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1)
__:用心为生命把好检验关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在大众眼里,医院检验科医师的工作就是抽血化验、尿液检验等,对患者而言,从检验科拿到的是一张张化验单,但对检验科的医师们而言,则是一份份托付和责任。在合川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有这样一名医师,她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为专业临床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检验服务,用责任心协助科室负责人做好管理工作,用爱心帮助患者,她就是检验科医师__,医院2023年最美医生。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2013年毕业以后,__便到合川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十年来,她完成了20多万份检验报告,从最初的一名普通检验师做起,一步步成长为科室业务骨干。2021年,__跟随重庆市“组团式”医疗援藏队伍,支援芒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一年来,__从规范检验控制流程着手,建立起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体系。因为她的出色表现,被评为昌都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援藏人才”、重庆市第六届“最美检验人”;2022年被昌都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援藏干部人才”、重庆市第九批援助昌都项目建设管理指挥部“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等。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2)
长者之友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他在转型中精进业务“医”心为民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在基层医院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知识不足,患者就更不会信任这里的医生,很快就会被淘汰。”这是金牛区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牛区金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__扎根基层20余年的心得,也是他指导科室成员的座右铭。
十余年前,金牛区金建人民医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让从事内科工作的__有点懵,一度失去了工作方向。沉下心来梳理后,__发现自己必须增长本领,快速转型。取得全科医生资质后,__成为推行分级诊疗的“排头兵”,对群众的各类疾病进行初筛与把关。“全科医生要一定要有丰富的经验,见多识广,还得学会与不同患者打交道,这对个人成长帮助很大。”__说。
2016年,中心新增养老服务中心,养老病区就设在__所领衔的内科。从此,他带领全科医务人员迅速精进业务,成为远近闻名的“长者之友”。“我们根据不同的养老人群设置分级照护,实行医、养 、康、护、乐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已与西部战区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__介绍说。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3)
__:中医领域的后起之秀
他苦心钻研中医医术,行医德之规,善济德之本,将长期不断探索、深挖积累的行医经验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他以大爱之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他就是合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药研究生__。
今年45岁的__在中医领域算是后起之秀,合川及周边地区慕名找他救治的患者不胜枚举,他平均每年的门诊量超2万人次。__采用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症,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救治了不少的顽症痼疾患者。近日,一名80岁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疾病,整夜睡不着觉,下肢出现浮肿,于是找到__救治,经__治疗,5副汤药下去,症状明显改善,后又出现肢体麻木,右脉消失,经__3副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目前基本已恢复正常。
对于学好中医,__说:“要勤,要悟,要有毅力,要见多识广。”他平时喜欢研读《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并把它们都记在脑子,画在心里。近年来,他还参编了学术专著《脉诀汇编》,出版了《医门初窥》书刊,荣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评选为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2023年合川区中医药传承突出贡献医务工作者。对于他来说,从医者所从事的事业是病人生命所托,是百姓健康所系,因此医德医术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4)
__:“患者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在从医16年的__心中,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在他的眼里,患者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急诊科医生,成长为合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他用心守护生命,用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一名50多岁的患者入院时心脏已经停跳__及其团队没有放弃,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恢复心跳;一名重症心肌炎患者入院,心跳速度是平时的好几倍,病情十分危急,患者随时都有可能死亡,__和团队熟练使用IABP术,用3天时间从死神手中将患者拉了回来……数据统计,__所在的合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年诊治心血管疾病患者3万余人,手术500余台次,成功抢救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及重症心肌炎伴心源性休克多例患者,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对上百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抢救成功率97%以上。
作为科室带头人,__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精进专业、医术和管理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合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经成为渝西区域心血管内科学术中心、合川区医学重点专科。设有冠心病学组、心衰与高血压学组;组建了两支医疗团队——心血管内科专家技术队伍和心血管内科介入队伍;夯实了“心血管病介入、心血管病急救、心血管病床旁评价”三项核心技术,技术水平和手术量都稳居同级医院前列。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5)
__:“只愿不负韶华,不负患者”
“谢谢李博士,我以前一直不知道一个二十几分钟的微创手术就可以治疗困扰我多年的偏头痛,还好遇见了你。”长期饱受偏头痛折磨的何女士出院后还不忘在微信上感谢合川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__。
2022年7月,__作为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引进至合川区人民医院。随后,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不同类型手术100余例,包括后颅窝肿瘤、脊柱骶管内多发囊肿、脑功能区肿瘤、癌症多发转移等三、四级手术,神经外科四级手术占比由原来的21.6%上升到46.8%,一级护理天数由原来的710天上升到845天,医院神经外科疾病救治能力大幅提高。
多项高难度手术,特别是脑功能区肿瘤、腰椎管狭窄、大脑前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脊柱内外沟通的巨大肿瘤、脑干出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不仅填补了合川区技术空白,也让神经系统重症患者实现了“大病不出区”。
成立脑卒中救治团队、建立神经系统疾病MDT多学科协作机制、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__到来后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大大提高了区内脑卒中救治能力和质量,推动科室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此,2023年8月,__被评为“2023年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
“救死扶伤是医者的本职工作,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想为病人找到最合适的治疗,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__表示,从医13年,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医者身上的责任与使命,愿不负韶华,不负患者。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6)
援藏医生:四个眼神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肝胆外科二中心移植外科副主任__是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6年来,他先后16次带队到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甘肃省的高原牧区,累计行程20000余公里,筛查包虫病患者16000人次。
上高原巡诊对于长期生活在内地的援藏医生们来说,每一次都是挑战。“巡诊路上,看着只有500米的路程,走下来可能需要1个多小时。”对于__来说,在高海拔地区种种不适和困难可以用意志克服,他更为关注的是为当地群众治疗包虫病,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防止牧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在健康扶贫的征程上,曾有四个眼神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的乡村里,__遇到了患有包虫病,骨瘦如柴的曲珍,她那黯淡无光却又渴望生命的眼神让__坚定地握住手术刀,强忍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历时7个小时将曲珍腹中重达5公斤的包虫囊精心剥离;在昌都市丁青县,不顾父母反对坚持让他做手术治疗包虫病的藏族小伙信任的眼神让他顶住了压力;经过48个小时的生死接力,经过各方协同作战,他成功地将罹患急性肺栓塞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所有参与抢救的人齐声欢呼“扎西德勒!感谢恩人共产党!感谢亲人解放军!”时的满目感激,让他至今难忘;每当离别时,牧民们不舍的眼神,都激励他即使离开,也要继续为他们送去健康和幸福。
这几年,__和他的战友们研究包虫病根治性治疗方案、带教当地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34项,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__在6年里,历经数万公里路的跋涉、300多例手术,用心用情维护各族群众健康。回首援藏的点点滴滴,__表示,内心和眼睛都是暖暖的。在健康扶贫的征程上,他将用行动继续讲述战“虫癌”助扶贫的故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接续奋斗。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7)
从无到精
他在基层医院建起“特色外科”
__是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牛区金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20年前,刚从三甲医院进修结束的他心怀梦想,来到了现在的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在外科领域大展宏图。当时,中心刚从厂职工医院脱离出来,职工不足百人,外科还没建立,更无手术开展,这与他心中的期望大相径庭。“看到周围很多居民因为外科问题辗转他处,我决定留下来。”__回忆说。
在他的参与推动下,3年后医院成立了独立的外科科室,开展了外科手术,为周围居民群众解决了部分外科问题。为满足辖区居民的健康需要,科室不断发展,十余年前引进了腹腔镜。__通过学习,在辖区同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由于辖区内泌尿结石患者多,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又去三级医院进修泌尿外科,回医院后开设了泌尿专科,指导体外碎石,引进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等先进技术,让周边结石病人不再东奔西走,能就近就医。
通过近20年的发展,在__的带领下,目前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手术近千台。技术成熟、就医方便、费用低,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已成为成都市基层外科特色科室。
作为基层外科医生,需要熟悉外科不同领域常见问题的处置。__在业务上不断努力,成为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普外科主治医师,同时也是全科主治医师。
除了完成日常的手术,他还经常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换药导尿。3年前的大年三十,忙完上午门诊的__如约来到川建社区,为瘫痪在床的王大爷更换导尿管,临走之时王大爷的女儿硬塞了两个苹果在出诊袋里并说道:“何医生,我知道你不收礼物,感谢你三年来为我爸上门服务,今天大年三十,这两个苹果祝愿来年平平安安。”在那个时刻,__收下了这一特殊的“礼物”。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8)
“最美医生代表”__:作为医生,要做好一生吃苦奉献的准备
“我今年已经73岁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老骥伏枥的心态努力工作,为患儿提供更好、更多的医疗服务,我希望我在他们心目中永远是一位好医生、好奶奶。”
8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最美医生”中外记者见面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主任医师__在会上表示,作为医生,要做好一生吃苦奉献的准备。另外,由于每天要与生命打交道,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__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55年中,她始终践行“简、便、廉、验”的临诊原则,为病人解除病痛。她创新儿童肾病辨证理论纳入规划教材,建设国家中医区域专科诊疗中心、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另外,她还甘为人梯,无私传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给学生们,个人捐资60万元设立“__奖学金”,资助儿科优秀学生。
__曾数十次奔赴新疆哈密、四川雅安、贵州鸭江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海口灵山镇等边远地区开展义诊,守护更多儿童健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她率领团队积极组织制定河南地区儿童诊疗方案,组织团队成员支援抗疫。
从1968年以来,__先后在偏僻山区的乡医院、县医院、地市医院一直到了高校的附属医院工作。55年的从医经验也让她对什么是优秀的医生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认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第一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要有高尚的医德;第三要有传道授业的能力,即要把自己的经验和学术感悟能够及时地、很好地传给后人。
谈及中医的特色,__表示,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有非常深刻的内涵。中医重视整体调整和辨证论治,是一种精准治疗,能根据不同的个体,选择不同的方法。
“近些年,我们正在逐步挖掘和传承中医文化和古代宝贵经验。我们还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阐明中医的疗效和机制。另外,我希望我们能做到中西医并重,能走中西医结合的路,让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能够走向世界,造福全世界的患者。”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9)
6次援外“老兵”__:找中国医生看病 已成卢旺达患者普遍共识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出60周年。作为其中的一员,作为援非医疗的见证者、参与者,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激励我继续为中非友谊和中国援外医疗队贡献力量。”
8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最美医生”中外记者见面会。第13、15、16、18、20、22批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__在会上表示, 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员用自己的努力,铸就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从2007年到2022年,__曾6次援外,在中国政府援助卢旺达的马萨卡医院和基本戈医院外科执行医疗任务。帮助马萨卡医院建立了外科病房,开展了高难度手术,填补了马萨卡医院的技术空白,为中国医疗队赢得了荣誉。10余年来。他共诊治患者1.2万余人次,完成手术共2500多人次,救治危重病患200人次。
__介绍,他和队友们扎根非洲,克服工作条件艰苦、气候环境饮食等不适应,出门诊、查房、值守24小时全天候急诊、开展高难度手术、填补当地技术空白。这几年,随着援助力度的增大,中非友谊在进一步筑牢、深化。“在当地,很多患者找中国医生看病,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共识。”
__在会上分享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他在马萨卡医院工作时,遇到了一位18岁的纤维瘤患者。因为患者瘤体位置非常靠近下腔静脉,在当地求治,医生认为风险太大,没有安排手术。当他听说有中国医疗队的存在,便来寻求帮助。
经过3个半小时的手术,患者的瘤体和下腔静脉成功分离。术后经过消炎、换药治疗,他很快就康复了。“出院的时候,患者用卢旺达语给我们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非常感谢你们,中国医生,是你们给了我生的希望’。”
“对于我这个‘老兵’来讲,能帮助患者,促进他们的健康,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同时我也能为祖国援外医疗做点事,这也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所以自己吃点苦、受点累,我觉得不算什么。”
谈及援外过程中的感受,__表示,起初患者也会对援外医疗队产生怀疑,后来发现中国医生都是真心真意为他们治疗,就会逐渐增强信任。“祖国的援外医疗事业为非洲百姓解决了很多健康问题,把精湛的医疗和服务送到他们家门口。其实人心都是相通的,你真心真意帮助他们,他们会知道的。”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报道题目(精选篇10)
见难勇助榜样,弘扬医德楷模
5月的一天,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天宇自然博物馆内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安静的博物馆内突然传来一声呼救,“有没有医护人员在?需要急救!快!”一名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边疾呼一边冲了进来,此时正在馆内参观浏览的__医生和朋友听到呼救,立刻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在走廊里赫然躺着一位中年男性,__立刻上去查看,患者已无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数秒钟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判断,患者猝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要求患者家属及博物馆工作人员联系急救120,__医生和同行的陈刚医生双人配合给予专业的施救,救护车到来的时候,患者已经恢复了自主呼吸,但意识状态仍未恢复,随即送往当地医院继续救治。
回到工作岗位后,__医生仍不放心患者,随时同当地医院的医生和患者家属联系,了解患者恢复情况,随着患者从急诊转入ICU,从昏迷转为清醒,从拔管撤机转入普通病房,到最后出院,每一次病情好转都是一场胜利,给人以欣慰。
近日,青岛市北区人民医院内一科办公室内,患者儿子专程从济南赶赴青岛,对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对父亲进行救治的“救命恩人”进行诚挚的感谢,并送上了一面锦旗。
患者家属告诉__医生,当地医院参与救治的重症医学专家以及后来到山东省立医院进行后续治疗的心脏科专家都表示,如果没有猝死发生时宝贵的黄金4分钟的专业救治,患者痊愈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国每年有54万人发生猝死,平均每天约有1000人,而猝死主要原因是心脏骤停。
他们可能是加班到深夜的工程师,可能是球场上运动的陌生人,可能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样,也可能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生存率不足1%,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240秒。第一目击者,能否在4分钟内实施有效急救,将决定病人的生与死。__医师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正确判断病情,并毫不犹豫地进行专业的心肺复苏,与其扎实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密不可分。在市北区人民医院的内科病房和急诊科工作了10余年,不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加之医院特别重视临床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心肺复苏等重要技能,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定期操练,以备紧急时刻能迅速进行救治。
__医生的见义勇为行为充分彰显了身为医务人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了扎实的临床救治技能的重要性,树立了社会正能量的价值观,是全体医务人员的榜样,是对医院管理理念的肯定。全员医护人员均表示,会继续以__医生为榜样,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更好的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