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通用12篇)

时间:2024-08-13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1)

小明作为广中路街道的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一直以来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一人负责辖区内两个居委的助残工作,其本人作为一名听力残疾人从未因个人原因叫过苦叫过累,在基层助残工作中,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心、爱心、耐心、诚心,为辖区内残疾人服务。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2010年12月,在上海市残联的牵头下,上线了“云助残服务平台”,平台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整合全市优质资源,扩大助残服务知晓度,首期上线了“助盲出行”“手语翻译”需求发布和供需对接功能。一二级视力残疾人、听力言语残疾人可通过平台发布出行需求等。广中路街道残联在市残联、区残联的指导下,动员辖区内助残工作人员、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30余人完成了“云助残服务平台”志愿者注册,其中小明作为优秀代表更是入选首批“云助残服务平台志愿者激励名单”。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小明自注册平台志愿者之后,先后完成4单助盲出行“志愿服务订单”,陪同盲人乘坐地铁,前往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配药,过程中细致热情,小明通过手机文字语音转换功能,全程关心求助盲人的各项需求,帮助其在医院顺利完成配药;陪同盲人从密云路出发,前往欧阳路派出所办理边境通行证以便其旅程所需,随后又陪同盲人前往位于广中支路的区残联,协助其进行残疾人就业培训报名登记,小明利用其作为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专业知识,细心向求助盲人介绍目前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及相关就业职能培训等,顺利帮助求助者报名了其心仪的专项培训。盲人最大的困难就是出行,原来,在没有“云助残服务平台”之前,绝大部分盲人出行是依靠家人和朋友。但是如果遇到家人、朋友都有事的时候,原本的出行计划就只能往后推迟了。小明同作为一名残疾人,切身处地的为求助盲人考虑,真正的.做到忧民之忧,想民之想。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小明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平凡又伟大,其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为残疾人服务,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为社区残疾人做好事做实事。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2)

小刘,常宁市板桥镇太坵村五组,贫困户,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肢体四级残疾人。家里有4口人,妻子侯建英、女儿小贞是精神残疾人,儿子小杰在校读书。全家4口人生活来源仅靠小刘骑电动三轮车载客挣点微薄收入艰难维持。2017年1月,小刘携妻带子回到了家乡太坵村,想在家乡做一份养家糊口的事。这几年,在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大好政策下,他从一个贫困残疾户到养蜂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小刘把这份辛苦的事业演驿出了别样的甜蜜。几年里多次获得荣誉:2017年度被常宁市委、市政府授予“自力更生脱贫群众”荣誉称号;2018年度被常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脱贫之星”荣誉称号;2019年度评为衡阳市 “脱贫路上我最美”脱贫先进典型;2020度获得常宁市 “脱贫示范户”荣誉称号。

小刘,面对着一家4口人中就有3个是残疾人的困难处境,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他内心饱受煎熬,但从没有向困难低头。他坚信,只有靠自己顽强拼搏才能让家里日子过得好起来。他知道靠骑电动三轮车载客是挣不到几个钱,而且还有危险苗头。正当创业无望时,此时本村有个村民在家搞蜜蜂养殖,问他想不想养蜂,一句短短的问话激起了他养蜂的念头,小刘考虑到养蜂低投入、高产出、周期短、成本低,劳动强度偏小,虽身患残疾,打理蜜蜂养殖的事还能得身应手。经过一番思索后,他暗自下定决心,毅然选择了在本村搞蜜蜂养殖。

太坵村虽地处偏僻,但土壤较肥,连绵起伏的山岭上,树木苍绿、植被茂盛、花草资源丰富,是个适合养蜂的.好地方。2017年4月,他东拼西凑,凑齐5000余元作为第一次养蜂的启动资金,从本村蜜蜂养殖户购买了4箱蜂种大胆尝试养殖,由于没有接触过蜜蜂养殖,加上缺乏技术、经验等原故,养蜂遇到了很多困难,不久,养殖的蜜蜂有的出逃、有的遭到马蜂攻击,蜂场经常出现“蜂去箱空”的`状况,让他感到很是焦虑,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蜜蜂养殖几度限入困境。正当一愁莫展、进退两难时,镇、村干部了解到其创业资金短缺等困难时,2018年6月,利用扶贫政策给他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4万元,助力其继续创业。小刘想定的行业是不会轻意改变的,他不服输、敢拼敢闯,拿上这笔贷款,再一次购买了30箱蜂种和养蜂材料。考虑到缺乏专业养蜂技术,镇扶贫办推荐其参加了常宁市电子商务师专业(工种)电子商务培训班,通过在培训班的扎实学习,收获不少,平时多向养蜂专业人士请教,掌握了更加全面的养蜂技术。这样一来,创业干事更加有信心,蜜蜂养殖大胆有底气,利用学到的养蜂技术,他带着一家4口人,扎根老家深山丛林,用心经营着蜜蜂养殖,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养蜂纯收入2万余元,并顺利实现脱贫。

小刘家庭脱贫致富没有忘记本村贫困乡亲,2019年12月,创办了常宁市刘氏蜂蜜自营蜂场。有了自营蜂场,蜜蜂养殖才会向规模发展,他吸纳3户养蜂户(有2户贫困养蜂户),帮助贫困户就业7人,共有养蜂场地3处,养蜂200余箱,遍布大坵村各个山岭上。作为养蜂领头人,让其他贫困户一起来养蜂致富是他的'追求目标,养蜂是个细心活,他耐心地向养蜂户传授养蜂技术和经验,用心经营好蜂场。创办养蜂场以来,2020年合计产蜂蜜6000余斤,蜂王浆50余斤,蜂花粉100余斤,蜂槽蜜300余斤,产值约35万元。2021年分开计产后,他的蜜蜂养殖场产蜂蜜1800余斤,蜂王浆20余斤,蜂槽蜜50余斤,全年产值约13万元。成了贫困户中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并带动周边贫困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大坵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蜜蜂养殖效益有了,蜂蜜滞销问题来了,为有效解决蜂蜜滞销问题,常宁市扶贫办将其蜂蜜产品列入《常宁市消费扶贫产品目录》中来,搭上消费扶贫平台为其销售蜂蜜3000余斤。他创办的养蜂场,目前运行良好、产业兴旺,既解决了些许贫困户就业,又带动了少数贫困户脱贫致富,是常宁市脱贫攻坚“脱贫示范户”,更是常宁市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优秀典范。

小刘作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优秀典范。他深知,每一步成长都搭帮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大好政策,离不开常宁市委、市政府等各相关部门的精准扶持。他家脱贫致富了,生活幸福了,却没有忘记党的恩情,他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恩。继续扎根深山,更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蜜蜂养殖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状大,带领更多的贫困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3)

“人的一生可能会遭遇很多不幸,面对挫折和困难,依然要选择坚强”,这是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上黑沟村肢体残疾人小乔的人生信念。

小乔是一名80后的小伙子,性格热情、开朗。五岁时,一场无情的车祸夺走了他的右腿,导致他不能像健全人那样正常行走。面对残酷的现实,小乔从没有放弃。他坚信,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像健全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创业是艰难的,对残疾人而言更是如此。历经四年风雨,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小乔已经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自己富裕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带领周围的残疾人一同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学业

小乔出生的小山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小乔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2016年他们家由于贫困还被纳入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实施精准扶贫。

生活的贫困,再加上自身的残疾,从小小乔就感受到生活带来的深深的痛苦和无奈。然而父母和全家人没有放弃他,从小就给予了他更多的关爱。村里及周边的人们也都非常同情、关心这个残疾孩子,总是拿他们自家的好吃的给小乔吃,对他关爱有加。也许就是有那么多热心人对他的帮助,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使小乔内心深处产生了报答他们的愿望,造就了他现在有恩必报的性格。

有了家人的关心爱护,小乔有幸读完小学和中学,尽管求学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一年年长大的小乔逐渐成熟起来,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7年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并选择了他一直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就读大学的小乔没有丝毫放松自己,仍然非常刻苦努力,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找一份工作报答亲人及那些曾给予他无私帮助的'`人们,实现他的人生价值。然而事与愿违,毕业后的小乔在找工作的日子里四处碰壁,由于残疾,用人单位因为他的身体条件都不敢录用。找不到工作,小乔一度非常消沉、迷惘,一直苦苦思索自己未来的出路。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强执着的人,经过短暂的低沉期,小乔又重拾信心。于是他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城里,一边打零工一边思考自己的未来。城市生活让他对自身能力有了重新的认识,哪个行业更适合自己,小乔的创业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回村发现致富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乔回到村里,突然发现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小山村,原来这么美,村里的人都会搞一些养殖项目,而很多城里人专程来这里购买农产品。这个发现让小乔思路大开,他要从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绿色农产品的需求的角度考虑创业——养鸡。自己的老家有田地,有牧场,这为他开发养殖项目创造了最好的'基础条件。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跟家里人沟通,没想到,父母直接拒绝了,说待在农村没前途,尤其像他这样的更不应该在农村寻出路。虽然父母反对,但小乔是一个有了想法就不会轻易改变的人,有了路就一定要闯,他要做真正的绿色农产品,让人们看到残疾人的坚强,看到残疾人绝不是家庭的累赘。

家人卖羊支持养鸡创业

最终家里拗不过他,父母把家里的羊全都卖掉,又把仅剩的2万元存款拿出来,还向亲戚借了一些钱,凑了不到6万元全给了他。有了启动资金,小乔买了几百只蛋鸡,着手建起了养鸡场。为了节省成本,他自己买材料建鸡舍,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在鸡场。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的坚守获得了回报,鸡场的几百只鸡开始陆续孵蛋,可是由于缺少销售经验,这产下的鸡蛋没有销路,这可愁坏了小乔。因为刚开始做,销售是很大的一个门槛,把鸡蛋直接拉到市里卖,消费者认可度低,自己又怕被骗,于是小乔千方百计想法子打开销路。只要有人来问询,他就送人家几颗鸡蛋拿回去尝,久而久之,人们也都不好意思,看他一个残疾人创业不容易,就会买一两斤鸡蛋表示支持。令人意外的是,尝过鸡蛋后的人们,都说这鸡蛋好吃,口感不错,一传十,十传百,结果前来买鸡蛋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年后,小乔的养殖场终于见了成效,销路也在逐步打开,这就更坚定了他养鸡创业的信心。

养鸡业初见成效

第二年,小乔又买来一千多只蛋鸡,扩大了养殖规模,而且租赁了土地,栽种了果树,开始种植绿色蔬菜,搞起了农产品产业链。城里人只要来到他这儿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大部分农产品,鸡蛋的销量也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顾客增多,他的各种农产品认可度逐步得到提高,回头客和新客户也越来越多,农产品销量开始供不应求。短短三年,养鸡场综合产值达150余万元,小乔创业终于成功了。

带动周边残疾人、贫困户脱贫

鸡场经营有了一定起色后,小乔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更没有忘记那些和他一样的残疾人,想要帮助他们一起致富。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发展种养殖业。他把想法向市残联、村委会做了汇报,市残联和村委会都非常支持。

市残联给予2万元补贴资金,村委会在办合作社方面也给予更多支持,并划出一块土地免费使用,合作社终于办起来啦。发展到现在,合作社正式员工有9人,其中残疾人就有6名。周边残疾人凡是愿意养鸡的,不用出本钱,直接到鸡场领取鸡苗在家饲养,同时,还免费给他们提供技术,签定鸡蛋回收合同。在合作社引领带动下,现在周边已有56户贫困农户发展种养殖业,种果树、蔬菜,养土鸡、销售土鸡蛋等,各种农产品销售额达400余万元,带动残疾人家庭年增收5000余元以上。合作社计划还要增加水产养殖,农家乐、农艺体验、循环种养经济等一系列围绕乡村发展的项目。更可喜的是,今年还有20余户残疾人家庭,30余户贫困家庭,有意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回望过去,身残志坚的小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坚定生活的信念,依靠勤劳的双手,残疾人也能闯出一条自主创业的成功路。展望未来,满怀信心的小乔要带动身边更多的残疾人和贫困人口共同致富,向着自强自立的道路砥砺奋进!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4)

“我是一名残疾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离不开党和政府给我的关怀和帮助,让我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成为了一名致富带头人,我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带领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袁家坝村小马不止一次这么说过,也确确实实是这么做的。小马虽身有残疾,却自强不息,多年来,凭借着一股子韧劲和不等不靠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致富之路。用真情和汗水为残疾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书写了一曲自强自立的无悔赞歌。

2016年小马被鉴定为四级肢体残疾,他没有向生活抱怨,反而愈发坚定信念,一定要靠自己努力发家致富,过上富裕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和镇政府工作人员聊天中他了解到近年来,陕西省水稻主产区汉中市通过优化“三农”生产力要素配置养生态鱼,大力发展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养生态鱼,种绿色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秆和稻蔸是鱼虾的.天然栖息附着场所,还为鱼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鱼虾的排泄物还能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打底,形成一个生态环保的组合,可以说是“佳偶天成”。一些县区正在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项目来增加土地“吸金”能力,多渠道助农增收。听到这个信息,让正在苦寻致富路的小马瞬间找到了发展方向,联想到袁家坝村地势平坦,稻田肥沃、水资源充沛、光照时间长的特点,便萌生了在本村发展稻渔种养项目的念头。

说干就干,有着顽强拼搏精神的他,回家立即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寻求途径,并将想法告知该镇产业办负责人,在镇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下,他先后到湖北、汉中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所到之处,大家都被他那股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纷纷将自己掌握的稻渔种养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回到村里后,小马根据这些天外出参观学习掌握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本村地理优势和资源状况科学选择适合的水稻、鱼虾品种在自家承包的稻田里进行实验性种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小马基本掌握了稻渔种养技术和管护经验,当年种植的稻谷和混养的鱼虾喜获丰收,一上市就卖了个好价钱,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愿望。稻田边,独特的种养新模式也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前来学习。水田旁常有三三两两的村民们聚在一起,讨论“鱼稻共生”模式的未来。

怀着对家乡一方水土的热爱,以及想干一番事业的'激情,小马2019在镇村的支持和多方争取下,创建了镇巴县四季兴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农作物、茶叶种植与加工销售;水产、家禽、家畜的养殖销售;发展乡村旅游服务;农产品收购、加工与销售;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在2021年,聪慧、能干的小马当选为袁家坝村村支部书记。他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引领,因地制宜制定农户发展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开展袁家坝村上院子小组产业道路建设以及800米的灌溉渠道代建制项目建设,完成庞家湾组1.3公里道路硬化,有效解决50余户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完成36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破解了因耕地面积小、不连片、无法机械化作业的难题,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为今后土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市场前景考察和走访调研,结合本村资源优势,在2022年投资40余万元,用于发展本村茶叶、大米和油料深加工产业,持续壮大公司经济,引导77户村民发展产业,做到“户户有产业、家家能造血”,群众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其中发展种植稻花鱼有机大米300亩,带动脱贫户39户137人,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同时为该镇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赤南绿色、生态有机大米在竞争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让有着“万担坪落,镇巴粮仓”的袁家坝村走出了自己的风采。

谈到未来的发展,小马信心满满:“我还要继续扩大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引进优质水稻品种,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通过互联网将产品销售出去,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袁家坝村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发展农旅产业,打造“稻渔+休闲观光”的田园综合体,让赏稻画、抓鱼虾、品稻米成为市民休闲新选择。争取带动更多的农户走向致富之路。”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5)

小雪家住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温都尔村,现年55岁,肢体三级残疾人,她自强不息带领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2013年她感觉身体不适,在哈尔滨检查出患有两侧巨骨缺血性坏死,医院告知需要手术,可是手术费用高达18万元,家里根本无力承担,无奈放弃治疗导致现在肢体落下残疾。得病初期她心灰意冷,什么都不想做,后来受到残疾人自强模范的激励,下定决心不能安于现状,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现状,经过多方面学习考察决定养殖小尾寒羊,因为小尾寒羊成活率高、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于是借款购买了1只种羊,8只基础母羊和8只羊羔,后期苦心经营并多次外出学习养殖技术,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于2017年初成立了“雪雁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存栏母羊360只,至今共出栏500只左右,收益30万元,目前合作社存栏560只。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残联的帮助,建设了羊舍750平方米,养殖场地4000平米。又购置铡草机2台、粉料机1台、养殖运输车1辆、四轮车2辆,并自行种植青储饲料100亩。小雪身患残疾,更能理解残疾人干事创业的艰难。她带头致富以后,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集中安置10名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人工资收入,逢年过节还为残疾人发放各种福利,年底还有收益分红,这大大地缓解了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也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生活条件。

干劲十足的.小雪,今年计划扩大饲养规模,建设600平方米的饲料储藏库,基础母羊要达到1000只,还计划引进湖羊200只,然后去山东进一步学习养殖技术。日后将把湖羊深加工纳入到生产规划当中,并且把青储饲料加工改进成颗粒饲料,这样既干净还方便喂养。她有信心继续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和贫困户,让他们有活干、有收入,在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中真正的得到实惠、增加收益。

实现开好“政策花”结好“扶贫果”,这样的脱贫典型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6)

在商南县湘河镇通往外面的崎岖山路上,有一辆小货车常年在奔波,无论严寒酷暑、不管晴天雨天,从没停止奋斗的步伐.....。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患有先天性严重肌肉萎缩症的汉子用毅力在撑起生活的一片天。

他叫小方,今年36岁,家住湘河镇湘河镇社区(原红鱼村)柳树沟组,患有先天性严重肌肉萎缩症。家中上有年过六旬的父母,下有十几岁的孩子,父亲多重残疾,行动不便。小孩先天性白内障,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母亲患有慢心病,常年吃药,这样的一个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被列入为在册贫困户。各种产业扶贫政策接踵而至,他没有坐、等、靠,而是更加坚定了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正如他所说:“我做人的宗旨是,残疾人也能干成事,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上天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虽然肢体残疾,但脑子特别好使。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借助电视、手机等媒体,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跑遍了偏远的村庄和大街小巷,做起了中药材购销的.生意,勉强能维持生活。后来,在商南县司法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意逐渐做大,形成了“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经营五味子、连翘、杜仲、山楂等中药材的购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日子越过越好,逐步实现了他愿望,身残志坚的含义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最近一次家访中,谈到今年年底他将如期脱贫时我问他有啥想法,他动情的说:“从开始生活的举步维艰、遭受世俗的冷眼到如今一家人吃穿不愁,住上了新房子,总算都挺过来了,我感到很幸福。当然,如今的.这一切,我非常感谢司法局领导和包扶干部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他们经常来我家走访座谈,帮我解决了不少困难,不仅在经济上给了我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给我的鼓舞,激励我不断奋斗。到年底,我家人均纯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我很知足。即使脱了贫,我也不会就此放松努力,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实现我心中的梦想”。

从他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早日走上致富路。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他的努力下,致富的路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远,他的这个心愿也终将会实现。这就是一个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借鉴和颂扬!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7)

小张,辉县市占城镇三位营村。自幼酷爱自学中医针灸,1994年参加了河南省农村卫生人员晋升考试并取的中医医师资格证书。

2000年3月21日,他攥写的《针灸治疗风寒性肩周围炎》等三篇论文均刊登在《河南卫生报》上,并喜获荣誉证书。同年攥写的《针灸治疗脑血栓后遗证的思考》整录在(中华医学临床治验丛书》第六卷上。

2012年10月17日,他在市残联培训学校参加第四期按摩培训班,认真学习了中医按摩技术,并于2013年3月12日在占城镇大占城村开办了“良玉按摩店”,并作为残疾人自强致富刊登在《今日辉县》报纸上。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顾客,他于2015年10月参加了新乡市高级按摩师培训班,同年12月12日参加了考试并获得了高级按摩师证书。

目前店里员工4名,床位7张,是占城镇规模最大,最强的保健按摩店,3年来,他对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大占城村刘平患有脑血栓后遗症,我给他按摩2个月后,行动自如;残疾人陈刘氏患有严重肩周炎,按摩10天,她漏出了满意,甜蜜的笑容。

贺纪乐,辉县市占城镇王庄村。初中毕业后因热衷电器维修,在辉县市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两年的'家电维修。后因种种原因没有从事家电维修类的工作,于2008年到2011年在新乡学习了电脑的组装与维修。2012年回到家乡占城镇,并在镇上开了一家联想电脑专卖店。因为自身残疾的缘故,所以对前来购买和维修电脑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格外照顾。多年来对身体不好的客户,主动上门维修、上门售后。帮助行动不便的客户秦定全等,每次只要客户一打电话,他就立即上门维修。

自2012年以来连年获得联想专卖优秀销售乡镇。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他每年都会参加2-3次新型电子产品的培训,参加联想公司的每季度的新产品培训会议。他知道,只有拓展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更好回报社会。

师树贞,占城镇南靳村,出生于1967年7月。由于自幼身患残疾,面对诸多的不便和困难,面对现实,他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高中毕业后,通过自学无线电技术,开设了电器维修部,来维持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同时免费为五保、低保、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修理各类家用电器和上门维修,尽量方便大家。2014年,通过在残联技能电脑培训班学习搜索各类致富信息,经斟酌筛选他从事了彩绘行业,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入,随着阅历和经验的丰富,他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带动3-5名残疾人发展。他总是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必须奋发图强,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8)

小郭,1973年1月出生,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父母虽然带他四处求医治疗,但最终导致左下肢瘫痪,至今只能依靠双拐行走。而从小就很懂事的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对家电维修有着浓厚的兴趣。身体上的残缺,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喜欢学习,渴求知识,初中毕业后小郭被录取到临夏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家电维修专业班学习。1993年毕业后,他一边琢磨维修方法,一边给周围的乡亲们免费修理家用电器。两年后,他在东乡县县城里开了第一家家电维修店。由于维修技术好且收费合理,很快就在周边群众中赢得了良好信誉。到了1996年,在东乡县残联同志们的帮助下成立起了通彤电子技术服务中心,为周边的残疾人开展维修技能培训,目前,受他培训的'30多名残疾人中,有5人开起了自己的家电维修店。期间,小郭还给300多户残疾家庭免费维修家电650台(次)。由于维修技术过硬,在2003年全省残疾人技能竞赛中,小郭荣获了家电装配与应用三等奖。

2004年,小郭筹集资金50万元,在县城开办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海尔专卖店,销售以海尔品牌为主的各类家用电器。由于深知残疾人、残疾家庭生活的不易,近几年,小郭给特困残疾家庭发放了洗衣机9台、电视机4台,免费安装调试“户户通”接收机600人(次),他的慷慨解囊和许多助人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销售电器过程中,小郭接触了许多农村残疾人,看到他们身体情况和自己差不多,只是苦于没有一个好的指路人和带头人,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事情的念头开始在他的脑海中盘桓。2008年3月,在县农牧局和残联的帮助指导下,小郭筹措资金20万元,在河滩镇韩杨村筹建东乡县通彤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修建标准化土木结构羊舍434平方米、饲料储藏用房170平方米、500立方米青贮池一座,办公用房150平方米,同时,购置铡草机、粉碎机、农用车、微型车各一辆。同年5月,在他的牵头动员下99户(其中,有30户是残疾户)群众入社注册成立东乡县泽民生态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郭担任理事长,注册资金379万元。以“公司+残疾农户+合作社”的生态养殖模式,与周边50多户残疾人签订养殖协议,由合作社为其提供育肉羊,分散育肥后公司统一收购。期间,还给特困残疾户低于市场价50%发放良种羊35只,免费发放消毒液、药品3500元,免费诊疗230只(次)。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拓宽了经营渠道,还能帮扶更多的残疾家庭发家致富。目前,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户达100多户,户均年增收6000多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500余人次,为贫困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3月,合作社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再次筹措资金311万元,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8亩,新建钢架结构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活动场1100平方米,修建完善了药诊室、观察室、消毒室等办公用房,并聘用10名残疾人在公司工作。

规矩做人,踏实做事,良好的信誉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要求,积极开展原种、一、二级良种繁育和销售工作。并统一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和饲料,降低了社员的生产成本。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使合作社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并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路子。还向周边养殖户提供养殖及牛羊肉、蛋、奶、牛羊皮等产品供求信息200多条。目前,合作社社员存栏能繁母羊800多只,年出栏肉羊1500多只,户均增收12000多元。2016年,合作社被州上定为临夏州畜牧站“三区”人才实践基地,由州畜牧站牵头,推广基础母羊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推广应用,既提高了基础母羊产羔率,又改良了羊肉品质。由州县畜牧站指导,通过合作社推广羊粪发酵技术,既提高了肥效,又保护了环境。

2019年以来,小郭又有了新的企划,合作社承担省科技厅引进良种公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人工常温授精技术实验项目,将继续推广绵羊冻精腹腔镜输精技术,让更多养殖户受益;引进良种肉羊20只,继续推广良种改良;引导社员发展家庭农场;流转闲置土地100亩,种植优质牧草;充分利用本地适宜种植玉米的契机,购置大型秸秆打包加工机械设备,建立饲草饲料加工配送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与县上电商中心等网络销售团体合作销售“东乡贡羊”等为主的名优农产品,逐步带动合作社入户社员及周边农民扩大再生产,强化质量安全,突出地方特色,使广大农户增产增收,脱贫奔小康。同时,小郭在东乡县城开办东乡县通彤培训中心,安置残疾人4人,其中教师2人,主要针对文化程度低或无的驾考人员驾照交规理论培训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目前驾照理论培训通过率95%,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企划,在州县残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正积极筹备中。

由于始终坚持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帮助带动残疾人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小郭在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称赞和有关部门表彰奖励。他个人被省残联授予“甘肃省优秀残疾人自强企业家”荣誉称号,并被州科协评为“2014年度全州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2019年被州政府残工委评为“全州自强模范”。先后当选为临夏州残联第三、四、五、六届主席团委员,东乡县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副主席和肢残人协会主席。他的公司被省残联评为“甘肃省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被省残疾人农培中心授予“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称号,获得中华农业基金会“2017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农户)”荣誉称号;东乡县泽民生态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被临夏州农牧局认定为“临夏州州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被甘肃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并被临夏州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州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9)

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也如期脱贫。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帮助残疾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好不容易得来的'美好生活持续下去,成为各地必须答好的新试题。

“现在有了工作,日子越过越好了。”在湖南邵阳市隆回县一家康复器械公司,39岁的残疾人刘丽(化名)正忙碌着。刘丽家住隆回县六都寨镇,曾是边缘易致贫残疾人。在当地残联帮助下,她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还享受了低保、医疗保险代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政策,实现稳定脱贫。

刘丽的故事并不鲜见。据统计,目前,脱贫残疾人年收入是脱贫人口年收入的81%。加之大部分残疾人劳动能力较弱、看病康复支出较大,与其他群体相比,致贫返贫风险较高。

为此,各地建立健全相关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为防止残疾人致贫返贫筑牢“堤坝”。

在贵州,省残联借助“贵州扶贫云”防贫监测预警平台为基础的.大数据监测系统,动态跟踪核实残疾人相关情况。目前,贵州省30355名残疾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中,已消除30309人的致贫返贫风险,消除率达99.85%。

在河北,该省7067名残疾人脱贫不稳定户和6975名残疾人边缘易致贫户被纳入监测范围。河北省残联通过定期与扶贫、民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数据比对,摸清残疾人需求,提供精准帮扶。

在山西吕梁,当地政府为全市所有持证残疾人代缴意外伤害保险,有效防止残疾人因意外伤害返贫或致贫,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

“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残联,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手段,动态掌握需要帮扶残疾人家庭情况,建立残疾人跟踪访视机制,做到残疾人致贫返贫‘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表示。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10)

初夏时节,草木繁盛。5月10日下午,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残疾青年小魏,冒着高温在自己的艾草地里忙活。31岁的小魏患有小儿麻痹症,妻子小陈左手先天发育不全,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夫妻俩通过种植艾草和加工、销售艾草系列产品等,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者,成功脱贫致富。

虽然身患残疾,但小魏没有意志消沉。他2008年考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药学。毕业后,他在亳州市帮人售卖中药材,期间尝试经营经典中药汤剂的网店,但收入始终不高,加上幼小的'孩子需要抚养,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当时是帮朋友选种植项目,自己试种了3亩艾草,效益还不错。”小魏告诉记者,当地有个传统习俗,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买艾草放在门边,所以鲜艾草总是供不应求。2012年端午节,小魏和妻子载着鲜艾草到家附近的`菜市售卖,一个早上就卖完一车。去年端午节,他专门雇了乡亲帮忙,到县城的几家菜市场售卖,还统一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更受市场欢迎。

“一年的'净收入能有6万元左右。”小魏给记者算了一笔艾草种植账。他种了7亩地艾草,艾草一年可收3季。第一茬卖鲜艾草,能卖1万多元;后面两茬加工艾制品,能卖2万多元,这样比单纯只卖艾叶能多赚。夫妻俩不怕苦不怕累,加工足浴包、艾枕、香包等艾草制品,通过网店等渠道销售。

小魏夫妇发展艾草种植产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还申请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无息贷款。夫妻俩开了一家实体店和两家网店,销售艾草产品等。小魏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他正在注册自己的品牌,延伸艾草产业链,要开发更多艾草衍生产品,稳扎稳打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

“残疾人创业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还要选准合适的产业项目。”固镇县残联理事长对记者说,小魏夫妇的创业经历,值得其他残疾人学习。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11)

遭遇生活的不幸,小陈落下终身残疾,在社会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终创出一番事业。致富后,他不忘岛城的其他残疾人,积极为助残事业贡献力量。

小陈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曲折,在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体育课上因跳高摔伤致使左脚终身残疾,那年他才13岁。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17岁开始,他便离开家乡到原普陀县东极区黄兴乡磨利村捕鱼。一直到2001年,他做过渔民、老轨、制胶厂车间主任等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积极努力,干出了一番成绩。

2001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在东沙镇宫门租了一间35平方米的店面房,开办了一家以出售大猪、中猪、小猪、乳猪饲用和大鸡、中鸡、小鸡饲用的`颗粒为主的金三角饲料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举。

2005年,看到岱山有不少残疾人养殖户,饲料需求量大,他便开办了岱山县安兴玉米加工厂。办企业时,政府不仅为他减免了税收,还为他的创业提供无息贷款和补贴,残联也帮他解决了饲料销售店面的租赁。

他说,我的今天靠的是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和帮助,现在我自己富起来了,也要为助残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创办企业之初,他就招聘了7名残疾人,还安置了附近的3名重度残疾人就业。而他销售给残疾人养殖户的`饲料,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十分便宜。前一阵他和客户算过,饲料基本上只赚养殖户们2—4分/公斤。虽然自己的利润很低,但是能给残疾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饲料,让他觉得很值。2005年,小陈的玉米加工厂经岱山县残联检查验收后,确认为扶贫基地。

除了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小陈还每年都去慰问困难残疾人。

2006年助残日,3名残疾人扶贫基地业主邀请他一起去饭店聚餐,小陈听后提议大家把吃饭的钱拿出来,购买蛋、油、水果等节日礼品,去看望家庭困难的残疾人。此后每年助残日,他们都带上礼品去慰问困难残疾人。

而他自己还每年都会去看望一些家庭困难的残疾人,高亭镇大峧村姓潘的双腿残疾人、桥头社区一位57岁姓周的残疾人……听说附近有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后,他都会马上带着慰问金前去看望。

有一次,他同妻子到普陀区沈家门走亲戚时,特地上门给一位35岁左右姓杨的重度残疾人送去慰问金,使得被资助的那位异乡残疾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年来,像这样的助残好事,小陈不知道做了多少件。

他说,因为自己是残疾人,看到其他残疾人有困难,就更想关心他们,使他们共同摆脱困境。

残疾人专职委员先进个人事迹(精选篇12)

小刘,男,汉族,1973年5月生,现年46岁,翁源县坝仔镇饶村村村民,肢体三级残疾。

小刘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及弟弟(13岁)妹妹(5岁)四人相依为命。当年,他上山砍柴不小心弄伤膝盖,因无钱治疗,最终落下终生残疾。家庭的一次次变故使他母亲萌生改嫁念头,小刘16岁那年母亲在兄妹3人跪地苦苦挽留下仍然选择了改嫁。那一刻,他心都碎了,感到天快要塌下来。弟弟妹妹还小,自己又残疾,以后如何生活下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面对残酷的现实,他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弟妹抚养长大。

为了这个家,他每天起早摸黑,80年代末,那时种地都是靠人力,他一人单造就种植了4亩水稻,1亩花生,农闲时到山上采草药、挖冬笋拿去市集卖以补贴家用、缴交弟妹的学费。年复一年,用他坚强的心,勤劳的双手撑起这个家。由于家境清贫,一直没有成家,直到2001年经邻居牵线与邻村的钟秀莲结为夫妻。钟秀莲15岁那年不幸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她的父母为治疗她的病四处求医,但治疗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且负债累累,后经医生鉴定为肢体一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成家的喜悦却无法减轻家庭劳动力压力,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一年后随着女儿的出生,生活增添了新希望,人生有了奋斗目标,但身上的担子却更加重了,一方面要下地种田,另一方面要照顾妻子、女儿。他咬紧牙关,每天不知疲惫地耕种。在他的悉心照顾及服药治疗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妻子由从前的长期卧床到现在可以生活自理,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

他家里的情况村干部看在眼里,一个身残志坚的家庭,党和政府有必要帮助他家庭渡过难关,随后村支部书记亲自为他的家庭申请纳入最底生活保障(即低保户)。人生最困难的.时侯政府拉一把,真是雪中送炭。2010年第二个女儿降临世间,家庭又多了一份喜悦,虽然有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但仅仅种植水稻是难以脱贫致富的。在小女儿三岁那年正值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化、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时期,各地掀起“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热潮,仅有小学文化的他也加入了种植蔬菜的热潮中,由于没技术、无经验,第一年收成不好,他认真总结,决定第二年一边种植一边请教种植能手、专业农技人员,经过三年的摸索由种植单一品种变为多品种种植,收入一年比一年增高。通过几年不懈努力,把以前治疗妻子的1万多元欠债还请,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时间来到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发动、实施,按照纳入程序,小刘一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结对帮扶,因户施策。小刘一家4口仍然居住在80年代初期建的泥砖房,急需进行改造,驻村工作队发动他的亲朋好友先垫资,积极联系施工队把楼房建起来,当年底他一家就告别泥砖房住上了崭新的楼房。一家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村民都说党的政策好!扶贫工作队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田地比较分散不好连片种植,通过沟通协调村小组长和当地村民成功让他与邻居置换和租赁优质土地用于规模种植,方便集中连片管理,2016~2018年小刘共种植蔬菜12亩,花生3亩,淮山1亩。小刘三级肢残,身体单薄,面对成倍增加的工作量,他没有畏惧,农忙时节起早贪黑,分秒必争,把自己的.休息时间缩减到极限,决不落下如何一个关键种植管理环节。苍天不负有心人,小刘三年种植的蔬菜、花生等均获得了很好的收成。为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驻村工作队队员兼帮扶“第一家长”邱粤平同志积极主动为他联系到本镇万家兴蔬菜专业合作社,双方签订了以合作社先提供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并回收产出的蔬菜模式的合作协议。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收获,经过努力,小刘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495元增加到2016年6030元,2017年7533元,2018年10630元,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

如果贫困群众的思想不脱贫,再多的帮扶也扶不起。如果他们真心想脱贫,有想法、有干劲,就一定能实现脱贫致富。政府要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不认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拼搏在身残志坚的'小刘身上得到完美的诠释,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叩开了致富门,更是用自己的独特魅力感染着村、镇的其他人。

作为一名残疾人,小刘有一颗上进的心,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仅经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致富路,还带动10多户村民种植蔬菜,并积极与村民分享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残疾虽不幸,但并不可怕”,用一双勤劳的手撑起一片蓝天。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