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称号事迹故事新鲜出炉,路生梅事迹大家有哪些想了解的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称号事迹故事(推荐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称号事迹故事(篇1)
一下车,路生梅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3条加起来不过1000米的街道坑坑洼洼。所谓的“佳县人民医院”,竟然是两孔墙皮脱落的破旧窑洞,周围空旷的荒野中零星散落着几座坟头。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路生梅很震惊,从没想到世上竟有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她跟当地人一样住窑洞,吃糠咽菜,喝着浑浊的黄河水,还动不动就一身跳蚤、虱子。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比起生活条件艰苦,更让路生梅震惊的是,当地老百姓医疗常识极度匮乏,一些愚昧、错误的生产观念和育儿习俗,导致很多孩子死亡。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天下午,一对夫妻背着生病的孩子赶来医院找到路生梅。路生梅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子,却发现被裹在里面的孩子已呼吸困难。尽管她竭尽全力,也没把孩子抢救回来。
路生梅从夫妻俩的哭诉中了解到,他们是从佳县农村赶过来的。孩子发高烧、咳嗽后用了一些土办法医治,直到孩子昏迷才跑来医院。
当时,佳县贫穷而闭塞,有很多迷信思想和愚昧习俗。因为延误病情,孩子夭折、发生生命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称号事迹故事(篇2)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主任医师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
听闻此消息,路生梅用3个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感谢、惊喜和责任。“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认可,同时我也有愧于这份殊荣,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在我国,有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坚守在临床、科研、基层一线,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为人民健康奋斗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路生梅表示。
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只身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佳县,坚定地许下“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从韶华到白头,这一待就是56年。
来到佳县后,一次难忘的出诊经历让路生梅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那天,路生梅来到一名难产产妇家中。“进门后,我看到昏暗的煤油灯下,产妇躺在床上,旁边一位妇女用力地揪住产妇的头发,让她保持神志清醒。‘接生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的剪刀剪断婴儿脐带。”路生梅回忆,她连忙上前制止,用自带的消了毒的剪刀和敷料,为婴儿断脐包扎。
这次出诊深深触动了路生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佳县的医疗卫生条件,推广新法接生。“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医生,佳县的人民需要我,佳县的患者需要我,我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路生梅把这句誓言写入了党员____。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称号事迹故事(篇3)
多年来,无论白天黑夜,她手机从不关机。这个号码,是佳县老百姓的免费“急诊热线”,拨打者不知凡几。“病人联系不上我怎么办?”路生梅焦急而无措。 耄耋之年,华发苍颜,路大夫放不下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53年前,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第一次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时,没有人认为这个城里姑娘会待得久。
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在此交汇,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县城三面环水,峭壁林立,守着黄河却吃水难。民间歌谣形容:“悬崖峭壁石头城,一瓢清水贵如金”。
那时的路生梅扎着两条麻花辫,满怀期待。她自己也不曾想到,这里将成为她未来50多年眷恋不走的“家乡”。
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她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去北京一家知名医院工作,努力成为一名儿科专家。 然而,学校的一则通知,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那一年的医科生是统一分配,路生梅的分配地是条件艰苦、医疗资源短缺的西部县城。
接到通知,路生梅就收拾行装,包裹里满是精心挑选的医学书籍。她服从分配的理由很简单:“我是祖国培养的。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称号事迹故事(篇4)
一次令路生梅震撼至今的出诊经历,让她做出了“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承诺。
那是路生梅来到佳县的第二年。有一次,她赶到一位待产妇家中,进门时,产妇已经生产,坐在一个沾满血迹的土袋子上,家人担心产妇昏迷,用力拽着她的头发,还准备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剪脐带。
“当时佳县有一种病,叫‘四六风’,病死率近乎100%,其实就是新生儿破伤风。”路生梅说,看到这样的场景,她终于知道那些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来的了。
紧急时刻,路生梅冲过去抢下剪刀,一边解释,一边快速拿出医疗器械,给孩子断脐、包裹。
返回后,路生梅思考良久,下决心要推广新法接生、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她把“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写进了____。
此后多年,虽然有过离开佳县到大医院工作甚至返回北京的机会,但她最终都选择坚守初心。
路生梅说:“这里的人民需要我。既然承诺了,就不能打退堂鼓!”
20世纪80年代,路生梅先后被选派到北京协和医院和陕西省儿科主治医师学习班进修,成绩优异的她有机会调动工作。
“佳县人民需要我,丈夫和孩子也离不开我。”路生梅还是选择回到佳县。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称号事迹故事(篇5)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路生梅说,退休后的她依旧牵挂患者,便把自己的电话和住址公开,方便患者及时联系到她。
两孔齐整的窑洞,就是路生梅的家。站在她家的天台上,抬头就能看到佳县人民医院明亮的门诊楼;转头望向另一边,就能遍观佳县全貌。路生梅曾在《我的人生历程》一文中这样写道:“12月5日,正值寒冬,我踏上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汽笛长鸣,火车开动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流。从此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告别所有的亲人。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40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
毕业50周年聚会时,大学班主任统计了163名毕业生的最终去向,有162人通过考研、晋升、转业等方式,去了省城、回了北京或者到了国外,只有路生梅一人始终留在最初分配的地方。56年间,她曾有很多机会离开佳县,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但她选择坚守承诺,继续扎根佳县。
服务50年承诺期满,她又做了新的选择,要将承诺的期限延长到一辈子。她坚持为当地百姓宣讲健康知识,推进公益事业,参与义诊活动。
2016年,路生梅被评为“感动榆林人物”,此后又获得多项荣誉。邀请路生梅宣讲的单位越来越多,她用自己的故事带动更多人去奋斗。
2017年,路生梅开始走上公益之路,组建“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队伍,带领老年人一起开展公益活动。她和同伴走到农村去,给留守老人送去快乐,帮助他们寻找致富的门路。
从2019年起,路生梅重新踏入医院的大门,不收取任何聘金,坚持每周3次义诊。她不光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还帮助佳县人民医院、佳县中医医院的儿科团队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传承医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