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通用5篇)

时间:2024-09-1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202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同学们了解吗?王振义有什么卓越的贡献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王振义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篇1

98岁高龄时,王振义仍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他曾说过,“拿着国家的津贴,不能白吃饭”。每周四上午,针对收治的病人案例和学生提出的疑难杂症,王振义都会在查阅资料后和大家讨论处理方案,风雨无阻坚持了18年,这种“查房法”被他称为“开卷考试”。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为了一个病例,王振义用了3天的时间查阅了200多篇文献,亲自制作了30多页PPT。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在72岁那年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并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的学术资料。正如王振义本人所说的那样,他从始至终都将自己放在了学生的位置上,医学的海洋无边无际,为人师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在王振义的眼里,人生最大的快活有两件事:一是学习,“把不知道的事变成知道”;二是治好病人的病。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篇2

时至今日,王振义已经100岁高龄了,从医多年的他培养出的“得意门生”也不在少数。当年,他发现在医院进修的陈竺,在血液学研究方面有天赋,便将其破格录取为研究生,还送陈竺等一些学生去国外进修,学成归来的陈竺也没有辜负王振义的期望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他通过努力接替了老师王振义成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并提出了肿瘤“靶向治疗”的观点,在白血病治疗上有着突出贡献。

除此之外,王振义还带出了陈赛娟、陈国强两位院士,以及21名博士、32名硕士,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不管这些学生后来走上了什么位置,获得了什么成就,他们对老师王振义的崇敬、钦佩之意丝毫不减。王振义院士曾说过,一个人的学术经历总是由低到高,随着情况的变化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要一代一代传承,使得这条抛物线叠加上升,最高点始终是向上的。从医八十载,王振义救死扶伤,坚守医者仁心的品质,用一腔热血和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的神圣,虽然他总说觉得时间不够,留下很多遗憾,但他为医学事业、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篇3

王振义认为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把循证的东西拿出来,这是中西医科研交流、互通、对话的重要途径。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种中药叫麻黄,主要含有麻黄碱等成分。我查资料发现,《中国药典》中收录有麻黄,《本草纲目》中说麻黄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那么是谁最早发现了麻黄碱的作用呢?他就是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始人、著名药理学家陈克恢教授。陈克恢出生在上海,年轻的时候赴美留学,立志用科学方法研究中药。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期间,他开始着手研究中药麻黄。他与同事合作,发现麻黄碱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后来,他还从麻黄之中提取到了麻黄素和右旋伪麻黄碱等成分,并通过对麻黄碱的药理作用研究、临床观察,证明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干草热和支气管哮喘,还可用于脊椎麻醉,以防血压下降。可惜陈克恢教授已经去世了,否则他也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篇4

诱导分化方法先在国内推广,后又在国际上推广应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据统计,这种病例的早期完全缓解率达到85~90% ,而且这种方法副作用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药物口服、价格低廉,每30颗药物,可以服10天,费用只有人民币13块。这不仅为过去被认为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费用昂贵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且还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的理论和治疗途径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目前,王振义教授和他的团队还配合应用砷剂及化疗方法,使这种病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达95%,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急性白血病。因此,王振义教授也被世界医学界誉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

至2018年,瑞金医院主持的大规模临床实验显示,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率达93%。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先进事迹篇5

学生时代王振义接受孔孟之道“仁者爱人”思想的熏陶,在大学时受到了“仁济慈爱”宗教思想的影响,工作以后一年,新中国成立,他又受到了要“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思想的教育。所以,在他的世界观里,作为医生一定要有爱心,要尽可能地救治好病人。他的信念也是和瑞金医院一贯倡导的“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理念一脉相承的。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王振义于上世纪50代在血栓和止血研究领域已初露锋芒。1953年,他在临床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病人在平时没有出血症状,但在拔牙等小手术后会出血不止。他翻阅了大量文献,了解到血浆中凝血因子的高低值是出血的关键,一般实验室检验无法发现,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但做该试验时,需要将硅胶涂在玻璃管壁上。当时国内无此材料。一向喜欢钻研的他用石蜡代替硅胶,成功地在国内首先确立了这种检测方法,并作出诊断,解决了这种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此后,王振义一发不可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他开始在国内外权威科技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他与其夫人合译由Stefanini编写的《出血性疾病》一书,是当时国内唯一一本有关出血性疾病的参考书。他与李家增、阮长耿,以后又有王鸿利、韩忠朝、宋善俊参加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已成为我国在这领域中的代表性专著,并被不断再版。正因为他在血液病治疗和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成果,他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