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心得体会范文4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通过这短短两天的复习和充电,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大家的安全生产知识又进一步得到加强,安全意识再一次深入心中,安全管理和施工的理念得到了全体员工的统一认可和支持。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刚刚过去的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每年的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我们电力部门,全民安全学习的热情都空前高涨,足见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的程度,足见安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氛围,对于我们电力施工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保障员工最根本的利益,创造最大的生产效益,也最大程度的节约了企业成本。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出发,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电力安全知识,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的目的,从而提高全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通过两天的学习,我认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管理的作用,因为班组是公司最基层的部门,是由一线施工员工组成的部门,班组安全管理上了台阶,公司的安全就有了保障。班组除了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组织机构,还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多一点爱心,多一些关心;在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上多一点耐心;管理过程中更为细心;范文写作对待违章作业多一些“狠”心。只有这样,用“心”去构筑安全防线,安全基础才能更为牢固,安全工作才更有保障。“人人参与保安全”即要求全体员工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视安全,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也特别要求每一个电力施工企业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而要堵住这个源头就要靠我们在班组安全管理中下“狠心”去反违章、消灭违章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以“无违章班组”去实现零事故。还要准确地把握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安全生产管理也应把“安全重于泰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网络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回首往昔,安全生产的现实提醒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有许多的不足和漏洞,我们每一个电力职工都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不断地加以改进。作为一个电力施工企业员工无论是否直接从事施工工作,都必须要有责任意识,没有责任意识就没有工作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工作的方向。我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员工家庭和客户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以及企业的兴衰,可以说责任重大,重如泰山。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艰苦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了依据,才能起到作用,才能知道困难在哪里,才知道怎么样克服这个困难。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网络多为露天作业、高处作业,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随着工程的进度变化而变化,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所以我觉得要做好一个合格的电力企业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责任心,我们的安全工作才有保障。用自己实际行动保障施工安全,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而努力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学习十七大的心得体会,包含各行业,各部门(独家原创)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十七大心得体会:构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既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关乎民生的重大事情。做好这件大事,我认为应深刻认识并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把握政府在不同类别药品供应保障中的不同职责
我国的药品供应经历了政府统一调配和市场自主调节两个阶段。政府统一调配在药品资源紧缺时期,热门思想汇报对于优先满足最迫切的用药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管得过多、统得太死,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活力,药品供应紧张的局面长期得不到缓解。药品市场放开之后,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药品的特殊性被忽视,商业共性被放大,出现了恶性竞争、药价虚高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利润较低临床必需的药品,生产企业不愿意生产,流通企业不愿意经营,医疗机构不愿意使用,人民群众买不起药、看不成病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没有正确区分不同类别药品的定位和职责。政府在药品管理中的职责是由药品的特殊性和药品在医疗卫生保障中的作用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作为商品,必然遵循价值规律和公平交易的市场法则,同时,它又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关系国计民生。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特别是药品的供应保障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政府不能坐视不理,全部交由市场去解决;网络TOP100范文排行同时药品不同,其在医疗卫生保障中的作用也不同,故政府在其生产、供应中的职责也不同。比如强制实施的预防性疫苗和重大灾情疫情用药,政府就得建立储备制度,并对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价格实行全方位管理,有的甚至得免费供应,强制使用。而对基本医疗服务药物,政府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即政府要在保障供应、保证质量、合理定价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安全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企业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补偿机制,以保障公众的基本用药需求;至于其他药物,政府则应采取调控的方式,即政府的重要职责在于制定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提供信息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至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则应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总之,政府应从要么政府主导、要么市场主导的极端化做法和全部药品“一锅煮”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对不同的药品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建立并强力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作为临床首选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基础。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价格;保障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保证公众身体健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费过快增长,正确引导药品研究开发,全面实现药品生产、个人简历流通和使用的良性运转,实现公众医疗可获得性、可支付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该制度并强力推行之。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探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但是,由于政府在基本药物目录制定以及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价格、使用等方面多头管理,缺乏协调,致使这一制度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我国虽然先后颁布了四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存在严重缺陷。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目录只有312种,多数国家是200-300种,最多不超过400种,而我国高达2033个品种,其中中成药1260个品种,化学药品、生物制品773个品种,目录品种过多。而且,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等目录,这些目录自成体系,《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束之高阁,失去了权威性。
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和我国实际,在整合现有多种药品目录的基础上,按照保障基本需求和普遍性原则,遴选确定基本药物目录。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确保其权威性,医保药品和新农合用药等目录要以其为基础。对基本药物,要引入竞争机制,招标生产、集中采购、限定价格、保障供应,对于基本药物生产经营利润过低的,政府给予合理的补偿;要制定并实行严格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用药规范,心得体会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备药率和使用率进行明确,充分发挥基本药物制度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着力提升民族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解决药品供应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民族医药产业。但纵观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却严重不足:一是研发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少。我国现在生产的西药98%以上为仿制药,从1949年到现在全世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1700多个,我国仅有13个。国内药品市场的高端领域被进口和合资药品占据。二是作为国粹的中药,现代化进程缓慢。目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极少。出口的中药绝大多数都是中药材等初级产品,每年的中药制剂出口额仅占世界市场的3%-5%。创新能力不足不仅严重制约了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更给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药需求造成严重隐患,工作总结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药品研发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但从我国民族医药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能力研发新药还很不现实,因此必须把民族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摆在重要地位,统一规划,强力推动。政府要发挥体制优势,组织国家民族医药创新团队,搭建国家创新平台,并在资金投入、税负减免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大力支持民族医药创新,使发展民族医药的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独特的中医药文化、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开发现代中药,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政府要加强引导,为中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要鼓励中药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使创新技术的发展与中药产业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国家要选择一些重大的现代中药技术创新突破点予以资金支持。同时要在主要创新技术发展上引入风险投资机制,为社会资金参与中药产业科技创新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为构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夯实基础。
切实解决农民用药难问题
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解决不好八亿农民的用药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就是一句空话。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居住分散,经济落后,药品供应存在许多问题:药品供应网络覆盖不够,买药难;药品配送成本高,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用药贵;过期失效药品、假劣药品易于流入,安全隐患多。建立完善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既是保障农民健康的基本需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解决农民用药难的问题,必须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要把建立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到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扎实推进。要从政策上扶持,投入上倾斜,鼓励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质优价廉的药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要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以卫生院所为主体、零售药店为补充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要加大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过期失效药品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用上安全放心的药品。要精心培育农村药品市场,拓宽农村药品供应渠道。确立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所代购配送药品的合法地位,发挥乡镇卫生院的辐射作用。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监督各个环节,既有政府的责任,又有各方的利益,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十七大心得体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文内容地图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十七大心得体会:以人为本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准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纠正发展的偏差,才能形成发展的合力,才能实现发展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关注民生,把民生问题放在发展的首位。“增长度”、“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和谐度”、“幸福度”,应当成为衡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归宿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解放思想,才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解放,才有利于广东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纠正发展的偏差。由于以往衡量经济社会发展采用简单的GDP指标,相对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环保、人的幸福指数等方面的考量,结果造成对GDP的盲目崇拜,导致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把经济发展这一实现社会富裕和人民幸福的手段,当作一切工作的唯一目的,而将群众福利、生活质量、人的尊严视为可以为经济发展让路和必须付出的代价。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尽管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依然趋紧,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有待提高。在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念,纠正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偏差,使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形成发展的合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需要人民群众智慧、才能和力量的充分发挥。在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把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意志凝聚起来,从而形成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以人为本,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之源。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实现发展的目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条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要求与发展道路,才能使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既有利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也有利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既有利于人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关系的丰富。以人为本,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关注民生,把民生问题放在发展的首位。民生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难以落到实处。在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党和政府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生疾苦,切实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如通过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强烈愿望;通过提高公共福利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要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体现以人为本;既有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统筹兼顾;既有利于社会和谐,也有助于生态文明,“增长度”、“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和谐度”、“幸福度”,应当成为衡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建立这种综合评价体系,才能确保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总之,以人为本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准绳,也是促进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
十七大心得体会;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向全党提出来,要求全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笔者认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反腐倡廉建设极端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工作,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我们观察世界上一些政党失去政权甚至分崩离析得到的深刻启示。其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清廉的政风,从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腐败现象则会严重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必然导致执政党失去民心。因此,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第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有效控制乃至消除腐败现象,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第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能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在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二是要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这个基本要求中,坚决惩治腐败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在阶段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易发多发的情况下,严厉惩治既是治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治本的建设性要求,对于有效预防腐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抓好从严惩治,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才能使教育更有说服力、制度更有约束力、监督更有威慑力,才能为治本和预防创造条件。三个“更加注重”既有各自的内涵,又有必然的联系。治本与预防密不可分,治本中包含着预防的因素,预防要体现治本的思想,是在治本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预防一边连着治本,一边连着制度建设,是三个“更加注重”的主线。同时,注重治本和注重预防本身都包含着加强制度建设的内容,而坚决惩治也必须以制度为依据并且靠制度来规范。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本。我们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好惩治、预防、治本、制度建设的相互关系,把反腐倡廉建设扎扎实实地推向深入。
三是要突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这个体系是党中央在反腐倡廉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中央为此于XX年1月专门下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经过全党两年多的共同努力,惩防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今后五年,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实施纲要的要求,抓紧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经过今后五年的建设以及再往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国,深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等方面,以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为特点的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是要统筹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关系。党的五大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既有各自的任务和内涵,又紧密联系。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其他“四大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既是其他四项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又对其他“四个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党重视,狠抓落实,才能抓好党的自身建设这个关键,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际成效,促进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新局面。
五是要切实加强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党全社会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全社会积极为反腐倡廉建设献计献策的氛围;有利于保证反腐倡廉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有利于巩固反腐倡廉建设业已取得的成果,继承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和部署;也有利于各地区、各部门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
十七大心得体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保障工作“三个基础”、“三个重点”、“二个补充”的发展新思路。即:“社会保障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重要论述,突出了社会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我们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社会保障逐步由国家统管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规范转变,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制度全部建立。二是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出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两个试行办法。三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到XX年年9月,享受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的人数分别达到83万人和70万人。成功解决了我市国有企业60多万富余职工的下岗分流和100多万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问题,为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为保持全市社会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是,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面临着三个突出问题和三个严峻挑战。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领域的二元结构状况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及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率较低;三是社保基金当期支付压力很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三个严峻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市将比全国更早达到老龄化高峰,而养老、医疗保障发展很难承受老龄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二是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亟待研究建立适合不同就业形式的社会保险办法;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挑战,需要社会保障在调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工作重心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改革着眼点由效率优先向兼顾公平转变。当前的任务一是建立三项制度。即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积极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农民工承包地权益转化为养老保险的途径;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需要。二是构筑三大平台。即建设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逐步将社会保险基础工作转移到街道、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为保障对象提供全程化信息服务;建设监督检查和权益保障平台,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三是形成三个机制。即形成公共财政正常投入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各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形成社会保险多渠道筹资机制,在国有资产转让收益和国有企业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社会保障资金,建立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险补助基金;形成社会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争取中央政策支持,逐步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
十七大心得体会:消费伦理观念事关科学发展
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亿万中国人民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努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种转变大大提高了国内消费需求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同时对消费伦理观念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用适应时代需要的消费伦理观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消费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伦理现象。一定的消费伦理观念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回声”和“反映”,而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总是受着一定的消费伦理观念的“引领”。当代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从“生产社会”步入“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消费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
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根据消费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可将经济大国增长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储蓄率、低消费率、高出口依存度的出口主导增长型,另一类是高消费率、低储蓄率、低出口依存度的内需主导增长型。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通过高储蓄、低消费、高出口赢得了经济发展,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XX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种出口主导增长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尽管中国的出口商品在海外打开了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但各种贸易摩擦不断。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等手段制约我国商品的拓展,甚至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也不断对中国施压。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长时间将总需求的大比重放在海外市场,等于把经济发展调控的主动权交给了国际市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尽快将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出口主导增长型模式及时转换到内需优先的增长型模式上来,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这就为消费伦理观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需要通过两条途径发挥作用,一是切实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消费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够”消费;二是转变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消费伦理观念,鼓励和引导人们适度消费,使更多的人“愿意”消费。在这一过程中,消费伦理观念上会发生碰撞,引起人们的困惑。究竟该强调节约、减少消费?还该强调消费、扩大消费?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消费伦理观念。这种消费伦理观念继承了传统的节约观念,同时又要注入时代的新元素。这种消费伦理观念是建立在节约基础上的,但同时又强调适度消费。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鼓励人们适度消费,使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得以良性循环,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市场经济带来了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经济状况的差异,适度消费的标准是相对的,但适度消费这一原则却是确定不疑的。总之,节约与适度消费的结合构成了当代中国新的消费伦理观念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面理解作为消费伦理观念中的基本范畴——“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消费伦理观念以节约为基本范畴,但强调的主要应是资源节约。
“资源”主要指那些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的物质资源,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在人们的消费过程中,占用自然资源的多寡不尽相同,有些占用得多,有些占用得少。传统的节约观没有具体区分消费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占用的不同情况,以致加剧了经济和伦理的紧张关系。要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经济统一起来,就要在消费伦理观念上教育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和引导人们使用占用自然资源少的消费方式。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鼓励消费,拉动了内需,有利于经济发展。
这种以资源节约为重点的消费伦理观念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的美德,又吸收了当代世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元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和自然关系的矛盾、社会发展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生态价值的重视和强调构成了现代消费伦理观念的时代特征。换言之,对节约内涵的理解不仅要从道德价值、经济价值的层面上去把握,而且更要强调从生态价值上加以把握,把三者统一起来。以资源节约为重点的消费伦理观念很好地体现了这三者的统一。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当代中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再用、循环”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它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经济发展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经济,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强调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缓解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紧张关系。循环经济有利于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消耗,形成资源节约的消费伦理观念。同时,它也需要相应的消费伦理观念的支持,要求消费者在资源节约的消费伦理观念下,接受循环经济的再生产品,自觉支持消费废弃物的分类清运。以资源节约为重点的消费伦理观念将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思想道德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伦理观念,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的过程必然以消费为基本内容。毋庸讳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人们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但在人们的消费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中,商品拜物教、消费主义也在蔓延滋长。各种炫耀性消费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对物质消费的过度追求导致了消费的异化,以致人性的扭曲。消费中“物化”的不良风气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违背的。
诚然,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每个消费者都有选择的自由。但其中也折射出消费伦理观念的不同。消费伦理观念有高下之分,健康和粗俗之别。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就要求以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伦理观念引导消费。
首先,要协调好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的关系,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在当前情况下,要加大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
其次,要以科学精神反对各种愚昧、颓废的消费陋俗,例如嗜赌如命,沉迷于赌博不能自拔;大办丧事,大修坟墓;占相问卜看风水,把有限的经济收入消费在迷信活动之中等。
再次,要重视消费对健康的影响。国民的身体素质对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消费生活方式有益于国民的健康,特别是膳食结构的优化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价值。当代中国的消费伦理观念的导向要及时反映这一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要课题。
十七大心体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生态州建设撑起大樑
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概念,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并在XX年就提出了生态州建设的目标:“到,全州森林面积达到1200万亩,森林复盖率达63.5%,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II级以上,河流水环境质量达II类以上,饮用水源合格率达98%以上;—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1—2030年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州建设的宏伟目标”,我州退耕还林包括荒山造林的总体规划是560万亩,现已完成387.5万亩,占全州林业用地面积的23%,相当于退耕还林前56年人工造林的总和有余,如此规模的人工造林面积在我州史无前例。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这十二方针是退耕还林的终极目标。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就其广义来讲,它包含着凡是能稳定已退下来的退耕还林面积不再蜕变成非林地面积的一切相关措施,如大力发展沼气和改燃节柴减少以消耗木材为主的传统式能源消耗以保住退耕还林成果;在条件具备的山区发展10个千瓦以下的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以及利用生物桔杆,残枝等生物质能源发电以减少以消耗木材为主的传统式能源消耗保住退耕还林;种植经济果木林,木本油料、粮食林、工业原料林、能源林、木本药材以实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品种,促进农民增收、不靠砍树为生活经济来源的森林消耗保住退耕还林;特殊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减少人为生产生活消耗木材减少森林达到保住退耕还林。从狭义来讲,它主要是指能保住已退下来的退耕还林逐渐成林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一切相关措施,如已退下来的耕地、荒山因受人为或自然灾害影响造成林地缺苗少蔸达不到有林地期望值的要求而采取补植补造措施以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因此,广义、狭义同抓,实行标木兼治,辨证施治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系统工程,这一点必须得到各级领导和退耕农户的充分认同才能实现终级目标,下面就我州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谈谈个人浅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
我州退耕还林实施八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但退耕还林的成果能否巩固是我们无法回避而且必须切实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到今年为止,中央对我州退耕还林的投入已超过30亿元,花费了如此巨大的投资和人力、物力,如果出现反弹,功亏一篑,我们将愧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我州的关心和支持,愧对我州各级党委、政府的辛勤付出,愧对社会各界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寄予的厚望,愧对积极参与并为实施退耕还林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事关西部大开发预期目标能否实现,事关我州生态立州的全局和事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历史责任感。
二、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从近几年国家抽查和省级复查结果来看,387.5万亩的造林面积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较为严重。比如,荒山造林部分,由于当年仅投资50元/亩的种苗补助费,相对退耕地造林其保存率相对较低,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85%以上的保存率,又如部分地域因种植经济作物如烤烟等出现了毁林复耕现象;再如因当年任务过大,超负荷运行、时间紧造成不适地适树的小老头林分;还有火灾造成的重荒地等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和存在,如不早认识、早动手采取整改和补救措施,仍然自满自足,势必严重影响退耕还林的成果巩固。
三、科学规划和实施后续产业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XX年)25号文件指出:“实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原每亩20元生活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地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勾。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补助资金。”而另外的105元不直接发放给退耕农户,而是作为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和后续产业建设以及补植补造整改使用,我州这项投资规模近16个亿,怎样用好用活这16个亿以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园满实现生态州目标,个人认为:
1、充分认识发展后续产业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作用
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必须抓好后续产业发展。种植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低,是我州部分地方农民群众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原因。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仅靠退耕还林单项工程解决成果巩固和农民稳定增收是有困难的,要广开门路,多种渠道,多种模式并举才能有利于后续产业的发展。我州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经济果木林、能源林等后续产业是我州实际情况决定的,如吉首市矮寨镇园梦村XX年利用退耕还林工程户平种植金秋梨3—5亩,现每年每亩收入达XX—3000元。全村有了一个稳定的产业收入,农民再也不会以砍树谋生了。
2、认真整改,补植补造是巩固退耕还林治标治本的重要手段
试想在387.5万亩退耕还林中,部分小班,尤其是荒山造林小班目前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85%的林木保存率的标准,以及种植经济作物毁坏复耕的地块和火灾损失的地块,如果不进行补植补造,巩固387.5万亩的成果就无从谈起,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保证387.5万亩的成功率达100%。
3、大力普及沼气,种植能源林和改进炉灶,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力措施。
农村煮饭取暖消耗木材较大,据推算一个四口之家,一年要烧掉5000—6000斤薪柴,折合木材达5—6立方米。这一数乘以50万户,数额不可小看。因此,各级相关部门要在退耕还林区域的村庄采取得力措施,合理规划,普及沼气入户率,普及改灶节柴入户率,大力种植萌发力较强可多次采伐利用的能源林。
4、适当扩增“三保”耕地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补救措施
国家规定退耕还林后,人平不足0.5亩旱涝保收田的退耕区,可适当新开旱涝保收田,以满足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供给,笔者认为这项工程的规划必要前堤是“旱涝保收”,否则徒劳无获,我州“决不能重复前些年”失败的惨痛教训,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充分考察论证决不能盲目推进。试想新开垦一亩旱涝不保收的田,还不如种植一亩柑桔或猕猴桃的收入划算。
5、生态移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虽然理想,但要慎之又慎。
将退耕还林区的农民移居到新区,重新建立生产生活环境,这无疑是一项理想的措施,因为它一次性彻底解决了农民因生产生活破坏退耕还林成果的根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新移居的住地是否具备移居农民基本生产资料,如基本口粮田,基本住宅地以及基本生活的其它用地。如果这个基本生产资料不能保证,那就是一个“难”。既难了农民,也难了政府。因此,凡实施规划生态移民的县市,要慎之又慎
十七心得体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在于“求是”
12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新任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再一次强调了实事求是。
强调实事求是对于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太重要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本目的就在于“求是”,我们一定在学习好上“求是”,在领会好上“求是”,在贯彻好上“求是”,在落实好上“求是”,“求是”到底,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求是”的灯拨亮!
无论干什么事为的就是“求是”,不“求是”干什么事到头来都是白费事。尤其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应该“求是”,不“求是”只是一阵子热闹,到头来什么也学不到。
有的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该下的文件下了,该强调的强调了,按照要求所走的形式该走的都走过一遍了,时间过去了,不胜利完成任务也得胜利完成任务了,这种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是有害的。
我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该走的形式都走了、时间虽然过去了,并不等于就胜利完成任务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否胜利完成了任务,要看是否狠下工夫在武装头脑上可“求”得到“是”了?在指导实践上可“求”得到“是”了?在推动工作上可“求”得到“是”了?一句话,在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上可“求”得到“是”了?
为什么要拿出“求是”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议论如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时,有的党员问道: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党的十七大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党的十七大精神?
我认为: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求是”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个“求是”的报告,讲成绩“求是”,谈问题“求是”,布任务“求是”,提要求“求是”,通盘都是“求是”!所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应该拿出“求是”的精神,在学习中“求是 ”,在“求是”中学习,也就是在学习中运用“求是”,在运用中学习“求是”。
“求是”,思想的精髓,和谐的灵魂,科学的基础,理论的本色,服人的力量,奋斗的目的。因此,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必须在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上“求是”;必须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上“求是”;必须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的上“求是”;必须在切忌形式主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上“求是”;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求是”;必须在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说话上“求是”;必须在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上“求是”;必须在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求是”,只有“求是”才能把十七大精神学到手。
为什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是”?因为,“求是”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解决问题的保证,党的十七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求是”地指出了问题,尤其是,令人担忧的价格上涨过快群众难以承受的问题;收入分配距离拉得过大引发和容易激发诸多矛盾的问题;医院医保药商互相勾结联合贪污造成老百姓吃假药、吃错药、吃坏人、吃死人引起的问题;党员干部身上的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群众非常不满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要害无形中把老百姓刚刚共享改革成果喜悦的笑脸变为沉闷的愁容。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是”。我们只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求是”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完全就不在话下了!
水利部门效能建设心得体会
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已于XX年年2月28日通过,这对机关转变工作作风,革新吃皇粮的 “国家人”思想固疾,是真的动了真格了。为期一年的工作作风转变运动的主要内容、目标和措施是:一、主要内容: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开展机关绩效考评。
二、主要目标:
牢记“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观念,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亊,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优良的政务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主要措施:
1、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务实意识。
2、解决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审批过程繁多,“三乱”有禁不止,部门利益干扰,诚信意识淡薄,政令执行不畅等问题;解决以权谋私,纪律散漫,工作推诿,办亊多拉,违法行政和“吃拿卡要”的行为。
3、建立自治区和地方政务服务中心;
4、加强并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舆论宣传。
5、依据存在问题,制订(单位、个人)整改措施,搞好公开承诺,脚踏实地加以落到实处。
围绕着自治区党委及玉林市委“管理、服务、创新”效能建设这个主题,作为一名机关干部,通过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为水利建设服务。
本人主要的工作职责是玉林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新规范、新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上,所以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玉林市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⒉工作上要严要求,思想上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
安全可靠的水利工程是造福一方的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利工程是祸害一片的工程,一个水库工程的安危事关下游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好一个水利工程,首先要把好工程质量关、管好施工安全生产这个命门,在思想上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严把质量、安全关口,确保完建工程是安全可靠、群众放心的工程。
⒊树立严谨的治学作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工作能力,作为一名技术干部,要树立严谨的治学作风,在工作中,要尊重科学、执行规程规范,切忌浮夸、主观判断。要用“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去衡量自己的生活行为,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作风正派的健康生活方式
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实践。检验检疫部门也不例外,多年来已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包括行政处罚工作中运用到行政指导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行政相对人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然而,作为新兴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问题的是:一些基层执法人员对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融合的正当性存有疑问,认为二者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两个范畴,从而制约了行政指导在日常监管工作的运用和效能。由于行政处罚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制度之中,客观上成了衡量我国行政法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实践尺度,也是检验检疫部门考量行政执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行政指导工作的日常化、长效化,就不能忽视行政处罚这一检验检疫部门的常用执法手段。同时,在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中引入行政指导手段,实现二者的结合运用,对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水平,建设法治质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监管和服务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以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是检验检疫部门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维护检验检疫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一定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属于不一样的行政法学范畴,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施依据不同。行政处罚,其适用的首要内涵即要求处罚的依据法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具体到检验检疫部门主要是“四法五条例”。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行为的依据可分为规范性依据和非规范性依据。其中,规范性依据是指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13条规定:“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以外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发现进口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残损短缺,需要由商检机构出证索赔的,应当向商检机构申请检验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非规范性依据是指不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法律原则、客观情况和行政相对人的需求等,如某检验检疫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指导实验室建设。
2.适用范围不同。相较而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适用范围较宽。从对象上看,行政指导的对象包括与检验检疫职能范围相对应的所有行政相对人,而行政处罚仅指向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制裁的行政相对人;从内容上看,行政指导的事项十分广泛,基本上涵盖了检验检疫职能范围内的所有事项,在违法行为发生前、发生后及处置后均可以有所作为,而行政处罚则仅限定在违法行为发生后惩治和纠错方面。
3.实施方式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较为灵活多样,只要是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包括提示、警示、劝告、劝诫、奖励、建议等,如现在很多检验检疫部门采用的质量分析、行政建议、行政处罚回访、代理单位座谈、许可企业证书到期预警等等;行政处罚为依法设定,《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有七类,检验检疫涉及到的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4.实施程序不同。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对于行政指导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存在较大的灵活性,执法人员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灵活运用。行政处罚程序则十分严格,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严格的行政处罚程序既将检验检疫部门官僚武断和伸手过长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又保证其能够灵活有效地进行管理。
5.实施保障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要求相对人协助具有任意性,不以强制力为保障,虽然有时行政指导行为中指明行政相对人如不接受行政指导行为,可能会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后果,但这仅是当事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结果,并非表明该行政指导行为具有强制效力。如某检验检疫部门向辖区内某商品注册登记企业发出警示:“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将于三个月后到期,需及时准备换证复查材料并提前申请。”该企业未按照此行政指导的要求申请换证复查而导致许可证失效,此结果并非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效力。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制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加处罚款、将查封、扣押的财务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虽然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之间存在着如上诸多的差异,而深入分析两者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意义可以得出,二者在价值层面和执法实践中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1.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本身具有关联性。《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这表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是法定原则。事实上,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本身就是一种警示教育,要做到标本兼治、达到行政处罚目的,必须使当事人不仅知道这样做不行,还要知道为什么不行。要达至这一目标,我们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必须加强解释、说理、答疑等基础工作,近来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正在全面推行的行政处罚“说理式办案”即属于此,而这恰是行政指导在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所以说,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本身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2.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具有统一性。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全体人民的合法利益。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目标并非实施处罚,而是纠正违法行为、预防再次发生,维持良好的检验检疫秩序。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则是以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向相对人施加作用和影响,促使其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达到维护良好检验检疫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见,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有着相类似的价值取向。
3.两者的结合运用有助于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能。从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效果来看,虽然每年执法力度不可谓不严,处罚企业不可谓不多,但违法行为数量却未在实质上减少,一些伪造、使用假冒检验检疫单证的严重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同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立法已有明显的滞后性,使得行政处罚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并不能产生很好的纠错作用。而引入行政指导,则可能进一步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或及时纠正轻微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地避免检验检疫监管不到位或监管效果不佳的情况。从检验检疫执法成本看,行政处罚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设置了严格的程序,通常耗时较长、需要人力物力投入较多,执法成本相对较高。而行政指导相对于行政处罚,程序简单、适用灵活,耗费的管理成本较低。因此,二者的结合运用,恰好能取长补短,有效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4.两者均是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的题中之意。党的xx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XX年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奋斗目标。XX年质检总局法制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这就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完善行政处罚机制,而如何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完善行政处罚机制,引入行政指导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法治质检又要求质检工作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各项工作都要有相应的程序,需要按照步骤、按照时限、按照要求严格执行。而检验检疫立法因多方面的局限,其滞后性、抽象性是难以避免的,法律空白始终存在,不可能完全满足检验检疫日常执法的需求,难以提供详尽、有效的法律依据。此时,如果以传统的“无法律即无行政”的观念来限制行政行为,将可能使一些职能的履行陷入瘫痪状态。而行政指导由于更强调当事人的合意和意思自治,以灵活多样的手段、柔和的程序弥补了法律的僵化和滞后性,如果再将日常化的行政指导手段,用规范、文件的形式加以确认和完善,便可以更好地实现法治质检的内在要求。
二、关于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在行政处罚中的运用
如前所述,将行政指导引入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在理论上有着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近年来部分检验检疫部门的实践来看,在检验检疫工作中引入行政指导,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监管效能,减少和避免监管对象不配合的现象,并能促使监管对象主动参与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实现行政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宣导、质量分析、行政建议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危机;此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民主、行政法制、行政服务意识,构建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和谐关系,促进服务型检验检疫建设。
笔者认为,将行政指导引入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违法行为发生前。
1.重点项目预警。检验检疫部门通过与地方政府、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等加强联系,主动了解大型进出口项目、新设企业进出口需求等,提供“送法上门”等服务,让行政相对人第一时间了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从而在进出口环节规范操作。
2.监管过程预警。在委托代理进口的贸易中,实际的收、发货人极有可能并不清楚检验检疫的相关规定,因此在无意中违法。这一现象在进口商品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生。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对发现的有可能发生违法的苗头性、倾向性行为,及时通过提示、警示、通知等方式,控制违法事态的蔓延,及早纠正违法倾向,尽量避免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二)违法行为发生后。
1.不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检验检疫部门对已经立案的轻微违法行为,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并且通过行政指导能达到纠正违法行为,同时能够预防再次发生的情况下,适当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这样在能达到相同行政管理目标的同时,还更有利于缓和矛盾,促进和谐。
2.说理式办案。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对当事人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以提高当事人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认知,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增进案件的透明度,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结。这可以说是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以行政指导确保个案公正性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因执法不公而造成行政执法权威的落空。
(三)违法行为处置后。
行政处罚回访。在违法行为遭受处罚后,检验检疫部门可结合日常监管等工作,对受过处罚的相对人进行主动回访,了解其对案件处罚是否有想法、有疑义,并可以借机观察其事后整改情况,解答行政相对人的疑问,可杜绝以往“只罚不纠”情形,避免反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以上就是《部门心得体会范文4篇》的范文全部内容,主要描述发展、文化、建设、药品、保障、国家、基本、提高,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热门心得体会范文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