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科技团队先进事迹(6篇)

时间:2024-07-2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技团队先进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科技团队先进事迹【篇1】

钟__,从事电化学催化、锂离子电池等能源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总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E__I高被引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荣获“__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台州市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这次是很难得的经历,虽然准备的过程紧张而辛苦,但是这个项目对科研人来说是肯定也是鼓励,目前专家函评已经通过,希望能取得好结果。”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0月13日,刚在前一天结束__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答辩的钟__博士,仍难掩兴奋之情。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这并不是钟__第一次面对科研考验。自2011年进入台州学院以来,10年间,他从事电化学催化、锂离子电池等能源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总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E__I高被引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深入电池、新能源、新材料等生产企业,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他先后荣获“__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台州市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化石燃料正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具有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的优点,有望取代化石燃料,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和气候问题。

钟__主攻的电化学催化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前提下。“电解水由于不受天气、时间等因素限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直接电解水的过电位很高,设计开发新型的电催化剂材料,降低电解水的过电位,可以降低电能的浪费,提高产物的生成速率,对社会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钟__说。

为了实现高效的电化学催化,钟__埋头实验室,专注科学研发,他申报的“稀土调控Ru__i4四面体结构基元序构及电催化研究”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公布的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支持项目中获批立项,该项目不仅能有望实现高效的电解水析氢反应,而且价格只有目前贵金属析氢电催化剂的三分之一。

优异的科研成绩背后,是钟__未曾被大家看见过的失败案例,“做实验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常常要反复做很多次才能得出一个实验结果,科研项目申报也会有被打回来的时候,但是做科研嘛,就是要持之以恒!”带着科研人的理性和韧劲,钟__坚定地说。

除了自身亮眼的科研成绩外,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钟__带领的科研团队,这个2018年才成立的年轻队伍,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已经在台州学院的科研团队里成绩名列前茅。

钟__带领的环境与能源材料研究所共吸收了5位博士、1位硕士,其中今年8月份正式加入的胡志远博士毕业自中科院化学所,是团队里的新鲜血液,主要负责电化学催化材料的理论计算解释。

刚毕业时,胡志远手握多个高校投来的橄榄枝,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来台州学院,除了向往江浙地区的风土人情之外,更吸引他的是钟__带领的这个科研团队,“环境与能源材料研究所团队有项目运作基础,科研设备、平台都很吸引人,我希望能在之前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胡志远说。

不仅如此,这个年轻团队还与温岭钱江摩托、台州昊泽碳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有长期合作,团队与企业工程师、生产工人共同探讨发现企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帮助企业整理企业优势竞争及所需的技术储备,使科技成为更强的生产动力。

科技团队先进事迹【篇2】

靳__,__理工学院教授、__市科技治水的带头人。主要从事水体污染物溯源与治理、低碳高氮水体修复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先后攻克5项河湖治理技术难题,为500多条河道水质提升提供了关键技术方案。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荣获2021年__市“最美科技追梦人”称号。

身体力行走过1000多条河道,跑遍了__大大小小的村庄,__理工学院教授靳__作为__市水环境治理专家,参与__市科技治水整整17年。

近年来,靳__带领市重点实验室成员,在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设备研制、工程系统集成、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攻克了水体污染物溯源与治理、低碳高氮水体修复等城乡水环境治理技术瓶颈问题,可谓成果突出,效益显著。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靳__荣获2021年__市“最美科技追梦人”称号。

“一个月有一个星期时间都在外面跑,其他时间一头扎进实验室。每到夏天经常被晒得皮肤脱皮。”靳__告诉记者,早期在河道勘查时,她明显感到老百姓骂声多、投诉多、质疑多,但随着治水工作稳步推进和身边河道的逐步改善,老百姓抱怨少了、质疑少了,信心足了、期待高了。一看到治水专家来了,老百姓就纷纷围上来反映问题,倾诉心声。

在与市民群众的交谈过程中,靳__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重任:河湖治理影响社会稳定,关乎民生,形势紧迫等不得,科学治水缓不得。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最为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之一,不仅损害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过去10年,__市主要关注黑臭水体治理和低碳高氮水体断面消劣。如今,这些工作已经进入尾声,__市正着力推进‘清水环通’,全面解决‘水脏、水混、水绿’等问题。而流经南高教园区的府溪河,就是最好的样本。”

靳__告诉记者,她对身边这条由自己命名的河流充满感情,10年前,由于周边学生宿舍楼管道渗漏、沿岸多所食堂排污等因素,府溪河成为周围师生眼中名副其实的“黑臭河”“七彩河”,来自周围师生和市民的抱怨、投诉不绝于耳。靳__带领实验室团队成员,从污染源调查到水样分析检测,从方案比较到技术选择,参与了府溪河前后四轮的综合治理,如今这条河终于蜕变为清澈见底的精品河道。

治水的同时,多源光谱水质快速监测系统已经安装完成,旁路深度净化与景观跌水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完工后,府溪河与沿岸广场绿化和跌水景观交相辉映,这里将变成高教园区师生们的“打卡”景点。

记者了解到,靳__主要从事水体污染物溯源与治理、低碳高氮水体修复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先后攻克5项河湖治理技术难题,为500多条河道水质提升提供了关键技术方案。

近年来,靳__主持科技部重点项目和__市重大惠民项目、大型水体修复技术咨询与工程建设项目等30多项,带领治水团队按照“沿程减污-原位净化-立体修复”的治河思路,以削减污染负荷、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河道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为目标,开发土著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双点进水生物滤池及有机氮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5项,开发快速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脱氮除磷设备2套,并在__市及其周边乡镇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助力地方企业实现了效益增收。

__大面积开展河道治理始于2009年,靳__所在的__市城乡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也几乎同时获得科技局立项。这些年,实验室坚持立足城乡,服务地方,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实证研究工作。

现在,作为__市科技治水的带头人,靳__在协助政府做好区域治理规划的同时,也带领团队奔赴海曙区高桥镇、慈溪市浒山街道、鄞州区湾底村、宁海许家山石头村等村里的大大小小河流湖泊,在科技治水的同时,立志做好城乡生态大文章,为__市新一轮科技治水再添新篇。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__不仅文化课成绩优异,而且获奖颇丰。20__-20__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重庆赛区(油画景物)类青年组比赛中获得银奖;在20__-20__年第x届“中华情。快乐起飞”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选拔活动重庆赛区的比赛中,获得青年组书画类一等奖;20__年被评为伊河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 20__年,在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重庆赛区的书画类比赛中荣获大学组风景速写一等奖;多次在国家核心刊期《大众文艺》发表作品。

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灵感时,__谦逊地说道:“其实,除了总结前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艺术的殿堂以外,更多是来源于自己平时的锻炼和曾经身为青年志愿者的经历。我在大一的时候便参加了学院的志愿者服务团,参加了学院的许多活动,尤其是去年的“三下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们去到了贫穷落后的武隆县后坪乡,那里环境简陋,资源匮乏。但那里的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爱却让我十分感动,虽然他们上学都要步行40多分钟的山路,每天早晨上课时,却没有一个孩子会迟到。直到现在,我还在和这些孩子保持联系,就在前几天,孩子们还在电话里说道:‘姐姐,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啊,好想你呀’。当时我就在暗暗地发誓,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这些懂事的孩子。现在想想,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让我有灵感描绘出色彩斑斓的生活和那些可爱的人。”

或许在别人看来,学习艺术的人都略显孤傲,但生活中的__是一个爱唱歌,赶时尚的小姑娘。每周的`《伊周》杂志她刊刊必买,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美的体验。

当记者问她对于自己获得科技学术创新先进个人标兵的荣誉是怎么看时,她腼腆的回答道:“我没有想到自己会获此殊荣。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股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会一直努力,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让母校以我为荣。”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追梦的旅途有多么孤独,无论途中充斥着多少质疑和嘲笑,但__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衷,不懈追求,一步一步向她的艺术殿堂迈进。

科技团队先进事迹【篇3】

李__,__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公共事务总监、科技项目负责人,高级经济师,高级经营师,浙大硕士毕业。获得__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次,__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次,获得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台州市重点创新团队核心成员,__省重点研发项目核心成员。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应有之责和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仙居有这样一家企业,拥有高科技、高成长、高税贡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三高两低特性,不但企业的发展理念与仙居绿色发展战略相匹配,而且,公司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视喉镜及系列产品,拥有14项发明专利、73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外观专利。公司产品已通过美国FDA注册、欧盟CE认证、韩国KFDA认证,并已在澳大利亚等国家成功注册。这就是__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优亿医疗这样成功的企业,它的众多成就离不开一位幕后的大功臣——李__。2013年年初,李__加入优亿医疗,先后任职董事长助理、董秘、公共事务总监和科技项目负责人。在优亿医疗八年多的工作时间,李__主导完成了多项重点工作:主导公司转型升级,推动优亿医疗不跳高式升级,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升级到__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再升级到省级研究院;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主导申报了3次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项目的研发;主导申报了__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和__省优秀专利奖;主导公司获得“__省绿色企业”“台州市瞪羚企业”,以及仙居县唯一的“国家小巨人”和“__省隐形冠军”的荣誉。

这一项项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都是企业团队在李__的带领下,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千辛万苦,一路过关斩将,一步步取得的。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源泉,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科技兴起的根本。李__不仅为优亿医疗取得多项荣誉,主导多项重点工作,同时也为优亿医疗引才,更为仙居引智。

2019年,为了引进某国际人才,李__多次主持与专家的视频会,了解专家的需求,匹配公司的项目,筹划公司战略研发方向,参与人才文件撰写,审核人才汇报资料,陪同人才参与答辩。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该人才成功被认定为国家级人才,成为仙居近几年唯一被认定的国家级高级人才。在引进国家级人才的同时,李__也成功推动公司的两位专家获评为台州500精英人才。

在为优亿医疗引才期间,李__也不忘利用自身的资源,为仙居引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业人才。他先后为仙居引进了台州500精英A类创业人才1名和台州500精英B类创业人才1名,其中该台州500精英B类创业人才已经在仙居落地投产。

在科技项目合作方面,李__代表公司多次与各大院校及医院对接,先后与__省人民医院、温医大附二院、台州医院、仙居县人民医院以及浙大等科研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合作文件,有力地支持了产学研合作和科研项目的落地,推动了优亿医疗技术的提升,用技术力量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

“找准方向,努力到无能为力,人生就算不成功,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句质朴的话语,一直沉淀在李__的内心深处,这是他不断追求成功的核心标尺。

科技团队先进事迹【篇4】

杨__,“杨__家庭农场”负责人,投身大棚果蔬种植,长期致力于新品种的引进、试种、推广,及省力化、无公害化生产的研究。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__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__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提起杨__,台州路桥蓬街镇几乎人人皆知。

“就是那个种小番茄的杨__嘛,喏!那个就是他的家庭农场。”顺着路边老伯的指示,记者走进位于蓬街镇浦东村的大棚种植基地。

初秋,青色的樱桃小番茄挂满枝头,玲珑可爱,农场主杨__正在地里忙碌,“这是3个月前播种的,现在生长得很不错,再过1个月左右就可以丰收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杨__投身大棚果蔬种植,并开办家庭农场,长期致力于新品种的引进、试种、推广,及省力化、无公害化生产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杨__家庭农场的产值、效益逐年递增,并带动大批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大棚果蔬种植也成了当地一项支柱产业。

其本人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__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__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30多年前,初中毕业的杨__跟着父亲养蜂。天南地北的闯荡,让杨__意外发现了商机:“果蔬种植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大棚种植,经济效益高。”

1991年,回到家乡的杨__,一头扎进了自家的承包地。他一边翻阅农业杂志,一边支起竹木大棚,种起了茄子。而在当时的路桥,农作物都是露天种植,对于大棚种植,大家既好奇又怀疑。

“你这能种成功吗?”

“别折腾了,还是老老实实种吧!”

面对众人的质疑,杨__只一心打理着3亩茄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茄子终于成熟,个头饱满,成色鲜艳,口感细腻。刨去成本,杨__净赚了3万多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围人纷纷跟着种起了大棚茄子。为加强竞争力,杨__尝试种植反季节蔬菜,抢先一个多月上市,锚定高额回报。

此后,杨__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学习先进种植技术。2004年,他的种植基地扩至120亩,竹木大棚换成了钢管大棚,种植作物包含小番茄、茄子、蒲瓜等10多个品种。

杨__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5年初冬,大棚里的作物出现植株萎焉现象,有些甚至整株死亡,造成严重损失。杨__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专家来看了,分析是黄萎病,由于土壤里病菌太多,造成作物死亡。”他说。

只有好的土壤,才能种出高品质的农作物。此后,杨__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用菌肥、绿肥和商品有机肥。同时,他还摸索出“亲土栽培”有机种植技术,利用收割后剩下的作物回田翻耕,保证土壤肥力。

独特的种植技术使小番茄口感鲜美,成为名誉全国的优良品种。最早上市的一批,田间批发价就要七八元一斤。

在大棚里,记者还看到土壤上覆盖着一层银色的薄膜,几乎没有杂草生长,角落里还放置着黑色的喷管和滴灌。“这是全自动的节水灌溉设备,抵得上七八个工人。”杨__介绍。

自2008年起,杨__陆续引进喷滴灌、植保机器等智能化设备,以及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耕作等先进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作物质量,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其家庭农场的作物年产量超400多吨,年产值近300万元,产品销往杭州、宁波及上海等地。

一块土地上,如果长期种植同类农作物,几年后,该作物的产量就会减少,甚至出现绝收现象,这是困扰很多农民的难题。2016年,在杨__的牵头下,蓬街镇组织成立了蔬菜协会。50多家当地蔬菜种植大户入会。

“因为病菌会在土壤中积累,危害下一场同科作物。很多农民土地、资金、技术等条件有限,只能种单一作物,运用‘果蔬嫁接育苗技术’可解决这一问题。”杨__说。

以小番茄为例,先将抗病性强的野生番茄作为砧木,再将商品性好的小番茄苗嫁接到砧木上,这样就形成了既抗病又高产的新植株,能结出更高品质的新型小番茄。

在杨__的积极推广下,农户们都掌握了这一技术,产值和效益不断提高。

“接下来,我们要陆续和一些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各种先进技术和品种,不断进行更新迭代。现在,国家的支农扶农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农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谈及未来,杨__笑得格外灿烂。

科技团队先进事迹【篇5】

朱__,__松门人,__市旭日滚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特聘专家,专业从事滚塑设备及产品研发,带领家庭小作坊一步步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自主研发了节能、环保、可完全拆装的塔转式、穿梭式、船艇滚塑机等20余种专业设备。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0多项、外观专利20多项,并在相关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炫酷的太空舱造型、可仰望星空的全景天窗、一键式智能家居……眼前这间34平方米大小的“360度智能旋转居室”,是朱__及其团队最新研发的“星玥居”产品,也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型滚塑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居室,极具现代科技感。身处其中,犹如置身太空仙境。

据悉,“星玥居”外壳采用食品级塑料原材料采用滚塑加工工艺制造而成,内饰使用应用于太空舱的环保材料和隔热保温设计,产品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制造方式,可进行快速组装。自2020年10月推出以来,其订单量突破1000万,深受国内旅游度假景区、民宿行业青睐。

2003年夏天,__时逢大旱,降雨稀少,民用滚塑水箱短缺。34岁的朱__嗅到了这一商机,掏出所有积蓄,创办家庭小作坊,进行民用滚塑水箱容器的生产和销售。

但由于该类产品技术门槛低,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之地理位置较偏、运输成本高、利润薄弱等因素,一年下来,朱__几乎没赚到多少钱。其家庭小作坊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第二年,朱__加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潜心学习滚塑设备、模具和加工工艺的研发制造。“那时候,松门的造船业很发达,配套救生艇需求量很大,但救生艇基本用玻璃钢制造,经不起碰撞。而采用滚塑制品加工的救生艇安全性能更高、实用性更强,也更节能环保,所以在当时,滚塑船艇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广阔。”朱__说。

听培训会、进厂学艺、交流探讨……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朱__积极学习筹备,克服技术制约、资金不足等问题,成立__市旭日滚塑科技有限公司,并聘请多位机械设计专家,制造休闲船、皮划艇、救生艇等各类滚塑船艇,同时进行其他高端滚塑设备的开发。

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改进,2019年,朱__及其团队成员顺利造出新型模块化组装塔转三臂滚塑设备和十几套滚塑模具,并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经过一个多月的安装和调试,第一台滚塑设备稳步运行,为客户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此后,朱__的公司知名度大大提升,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60多个国家。

塑料马匹、各式油箱、滑滑梯……近日,记者在__市旭日滚塑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看到,现场各类塑料制品琳琅满目,涵盖汽车机械、家具摆件、游乐设备等多个种类。另一边,各式滚塑设备整齐排列。

“这是我们这几年新研发的滚塑高端制品,以及专用新型滚塑设备、模具,还有全国首创、国际唯一的360°旋转发光‘星玥居’和各种滚塑船艇。”朱__介绍。

2010年8月,在朱__的牵头下,其公司先后和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用”的滚塑研发和工厂实践基地,并建立了由多个高校、学科组成的“协同创新研发平台”,还打造了一支专业研发团队。

通过数年努力,朱__及其团队顺利研发出“滚塑烘道和滚塑模具加热装置”“滚塑成型二次加料装置和滚塑模具”等多项科技成果,其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台州市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其中,“滚塑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被列为“浙江省服务业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项目”,“大型异型塑料制品滚塑成型先进制造技术”通过轻工联合会专家技术鉴定,里面关键技术属“国内原创,国际领先”。

2017年,朱__及其团队还参与金砖五国国家领导人峰会(厦门)会议中心滚塑吊灯的研制(直径9.3米),打破传统灯罩加工工艺,受到国际认可。

谈起未来,朱__憧憬不已。“我会继续用拼搏的精神来做好滚塑,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匠人,实现更多中国制造,并打造世界级滚塑研发平台,使滚塑成型工艺成为塑件加工工艺中的中流砥柱。”

科技团队先进事迹【篇6】

陈__,__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__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文旦特产服务中心专职副主任、三级推广研究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__省劳动模范、__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__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__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获得者、台州市劳动模范、台州市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台州市1909号台风防台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她,毕业就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技术工作,35年如一日扎根农田,潜心研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热心推广传授新技术,服务果农、奉献社会,用始终如一诠释了对农技工作的初心使命和对果农的热爱。

她就是陈__,__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__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文旦特产服务中心专职副主任、三级推广研究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__省劳动模范、__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__省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__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获得者、台州市劳动模范、台州市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台州市1909号台风防台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对陈__而言,学习之途是永不能停下脚步的。三十多年来,除了走进院校向书本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向实践学习,走入田间地头向农民学习外,陈__还积极反思并从中提炼升华,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认真撰写各类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出版水果技术书籍6本,其中主编的《__柚产销技术》一书,凝结了她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探索,是第一本涉及__文旦生产营销的参考书,结束了__文旦产销没有系统理论知识参考支持的历史,为众多果农在__文旦的生产和销售上指引了方向。

《__柚产销技术》这本书的渊源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那时的陈__刚毕业不久,对__文旦的生产管理懂得不多,很想从书本上找到能学的资料。但__文旦在全国就只有__有,能参考的书都是柑橘类的书籍,可文旦在栽培管理上与柑橘差异较大,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更何况两者本身就是不同的品种,仿柑橘的栽培模式,会导致文旦品质下降、产量降低、裂果加重等情况。当她看到果农渴望知识自己又出不上力的那种无奈,至今难忘,于是就对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学习,努力在将来为果农写一本属于__文旦的书。这个目标直到二十年后的2013年终于实现了,为了写好这本书,陈__耗费了一年半的时间,白天上班、晚上码字,没有参考书,就靠平时积累的工作笔记;碰到问题难题了,就找专家、找果农探讨,就在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的过程中,陈__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了《__柚产销技术》。虽然中间也有过几次想要放弃,但是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田间管理、除虫喷药、疏花疏果……一套套堪比体力活的果园管理程序,在陈__的手上却显得轻而易举,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1986年中专毕业,进入__苔山塘文旦联营基地当技术员,‘农活’干了30多年,这些工作对我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了。”她说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吃苦受累都是工作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服务工作真真切切落实到田间地头才是她坚持工作这么多年的初心和目标。

1986年,陈__从台州农校毕业后,来到了__苔山塘文旦联营基地当技术员。苔山塘文旦联营基地是1979年围垦的海涂地,当时土壤含盐量很高,立地条件差,茅草丛生,一片荒凉,6000多亩围地种上文旦树的不到100亩。面对一米土层含盐量超过1%,PH值大于9的这么一大片盐碱滩涂,能否种植文旦、能否高产、能否创收等都还存在争议。作为技术员的陈__,一参加工作就担负起这么大面积的滩涂种植可行性调查,从排盐蓄淡到土壤化验等一系列调查,她都亲力亲为。经过数年努力,苔山塘文旦联营基地建设成为绿色示范区。1991年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教授视察苔山塘文旦联营基地时欣然提笔写下了“世界名柚园”五个大字。

1992年,陈__就职于清港镇农业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的水果生产技术工作。当时的垟根村是一个贫困村,村民有心种植文旦却苦于缺乏技术和管理,陈__责无旁贷地担起技术指导工作,每天穿梭在果园与果农之间,走遍全村果园,帮他们解决产销难题。陈__还办起“田间课堂”,每年坚持亲自给果农上课2-3次。

一棵文旦树致富一村人。金秋十月,走进“柚香村庄”垟根村,碧水蓝天、花果飘香,洋房遍地、游客络绎,如今的垟根村已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从荒山到果园,从贫困到富裕,这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看到这样的景象,她由心感慨:“多年的坚守,让垟根村文旦管理水平日渐提高,文旦种植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也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2020年垟根村1250人从事文旦种植,面积达2200亩,产量达5000多吨,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周边的樟岙村、扫帚山村、王家村、翻身村等也纷纷扩大文旦种植规模,成为__文旦种植的重要基地。

如今,__文旦香溢四方,在全国有了知名度,更是发展为全国四大名柚之一,成为__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只有服务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躬耕田野35年,与__这份“甜蜜”的水果事业共同成长,因这份坚守,陈__换回了农业增效、农民的丰收和信任,也体会到坚守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为解决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和卖果难的问题,陈__在每种水果成熟前就去跑市场,下田头开展调研,及早进行产量预测,分析产销形势,及时撰写各类水果的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指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开展有策略的营销。此外,为做大做强__文旦、葡萄等特色产业,改变__果农组织化程度低、果品销售市场空间窄的落后状况,陈__指导果农抓好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极力引导扶持果农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9家,拥有个体会员1350多人,注册资金300多万元,联结基地1.8万亩,增加果农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和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提高果农经营的效益,促进农户走向专业化和商品化经营。

每年的台风都对海岛__的农业造成较大损失,尤其是大棚葡萄,重则设施大棚被风吹倒,全园葡萄毁于一旦,轻则大棚薄膜被风掀起,棚内葡萄损失重大。2005年台风“麦莎”在__登陆,葡萄大棚薄膜被风掀翻,果实经风雨淋湿,之后太阳一晒,气温升高,葡萄出现大面积的腐烂。陈__至今难忘当时残酷的一幕:一家两兄弟承包了30多亩晚熟葡萄园,台风过后,两兄弟挑着一担担葡萄去倒掉,家人们在地头哭泣,一夜之间损失高达三四十万元,几年来的努力毁于一夕。看着农户颗粒无收,陈__很心疼,当时她便坚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抗台风的覆膜方法,不能再让农户流汗又流泪。

此后两年,陈__白天下田与农民研究探讨,晚上翻阅参考材料制定试验方案,隔天再去田间试验。经过反复研究、探索、试验、创新,终于一个抗台风覆膜的丝网夹膜方法慢慢走向成熟,至2007年底基本成功,2008年进一步改进完善,并在清港镇开展试验推广。经过连续3年推广验证,抗台风覆膜的丝网夹膜法技术经受住了大小台风的考验,至今__再也没有出现过台风把大棚薄膜掀翻、葡萄大面积腐烂的情况,解决了我省沿海台风多发地区葡萄生产的一大难题。这一创新技术获得了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获得了农业部农业丰收奖二等奖。2016年还选育了一个早熟文旦品种,结束了__文旦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的历史,文旦的成熟期从原来的10月底提早到9月中旬,整整提早了40多天,赶上了中秋国庆双节,使文旦的效益提升一倍以上。

每个平凡的岗位都需要一位坚守者,而陈__,就想一直坚守在这个“为农”服务的岗位上,甘于奉献终生。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