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五篇
【调查报告】导语,眼前所阅读的这篇文章有15042文字共五篇,由廉雪娟详细订正发布!欢迎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篇一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xx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xxx的比例较高.农村老xxx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
应该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 当地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xxx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xxx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xxx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二
××县××镇××村东距县城17公里,濂河沿村而过,这个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油种植得天独厚.全村7个村民组291户、999人,耕地面积1139亩.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优质粮油种植,草竹编织及劳务输出为主,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1元.
去年春,这个村××县委、县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镇党委镇和村两委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方针的要求,依托农综开发建设这个平台,紧紧围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把产业发展、村庄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艰辛努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新关于西部农村教育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三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可见,国家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西部农村教育更是如此.那么教师的哪些方面又会制约着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寻求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南京晓庄学院志翔西部支教调研团一行14人来到宁夏原州区西关明德小学进行为期二十几天的支教调研活动.
在此次支教调研活动中,我们共发放给该校教师40份<<西部地区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共回收38份,其中汉族教师占86.84%,教师占13.16%.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在38份问卷调查中,无30岁以下的教师;3040岁的教师占36.84%,超过40岁的教师占63.16%.这些数据中反映出该校教师存在老龄化的现象,并且出现年龄断层.针对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需要建立职称评聘机制,平衡学校师资结构比例,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
1.青年教师认为西部农村教师的薪金过低以及津贴福利较少,不足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2.青年教师有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趁年轻时奋斗一下,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而年长的教师相对来说则追求平稳平淡的生活.
3. 由于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较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不稳定,地理环境偏远,教学理念不先进,信息相对较闭塞,同时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
4. 由于在西部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平时的学习也仅限于学校课堂,放学后回家无人进行督促、辅导,并且社会高度关注西部的教育事业,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教学就会承担较多社会责任.
5. 我国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但广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工作时间过长,管理压力过大,责任重大,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
6. 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则留在本地学校教学.
7. 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
由表可以看出教师数量严重紧缺,连校长都要代课.在此次调查中,38人中有语文教师15名,数学教师14名,英语教师人数为0.并且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占64.44%,本科学历的教师占35.66%,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数为0,据该校校长说,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几乎全部是函授的.且88.37%的教师以前学的是师范类的,同时女教师人数大约是男教师人数4.5倍.
通过访谈还了解到,有些教师提出,全社会对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缺乏必要的关注,广大老师长期为职业病所困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虽然教师的职业病表面看来微不足道,并不像其他重大安全领域那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但正是它这种隐蔽性和长期性,会对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更应值得人们关注.而西部农村教师因为当地经济状况和自身经济、工作压力等原因,其身体健康情况也远远不及城市教师.
总之,从整体上来讲,西部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可以说与xxx有较大差距.
通过与该校学生谈心以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83.69%的学生对现在的教育很满意,这不仅说明学生们对学校及教师的肯定,还说明学生们了解的知识面过于狭隘,未能接触到先进教育,不知道大城市中的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优越,与城市中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侧面也反映出该校教学水平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对于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证制度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加大投入的力度.此外,<<20xx-20xx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设立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优秀教师到西部地区工作,并且设立奖教金奖励在贫困地区长期任教的优秀教师等举措,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到西部,从教育投入方面进一步解决贫困落后地区师资匮乏的局面.
第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所谓薄弱学校是重点学校制度的结果,相对重点学校而言,薄弱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教师工作的硬件环境较差、福利待遇较差、职称晋升指标较少,由此可见,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将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更多的教师才会义无反顾的来到西部.
第三、推动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针对我国城市、农村地区师资不均衡的情况,我国也可以适度采用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尤其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一般不愿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采用定期流动的制度,一方面可以鼓励毕业生到偏远、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当地的教师质量与教育水平.
第四、为西部教师提供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的机会,并多接触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增加其知识储备且新化内容,使教学质量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五、加强教师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拓宽教师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保险项目趋向齐全.
第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制度创新;调整结构,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第七、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及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真诚待人,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勤劳奋进,增加自我的知识储备,学会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是发挥自我价值的奠基石.
第八、改变农村目前教育现状,不是单通过国家帮助就可以实
现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振兴,越来越依赖于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和创新人才,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水平.因此,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国家明日之星的我们,应多关注西部发展,关注西部教育,推动政策的实施,同时也要具有陶行知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做一个大写的人,让西部的孩子笑得更加灿烂,和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篇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解掌握我乡当前农村现状,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据县党办的要求,接到通知后,我乡立即组成调研组,于8月8日深入到xxx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xxx乡xxx村是"五个100"规划扶贫村,在20xx年度又再次被县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使x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20xx年,县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小组,具体由农办牵头,组织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二十多个部门,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对xxx村进行了实地踏查,结合xxx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风、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4538元以上,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x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公路建设、移民搬迁、村寨道路硬化、通话通电等.其中:规划每年利用冬闲地种植脱毒马铃薯300亩,封山育林1620亩,花红种植800亩,板栗140亩,花椒120亩,石漠化治理275亩,实施坡改梯(水毁工程)、水利建设等项目,规划总投资1924万元.其中:用于生态建设投入142.1万元,产业发展投资456万元,基础设施及能源建设投入641.8万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万元,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投入58.9万元.
xxx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定稿后,经乡第六届审议通过.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今年xxx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状大畜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力工经济,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1)种植项目的建设情况
①、20xx年度,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xxx村调进脱毒马铃薯13.4吨,种植面积95亩,目前正待测产验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实施地点从夹岩至大寨,面积397亩.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况
①、xxx村共有自然村寨10个,现有3个自然村寨(木房、玉丰、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积8500余平方米,总长9000余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②、沼气池建设全面普及,xxx村从二0xx年开始实施农村生态能源沼气池建设项目,历时3年,现已建设沼气池432口,普及率达到89.6左右,部分农户因投资不足,场地不够等因素制约未得以建设,今后将着力帮扶,予以改善.
③、活动场所的改造即将启动.xxx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已选点玉丰,接近村活动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设之中;玉丰一组球场建设项目也即将启动,水泥拨调基本到位,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20xx年度完成改厕400口,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3)移民搬迁工作,xxx村石峰一二组搬迁项目全部启动,土地调整即选点工作全面开展,共涉及72户,263人,选点具体落实在xxx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农电改造,规划一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丰,大石包至毛家坡两条公路网络已通过县交通局立项批复,目前毛路建设已能通车,待项目到位后即组织实施.
(5)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xxx村20xx年开始实施农村贫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户,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实12户,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5、中心目标突出,产业发展来势良好.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基于这种认识,乡村干部和派驻的"第一书记"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一开始就着手在抓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把寻找、培育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坪村镇芳园村筹资新办了荞冲采石场,并即将投产,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该村还对村庄周边500亩山林实行全面封山育林;连山乡联合村将烤烟和制种确定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发展烤烟150亩、制种80亩;地灵乡大坡村确立了以种植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高椅乡高椅村利用高椅古村这一品牌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开辟了农家乐16户;洒溪乡柿子村确立了以楠竹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完成楠竹低改500亩,新建竹笋两用林基地100亩;堡子镇坪见村立足交通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共种植西红柿150亩、西瓜350亩、制种350亩;林城镇洒口村确立大棚蔬菜、杨梅为主导产业,建立大棚蔬菜基地300亩,杨梅基地100亩;团河镇楠木村新建经济果木林基地30亩,种植西瓜30亩、灵芝5亩;岩头乡墓脚村大力推进以制种、葡萄、罗汉果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此外,肖家乡东岳村等其他一些非试点村也都在积极探索,力争通过1至2年的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6、管理加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是管理程度明显提高.坪村镇芳园村成立了以村组干部和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制定完善了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团河镇楠木村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结合村情制定了"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地灵乡大坡村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真正做到了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务村民管.二是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高椅乡高椅村发动党员对村寨卫生实行"三清"整治,将牛栏全部迁到村外,整修厕所、猪圈,并定期对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比,对"不清洁"的家庭由村老年协会派人上门批评教育,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三是地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一些地方注重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洒溪乡柿子村原来赌博成风,自被确定为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该村切实加大了社会风气整治力度,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村民参与赌博的现象基本消除了.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新农村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因而在思想认识、行动落实、规划设计、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一些干部群众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仅仅是从会议、新闻媒体和一般性宣传活动中获得,因此并不能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通过现场调查询问,发现少数干部包括个别"第一书记"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心中无数,与他们交流时,竟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出现偏差,在认识上存一些误区.一是部分干部群众持怀疑观望态度.一些干部群众把新农村建设看作一种新的,认为是以前所搞过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运动、活动的延续或翻版,只是刮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因而对之抱消极应付的态度.少数基层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清楚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党委、交办的任务,虽然在公开场合下表示要如何如何抓落实,但私下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20xx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调查报告 篇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xx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xxx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xx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xxx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手段,强化过硬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山区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有条件的贫困山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
(五)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尽快改善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分类建设.一是国家要结合贫困山区财力困难的实际,改革农民投工投劳办法,加大国家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热门调查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