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15篇

时间:2024-04-2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1

孙连合,男,汉族,2013年在包头汇泽铝业有限公司参加工作,现任铸造班班长。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他从生产第一线干起,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由于铸造车间常年高温,工作环境比起其他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尤其在夏季,到了浇铸环节,炉前温度高达700多度,他依然战斗在第一线,带领班组成员严控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执行每道工艺、工序的操作流程。即便是汗流浃背、酷热难耐,也不降低生产作业的执行标准。他的精神,引领着大家,将规范的生产作业制度、安全的操作规程贯穿整个生产作业环节中。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环保工作制度,将安全工作纳入常态化、标准化。在一次浇铸作业中,车间有三套模具同时作业,突然停电导致设备停止运行,炉口铝水大量溢出淹没了整套模具,孙连合临危不乱,立即安排三名技术员操作手摇皮带轮,保持模具的正常运转,以避免造成铝水铸盘的发生。同时自己和三名工人利用铁钳迅速将炉口封堵。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模具得以正常运行,避免了因铝水外溢可能引发的爆炸事故。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闲余时间虔诚求教,深入研究先进的生产工艺。对于现有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进行详细的剖析,发现相关环节的不足,通过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并制定出一系列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操作规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收集、处理,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下降,良品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给企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孙连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善于解决问题,作为班组长的他,只要出现设备运行异常,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并第一时间排查问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直默默奉献,实现自己的人价值。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2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如今,72岁的艾爱国仍然留在湘钢,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这些年,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3

李智,汉族,198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高压化成箔生产车间主任兼研发技术部部长,主管车间生产、工艺控制及研发、设备维修等工作。

他一直秉承公司“提质降本,创新突破”争当行业先进发展理念及思路,通过大量查找行业内书籍、资料,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虚心请教行业内优秀前辈,积累了丰富的化成箔生产工艺研发及生产管理经验,全面的掌握了中高压化成箔工艺管控技术,为技改、研发、管理等各项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从业十余年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试验分析、研究和实践和推广,具备了极强的技术、管理水平、职业素养,使得他在管理和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有了良好的口碑。

在他的带领下,提出对生产线进行技术及节约成本改造方案,技术团队人员自主研发出化成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并进行量产,2020年将公司生产中的次品废品率下降2.5%,节约成本510万元。制定节水节电改造方案并实施,2020年度节约自来水费63.6万元,节约电成本20.6万元。节约主要化工原材料约60吨,成本48万元。

在2018年他荣获“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得公司“劳动模范”称号。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迎难而上、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是他具备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素养,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4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01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

2002年,在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矿石码头项目施工中,陈兆海成功将船用测深技术和GPS定位系统引入测量,该项技术革新成为后来普遍推广的GPS-RTK技术,在北方水工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项目中,他带领团队采用双GPS定位桩位圆心工艺,为桩位放样提供更加精确便捷的依据,有效提升了项目施工的效率和精度。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5

周应新,男,彝族,197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交投集团楚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正高级工程师。长期扎根于公路建设及科技创新领域,承担了省内12条高速公路设计及建设任务。荣获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十佳科技英才、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岭学者等荣誉称号。

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云南省第三届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项目8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所取得成果获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23篇。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6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2020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主动与公司签订“高师带高徒”的协议,把更多心血花在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总结提炼出《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和三顶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等20余项焊接操作技法,培养出24名高级技师。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7

杨向红,女,汉族,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昆明市延安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作为云南口腔医学领域的优秀领军人才,率先在云南省开展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口腔科治疗,经第三方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提高云南省的整体口腔诊疗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承担过10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荣获云岭名医称号,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SI收录四篇)。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8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05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06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9

赵利财,维修一项目部第1综合维修部主任。他以“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为人生信条,在10余年工作中,执著、负责、兢兢业业。严格落实“以人为本创平安永远追求零风险”的安全理念,以身作则遵章守纪,加强对各类事故的防控,注意日常对班组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班组管理,筑牢员工安全意识,全力做好设备日常维修维护工作。

陈欣欣,维修二项目部信号技术主管。在22年的一线信号维修工作中,一直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原则,以踏实、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多次出色地完成重大抢险抢修、急难险重任务。

2017年,在担任第二综合维修部主任期间,他带领维修部人员克服困难,认真完成生产维修及盯守任务,积极协助各小班查找设备隐患,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为处理一起疑难故障,他连续七天七夜没有回家,经反复观察、分析,下洞检查,最终解决了故障,确保管辖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管辖设备的故障率做出了贡献。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10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除带领班组完成日常科研生产任务外,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查明某重点研制型号发动机缺陷原因,需要使用金属钻头从药柱表面打孔以取得预定样块,取样部位距金属壳体仅5mm,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钻头与壳体摩擦引起燃烧爆炸,作为主操作的他,一次成功、安全精准取出预定样块,顺利找到病灶,成功攻克型号研制的“拦路虎”。

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11

王卫东,维修二项目部第四综合维修部主任。在27年的一线信号维修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多次急难险重关头,他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2017年,他带领维修部员工克服困难,加强设备检查、维修,协助各小班查找、解决设备隐患和问题,针对设备的使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维修方法。

在一次跟班执表检查时,机房内MMS道岔转换监测曲线显示四惠6#道岔由反位搬至定位时转换时间偶尔比正常转换时间稍长。从细微的数值变化,王卫东敏锐地判断该道岔存在隐患。随即组织人员进行反复的搬动试验,确认故障原因,经处理,设备恢复正常,避免了因道岔表示故障造成可能出现的列车无法排进路,严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设备故障,为确保地铁安全运营做出了突出贡献。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12

洪家光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13

张连卫,维修四项目部第三综合维修部主任。工作严谨细致,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通过精检细修,2017年,在日常跟班执表中,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俸伯折返道岔表示缺口经常跑口问题,化解了可能导致的道岔挤岔的风险。积极与线路公司开展道岔联合整治工作,有效降低了由于工况不佳对道岔机械连接部分造成的影响,降低道岔拉力,提高道岔设备的稳定性。善于借助监测和测试设备开展设备排查和处理,大幅度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水平,缩短故障处理延时,使维修部信号设备故障延时同比下降10%。注意日常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设备维护、指标测试、故障处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维修部员工故障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通过强化员工对15号线日信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学习,使员工摆脱对厂家的技术依赖,能够独立快速的处理设备故障。

在2017年三大战役重点保障期间,所辖设备未发生C类及以上事故,圆满完成各项保障工作。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14

刘丽始终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知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刘丽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8月,拥有35个工种、11个分会537名成员。10年来,实施订单式培训、体验式五步阶梯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累计培训技能15000多人次,65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135人被评为技术能手。工作室探索实践“技师联合研发、革新工厂自主生产、示范区试用推广”的“研产用”一体化模式,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效1.2亿元。

作为中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中石油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以“择优百项创新成果、开展百次技术服务、精选百个难题攻关、优选百名培训专家、培养百名人才接续”的“五个百”工程为引领,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跨地区技术服务等活动,攻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生产难题100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果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劳模工匠先进典型事迹精选篇15

李麟,维修四项目部第一车载维修部主任。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过硬的业务水平,带领维修部员工攻克了“110车反方向发车”、“102车无法定位”等罕见故障,解决了设备厂家都束手无策的难题,避免了长时间扣车对机场线运营造成的重大影响。积极开展“传、帮、带”,将多年积累的宝贵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灵活运用疑难故障分析、经典案例复现等方式带动班组员工认真学习专业技术,有效提升员工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该维修部员工在近两年的中、高级技能等级考试中通过率100%。

在2017年三大战役重点保障期间,以身作则冲锋在保障第一线,带领维修部员工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