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精选3篇)

时间:2023-07-1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精选3篇)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 篇1

  农村合作银行,20xx年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改制后银行由一级法人变更为统一法人,下设支行,支行下设分理处。改制后银行独立运营,而银行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银行中从事的工作通常与银行的发展休戚相关,因此在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系统中,核心人员的选拔与任用效果将直接影响着银行改制后人力资源的运作。本报告通过对银行改制后核心员工选拔任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一些问题,并对核心员工的选拔任用提出一些建议。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胜任”与“重用”相结合,正视银行核心员工选拔任用现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就是使核心员工获得担任某一职务、承担某项工作的机会、并能够充分发挥其才华与潜能、达到相当的满意程度,这也是“胜任”与“重用”的有机结合。由于银行核心员工通常掌握着银行的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从而对银行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银行核心员工的使用得当与否,关系到这部分人才资源效用的发挥程度和银行改制后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败。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改制以来,银行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总体的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尤其在对于员工的选拔与任用环节主要有以下表现:员工的总体素质不高,操作全能型人才、高学历、高级专业人才紧缺导致相当的部门职能的发挥;在选人、用人和育人等管理行为上,多注重人际关系,而严重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提高;部分部门、支行及分理处中存在一种无形的“精英淘汰与择劣”机制,真正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人才没有任用的合适的岗位中去在客观上扼杀了银行的生机与活力;选拔方式单一刻板,“唯学历论”盛行,考核标准只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对于员工的综合考评。我们认为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对于核心员工的选拔与任用渠道狭窄,不能够真正做到“任人唯贤”。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今主要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单位人事变动、员工岗位调整和职务提升等方面还存在论资排辈、过分看重文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核心员工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回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给银行改制后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二)人员调配制度单一僵化,还不能够真正做到核心员工与组织的有效匹配。银行招聘需求计划制定带有经验色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凭个人经验、人员数量、学历及专业情况确定人员需求,这就难免会出现所选拔的核心员工与有需求的岗位之间的错位,而员工的调配仅从银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更是忽视了核心员工个人对岗位配置的意愿,加之由于缺乏明确的岗位说明和员工跟踪制度,员工和银行彼此缺乏了解,致使岗位配置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由于调配制度的不够完善,核心员工往往被大材小用,或者被分配到自己并不擅长的位置,所具备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三)人事考评中绩效考评制度运用不充分,且考评角度单一。银行传统的人事管理虽然也包括职务分析、考评制度及奖惩制度的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一种原则化的管理模式,大部分还停留在简单的“反映”与“记录”的层面上,主要是人事档案的管理,往往容易与银行的经营活动割裂开来。由于缺乏考评者的广泛参与,绩效考评的准确性打了折扣,同时考评角度的单一也使得银行只注重员工现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员工潜在的能力。核心员工作为商业银行中具备专业技能、熟悉银行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效益的群体,通常也是最渴望能够通过绩效考评反映自身价值以及对银行发展所做贡献的群体,而我银行现行人事考评制度显然核心员工在这方面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原则”与“机制”相统一,落实银行核心员工选拔任用原则

  改制后银行核心员工的选拔任用应坚持“原则”与“机制”相统一,应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此,我们针对银行核心员工选拔任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七条有助于完善银行核心员工选拔和任用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竞争原则。

  公平竞争即银行在招聘、录用、任用、晋升、考核、奖惩、激励核心员工时,都要引入以竞争为主的激励机制。要构建公正平等的平台,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理解信任的良好、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树立“用人看本质、看主流”的观念尤其是对于尖子人才和所谓的“鬼才”“怪才”,要格外珍惜,注意发挥起特点和专长。全面做到公平、公开(透明度高)、公正(不徇私情),优胜劣汰,择优任用。

  (二)合理规划原则。

  首先要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并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改制后,银行战略决定了其所需的人力资源,而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核心人员,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银行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或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核心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则可以对银行核心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任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兼顾岗位特点与核心员工特长原则。

  银行在选拔核心员工时要按照岗位选聘人才。所谓的“以岗选人”,首先要按银行的功能设置岗位,以此决定岗位的数量,避免盲目设岗,盲目招人;其次是按照操作层、管理层等不同的岗位层次选聘不同层次的员工,杜绝“以高就低”或“以低就高”,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浪费,避免造成结构上的不稳定。再次是调整银行体系内部的人才结构。我们认为:要体现在以下四类。第一类是经济学家,他们的任务就是研究经济发展的趋势,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创造怎样的金融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唤起客户的需求;第二类是金融工程师,他们负责把经济学家的设想“工程化”,变成可以琢磨、计算、交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第三类是产品设计师,他们的职责是把金融工程师的概念转变成具体的产品,转变成为计算机程序;第四类是电脑专家,他们负责整个银行的通信、信息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这种人才结构反映了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对改制后的银行也有重大意义。

  在考虑到银行岗位特点的同时,我们在选拔和任用银行核心员工的时候也要重视用人所长,就是说首先要发现核心员工的长处、优势及其自身存在弱点,然后分清不同的情况加以任用,使其优势和长处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尽可能避开其自身的弱点,或者创造期间间使其短处变成长处。同时,注意尊重本人意愿使之最佳地适应工作,做到量才适用,人尽其才。

网络  (四)动态管理原则。

  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人才可变的素质与能力,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始终保持人才与岗位相匹配。改制后银行要重点实行内部竞职流动,即定期公布职位空缺及其职位资格,让银行内部适合条件的员工通过竞争性考试考核任职。同时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职位空缺,以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加入本行。但是,动态管理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而要保留住银行的业务骨干,使之相对稳定。对核心员工来说,要有稳定增长的收入,稳定的工作环境,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成功的机会。澳门国际银行的动态管理值得学习,该银行一直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并将其作为“保持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澳门国际银行每年都要根据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其内部员工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同时,面向国内外以高薪诚聘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

  (五)权限制衡原则。

  权限制衡即银行的各级各部门的员工都一律按照规定实行管理、操作、检查、监督,各司其职,不得擅离职守和随意超越职权范围开展业务,进行交易活动,要恪尽本职。由于银行的核心员工(往往掌握银行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对于银行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原则在对核心员工的任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分离管理和操作两种职能,强化对核心员工的监督,完善早期风险警报系统。缺乏有效的权限制衡体系,其代价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的。英国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破产倒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和管人的失误。主要表现是赋予一个28岁的交易员——尼克利森过大的权利,特别是在新加坡集操作权、审计权、监督权于一身,既负责前台交易和填单,又负责后台的交割和审核,全面负责新加坡分行的期权、期货交易的重任,手上掌握的资金足以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对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犯了银行大忌,导致了严重后果。

  (六)主观风险原则。

  在改制后的银行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员工群体是高级经理班子,这里面包括客户经理、部门经理以及分支行行长。他们在银行中既要担负一定的工作责任,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经理们除了会经营以外,还要有风险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动态变动求生存、求发展”的道理。他们只有抓住市场机会,善于营销,才能安全,否则,则会发生“树梢效应”:树梢即市场,随风飘动,高级管理人员是站在树梢上的,没有市场则会从树梢上落下来。提高风险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银行主管必须十分熟悉金融法规制度和业内的业务政策。二是要任用诚实正直、精明能干的金融人才,完善有激励效果的薪金津贴制度。三是银行主管应参与责任保险,使其在因大意、失误、错误或不能履行法律上、职务上的责任而造成损失时,能够参加一定的补偿。一般情况下,主管的责任保险补偿金经法律和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列为银行的正常开支,高级经理还要以一定比例的个人财产做抵押。

  (七)业绩考核晋升原则。

  银行的员工都必须在严格、科学的业绩考核的基础上,给予晋职、晋级、晋薪。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指定有特色的业绩考核方法,比如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评制度,客观公正的考评核心员工。通过构建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银行核心员工的功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约束和激励其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使核心员工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 篇2

  “三农”贷款难,农村经济就难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依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创新支农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摆在眼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1、紧缩政策限制了支农力度。当前,紧缩的信贷政策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同时精简了农村基层机构,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并对基层机构贷款权实行“收”多而“放”得少。

  3、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

  4、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风险较大,农民是弱势群体,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但目前农业保险一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而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没有健全,由此产生的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这无疑加剧了贷款风险,成为制约支农机制创新的因素。

  1、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农村合作银行要改变其政策性银行形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商业性金融功能,利用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和信息优势,创新农村基层风险控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包涵如下:农户直接持股、团体贷款合同设计、物权流转的变通方法等。也可以尝试将小额贷款打包证券化,在转移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资金来源,减弱其在吸收存款上的劣势。

  2、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实施支农优惠利率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政策,采用灵活的利率定价策略,给予惠农措施,为“三农” 降低资金成本奠定基础。

  3、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在信贷项目的选择方面,不能完全以赢利的高低作为标准,要把政府最关心、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作为支持的优先方向。虽然农业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回收慢,农村合作银行要主动对接政府的支农意图,将信贷资金和财政投入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政府立项、市场运作、企业承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持模式,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信贷计划需求和调整跨部门协调机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造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计划,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

  4、创新信贷培育机制。培育以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规范的经营实体体系,结合农业经营的弱质性和长期性,引导企业要求政府辅以适当的利益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5、建立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有效结合的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财政性支农与银行信贷资金相结合的支农机制,通过财政的多渠道支持,帮助金融实现对弱势农业的扶植,如建立贷款项目的配套机制,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降低单独由商业性贷款支持的项目风险;建立稳定的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投入机制,设立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安排涉农项目资金,形成多元化支农机制。

  6、创新担保机构与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通过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担保合作,与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等方式,发掘符合农户和农村经济特点的抵押物,解决“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 篇3

  20xx年,我被派到x县x乡x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从2月份驻村开始,我按照中共__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乡情村情,我通过走访、问卷、实地调查等形式,对本村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科教文卫等情况作深入调查,从x村近几年来的发展中,找到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和举措,也发现了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新思路、改进措施,推进x县x乡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挖问题根源,突破瓶颈谋发展

  x县x乡x村地处x县城西部,在风景名胜区山、小鸡足脚下,是典型的山区农村,是x乡的窗口,距县城20多公里,有2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855户,3624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71名党员,民族以汉、彝两个民族为主,彝族是世居民族,经济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白云豆、梅果、核桃和红雪梨等。x村虽地处县城近郊,但长期未能改变落后面貌。20xx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x村两委班子不断深入基层认识村情,深挖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发展瓶颈,聚合人力人心谋发展。

  1、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实干的发展氛围

  x村地缘优势突出,水利条件好,长期以来,村民以世代守着一方热土为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继承祖业,却难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当然首当其冲。20xx年村改委后,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认识与思考,班子问题最早被提出来,也得到了最及时的解决。

  闲散现象突出是制约x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守业思想严重。面对这累年积弊,村两委班子正视问题,查摆问题,努力打造团结过硬、实干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体,影响带动全村树新风谋发展。村两委班子在班子内查找到了个人自我意识过强等矛盾根源,求同存异,增进团结,带头改变了'散'的形象,促进了'八大员'和全体党员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化解误会,逐步影响广大村民,促成全村齐心聚力、和谐共进氛围;村两委班子带头改变'闲'的形象,扎扎实实地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呼声高的问题。

  2、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x村委会地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和'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沟年年放水难'的水利,'寨头亮、寨脚黑'的供电和同是一个村电价不一样,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延缓了发展速度;'昨砌一墙砖、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经济和'早种一墒菜、午卖一窝鸡'的家庭小副业,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全村发展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x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上级部门要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积极争取省州县项目资金,基本实现村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积极争取烟水工程项目,投资50多万元,建成全长5.7公里的三面光'沟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xx多亩;三是努力争取县农网改造项目,力争在一年内实现改造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电网,要实现户均一表,城乡同价;四是投资近万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路,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覆盖面均达100%;五积极争取血防改厕项目和人畜饮水项目,全村80%村民都用上了卫生厕所,改变了过去那种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全村90%都喝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六是邀请县内外的科技人员和专家,请他们研究x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指导村民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对村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改变了过去那种靠天收成的原始耕作方式,五项基础设施和一项基础产业的建设,解决了x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建成了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的文明村、花果山,打牢了x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3、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白乃村地处县城近郊山区,城区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极易感染到这里,贪图享乐思想、游手好闲现象、酗酒闹事情况、小偷小摸问题等极易发生,户与户居住比较散乱,村民各自为政,意见难统一,管理难实现,行为难约束。本来看好x村地缘优势的一些投资者,往往会顾忌这里的综治环境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望而却步。

  白乃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从建立领导责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坚持开展思想、文化、科技、卫生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制定实施《x村村规民约》入手,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整顿乱堆乱放,大力规划整治村容村貌。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入手,以培训的形式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了综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移风易俗等歪风得到遏制。从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入手,发扬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从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入手,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责任到人,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不断总结经验,加快x村发展步伐

  x村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发端于基础建设,发展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思路、团结实干,这些成功的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

  1、解决好思想问题,发展思路便明晰可鉴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x村的发展困难,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缘优势带来的满足感,优越的农村政策带来的依赖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思想,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劳作方式,导致了公益事业无人问津无人管,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想都不去想上。 x村两委班子以干出来的实际变化,来影响带动广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闲、散'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诉求;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安逸闲适的状况改变了,就容易产生'难、怕、厌'思想,x村以党员干部带头干、致富能手带路干,来破解这一心理障碍,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信心;要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就要有新能力,x村以加强培训指导、加强示范推广,来破解'老、旧、陈'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群众,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想干,敢干,会干,最终干出了发展的新天地。如x村上x村民小组的集体羊场(每年收入近万元)、集体的华山松林地(价值近上百万元)。

  2、解决好班子问题,发展就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村党支部,关键在有一个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两委班子,关键在有一批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 x村从守业到创业的深刻变化,源于此次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等为手段,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团结干事,以好作风创造了新业绩,从而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各项思路和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促成了'班子团结带动全村团结,班子实干带动全村实干,班子发展带动全村发展'的生动局面。

  3、解决好环境问题,发展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怎样让各生产要素积极涌动,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白乃村以环境改变人、以环境塑造人、以环境吸引人,激发村内村外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开始,通过制度建设、服务组织建设、群团组织建设,不断改善软环境,促进硬环境建设,广大村民逐步被发展的实际成果感化,被发展的具体要求同化,支持发展、维护发展成为主流思想,全民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实证。内部环境好了,地缘优势就更具吸引力,投资者从无到有,迅速增加,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不断涌入,加速了发展。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了山林的权属,许多外商来x地区投资发展林果业,内部外部两股积极的力量互动发展,为x村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精选3篇)
热门调研报告范文推荐:

★新时代学校音乐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8篇)

★关于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8篇)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精选8篇)

★图书馆的调研报告(通用18篇)

★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6篇)

★有关最新企业调研报告(精选19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