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是什么样的呢?赵九章大家认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年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1
赵九章,生于1907年10月15日,故乡位于美丽的浙江湖州,而他的生命之旅则在河南开封开始。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及空间物理学领域的贡献,犹如璀璨星河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他被誉为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凭借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赵九章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他的研究不仅为中国的气象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的理论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后辈科学家们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勇敢前行。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在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初期,赵九章以其卓越的眼光和非凡的领导才能,成为了这一伟大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深知,航天事业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他积极参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设计与研发,凭借其深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地将这一伟大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崭露头角。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作为“两弹一星”工程的原勋,赵九章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推动着中国科技的进步,成为了无数科研工作者心中的楷模。他的科研精神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后辈学子的心田,激励着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1968年10月26日,赵九章在岁月的洪流中离开了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与敬仰。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文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的旅程中,勇往直前。赵九章不仅是科学的先行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他的传奇人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追寻科学的真理,探索宇宙的奥秘。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2
1907年,赵九章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受“五四”运动的影响,预备专修文学的他改学科学。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师从气象学家菲克尔,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为科学救国,赵九章一家饱受贫困之苦。撤退到重庆时,家当少到仅用一辆马车就能全部搬走,全家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女儿出生穿的第一件衣服,都是用袜子缝制而成的。然而,他坚定地选择在西南联大任教,为中国的气象学、地理物理和空间物理事业奠定基础。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全世界。第二年,____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而且,我们要搞就要搞大的,鸡蛋那么大的我们不抛。”很快,中国科学院成立了“581”组。上级问赵九章:“交给你一项新任务,要隐姓埋名,要中断你个人所有科研,不能再发表任何文章,你能不能做到?”赵九章不假思索道:“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就去做!” 就这样,作为副组长的他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没有技术,没有资料,造卫星的困难一点也不亚于造原子弹。1958年10月,赵九章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代表团去苏联考察,他们参观了研究所、科技展,及一些先进仪器,但是只看到卫星的外壳,看不到核心技术。这让赵九章瞬间觉醒,“靠天靠地靠不住,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必须有自己的卫星!”并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自力更生,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重要建议。先从探空火箭搞起,再搞小卫星,第三步再搞大卫星。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3
1965年10月20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方案论证会召开。赵九章在会上报告了我国卫星的总体方案(草案)。经过深入细致的论证,最终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雏形——直径 1米的近球形72面体,播放《东方红》乐曲,它的名字叫做“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继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1997年,在赵九章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由王淦昌等4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倡议为赵先生树立铜像。经中央同意,赵九章的铜像被安放在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科研楼的大厅中央。2007年,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设立了“赵九章科学奖”,这是国际上首个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学大奖。
相信60后、70后甚至是80后的朋友们肯定都听过《东方红》,其实被广播普及进而传唱的歌曲,背后离不开卫星无线电波传播。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入轨,壮阔的《东方红》通过无线电波唱响神州大地。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里程碑,背后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4
赵九章院士,(1907年——1968年),籍贯浙江湖州,生于河南开封。他的身份是空间物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地球物理学和空间事业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建立和发展我国动力气象、大气环流数值天气预报和物理等学科以及研究工作,领导开创我国火箭探空研究,探索卫星发展方向,并在卫星系列发展规划探测方案制定、东方红一号卫星和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确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院士获得了198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2.广大的宇宙就是空间科学的大实验室,我们的空间科学实验就是在这里进行的。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就必须进行卫星探测。有了卫星,空间科学才能真正地走向太空。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请赵九章组建应用地球物理系。这是一个全新的科学,连教材都要由赵九章亲自编写,所以他忙得连家都没空回。
有一天好不容易回了趟家,赵九章就被自己的宝贝女儿逮住询问起来:爸爸,你总是不回家,是在忙着上课和编讲义吗?
赵九章说除了上课和编讲义,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女儿追着问,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
赵九章叹了口气说,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秘密。
原来这件更重要的事就是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所以连女儿和妻子都不能告诉。
赵九章中国人造卫星科学家事迹篇5
从一穷二白到国富民强,从零基础到拥有自己的全天候导航系统,中国人自立自强造就了无数航天奇迹。在中国的航天卫星事业上,我们不能忘记一位浙大校友——现代气象科学奠基人赵九章,更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生于河南开封,籍贯浙江湖州,1925年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系。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他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的开创者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1955年,赵九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研究院院长;1968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1999年9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今天是赵九章先生诞辰117周年,让我们一起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回顾他光辉的一生,铭记他为国家科技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赵九章被寄望于子承父业,读私塾时的他则渴望从事文学。然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赵九章既没有从事中医,也没有从事文学,而是选择了“科学救国”。1925年,赵九章考入浙江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之后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功报考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