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11-1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十篇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1

  生态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它触及到天然生态情况、生物资源的维护和科学应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程度提高的表现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山区林业大乡的乡储藏着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到当前为止尚没有获得充分的开拓和应用。当前,乡面对着参加 国家丛林公园的新的发展时机,如何进一步发扬乡优势,发掘山林水资源,保证生态休闲旅游疾速、健康发展,促使旅游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具体发扬和可持续应用。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该乡生态旅游近况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乡情概略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乡地处县东南部,东与县接壤,南与县交界,北与镇相接,西与乡、林场毗连,距县城93公里,乡域面积156.14平方公里,地处雪峰山脉的中北部,境内峰恋崎岖,地形复杂。地貌轮廓自西向东倾斜,呈一狭长地带,器械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地势最高点为,海拔1200多米。境内群山莽莽,溪流纵横。与县、县接壤的东南方屹立着连续串的高山,山君尖山海拔 1129.6米 , 海拔1141米, 海拔 1168.7米 。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二)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厚。乡境内山高林密,绿海涛涛,有林地上积21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4.7万m3,丛林掩盖率达92%,现还存有宝贵的原始次丛林。野生宝贵药材、珍稀动植物十分丰厚,珍稀动物12种;植物50种;珍稀树木10种;木王村有一株十三人才干合抱的近年古银杏,居全省本树种树龄的第一位,这里被称为“自然的动植物园”。首要林副产物有茶叶、板栗、茶油、桐油、喷鼻茹、竹笋干、黑木耳、核桃、棕片、柴炭等。地处偏远,民俗憨厚,地舆地位上的妨碍,无形中成了维护她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构成的古朴文明、生活方法免受外来文明对她冲击的自然樊篱,使之至今还保存着一些传统的生产方法和生活方法,是未受现代文明完全浸染的一块净土。这里民俗憨厚厚实,民风纯挚天然。自创的自娱自乐的群众文明生活良多,逢年过节常扮演一些自创的传统节目,譬如水对马、舞龙灯、跳篝火等。重山翠岭,茫茫林海,有万树争绿林海涛涛的“万林海”;天然界的巧夺天工培养了共同的天然景象“一线天”;十三人才干合抱的`千年古银杏;还有“擂鼓尖”、“铁栏关象”、“将军岩”、“天门洞”、岩湾瀑布群等数不堪数。

  (三)生态旅游发展近况

  近年来,乡党委、县政府制订了“生态立乡、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在生态休闲旅游上花气力、下功夫。

  1、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招商引资。乡党委、县政府经过约请电视台、摄影协会等来采风报道,提拔对外宣传形象,现已有多家旅游公司对发展我乡生态旅游有极大的投资兴致,省县表里多家游览社预备推出旅游线路,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供应了很好的时机。

  2、增强景区内基本设备建立。近年来,乡共投入资金近万万元,对景区公路进行了建筑,现已基本构成--的环形通道,一切景点已涵盖挪动旌旗灯号,完善了景区设备,已建成岩湾旅游招待中间,可还招待旅客近百人。

  3、积极争夺参加国家丛林公园。借助申报国家丛林公园的时机,应用乡丛林资源丰厚的优势,现正积极争夺将乡全体归入丛林公园,以此拉动乡的生态休闲旅游财产的综合发展。

  二、该乡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看法程度不高,发展观念滞后。据查询,我乡部分群众对生态休闲旅游看法程度不高,以为发展旅游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对丛林资源无科学规划地采伐,形成生态资源遭到分歧水平的毁坏。我乡第三财产基本还处于萌芽阶段,即便曾经有的,在发展观念上严厉滞后,不克不及从原生态中去发掘出高档次、高层次服务财产。硬件设备功用不全,旅游线长,服务层次低,没有很好地因地而制宜,基本展示不出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二)发展规划尚小,资金投入不够,力度不大,一直处于“小打小闹”场面。旅游开拓不到位且短少新意,档次不高,方式单调,在游人心目中表现不出休闲烙印,因此短少竞争力和吸引力,构成不了财产规划。

  (三)基本设备滞后。我乡基本设备遍及滞后,尚不能完全顺应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要求。公路、电力和通信收集设备分明不足,境内公路路窄、坡陡、弯急,在节假期外埠自驾车、旅游大巴、汽车只要望路兴叹。景区通讯收集较差,输电近况不不变,常常给旅客以“不便利”,然后极大地制约了旅游开拓、应用和发展。

  (四)不足一致规划。当前,我乡生态休闲旅游是自觉而兴的,因为没有一致规划,致使各景点各唱各的调,小打小闹,难以构成大天气。

  (五)旅游产物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物,旅游产物不等于旅游商品。依据国家旅游局计算,20__年以休闲、感触天然风景为主的旅游者占74.5%,文物事迹占5%左右。目前盛行的是崇尚天然的健康游,而我乡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中心的旅游符合当今的潮水,但我乡旅游业恰好在旅游资源变为产物上没有构成规划,产物变为商品上没有构成市场,特殊是在宣传、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顺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办法,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三、该乡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立足久远,规划先行。当前急需制订出乡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总体久远规划,在深化实践具体查询研讨的基本上,制订出便于治理、轻易操作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将来规划。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时完善规划,并严厉依照规划施行。

  (二)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战略思想。在具体建立小康社会的历程中,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文娱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成短少的精神粮食。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进奏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我乡的旅游业要结实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战略思想,旅游财产是全社会的财产,抓旅游不只要抓旅游产物的开拓,并且要抓旅游商品的生产,不只要抓基本设备的更新革新,并且要抓服务功用的完善配套,只要如许,我乡旅游业的发展才干更好的创始出一片寰宇。

  (三)加大集镇开拓力度。旅游业包括着吃、住、行、游、购、娱等六概略素,而我乡集镇规划较小,远远不克不及承载发展旅游业所需,现要借助建筑乡县政府综合办公楼的建立时机,带动集镇开拓,扩展集镇规划,将集镇建成集旅游、休闲、餐饮、购物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招待中间,加强乡的旅游招待才能。

  (四)维护现有生态资源,参加国家丛林公园。乡丛林资源丰厚,要借助申报国家丛林公园的时机,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促使维护好现有丛林资源,把“维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提高群众维护、发展生态资源认识,让大家支撑、关怀、参加、发展生态旅游财产。

  (五)改善基本设备建立,加大宣传力度。一是改善道路通讯情况,尤其是加速建筑旅游景区的公路,扩、提常吉高速公路衔接官、杜、楠环形公路;迟滞好联接的省级公路,构成便利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收集。二是进一步扩展宣传思绪,充分应用有用宣传方法办法,并将生态休闲旅游开展下去,做大做好做强,也可采用实地旅游感触“湖南西南部后花圃”中的自然氧吧、生态王国、休闲农业之天然景光等,以游人带动游人,到达宣传方法多样化、宣传力度深化化、宣传结果激烈化。

  (六)发掘文明底蕴,完成上档晋级。一个不足文明内在的旅游景点就像一个美丽女子或花瓶,看着美观,但总觉无味,一朝一夕还会发生审美委靡。有现成的文明内在,有待发掘。当前,可以从赤军经由等方面抓紧开拓相关“赤色文明产物”;从“太阳寺”悠长的历史底蕴和“一脚踏三市”综合风俗来开拓“寻跟问祖文明产物”;经过发扬水对马、舞龙灯、跳篝火等民族特征活动,吸引旅客眼球。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2

  草原,是一块传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状况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传统畜牧业生产为主。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畅,这里的环境保留了原生态的质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表现出观念上的保守,使得这块美丽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产生活和当地文化的新途径。为这里的人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第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由前旗旅游局组织的苏木的两户牧民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服饰参加了展示。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赛场。比赛结果,一户牧民获得现代服装组第七名,另外一户获得传统服装组第八名。首次参赛的牧民之子白音获得模特表演三等奖。

  参赛的服装承袭了传统风格,加入一定的现代元素,完全由苏木基层牧民自已设计、自已缝制,在场内外赢得了一致好评。两位牧民还接受了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的现场采访。

  这次参赛增强了牧民们通过民族服装服饰的生产参与旅游的信心,提高了利用当地资源和技艺发展旅游业,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我旗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群众基础。通过这次参赛,我们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启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主体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摇篮。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鲜活生动。在日益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草原是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强烈的感召力,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草原是旗发展旅游业的依托,是众多旅游产品产生、发展的背景,是美丽的旗最重要的底色。因此,调动广大牧民投身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是我旗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游业要以传统的民俗风情为主,立足当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至今仍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挖掘科尔沁草原民间文化并发扬光大,是宏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的需要。在这方面,草原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牧民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浓郁的传统风格。

  如:缝制马肚带、衲靴底、缝制民族服装服饰、编马绊子、组装套马竿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生活原貌再现。牧民群众利用自家奶食、自家肉食和自家天然草牧场的秀丽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因此,我们要因势力导,一定要立足牧区生产生活实际,依托草原传统习俗,打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

  三,加快观念转变,加强素质提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

  草原处在大兴安岭向科尔沁草原过渡带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林草丰茂,植物繁多,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同时,草原位于乌兰浩特这个游客集散城市和阿尔山这个核心景区之间,是兴安盟最重要的旅游交通线上的关键节点。这里山川纵横、河流众多、草原丰美,且有上百种乔灌木杂处其间,地形起伏多变,景观层次感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天然高尔夫球场。

  草原旅游应该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及时引导当地牧民转换观念,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本地资源优势,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谋求可持续发展,自觉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使牧民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实现牧民由一产向三产转移,减轻盲目追求种养数量所带来的生态压力,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效益,追求绿色产业迅速扩张,取得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四,打造高品位草原旅游品牌,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

  自20xx年开始,我们依据这里的资源禀赋,在草原规划了度假牧场、心灵牧场、自驾游营地、科尔沁草原驿站等围绕“科尔沁草原”核心品牌,设计出“一线串珠式”的系列景区景点。经科学规划,意欲使景区最终成为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区。逐步打造连接乌兰浩特这个集散地和阿尔山核心景区之间的aaaa以上草原民俗旅游区,成为充分展示科尔沁民俗、文化特征的特色景区。在品牌支撑下,动员千家万户参与旅游业,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从而带动x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草原上广大牧民积极投身旅游业的巨大热情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科学规划指导下的、全民参与的草原旅游业大发展的局面已经为时不远。同时,旅游业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民间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切忌不顾规划的一哄而上。在征地、环保等方面,政府及时进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避免出现一些违规的、非法的盲目建设,出现先天不足的景点,给今后管理留下隐患。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3

  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部署,县政协将“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列为20__年重点协商计划,并选择“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分课题。为此县政协调研组深入我县有关乡镇、涉旅单位及企业进行走访并分别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专程赴__、__、__等地考察学习,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传统村落,旧称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是体现地域文化、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的活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我县历史悠久,有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等诸多世家大族,形成了以姓氏为主的村落,如__、__、__、__济、__、__村;因__江纵贯全境,货物运输中水陆码头众多,形成了以商铺、码头为特点的众多村落,如__、__、__、安__;因宣纸、茶叶、竹木等丰富物产,形成依景、依物的特色村落,如__、__、__等。

  __县传统村落分布较广,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我县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__省传统村落10个。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841处(全省第三),其中分布在村落中古建筑802处。全县现有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10处,县保单位37处。

  近几年来,我县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组织调__摸底,建立村落档案。20__年以来,我县按照住建部等部委《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进行传统村落摸底调__,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及时录入全国传统村落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了国家、省级传统村落申报,编制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__村和__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已通过评审;__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厅待批,__村在《__省历史文化名村__村保护规划》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二是建立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成立了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__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__县古建筑流转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和《__县文物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__济景区管理处和__景区管理处,负责__济村、__村历史文化名村相关规划的编制、保护项目的实施和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管工作。注重发挥村干部和民间文保协会的作用,让他们承担起传统村落保护排头兵的作用,广泛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中来。

  三是整合各方资金,推进村落保护。自20__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省文物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以__村样板工程的实施为龙头,对__济古建筑群、__花戏楼、__、__氏宗祠、____故居等一批国保、省保和县保单位进行了保护维修。同时,整合了徽派建筑保护专项资金、国家古建筑消防专项资金、__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资金等,实施传统村落内的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推进矿山砂石整治、__违拆违、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使传统村落内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宣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笔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涌溪火青绿茶制作技艺、花砖制作技艺、后山剪刀制作技艺、宣纸制品加工制作技艺、榔桥木梳制作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__济、__、__、__等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青山秀水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优美田园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趣的亮丽风景。全县依据传统村落、古建筑建成的景区已达6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

  但是,伴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县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一是许多传统村落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连片上规模的传统村落群和自然生态风貌依旧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二是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传统村落在保留传统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三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四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研究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古建筑工匠奇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传统村落,既是我县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特殊资源,更是“青清净静”魅力__县的魅力所在。传统村落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要加紧保护、科学利用。现结合外地做法和我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针对传统古村落内古民居产权人和村落居民,进行宣传引导,使他们认识古民居的特殊价值、增值空间、利好趋势,增强保护意识,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二是收集全县传统村落的图片、文字、民间故事、传说等信息资料,挖掘与传统村落相关的史实和文献,编印宣传画册,出版书籍,公开发行。将传统村落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是邀请专业制作公司将__、__、__、__等古村落拍成电视专题片,通过互联网广为宣传。吸引外界关注投资__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一是积极探索以“委托管理”、“产权流转”、

  “异地迁建”方式推进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引进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与印象皖南公司合作,通过收购、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发挥其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保值增值、市场融资、业态打造的主导作用。

  二是做好堵疏结合的文章。建议在__济、__等传统村落外围选址建新区,切实解决农民建房纲性需求,严格控制传统村落内新建住房;新区建房的体量、高度、风貌要与传统村落相协调。

  三是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村民私有产权的古建筑,进行保护维修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调动房屋主人翻漏修缮古建筑的积极性。

  四是做好村落系统的保护。加强传统村落生态系统修复,控制周边林木砍伐,美化农田生态景观,提倡种植乡土花木;对古道古桥、古树名木、村庄水系进行保护和提升;不轻易填塘、改河道、硬化里弄及粉刷墙体。在推进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中,要注意维护古建筑和传统村落原貌。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擅自拆毁、倒买倒卖古建筑、古树、古桥等传统村落资源的违法行为。

  一是挖掘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和乡土能人,整理家谱、族谱、乡村记忆,优美传说;整理传统艺术、地方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快以文字、图画、照片、影像等形式整理成册。二是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对__济、__、__、__等村各自形成的村落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伦理道德文化、生态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并创作成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策划成当地村民能够参与表演的实景专场演出、民俗礼节活动、游客体验活动。三是围绕传统文化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引导村民利用自有的古民居发展(茶叶、宣纸、宣笔、琴鱼、云岭糕、锅巴、__县香菜、__酒等)特色商铺、手工艺店铺、茶馆、私房菜馆,让传统村落“活“起来。以此彰显我县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做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拓展旅游产业,让村民共享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

  制定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体目标和分阶段计划,明确实施主体,形成以乡镇为主体,“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组织成立由建筑、规划、民俗、艺术、文物保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咨询委员会;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县委党校村干部培训计划。发现并培养一批古建筑工匠,传统文化能人,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4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湖南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旅游大省,我市旅游资源在全省排第三,但旅游业的发展却并不靠前。随着洛湛铁路、潭邵高速、邵怀高速的修建,怀邵衡铁路的启动,以及极富前景的洞兴高速、六永高速、长昆高铁的谋划,邵阳旅游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推动我市旅游业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摸清当前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市发改委会同市旅游局作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

  调研组既考察了市内新宁和城步两个旅游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县,也到我省旅游业发展较发达的郴洲和张家界进行考察,经过对比,认为:这些年来XX市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与省内一些兄弟地市旅游业竞相发展的态势也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是:

  1、政府主导力不够强。郴洲和张家界的旅游走在全省前列跟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分不开的。郴州从95年起就把旅游业作为支柱和龙头来抓,并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同时建立政府投入机制,设立XX市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按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到今年为止,仅宣传促销经费就达100万元。还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投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外来投资。张家界则成立由市长挂帅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在资金和人员配备方面都向旅游业倾斜。而我们邵阳尽管把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但还没有摆上应有的战略高度。主要表现为:(1)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虽然市和部分县都有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实际上难以正常活动,只是副职抓一抓,遇到问题协调难。XX县就因为部门协调工作难度大而导致景区的炸鱼、挖沙、砍树的现象屡禁不止。(2)管理体制不适应。还有多个县旅游管理机构为事业单位,平均事业编制不超过3人,市旅游局也仅有行政编制8个,只能勉强维持运转。旅游机构一弱二不顺的状况,与所承担的越来越重的任务不相称。同时,部分景区体制也不顺。相当数量的景区都有国营林场,因人员、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给景区的开发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市县都没有设立专项旅游发展资金,要资金全靠向上面跑,还没有出台支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旅游产品不精。(1)景区档次低,规模小。目前全市a级景区少,没有5a、4a级景区,3a级景区只有两处,即高州温泉和武冈云山,再就是还有一个2a级景区白水洞,接待游客不足和收入不高。a级景区是旅游业评定的一个国家标准。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的评定都不是旅游标准。对于省旅游部门来说,没有a级景区,就不是他们管理的范围。邵阳就是因为没有上档次的a级景区,省里就从来没有把邵阳的旅游当回事,导致省里对邵阳旅游资金投入少。令人忧心的是,我们有旅游精品却形不成精品线路。虽然旅游部门重点开辟了一些精品线路,但由于目前全市境内大部分好一些的景区道路与外部联系不畅,相互间又不贯通,造成各条线路只能将一两个好些的景区纳入其中,实际上精品不精。最大的旅游上市公司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曾跟新宁和城步联系,每年可向崀山和南山输送500万游客,但由于交通的原因,他们很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旅游大市场。正是由于交通形不成精品线路,游客要奔走几百里,只能看上一两个好一些的景点,很显然,人气不会旺,这无疑是我市旅游业的一大软肋,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鲜明,大多景区还是原生态状态。这次我们在城步考察,看了一个古建筑群,还有“宝庆二府”之称长安营,这里面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根本就还没有从旅游方面去挖掘。总的来说,一些生态景区有点看头、没有说头,文化景区有点说头、没多少看头,可参与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产业配套水平不高。(1)旅游产业链条短,各环节松散,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多数游客仅仅是转转看看,逗留时间短,游客享受不到郴州、张家界等地“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观演出”的“一条龙”服务,综合效益上不去。(2)接待能力弱。目前全市接待标准和能力都比较低,仅有和一宝庆山庄1家4星级宾馆。XX县标准接待能力仅为800人,降低标准也只能接待2019人,城步县的标准接待也只有400人,一到长假或接待稍大些的旅游团队和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就勉为其难了。(3)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生产企业少,批量小,缺乏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和较大的专业市场。同时,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特色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产业配套能力低,综合效益差。2019年我市旅游总收入为21.62亿元,排在全省市州最末尾,旅游者过夜人均消费水平仅为328元,比全省低125元,这与我市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4、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我市旅游具有生态、红色、人文资源的多样性,但未能很好将各自特色统筹规划到旅游总体形象之中。同时,目前景区开发经营分散,点多面广,在XX县七八十公里范围内就有崀山、舜皇山、风神洞、八音岩、佛光岩、玉女岩等,在开拓市场等方面单兵作战,分散经营,互动性、互补性差,也难以体现邵阳旅游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提高旅游规模效益。

  5、宣传造势不大。(1)全市宣传造势缺乏整体性,往往力量分散、主题不明,县区之间、景区之间缺乏品牌共创、联手宣传促销意识,各宣传各的多,宣传邵阳整体形象的少。(2)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不够,没有统一的宣传造势方案,宣传上缺乏系统性、持续性,阵发性、随意性较大。郴州就将其旅游宣传造势浓缩成一个“福”字——福城郴州,张家界则将湘西凤凰进行整体打包宣传。(3)宣传强度弱,手段相对单一,尤其没有大的造势活动,难以产生轰动性效应。此外,现阶段我市旅游人才缺乏,导游水平低,也影响了邵阳旅游形象的宣传。

  6、旅游环境改善不快。(1)有些景区生态资源保护不够,对污染物排放达标管理不严,一些通往景区的途中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在城步考察,这种现象表现很明显。(2)交通不顺畅,硬环境不硬。尤其是最近去新宁的游客,一路苦不堪言,甚至有游客写信向我们的郭市长诉苦,如通往崀山、南山、黄桑、花瑶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等级低,主要景区、景点之间也没有直达道路,景区内外部未能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直接影响了客源市场的开拓。(3)支持和服务旅游业的大氛围尚未形成,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意识不浓,软环境还不优。一些外地旅游车辆进入我市境内,时常遇到拦路罚款现象。路牌标识和限速标识不清楚,经常有外地不知情的旅游车辆走错路或因超速被罚,影响了游客的情趣。

  二、推动我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产业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当前,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较长时期,我国入境游人数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0%以上,到 2020年中国将跃居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我市是旅游资源大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洛湛铁路、潭邵高速、怀邵高速的修建,怀邵衡铁路的启动,以及谋划中的洞兴高速、六永高速、沪昆高铁,伴随着湘西开发的强劲推动,我市旅游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明确旅游产业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战略定位,抓住机遇,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生态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方方面面,产业关联度高,龙头带动作用强。据有关部门测算,旅游业收入增加1元,可拉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大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我市各种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在更大程度上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植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是,旅游业对美化城市环境,吸引人流、信息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市曾经的 “脏乱差”形象对扩大开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优秀旅游城市,有利于改善和重塑邵阳城市形象,提高邵阳知名度;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和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到邵阳投资创业,促进全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郴州就是因为创建了优秀旅游城市,整个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前来投资的人都说,一进入郴州我就感到舒心,在这里投资才感到放心,由于来的客人多,目前郴州已有两家五星级酒店,三家四星级酒店。张家界城市的发展那更是有目共睹。曾经的张家界可是一个小镇而已。

  三是,旅游业具有创造财富的叠加功能,不仅对投资者“一次投资永久受益”,而且是“开发一片景区,富裕一方群众”。大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既为各级财政增加了重要和永久性财源,也为当地人民群众特别是那些贫困山区、库区、湖区等急于脱贫致富的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可以说是一项富民强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郴州和张家界的旅游局长都说过这样一个事,别人都问他们,你们发展旅游,每年到底为财政增加多少收益,他们都义正词严的告诉他们,旅游直接给财政带来数字上的增加确实不多,但旅游能给财政带来了持速长久的增加,给老百姓带来了直接可观的收益,给城市带来了新的面貌,给市民带来了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不是财政暂时增加那几个钱所能带来的。

  四是,旅游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很强。据有关部门测算,旅游业新增1个就业岗位,可拉动相关产业增加5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对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当前全国、全省各地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一些先进城市都在快马加鞭,很多后进城市更是知不足而急起直追。四川、云南、山东等省,现在都在举全省之力,大力发展旅游业。他们都以省级层面统一在中央级媒体进行宣传造势。这可是大手笔啊,一秒钟就以百万千万计!一般的地市级政府是承担不了这个费用的。对催人奋进的形势,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站在新高度,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紧迫感,开阔大视野,明确新思路,制定新措施,采取大动作,真正把旅游产业作为关系邵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主导产业,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2、明确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我们认为,加快邵阳旅游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工作重点,首先,全市上下要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意识,以高起点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精品景区(点)、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加大投入为手段,以强化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战略,大力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其次,要把旅游业开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强化政策引导,创新运作机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上档次。要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和精心设计指导开发,以资源整合达到深度开发,以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借助外力推动开发,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引导和促进开发;第三,要突出“有中添彩”、“小题大做”和“无中生有”,以山水绿色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特色景观为主,大力推进和加快实施以崀山、云山、南山、黄桑为主的生态观光游,以高州温泉、花瑶苗寨为主的休闲体验游,以魏源故里、蔡锷故里为主的人文历史游,抓住崀山申遗和湘西开发的大机遇,将邵阳的旅游纳入张家界、凤凰、洪江古城以及广西桂林大旅游圈。经过3-5 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知名度高、对国内外游客吸引力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旅游资源富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使旅游产业成为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力强、贡献大的重要主导产业。

  3、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

  切实抓紧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的要求,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一批体量大、档次高、特色强的精品景区,是打造和提升旅游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一要集中力量抓紧抓好正在建设的项目。主要要把崀山申遗的工作做好,不管申遗成不成功,崀山一定要建成国家5a级景区,一定要把它建设成为邵阳旅游的龙头,南山要建成4a级景区。二要对景区定位要明确。我市旅游目前还是典型的观光型旅游。观光型旅游,游客消费相对底,一般看完就走,再来看的也不多。休闲体验型的就不同,游客停留时间长,消费大。现在游客里面有一大群自驾车游客,或者一家人,或者几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出来的目的主要就是修闲体验,在目的地可以多日停留,他们的消费就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对游客吸引力不够的景区要向休闲型转变。郴州针对广东自驾车游客多的特点,就把旅游的重点由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如此一变,旅游收入大幅度提高。三要高标准精心设计新的资源开发项目,重点是新宁城步绥宁隆回三个县。但在景点开发中,张家界旅游局长告诫我们,一是规划一定要超前,二是一定要有实力的老板。否则宁愿加以保护而暂不开发!景点低水平的开发将对景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4、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与机制是制约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市场化要求,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既是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这次我们在郴州和张家界考察,他们推进景区景点两权分离改革,采取以下形式:

  第一种,把现有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的景区、景点管理机构,一步到位改制成政府持股、其他投资者持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

  第二种,把政府所属的景区开发经营权向有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大公司转让。这种做法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湖南XX县政府将所属8处景区(点)50年经营权转让给湖南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同规定受让方在经营期内向出让方支付转让费8.33亿元人民币,并要在前两年内投资 8500万元人民币用于老景点扩建改建和新景点开发建设,这一做法为XX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硅谷”效应,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大县强县。再如郴州东江湖,就将开发经营权转让给中国500强企业华天集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三种,待开发景区符合条件的,都要通过引入外资,大企业参股、买断等形式确定投资主体,进行开发经营。

  以上三种做法,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应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强力宣传促销,积极打造高知名度旅游品牌

  城市形象、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推介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关键环节。我市作为具有较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城市,之所以没有在全省、全国响名,关键就是宣传推介不够。现在看,强化宣传促销势在必行,否则再好的旅游产品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不了“抢手”商品。

  第一,要精心策划、尽快推出具有独特创意、鲜明特色的邵阳旅游城市形象。郴州在打造他们城市旅游形象方面是花了工夫的。他们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来郴州实地考察,经过多方考证,将郴州旅游形象定位为一个福字,称为福城郴州。这一旅游形象为郴州在广东及港澳地区赢得了不少游客。张家界针对韩国市场,将城市形象定位为孝,让韩国中老年人认为,没到过中国张家界,就是儿女不孝的表现。所以,来张家界旅游的韩国中老年人特多!邵阳的城市旅游形象是什么?建议可在一定范围开展讨论或公开征集。

  第二,建立投入机制,确保邵阳旅游形象包装宣传推介能有大作为,尽快在全省、全国叫响旅游知名品牌。据了解,现在很多城市都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集中力量倾斜支持其加快发展。郴州自发展旅游业以来,每年都投入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今年已增长到100 万元,张家界更是以千万元计。而我们邵阳由于财政的困难,目前根本就没有这项经费。旅游业的发展初期,主要还是要靠政府的主导。因此我市在旅游促销经费上应有一定投入,并建立一个投入增长机制。

  第三,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重点出击”的宣传促销机制,实施“由近及远、远近结合、东西连接、南北贯通、重点突破”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推出卖点,提高景区(点)知名度,千方百计确保客源快速增长。一要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全面介绍邵阳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二要突出特色,提升水平,办好“崀山旅游节”、“四八姑娘节”、“花瑶民俗风情节”等以旅游为主题、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三要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四要积极申办、组织有影响的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力造势,宣传旅游。五是充分调动发挥好本地旅行社和外地旅行社组织引入游客的积极性作用。结合旅行社行规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给带入相当数量游客的市内外旅行社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景区门票、宾馆饭店、车辆使用等要与外地最优惠的标准“接轨”,甚至比之有更强的吸引力,想尽千方百计真正把一些旅行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宣传、新闻、旅游、文化、经贸、外事、侨务、对台等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各自业务,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邵阳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文化交流等活动要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统筹安排。根据郴州张家界的经验,为切实把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抓紧抓好,市旅游局内部机构应增设宣传促销科。

  6、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旅游业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政切实把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旅游观念,齐心协办、配套联动,形成合力。为强化对旅游工作的领导,(1) 成立XX市旅游工作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各区(市)区长、市长、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市旅游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从宏观上把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指导原则,组织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组织、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等。张家界的旅游工作委员会工作力度是非常大的。针对游客反映强烈的色情诈骗,旅游委员会就有权决定,凡发生这类事件的宾馆酒店,一律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2)出台加快全市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落实责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实现全市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扎实工作。每年黄金周过后,市旅游工作委员会都要及时召开会议,分析情况、查找问题和不足,明确下步工作任务和目标。(3)适时启动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优活动”。要把“创优”活动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相关的责任单位,逐项落实,加强督导,定时检查考核,确保完成。优秀旅游城市评比,是国家旅游局搞的促进旅游发展的一项活动。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对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有很大的帮助,郴州和张家界是深有体会的。我们邵阳也应该去争取。

  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营造适宜旅游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外资、内资,企业、个人投资搞旅游开发的,享受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一切优惠政策。引进市外资金用于旅游开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XX市招商引资有关政策予以奖励。对旅游大项目开发,发改、交通、建设、电力、通信等部门要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市、县财政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每年切块安排一块资金用于旅游项目规划设计、重点项目论证、项目招商、贴息补助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简化手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大力支持切实保障旅游产业建设用地供应,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旅游产业用地;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租赁方式直接供地或与投资者合作开发,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手续;对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按建设规划分期付款和分期发证;以租赁方式供地的,可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地租。

  应高度重视当前旅游部门高素质专门人才不足问题,制定政策,公开许诺以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用人环境和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尽快招揽一批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高人和能人,为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5

  思考之一:系统认识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1、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形式。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城市居民。

  2、xx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按照国家分类标准,旅游度假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涵盖了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物、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6个主类、14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和48个资源单体。

  3、发展乡村旅游的两个游客资源。一是本地客源。拥有60万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区周边,离城市中心不过20公里路程,同时,以乡村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内,覆盖了约200万城镇人口。二是外地客源。作为旅游业的龙头,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闲度假旅游的龙头而努力。

  4、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更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5、发展xx乡村旅游有待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认识有待拓宽;三是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四是对乡村旅游的系统开发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

  思考之二: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1、树立“科学保护即开发”的乡村旅游开发理念。

  2、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

  3、政府主导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赢的合作开发经营模式。

  思考之三:发展xx乡村旅游必须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质,夯实xx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一,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民;

  第二,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造就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企业组织;

  第三,开展新型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促进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

  2、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塑造xx乡村旅游良好品牌。

  一是针对xx乡村旅游经营开发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xx乡村旅游评价标准;

  二是制定并推行xx乡村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信用考评和公示制度,促进经营户规范经营;

  三是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与宣传;

  四是积极倡导与扶持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制定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规范公约,促进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自我提升与发展。五是建立由经营户代表、游客代表、旅行经销商代表和专家组成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对xx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进行年度评审,促进xx乡村旅游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进步。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6

  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旅游业呈强劲发展势头。五年来,共接待国内游客33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86%和28.47%。开局之年,共接待旅游入境游客10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89亿元,同比增长17%和41%。

  主要成效为:

  一是旅游规划编制科学先行。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投资100万元科学编制了《县旅游发展规划》、《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规划》等9个景区景点规划文本,突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期间,多渠道投入景区景点建设资金1120万元,打造了观花台、“花海鸳鸯”等6个景区景点,道路、环卫设施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完成了寺沟、照壁山、岗隆石窟、白塔山等景区景点专线旅游公路。全县宾馆餐饮、农家乐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共有宾馆38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1家,农(牧)家乐5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200人。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商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知名度显著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举办油菜花旅游节、婚纱摄影活动、冬春季旅游摄影活动、协办环湖赛等活动,并召开推介会、参加省内外旅游宣传活动和赴外举办美食活动等,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互惠互利、客源共享的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金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金”等七个旅游品牌商标,建立了县旅游网站,连续多年在《中国国际地理杂志》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刊发旅游专辑和专版信息。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歌舞、服饰、饮食、习俗等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工作,整理出民间传统的`华热藏族民俗文化、回族“宴席曲”、“咪咪”、“口弦”、“窝儿药枕”、“马富腰刀”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与此同时,迅速把蜂产品、奶皮、菜籽油、青稞酒等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推上旅游舞台,并发展成为上规模企业,逐渐提升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五是乡村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产业链条逐渐规模化。近年来,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资源特色的农牧家乐,累计投资2800万元建设完了农牧家乐接待点56户,仅年一年就增加17家,直接从业人员376人。全县农牧家乐共接待游客30.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064万元,占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的8%。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差,接待水平低,满足不了本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凸显在观花台等重点景点停车场面积小,登山台阶拥挤,无观景和遮阳设施,游客休息购物设施简陋。照壁山通行公路狭窄,大型客车无法通达。全县无游客服务中心。各景区现有厕所档次低,游客意见大。旅游旺季宾馆饭店数量严重不足,住房难、吃饭难的问题突出。

  二是现有景区景点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缺乏能留住游客进一步消费的休闲娱乐型设施或景区景点,产业链条短,三产各行业联系不紧密,旅游综合消费水平低,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现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弱、散、小”,规模生产企业少且市场开拓能力差,经营者缺乏品牌打造的素质和长期经营的理念。目前只有蜂产品、菜籽油、奶皮三种商品有一定知名度,全县无一家较具规模的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场所。四是缺乏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餐饮服务员等旅游岗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训学习。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7

  围绕临沂市旅游业发展课题,对20xx年我县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沭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旅游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动力,以“作好山水文章,实现红绿结合,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休闲乐园”为总体目标,以苍马山旅游度假区、冠山仙境旅游区、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三个旅游开发项目为工作重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一)临沭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已形成苍马山、冠山、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等骨干景区(点)。20xx年7月24日,苍马山旅游度假区盛装开业,冠山风景旅游区试营业,目前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布展工作接近尾声。沭河古道、金滩栗海、蚩尤部落文化园、红石地质园等旅游景区(点)已进入规划招商阶段。今年2月份,新发现的恐龙遗迹、构造遗迹等稀有地质资源,都已逐步得到保护和利用。临沭街道和苍隆居分别顺利通过省旅游强乡镇和特色村检查验收;朱仓乡和月庄村分别顺利通过市级旅游强乡镇和特色村检查验收。

  (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县已发展AAA级旅游区2家,AA级旅游区3家,三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家,二星级餐馆2家,旅行社4家;评定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商业步行

  街)1处;新开工建设4星级酒店(临沭国际大酒店)和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各1家;新增花卉旅游示范点1个;20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35万人,旅游总收入687.88万元,占GDP比重0.052%,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增加至3000余人,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持证导游20人。旅行社20xx年以前全部是向外地发团业务,20xx年实现地接业务“零突破”,今年已地接游客218个团队,8000余人,其中首个最大团队500余人。

  (三)营销促旅逐步升温。苍马山景区和冠山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临沭京鲁新春文化庙会”、“冠山旅游区新年祈福”等活动;特别是近期成功举办了“日照、连云港—临沭一日游”旅游推介会,为临沭引来大批游客;县旅游局制作了《临沭旅游》专刊,目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报道,策划并实施的《沂蒙晚报》沂蒙湖专栏“临沭旅游文化”系列报道,已连续9个月刊登文章40余篇,对宣传临沭、促进临沭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为加快苍马山、冠山和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的开发进度,在挖掘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打造新、奇、特项目。苍马山旅游区的鸟语林打造为童话世界,鸟类王国;欢乐谷的飞行塔为国内第一台,过山车、欢乐风火轮、植物迷宫等为鲁苏北仅有。冠山风景旅游区的长春观道教文化、绿色文化、泉水文化都独具特色,“冠山仙境,福地洞天”更是充满康体休闲之韵味。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作为全市“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红色文化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打品牌是“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声,争取六月底开园。

  (二)稳步加大产业招商和资金投入力度

  20xx年2月份与临沂客商签订冠山景区旅游开发协议书,目前,总投资已达6000万元。浙江森禾集团分别投资8000万元和2.5亿元建设森禾花卉旅游示范园区和临沭国际大酒店。启动红石湖景区开发,已拆迁60户,房屋还建和红石湖景区建设共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实施苍源河休闲旅游区开发,目前已投资20__万元。督促香港合众国际旅游投资公司对苍马山开发新到位资金3000万元。

  (三)积极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依托“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积极与本市及周边县市做好衔接,组合旅游精品线路,搞好捆绑式宣传营销,构筑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由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在苍马山旅游区举办了“世界旅游小姐鲁南赛区冠军决赛”、首届临沭“京鲁新春文化庙会”等活动,在冠山景区开展了“新春祈福”、“板栗采摘节”等活动,为打造出临沭旅游品牌,提高我县景区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鲁南苏北“旅游名县”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不断提升旅游队伍建设和旅游市场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办法,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通、优质高效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组织全县导游进行导游证年审换发和新办导游证上岗培训;指导并督促县内5家A级景区顺利通过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和A级景区质量复核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在全县旅游行

  业中形成浓厚的好客山东氛围;积极组织苍马山旅游区申报山东省自驾游示范单位;切实做好旅行社地接业务和租用车统计上报工作;全县旅游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三、存在问题

  虽然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开发起步晚,差距大。临沭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全市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不明显。

  (二)景区建设速度相对缓慢。由于旅游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工作在临沭尚属新生事物,在景区的`建设推进速度上还不够快。

  (三)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景区的建设打造和管理方面,缺少专业性人才,旅游系统的管理执法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

  (四)旅游宣传经费不足。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政府纳入预算的旅游宣传和管理经费还有差距;重点景区还没能融合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游市场中,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宣传营销机制。

  四、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全县旅游业发展思路:

  以__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纲领,认真贯彻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旅游产业“从小做大,从大做强”,膨胀壮大临沭城市体系,真正成为临沂城市的后花园,成为鲁南苏北旅游名县。

  (二)全县旅游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为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提升阶段。到20xx年,全县A级景区达到8家,其中4A级2家,3 A级3家,2 A级3家;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6家,星级农家乐达到20家;旅游购物街区和商店达到10家以上。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亿元。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以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xx年争创省级旅游强县,20xx年争创国家旅游强县。

  (三)发展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保障重点旅游项目顺利实施;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景区景点的建设,用市场手段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继续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走出去,请进来,使招商引资工作在景点打造、星级酒店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二是切实保护有限的旅游资源。继续贯彻实施沭政发200944号文件《关于公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范围的通知》,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对沭河栗海、红石地质园、岌山地质园等旅游稀缺资源的保护力度,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确保临沭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8

  近年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悠久的农耕文明,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福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观念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果园休闲、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福泉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市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市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农村风光,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福泉的乡村旅游这几年正稳步发展。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人满为患”,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臵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市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如黄丝江边布依寨、双谷全国农业观光示范点等。

  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斗鸡、斗牛比赛、6.24民族活动、杀鱼节等。

  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我市发展乡村旅游已有一定基础,但目前我市的乡村游产品规模并不大,而且尚处于补充地位,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还需要在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同时,发展旅游的乡村,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别开,从而保持其吸引力。

  1、乡村旅游缺乏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2、乡村旅游资源虽有良好基础,但在大部分县市还缺乏一个整体的科学规划。

  3、乡村旅游资源与当地乡村经济建设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需同时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餐厅、旅游通讯以及解决水、电供应等。

  4、乡村旅游业政策尚未配套。如保护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政策、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税收政策等。

  5、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四、开发我市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

  2、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目前,我市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

  3、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

  4、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

  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为游客提供比较干净、卫生的住宿。

  5、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产品大多是一些无污染的轻工产品和手工艺品以及土特产品。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品能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同时由于现代耕作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古老的农具、耕作方式已成为凤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保护,将会使乡村旅游资源逐渐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业则是广大农民群众以旅游业为依托,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好办法。对我市扶贫工作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我市乡村旅游,潜力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9

  各地对农家乐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农场等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等服务的经营实体。简单来说,农家乐就是为周边地区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务的休闲场所。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不仅是一项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而且是能够带动“三农”全面发展的事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发展农家乐产业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形式,是繁荣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

  (1)满足了城市居民短程出游的需要。随着自驾车的迅速增加,城市人群需要寻找近郊观光目的地。吃农家饭、吃农家菜、体验农村生活、欣赏田园风光、采果摸虾、踏青赏花、呼吸清新的空气,是节假日旅游的新热点。城市游客最感兴趣的是到农民家的果树上摘水果,到地里摘菜,在池塘钓鱼,参观农民杀猪、耕地等等,很多人甚至愿意和农民一起种庄稼,寻求回归自然,农家乐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

  (2)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家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满足我们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家乐使得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增加了对自然界的感情,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城市人的生活质量。而其中经营的一部分收入再分配,通过种花养草等生产活动,因地制宜地又反哺和改善了自然环境,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品牌化发展是农家乐经营必然趋势,品牌大多与农村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薛家村的杨梅蜜桃种植等等,这些农村产业和农家乐项目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农家乐依托农村产业经营,而农村产业又借助农家乐这个平台宣传自己,从而促进了城乡物流的发展。人们在观光娱乐的同时,促进了消费需求。

  (4)增加了农民收入。xx乡农民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一亩左右,在这样并不大的耕地上想创造高的产值,只靠种地富起来是不可能的。依托城市,针对城市居民需求,利用农民自有的资源开展农家乐经营,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有效思路。

  “农家乐”基本情况

  (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已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资源开发和农民就业增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QB乡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强化引导和政策扶持,培育了排楼杨梅基地、杨家种业合作社、薛家蜜桃基地等一批小有规模的农家乐。目前,全乡共有农家乐5户,直接就业人员50人,年收入400余万元。

  (二)主要特点

  我乡农家乐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消费水平不高。我县的综合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不高,多数农家乐采取低廉价格的经营策略来吸引消费者,通过“薄利多销”来支撑生意。根据调查,消费标准一般的为每人每次50至100元,主要用来满足游客带回家自己食用,高档的100至300元,游客买了摘下来的水果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2)消费人群广。多数消费者认为,农家乐是一种追求清静、亲和大自然的休闲方式。其消费人群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而且大多数是来自周边县的工薪阶层,退休中老年人前来消费的也不少,多数人到农家乐是喝茶打扑克搓麻将,品尝农家菜,摘水果。

  (3)经营地域、季节性强。自然环境优美,地势起伏,错落有致,景观别致,距离县城只有13公里。县城居民在工作之余需要找一个幽静的环境放松一下,农家乐恰好就迎合了城市居民这种需求。多数农家乐属于户外活动,季节性较强,一般有效经营时间为三个多月,春天花开季节和秋天收获季节。

  (二)存在的的不足

  近年来,xx乡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排名全县前列,目前已有30多个新农村点,这成为开发乡村游、建设农家乐的有效载体。但目前农家乐发展还未能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总体看来,有五大瓶颈制约着我乡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发展未成规模。目前xx乡农家乐”发展较好的仅有6家,远远跟不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且大多数只停留在“吃”上,对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没有放在重要位置,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心思不多。

  (2)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主要靠“回头客”和口碑传播,主动借助中介组织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游客潜在的需求由于没有得到很好地组织和引导,很难转为强大的消费力。

  (3)基础设施不全。目前,农家乐旅游大多是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投资能力有限,造成农家乐缺乏自身必要的配套设施,项目单一、滞后,急需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管理。

  (4)市场定位不明。大部分农家乐旅游除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吃、喝、休息外,没有开发独特的如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趣等旅游项目,很难满足城市游客的需求。

  (5)发展规划缺乏。农家乐旅游大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造成农家乐旅游特色不明。

  加快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受财政体制和农民收入水平影响,农家乐的旅游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通过各方资源的最佳整合,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从而形成“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格局,促进农家乐有序健康发展。

  (一)“农家乐”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1)农家乐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农家乐是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可持续发展又是生态旅游的必备条件,因此,农家乐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家乐是以环境优美的自然乡村为背景,在不影响农事,维持农耕和民俗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服务,为农民增收的一种可持续增长方式。

  (2)农家乐的经营要加强管理,规范服务。要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思想观念,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同时也要为农家乐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服务规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等。注重规范发展、保证质量。计划在五年内推出完善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逐渐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健全档案,对新发展的农家乐经营户、特色村进行全面考核,把考核兑现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促进我乡农家乐项目的健康发展。

  (3)加强宣传,增强品牌意识,扩大影响。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多种宣传手段并举。将农家乐特色点的项目,制作成宣传折页和宣传画册对外全面宣传推广;邀请新闻媒体,拍摄农家乐宣传片进行专题报道,扩大影响力。

  (4)农家乐的发展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农家乐项目健康快速发展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为农家乐旅游开发提供便利,帮助农民做好策划、宣传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逐步改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精农家乐品牌,提高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5)农家乐的活动要与乡村主题活动相结合。农家乐在乡村主题活动中作为提供餐饮、休闲等服务性活动的平台,因此,农家乐既要提供好后勤服务保障,又要有自己鲜明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举办“当一天果农”、“当一天渔民”、清明踏青游、重阳节敬老活动等主题活动等系列农家乐旅游产品。

  (二)政府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1)建立组织保障发展。为保障农家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要为农家乐产业发展健全组织体系,成立农家乐项目领导小组作为统筹领导全乡农家乐项目,协调解决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乡新农村建设办,将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产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2)打造精品示范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的村,比如排楼、薛家等村,推出“排楼杨梅”、“薛家蜜桃”、“QB钓鱼”等农家乐休闲精品线路,进一步强化示范发展作用。

  (3)科学规划引导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农家乐的发展与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高效农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田园景观、村居民舍等资源,实现互促互动。根据新的变化形势,下一步还将按“一村一品”来促成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乡村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两条主线的协调发展。

  (4)政策扶持发展。在项目建设、发展方面为重点村提供资金保障、技术指导及人才培养等支持。一是简化审批程序。积极与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国土等职能部门协调,在审批“农家乐”建设项目时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二是提供资金政策帮助。与农村信用社沟通,为经营户提供信贷支持,帮助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支持。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篇10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并把其作为全省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重点,加快发展。为摸清北京休闲旅游发展状况和有效借鉴其成功的发展经验,制定提出我省休闲旅游发展战略和举措,按照省政府领导要求,省旅游局吕力副巡视员带领规划、法规两处于9月8日至12日赴北京专题就京郊休闲旅游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先后与北京市旅游局以及昌平、怀柔、平谷等区旅游局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部分休闲旅游景区,同时在河北驻京旅游咨询中心召集北京部分自驾车俱乐部和旅游媒体负责人就河北休闲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和研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京郊休闲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北京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大自然孕育了北京郊区风光旖旎的秀山丽水。近年来,北京郊区县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坚持多方参与、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开发建设以乡村民俗、会议会展、温泉养生和自然生态等为主题的多类型休闲旅游产品,京郊休闲旅游业迅速崛起。20__年房山、通州、顺义、门头沟、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10个郊区县共接待游客667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分别占北京全市的45%和5%。

  一是注重规划引导。北京先后制定实施了《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和《郊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在完善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休闲度假、现代娱乐、商务和会展旅游产品,把北京郊区建设成为本市居民和周边地区度假者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发展双休日旅游和黄金周旅游的重要基地,成为连接周边热点旅游区点的重要通道。北京郊区旅游,近十年年来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已经构筑了“城市—郊区—乡村—田野”的休闲空间体系和“观光、休闲、参与、体验”的内容与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北京郊区旅游正在向“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方向发展。目前,北京正全力抓好沟带区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每条沟带长度至少是50公里,或者面积是200平方公里。去年已完成13条沟带的规划,今年又打造13条沟带区,20__年再打造十几条沟带的规划,通过三年努力完成30多条沟带产品布局。

  二是注重管理创新。北京市先后颁布实施了《北京郊区民俗旅游村(户)标准》和《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住宿业服务质量与评定》、《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同时在全市各区县都建设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和运营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是京郊休闲旅游的主体,北京提出要加快乡村旅游升级步伐,实现由农家乐向乡村旅游、由乡村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转变。北京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比如,在过去农家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乡村旅游,提出了乡村酒店、休闲农庄、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生态渔村、国际驿站、采摘篱园、山水人家等8种新型旅游业态。目前,这八个业态已形成标准,使乡村旅游在品牌提升、质量提升、档次提升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年,北京还拿出30个市级民俗村请专业机构、专家进行创意策划,主要体现一村一品。北京还尝试采用管理顾问模式通过酒店管理公司管理市级民俗村,第一实现规模经营,第二实现品牌集约化。主要选择了三种模式,即整体开发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和管理顾问模式。今年上半年,北京选择三家民俗村进行试点,下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三是注重文化挖掘。北京提出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今后旅游业发展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文化上,只有文化才具备发展的潜力,只有文化才具备发展的动力。北京在推动旅游文化建设上,主要做到两个支撑,一个是智力支撑,就是通过挖掘、收集、整理、筛选,进行创意、策划、整合、修饰,把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推到旅游消费者面前;另一个是科技支撑,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的想象力,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使游客得到深度体验和深度感悟,使文化融入游客的体验与感悟之中。比如,北京在许多旅游度假设施的策划设计中,有机地把皇家建筑风格以及四合院民居等结构布局融入其中。北京昌平的九华山庄、朝阳区的蟹岛度假中心既有高档次的星级楼房,也有普通民居风格的四合院落,还有体现皇家气概的王府大院,身处其中,既是生活的享受,也是精神的体验。怀柔桥梓镇挖掘引用《尚书大传》里以“桥梓”比喻父子的概念,延伸出桥梓代表的就是和谐,桥梓镇就是一个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充分协调,适合人类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用这样的理念来宣传桥梓整体形象。同时,北京也把文化建设体现在旅游宣传之中,形成了北京风情舞动世界、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等三大旅游品牌,打造了梨园剧场、北京之夜、功夫传奇、金面王朝等旅游演艺项目,影响不断扩大,有力地宣传了北京旅游,提升了北京旅游形象。

  四是注重环境打造。北京非常重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及旅游道路环境建设,提出“环境是资源、环境是形象、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核心竞争力”,下大力改善旅游环境。仅去年,市政府就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完成60个主要景区1.4万块多语种说明牌、标识牌,近150块道路指示牌的建设,在35个重点景区设置多语种导游机8000多台;19家景区新增停车位5600个,完成改造和建设双语标识牌5500块。通过多年发展,北京郊区旅游建设管理,特别是旅游的服务设施大为改进,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可以说到处都是风景,到处都是景点,某一条溪流、某一片森林,都能见到很多游客在游览、郊游、喝茶或聊天。今年北京市旅游局有一个比较大的举动,印制了80万册京郊旅游手册,免费向市民发放,在北京各个旅游咨询点,市民朋友凭身份证都可以领到这个册子。郊区旅游手册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京郊旅游的精品线路以及一系列到郊区、到野外、到自然去体会、感受休闲旅游的一系列产品,非常齐全。北京还组织开展了郊区旅游进社区活动,使城乡旅游者互相结对子,今年共有13个开展乡村旅游的区县和城八区结对子,实现了城乡旅游互动。加强政策支持,也是北京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北京昌平区每年都对重点旅游企业实行税金返还,去年仅九华山庄一家就返还税金600多万元。

  二、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分析

  在与北京市及部分区县旅游局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北京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第一产业5%,第二产业大概是25%,第三产业70%。北京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发展服务业正在成为北京的主导方向。旅游在北京的产业结构里占了10%左右,基本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8%)的一倍。特别是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周边休闲旅游始终保持着一个较好、较快的增长势头。

  在调研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北京旅游客源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北京经济实力雄厚,市民购买力强劲,人均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增速位于京、津、沪、穗、渝五城市之首。北京市民完全具备了旅游消费的经济实力,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继住房、汽车、通讯消费之后个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北京拥有一个庞大的流动人口旅游市场。除北京市民外,北京每年都有几

  百万以读书、出差、探亲等多种形式构成的流动人口,并且都有在京出游的愿望。三是北京学生客源潜力巨大。北京有70多所高校、20__多所中小学校、1400多所幼儿园,在校生达200余万人。学生群体旅游意识强烈,尤其是大学生和留学生在周末出游率很高,而中小学生在寒暑假也是出游的重要群体。四是北京拥有众多国家机关、经济团体、国际机构,还拥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尤其是许多跨国企业在京也都设有办事处和经济研发、管理机构。这些都孕育着旅游业的重大商机。五是北京拥有500多家大型旅行社,这些旅行社是组织接待外地旅游团的重要单位,也是组织部分散客在北京旅游的主要力量。六是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巨大。目前,北京机动车已达350万辆,平均每5名城市居民就拥有1辆机动车,私家车所占比例超过80%。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自驾车旅游已成为北京市民出游的重要方式,尤其是中短途旅游。唐楷市场调查公司开展的“北京市民五一出游意愿”专项调查表明,有超过一半(56.9%)的北京市民选择自助游或者自驾车游。

  根据绿维创景所作的北京休闲市场调查显示,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度假,近1/3的市民愿意在双休日到郊区旅游,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有超过2/3的城市家庭每年都进行郊游,其中30%每年郊游3次以上。在北京市区的调查中,32.6% 的被访者每周或经常到郊区旅游,而在怀柔各景区所做的调查中,44%的被访者回答经常到郊区旅游。该调查显示,北京市民郊区出游行为有以下特征:

  一是最喜欢去或旅游次数最多的区域,在北京的8个远郊区和2个县中,首位是怀柔,占37.4%;其次为密云,占20.7%,两者之和占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进一步对怀柔最大旅游特色的调查中,被访者中选择自然生态的最多,占59.3%,选长城的18.3%,选水资源的15.1%,选宗教文化的3.3%,选重大节庆活动的1.2%,选其他的2.8%。可以看出人们多数喜欢怀柔,而喜欢怀柔的原因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态。

  二是让游客最满意或最具吸引力的因素,37.4%的被访者回答是景点本身的吸引力,23.1%的被访者回答是个人偏好,21.4%的被访者回答时间更好安排,12.3%的被访者回答费用更便宜。说明景点本身的吸引力在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方面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力,其次为个人偏好和时间的适宜性。旅游地的吸引力和个人爱好才是最重要的,人们对旅游的态度更偏向于一种经历的品质,一种个性的选择,而非廉价的消遣。

  三是每次京郊旅游的平均花费,300—500元的消费人数最多,占到42.2%,其次为100—300元,占26.2%,500—1000元占21.2%,1000元以上占5.8%,100元以下占4.6%。

  四是对于京郊旅游车程选择,回答1—2小时的人最多,占 57.2%,其次为半小时到1小时,占18.7%,2—3小时占17.1%,3小时以上占4.9%,半小时内占2.1%。北京市民大多接受1到2个小时的车程,能够离开日常居住地而又不会因长距离行程而感到疲倦或耽误游览休闲。 五是在出游方式上,选择和朋友一起出游的人数最多,占48.5%;选择和家人一起出游的其次,占42.3%;选择单独出游以及和同事一起出游的分别占4.6%和4.5%。从年龄特征上看,年轻人更喜欢和朋友一起出游,年长者更喜欢和家人一起出游。

  六是对选择旅游景点时最看重的因素,被访者中57.5%的人回答自然风景,13.0%的人回答交通便利,9.4%的人回答服务态度,7.9%的人回答文化氛围,5.2%的人回答娱乐设施,3.9%的人回答价格,3.1%的人回答接待设施。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然风景,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希望远离城市喧嚣,更加偏爱和渴望亲近的还是自然山水;交通排在第二,说明人们对出游距离和

  出游的便利性比较在意;服务态度排第三说明北京市民对旅游地的旅游从业者素质有所要求。 七是北京市民更喜欢的旅游项目类型,对休闲度假类项目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最高,达78%;接下来分别是生态环境类48.3%,文化古迹类17.4%,探险拓展类14.0%,农业观光类13.8%,娱乐项目类13.4%,体育竞技类8.6%,节庆活动类5.5%,旅游房地产类2.1%,会议会展类2.0%。可见,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最受北京市民青睐。

  三、对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有关机构开展的游客最不满意因素调查显示,管理水平差为22.5%,排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旅游接待19.2%,交通16.8%,景点品位与特色15.0%,人才匮乏14.0%,生态环境脆弱10.0%,其他2.5%。管理差通常表现为景点的秩序混乱,各种拉客宰客现象;旅游接待差主要是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的缺陷;交通主要是景点离城区的距离以及景点的可进入性;景点品位与特色主要是景点自身的开发规划和吸引力;人才匮乏是缺少旅游专业人士从事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生态环境脆弱是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我们考察组在与北京自驾车俱乐部座谈征求对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意见时,他们也提出河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差、服务不到位、建设标准不规范、市场秩序有些乱,他们过去在白洋淀遇到“黑导”,令人反感,还有就是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够,像北京周边易水湖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俱乐部不知道。这些问题,需要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中高度注意并积极抓紧改进和完善。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发展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更加充满信心,但也深感到京郊旅游对河北环京津旅游的挑战,对此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一要错位发展。针对北京没有海洋和草原的资源类型短缺特点,以及在北京发展受到限制的现代旅游项目,坚持与北京实现错位发展,在我省加快建设海滨海岛、森林草原度假设施以及滑雪、狩猎、赛车等时尚休闲项目。据国内最大的生活搜索引擎爱帮网的监控数据,今年南北戴河仍是最受北京市民关注的旅游胜地,其访问量比起去年有小幅增长,约为12%。二要衔接发展。针对北京区域休闲资源单一、不配套的特点,坚持与北京实现衔接发展,重点在我省与北京毗邻地区,特别是共享山水资源等旅游节点地区,发展比较优势休闲项目,互相补充、相互配合、互相联动,实现北京旅游到我省的有效延伸,形成与北京旅游的一体化格局。三要超前发展。针对北京休闲资源供给相对有限而休闲需求快速增长的特点,发挥我省森林绿地广阔、资源类型齐全、民俗风情多彩的优势,坚持与北京实现超越发展,他无我有、他有我优,重点在我省发展乡村民俗、会议会展、体育健身、养生休疗等专项旅游。

  二是创新营销方式。要选准市场目标群,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比如,面向自驾车旅游,需要加快建立完善自驾车野外露营基地、停车场、交通路标等自驾车旅游必需的硬件设施,推出适合自驾车旅游精品线路,还要加强与各大汽车俱乐部沟通合作,加大在自驾车俱乐部网站、北京广播交通台等媒体的宣传。面向北京普通市民群体,需要推动河北旅游宣传进入各社区网站,直接面对市民开展入社区、入户宣传。面向学生、国内外驻京机构等单位群体,需要推出拓展、登山、郊游等更多适合群体性的运动型旅游项目,并通过结对子、建立定点基地以及适当的折扣政策,来推动形成较为固定的客源渠道。唐楷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表明,北京市民了解旅游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搜索(37.9%)和朋友介绍(36.6%),所以要特别注重网络宣传和游客朋友之间的口碑宣传。要加快建立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专题网页或网站,推出环京津休闲旅游目的地地理信息系统,同时要通过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促进游客返程后的正面宣传,以带来更多潜在游客。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平谷雕窝村的金河农家院主要就是靠信誉吸引

  回头客、靠老客户的口碑宣传带来新客户,一年内一个小小的农家院仅烤羊就销售800多只。 三是加大规划的落实力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了河北休闲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设重点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宣传手段创新和主要的推动举措,全面、准确地落实好规划,对于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至关重要。一要分清层次、突出重点,研究制定全省休闲旅游发展分阶段、分地区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要遴选重点,找准发展成本最低、效益最明显的关键部位,近期最需要把我省与北京相邻的具有共享旅游资源的节点地区(如,野三坡—十渡等)首先发展起来,实现北京旅游向我省的延伸和拓展。对已初具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要提档升级,不断挖掘内涵,使其成为休闲旅游带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并形成聚集效应。二要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旅游交通。需要与交通部门加强沟通,抓紧制定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交通专项规划(包括道路和公共交通线路)。同时,全省要在文明村镇建设、扶贫开发、农业发展等事业中,充分考虑休闲旅游重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三要加强休闲旅游发展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从行业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研究制定政策,鼓励休闲旅游发展较发达城镇,特别是四大休闲旅游城市和19个特色县(市),创建国家级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强县。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形成包括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交通、游览等领域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并制定和推行休闲旅游绿色标准体系。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京郊和我省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以及对地方和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激励措施。我省需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优惠措施,在土地、税收、金融、基础设施、规划引导等多个方面加大扶持。可借鉴北京的相关经验,制定和实施税收返还、土地租用等政策,将财政资金支持,变补助为奖励。同时,在建设中要突出重点,建议全省遴选10个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区域核心休闲旅游项目,集中力量加大支持,3年内在全省打造10个全国性的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政府需要策划组织系列休闲旅游活动,营造河北休闲旅游大省的氛围。建议在推动实施“环京津休闲旅游周”的同时,组织举办系列休闲旅游论坛,围绕海滨海岛、森林草原、冰雪温泉、狩猎、马术等不同休闲业态,每年开展主题休闲旅游研讨,培育和形成河北休闲旅游品牌。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十篇
热门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新农村调研报告范文十篇

★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推荐13篇)

★创新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

★2023年审计调研报告11篇

★2023年专业调研报告【合集10篇】

★2023年村建设调研报告汇总10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