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荣誉事迹大家看过吗?孙家栋的事迹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荣誉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荣誉事迹【篇1】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1929年4月8日生于辽宁复县。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科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曾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及总体设计部主任、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副部长及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从事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与中程导弹的总体设计工作,任总体主任设计师;参加领导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担任多种型号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负责绕月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任总设计师。1985年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6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导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也已提到日程,正在忙碌中程导弹后期研制工作的孙家栋,奉命向新的技术领域——空间技术进发。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967年7月,不足不惑之年的他负责组建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即501部,并参加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作,先后担任这一总体设计部的技术负责人和副主任。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其隶属关系和领导体制几经变动,1970年5月划归七机部领导,1973年5月正式列入七机部建制,成为七机部五院。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荣誉事迹【篇2】
从辽宁省复县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时,18岁的孙家栋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学生,将来修大桥。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他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修大桥的愿望,便只能永远留在年少的梦中。留学生活让孙家栋印象深刻。
临行前,部队到王府井买了最好的哔叽面料,为他们定制了笔挺的军装。走在苏联街头,中国军人的风貌时常引来羡慕的目光。更让人赞叹的,是孙家栋的学习劲头。每天晚上他看完新闻,就一直攻读到深夜两点。他的记忆力惊人,一门功课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一拿到试卷,想都不用想,便可提笔一气呵成。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有个传统——哪位同学考试全部获得5分,照片就能挂在学校门口。
一年后如果能保持,照片位置就往上移。越到高处人数越少,照片也就越大。毕业时,如果谁的照片能够出现在“照片塔”的顶端,那么恭喜,他将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苏联学生对金奖章梦寐以求,它意味着毕业后军衔比其他同学高一级,而且分配工作时有优先选择权,报到前还能带着双倍工资休假3个月。孙家栋是金奖章获得者,这在中国留学生中屈指可数。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荣誉事迹【篇3】
1970年,工宣队队长气势汹汹地冲进办公室,走到孙家栋旁,扬起手上的报纸,甩在他的桌上,大声质问:“孙家栋,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要不是你蓄意阻挠,东方红一号早就发射成功了。亚洲第一的荣誉啊,你拱手给了日本人。”
孙家栋是钱学森钦点的接班人,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工宣队队长如此气愤?
1929年,孙家栋出生于辽宁。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被选派至苏联深造。
1958年,响应祖国号召,孙家栋学成归来。但他一回国,领导就让他加入和他专业毫无关系的导弹研制工作。孙家栋心中充满困惑:我学了这么多年的航空,让我去搞导弹?
抵达基地后,孙家栋发现周围的同事更离谱,除了学力学的、数学的、化学的,竟然还有学纺织和文史的。相比之下,他的航空背景似乎还算贴近。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一年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离,留下的设计图纸中,最关键的两页被蓄意撕毁。
孙家栋夜以继日地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最终在钱学森的指导下,经过无数次计算,成功补全了缺失的图纸。
1960年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两年后,完全自主研发的东风二号导弹组装完成。尽管发射前科研小组对导弹进行了仔细排查,可遗憾的是,发射仅8秒之后,导弹就从空中直直砸向了地面。
孙家栋顿时傻了眼,他不顾二次爆炸的危险,飞快地跑向导弹坠毁点,可留在他面前的只是一片残骸碎片,他和同事搜集着每一个被炸散的零部件。
经过两年的改良和优化,1964年东风二号终于试射成功。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荣誉事迹【篇4】
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因为自觉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相结合而愈显崇高;一个时代的气质品格,因为千百万人以身许国、无私奉献而光芒万丈。回顾个人职业生涯,孙家栋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正如“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写给他的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从少年时梦想修大桥,到前往苏联学习航空发动机专业;从回国之初研制导弹,到与卫星结下不解之缘,孙家栋的人生经历多次转折,但他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心从未改变,他始终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融为一体,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奋斗方向。
1967年,在钱学森力荐下,孙家栋由火箭转到卫星,担任我国首颗卫星总体技术总负责人,领导“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从此,他开始在新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在中国飞上太空中的一百多颗卫星中,由他负责抓总研制发射的卫星就有30多颗。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世界瞩目。在此15年前,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不少人在这样的年纪已选择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再次挑起大梁。
对此,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2007年11月,“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当时的电视镜头捕捉到一个感人瞬间:在北京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当大家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时,孙家栋却独自走开,背过身去用手绢默默擦掉眼泪。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荣誉事迹【篇5】
他拥有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创者之一,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和工程领导者之一。他就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他亲历、见证、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飞跃的全部过程。
1967年,一纸任命书来到孙家栋面前,经由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他被调派至新单位,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年仅37岁的孙家栋从组建队伍开始,带着大家向前攻关突进。仅仅2年多的时间,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基本告成,____要听取卫星工作的汇报。
可孙家栋却犯了难。当时为了表达对____的热爱,各研制单位都会设计较大的____像章放在卫星里,可如此一来,火箭不仅打不动,还会影响仪器散热。为此,孙家栋彻夜难眠。
在向____汇报时,孙家栋不惜冒着个人发展前途的风险,下决心把心底的想法讲了出来:“大家热爱____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挂上很多像章,不仅增加了卫星的重量,影响卫星散热,而且对卫星的姿态会带来影响……”周恩来的脸色陡然变得严肃起来,“政治挂帅是要把工作做好,而不能庸俗化。你回去跟大家讲清道理,搞卫星一定要讲科学性。”听完____的这番话,孙家栋终于放下心来。
1970年3月21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总装任务,达到了发射要求。历经12年风雨磨难,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