”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二是指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首先,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通法则为依据,步自然的后尘,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强调指出:“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秩序。”在他看来,教育的严谨秩序应该以自然为借鉴,模仿自然。这样,教育艺术的进行就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自然。
夸美纽斯把整个自然界看成是一架机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机械原理安排的,是有秩序的。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一切秩序良好的东西,只要能保持它的秩序,也就可以保持其地位和力量。在他看来,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就像一座组合得很巧妙的钟一样,有自己的秩序。夸美纽斯举例说,人模仿鱼在水里游的方式而学会游泳和造船,人模仿动物的发声器官而学会制造笛子、哨子及其他管乐器,等等。因此,教育也可以模仿和借鉴自然的秩序。其次,教育要根据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夸美纽斯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在自己合适的时机生长发展,例如,鸟儿在春天繁殖,园丁在春天种植。同样,童年是人类的春天,是受教育的大好时期;早晨是一天中的春天,是读书的好时光。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学校教育也应分成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四个阶段进行;要把学校的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之符合自然秩序,获得预期的效果。
这正如我们中国提倡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思想、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是有益的。
由此我想到我们工作室的课题《构建自然的语言课堂,培养合理儿童》,我们的思想和夸美纽斯的思想不期而遇,教师的教要合乎自然,学生的学也要合乎自然,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显现出生命的活力。
四、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教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这个复合世界是按照儿童、少年的成长规律设计的,比较而言,学生学到的知识浅显但却复杂,不太规范但却鲜活、生动,带着强烈的个人体验性。这个世界中,学校、教师、教材与现实生活同等重要。
讲读课文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把学生已有的家庭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到课文中来。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活中的母子情、父子情、祖孙情、兄弟姐妹情永远是温馨甜蜜、款款动人的;母爱、父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甚至是继父养母的爱,总是博大精深、牵魂系魄的。把丰富多彩、真实感人的家庭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
千方法万方法,再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书实践活动更好的方法了,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相信在语文教学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只要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将“生活”这一活水引进课堂,必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语文教学和谐地统一起来,就必然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总之,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更要走进生活。语文教学只有面向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教什么;只有走进生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怎样教。我们必须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连接起来,把学生经验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八)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谓实至名归。《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标题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副标题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切事物”,它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一切人”,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尽管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阐明了并多处强调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品质“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赋和认识能力。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赋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人”的教育对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情况之下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想家或者政治对于“谁应该接受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一切人”。他们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来论述教育也应该是不平等的。例如,《理想国》认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银、铜和铁。只有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为“哲学王”。而其他的人就应该接受命运的不同安排,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这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这种以人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观点来论述教育不平等的思想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国外的著作中都是为数不少的。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带有明显的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教育为政治而服务的目的非常明显。
2、夸美纽斯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通过这段话,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指的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不因性别、贫富、城乡的差异都应该接受教育。虽然夸美纽斯的教育平等只是涉及到了教育的最朴素、最基本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平等。
3、对当前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些启发
教育公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育给社会创造价值,教育直接的收益者是受教育者本人,最大的收益者是国家。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接受公平的教育。然而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负担巨大的教育成本。这对经任何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是个巨大的挑战。
众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它仍然呈现一种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其表现更为突出:一是地缘性的教育不公平,例如以户籍作限制,外地学生入学必须交纳赞助费(实为择校费),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录取分数上不平等,外地学生必须取得较本地学生高出许多的分数才能被学校录取;二是性别歧视,这主要是指男女学生的入学率不平等,男童的入学率明显得高于女童,这主要是由人们的旧观念造成的;三是城乡歧视,城市的教育物质资源配置比乡村好,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比乡村的要强,城市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比乡村的高出一大截等。
以上的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复杂化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要实现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九)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他是近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古德教授曾说过:“17世纪开始了教育和科学的新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夸美纽斯是这两个方面的先驱。”特勒尔博士在一次报告中说:“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他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引来并支配者整个现代化运动。他与我们现在的教学的关系,类似于哥白尼、牛顿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以及培根、笛卡尔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由此可见,夸美纽斯不愧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先驱,他的泛智思想是近代百科全书的先驱。在教育史上,《大教学论》是他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看着这本书的名字,夸美纽斯说过的话不由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畔:“我的主要教育事业之一是改良教育,这是我多年来的努力,想帮助学校里的青年,使他们摆脱所受的苦恼。”想想夸美纽斯所受过的苦难,国破家亡、丧妻失子、颠沛流离,书稿一再被毁,都没有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我敬佩他,爱戴他,我要带着这份敬重之情细细地品味他书中的文字,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作者创作这本书的背景
夸美纽斯于1592年3月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的乌尔斯基--波罗特附近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新教徒。他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2岁时就成了孤儿,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于1654年首次正式公开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二.内容概括
《大教学论》这本书共三十三章,有其完整的体系,大体可划分为六个组成部分:
1. 总论:第一~十四章。
2. 体育:第十五章。
3. 教学论:第十六~二十二章。
4. 德育论:第二十三~二十六章。
5. 学制系统及课程论:第二十七~三十一章。
6. 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第三十二~三十三章。
三.感悟
夸美纽斯认为,“不仅是富人和有权势的人的孩子,而是一切孩子,不分男女,不分出身高贵或出身平民,不分富裕或贫穷,而是生活在一切城市和小镇、村落和小村庄中的孩子,都应该上学。”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不正是体现了受教育的人人平等性吗 ?这种普及教育为了使人成为理性的动物,成为万物的主宰,从而有益地利用此生,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想想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人,也许不受教育可以很好地生存,但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人一定受过良好的教育。也许你会说许多有钱的人不是照样没受过教育吗,但是他们所谓成功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靠什么去支撑呢?就像索尔蒂斯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学教育学,照样成为好老师;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所以一个人没受教育就像一个老师没有教育理论,好也好的有限。
夸美纽斯说:任何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都能地步。一只筛子,如果你继续不断地用水泼去,它便愈来愈干净,虽则它不能够把水留住;同样,鲁钝和悟性孱弱的人,即使学问上面得不到进步,但是心性可以变得比较柔和……这些话语真的非常富有见地。他还对人的成长有先后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有些人小时候身体强壮,但是后来变得多愁多病;有些人青年时代多病矮小,后来却长得壮健魁梧;智性也是一样,有些人发展得早,但是不久就凋枯了,变鲁钝了,有些人原来很愚钝,可是以后变得敏锐、聪明。夸美纽斯的思考与我们现在的思想是多么的接近呀!想想我们的学校老师,对待一些智力有些迟钝,性格内向的学生又是怎样呢?有的老师会认为这个孩子有抑郁症,也许他只是性格内向而已。由于老师的疏忽,同学的疏远,孩子的自卑心越来越严重,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能给学生过早地下定论,应该让每位学生感受到人文的关爱,沐浴到教育的阳光。
夸美纽斯提倡教学组织班级化。他总结了当时的新的教学组织的实践经验,把它们上升为理论,推动了教学组织的班级化。首先他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有利于学生学习;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节省时间、精力、避免了干扰。其次,他确定班级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并据此制定了学年制以及学期、假期制和学时工作计划。再次,他还具体说明了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应有一定的目标;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讲授等。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的理论和他所提出的关于班级教学制的要求,在近代教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夸美纽斯对于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很高。他对旧时学校缺点的体会是很深刻的。他说,旧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悲惨地损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节上面浪费了青春的鲜美的岁月。” 所以他提倡青年们能够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习。因为,人是有可塑性的,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见教育办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够,也不是学科太难。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有效教法,而不能死搬硬套地用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这样只会害了学生。
《大教学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给了我很多启发。从这本书里我可以看到夸美纽斯熟悉以往全部西方教育发展史,熟悉西方历史上的教育家,教育著作和教育经验。他对教育的研究理论是令人敬佩的。他提倡民主教育和泛智教育。我相信这部著作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典范。但是我想,夸美纽斯处于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他的思想肯定兼带时代的特点,充满着矛盾。一方面他同情贫穷人的疾苦,提倡普及教育,民主教育,泛智教育。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另一方面,在世界观和教育观上都未能彻底摒弃宗教神学和唯心思想。这也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即使这样,也不影响《大教学论》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会把这本书当做一面镜子,时刻照着自己不断向前……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十)
读了《大教学论》后,有很多的感想。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他26岁时因为战争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从此他几乎颠沛流离一生。也可能是这种艰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同时惊讶于夸美纽斯对“节制”这一品德的理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阅读和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该书开头几章,便深深的吸引了我,触动了我内心,解开了心中十几年的困惑:人生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假如有人贪图快乐,那么,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乐的溪流里面,但是他已习惯了快乐,他的嗜欲仍会爱了这样又爱那样。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没有止境;因为一个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愈知自己的无知。”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写法,为学生设置多个创作题案,引起学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关于《大教学论》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热门心得体会范文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