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15篇)

时间:2024-09-06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疫情虽然可怕,但我们依然有勇气去面对它,战胜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防疫个人优秀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1

20日,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疫情不散,婚期延迟” 从第一例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深知“有场硬仗要打”。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动请缨上一线。彭银华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得到了未过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轮班倒,工作强度很大。虽然陆续有更多医生加入进来共同抗击疫情,压力得到缓解,但随着疫情的发展,彭银华再次选择坚守。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过门的妻子。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和未婚妻简短通话后,彭银华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倒下了。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银华在医院里被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网友曾在2月2日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出“胜利”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如今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永远无法举行彭医生,一路走好!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2

充足的物资供应是打赢这场病毒狙击战的有力保障,作为承担物资保障工作的主力军,供应链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复亮坚守后方、任劳任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职尽责,为医院医疗防护物资与药品的保供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疫情初见端倪时,他1月19日就及时行动,请示院领导提前采购物资事宜,并运用一切资源积极调集专业防护物资、药品,全力满足国康集团及属地公司要求。在春节前的20日,根据国康集团部署,医院首批驰援武汉物资需紧急发送,而此时临近假期跨省物流已非常吃紧,限重限件,让千方百计调剂到的紧急物资无法顺利寄出。为此,他积极与物流公司沟通,按照物流要求,组织科室员工和支部党员逐一拆箱重包,将整箱原封装的物资拆成10箱于21日分批分次寄送,最终成功将物资于节前送抵武汉。

大年三十,本已回到老家准备过年的他发现疫情日渐严重,毅然扔下了才团聚的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从老家驱车赶回上海组织物资抢购与调拨。在物资采购压力最大的那几天,他时常熬到半夜,通过各类网购平台深夜“抢单”,为确保及时领到预订物资,他带着支部党员与相关科室团青志愿者驾车赶往工厂仓库现场提货、搬运。就这样,周复亮一干就是二十余天!好不容易在节后盼到夫妻团聚,却被告知从老家返沪的妻子需按最新规定居家隔离两周。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毅然选择了妻子隔离期间不回家,为避免接触后被一起隔离,还抢在妻子抵沪前赶回家中打包行李,直接睡到医院,继续奋战在物资保供战线,为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及属地电力企业复工人员的防疫物资保障坚持奉献着。

在供应链管理办公室和前来支援的健康管理中心等各科室员工们的通力协作下,疫情以来,不仅扎实确保了院内防控物资的正常使用,更为武汉一线及属地电力企业的疫情防控积极贡献物资力量。截至2月19日,已先后紧急调拨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各类防护物资、药品四批共计51440件驰援国网湖北、武汉电力;并向国网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安徽、浙江电力、华能上海分公司、国电投上海电力股份等近40家所属地、周边电力企业及重要体检客户分批发放口罩、手套、测温仪器、消毒液、消毒设备及相关药品等各类防护物545048件。给电力保障一线员工以保护,给员工家属以安心,获得了相关单位的高度肯定。

周复亮不计得失,默默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成为了战“疫”中的幕后英雄。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3

这个世界上没有大家所说的“超级英雄”只有面对困难挺身而出的凡人。一句“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是他们对祖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从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新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让我们的祖国不得安宁。但是截止到2020年2月20日,全国累计派出255支医疗队,32572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他们是“战士”抗疫情就是打仗,他们勇闯第一线。

记得有一个采访是这样的——一线医生的女儿的一番话:“我的妈妈其实是一个抵抗力特别低的人,她给儿童看病的时候自己都能感着冒回来;有意外的得知我外公居然还在一线上班,在我的世界里,我的妈妈和外公是很能行的人,我把他们借给你。他们能顶起我们这个家,他们同样也可以顶起你们患者的一片天……”她含着泪却笑着说起了这样的一番话,可是她还只是一个被家人庇护的小女生啊!没有谁,就应该冲锋陷阵,就应该英勇无畏,就应该抛家舍子,就应该无私奉献的,但在每一位医生的背后也许也会有着自己的精神支柱吧?

因为防护服的“珍贵”,所以医护人员也是特别珍惜的用着,他们甚至一天都穿着防护服,他们不敢吃饭、喝水,连女医生生理期的时候也坚持不脱防护服。男女医生都穿着成人尿不湿连续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物资最紧缺的时候,各个省,各个工作单位也都伸出了救援之手,在紧急时刻,我们中国人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其实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他们不过是一群普通人披上了战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罢了……汗水流到眼睛里,口鼻里、手臂被口罩和衣袖勒的青紫,鼻梁上被压的满是痕迹——他们不是“白衣天使”,是“战斗天使”!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4

李强,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政工室副主任。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滨城公安分局的一名老同志,李强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分局领导担心防疫工作强度大,怕他身体吃不消。而李强坚定地表示:“疫情面前,没有年龄大小,我也是一名战士,必须冲在前线。”他被安排到市东派出所参与疫情排查随访工作。大年初一早8点,李强第一个赶到市东派出所,落实“四包一”措施,主动配合办事处、卫生防疫部门深入辖区住户,对涉疫区返滨人员进行走访,发放告知书。一开始,考虑到他年龄偏大,所里分配给他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少。面对“照顾”,李强对市东派出所所长张涛说:“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全局上下都盯靠在防控一线,我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连续8天每天开展随访工作11个小时上门为居家隔离对象测量体温,落实居家隔离措施5个小时跑了11个小区、22个居家隔离对象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失去意识,2月4日抗“疫”钢铁战士李强被省公安厅记一等功。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5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性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6

不是从疫区回来,也没有离开上海,可烧伤科医师陈浩杰还是被保护性隔离了。他的隔离,与一名疑似感染者有关。

作为国家电网全国电烧伤治疗中心、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重点特色专科”、长宁区首批“医学名专科”,1月29日,医院烧伤科接到上海市长宁区卫健委发来的会诊通知。在长宁区武汉返沪人员医学观察定点宾馆内,有一名烫伤病人需要医院烧伤科专家到场参加会诊。

救病治人高于一切。上海电力医院迅速响应,刚下夜班的烧伤科党员医师陈浩杰主动请缨,赶赴现场诊治。经诊断,患者约有2.5%的胸腹部二度深烫伤,好在处理及时专业,患者伤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得以缓解。

按照原定治疗计划,陈浩杰此后将定期为患者上门换药。但几天后,这名烫伤患者的配偶被确诊为感染病例,烫伤患者本人经医学检查也被列为疑似病例,并被就近送入同仁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为确保患者烫伤创面不进一步恶化,陈浩杰在了解情况后仍于2月3日前往同仁医院会诊,了解患者伤情,指导其在隔离区的换药注意事项,并表示将根据同仁医院及患者伤情需要,随时再来会诊。

虽然在前后的会诊过程中都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但医院慎重起见,还是要求陈浩杰居家医学观察两周,并于2月10日致电关心其身体情况。可离岗位不离职任,居家隔离期间,他,仍多次通过电话联系同仁医院了解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充分彰显了医者仁心,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7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

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8

__是__街道运河西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新一轮疫情开始后,她坚持昼夜在岗,认真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用自己身上满满的“正能量”感动和感染着周边同事与群众。

为全面打好疫情防控这场战役,她结合实际情况,牵头制定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率先启动核酸检测点,并提前谋划,快速就近招募志愿者260余人,确保核酸检测有序进行。同时,对辖区华元商贸城、20个小区及沿街店铺等重点场所逐一实地督查,对重点人员严格落实专人包靠、责任到人制度,每日调度相关情况,做到铺下身子盯靠,确保不出问题。针对老旧小区流动人口多,部分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合作等问题,她带领志愿者耐心劝导,并发放口罩,赢得了辖区人员支持理解。

虽然她叫娇娇,但工作起来完全不“娇气”。她长期坚守在防疫一线,经常24小时不回家,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连日的高强度工作使她面色苍白,声音沙哑,但她总能展现最好的工作状态。她用自己的逆行,换来了更多人的健康与平安。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9

__是海信兰郡小区业委会主任,在疫情防控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和同志们一起,积极投身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以担当和责任,守护一方平安。

为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他把名下企业交由家人打理,自己却搬到了小区物业办公室,带领业委会成员扎实做好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期间,他组织力量对小区出入口严格把关、逐人登记,切实守好小区第一道“安全门”。为给小区居民提供良好卫生环境,他牵头成立5人消杀队伍,带领人员深入到单元门、楼道间、电梯轿厢等关键位置,加大消杀力度,确保不留死角。面对人手不足的局面,他联合其他业委会成员参与值守工作,每天十余小时在班在岗。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后,他连续6轮参与,现场指导居民生成核酸检测二维码,提高检测效率,累计协助检测达9800人次。

部分群众对小区管控措施不理解,他就亲自上门,解释政策,做好思想工作。居家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物资不方便,他自觉承担起为隔离人员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工作。他的坚守、担当和温情,感动和感染着小区居民,大家纷纷自发加入抗疫队伍,形成了海信兰郡小区群防群治、共同战“疫”的良好局面。心在一线,干在一线,他以全身心的投入筑牢了小区疫情防控墙。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10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就在此时白阁行政村村委会开始组织党员及大学生报名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时,__踊跃报名参与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在疫情防控卡点,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询问过往人员相关信息,对扎堆人员进行劝导疏散,告诫广大村民非常时期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若出门则一定要戴好口罩。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她与医务人员并肩作战,组织村民有秩序地排好队,并为老人和小孩申领个人采集码。她经常是凌晨五六点起床,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

她所在的疫情卡点条件简易,到饭点时需要轮流在卡点值班,有时中午轮到值班,只能在卡点简单的吃泡面充饥,随后就又开始忙碌的工作,她经常是凌晨五六点起床,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默默无闻的贡献。

“一个优秀的志愿者当从点滴小事做起。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惊天伟业,大多数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工作着、奉献着。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志愿者,就要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已。虽然有的时候在工作中有所松懈,但是唯独在工作中成长起来,才能磨砺一个成功的自己。做志愿者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同时我也明白了“被需要是一种需要”。把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当一名志愿者的真谛所在。”__如实说。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11

自疫情发生以来,__便担任公司办健康管理员,他认真执行集团及公司下发的关于疫情防控的文件要求,为公司防疫指挥部提供真实可靠的防疫数据;给隔离观察室按要求配备隔离所需的防疫物资,并完善生活设施,尽量为隔离人员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针对车队司机人员的特殊情况,他加强了防疫管控,除煤婆打卡外,还要求全员每天上报行程码,车辆按照防疫要求进行清洁消杀,确保自身及乘客的安全。

在算账文化执行方面,他以王董事长“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思想为指导,在“算账”与防疫工作之间做出了有效平衡:用A4纸自行打印防疫宣传标语,在每个会议室进行张贴,即为公司节省了宣传费用,又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招待所床上用品实行“一卧一换”,床单被罩清洗干净后,采用日光照射的方式进行紫外线消毒,即达到了消毒的目的,又节省了消毒柜的电耗。招待所隔离观察室配备的水银温度计,相比动辄上百元的电子测温枪,即节约了成本,又能达到测体温的目的。

在学习方面,他利用业余时间,及时了解与疫情防控有关的最新消息和知识,及时调整防疫方案和措施。同时,组织全员对集团和公司下达的一系列防疫文件进行学习,增强职工防疫知识,提高职工思想觉悟,使其思想观念由“要我防疫”向“我要防疫”转变,真正做到群防群控,为公司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12

62岁的__热心公益事业,退休后主动当起志愿者,并组建起由30名老干部志愿者组成的泰祥红袖标巡逻队。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她听闻泰祥社区疫情防控任务重、社区人员力量不足,迅速带领队员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积极协助社区开展人员排查、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发挥银龄余热。

“不会亮码”“为码所困”是很多老年人在核酸检测时遇到的困境,她对此感同身受,每当遇到排队的老人,她都一一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协助他们完成检测码扫描,确保核酸检测现场高效有序。她把贴心服务送给每一位小区居民,每天出门时她都会往口袋里塞上几包口罩,遇到有忘记戴的居民就送给他,当服务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居民时,她也总是耐心给对方解释,赢得了小区居民的赞扬声。她还主动建起微信群,承担起所住居民楼的“线上楼长”,每天在群中转发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接龙、外来人员登记等。

她的腰不好,还患有血压高,每次志愿服务长达要连续14个小时,有的年轻志愿者都吃不消,她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每次结束后回家她都是咬牙忍着腰疼上楼,躺在床上时经常腰疼的已经动都不敢动。社区看她辛苦,给她安排干半天、歇半天,但她仍然坚持全天参与志愿服务。她用自己的光与热,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演绎了最美“夕阳红”。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13

为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区里紧急部署开发防疫一体化平台的任务,__作为大数据中心科员,在时间紧张、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毅然承担起平台研发的艰巨任务,从确定设计思路到搭建系统框架,从模块功能实现到平台系统调试,他都全程参与,每天平均工作16个小时,在最短时间内推动系统上线、有序运行。

为确保平台中“__一码通”“高速路口一码通”“货运物流司机报备”等重点功能充分发挥效用,他积极向防疫专家请教、赴街道现场调研,先后对接有关单位40余次,反复论证需求。每次座谈会议,他都认真听取部门单位使用反馈,并不厌其烦地与开发公司探讨,逐一将各项合理建议落实到平台中,实现用户体验不断提升。系统搭建完成后,大量基础数据需要录入,他主动承担起数据库信息维护工作,加班加点核对比较、上传资料,高效完成了上线准备工作。

经过__和同事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平台重点场所人员注册登记达33余万人次;系统比对常驻人口和重点场所登记人员健康码、核酸检测等信息达近600万人次;向街道、发展中心推送信息异常人员370余人次。作为一名“大数据”人,他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织密织牢了疫情信息系统“防护网”。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14

本次疫情发生后,乡村振兴局先后包靠了两个隔离点,在单位人少事多的情况下,__坚定扛起了疫情防控责任,义无反顾、主动请缨进驻隔离点开展防疫工作,成为隔离点里为数不多的巾帼干部。

隔离点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为快速进入状态,她连夜学习最新政策文件,熟悉工作流程,努力成为隔离管控的行家里手。工作开展后,她积极联系安排隔离人员入住、转运,认真扎实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建立健全各类台账等各项工作,每天工作时长达14小时。为确保区委疫情指挥部及时掌握各类数据,有效统筹安排工作,她每天时刻待命,第一时间落实工作群里的各项安排,有时凌晨收到消息,她也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从未有过遗漏和差错。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她还主动做好保障服务工作,每日为隔离人员备好基本生活物资,不厌其烦地讲解防疫政策和防疫注意事项,保证隔离点工作的正常运作,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累计为两个隔离点270余人提供了高质量服务。

隔离点包靠单位调整时,__本有机会可以轮换休息,但是她却说:“单位女同事多,都拖家带口、很不容易。但这项工作很重要,必须有人顶上,我家孩子大一些,我愿意做这个人。”就这样,她先后在两个隔离点持续驻守了20多天,直到单位包靠任务结束她才休息。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新时代的巾帼风采。

防疫个人优秀事迹精选篇15

__是双杨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分管领导,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时刻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和同事们一起顺利完成12类扩围加密人群及其他重点人群检测2.2万人次、居民抽检13.7万人次,追踪推送信息800余条、跟踪管控人员2000余人次。

3月份疫情形势严峻后,她第一时间对重点地区返寒人员情况开展细致摸排,并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对重点人员的管控措施,筑牢防控“安全线”。为保障全民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每逢核酸检测日,她都会自己开车一个点一个点的转,发现问题,立即指导整改。自疫情发生后,她每天白天奔波在村社之间,晚上伏案办公室处理事务性工作,常常是10多个小时连轴转。她顾了大家,却舍了小家,家里年迈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无暇照顾,一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疫情防控期间她因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在病床上她依然挂念着工作,刚做完手术就回到工作岗位,强忍着疼痛坚持工作。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