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叙写先进事例为旨要。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事迹材料所要体现的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特定的时代特征都要通过叙事予以展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1)
张晋藩,男,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7月生,山东龙口人,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范式。他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是新中国首批法学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博士生百余人。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70多年里,张晋藩把时间、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法律史学,贡献给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是中国法律史学的奠基人、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他用学术研究建立起中华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是历史,面对的是现实;中国法律史学的生命力之一,就在于为现实的法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他在新中国法律史学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招收了第一届法律史学博士生、第一届博士留学生、第一届论文博士生,创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法律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在中国法律史上,张晋藩做的是“但开风气”的工作,却自谦“不为先”。“不自满、不偷懒”是他做学问的座右铭。
“我多次鼓励自己的学生要赶超老师,这样法律史学才能发展,但我也郑重告诫他们,赶超老师并非易事,因为我还在努力前进!”
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2)
张晋藩,男,1930年出生,辽宁沈阳人,1949年7月参加工作,1950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就读中国法制史研究生,1952年至1983年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导、博导,1983年7月调至中国政法大学,先后任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兼中国法制史研究所所长,1983年5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导,1987年被评为中国法制史重点学科带头人,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2001年聘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2012年被授予首届“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导、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1986年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制课,1996年、1998年两次为人大常委会讲授法律课。曾出版独著、合著50余部,其中代表作为《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主编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其中《中国法制史》由日本中央大学译成日文出版,《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三版由德国Springer出版社译成英文出版,此外,1954年迄今发表法律史学论文300余篇,1980年起负责主编中国法制史教材,迄今已编成出版20余部。现正从事研究:《中国司法文明史》与《中国民法史》。
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3)
《方圆》记者去拜访新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那天,恰逢春分之日。
尽管已是94岁高龄,但张晋藩教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记忆力极好。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里,张晋藩把时间、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法律史学,贡献给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是中国法律史学的奠基人、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同时,他也是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重点学科法制史学带头人,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誉专家咨询委员。
张晋藩用学术研究建立起中华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他在新中国法律史学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招收了第一届法律史学博士生、第一届博士留学生、第一届论文博士生,创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法律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他是第一批将法治课讲进中南海的法学家,更是让中国法律史学走向世界的人。
在张晋藩看来,中华民族四千多年的法制文明史,是加强并完善现今法治建设取之不尽的资源,应该珍视它,并很好地利用它;要把古代的精华和今天的现实对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建设新中华法系的责任与担当。
在中国法律史上,张晋藩做的是“但开风气”的工作,却自谦“不为先”。他始终奉行“见贤思齐”的儒家名训,“不自满、不偷懒”是他做学问的座右铭,他总是自感不足,所以从不敢偷懒。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张晋藩笑称,在学术路上,他永不退休!
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4)
一、一纸主席令,一位“人民教育家”
2023年9月13日,一纸主席令,将“人民教育家”的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了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法制史学泰斗——张晋藩教授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认可,这份认可,属于张晋藩先生穷尽一生开拓的中国法制史学领域,属于他百岁人生培育的累累硕果,更属于他始终坚守的“但开风气,不为先”的治学精神
二、法制史学的天梯:从无到有,开创中国法律史学科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法制建设更是一片空白,彼时,中国法律史学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被认为是“封建糟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晋藩先生毅然选择了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他深知,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离不开对自身法律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1956年,张晋藩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并留校任教,从此,他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法制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从最初的资料匮乏、理论体系缺失,到逐步建立起中国法制史学科的框架体系,张晋藩先生带领着他的学生们,一步一个脚印,硬是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一条通往法治文明的道路
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法制史》教材,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法制史的著作,被誉为中国法制史学界的“开山之作”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法律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为中国法制史学研究搭建起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
他招收了新中国第一批法律史学博士生、博士留学生、论文博士生,为中国法制史学研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骨干
张晋藩先生用他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将中国法制史学从边缘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学科,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三、传承与创新:百岁教育家的人才培养之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学术研究之外,张晋藩先生始终将教育视为己任,他常说:“一个学者,不仅要自己做研究,更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这样才能使学术薪火相传”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张晋藩先生培养了100多名博士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已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中流砥柱,活跃在教学、科研、司法等各个领域
张晋藩先生的教育理念,可以用“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八个字来概括
他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严格,他经常告诫学生:“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能急功利,更不能抄袭剽窃”
他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对学生关怀备至,他总是鼓励学生要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并乐于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我多次鼓励自己的学生要赶超老师,这样法律史学才能发展,但我也郑重告诫他们,赶超老师并非易事,因为我还在努力前进!”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语,却真实地反映了张晋藩先生对学生的爱护和期望
他希望学生能够超越自己,更希望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法制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为中国法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不自满,不偷懒:百岁人生的治学之道
“不自满,不偷懒”,是张晋藩先生书房里悬挂多年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治学和为人的真实写照
即使已年逾九旬,张晋藩先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关注国内外法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并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是历史,面对的是现实;中国法律史学的生命力之一,就在于为现实的法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张晋藩先生始终坚信,法律史学研究不仅仅是书斋里的故纸堆,更要服务于现实,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他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为社会大众普及法律知识,并为国家立法和司法改革建言献策
张晋藩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学者对学术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担当
五、“但开风气”:一位法律史学家的传奇人生
从青丝到白发,从教鞭到拐杖,张晋藩先生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他见证了中国法制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也为之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
他是一位开拓者,为中国法制史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他是一位播种者,为中国法制建设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他更是一位引路人,为一代代法学学子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但开风气,不为先”,这句出自宋代诗人赵蕃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张晋藩先生的人生追求
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始终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为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张晋藩先生虽已年过百岁,但他的精神legacy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不息
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5)
春三月,芳菲盛,万物生。3月20日春分,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家中,新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向《方圆》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法史人生。
尽管已是94岁高龄,但张晋藩精神矍铄,腿脚灵便,思路清晰,记忆力极好,谈及过往神采飞扬,记者仍能在交谈中感受到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与魄力。
70多年里,张晋藩把时间、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法律史学,贡献给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是中国法律史学的奠基人、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他用学术研究建立起中华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是历史,面对的是现实;中国法律史学的生命力之一,就在于为现实的法治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他在新中国法律史学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招收了第一届法律史学博士生、第一届博士留学生、第一届论文博士生,创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法律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他是第一批将法治课讲进中南海的法学家,更是让中国法律史学走向世界的人。
在中国法律史上,张晋藩做的是“但开风气”的工作,却自谦“不为先”。“不自满、不偷懒”是他做学问的座右铭。
“我多次鼓励自己的学生要赶超老师,这样法律史学才能发展,但我也郑重告诫他们,赶超老师并非易事,因为我还在努力前进!”张晋藩向《方圆》记者笑称,他是永不退休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