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10篇最新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有哪些?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1)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张宝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10月出生,1979年入伍,1983年退役,陕西省宝鸡航天动力泵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退伍后被分配到原宝鸡水泵厂机加车间,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多年来他在干中学,学中干,做了大量笔记和工作心得,先后攻克30多项生产和工作主要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平均每年超额完成定额300%以上,产品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100%,创造了生产无一件废品的奇迹。他无私分享工作经验,所带多名徒弟成长为高级技师、生产骨干。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2)
张__,女,1991年8月生,__电网有限责任公司__供电局变电修试所自动化班技术负责人、调度通信专业一级助理技能专家。
张__同志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用积极进取的思想影响周围同事。从毕业到工作,张__心里一直装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练、带着答案干,熬夜“啃”技术书籍、“泡”实验室,工作6年来,累计参与现场工作600余项,定检装置1400余套,核对信号十几万条,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本职工作之外,她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绿春生马小学学生“一对一”结对,资助孩子到大学毕业。2016年荣获__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技术状元”。2017年,荣获__省“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__电网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并成为__供电局最年轻的技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3)
陈春丽,女,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陈春丽同志从事民事审判一线工作十多年,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000余件,参加合议案件数千件,结案率达90%。办案质量好效率高,所办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受到当事人投诉。办案善于从情与理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将调解工作贯穿到办案的每一个环节,调撤案件约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30%。如审理的某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因调解方式得当,解决纠纷效果好,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并以点带面,带动两级法院同类60宗案件调解结案,还有百余个业主不再提起诉讼,成为我市法院调解工作的新典范。该同志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是市妇联维权站专家组成员之一,经常参与市妇女维权工作研讨及普法宣讲,还受邀至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到党校为妇女干部进行专题授课。
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次,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妇女维权先进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市政法系统‘执法为民’先进个人”、“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个人”、“市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此外,该同志当选中国共产党湛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4)
茹敬艺,男,汉族,1975年2月生,广东阳江人,本科学历,现任广东德良(阳江)律师事务所律师。
茹敬艺一直以来坚持诚信待人、用心做事的原则,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信誉,所办案件均能取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工作成绩成就显然,从事律师执业工作19年来从未被投诉或行业处分、行政处罚。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律师,茹敬艺政治思想觉悟高,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参政议政能力强、经验丰富。茹敬艺平时乐与助人,维护青少年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法援和社会公益活动,多年来热心组织和参与慰问老人和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活动,捐款捐物金额价值已超过100万元,在律师行业中属为数不多经常参与公益活动的律师。2011年1月被授予第五届“阳江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11年5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党员律师标兵称号。2011年6月被中共广东省律师协会工作委员会评为建党90周年热心社会公益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8月被广州市律师协会授予2013年度“公益爱心奖”。2014年5月被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授予2013-2014年度“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称号。2015年4月被广东省青年联合会评为2014年度优秀委员。2017年5月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5)
付结卫,男,汉族,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磨浮车间浮选班班长,他从一名普通的浮选操作工到浮选班长,再一步步成为公司的选矿首席技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完成了一场美丽的“蜕变”。2015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自1999年成为一名浮选操作工以来,付结卫同志一直奋战在选矿事业的一线,在不断的刻苦钻研与生产实践中,他不仅熟练掌握了选矿的“三度一准”,而且掌握了浮选机械设备的故障维护、提前预警以及零配件更换、维修工作,成为了一名综合性技能人才。在要求自己精益求精的同时,付结卫同志主动在岗位上进行“传帮带”,为公司培养了一批选矿操作能手。面对铜选厂原矿性质复杂多变、生产设备陈旧落后的现实问题,付结卫同志不埋怨、不妥协,积极应对,连续跟进班组,跟踪品位变化,寻求最佳的药剂条件和操作方法。在他的带领下,2007年铜选厂浮选一班创下了当年大宝山铜、硫选矿班组全年指标的新高。2016年,他对铜选厂的选矿工艺提出了硫化钠药剂改造方案,实施使用后直接提高铜浮选回收率两个点,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高达200万元。为实现铜选厂的提质达效目标,他与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提出的“浮选机+浮选柱混合浮选”、“选铜扫选流程改造”两个改造大项目,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指标,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为公司创造选矿经济价值约1000万元。2017年,他所负责的“付结卫劳模工作室”完成重大改造项目30项,小项目和子项目62项,创造总经济效益高达近3200万元,为公司完成7000吨铜硫选厂达产达标任务、实现“夺高产、控费用”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6)
罗国伟,男,汉族,1981年6月生,广东清远人,1998年10月参加工作,201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商学院销售管理专业毕业和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双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任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近年来,罗国伟带领企业的“广东省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为公司的科技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发出了多款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部件,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后地板、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翼子板等产品性能指标得到市场的认可,碳纤维汽车引擎盖产品逐渐推广应用。近五年来,罗国伟主持为公司研制申请了30多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其中2项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21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2017年主持研发在中试阶段的碳纤维汽车零部件新增销售近3000万元,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05亿元,新增税收近1000万元。以市场为中心,以质量好、交期快、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周到为管理目标。2015年度获得肇庆市政府质量奖,2017年公司整体销售收入增长38.6%,达到1.12亿元销售产值;产品较2016年质量合格率提升了0.02%,达到99.8%;交期达成率提升0.5%达到98.3%;公斤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以上,为1.02元/KG。因成绩显著,罗国伟同志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肇庆市职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四会市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7)
青春在守护生命线上闪光 ——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金英
一提起传染病,常人唯恐避之不及。而她却与传染病“亲密接触”了30个春秋。
朱金英,现任市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护士长。“我们面对的是患者,肩负的是责任。”
“今天感觉怎么样?”“昨晚睡得好吗?”“今天有什么想吃的吗”……每天,走进病房,她会为每一位患者送上真诚的关爱和问候。
“上个月,有位患有抑郁症的肝病患者出院时,满怀感激地写下‘有你们,就心安!’我们的心里觉着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朱金英浅浅的笑容直达眼底。
从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到四十七八岁的知心大姐,朱金英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无私奉献给了护理事业。这些年来,她先后经历了非典的战备,甲流的肆虐,手足口病的暴发,新冠疫情的侵袭,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正内涵和大爱情怀。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的护士们要懂得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只要社会需要,只要患者需要,我就要一直坚守,无怨无悔。”她说。
近年来,朱金英多次带领护理团队深入学校、养老院、社区、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科普活动与技术指导,开展了以HIV患者个案管理为依托的HIV暴露前后预防指导等“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服务于不同群体,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8)
4月末的中车长客生产正忙,刚刚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王丽萍和同事们正聚精会神地为一排圆柱形的待检件做“B超”检查。
“我们正在做的无损检测工作,也就是探伤工作,是在不破坏物体表面和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X射线等技术,对物体质量进行评价。”王丽萍告诉记者,就像医院利用超声波、B超等来为患者检查身体一样,他们是给高铁的转向架走行部位做检测。
作为中车长客的高级技师、一级操作师、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和中国中车无损检测资深技能专家,王丽萍是该公司无损检测系统的领军人物。在20年的工作中,她参加了自中国铁路大提速以来所有主型客车转向架零部件的无损检测任务,从未出现错探、漏探。
20年来,在探伤工作岗位上,王丽萍刻苦钻研无损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深度掌握探伤标准、工艺规程,对磁粉、超声波、X射线、渗透等探伤理论与操作技能游刃有余,善于利用各种探伤方式准确判定焊缝表面及内部缺陷。
凭借过硬技术和经验积累,王丽萍逐渐成长为转向架零部件的无损检测领域的领军人。她是中车长客第一批掌握欧洲标准并将此项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探伤人员;她是中车长客第一位运用美国GE公司X射线探伤机对时速300公里高铁构架横梁管进行检测的探伤人员;她自编程序,成为公司第一位将数字超声探伤仪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探伤人员;她还成功地将国际上最先进的相控阵超声波探伤技术运用到伊朗地铁转向架焊缝的探伤,填补了公司在环形焊缝超声波探伤技术领域的空白……
在国内轨道车辆制造行业首次运用激光电弧复合焊技术的试验过程中,王丽萍作为中车长客探伤第一人,承担了从未有人做过的任务。在没有资料、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她出色地完成新技术试验件的探伤任务,为激光电弧复合焊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数据和技术支持。
近几年,王丽萍承担了中国主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检测任务、各型城轨客车转向架的探伤任务和出口轨道客车转向架的无损检测工作。可以说从长客驶出的轨道车辆转向架,几乎每一个都有王丽萍的探伤印迹。几年来,王丽萍共有五十余项攻关成果获得奖励,并形成工艺文件,指导生产。
“探伤工作是一个贯穿性很强的工序,只要用心琢磨,总会有新的课题。”王丽萍说,她的工作就是要从长客驶出的所有轨道车辆更快、更稳,就是要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更加璀璨夺目。她不仅是高速动车组及城轨车转向架质量的最后把关者,而且还根据自己探伤时发现的问题,主动和上工序及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解决方案,探索工艺路线,从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不仅执着于自身事业、钻研本职工作,作为焊接探伤组的组长,王丽萍还悉心传授技艺,做好薪火相传、技能接力的工作。截至目前,王丽萍利用工余时间,准备课题教案,组织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课时456课时,不仅公司内部的探伤工积极参加,兄弟单位的同行业也慕名而来。在王丽萍的努力下,班组及工作室不仅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更使得中车长客无损检测系统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9)
全国优秀教师宁征:朴素情怀育“幼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专业拔尖人才、市劳动模范……面对这些光环,宁征说:“我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青岛实验幼儿园从上世纪90年代建园初期的51个孩子,到现如今的1600个孩子,从一个长满杂草的小院到如今7个分园的办园规模,每一天的变化她都亲历见证,每一步的成长她都如数家珍,唯一没变的却是她质朴的情怀。“我觉得我这份事业像自己的一个孩子,生了它,养了它,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宁征
建园初期2000字评语感动家长
“我拿着一串钥匙和三个素不相识的老师,先把杂草丛生的幼儿园清理干净,用两个月的时间招了51个孩子。”1993年,在宁征从教的第12个年头,她接到教育局通知到市实验幼儿园做园长。实验幼儿园是什么概念?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什么?这些没有人告诉过她,甚至连幼儿园都只是一所闲置多年的房子。清理卫生、筹备开园、宣传招生……两个月后,她们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51个孩子。
“那时候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一日活动封闭单一,除了上课就是排队,盥洗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户外活动要排队……然而,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盥洗间。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自由,同伴间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嬉戏,说说悄悄话。”这是宁征对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幼儿园一个深刻的印象,但她认为这不是幼儿园本来的样子,孩子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我们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去码头,游海港,孩子们变得快乐了。”为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她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感受自然,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孩子们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在当时的年代,她大胆的创新,做出了和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改变,市实验幼儿园也很快成为全市优秀幼儿园的“样本”。“过完年,我们的孩子又增加了50多人,这也体现着家。 长的认可。”宁征说,从家长对新幼儿园的陌生到接受,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而这也得益于她当时很多创新的想法,比如每月一次敞开园门,邀请家长进园了解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不仅如此,她还要求老师在期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为每一个孩子写一份2000字的评语,而每一个孩子的评语宁征都要看一遍,这些深深打动了家长,成为幼儿园早期“开放教育”的萌芽。
不断创新8本专著谈“开放教育”
“1995年,第二所幼儿园开园,由原来的4个班扩展为8个,在园的幼儿达到260人。”宁征说,既然“开放教育”回馈给她那么多惊喜,她就应该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因此,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正式确立了《幼儿园开放教育》研究课题,并与1998年和2000年先后编辑撰写出版了《开放教育文集》,至今,她已经出版了8本专著,而“开放教育”早已成为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我们好不容易研究的成果让别人学去了,那我们还有什么 优势?”教师杨柳在实验幼儿园工作了10年,也见证了幼儿园的成长,她告诉记者,每学期都有挂职园长到幼儿园学习,但宁征却这样告诉她:如果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们就为这份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不怕别人学东西,别人学了我们可以再研究,再创新。如果说宁征是教育家,那么她早在20年前就是了,但20年后,她却依然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正是“创新”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春种秋实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
“如今,我们依然坚持开放教育,活动主题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社区、家乡名胜,多彩的节日,社会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等。”据宁征介绍,现在幼儿园仍以“开放教育”为主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围绕季节、节日等话题开展,如《春天来了》、《美丽的秋天》、《冬天我不怕》、《我们的社区》、《好朋友》、《美丽的家乡》、《欢欢喜喜过大年》、《好妈妈》、《端午节》、《中秋节》、《我喜欢的海洋动物》、《海洋之舟》、《我要上学啦》等被列入“开放教育”各年龄班幼儿探究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由、自主、开放、快乐的探究学习,并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如《欢欢喜喜过大年》是大班孩子的一个常态主题,通过“喜迎年”、“年怎么过”、“我家过年”三条主线展开,到春联、年画、中国结等新年元素让孩子动手制作,再到邀请爸爸妈妈进园欣赏自己的作品……家园间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度新春佳节的到来。
开放教育,很简单的几个字,宁征却没有停下探索、创新的脚步。她还围绕着“开放教育”研究,除了先后编写出版了8部专著外,每年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千余人,举行专题观摩研讨活动几十次,为国培、省培、市培班举办“开放教育”。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事迹(精选篇10)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寇晓燕
寇晓燕 1972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0团13连职工。寇晓燕夫妇通过承包温室大棚,探索特色养殖,发展旅游业,创办“阿拉尔市锦绣家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帮助带动身边300余人共同致富,主动与14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带动68名贫困妇女成为了种植能手,走上致富路。
寇晓燕是上海支边青年子女,是兵二代,自小就受到兵团精神的教育,扎根兵团,建设兵团成为她的初衷。在兵团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她不竭的动力。她没有选择跟随父母回到繁华的大上海,而是选择留在了养她抚育她的团场,也是她这种沙枣花一样的品质深深的吸引了丈夫徐云义。
1990年两人喜结连理,成为十团4连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当年,寇晓燕与丈夫响应国家承包到户的政策,承包了连队40亩棉花地。夫妻俩勤奋苦干,加之团里好政策,年年都收成满满,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但是,丰衣足食并不是夫妻两人的真正理想,他们一直怀有一个创业致富的梦想。
于是,他们夫妻先后养过肉鸽、珍珠鸡、火鸡、猪,但规模一直都很小。2001年,团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夫妻两人又承包4连12亩的香梨园,实现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
2011年,夫妻俩在十团职工创业园承包了大棚温室6座,实现年纯收入30万元以上。同年,注册成立了疆通温室保温建材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了第一师阿拉尔市周边团场268座大棚温室钢架、保温被等产品,提供卷帘机、保温膜,实现了年纯收入1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
2013年,寇晓燕大胆探索发展新型农业主体经济,带头承包了36座温室大棚,与32名职工创办“阿拉市锦绣家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产蔬菜350余吨,成立销售部,开办2家有机蔬菜超市,平价供应阿拉尔市及周边团场,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32名职工实现了脱贫致富梦。全团19名困难职工乘农闲去合作社、超市务工。现如今,在锦绣家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人员达136人,人均年增收3.5万元以上。
2015年,十团党委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寇晓燕“盘算”起发展特色旅游业,将拆迁的原二连办公室周边买下来,投资1300万元,建设90亩的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已吸纳种养殖户60户,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年均达6万人次。年收入达200余万元。以景吸引人、以美食留人、以特色花卉感染人,为十团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示范。
当年,她又引进巴马香猪进行特色养殖获得成功,由年出栏200头发展至1500余头,产品供不应求。
2020年,引进黄沙基质栽培技术种植草莓和蔬菜获得成功,为团场在未利用地上发展设施农业探索了一条新路。
锦绣家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生态综合示范基地是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有益探索,是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发展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典型示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实践。
寇晓燕说:“没有团场的政策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没有干部职工的殷切帮助,就没有我现在的不凡事业。”
如今,寇晓燕终于实现致富梦想,但她没有固步自封,更没有沉溺于财富膨胀的自我满足中,而是立志带领身边更多的职工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梦想。
十团4连3名困难职工,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和管理资金,生活困难,一直未能脱困。见此情景,夫妻两人主动与她们结对子,从资金到技术、从棉田到温棚,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销售各个环节,寇晓燕尽心尽力帮助她们。如今3人个个都成了4连的种植能手,光是大棚收入,每年就达到7、8万元。
积极响应团党委、团工会号召,帮扶困难职工,主动与2户职工结对子,吸纳他们加入合作社,从资金到技术、从棉田到温棚,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销售各个环节,寇晓燕尽心尽力帮助她们。如今这2户职工都成了连队的种植能手,光是大棚收入,每年就可以达到七八万元,走上增收致富的新路。
每到收获季节,寇晓燕就主动带领合作社成员走访市场,教导他们如何考察市场,分析市场,帮助他们度过销售难关。如今,只要一提起寇晓燕,合作社社员都心存感激,是寇晓燕带领她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致富不忘本,寇晓燕夫妇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自2013年起,夫妻带头加入到“春蕾计划”和“金秋助学”活动,累计出资6万元,帮助7名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2016年至今为十团21连少数民族连队村民及周边县乡少数民族贫困儿童捐赠衣服、物品及蔬菜生活用品共计10万余元。
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她主动承担起了为团内工作人员供餐的责任,为确保几百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她与家人起早贪黑,积极协调各类生活物资,为抗疫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平时,她积极参加各类公益事业,每年为困难职工群众捐款捐物。
孤寡老人夏定国,习惯了兵团的生活,不愿意回老家,寇晓燕夫妇在征得其亲戚的同意后,把他接到自己的基地,像女儿一样侍奉老人,老人逢人就说自己有个好女儿;收留精神残疾人员李鑫,为其提供工作岗位。
寇晓燕先后荣获2014年度获师多元增收示范户、2015年师市“五一巾帼标兵”、2015年度获师市“三学三比”女能手、2017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2019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9年被授予 “兵团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被评为师市“民族团结道德模范”、201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9年师市“民族团结道德模范”、2020年寇晓燕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