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大全10篇

时间:2023-07-06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有哪些?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材料了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10篇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1

___,___市肿瘤医院院长、___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放疗科主任、___大学肿瘤放疗专业博士、___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___民族大学临床医学系,当年即分配到___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工作。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甘于奉献,对医学领域的新知识充满渴望,2006年获得了吉林大学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不断攀登知识高峰,于2010年考取了___大学肿瘤放疗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任副院长,主管肿瘤放、化疗科,2009年任___市肿瘤医院院长兼任___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他用坚定地理想信念,笃定的职业追求彰显着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肿瘤的一种高精尖的技术,在国内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并不多,自治区内几家医院也都是依靠外请专家扶持才能开展此项业务,___地区只有___医生掌握了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开展了400余例手术,排在自治区首位,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随着___医生把这项肿瘤治疗手段在___地区有效的推广,给___地区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但由于这项治疗方法要全程在CT扫描下进行,笨重的铅衣和厚厚的铅手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免受照射,但是却给操作带来了不便,为了能够精准进行操作,减少病人手术的痛苦,他经常不带铅手套,有时甚至连铅衣都不穿。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那是一个需要粒子植入手术的患者,由于穿刺部位周围都是血管,穿刺针一旦移动就可能划破血管出现危险,而患者正在进行CT扫描,此时,他让其他医务人员离开房间,独自在CT室用手固定穿刺针陪同患者进行扫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照射。为了灵敏的感受针感,避免患者出现意外和并发症,他常常不带铅手套,而只带无菌手套操作,双手长期遭受着射线的照射。因为担心术后剩余粒子对参与手术人员身体的辐射,多年来,他一直亲自进行术后的器械设备清洗保养工作,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学科带头人,又比他们年长一些,这些风险理应由我来担。他秉承着一颗热心,一颗爱心,勇挑重担。他热心公益事业,经常救助贫困患者,以一己之力传播温暖传播爱。在参加健康扶贫工作中,作为帮扶人,他热心走访每一个贫困户,用自己的所长为贫困人口的健康保驾护航。

他对待技术精益求精,刻苦学习,敢于开拓创新,追赶前沿。虽然所工作的医院是一所旗县级的三级综合医院,受地域条件和级别的影响,肿瘤专业的发展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开展高难度高水平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他不畏条件限制,排除万难,率先在___地区建立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病房,率先在___地区开展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率先在___地区开展肿瘤热疗、率先在___地区成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等,率先在___东部区开展肿瘤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等等。其中,___自治区重点学科要求的两项高难度项目中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___地区独家开展,填补了___市的空白。所带领的肿瘤放疗科被评为___市重点学科。

在高难度的纵膈肿瘤手术中,他率领团队积极探索、不断进步,已经能够娴熟的掌握纵膈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今年,他再攀高峰,挑战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禁区,连续完成了两例颅内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是___自治区的首例,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由于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方面的突出贡献,连续多届当选___自治区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___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粒子治疗分会常务委员(___自治区仅一人),2017年当选北京健康促进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胸部疾病精准活检分委会第一届常务委员(___自治区仅一人),2018年当选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粒子植入专委会委员(___自治区有两人)。

除了在专业上精益求精,___也时刻关心着肿瘤学科的发展和年轻医师的培养,经常组织肿瘤多学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安排年轻医生进行专题讲课、病历分享,讨论交流。从学科的长远发展,他积极支持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鼓励本科学历人员考取研究生,在他的关心支持下,科室每个人都经过了进修学习,有3名同志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

2010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___市首家抗癌俱乐部,任“生命之光”抗癌俱乐部理事长,并多次举办活动,为肿瘤患者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广大癌症患者客观公正地认识肿瘤、科学合理地诊治肿瘤,积极乐观地对待肿瘤;呼吁全社会为癌症患者献一片爱心,给癌症患者多一份关怀,依托社会力量实行无偿服务。

对待患者他用科学的严谨和人文的关怀践行医生的誓言。

记得有一次,他高中的班主任赵老师带着母亲找到了他。原来,赵老师的母亲肺部发现了一个占位性病变,经市内几家大医院确诊,高度怀疑肺癌。听说她的学生当上了肿瘤医院院长兼肿瘤放疗科主任,赵老师便带着母亲找到了他。

经过仔细看片,凭着多年诊断肿瘤的临床工作经验,___感觉这个肿瘤像是良性病变。由于肿瘤生长的部位靠近大血管,市内几家医院都不敢轻易做肺内穿刺取病理。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___劝导赵老师带母亲到北京中科院肿瘤医院做进一步确诊。半个月后,赵老师又带着母亲找到他,告知中科院肿瘤医院的诊断结果与市内几家大医院的诊断相同。眼看母亲的病情日渐加重,赵老师心急如火,请求他尽快给母亲做放疗,___犹豫了。按理说,老师求学生这点事,学生是该照办的,但___深知肿瘤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药物和射线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损害。没有病理依据,单凭高度怀疑几个字就给病人实施放疗,是对病人不负责的行为。对待素不相识的患者都不能这样,更何况眼前这位患者家属是培育自己多年的班主任老师。___耐心细致地给老师讲解肿瘤放疗知识,他劝老师再次领着母亲到外地确诊,并为老师联系了吉林一家有名的结核病防治医院。老师被学生的真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打动,便领着母亲去了吉林。两周后,老师领着母亲回到了___,她第一个把母亲得的是肺结核而不是肺癌的消息告诉了她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如今老人已经痊愈,逢人便说是肿瘤医院的___院长救了她的命。

他就是这样一位医生——不坠青云志,不改医者心。求知竭若渴,技强敢为先!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2

颜建辉,现年41岁,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内科学副教授,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自1998年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湘南学院及附属医院从事临床与临床教学工作。他为人正直、诚恳,与同事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工作勤劳、严谨务实,17年以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优秀事迹多次登报报道。

勤奋好学,爱岗敬业

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在临床工作中,该同志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致全面,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他认真耐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杏林学子,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临床医生。他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及业务水平,掌握了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正是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让他在脑血管疾病、老年疑难综合性疾病诊治、脑血管介入及脑出血微创中颇有建树,熟练掌握了脑血管疾病诊治及介入、微创手术治疗,年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脑出血微创手术200台次以上,在我院开展多项脑血管新技术。因工作完成出色,深受大家好评,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如:中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家委员会委员,郴州市医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郴州市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颜建辉同志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也很出色。他善于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钻研科研,近年来,他主持了2项省级科研、教改课题、3项院级科研课题,参与省、厅、市级科研课题共4项,发表CSCD第一作者文章4篇,在省级、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承担《内科学》、《神经病学》、《老年医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实验教学工作,每年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约20余人次,使他们达到了临床实习和进修的目的,熟悉并能胜任临床工作。20__年—20__年,每年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20__年,为了激发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他指导成立了临床医学系科研团队,培养出许多名优秀科研人才。20__年,他参与组建的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系义诊团队被湖南省共青团评为“湖南省芙蓉学子百强精英项目”。

关爱病人,忠于职守

颜建辉同志勤修医德,勇于创新。本着“我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的想法,不管是否是自己值班,他常常到医院查看病区病人,无论是患者、同事还是家属,只要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颜医生就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医生。患者都说,看到颜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不管正常上班还是轮休,他都是第一个到医院的,有时同事有急事,一个电话不管是代班还是接收急诊病人,总是随叫随到,从无半点怨言。他所负责的许多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时,他都不会退缩,夜以继日守在科室,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每一位病人转危为安。20__年3月,他兼任综合老年内科主任以来,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不足、住院环境等各方面条件有限情况下,科室发展遇到困难,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勤”字当先,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耐心安抚住院患者,并没有因为条件限制就降低医疗水平。科室从原来的30余张床位发展到现在50余张,治愈出院的患者不计其数,科室医护人员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20__年2月,因工作业绩突出,他荣获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十佳医生”荣誉称号及“绩效贡献”奖。

冲锋在前,无私奉献

颜建辉同志无私奉献,廉洁行医。20__年的某一天,急诊送来一位何姓老年脑出血患者,意识昏迷,由于患者是一名环卫工人,发病时倒在马路边,被120紧急送来医院。他接到病人后,只说了一句:“救人要紧,别等她家人来了,住院费我先帮他垫着。”正因为他的热心、果敢,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治疗。联系上患者家属后,家属得知事情经过,非常感动,把垫付的住院费还上,并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在他身上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遇到医疗费用不足的患者,他经常帮人垫付,生活困难的患者跟他诉苦,他也会慷慨相助。同事都笑他,说他太相信陌生人,容易吃亏,但他一笑置之:“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值。”不久之后,病人及家属都会把钱如数还上。他始终坚持为病人着想,坚持为病人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为金钱所动,不开大处方、不收病人红包,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廉洁行医的榜样,为创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人民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一次,一位患者家属送来红包,他实在拒绝不过,只好先收下,等家属走后,将红包费用交在患者医院账户上抵住院治疗费用。患者出院时,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患者及家属,大家纷纷称赞:这样的医生让我们放心。在医疗环境如此严峻,医闹、医疗纠纷层出不穷的形势下,颜建辉同志能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并且从医多年,所在科室从未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差错事故,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这实在让人称赞。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颜建辉同志在17年多的行医生涯中,用他崇高的医德仁心、积极的开拓进取、高昂的敬业爱岗热情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化作了对这八个字的最好诠释。他坚信他所选择的路是正确的,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3

我叫陈__,男,生于19__年12月29日,汉族,于20__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读医学校本科。职称执业助理医师,就职于__市__街道__社区卫生服务站,从20__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0多年来,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不分昼夜,任劳任怨,从未完整休过一天班,从未正式休过一天假,就连春节也不例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为病人服务,解除他们的病痛,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肯定。我们范家庄社区卫生服务站,连续10多年被街道卫生院评为先进单位,本人于2019年被街道党工作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乡村医生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由于服务站内人员少,除了基本医疗外,还担负着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使的我们经常加班加点,白天忙医疗,有空就为慢性病人测释迦血压、量血糖进行体检活动,措导他们用药和康复训练,还得为儿童和孕产妇建卡建册,白天收集信息,到了晚上,还要把信息录入个人电子档案中,经常是一干就到下半夜,晚上值班时还得处理有些急症病号,但既使再累,我也从来没有怨言,急病人之所急,把病人当亲人,不管白天黑夜,随到随诊,悉心照料,遇有活动不便的患者就得上门提供服务,经常是顶风昌雪,顾不上吃饭,但不管再苦再累,我们也会做到让患者满意,让群众放心。

在20__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已是10点多钟,当时正下着大雨,我正在家中休息,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我,处于医生的本能,我知道这么晚了打电话肯定有急事,于是急忙接起电话,是邻村的一位大爷,说他儿子突然胸闷,喘不上气来,正在往我们服务站里赶,我一听,急忙抓起件衣服,只来的及拱上拖鞋,拿起雨伞就往服务站跑,刚进门,他们就到了。病人是个20多岁的青年男性,嘴唇紫绀,胸闷,全身发痒,经过紧急询问病史,弄清了病人是急性食物过敏,赶紧让值班人员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并安抚病人及家属情绪,让他们精神放松,配合治疗,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病人症状很快好转,又继续观察了1个多小时,等病人一切正常后,又嘱咐了他们一些注意事项,才让他们回家。这时已经到了下半夜了,虽然我很劳累,但是我能为他们解除了病痛,维护了病人的健康,我感到很欣慰。

也是一年夏天,我正在值夜班,本村一名60多岁的妇女,急匆匆的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说他丈夫突然生病下不了床,我赶紧拿起出诊箱就跑到病人家里。在为他检查完身体,做出诊断,然后进行了紧急输液。由于天已经很晚了,病人及其家属都已经困的睡着了,我就守在病人旁边,直到治疗结束,等病人好转之后我才回到服务站。

这些年来,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减免医疗费用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虽然自己的收入有所减少,但我收获的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我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市卫生局及当地街道卫生院做好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我利用在社区卫生室基本诊疗工作空闲和下班后的时间,对国家规定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0-6岁儿童管理、孕产妇管理、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为相关人员免费查体,指导用药,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防病治病意识,每月按时进行巡查,及时发现辖区内关于卫生监督的不良行为,及时上报处理,配合街道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传染病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处理。截至目前,已经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615份,每年发放12种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举办6次健康教育讲座,更换6期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播放6次影音宣传教育材料;及时通知辖区内适龄儿童到接种门诊进行因家计划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通知孕产妇及儿童到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科进行按时查体;配合街道卫生院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全面的免费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及时反馈给老年人本人;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及时发现,纳入管理,每年对他们进行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对他们的病情及时掌控,定期指导其用药及生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使我社区居民参合率达到97%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发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规范用药,不滥用激素和抗生素,从而有效减少药物对居民身体的危害。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帮助其他乡村就医生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己。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和一名乡村医生,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服务好村民,用饱满的激情,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奇迹的最后防线!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4

__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受患者、同行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__教授作为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技术改革,独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三千余例,成功率达98%。同时,在科研领域时刻把握医学科技前沿,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为推动本学科科研发展及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__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在心肌保护上,当全国范围内还在普遍使用传统心肌保护液-冷晶体液时,__教授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液-温血停跳液,并完成“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术中心肌保护实验与临床研究”,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对此并没有满足,随后又进一步改进心肌保护液成分,制备去白细胞温血停跳液,完成“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灌注对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数以万计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

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的__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发表论文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0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2009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LLLI(低能激光照射)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__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此外,__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__教授在人工瓣膜研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0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在心脏瓣膜成形方面,法教授的“自制软质二尖瓣成形环纠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设计的软质环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法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成为全国临床累积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的团队之一。法教授利用该科瓣膜成形的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类积极推广应用,并对成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远期疗效。法教授的工作受到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内科医生感人事迹教频道为此专门制作了一期题为《巨大决心》的专题报道。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和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的__教授,不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全省胸心外科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任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后,他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我省胸心外科医师专业准入制度,积极筹办《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论坛》,在进一步规范提高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搭建了我省胸心外科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我省胸心外科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他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了河南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06年)和中南六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对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尤其对河南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怠的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医学高峰,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__,是__市中医院的医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院骨科主任__的先进事迹,我汇报的题目是《好医生__》。

提起__主任,经过他治疗的病人,没有人不夸他好,他的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的好,似陈年酒酿,越品越香。自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医院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用真心与大爱做一名患者满意的好医生。

跟着__主任工作,使我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__主任平时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学习。每遇疑难病例、复杂手术,他时常翻阅资料,反复推敲到深夜。他的治疗方法突出中医特色,善长中医正骨手法和小夹板外固定技术。他自创消肿止痛膏、接骨续损膏等配方,供临床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他的骨科多项手术做得漂亮,造诣很深。

有一次,一位患者慕名找到__主任,他因腰痛伴双腿无力,行走困难,曾到处求医、治疗,花费了巨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下肢几乎瘫痪,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因为久治不愈,患者住院后信心不足,心情烦躁,__主任多次到病房安慰鼓励,使患者的情绪安定下来。与此同时,__主任认真查阅患者厚厚的一叠影像学图片和就诊资料,组织全科室人员对患者的症状展开讨论,通过综合分析和脊髓造影,最终断定是因为脊髓受压所导致。

内行人都知道,人的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髓腔里都是神经与纤细的血管,要摘除椎管里的肿物,谈何容易?做还是不做?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遇到这么复杂和凶险的手术,本可以转送上级医院治疗。可是我们的__主任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在他们家属再三请求下,毅然承担了手术的责任。

那天上午9点整,病人被推进手术室。我是一名新手,没有机会进入手术室观摩__主任精彩的医术,只好陪着患者的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待。2个小时、3个小时、6小时过去了,从手术室推出来的病人一个又一个,可就是没有我们等待的患者。他们的家属紧张的握着我的手,不断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是呀,此时此刻我确实不知道手术是否成功,也不知道手术室里发生了什么。但是我清晰的记得,我们的__主任患有梨状肌综合症,站着做6个小时的手术,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也清晰记得,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我们的主任还没有吃午饭呀。

3点30分,手术室的门徐徐打开,病人被推出了手术室。__主任右手撑着腰,拖着双腿,移步到手术室外,疲倦的脸上露出微笑,轻轻地说了句“靓呀。”听到__主任一句“靓呀,”我高兴地一把抱住__主任跳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他手术成功后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我们__主任还是一心只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他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20__年的大年三十,__主任腰腿痛得厉害,不得不回家休息,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和家人吃个团年饭,偏偏急诊科来电话,说有个患者因车祸小腿骨折急需手术。__主任放下筷子就想走,可一阵刺心的疼痛使他差点栽倒。妻子知道他丈夫的脾气,此刻劝阻肯定无效,只好叫儿子骑摩托车送他。__主任在助手的搀扶下进了手术室,这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__的除夕比较冷,可护士还数次帮他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直到凌晨四点多完成手术,又痛又累的__主任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

__主任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在他的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广东医生的大爱情怀!

__主任不仅是患者的好医生,还是他们的好朋友。跟着__主任学习的日子长了,我渐渐发现,在__主任的患者群体中,多数是贫困的患者群体,他的手机24小时开着,他的手机号随时告知任何一个患者,他的微笑常年挂在嘴角,成为千百个患者的“定心丸”。

__主任有一位特殊的老友,是一位在附近种菜的民工,总是亲切地叫他“老罗”,因腰椎手术住院期间没钱交费,几次面临停药,都是__主任从家里拿来现金帮他度过难关,因为经济条件差没钱住院,只能回家休养,__主任多次亲自到他家里探望,还为他买上需要的药品,在这位菜农心里,早已把老罗当做最亲的人了。十几年过去了,每次蔬菜成熟的时候,他总是仔细地绑好一把自己种的青菜,洗得干干净净的,亲自送到__主任家里,__主任也经常去菜园里帮老友锄地,他很自豪地说“我还下过乡呢,是个好手!”听说__主任给菜农垫付了4000多元医药费后,我觉得他很了不起,他却笑笑说:“哎,不算什么,一个菜农能有多少钱来看病啊。”从一个普通医生到骨科专家,他一路走来,记不清救治过多少患者,听到过多少发自肺腑的感谢,患者送锦旗最多的医生,总是__主任。

__主任还是我们骨科的好家长,在科室里,__主任对下属就像兄弟姐妹,和风细雨,真诚相待。但他也有发火的时候,那是几年前,他发现个别新医生给患者开了大处方,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他严厉批评当事者,并且按制度扣除相应的奖金,同时,他以管理不善为由,对自己也作了罚款处理。在他的带领下,骨科整个团队形成了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处处为患者着想、细心为患者服务的好风气。小刘护士长期受__主任的委托,一直在暗中帮他做一件事,就是保管患者亲属手术前送来的红包,并在手术后悄悄“完璧归赵”,退还给他们……

“丹心一片如天使,白衣高洁蕴深情”。这是一位患者对__主任这名好医生的高度评价。从__主任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雷锋精神”,什么叫“广东医生”!

谢谢大家!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6

110省道上,大货车轰隆隆地行使着,连路询问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卫生室李菊洪,村民们都能清楚的说出来,“玻璃厂过去第二家就到了”。

踏入李菊洪的卫生室,一头短发的李菊洪用手撑着板凳,正在跟村民拿药。“这个药一天吃三次,饭后吃,不能乱吃”李菊洪嘱咐着村民。

因为感恩,立志学医为乡亲解除病痛

在村卫生室,每个药柜前都摆放着板凳,李菊洪用板凳作“脚”,走到药柜前,用手一撑,身体一跃,熟练地坐到药柜前的凳子上。这样的操作在外人看来很吃力,可对于李菊洪,却是每天习以为常的事,她早已习惯这样的方式。

这样的情况源于1983年,当时的李菊洪才四岁,放学回家的她被卷入大货车底下,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却不得不截肢,导致现在腿部剩余不到3厘米。

从那开始,父母便成了李菊洪的腿,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父母每天背着她上学放学。为了让李菊洪能够自己学会平常的行走,李菊洪8岁时,父亲做了两根小板凳给她,从此,就把板凳当作自己的脚。

初中毕业后,李菊洪的家人担忧,“没有腿能做什么?”李菊洪也在思考着,这几年因为自己的不方便,家庭困难,父母也生病,期间得到同村很多乡亲的帮助,所以,李菊洪想着学医,用她说的话就是“为乡亲解除病痛,以前没有卫生室,乡亲们看病需要半天时间,很不方便”。

2001年,从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中医学专业毕业后,李菊洪回到瓦店村当上了一名村医。她说:“我也没有高大上的梦想,我只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然而这一坚持就是18年。

18年来,近30个小板凳陪她“走”过10万公里村医路,累计为7000余人次行医施治,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无腿白衣天使”。2016年,李菊洪先后荣获“中国好医师”、“中国好人”、“重庆好人”、“2015年度感动合川十大人物”、“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第十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从质疑到信任,把病人当做她的亲人、朋友

正如大家担心的那样,22岁中专毕业的李菊洪,村里的人都不信任她,“自己都是个残疾能治好别人吗?”、“自己都照顾不好,还能看病?”、“小妹儿,看起都不成熟,治病效果好不好哟?”等这样的质疑声时刻发出。

李菊洪听到这样的质疑也很沮丧,但是还是默默的告诉自己,“坚持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每天早上7点,瓦店村卫生室就开门了。上午李菊洪的坐诊时间。问诊、写病历、开药,诊室到药房,正常人几步的距离,可是对于李菊洪来说,却要上上下下很多次。

下午,她就入村随访,每走一家,李菊洪就记录大家的情况,同时会把村民们能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他们讲一遍。她就像一个行走的档案库,哪家是怎样的家庭情况,哪个人有什么病,她都记得清清楚楚。1300多人的村子,基本的她都了解情况。

所以在随访路上遇到村民,都有可能收到李菊洪的念叨,“肥肉不能吃哟”、“伯娘,你的血压药不能断,断了后果很严重哟”、“来伯伯,拷哈血压正常不”,村民们对于这样的念叨,没有一丝的厌烦,相反觉得很暖心。

73岁的李婆婆平常身体一有不舒服就会来找李菊洪,这天,李婆婆又因为头晕找到李菊洪,“菊洪,你跟我检查一下,我最近最觉得头有点昏搓搓的。”李菊洪立马放下手中的书,笑眯眯的看了下李婆婆,“还有其它症状没有,之前给你开的药,每天按时吃没有,来,我跟你测下血压,估计是血压增高引起的”李菊洪边说边翻开抽屉准备好测压器。“婆婆,你看,你的血压有点偏高,所以一定要把药吃起。”

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李菊洪却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她的温暖。她为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无论谁来看病,都要笑脸相迎、耐心细致;到了吃饭时间,必须留看病的老人和孩子吃饭;困难户来看病,只按成本价收费,特困者全免。因此,几年下来,获得同村人的信任。

“你帮助别人,我就帮助你”,丈夫成她第二双腿

瓦店村位于华蓥山麓,山峦挺拔,沟壑纵横,林木幽深,风景优美,对于李菊洪来说,却是一道道难迈的“坎”。

“李医生虽然行动不便,但随叫随到。”村民唐庭贵说,李菊洪从来没有拒绝过病人。李菊洪话语坚定:“乡亲们的召唤,就是我行走的力量,就是太费板凳。

2002年初,经人介绍,李菊洪认识了25岁的刘兴堰。她的坚毅乐观也深深打动了刘兴堰,“我愿意背你一辈子;你帮助别人,我就帮助你。”婚后,刘兴堰不仅包揽了家务,还成了李菊洪的“双腿”,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总会背着李菊洪去行医。

以前的松木板凳,几个月就要走坏一对。刘兴堰特地找来宽厚的老枣木,为李菊洪特制了两个板凳。两根板凳重九斤左右,枣木制成的板凳楔子不容易松动,材质更坚硬耐磨。

提起一件让自己难忘的事,李菊洪告诉记者,几年前的腊月二十九,家住五里坡的林萍(化名)突然昏迷,家人怎么都叫不醒,有人凭经验说是“中了邪”,准备请道士来作法驱鬼。之后却情况不见好转,立马给李菊洪打电话。接到电话后,李菊洪立马启程。“去的那条路非常陡”李菊洪回忆道,丈夫骑三轮车只能送到山下,其余的上坡路全靠丈夫背,五公里的崎岖山路,李菊洪一共用了二十分钟。

李菊洪一看患者的情况就急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叫医生”李菊洪紧张地说道。经过李菊洪的经验判断,林萍可能是脑部出血,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她就直接呼叫了“120”。

最后林萍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被诊脑癌,却仍能__、砥砺前行

就在李菊洪以为会一直这样“走”下去时,命运再一次跟她开了个玩笑。

去年8月,李菊洪开始觉得头痛,起初以为是准备考试太紧张太累了,可考试过后症状却越来越明显。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碚区中医院一查,李菊洪的脑子里有个和鸡蛋一般大小约4厘米阴影。

脑子里大于3厘米的肿瘤都是巨大瘤,且李菊洪的肿瘤挨着脑干,手术成功机率很小。

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系,去年11月1日,李菊洪在北京天坛医院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顺利,连医生都认为是奇迹。

记者看到,即便切除了肿瘤,但病魔给李菊洪身体带来的影响仍在——她的右脸麻木,连吃颗瓜子,都不知道在嘴里哪儿,还要拿手去摸;右耳听不到,帮人看病时,她身体不得不往右倾,用左耳倾听;右手无力,所以她的行动只能局限在卫生室内,写字也变得歪歪扭扭,甚至拿勺子舀药都只能换成了左手。

但李菊洪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她的卫生室里仍不时有人来看病。“乡亲们离不开我,我动手术那段时间,他们天天都盼着我回来呢。”说这话时,李菊洪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同时,李菊洪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科技术水平,通过自学考取医学证书。2016年,获得“乡村全科助理医师”;2017年,获得“职业中药师”;2018年,获得“职业助理医师”。

“__,牢记使命”,无论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她们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初心,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但都克服过来了。她对乡亲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尽管个人力量十分有限,但也在竭尽所能的造福乡里,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了实处,把医者仁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天使之心悬壶济世,以善良之本立身于世”,这是她初始从医的人生信条。救死扶伤是她选择的生活,走在这条路上,她觉得充实,觉得无愧于天地,她是真正的医者!

李菊洪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这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的无私精神,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保障了一方百姓的身心健康。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7

医者仁心,止于至善。

在我国,400多万名医生每天都在为守护生命苦战!每一次的治疗,都是与病魔的厮杀;每一次的抢救,都是与死神的争夺!

名医大家,灿若星河。日前,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共同推选出10名“最美医生”和1支“最美医生团队”,他们生动地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仁术济世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把爱心奉献给渴望光明的患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魏文斌的不懈追求。

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魏文斌带领眼科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眼内肿瘤局部切除和局部放射治疗,打破了眼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传统;首次进行治疗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手术;勇敢地闯入眼底手术禁区——以微米为计量单位的“黄斑区”,在眼科领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对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饶明俐来说,“我就喜欢当医生,当大夫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事,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当大夫”。

今年88岁高龄的饶明俐,一直深耕于神经内科领域。行医60余年,在我国神经内科领域早已名满天下,耄耋之年本可以颐养天年,但她仍坚持每天出诊。

中国卒中学会授予她“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中这样评价:治病救人是她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为此她甘愿付出一生,无怨无悔;人们授予她名医的称号,是全面肯定她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无私的人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柴嵩岩,行医70载,坚持“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的信念,为无数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杂症的妇女送去健康,被渴望孩子的家庭誉为“送子观音”。

近30年来,柴嵩岩先后师带徒10人,培养了一支在业界享有盛誉的中医妇科团队,带出一个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同时,她总结梳理70年积累的临证经验,指导学生撰写《柴嵩岩中医妇科精粹丛书》,惠及后人。至今,她仍坚持每周出诊四次,年门诊量逾万人次。

在健康扶贫的征程中,有一支“最美医生团队”,他们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通过签约服务管理、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对口支援帮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增强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多年来,这支健康扶贫团队提升了贫困地区百姓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甘于奉献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宁静,4.2万名医护不顾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奔赴疫情最为严重的荆楚大地。

“从投身护理工作那天起,我就想好了,此生要用爱心和双手,为天下患者服务。”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护师杨惠云说。

2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到组建130人国家医疗队指令,杨惠云毫不犹豫,主动请缨。经过筛选,杨慧云入选医疗队并担任副队长。2月9日凌晨,这支医疗队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该病区收住48名重症病人。

杨惠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连续工作4~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脸上留下的是护目镜深深的勒痕。哪一床病人缺鞋子,哪一床病人没吃的了,细小之事,杨惠云都记挂心上。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在各地医务人员从四面八方奔赴湖北时,还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坚守当地,死死护住了当地百姓的安危。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蔡卫平,3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先后参加了非典、禽流感、登革热等重大、突发传染病的收治工作,在感染非典的情况下仍坚持指导临床治疗,为广州市、广东省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蔡卫平又站在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作为广东省抗击新冠专家组的成员,医院隔离病区总负责人,蔡卫平肩负着“指挥官”和“战士”的双重身份,不仅战略部署快速,治疗上更是胆大心细,不断优化治疗策略,救治了很多患者。

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卫生所医生王锦萍,是村民们信赖的“海岛120”。为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王锦萍放弃和家人春节团聚,除夕当天便背着药箱回到吉钓村,24小时在岗,保障着近600名岛民的健康和安全。

勇攀高峰

为了救死扶伤,医学探索从无止境。

有一位家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蒙宜乡的藏族姑娘,全家6口人,其中有4人因罹患被称为“虫癌”的肝包虫病去世,而她也未能幸免。

为了救治这个年轻的生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王文涛决定到当地医院开展手术。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王文涛吸着氧气走上手术台——患者肝脏及其周围重要血管已被包虫吞噬殆尽!强忍着高原反应,经过15个小时的手术,王文涛终于完成了这台世界巅峰级的肝脏外科手术。

肝包虫病在四川藏区患病率极高,难以通过传统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经过探索,王文涛将“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成功运用于晚期包虫病的治疗:将患者的肝脏从体内取出,在体外将病灶剔除干净,再把剩余的肝脏移植回体内。因技术难度极高,全球仅有几家医院可开展。

医者术精,才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又一个生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丁文祥,是中国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也是我国小儿心胸外科临床手术完成数量纪录的保持者。

为使小儿心血管外科技术在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起,丁文祥在国内首创了培训班。至今辐射全国50多个地区100多家医院,累计培训小儿心血管专业医护人员千余人次;为全国30余家单位建立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培养了成套专业队伍,共同搭建起国内小儿心胸外科的大平台。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肖颖彬,从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开展婴幼儿先心病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到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胸腹连体儿分离、全球罕见“异位心”婴儿心脏复原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不断突破禁区,一次次站在了心脏外科医学的制高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30余年,率领团队完成多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调查,包括1999年苏皖大肠杆菌O157∶H7暴发、2005年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2005年脑膜炎奈瑟菌4821序列群暴发、2006年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暴发等9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

8月19日,是我国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悬壶济世,仁者为医!向天下的医者致敬!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8

储昭云,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安徽省岳西县温泉镇榆树村人。自1993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17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超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昭云同志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发奋,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刻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昭云同志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一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理解治疗呢,他自我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一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十分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1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简单愉快的节日。

2000年5月9日,那是昭云医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点,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和妻子从梦中惊醒,原来是邻村村民储转香丈夫打来电话:“喂,储医生,我老婆哮喘病发作了,十分危险,此刻已经到了你卫生室门口,快救救她吧。”从语气中显然能听出很焦急,新妻听说病人十分危险,便对他说:“叫病人到医院去吧,以免引来麻烦”。可此时的他那里听得进去,立即起床直奔卫生室,当时只见病人呼吸十分困难,口唇四肢青紫,呼之不应,透过仔细检查,立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缺氧、轻度昏迷”。此时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险,如果不即时抢救,病人有随时死亡的危险,但是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又无氧气,但他一点没有慌乱,立即一边有条不紊的给病人开通静脉通道、注射肾上腺素、氨茶碱等药物进行抢救,一边拨打120求救。就在此时,他想起卫生室到公路还有一公里的小路,万一救护车不能透过那该怎样办呢。夜静悄悄的,此时卫生室只有他们三人,患者丈夫吓得不知所措。此时昭云医生显得十分冷静,向卫生室邻居借来板车,拉起病人就跑。抢救病人,时刻就是性命,他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倦。一向将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还不见救护车到来。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点得到有效救治,性命就多一份期望,他继续拉着车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两百米、四五百米又过去了。最后见到了闪烁着的绿色灯影,车来了,车来了,病人最后得救了。

爱心是昭云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他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过六旬,妻子早年过世,2007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昭云医生得知此状况,当晚和村民汪仁国一齐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金勋杨,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金友旺不好急,大家一齐想办法共度难关。第二天昭云医生便和汪仁国立即复印求救告示,四处张贴,向社会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忙小勋杨顺利的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之后透过媒体的力量,小勋杨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昭云医生还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

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汪光软,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昭云医生透过仔细检查思考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状况下,昭云医生透过多方联系,县医院最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昭云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昭云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用心支持医改工作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昭云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用心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由于过度疲劳,2009年9月昭云医生经县医院诊断为频发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疗,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嘱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带病回到村卫生室坚守岗位,有时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我给自我扎针挂水,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怎样劝说他就是不听,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缓解。

今年我县做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一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昭云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我的岗位上,用心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坚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昭云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昭云同志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就应引昭云同志为自豪,以昭云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9

潘凤是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的一名乡村医生。近日,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这是潘凤又一次获得国家级表彰。此前,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到北京接受表彰。

在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苍苍莽莽的苗岭高山上,有14个稀稀落落的苗族山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穿越盘旋大山之间,小道上常常遇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漂亮苗家女医生穿梭乡间。

22年来,在大山中,她无论天晴下雨,白天还是夜晚,十年如一日,用美丽的青春年华和辛勤的汗水为苗胞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女医生潘凤。

守好疫情防控“大门”

“有人在家吗?我是居委会卫生室的医生,负责包保你家。”“听说你们是湖北回来探亲的,我们要上门给你们量体温。”2020年1月26日,潘凤到鲁沟塘居委会后街组敲开了杨某丽家大门。

23岁的苗族青年杨某丽外嫁到湖北潜江,2020年1月中旬,他们一家三口回到鲁沟塘外婆家。新冠疫情暴发后,没人敢接近他们,潘凤敲开了杨某丽家的门,帮他们一家测量体温,上报数据,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在武汉大学读书的鲁沟塘居委会青年李某爱,从1月14日回家后,因疫情形势严峻,受心理压力影响,一直觉得自己胸闷,令寨子里的群众恐慌。1月26日,潘凤知道后,立即赶到她家为她检查、消毒,并安慰她,给她做心理疏导,给群众作宣传,让李某爱做好居家隔离,消除李某爱与群众的恐慌心理。

2020年,面对疫情,潘凤“逆行而上”,带领4名居委会回乡医科大学生等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日夜奔走在乡间小路上,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固防线,坚守乡村群众的生命安全。

2020年2月至3月,每天早晨,潘凤和她的“医疗服务小分队”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入户给村民测体温、发放预防感冒的药物、教给村民基本的防护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这些事情都是潘凤那段时间每天必做的工作。

鲁沟塘居委会共有14组787户4425人,65%以上是苗族。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潘凤先后为2000多群众测体温,免费发放口罩200多个,宣传疫情防控常识1500多人(次),指导4名志愿者与村干部编成4个义务医疗服务小分队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她是群众的“健康保护神”,是苗岭山上的村门寨口“守门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卫生战士”。

青春留在苗岭高山

潘凤出生在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该村距普坪镇政府30余公里,也是一个边远的苗族村寨,海拔1430余米,整个村子地处半山腰上,潘凤就生在该村青杠林苗寨。

潘凤生长在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1995年9月考入黔西南州卫校“民族医士专业”。在校三年,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学习很刻苦,毕业时,学校在全级300多名毕业生中推荐3名学生到遵义医学院深造,潘凤被学校选中。

当她正要到学院报名时,却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回到家,母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得不到好的治疗,就给乡亲治病吧,需要我的人更多。”潘凤化悲痛为力量。办完丧事,她选择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

进修课程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选择留在城里时,潘凤义无反顾地回到戈塘村,一心要当乡村医生。

创业之初很艰辛,没房、没钱、没资助,怎么办?她只好白手起家,在戈塘村租用民房办起了村卫生室。方圆二三十里,全村就她一个学医的。1999年2月24日上午,卫生室未开张就接到八坎组的苗族妇女杨大团丈夫的紧急求救,说妻子生孩子胎盘粘连,剥离不开,生命垂危。

潘凤刚进杨家,就看见杨大团的家人准备用石磨压产妇肚子挤压胎盘,并用扁担绕着脐带准备用力的样子,“第一次接生就见这架势,当时真的被吓懵了,赶紧叫停!”潘凤马上叫大家住手,自己处理。经过近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接生。

1999年6月21日,村卫生室开业了。潘凤当天接到了一生难忘的出诊。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1度,相邻海子镇堡堡村石丫口组的湛国友一路小跑来到卫生室,要求她帮其妻接生。潘凤顾不着招呼前来道贺的乡邻,跟着湛国友连走带跑,跑了两个多小时,左转右拐,以为要到他家时,却被带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凹里,没有房子没有人,她被吓得全身发麻:“上当受骗了,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

正在不知所措时,湛国友猜出她的心思,忙说:“妹妹,别怕,我怕你不来,所以一直没敢讲在山上。”原来,湛国友带妻子罗国菊在山上干活,妻子突然提前临产。产妇痛得死去活来,潘凤唯一的助手只有湛国友,在山野里完成了一次难忘的接生。

“当年,我每次接生都很害怕,怕出意外。每当遇到上门要求接生的,我都要求家属送往县医院、乡卫生院。但总有产妇临近生产时家属才上门,已经来不及送了。不接,良心过不去,接,风险很大。”说起当年的接生,虽然从未有过闪失,但潘凤还是心有余悸。“现在,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大家的意识都提高啦,我不用再担心了。”

爱心献给贫困群众

说起潘凤,方圆十里的群众无不称赞,都说她是苗乡群众的救命大恩人、大好人。70多岁的苗族老太王发珍,一字不识,靠捡垃圾为生,但潘凤没一点嫌弃她。每次到潘凤的卫生室,王老太都只要五角钱的去痛片。可潘凤每次都要给老人检查,“老人要么发高烧,要么胃病犯了才会到卫生室找我,去痛片不仅治不了有时还起反作用。”因此,每次潘凤都是仔细检查,对症下药,没按老人“要求”去做。每次开的药都是几元到几十元,老人先后到她那里看诊20余次,潘凤收的钱总共不到5元。

2017年10月,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村后街组58岁的杨忠芬患脑梗塞无法走动,丈夫去世,儿子患有夜盲症。潘凤知道后坚持一周两次免费接送杨忠芬去做针灸,两个多月后,杨忠芬渐渐好了起来。

2018年3月14日晚,普坪镇戈塘村牛坪子组77岁的孤寡老人潘国方摔伤卧床,潘凤连夜赶到他家中医治。潘凤看到老人家中特别困难,每次去诊治时就带上一些补品,帮助老人早日康复。

自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潘凤的任务更重了,她积极发挥作为贵州省人大代表的作用,撰写议案,争取国家公路建设项目资金2813.56万元,修建安龙县普坪镇戈塘至大坝通乡县级四级公路全长15.92公里,带动40多户贫困户发展经果林种植400余亩……在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中,她对全村35岁至65岁农村妇女(贫困户)进行宫颈癌筛查,2019年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服务116户502人,免费服务患者3000人(次)。

潘凤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困难病人,于是她经常抽时间参加一些公益活动。2018年5月23日,在她的多方努力下,争取到恒金中医堂在安龙县医院发起“公益万里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邀请到著名针灸专家郭相华教授亲临现场为聋哑患者和中风偏瘫及疑难杂症患者施针,并争取到恒金中医堂捐献10万元的关爱款用于困难病人。

潘凤做的好事举不胜举。谈到她,村里的群众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戈塘村的好大姐、好媳妇、好医生,都会甜甜地叫她“凤阿姨”“凤姐姐”。

2018年8月,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戈塘村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进了城,潘凤的卫生室随着人口的迁移搬迁到相邻的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22年来,潘凤走遍戈塘、鲁沟塘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村卫生室地处海子、洒雨和戈塘三个乡镇交界的苗族地区,辐射8个村两万多群众,其中苗族群众12000余人,平均每天到卫生室就诊的群众30人左右,先后接诊20万余人(次),走村串户出诊防疫2万余人(次)。

潘凤入选2013年“贵州省十大最美乡村医生”,2014年荣获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贵州省最美家庭”称号、黔西南州“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妇幼天使”称号,2016年荣登“贵州好人榜”、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当选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个药箱,一背就是一生,一座山,潘凤一守就是20余载。她,越千道岭,行万里路,跨过千沟万壑,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她,对乡亲至亲至爱,对患者不离不弃;她,就是大山里的“白衣天使”、苗岭山上的“健康保护神”。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精选篇10

李有忠,男,1955年生人,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平度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兼任潍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学理事,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兼任平度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有忠个性憨厚,为人正直、诚实,与人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工作作风朴实,勤劳、严谨务实。四十年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医疗技术,优秀的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及患者的称赞。连续多年荣获青岛市中医药先进工作者,青岛市终身中医药优秀人才。平度市、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度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6年始担任平度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以来,团结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自1998年始连续几届被评选为青岛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医示范门诊”;“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特色专科”;“山东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青岛市县市级综合医院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连续多年被我院及青岛市卫生局评选为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一、刻苦努力钻业务,苦练医术为病人

李有忠出身于中医世家,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立志,长大后象前辈一样为病人解除疾苦。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至潍坊市益都卫校任教,校园环境虽然优雅,但心中总觉不能亲手为病人解除疾苦而少了点什么,于1980年毅然决然地调回平度市人民医院,跟随其父——平度市名老中医李从惠先生学习,深得其传。1980年冬参加潍坊市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学习1年。1983年到潍坊市中医院跟随潍坊名医郝怀清主任医师学习1年。20__年又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跟随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路志正、薛伯寿、冯兴华等老师学习,得到其亲自教诲。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名医医案、各家著论,认真阅读有关医学杂志,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很多疑难病人解除了病痛的缠绕。如崔家集镇崔家庄村崔某,是一名16岁的在校女学生,上体育课时发现自己身体出的汗为红色,后连续2个月一直持续不断,且症状越来越严重,穿的白色衬衫染成了血色,四处求医问药,一筹莫展,最后找到了李有忠主任,他凭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明确诊断为“血汗症”,运用中药汤剂先后治疗20天而痊愈。东阁街道办事处东关村的张女士,持续高烧一周不退,周身关节酸楚疼痛,皮肤呈现皮疹,输液服药未见丝毫改善,慕名找到李主任,在详细询问病情,细致查体后,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运用中西两法治疗,12天后痊愈。同和街道办事处贝赫切特病患者宋某,突然右下腹剧烈疼痛、发烧,被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收住普外科准备手术治疗,李有忠会诊后确诊为血管炎血管栓塞所致,即刻转入中医病房,予以激素冲击和抗凝治疗,7天后痊愈,免去一刀之苦。中医药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他通过认真研讨和外出学习,率先在平度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免疫病,于20__年在中医科的基础上,创建了风湿免疫科,使很多风湿免疫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很多患者深受其害,李有忠同志查阅了大量文献,从浩瀚的中医药堆里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创立了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于1997年在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科研立项,至今使一千多名患者得到了治愈。运用自拟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农村,有很多中老年人因长期劳作,患上了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痛苦异常,活动受限,自1984年始,李有忠运用自创的透骨止痛消肿汤熏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至今使2万多名患者得到了很好治疗。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善于总结临床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误,分析其原因,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曾先后主持了《自拟宣敛平喘汤加减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的研究,获平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院内科技成果十二项。86年发表的《我治酒后胃痛》获首届山东省齐鲁杯优秀论文奖、98年发表的《祛瘀止痛消肿汤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获青岛市中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先后在国家、省、市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二、仁爱之心,服务病人

李有忠同志经常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医生面对的病人,很多因病痛地折磨而情绪急躁、焦虑、抑郁。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李有忠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难病变,经常废寝忘食地查找资料,寻到办法,想法设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为方便病人早上班,晚下班。病房工作时,经常遇到门诊病人到了下班时间赶来求诊,他毫无怨言地重新穿上隔离衣为病人诊治。

家住平度市麻兰镇70多岁的农民张某,膝下无儿女,因肠梗阻住进了平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一次常规会诊后,结识了李有忠,从此与李有忠结下了深深的医患情缘。老人出院后,需要定期复诊,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来回看病连公交汽车都舍不得坐,25公里的路程,都是由老伴骑自行车带着老人慢慢过来。几乎每次复诊都到了下班时间才能赶到。可李有忠从不推诿,不管多晚,总是细心地扶老人坐下,倒一杯热水,认真细致地给老人看病。九年内,坚持给病人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还有很多老年人活动不方便,尤其是在冬天,天寒地冻,出门容易感冒、摔伤,李有忠便利用休息时间,到病人家中为老人诊治,社区里的姜大娘、于大婶、张大爷等等,都是他上门服务的对象,老人们感激不已。有时病人来院看病,取药时发现钱不够,离家又远,李有忠经常拿出自己的钱为病人垫付药费,以免耽误病人的治疗,体现着一名医生的仁爱之心。

李有忠属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并不富裕,但在20__年崔召小学改建时,积极捐款一千元,后又到张舍镇看望养老院老人捐款400元,救助贫困学生捐款500元,带领中医儿科党支部全体党员为崔家集镇贫困学子荆某捐款。

三、廉洁行医,用实际行动诠释良好医德

“带着感情下病房,凭着良心开处方”是李有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这些年来中医科医护人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他告诫科内年轻大夫们说:“医生只有热情为患者服务的义务,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的权利”。本着这种态度,李有忠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总会左掂量右思考,中药?西药?还是中西医结合?怎样达到既保证疗效,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于是在他的处方中为节省费用又达到良好的疗效,常常用便宜的三棱、莪术代替价格较高的炮山甲,用枇杷叶代替川贝。

许多病情严重的病人住进了中医科病房,经李有忠带领的团队精心治疗,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后,有些家属表示感激之余邀请其吃顿饭或塞一个红包之类的,都被婉言谢绝。他常说病人不容易,治病花费不少,回家康复还需调养,要多为病人着想啊!千万别为一些蝇头小利,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丢弃了医生的医德!

李有忠从医40年来,情系患者,真情服务,无怨无悔,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事迹,把医者的温暖送到了广大患者的心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真心拥戴,20__年被评为平度市十佳服务明星,其事迹在平度日报和广播电台进行了大篇幅宣传和报道。

李有忠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的上班,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