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感人事迹简介篇1
1月24日,宜尚酒店上海虹桥机场会展中心店,响应政府征召,成为了待观察人员指定入住酒店。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这天是除夕,宜尚酒店上海虹桥机场会展中心店长唐丽正在厨房,和厨师讨论晚上组织个火锅,让过年不能回家、坚守在岗位的大伙,可以吃边看个春晚。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吃啥还没讨论完,长宁区文化旅游局的陈科长来电话,告知唐丽:需要征收酒店,做为集中观察湖北籍人员的观察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他开始没说什么,问了酒店的基本情况:房间数、入住情况等”。唐丽当时心想:“正说着过年生意不好,生意就找上门了”,心里还偷偷乐着呢!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这太突然,我都惊了!”,店总唐丽这样回忆——网络上、微信群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关于武汉的各种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外界对湖北人员已经在严查管控。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唐丽立即联系了酒店业主,陈文传先生。陈先生在了解详情后,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并交代唐丽,既要配合好政府的工作,也要保证自己员工的安全。
第二天,大年初一的早会。唐丽召集目前在岗的13名员工开会,把酒店的决定告知大家。同时征求意见,可自愿选择去留。有11位员工选择了留下,选择与唐丽一起并肩作战。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丽心里也打鼓。但在接到电话的时候,她就坚定了一个念头:做为一个公民,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
在接待前,酒店就和长宁区疾控中心、管辖派出所、辖区医院等,一起开会,讨论了接待事项及人员配备的问题。
但是正式接待的时候,却发现人员和物资都严重缺乏。当天就只来了1个医生、1个疾控中心给车辆消毒的人员,物资也有很多无法到位。
从开始接待至今,唐丽每天带着11位员工,照顾共134位进行隔离的客人和医护人员。
唐丽每天都很忙,同时,她要面临生命安全风险,还要面临酒店服务人员、防护物资的紧缺状况,以及运营成本的压力。
员工们除了酒店的日常工作,还要去给各个楼层回收垃圾,进行依照医护人员的指示,严格的卫生清理。特殊时期所有员工都是身兼多职。
即使这样,每天她都要亲自去各个楼层,给隔离客人送餐、分餐。这种要上前线,和感染风险面对面打交道的事,唐丽要和员工们站在一起。
“每次遇上困难与压力了,她都是和我私下沟通,生怕影响了客人与员工的情绪与状态”,负责该区的区总程咏说起,都不禁泪目。
身处疫情防控的一线,除了要服务、照顾好评客人,更要保护好自己。为了确保每位店员的安全,唐丽每天都要定时给大家测量体温,安排大家喝中药,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截至目前,在医护人员、唐丽和全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已有两批入住隔离的客人,确认健康,离开酒店。
疫情感人事迹简介篇2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战斗、党员就是先锋”!
县委、县政府号令:全体党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走,到抗疫前线去!”县供销社党组成员阮树斌闻令即动,第一时间到土井社区报到,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用责任和担当为战区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县供销社党组成员,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筹备,县直单位居家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领取任务和民主街6个路口值守需要督办,部门需要协调,住户需要排查,防区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这就是阮树斌的战斗!饿了有方便面,困了有帐篷,一天一天,风雨无阻。
“阮主任,这多路口要守,人员不够怎么办?”“同志,请问你们谁负责?我们不能出门生活物资怎么办?”“我家老人的药用完了怎么办?”“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么办?”......作为土井社区重点封闭管理的小区,三星家园是一个开放式小区,四通八达,进出口多,人员复杂,防控难度大。阮树斌接到任务后,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制定防控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将“抗疫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插在小区内。鲜红的旗帜映入居民的眼帘,“快看,那不是供销社的阮主任吗?”“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有几个认识阮树斌的居民在自家阳台上高兴的喊道。恐慌之际,焦急的人们找到了组织,看到了希望,平复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个出口,禁止人员进出”“党员负责消毒、排查,消毒要道边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户一人”“志愿者负责宣传、劝阻、代购,做好排查台账”“干部负责住户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园微信群,发布信息、倾听民声,心理疏导、代购物资”......针对防控措施和应急救助,阮树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们要理解支持,积极配合”“我们不出去,呆在家里不添乱”,小区居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柔性服务、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该小区共排查登记350户1048名人,全部落实一日两查,一户多包,没有发生一起传染,没有发生一起投诉,民主街6个卡口也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战“疫”还在进行,“疫情不销,战斗不止”!风风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树斌率领着一群逆行者们依坚守在抗“疫”的前沿阵地,他们把岗位当战场,视居民为亲人,用党性守护堡垒,用爱心温暖民心,发扬供销人的“扁担精神”,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疫情感人事迹简介篇3
1月25日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出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通知。短短几个小时,就有几百名医务人员踊跃请战,最后由20名医护人员组成了第一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
医疗队中有一支青年突击队,由5名青年团干部、团员组成。作为首批进入病房的护师,队长李青在出发武汉前特意剪短了一头长发,只为更好地投入工作。队员、呼吸科护士张秦容,腊月二十九晚上才回到老家。大年三十中午收到医院招募公告,自愿报名驰援湖北。除夕夜,她的爸爸、弟弟和堂弟一起开车从家里护送她到广州机场,和医疗队一起出发。
从除夕夜到武汉开始,青年突击队一直在对口支援的汉口医院隔离病房奔忙着。1月26日医疗队接手汉口医院的呼吸科病区,里面有近80张病床,全病区所有患者基本都是肺部感染。
为让患者有更舒适的环境,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促进病情恢复,在完成一轮护理工作后,队员们变成“全能护士”,撸起袖子动手清洁医院的隔离病区。武汉的冬天很冷,但青年突击队队员穿着多层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拖地、清洁病房,忙得汗流浃背。
十几天来,无论白班、夜班,队员们点到名字就上,从不喊累。值班期间,队员们要拿药、加药、送药,接补液,监测体温及生命体征,派发口服药及一日三餐、补充物资等。脚磨起了泡,脸上都是被口罩勒出的道道印痕。为节约防护服,队员们每次上班都是几个小时滴水不沾,嘴唇干裂,却从无怨言,只期待病人快些好起来。
疫情感人事迹简介篇4
的春节,对于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蒋丽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戍守祖国边疆的丈夫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不料,刚回老家不到半天的她,就收到通知:“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官渡区卫健系统全体职工取消春节休假。”
“苗苗,妈妈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几天就不能陪你了。”
“妈妈,你别走,留下来。”
“爸爸在部队打‘坏蛋’,妈妈要去医院里打‘坏蛋’,‘坏蛋’很多,妈妈必须要去。”
跟儿子“商量”好后,丈夫的电话也打来了,蒋丽娟对丈夫说:“以前都是看你当战士,这次我也要和你一起战斗!”
回到单位后,蒋丽娟事事抢在前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派医务人员到华丰温泉酒店留观点值守,为武汉来昆滞留人员进行健康实时监测,中心主任李爱莲正在考虑人员安排,蒋丽娟就主动请缨:“派我去吧,我家老人孩子都在老家,老公也在部队,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属,更应该冲在前,我去最合适!”
这就是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一名共产党员的抗“疫”豪情。
在昆明,像蒋丽娟这样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到近900名医务人员的请战申请,其中党员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多名退休党员主动请战。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7人主动递交请战书,在职党员占比超90%。
昆明眼科医院党员李建奎,在做好医院全面消毒的同时,志愿为胜利堂公园自行车、居住小区进行消毒,为富春小区免费配制消毒水100多升。
西山公安分局金牛派出所95后党员民警梅莹,瞒着家人毅然写下请战书,写道:“我是最适合去的人选”,此时离她正式加入警队还不到3个月……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英勇无畏的身影,就是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成为抗“疫”的中流砥柱。
疫情感人事迹简介篇5
“快递就放在门口,您别进去了!我们请居民来取。”2月12日中午,正是午饭时间,外卖小哥们在武汉街头忙碌穿梭。当两名小哥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台北街桃源社区1号门门口时,遇到五六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我们社区现居住着近户居民,共6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有市里支援的党员志愿者,劝导居民减少进出。”桃源社区党总支书记胡郡艳说。
这些党员志愿者,又叫“下沉”党员干部,连日来,武汉市共派出34498名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共同参与疫情防控。“我今天是第一天到这里报到,应该每天上午8点半到岗,晚上8点半下班。不过我早上8点就到了。”桃源社区较大,在一个大铁门前,记者见到了来自市老年大学机关的姚珉艳,50岁上下的她,正拿着社区居民出入证和出入登记表。由于桃源社区离自己家比较远,她借了一辆电动车,一大早就出发了。“很长时间没骑车,刚开始还有点紧张。但是我对自己说,不能怕,必须勇敢地冲上去。这是一场人民战争,每个人都有责任!”
桃源社区是个老社区,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难以封闭管理。有几栋楼临街而建,楼栋门对着马路,怎么办?在台北二路,记者看到,一大排挡板用铁丝连接起来,只留一个临时出口。一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男士站在出口前,三四名身穿红马甲、戴着志愿者小红帽的女士在旁协助。“这次我们机场集团派出了150名志愿者,分头支援10个社区。”身穿防护服的王峰告诉记者,“昨天想出门的人还比较多,经过我们宣传和劝说,今天出门的人就非常少了。”
“前几天深夜转运确诊患者去医院,有个志愿者看到我们社区干部没穿防护服,竟然把自己的防护服让给了我们。我当时感动得差点掉泪。”胡郡艳一边说着,一边带着记者来到另一处大门前。一个年轻的帅小伙和一个秀气的姑娘守在这里。“小伙子叫左昌坤,姑娘叫舒畅,他们是‘夫妻档’呢!”一旁的同事介绍。送防护服的志愿者就是左昌坤,“你们值守的小区也有发热人员,把自己的防护服送给社区干部,向妻子‘请示’了吗?”记者问。还没等他回答,舒畅连忙说:“同意,同意!社区干部比我们更需要。”
他们对面,门洞口站着两位年轻的妈妈。陈璐,女儿10岁;彭晓萌,儿子才一岁三个月。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她们都住在了机场的“倒班楼”。陈璐完全顾不上女儿的学习。彭晓萌儿子还在喝夜奶,“没办法,只能把丈夫锻炼成‘超级奶爸’了,他还要在家办公,忙下来自己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每次视频通话,都看见孩子头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爸爸嘛,当然没有我细心!”
“武汉就是我们大家的家,只有我们守好每一个门,才能守护好这一座城!”王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