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你知道多少呢?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关键是要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让更多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认同意识,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1)
红色革命故事《闪闪的红星》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冬子出生在江西柳溪镇的一个贫苦人家,从小吃尽了苦。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冬子12岁那年,红军来了,惩治了地主胡汉三,村里的贫苦农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冬子参加了儿童团,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岗放哨,一起学习文化知识,他开心极了。
冬子的爸爸参加了红军,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勇敢地和国民党军队战斗着。
可是不久,红军的仗打得越来越艰苦,根据地越来越小,最后不得不撤离根据地。
冬子的爸爸要跟着部队撤离,临走前,爸爸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红色五角星,告诉他,思念红军的时候可以看看红星。
冬子精心地珍藏着这颗红五星,想象着有一天,自己带上这颗红五星参加红军的情景。
红军刚撤走,当初逃走的胡汉三又带着还乡团回来了。妈妈带着冬子躲进了山里,在艰苦的环境下,继续开展斗争。
一天夜里,冬子的妈妈站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冬子觉得自己已经成了党的孩子。
有一次,党小组召开会议,没想到被还乡团发现了,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其他同志英勇牺牲了。
妈妈牺牲后,游击队的张队长找到了冬子,带着冬子回到了游击队。
为了给烈士报仇,游击队袭击了柳溪镇,可惜还是让胡汉三逃走了。
不久,胡汉三带着一个营的国民党部队杀回柳溪镇,游击队只好撤回山里坚持斗争。
国民党采取封山的办法,切断了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游击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缺少盐。
冬子按照张队长的安排,和交通员吴大叔一起下山去运盐。
冬子在国民党严密的盘查下,用盐水浸泡衣服的方法把盐带上了山,大家都夸冬子聪明机智。
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张队长计划寻找机会,再打柳溪镇。为了准确地摸清敌人的情况,张队长特意派冬子和吴大叔回到柳溪镇,搜集敌人的情报。
冬子到一家米行做了小伙计,暗地里为游击队传递情报。
有一天,冬子得知老板要把粮食运到国民党部队做军粮,他及时地把这个情报传了出去。
游击队根据冬子的情报,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缴获了一车粮食。
这天晚上,在老板家里的晚宴上,冬子遇到了胡汉三,胡汉三险些认出冬子,但被冬子巧妙地应付过去了。
喝醉酒的胡汉三透漏出国民党部队撤走的消息,东子冒着危险把这个情报送到了交通员的手里。
夜里,冬子悄悄的潜入胡汉三的房间,把喝得醉醺醺胡汉三的手脚绑上,又在他的床上浇了油。
冬子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丢在床上,“轰”的一下,火焰燃起,胡汉三在大火中结束了他罪恶的生命。
游击队得到冬子的情报,打下了柳溪,消灭了欺压百姓的还乡团,群众敲锣打鼓庆祝胜利。
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冬子的爸爸带着部队打回来了,冬子终于带着这颗红五星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2)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___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___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___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___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___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__、__和__、__、__等和__,以及__、__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3)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里,一个小男孩悄悄来到了人世,他就是王二小。和当时出生的孩子一样,他出生之后就沐浴在战火之中,父母没有别的期望,就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
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抗日战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八路军深入敌后,在各地建立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王二小的家乡就是抗日根据地之一。王二小年龄不大志气不小,他八岁就加入了儿童团,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时刻注意着敌人的动向。日军经常来这个地方“扫荡”,王二小多次发现敌人的诡计,并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
1942年10月25日这一天,风和日丽,王二小像往常一样,把牛赶到山坡上吃草,他自己则站在山坡的瞭望点,朝山下四周看去。几年的锻炼让王二小的感觉十分敏锐,视力也很出众,他四下张望了一番,没有发现异常,于是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休息。过了一会儿,王二小准备赶牛回家,又朝山脚下望去,突然看到山下有一队人马正缓缓移动。王二小定睛一看,看到了日军的标志——太陽旗!只见日军在山口绕来绕去,看样子是迷路了。王二小冷静地考虑了一番,想绕小道去村子的哨岗报信,以便乡亲们转移。
王二小把牛藏在一片小树林里,小心地在密林中穿梭。突然背后一声槍响:“是谁?出来!”王二小回头一看,不好,他已经被日军发现了。一个日本士兵把他从树林里揪出来,扔到一个凶神恶煞的军官面前。翻译官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问他:“小孩,带我们去附近的村庄,不然,杀掉你!”王二小低头不语,心想现在只能带他们绕圈子多争取点时间了。他假装不太情愿的样子,翻译官抄起马鞭就要打他,军官将其拦住,嬉皮笑脸地冲王二小笑笑,从口袋里摸出两颗糖,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小孩,糖,给你,带我们,去,村子里。”王二小计上心头,决定将敌人引进昨天指导员告诉他的八路军的埋伏圈。于是他假意接过糖果,对军官说:“好吧,跟我来。”军官眉开眼笑地说:“好,好。”
王二小首先将敌人从山坡上带出了山,军官看到已经出了山,以为马上能够到达村庄,就让翻译官抓住王二小,想杀掉他。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军官让翻译官停手,对王二小说:“哪条路?说了,就不杀你。”王二小挣开翻译官的手,说:“这里面有蛇,你们要跟着我走。”他把敌人带进了一条杂草高过人头的道路。日军走了半天,觉得有点不对劲,正准备问王二小。突然,四周响起了槍声,几个日本士兵应声倒下。
日本军官这才知道上了当,一把揪住王二小,用刀残忍地将王二小的右手手指全部剁掉。王二小没有哭,也没有发出惨叫,只是愤怒地看着日本军官,一口唾沫吐在他的脸上。日本军官恼羞成怒,把他扔在地上,夺过身旁士兵的刺刀,猛刺王二小的胸口,鲜血顿时喷溅出来,霎时染红了周围的草丛。然后,军官竟然灭绝人性地将王二小高高举起,猛然摔在一块大石头上,王二小终于微微闭上了眼睛。
由于王二小的勇敢和机智,日军完全被困在了包围圈里,仅仅十几分钟,八路军就将这股日寇全部歼灭。几个八路军战士在收拾战场时发现了还在流血的王二小,大家迅速把他送到刘家庄,可是王二小年纪太小,受伤太重,最终不幸为国捐躯了。
战士们悲痛万分,落下了伤心的泪水。大家抬着王二小的遗体,来到他放牛的刘家庄山坡上,将他葬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上。如今,他的坟上已经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至今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4)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在河北省隆化县,有一所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存瑞中学。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用生命迎来隆化解放的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河北怀来人,从小就机智过人,13岁时就成功掩护共产党员躲过日军的追捕。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自此,董存瑞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争先,苦练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手榴弹投不远,他就比别人多花工夫:当别人还在酣睡,他就早早起床开始练习;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在练兵场上挥汗如雨。胳膊肿了,他咬咬牙挺过去;手起泡了,他也不吭一声。终于,董存瑞成为全连的投弹能手,在一次比赛中还获得了全团投弹第一名。
就这样,董存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在一次次的槍林弹雨的考验和革命传统的熏陶下成长起来。两年间,他共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__勋章”。
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了练出过硬工夫,他想出很多新奇的招数。他自己做了个沙盘模型,模拟战场的场景,让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拟定一个完整的攻坚方案。董存瑞的这个方法得到了师首长的高度称赞,并推广到全军,组织大家观摩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大练兵运动。
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解放隆化城的战斗。隆化是国民党在承德的屏障,他们在这里布防了重兵,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加上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凌晨,阵地上一片寂静,董存瑞和他的战友们彻夜未眠,高度警觉。他们知道,将会有一场大战。突然,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便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解放军强大的炮火向苔山上的敌人阵地扫去。一时间,硝烟滚滚,战火弥漫。苔山主峰上的砖塔,很快就在解放军的炮火下轰然倒塌。紧接着,敌人的碉堡在接二连三的炮火攻击下哑然失声。董存瑞和战友们仿佛看到胜利的红旗已经插上了苔山顶峰。他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热血沸腾,等待着总攻命令的下达。
早晨5时25分,总攻开始,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任务。他们迅速出击,成功爆破了敌人的炮楼和碉堡,出色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眼看胜利在望,突然,一阵密集的弹雨迎面扫射而来,冲到一半的战士被压回到一个土坡下面。原来,敌军已经在学校内的一座桥上修筑起了暗堡。此时,六架机槍射出六条火舌,犹如毒龙喷射出的火焰,挡住了解放军胜利的脚步。
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自告奋勇,向连长请战。情况紧急,连长当即批准,并嘱咐董存瑞:“好,你去吧,注意隐蔽!”董存瑞目光坚定,点了点头:“请连长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说完,他挟着炸药包就冲了出去。
在战友的掩护下,董存瑞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就地一滚,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子弹,然后一阵快跑跳进河沟里。前面就是敌人的火力死角,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边是砖石砌就的。董存瑞把炸药包往贴近桥身的地方放了两次,都掉了下来。怎么办呢?如果将炸药包放到河床上,根本不能炸毁碉堡。
正当董存瑞思忖未果的时候,总攻的时间到了,嘹亮的冲锋号角吹响了,战友们都向暗堡冲了上来。眼看着战友们纷纷倒下,董存瑞焦急万分。突然,他举起炸药包,紧紧顶住桥底,拉开导火索,目光里充满了坚定。
随着天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得粉碎。大批后续部队踏着英雄的血迹冲进隆化中学,红旗最终飘扬在隆化城上空。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5)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县人。18岁从军,跟随冯玉祥将军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历任旅长、师长、军长和宁夏政府主席等职。1931年9月,他因为反对蒋介石__内战和卖国投降政策,被蒋介石以派他“出国考察”为名,夺了他的兵权,而且限期让他出国。
吉鸿昌到了美国纽约,听说有个“中国城地下博物馆”,决定去看看。可进去一看,里面陈列的尽是些中国旧社会最落后的东西:抽鸦片用的烟灯、烟槍,清朝前期男人的发辫,小脚女人的绣花鞋,以及种种迷信用品。吉鸿昌气得责问博物馆的负责人:“你们陈列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负责人以为吉鸿昌是日本人,对他介绍说:“这些东西是中国神秘内幕后面真实情况的反映,可以让人们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
吉鸿昌听出了他们的真实意图是用这些展品来说明中国人的极端落后、无知和愚昧,大喝一声:“别胡说了,我就是中国人!”小胡子一听吉鸿昌是中国人,态度马上变得傲慢起来:“早知你是中国人,我们就用不着以礼相待了。”他举起手杖,指着大门说:“我们这里不接待中国人。”——意思是让吉鸿昌出去。吉鸿昌气得一把夺过手杖,在别人的劝阻下,往地上一扔,扭头走出门去。
过了几天,吉鸿昌到邮局去寄东西,上面地址用中英文写得清清楚楚,谁知邮局职员知道吉鸿昌是中国人后,把邮包推出窗口,陰陽怪气地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中国在哪里,没法投寄。”吉鸿昌火冒三丈,大声说:“中国的领土比你们美国还 大,你竟然不知道它在哪里?”随从忙把吉鸿昌拉到边上,悄声地告诉他:“这是故意刁难中国人,你只要说我是日本人,他就会乖乖地给你寄。”吉鸿昌一听火气更大,愤怒道:“就是不寄这个包裹,也不自称是日本人!我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转身回到旅馆,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是中国人”。以后在美国,无论是出席宴会、参加招待会,还 是参观、访问,凡是正式的场合,吉鸿昌都要把这块木牌佩带在胸前。
吉鸿昌在美国“考察”了5个月,深深感到祖国贫穷软弱,中国人在海外就处处受人欺侮,抬不起头来。靠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不可能使祖国强盛起来,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能挽救中国。因此,1932年2月,吉鸿昌从美国一回到中国,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成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了同盟军第二军军长,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被捕。敌人软硬兼施,想让他变节自首,吉鸿昌坚贞不屈,决不背叛。24日,敌人把他押上刑场。吉鸿昌镇定自若,披上斗篷,像平常散步似的向刑场走去。走到刑场,他停了下来,蹲在地下用一根小树枝写了一首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临刑,他正气凛然,对刽子手说:“我为抗日而死,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搬只椅子来。”刽子手给他拿了把椅子。吉鸿昌坐下后又抬手把刽子手叫过来,对他说:“我为抗日死,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你不能从背后开槍,只能在我眼前开槍。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么打死我的。”刽子手双手发抖,面对吉鸿昌举起手槍。这时,吉鸿昌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随着槍声,倒在椅子上。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6)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
地点:夹金山。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明白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那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__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
以前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我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期望和力量,让给了自我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7)
抗日民族功臣杨虎城
一个一心抗日的将军,却始终不能征战在抗日战场上,这是他的悲哀;一个未上过抗日战场的将军,却促成了全中国联合抗日的形势,这是中国的幸运。这个人正是杨虎城。他虽然不能横刀战沙场,但却谨守着一颗忧国、爱国之心。
这种忧国、爱国之心,在杨虎城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虽然家境贫寒,仅上过两年私塾,但当时正值晚清末年,国家动荡不安,外国侵略者侵略中国,这种种压在老百姓身上的苦难,使得杨虎城很小就懂事了。
他痛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希望寻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使老百姓脱离水生火热的生活。于是,杨虎城开始联系贫苦百姓,发动民众,反抗清政府的暴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点燃了杨虎城积蓄已久的热情,他积极投身于反抗清政府的全民革命热潮中。
1924年,杨虎城加入国民党,坚决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并在自己领导的部队中大量任用共产党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对东北三省的侵略。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的侵华行为奉行不抵抗政策。短短几年时间,东北三省便全部被日本蚕食。杨虎城对此深感痛心,他多次请缨抗日。而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的危难,仍要求他在陕北“剿共”。杨虎城担心国家的前途,多次进言蒋介石,应团结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蒋介石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对杨虎城心生猜忌。
杨虎城并没有退却,他积极响应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主动率领十七路军与东北军张学良消除隔阂,在陕西西北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国民党十七路军和平共存的局面。
1936年12月,蒋介石见陕西“剿共”不力,亲自赶到西安,住在临潼的华清池,督促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剿共”。杨虎城与张学良便借机再次劝说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仍固执己见。杨、张二人对蒋介石十分失望,于是决定“兵谏”。
12月11日晚,张学良连夜率领东北军十一名将领赶到杨虎城处,一把握住杨虎城的手说:“准备好了吗?”杨虎城肯定地回答:“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一起行动。”
他们再次商讨了行动细节,因东北军卫队一营在华清池外围警卫,便决定由一营执行这次捉拿蒋介石的行动。
12日凌晨,东北军卫队一营包围华清池,刚到门口便与蒋介石的近身卫队发生激战。一时间,子弹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火红的流光,双方不断有人倒下。东北军卫队很快便将蒋介石的几十名卫士击溃。
等他们冲到蒋介石的住所时,发现蒋介石已经逃跑。仔细检查,发现蒋介石的衣帽、假牙等仍然留在桌上,被子也还是热的,汽车也没开走。杨、张二人判断蒋介石肯定没有逃远。
于是,杨虎城紧急调集十七路军到华清池外围的骊山展开搜查,同时由东北军卫队在蒋介石住所周围搜查。最终,他们在一个山洞内成功擒住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张、杨立刻电告全国,发布《八项救国主张》,并同蒋介石展开周旋,要他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斡旋下,加之民众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情绪,蒋介石迫于形势,同意与中国共产党签署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改组国民党等六项协议。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而国民党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与日军展开了生死搏斗,延缓了日军侵略的脚步。
可以说,杨虎城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有功的。没有他和张学良发起的西安事变,就没有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是,也因为这件事,蒋介石对杨虎城怀恨在心,对他进行了多年的迫害,直至将其杀害。但是杨虎城并不后悔,因为他是一个胸怀天下、心系国家命运、舍却小我的真正勇士。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8)
抗日英雄人物——马占山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伍出身,早年当磨房工人,精于射骑。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从军。
1911年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
1925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1925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时;
1931年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
1931年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
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据说此次伤亡人死满一桥,而且摞了好几层),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
1931年11月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
1931年11月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
1931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主席。上海、哈尔滨等地组织了“援马抗日团”,上海福昌烟公司为鼓舞士气,还 生产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
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
1936年1月22日任陆军中将。
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率部转战绥远(今呼和浩特)、包头、五原等地。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1938年5月,总司令部进驻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今哈镇)。
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__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9)
白阳珍,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村人,1872年出生,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南梁第一个农民联合会——金岔沟农民联合会主任。那时,他已61岁。
在南梁根据地开创前,白阳珍一家酷受地主老财和团丁土匪的剥削和欺凌,靠开点零星荒地和租种地主部分薄田度日,稍遇年馑,全家老小便只得靠采集野果、野菜充饥,尽管如此,他还时常接济比自己更穷的邻居和乡朋。1928年,陇东大旱,村民饥饿难耐,白阳珍积极鼓动村民们同地主豪绅斗争,说:“饥荒年,人命关天,饿死的人都是胆小的,他们(指地主豪绅)为富不仁,就应硬来!”在那场闹饥荒的斗争中,白阳珍勇于反抗和富于同情心的性格得到充分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以后,大家每有拿不准的事,都来找他商量。
后来,刘志丹在南梁组建起一支革命武装,吓得地主和反动民团惶惶不可终日,广作欺骗宣传,称这支革命武装为“土匪”,村民们也个个胆战心惊。白阳珍不偏听偏信,处处留心打探情况,并把探听到的情况告诉给村里人。开始人们还半信半疑,后来游击队在南梁乡荔园堡一带活动,他们所表现出的严明纪律,使群众进一步受到了实际教育,都说他“人老见识广,说话都是有准儿”。从此,群众见了游击队不但不躲避,还亲切地称呼为“咱们的游击队”。
1933年10月下旬,张策等受陕甘边党的指示,来到南梁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准备工作,经常在白阳珍的家里落脚。在张策等人的指导下白阳珍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协助张策在荔园堡附近组织和发动群众。他不顾年老体迈,走遍荔园堡川的庄头院落,挨门挨户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政策,联络农民积极分子。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梁地区第一个贫苦农民自己的组织——金岔沟农民联合会,白阳珍被推选为主任。当时缺乏革命骨干,他还让儿子白天章参加革命,并时常叮嘱儿子:‘“要把革命的事干好哩,就是掉脑袋,也应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当时,农民赤卫军没有武器,他就发动群众搜集废旧铁器,同乡邻赶制红缨枪和大马刀,发给赤卫队。白阳珍一心为革命的行为,曾受到当时陕甘边区负责人的的多次表扬。
南梁一带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震慑了国民党军阀和地方反动武装。1934年春,国民党地方军阀仇子康部和庆阳谭世麟民团千余人向南梁发动大规模“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主力红军转移外线作战。4月28日,敌人进占荔园堡,大肆烧杀抢掠,搜捕革命干部和红军家属。那天下午,一部分敌人径直向金岔沟扑来。这时白阳珍正在后沟组织群众转移、坚壁物资,闻讯后,迅速布置群众转移,自己留下收拾现场。不一会儿,只见前沟尘土飞扬,敌人的马队涌了进来。白阳珍看到群众刚躲过敌人的视线,还没走远,十分焦急。情急之下,他故意跑出村子,向沟台对面的一条小河沟跑去,敌人果然发现了他,一窝蜂向他扑去。白阳珍被捕了,群众脱险了。
敌人把白阳珍捆绑起来,关押在阎洼子村的一孔窑洞里。当他们得悉被抓的就是白阳珍后,如获至宝,先后用压杠子等酷刑逼讯他,企图从他口中掏出急需的情报。白阳珍年老体弱,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他强忍剧痛,英勇不屈,拒不回答敌人的任何审问。无奈之下,谭匪在1934年5月4日佛晓逃窜前,用铡刀将白阳珍杀害,那年他62岁。
白阳珍牺牲了,他在党的指引下,晚年以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投身于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为革命做了许多重要工作,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黄昏颂”……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镌刻在高耸的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上,也深深铭刻在每个华池儿女的心里。
爱国红色革命故事1000字(篇10)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
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狼牙山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这班留下坚守。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班长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_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享年88岁.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20_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