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精选5篇)

时间:2024-09-18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同学们看过吗?李振声先进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精选篇1)

让亲缘关系较远的牧草和小麦进行“远缘杂交”绝非易事,面临一系列科学难题。李振声和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反复实验,选取长穗偃麦草进行重点研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他们曾每天步行往返20里路,去试验田查看苗情;他们冒着大雨细心播种,收麦、拉车、脱粒也都亲力亲为;杂交品种不能发芽,他们蹲在田里逐株排查;面对质疑,他们不为所动,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年攻关,李振声和团队育成了“小偃”系列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并迅速推广。其中,“小偃6号”能同时抵抗8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侵染,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衍生品种达80多个,截至2003年全国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逾150亿斤。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李振声还创建了蓝粒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将原本需要数十年的远缘杂交育种过程缩短至3年,大幅提升了育种效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精选篇2)

除了亲力亲为选育小麦新品种,李振声还“运筹帷幄”,不断谋划粮食增产新方案。

1987年6月,李振声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当时,我国粮食产量已出现连续3年的徘徊不前。如何进一步增产?李振声经过3个月的调研,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

随后,他组织中国科学院25个研究所4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黄淮海地区,与地方科技人员合作开展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治理工作,被称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黄淮海战役”。这项工程实施6年,为我国增粮504.8亿斤。

1995年,为打破我国粮食生产4年徘徊的局面,李振声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的报告,提出了实现粮食产量增加1000亿斤的对策。

2003年,针对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的情况,李振声提出争取3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誉接踵而至,但他没有止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精选篇3)

20载寒来暑往,20载孜孜以求。李振声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全部倾注在了实验室与试验田之间。面对小麦远缘杂交的重重挑战,他逐一攻克;面对质疑,他不为所动,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最终,李振声与其团队成功培育出“小偃”系列,并迅速实现了广泛推广。李振声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从而将原本需要数十年的远缘杂交育种时间缩短至3年。

写在麦田里的论文,字字艰辛。在年复一年的试验中,李振声发现,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剧烈分化是开展远缘杂交的三道难关。为了攻克这些难关,他静下心来,开展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遗传性状分析,从染色体水平探索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开始了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

在小偃麦后代中,李振声意外地发现了蓝粒小麦,并经过细胞学研究确定其是“异代换系”,即是一个由一对偃麦草染色体取代一对小麦染色体的新材料。这一发现,让李振声无比兴奋。他利用这种蓝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分离成深、中、浅、白4种颜色,确定是蓝粒基因剂量效应造成了后代小麦粒色的多样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精选篇4)

李振声坚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中国人能自己养活自己。做科研几十年之后,李振声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必须让技术长在泥土里。1985—1987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三年徘徊不前的局面。为进一步增产增粮,李振声带领中国科学院的农业专家,通过翔实的调研,提出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方案。

据他们测算,如果我国粮食在8000亿斤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亿斤的话,黄淮海地区有500亿斤的潜力。很快,李振声组织中国科学院25个研究所的4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黄淮海地区,与地方科技人员合作开展大面积中低产田治理工作,打响了农业科技领域的“黄淮海战役”。在实施的6年中,这项工程为黄淮海地区增产粮食504.8亿斤,与预期计划吻合。

这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李振声在总结这件“大事”时说:“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而自己又能干的事,看准了就要先做起来,不要贻误时机;只要做好了,就会得到国家的认可。”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以麦为业,代代相传、不懈求索!正是这条大道,浇灌了李振声逐梦麦田的梦想,书写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一“麦”相承的传奇,成就了中国人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的坚实底气。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先进事迹(精选篇5)

“李老师很少考虑自己,一辈子都在想着让大家都有饭吃、有好日子过。”在李振声学生们眼中,他生活简朴、淡泊名利,心里惦记的都是粮食这一国家大事。

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需要持续奋斗。李振声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他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每年入冬前,李振声都要带学生去田里看小麦的苗期繁茂性,早春去调查小麦的抗寒性,五六月在田里指导选种;他在科研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带动学生们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把奖金全部捐献出来,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

在李振声的悉心指导下,研究组培养了一批批博士生、技术人员,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年逾九旬,已不能亲自去田间地头,但李振声依然心系科研。他经常向学生了解远缘杂交小麦育种最新进展、“滨海草带”建设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