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篇1
一、基本情况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__,1966年出生,安徽省郎溪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83-1987就读于郎溪一中,1987年考入国内重点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配在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期间,曾师从于现国内著名兽医专家陈焕春院士。1991年毕业后,就聘于江苏省最大的蛋鸡饲养企业,无锡市菜篮子基地——无锡市养鸡集团公司。凭着敢闯敢干,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__很快就担任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主管育雏,饲料配方设计及蛋鸡生产管理。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2001年,年仅35岁的__经过慎重考虑,毅然从公司辞职,自主创业。这一举动在全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无疑在全家掀起轩然大波,父亲、母亲更是接受不了他的选择----一个农村家庭能培养出一个重点大学学生,那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件多么光荣和自豪的是啊,如今你却又要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乡村,那父母为你付出的几十年的心血不又白费了?认定的目标就要闯一闯,这是他的性格。他千方百计做通了母亲的工作,先后在无锡梅村及宜兴创建蛋鸡养殖场,坚定的走上了养鸡创业之路。2008年8月,期待做一番更大事业的他回到家乡郎溪县南丰镇,准备创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养殖场。万事开头难。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为了选择养鸡场场址,他不顾疲劳四处寻;为了筹措资金,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跑了多家银行。最终他在南丰镇一里村租到了30亩土地,又通过借资、贷款和以农户入股的方式筹措了第一笔资金。他建起了鸡舍和饲料加工车间,购买了鸡苗、饲料和鸡药,创建了南丰镇第一家规模化的蛋鸡养殖家庭农场----鑫源蛋鸡养殖场。凭着他在无锡梅村及宜兴创办蛋鸡养殖场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蛋鸡养殖实践经验,鑫源蛋鸡养殖场一开始就颇具规模:投资800万元,在南丰镇一里村租地30亩,建造2个饲料车间,9幢蛋鸡舍,面积7000 m2。全场存栏蛋鸡7万只,
全年产蛋200万斤,极大地满足了本地市场对于新鲜鸡蛋的需求。
二、经营状况
(1)规模化集约生产,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益
公司建立初就定位于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蛋鸡饲养全部采用笼养,每个鸡舍都有降温设备——湿帘风机系统和自动清粪装置。在炎炎夏日下,能降低舍内温度5-8摄氏度,减少了夏季鸡由于热应激而引起的死亡数。提高成活率2-4%,防止鸡在夏季采食量严重下降,提高了产蛋水平,降低了料蛋化。而自动清粪装置能及时地把鸡舍内的粪便清理出去,保证了空气清新,减少疾病的发生。
(2)加强内部管理,重视防疫工作。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饲养管理制度,严抓防疫工作。公司员工进入生产区要脚底消毒,换工作服,全身经紫外光照射后才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物品专用。蛋箱要经过消毒后才能拿到鸡舍。严禁外面的人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对鸡舍的饲养管理、卫生情况都有定期检查,并与奖罚结合,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重视防病治病工作,保证蛋鸡肌体健康
目前,国内疫情严重,新老疾病的发生对蛋鸡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可以说蛋鸡防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蛋鸡场的生死存亡,本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消毒、隔离制定,并严格执行,加强饲养管理,重视蛋鸡营养,提高肌体抵抗力。公司制定了一整套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在蛋鸡免疫前后使用免疫增效剂以减少应激,提高抗体滴度;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发现抗体滴度低及时及时进行免疫,定期药物预防,在冬季及疾病流行期间加强消毒和药物预防。预防用药一般用中药产品,防止影响蛋品质量。平时注意观察鸡只的粪便及精神状态,发现异
常及时采取措施,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
(4)提供营养全面,安全卫生的饲养。
要保证蛋鸡的高生产性能,饲养中的营养水平非常重要。本公司对采购的原料检测很严,发霉、变质的原料一律不允许使用。按可消化氨基酸进行配方设计,不同季节、不同周龄都要对配方进行微调,以节约成本。饲料中添加有机酸、益生素及中草药代替抗生素,提高饲料报酬,增加肌体抵抗力。随着价格的大幅上升,饲料价格也大幅提高。为了节约成本,本公司采取提高饲料营养标准,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大豆油和脱皮豆粕,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限制蛋鸡的采食量,全公司的料蛋比也下降不少,而产蛋反而有所提高。蛋鸡在产蛋期间严禁使用抗生素,如有必要,可用中药进行防病、治病,生产的鸡蛋绝没有抗生素残留,从而保证了蛋品的质量。
(5)加强青年鸡的培育,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要培育健壮、高产的青年鸡,首先要重视苗鸡的质量。本公司从国内著名的,信誉好的公司进雏鸡,减少了胎带疾病的发生。在育雏期间,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雏鸡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及光照严格控制。提供营养全面的颗粒破碎料,基本不限制鸡只的采食量,尽量是雏鸡5周龄的体重达到400克,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青年鸡则根据每周体重增减采食量,重视青年鸡16周的胫长,16周胫长一定要达到105毫米以上。高质量青年鸡的培育为本场蛋鸡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6)本公司的生产成绩
目前,本公司的育雏育成成活率为98%,蛋鸡20-72周龄的成活率为95%以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蛋鸡20-72周每羽平均产蛋20公斤,料蛋比20-72
周达到2.1:1,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7)公司生产经营效益
公司自2008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公司全体员工的拼搏努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2011年7月,共培育青年鸡13万只,已淘汰鸡6万只,正在开产蛋鸡7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387.7万元,创利181.7万元.其中:2009年蛋鸡存栏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20万元,创利35万元;2010年蛋鸡存栏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创利78万元;2011年1-7月蛋鸡存栏7万只,实现销售收入467.7万元,创利68.7万元。2010年郎溪县政府授予本公司“县家庭示范农场”称号。
三、带动农户致富的形式及效果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地方禽蛋产业发展,解决本地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己任。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带领三个本地农民家庭共同劳动致富,并先后吸纳本地农民三十多人进入公司工作,免费传授养殖技术,让农民带薪接受技术指导,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如今已有多人离开公司回家创办了自己的养殖场。如精忠村村民甘金忠在公司的指导下,在自家的林地面放养了一千多个草鸡,年产草鸡蛋8万枚,均价1.2元/枚,草老母鸡28元/斤,取得了不错收益。而在场部工作的农民每人年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另外,场部租赁一里村的土地30亩,每亩租金1700元,年租金达到5万元,盘活了当地农民的闲置土地。而规模化饲养还能为本地种植业、林业、渔业提供营养丰富的新鲜鸡粪,并带动一部分人致富。
总之,公司在这三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重点致力于市场开拓与饲养场所
设工作,与省内外客商广泛联系,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产品除郎溪市场外,还销往黄山、芜湖、溧阳、宜兴、无锡等地,目前正接洽与上海张江集团公司合作,进行土鸡蛋生产。外连市场,内连农户,力争建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养殖企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四、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要取得收益,更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公司自组建投产以来,也正是尽己所能,努力践行着这句话,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
(1)做良心事、吃良心饭,保证绿色禽蛋食品端上老百姓的饭桌。本公司严把质量关,决不在蛋鸡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激素等有害添加剂,绝不为了谋取一时利益而牺牲老百姓健康,真正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2)满足本地市场对禽蛋的需求。自从公司投产以来,产品以其新鲜、味美、无污染而收到了本地百姓和经销商的喜爱,要货量大增,产品供不应求。改变了以往蛋品不新鲜、不安全的弊病。年产鸡蛋200万斤和淘汰老鸡7万只,尽量满足郎溪人民对禽蛋的需求。
(3)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为当地政府排忧解难,三年内,为乡村道路村村通工程捐款约贰万多元,为百姓出行带来方便。把荒山改为养殖用地,一次性补助一里村村民组十三万元。
(4)对从事蛋鸡养殖的农户,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对产品销售给予帮助指导,尽量提高全县蛋鸡养殖水平,帮助农民致富。提供劳动岗位,为年纪稍大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篇2
__,男,现任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多年来,他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为农服务一线,忘我工作、勤勉敬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一名优秀共产党的风采,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大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一、学习锤炼,筑优为农服务的能力素质
__自参加工作后,始终在农业科技战线上默默工作,先后从事土壤普查、病虫测报、植检植保、农技推广等工作。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适应日益发展的农业工作需要,先后在东北农学院和黑龙江大学进修学历,获得学士学位。注重政治素养锤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牢记党的宗旨,以满腔热忱全心全意的服务“三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宗旨服务意识较强,屡获表彰,成绩斐然,成为了全县农业科技服务的先进典型。先后被确定为县土壤学科带头人,被县政府记功奖励8次,获县政府模范工作者称号5次,获得首届富裕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奖,多次被齐齐哈尔市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科普之冬活动先进个人(播种奖),连续8年被评为齐齐哈尔市农技推广系统先进工作者,20__年被评为全省草地螟防治及植检植保工作先进个人,20__年被光荣地推选为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二、刻苦钻研,探索为农服务的科技成果
始终以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并注重新技术效果的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农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参加工作以来共撰写论文26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6篇,省级刊物上论文4篇,获省市学会优秀论文16篇。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三十多年来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成果16项、市级成果11项、县级成果18项。其主要成果:1990年参加的农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的配套应用技术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__年参加的优质专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获全国农业部级丰收计划二等奖,20__年参加的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省政府三等奖,20__年参加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栽培及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市政府一等奖,20__年参加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栽培及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20__年参加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栽培及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市政府一等奖,20__年参加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获齐齐哈尔市市长特别奖;20__年参加的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20__年参加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20__年参加的东北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螟源地及迁入机制研究与应用、20__年主持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分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__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推广、20__年参加的优质专用高粱-龙糯1号高效栽培、20__年参加的黑龙江省奶牛高效可持继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0__年参加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分获农业丰收计划一、二、三等奖;20__年参加的富裕县蝗虫种类、分布、优势种群发生变化及防治技术,获市科技进步3等奖。
三、创新实践,争创为农服务一流业绩
坚持广泛开展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自20__年以来组织开展试验项目162项、示范项目78项、推广项目160项,累计面积1500多万亩次,年均500万亩次左右,农民年科技增收超过千万元。根据近年我县奶牛产业化初具规模,而与之相配套的饲草工程科技含量低的实际,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改变以前农业科技术示范园区以种植粮豆、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的方式,从县域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青贮示范园区,在每个乡(镇)至少要建立一个青贮高科技示范园区。而且还在交通便利,奶牛发展潜力大的龙安桥镇建立了青贮综合示范园区。为了增加园区内青贮品种的数量,他与省市业务部门、科研院校(所)联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搜集到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近百个,为我县青贮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加园区的资金投入,积极寻求与各乡镇及县工信局、农业局、开发办、种子公司等部门广泛开展合作,以求在园
区上增加投入,保证了园区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在园区种植期间,他与中心业务人员一起,深入田间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园区的标准和质量。该园区20__年被评为全市一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该园区规划总面积1000亩。通过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及应用新技术的集合展示,起到“引领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已成为宣传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和推动先进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是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应用先进技术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铃声的课堂。每年接受上级领导和农民参观达1.8万多人。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依据富裕县自然优势,努力进取,20__年通过“院县共建”的平台,省农科院专家一起研究引进了优质专用高粱-龙糯1号,使富裕老窖原料供给从全部市场化选购到基地化专供,原料品种从被市场控制到自主择优育种,绿色原料基地建设从2分试验田发展到万亩基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发展。实现了酿酒用粮全部基地化。富裕县是黑龙江省知名的牧业大县,奶牛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点,__结合县域特点,寻求为奶牛发展,搞好农技推广的新路子,至20__年开展实施完成的青贮玉米生产栽培技术、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项目,对促进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青贮玉米栽培方面的研究填补了我地青贮玉米栽培方面的技术空白。
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篇3
20多年始终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扎根大地、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情怀和梦想,为了大地丰收,甘愿用汗水热洒沃土。
一、为了农业丰收辛勤耕耘
19__年,__,毕业于__农业学校,被分配到自然条件较艰苦偏僻的日光农技站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员,看到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偏低,自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农业新知识技术传授给农民,引导乡亲们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日光乡是个半山区乡镇,人少田多,大多数数属于山高水冷的冷浆田,深泥田,单产不高,1990年在县局业务部门指导下,在粮专资金带动下,改造中低产深泥田、推广垄畦栽培技术,在中低产田改造中,坚持和农民同吃、同注同劳动,白天抓示范,晚上搞培训,在技术操作上,从严把好整畦、播种、栽插和施肥关,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使昔日中低产田亩产不足400斤提高到平均亩产600斤,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取得较好效益;19__年,为了推广水稻“两秧”,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全乡推广我主动请缨,在乡培训班上,怕群众不成功、受损失,我向乡领导和村干部、群众郑重承诺,如果技术不成功,我愿拿出两个月工资来赔偿群众种子损失,并下到村组搞培训,观看“两秧”音响资料,对技术要点、难点进行咨询解答,全乡当年推广早稻两秧__亩,占早稻80%,技术推广提高了粮食单产,政府认可,群众满意,97年被评为乡优秀共产党员。
二、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群众收入
日光育种区,有的农户为了眼前利益,私自育种现象严重,我作为一名农技人员,为了育种产业发展,及时和农民们进行沟通,与县种子部门一起,签订育种收购合同;全面禁止了私自育种现象,及时做好了政府的参谋。育种面积由原来__亩扩大到4000亩,当年育种大丰收,种子价格也卖得很适中,让农民们得到了实惠。育种、油菜的`栽培配套模式,过去多属于白菜型油菜品种,单产不高,1998年,全面推广“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了产量和油质。油菜生产获得了拾金花奖”。
三、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全镇农业发展
__年,在局指导下,抓好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市农业局评为先进个人,__年至今,在县局安排下,在石桥镇万亩水稻高产栽培;石桥镇绿色大米生产基地;石桥镇万亩水稻病虫害综防,在这些项目实施中,我能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取消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盛市、县领导的考察好评。
四、任劳任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大力开展送技术到村,技术指导到田间,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工作目标。经常下到村组开展测土配方施取土,全镇取土样品90个,对于__年冰冻灾害,举办培训班下村指导果农灾后进行补救,剪枝、施肥;及时发放技术资料到村组。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给群众面对面讲解防冻技术,推广有机肥、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工除草、病虫害综防技术,农药施用技术。根据不同农事季节,不定期下村解答农户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在__年工作中,全镇灾后生产补救,香葱栽培种植,农业污染源调查都取了较好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多年的农技推广,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县镇领导好评,群众满意,__年被局评为农业工作先进个人,__年被评为__县劳动模范。
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篇4
32年如一日,栉风沐雨,扎根沃土,他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里忙碌;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帮农民之所需,情系农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成为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被誉为“农技推广的追梦人”,他就是河南省镇平县农技推广中心支部书记__。
想农民之所想。农民的理想就是多打粮食,增加收入,但是没有正确的生产规划和农业技术做支撑,往往是事与愿违。桂琴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种过决明子、春红薯、春花生,而且种什么就购置什么机械,结果决明子因没有销路而赔钱,春花生因自然灾害大部分烂在地里,红薯因价格低入不敷出,年年种年年赔,但自从结识了__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__来到桂琴农业合作社的地里,结合近几年的种植、销售情况,对赔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导他们以优化种植结构为突破口,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种植价格稳定、投工少、机械化程度高的小麦玉米为主,购置灌溉机械,解决缺水的问题......听了__的话,桂琴合作社负责人下定决心,严格按照要求做,保证所有措施完全落实到位。合理的浇水、打药、看管,使今年的小麦平均每亩达55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50公斤,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今年是赚定了!
急农民之所急。夏季天气干旱、雨水不足一直是制约玉米实现高产的瓶颈,特别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高温炎热,植株高大茂密,浇水难度变大,人钻到密不透风的玉米田内容易中暑。有水浇条件的农户因为怕中暑,放弃不管了;种田大户找人浇水更难,人工成本每天高达150元,还找人难,找到的人辛辛苦苦每人每天也最多只浇5亩地,前边浇,后边旱,没有浇到的旱干了,这样恶性循环,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正常玉米产量500公斤相去甚远。金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__把自己的“苦恼事”告诉了__。
每年到玉米需肥需水关键期,遇到干旱找不来人浇水时,都心急如焚,急的觉都睡不着,了解到__的难处,__也替他着急。一天__路过果园,看到果园里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很方便,他想何不在玉米中一试呢?经过认真观察、调查核算,他决定将果园、菜田等高效农田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向__推荐,鼓励他在玉米田里试一试。
于是2019年春__就在100亩春玉米田里先试验,结果玉米收获时每亩产量达到了800公斤,初尝甜头后,在1200亩夏玉米上全部用上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净收入达到500元,有这么高的收入,__高兴地说:这个技术就是好,与传统浇水施肥相比,省工省时、节水节肥、高产高效,彻底解决了高杆作物玉米夏季浇水追肥难的问题。
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学习,省市领导专家也闻讯亲临现场观摩指导,2019年8月13日《河南日报》以“玉米用上新技术节本增效产量高”为题进行深度报道。在__的示范带动下,许多种地大户争相效仿,今年预计达到一万亩以上。
帮农民之所需。安子营乡梁寨村230亩种粮大户__,刚开始种地时人家咋种他咋种,结果是投资大效益差。自2014年以来,__多次深入到__的田间,现场指导他科学施肥浇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结果是化肥按配方用,农药拣最佳期施,投资减少了,产量提高了,效益上升了,年纯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如今,__种地越来越有劲,越来越科学,所种的小麦玉米花生成为当地农民学习的“样板田”。
伴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职业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__也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的优势,与时俱进组建了一个近百人的大农户微信群,将全县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权威专家拉进群里,开展农事指导、技术辅导等“业务”。大农户在微信群里发个图片、提个问题,他能准确识别的就在群里回答解决,不能确认的问题,就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诊断、现场解决。近年来,他指导近百家新型经营实体科学种田。
解农民之所难。技术棚架一直困扰着农技推广工作,如何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一直是__追求的目标。他尝试用各种方式向农民传播技术,让农民体会到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效益,让农业技术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他根据不同农时季节,开办电视技术讲座、建立试验示范田、开展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普及宣传农业新技术。每年举办电视讲座16期,培训农民3500人次,解答农户疑难问题上万次。__一位细心的同事曾做过统计,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__都奔走在田野之间,生活在农民之中,全县许多农民都保存有他的电话号码,亲切的称呼他为“杨老师,杨专家”,__这个朴素的名字在镇平县农村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今年3月25日,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卢医镇白杨树村一村民给__打电话说他的麦子稀而且发黄,__和几名科技人员“全副武装”到到达现场会诊,当天的春雨执着的下着,滋润着大地,当确诊是冻害所致,立即叮嘱这位农户浇水追肥,促进春生分蘖生长,弥补灾害损失。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当看到农民那满意的微笑,他在心里说这一趟又没有白来,农民是打心底的感激__。
做农田的守望者。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也正是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的关键期。根据天气预报疫情期间有倒春寒天气,这紧紧牵动着__的心,由于防疫工作的要求人员不能聚集。如何把抗灾减灾的信息、技术发布出去呢?他在不停地思考,猛然间他想到了各村的防疫宣传大喇叭,他决定以各村的防疫宣传大喇叭为阵地,把农业技术传递到每家每户,在征得农业农村局领导的支持后,将“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录制成音频资料,通过县委宣传部下发到全县410个行政反复播放。指导农民分散下田,错峰下地,浇好抗冻水,喷施叶面肥,提高小麦抗冻能力,减轻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在疫情期间抗疫和推广两不误,__所在的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全省科学普及先进单位。
在农业灾害面前,__一直有种职业的敏感。在镇平县,每次发生农业灾害后,第一个出现在田间地头肯定是__,第一个安抚农民的也是__,第一个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的还是__。为掌握一线生产情况,夏天顶烈日,冬天冒严寒,到田间调查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全县的农业生产动态全掌握在他的脑海中,成为全县良田的“保护神”和农民的“知心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作为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带头人,__不辱使命、主动作为,近年来,他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农业项目16余项,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5项,累计推广面积230万亩次,为全县增加经济社会效益上亿元。先后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科技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201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2012年12月,被河南省农学会授予“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014年,获河南省农技站“首届河南最美乡村农技推广员;”2015年,被授予“南阳市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被镇平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镇平县第七届拔尖人才;”2019年1月,被河南省农业厅向农业部推荐为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2019年6月,被评为“全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南阳日报》、南阳电台、南阳电视台以“在田野里谱写丰收的乐章”为题,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在镇平县410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__的足迹,辛勤的汗水和农技智慧浇灌着每一块土地,他用农技人的使命和担当,谱写出一名普通农技人员最美的乐章。
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篇5
__在农业战线工作了30年,他坚持深入“三农”第一线调查研究,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痴情三农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__是个“痴人”。无论外出开会还是下乡,都带着笔记本,遇到什么农情事情都汇集下来。遇上什么事情及时解决。一次下乡经过__镇南,发现路边生长着外来生物黄顶菊,他赶紧让司机停车下车查看,仔细观察,确定是黄顶菊后,赶紧到镇政府通报情况,赶紧组织人员铲除,及时控制了有害物中的蔓延。他将自己的手机电话开通成农情电话,群众有疑难问题电话解答,接受群众电话咨询__余次,手机成了农技110。棉花生长期间,西木左村的干部群众需要棉花管理新技术,群众白天各忙各的,他决定夜晚给群众培训,虽然正值星期天,他还是及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那天从晚8点一直讲到10点半,听讲的群众达300多人。__年4月初,一场倒春寒袭击了我市的大部分麦田,不少村的群众打电话询问受灾原因和补救措施,经过现场观察,确定了低温是造成小麦干尖,黄苗的主要原因,他及时提出了补救措施,打印了上万份技术资料,发放到广大群众手中,保证了小麦丰产丰收。__年7月傍晚,一场冰雹袭击了__乡的几个村庄,接到消息后,就和市乡干部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村庄,查看受灾现场,分析灾情,现场对100多名群众讲解了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灾后管理措施,稳定了民心,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几年来,__每年下乡时间达200天以上,室内培训40多次,现场培训30多次,直接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0多村,被称为__农情活地图,两次被评为__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__年被评为__市专家服务明星,__年被全国计生协会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__年评为__市科技拨尖人才。
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农技推广的新途径
面对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减少,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__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一是与种子经营部门共同进行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分析对比,确定适合我市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措施。近年来,先后筛选出了小麦品种良星99,石麦12、14、15,观35,师栾02-1,玉米品种有先玉335,中科11,浚单20,棉花品种希普1号,希曾802和杂交棉98-1等一批新品种,对提高我市农业产量起到了巨大作用。
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大冯营付家庄和太古庄高赵圈村,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__市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技术工作,推广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其中生物防制玉米钻心虫,田间放赤眼蜂,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减轻了危害。经__省专家组鉴定,高赵圈村3000亩小麦、玉米两季亩产突破1000公斤,小麦最高单产610公斤,玉米最高单产700公斤。根据雨水多的状况,提出提前预防玉米褐斑病,在褐斑病大发生的年份,控制了病害发生。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该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恪守职业道德
三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广大公认的“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他从不推辞,有求必答,而对一些许以丰厚报酬的农资销售商的推销请求,他却从不应承。__年在得朝村培训后,为免受假农药之苦,老百姓请他帮忙选购农药,他爽快答应,在农资市场走了七八家,帮农民买到了称心的农药。
__累计推广优质小麦、玉米245万亩,直接增收17亿多元,节支5418万元,__年推广两晚节水增产技术50多万亩,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节支__多万元,同时与省内外12家科研单位有直接联系,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打下了基础。
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篇6
__,男,1960年生于陕西省洛南县,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农林学校植物保护专业。现任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陕西省第八届青联常委。陕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植保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陕西省青年科协理事。1992年荣获陕西省首届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1993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年被评为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二层次,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普及先进个人。2001年被聘为陕西省高级专家评委。2005年荣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16项,参加11项科研课题,15项科研课题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一直担任陕西省科学院(大荔)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负责人,陕西省科学院驻大荔新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博士工作站长、首席专家,被我县设施农业局、尊天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多家涉农部门、企业聘为首席专家。
早在20世纪90年代,陕西省科学院就与市政府合作,在大荔建立了“陕西省科学院渭南科技示范基地”,后更名为陕西省科学院(大荔)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基地负责人,近30年来,__以基地为家,每年住在基地超过200天,常年奋战在科研一线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紧紧围绕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关键技术问题,在粮食及经济作物灾害性病虫、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绿色瓜果生产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成果示范及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基地研究方向抓好研究团队建设
30多年来,在__的带领下,陕西省科学院(大荔)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研究团队不断壮大,在关中灌区粮食及经济作物灾害性病虫、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成果。县政府在财力困难情况下,修建了拥有技术培训室、科研实验室及生活设施等功能的1800平方米综合科技大楼,提供流转土地30亩作为田间研究试验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科技基础条件项目的设施有效的提升了基地科技支撑能力。同时基地背靠“大荔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基地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基地已形成以植物保护、植物学、农业生态工程、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生物技术及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专业交叉、渗透与融合,结构合理的20余人的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团队,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8人,博士4人,硕士6人。有省突贡专家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陕西省“三五人才”3名。2人被聘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专家,3人被聘为“三区科技人才”,3人为“渭南百名科技人才”。
以院地合作“153”模式续写基地新篇章
长期以来,由于__身体力行,省科院更多地科研人员走出了研究所实验室的大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田间里找到了研究项目,获得了科研工作落地于实践的自信和农民依靠创新成果致富的成就感、自豪感,已逐渐形成一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善于克难,创新奉献”的基地创新文化。其中院地合作“153”模式又为大荔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显著成绩。
其“1”,就是在田间头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场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车间、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及新技术辐射源,架起了科技通向生产的桥梁,可实现先进技术、科研成果与直接生产者的有效对接,探索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使农技人员和农户对各项创新实用技术与服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懂、用得上,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移率、入户率和到位率,深受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亲切的称“试验示范基地”为“田间课堂”、“地头学校”。同时,“试验示范基地”还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自身发展壮大的能力。总之“基地”是凝聚科技人才的载体,是出成果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其“5”,就是起到了五个促进作用。大荔县农业是渭南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代表,素有“东部农业看寿光,西部农业看大荔”“大荔农业会唱歌”的美誉。随着陕西省科学院(大荔)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由__领衔的基地专家不但被聘为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专家,而且更是农民致富的贴心人,提起基地的科技人员大荔县乃至渭南市各县的农民、农技员基本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引领、支撑作用!大荔县是全国“一县一策”示范县,建设、发展过程中得力于科学院农业基地团队参与和指导。二是,促进了大荔农业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如研发的大棚设施蔬菜中根结线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使农民每亩年减少5000-15000元损失。这一整套的防治措施,是农民感到简单易学,效果明显,确保农民的增收。三是,促进了实用科技成果的研发与推广转化。突破了农业科研成果 “高大上”, “不接地气”,与农业生产脱节问题。基地项目成果来源于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与一线农业生产结合紧密,一边在大田做实验,一边在实验室做实验,不但出成果快、见效快,而且农民简便易学,解决问题给力。例如,基地到大荔不久,团队以5000元科研经费起步,在大荔黄营村开始进行冬枣设施栽培试验,研究反季节生产系列技术,使冬枣成熟期较常规栽培提前1-2个月,效益成倍增加,由于设施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如今大荔冬枣享誉全国的品牌,成为杭州G20会议的特供蔬果,也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四是促进了地方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式的农业技术员人才,一些农技干部的新技术提升速度也得到加快,改变了基层农技站农技员的知识老化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进入本世纪以来,各种农业技术、农资信息“多而杂”,农民疑惑多,不知道该用哪项技术与购买农资,但科学院示范基地在田间地头,专家长期与农民连在一起,常年为农民讲解知识、培训技能,农民可以放心的选择使用实用的科学技术和农资,减少了农民不必要的损失。五是促进了地方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升级。陕西农业看大荔,大荔农业看设施。在大荔农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基地专家及时向大荔县委县政府领导乃至渭南市领导提出建议咨询报告,并得到批示、执行,为农业升级起到了科技智库作用。如今大荔设施农业领跑全省乃至全国,已成为大荔农民增收致富的制高点。
其“3”,就是三个满意。由于陕西省科学院选渭南市大荔县做农业科技合作对象,双方共同建设试验示范基地的路径正确,科研立项选择和科技人员秉承踏实奉献、朴实肯干的作风与事业态度,获得了三个满意:一是地方党委政府满意,二是当地老百姓满意,三是科学院自己也满意。
以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塑造团队攻坚能力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重大学术课题的研究决非个人所能承担。__坚信:只有将成员个人的智能整合为群体的智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攻关,才能承担、完成重大研究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以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塑造团队攻坚能力,才能保证科研团队运行的高效率,才能不断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基地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省部、院地合作等相关项目3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制定地方标准12项,提出新技术20余项。其中研究提出的秦椒低残毒控制技术,实现了陕西秦椒出口欧美市场的目标,被称之为陕西秦椒栽培史上第三个里程碑;研究提出的玉米病毒病持续控制技术,快速有效的控制了玉米病毒病的危害,每年为陕西挽回玉米产量损失5亿公斤,鉴定委员会认为其研究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提出的棉花药剂滴心、玉米根部施药、低浓度大液量等叶螨防治新技术被农业部列入植保新技术面向全国推广。提出了果实类蔬菜套袋、臭氧杀虫灭菌、摘花控病、营养调控、防虫网+黄板害虫阻诱、生态调控等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新技术;集成了设施栽培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体系达国内领先水平。累计举办技术培训600余场次,培训人员10万人次,使基地示范区内技术入户率达90%,提高了广大种植者科技素质,为大荔区域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30年来,__敬业爱岗,甘于献身农业科学事业,勇于承担重任,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创新的奉献精神。已经成为基地每个成员和我县农业科技人员良师益友和行动楷模。
农业工作者先进事迹精选篇7
__,一名土生土长的乡村农民女儿,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员。这一干就是25年。在父母的眼里,女儿时时都在上班;在同事眼里,工作上好是个拼命三郎;在领导眼里,她放在哪个岗位都是能手,是位爱学爱实践的好同志。
水稻是桐柏县的重要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的40%左右,常年以籼稻种植为主,20世纪90年代,产量到了一个瓶颈。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摆在农技推广人员的面前。作为一名刚回来的学生,她主动向单位请缨,去学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取土样,做试验对比,1996至1998年三年中,她跑遍了城郊、月河、吴城、固县等几个水稻主产乡镇。吴城镇闫庄村是个水稻种植条件较好的村,但是每年水稻的产量总是徘徊在900斤左右,为此,她和同事们说服农户,搞配方施肥试验,当年水稻亩产超过1000斤。这几年,她成了实实在在的农家妹子,过端午节,赶上水稻插秧,她不管晴天烈日,还是倾盆大雨,她都要去亲自把关,帮助栽插。配肥不仅运用在大田里,还要用在育秧上。在旱育秧、盘育秧的试验推广阶段,配方施肥也成了灵丹妙药。这里的秧苗长得壮,分蘖多,移栽大田后,爆发力强,为此,县政府召开了现场会,示范带动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桐柏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90%以上,水稻旱育、旱盘已占了50%以上。为了全县水稻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她主持参与了超级稻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双增一百”及吨粮田节本增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等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示范工作,为全县水稻品种选择提供了翔实科学的数据。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水稻适栽期降雨偏少。特别2008至2012年连续五年降雨偏少,期间连续三年的春旱持续、冬春边旱,造成水稻插秧期连续严重缺水的困境,生产形势严峻。针对当前的干旱形势和今后极端天气逐步常态化的趋势,她积极参与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籼改粳技术的实践与探索,重点推广了以粳稻晚播为核心的集成技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粳稻,以应对极端天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013至2015年粳稻累计示范3000亩,累计推广5万亩,机械化育插秧2万亩,平均亩产达500公斤以上,筛选出适合桐柏种植的粳稻品种,如新稻18、郑稻18、宁粳3号等。
2009年以来,她主持参与了桐柏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吨粮田节本增效集成技术、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工作,由于小麦高产创建等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活动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麦的积极性,推广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提高了小麦的播种质量及小麦品种纯度,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县小麦整体产量水平的提升,桐柏县小麦已由低产转向中产水平。
2013年以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及天气异常影响,玉米、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13万亩以上,花生面积25万亩以上,为了提高全县玉米、花生产量与品质,先后参与实施花生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南阳市农作物高产关键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及夏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2016至2018年平氏镇平北、平南村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区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2018年毛集镇毛营村、毛寨村花生示范基地亩平均产量达344公斤。项目区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实际的农技推广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她撰写了《桐柏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品种展示报告》、《桐柏县小麦栽培技术规程》、《桐柏县盘育抛秧栽培技术》、《加大农业科普力度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等;作为主编,撰写《薯类作物及烟草高产高效理论与实践》,参与编撰了《南阳市主要种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新编农作物高产技术问答》等;参与弱筋小麦保优节本栽培生产技术规程起草制定一项及水稻栽培技术规程起草制定二项,2015年、2016年南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参与调研并起草河南省地主标准《冬甜豌豆/春甜玉米-夏甜玉米一年三收栽培技术规程》,该标准于2018年4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模式。她主持研究发明了一种集草功能的农用除草机、一种农业用精准施肥装置及一种农业用农药肥料灌溉设备,分别于2016年、2018年4月及2018年5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主持参与南阳市农作物关键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得市政府二等奖。2016年主持参与南阳市吨粮田节本增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016至2018主持参与南阳市夏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先后获得“县农业局先进工作者、全县农业工作先进个人、市农业局先进工作者、市粮食工作先进工作者、市百亩方高产示范建设先进个人、省农技总站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省农学会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市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个人,省植保植检先进个人、市植保植检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她被任命为桐柏县农技站业务站长。2010年,她被聘为高级农艺师。2012年被任命为桐柏县农技站支部书记。2018年,她被任命为桐柏县植保站站长。2019年,她被聘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20年,她被授予桐柏县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桐柏县“三八”红旗手。她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她会继续以身作则,带领同志们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实事,为农技推广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五谷丰登,让粮食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