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通用5篇)

时间:2024-09-23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是什么样的大家知道吗?王小谟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篇1

大杂院的生活,给王小谟一个快乐而无忧无虑的童年。每到闲暇的时候,大杂院内就会有一些喜欢京剧的大爷们,一群人凳子一摆,吱吱呀呀的拉着胡琴。琴声悠扬,每到这个时候王小谟便会厮混其中,和大爷们一起凑热闹,时间长了竟然也能哼上个几段。耳濡目染之中,王小谟逐渐爱上了京剧。在高中时,他还成为了学校京剧团的骨干。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然而,虽然酷爱京剧,可他没钱去戏院,经常听到邻居家的收音机里传出唱京剧的声音,这些声音让王小谟心里痒痒的不行,不过那会儿收音机还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于是王小谟就决定,不如自己做一个收音机出来吧,王小谟积攒了很长时间的零花钱去旧货市场买了点矿石,铜丝、旧耳机、还有铁丝等等的配件,回到家里,关起门就是一顿通捣鼓。最终当梅兰芳的唱腔从耳机里传出来的时候,王小谟兴奋的一宿没睡,也由此他对无线电的兴趣大增,从此,组装收音机成为王小谟的一门手艺也培养了他自己动手的习惯,多年后王小谟还笑称自己组装的收音机比市面上便宜多了,还能赶上国内水平,高中时就能装效果较好的收音机,那时候有些邻居想省钱,就请王小谟去组装收音机,或者收音机坏了,也请他去修,修完收音机王小谟,还能拿回一些小零花钱或者一些小零件之类的。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篇2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拉开序幕,来自东北、上海等全国各地10万多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踊跃报名结集,挺进贵州大山里,开始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其中,0八三基地落户都匀,辐射凯里,主要承担电子设备及军工、航空零件产品,都匀有19个单位(包括医院、学校、研究所等),这里走出王小谟等一批全国知名科学家学者,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的科研产品。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专门设立了“电子38研究所历程展览”和“王小谟事迹展”。

都匀人以王小谟院士的光辉事迹和卓越贡献为典型,向后辈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三线建设文化。通过举办主题为“讲述王小谟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都匀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纪念三线建设决策六十周年主题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学习“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篇3

故地重游,王小谟感慨地说,一路走来,我与中国电子工业一路风雨兼程同心同行,拥抱着春华秋实的峥嵘岁月,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很幸运!都匀是我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我深深地爱着都匀这方热土,是剑江河以及各族人民给我勇攀科学高峰精神源泉!

今年的5月9日,王小谟院士藏品捐赠仪式在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举行,包括王小谟院士生前穿着的贴身衣物和使用过的办公用品、还有获得的证书奖章和手稿笔记等280余件珍贵物品将留在都匀。王小谟家属代表王岷表示,希望这些历史的见证物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投身科学的海洋,希望都匀广大学子能传承和弘扬勇攀科学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刻苦学习,学以致用,将来有机会报效祖国、回馈家乡。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篇4

2000年,外方迫于压力终止了与中国的合作,王小谟力主自主研制预警机,并主动请缨主持研制。

“一定要争口气!”夏天40多摄氏度的高温,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90分贝以上的噪声,都没有让王小谟退缩。他在条件简陋的试验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为早日实现心中蓝图。

历尽艰难成伟业。多年攻关,研制团队突破了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引领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70岁的王小谟流泪了。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先进事迹篇5

这些场景,很多老同事历历在目:在预警机工程的关键时刻,王小谟顶住遭遇车祸和癌症的双重打击,坚持在病房交流工作;临终前,他刚刚化疗结束,就直奔会场阐述预警机总体关键技术……

可王小谟只说:成长、奉献于这个时代,我感到非常幸运。

2013年,王小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聚光灯,他不愿多谈自己的成就,却拿出500万元奖金中的450万元,又多方筹集2000万元,设立了雷达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雷达和预警探测技术领域作出贡献的年轻人。

这是甘为人梯的拳拳之心——

为了使年轻人得到锻炼,他经常组织专题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他把重要的方案设计交给年轻人,同时又给予具体指导;他牵头编写的《雷达技术丛书》,影响了几代雷达人的成长。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年轻人陆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为我国预警机事业积蓄了发展后劲。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