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查报告八篇
【调查报告】导语,您眼前所欣赏的这篇有21435文字共八篇,由雷锋旺更正发表!欢迎大家来学习!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教育调查报告 篇一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调查的目的: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幼儿园家庭教育调查总结报告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长江委幼儿园的孩子,共发放情况调查表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7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82.83%,从事个体经营、及工人的约占3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形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幼儿园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我园是委属机关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以接受调查的227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45.3%;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75.5%;另外,许多孩子的家庭中还有老人资助,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后能出人头地.他们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园幼儿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博士的约占总数的2.7%;父母亲是大本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8.31%;父母亲是大专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3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4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市范围内上班,不用花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 "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 "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教育调查报告 篇二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时代在发展,群众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呼唤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为研究解决我片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方向性、体制性、政策性问题,推进片区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可持续的发展.20xx年4月初旬对全片区各类幼儿园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片区下辖11个村及完小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各完小及教学点负责人的汇报资料,座谈讨论等方式,全面视察了解水母全片区11所完小及教学点.
三、取得的效果
水母片区是化处镇教育系统划分的三个片区之一,陆地面积40平方公里左右,通过调查,水母片区下辖11个行政村,学前三年儿童人口988人,9所完小及两所教学点,其中完小类学校前班的有5所.在财政投入方面,除了前班的学校配备一个专教师认课,开取一定的报酬以及举办学前班必须的办入之外,其他五任何投入.每所平均每年投入教师待遇及办公开支约1万元.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片区内目前没有任何一所公办幼儿园,主要是投入不够.
2、部分学校有学前班,但学前班举办属松散型,缺乏干预及政策保障.
3、有未经审批注册擅自开办私人幼儿园一所,主要是办园方的办园的意识淡薄以及主管部分的监管力度不够.加上对于民办幼儿园没有可行性规章.
4、前班的学校没有教师编制配备,有的是安排义务教育编制内教师授课,挤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有的是聘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水平有限,导致教学质量不好.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格式 调研报告写作技巧 市场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
5、由于是代办的学前班,所以管理不规范,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不规范等.
五、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促进我片区幼教事业的稳步发展.水母片区要积极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以适应国家"十二五"远景教育规划的需要.保护和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行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何况支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功德无量的事业.为此,水母片区必须把水母学前教育放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位置,全方位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度深化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在片区内新建一所干部幼儿园,积极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办学职责.
要坚决按照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规定,进一步明确办学责任.建议:镇负责全片区幼儿教育规划、布局调整、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片区内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办好片区中心幼儿园.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实施幼儿园各类评估标准和办法,园长资格审定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幼儿园取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建设.卫生、机构编制、建设、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从幼教事业大局出发,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一切为了幼教,一切为了孩子,做好各自的工作.
3、创新模式,积极拓宽加快幼教发展的路子
可以提出 “创新办园体制,盘活教育资源,规范办园管理,提升办园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办园体制改革作为"十二五"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政策上倾斜,领导上加强,机制上创新,全面铺开,强力推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加大学前教育的监控力度,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全过程优化,全方位推进,狠抓幼小衔接,提升办园水平,做到让家长满意,让小学满意,让社会满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前教育的教育功能和办园效益.本着"放开、放活、管严"的原则,我们在做好"办园为示范"的同时,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形成以"办园为示范、集体(村)办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新格局.
4、坚持管理创新,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园水平
(1)、上级部门严把办园审批关.依据各级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和规定,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的幼儿园,名称变更、园址搬迁、停办合并等事项,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举办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2)、严把教师准入关.建立完善了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园长和教师都通过"一推双考、竞争上岗"的办法选聘产生.
(3)、严把评估监督关.当前我片区虽然部分学校有学前班,但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了我片区学前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办有学前班的学校要根据<<中华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条件>>,制定<<××小学幼儿(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以评估办学前班或者幼儿园为主的<<学前班办班水平督导评估方案>>,加强过程性督查和终结性评估,加大学前教育在乡片区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中的计分权重.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动态管理,从严进行奖惩.对重点工作落实不力,评估成绩不达标的,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跟踪管理.整改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坚决予以关、停、转.
(4)、严把常规管理关.放开、放活,不是放任自流.为此,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克服"重建轻管、重教轻保"的思想,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每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严格落实"严、细、情、实、恒、新"的六字管理要求,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园,强化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优化园所环境,浓厚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严格的安全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园舍、饮食、活动、接送、保卫等方面,严把安全环节.
(5)、加强幼儿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第一,办好职教中心幼师班,为今后大规模举办幼儿园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基础.第二,开展短期培训.县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规定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费用由三方面负担,教师自己出一点,所在园拿一点,门贴一点.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建立县门、镇幼儿领导处、片区辅导员(或中心园园长)组成的业务辅导网,对幼儿(学前)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动村办、个体小园共同提高. 第四,科学合理安排公办幼儿教师.第五,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完善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办法,使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化、规范化,并按有关规定,对应相关工资标准,将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同等对待.
教育调查报告 篇三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
4、5节),接着xxx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xxx.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xxx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xxx来自读、xxx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xxx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xxx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xxx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xxx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 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3、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爱就在柴米油盐中.为此,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亲情作业.即让孩子在吃饭时给他的父母夹夹菜、在晚上睡觉前为他的长辈们洗洗脚.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教育调查报告 篇四
一、基础情形
小学始建于xx年,xx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不开设幼儿园,有学前班2个,学前儿童118名,聘请低级幼儿教师4人.至xx年9月,小学学前班增至4个,就读儿童201名,学前一年入园率100%,其中流动听口146人,占比73%,聘用初级幼儿教师8人,均有教师资历证,月均匀工资800元,其中6人"五险一金"均自行购置.
在学前教育建设的经费投入上,小学坚持"不等、不靠,多条腿走路"的准则,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
首先,拿出资金和无偿供给土地,筹建了小学,并于xx年9月正式开学.
其次,从xx年至xx年,学校先后为学前教育投入三十多万元购买了座椅250多套和多媒体帮助教学器材,购置儿童玩教具400余件,幼儿教学光盘若干,同时动员全部教师自制玩教具200余件,弥补了教学装备的不足.添置了幼儿室外活动场合:滑梯、转盘、跷跷板、秋千等,还开设幼儿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跳舞室等.小学学前教育除按国度要求保障功效配套外,总体设计绿化、污染、儿童化、教育化.至今,小学的学前教育已经有必定的品位和范围了.
二、重要办法
学前教育是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言教育的奠基阶段.自小学建校以来,引导班子就从实际"xxxx"重要思惟、落实迷信发展观、构建协调社会的高度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把学前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计划,兼顾部署,增强指导.
小学当真落实上级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时拟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相干文件和政策.每学期,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固建立"珍重性命,保险第一"的观点,始终坚持高度的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把学前班各项平安和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谨防各类安全事变的产生,新加坡留学学费.坚持依法治教,惯例管理步入规范化、轨制化、科学化.
小学保持幼先生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大比武、群体备课和教研交换等情势,增进幼儿教师彼此学习,丰盛教学教训;同时请求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全员介入培训运动,发展教研探讨和教学方式交流.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目前制约小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仍是资金不足.目前学前教育都是自信盈亏,经费主要用在聘用老师和少部分器材添置上等,学前教育场地和小学公用,没有独自的学前教育场地,师资缺少,经费投入短缺保障,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显明不足,这也让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主要性意识不足,学前教育治理体系体例不完美,有关政策不很好落实.
学校学前教导师资步队以非公办幼儿老师为主体,待遇位置得不到有效保障.
学前教育为逢迎家长心理,争夺生源,在教学上违反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法则,暖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等教授教养,不重视幼儿根本素质跟良好习性、技巧的培育,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发生胆怯与腻烦,影响了幼儿将来的健康发铺,也严峻影响了小学教学品质的进步.
四、发展对策<<1>><<2>>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首要组成部门,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应站在对儿童、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切实提高认识,把学前教育纳入公民教育系统,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和力气,倾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疾速发展.
首先,当初九年任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初步树立,所以更应有余力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建破投资、按本钱公道收费、多渠道筹资的学前教育投入长效机制.
其次,完善政策,标准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教育调查报告 篇五
我于20xx年7月13日至7月19日在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这三方面.本人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高一的班主任要服务好学生的各个方面,具体的日常工作有以下几点.
1.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班主任工作会议,领会学校的最新班级管理精神.
2.周一早上七点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周二至周五早上七点组织学生做早操.负责维持他们的秩序以及结束后的回班纪律.
3.抓好"两操"(早操和课件眼保健操),注重质量.
4.周一至六检查学生早读纪律情况.
5.中午和晚上争取时间到宿舍查看学生的休息情况和宿舍卫生,使学生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为紧张的学习做准备.
6.在晚修时巡回检查学生的晚修情况.
7.体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8.认真批阅周记,建设好师生交流的平台.
二、教学工作:
负责高一14~20七个班的教学.听课3节,完成教案数為2份,新课4节,重复课1节,利用自习自修时间为学生答疑,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协助指导老师改卷和批改学生的日常作业.
三、教育调查:
选题——高一新生适应性调查,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并就适应问题对高一新生的学习进行了个人总结.
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1)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把自身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能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学校.
(3)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的当前动态.
总之,就是要放开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试卷分数,要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育调查报告 篇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户籍制度的放宽,许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选择进城务工,劳务输出成了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可是虽然大人进城了,孩子的教育仍然在农村,这就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孩子".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适龄上学的孩子.他们是学校的特殊群体.对他们进行教育将是农村学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能为国家更多的输送人才的重中之重.
笔者利用暑假期间对临水镇部分学生进行暑期辅导的同时,对7~9年级的"留守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心,共发放100份问卷,实收96份,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教育现状;
1 家庭贫困;大部分"留守孩子"的家庭都是迫于生计而外出务工,且他们的父母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而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像建筑和加工之类,工资低廉,因此大多"留守孩子"家庭贫困.由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95%的"留守孩子"每月的零用钱低于50元,远不能满足其生活和学习的需求.
2 辍学较多;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都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留守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他们的家庭却更为贫困,为了摆脱困境,他们的家长往往会选择只留一名孩子继续上学,而让其他孩子进城务工的策略,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这就造成了农村相当高的失学率,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约有50%的"留守孩子"其兄弟或姐妹处于失学状态,而这些失学的孩子大多刚刚或并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另外,在失学的孩子中,以女性最为常见,在统计的问卷中有35%为姐姐或妹妹,姐姐打工供弟弟上学,妹妹打工供哥哥上学非常常见,反映了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农村依然严重.
3 基础较差;在回答"你是否能用英语同你的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时,有45%的同学选择不能,虽然有信心不足的因素,却也客观的反映了他们英语基础的薄弱.另外,在同他们的任课老师交流中,他们也透露"留守孩子"由于没有父母在身旁,学习时自由散漫,难以管教,是平时教学的难点.
4 知识匮乏;为了调查"留守孩子"对于时事的关注度,笔者设问"你知道的领导人是谁吗",令人惊讶的有60%的同学回答不知道,这是最容易从各种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如此多的人不知道说明他们信息获取渠道的缺乏.同时,在与"留守孩子"的沟通中也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孩子对于时政和课外知识漠不关心,即使有时充满好奇,也无法深入了解.
5 对英雄人物的认可;根据问卷显示大多数孩子对雷锋和嘎子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这是好的现象,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可能做到那样,但从这可以看出这些孩子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出人头地的渴望.
二教育现状的xxx
1.旧观念的影响;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深远,这不是农民的固执而是生活的必然,在农村,结婚时是女方嫁入男方,成为男方家中的一元,这使得贫困家庭中的男性成为生存的支柱,起着养老责任,因此在农村男性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当家庭经济困难时,女孩辍学供男孩上学便成为常见的现象.
2.家教不严;在调查时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家务是他们放学回家后要首先完成的功课,这占去了他们相当大的时间,而且由于父母不再身边,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学习又督促不严,使得大多数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且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电视和玩上面,完全任其自我控制,这就不能对孩子的学习起着正常的引导作用.
3 缺乏信心;上面提到约有45%的同学不能用英语和同学进行交流,其实在与他们老师沟通中透露有部分孩子学习不错只是不敢表现罢了.由于家庭的原因,大多数"留守孩子"在人多场合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在处理有些问题时不够果断信心不足.
4 性格孤僻;这是"留守孩子"教育最困难之处,在问到"学习困难时会找谁帮忙"时,有90%回答老师或同学,极少数会找父母,约有10%的选择"谁也不找",而在问到"是否愿意同街道上的同学同座"时,有35%的孩子选择不愿意,这说明大多数的"留守孩子"愿意同与自己"身份"差不多的人交流,而对于其他人有排斥心理;另外有10%选择谁也不找,他们已将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这种不愿与人交流的个性造就了他们孤僻的性格,使得他们对外部事物比较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成长道路上的一切不幸他们都默默的藏在自己的心里深处.
三. 解决建议
1 完善医保;农民"重男轻女"就是为了以后失去劳动能力后有人抚养,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就可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另外地方应该做好贫困学生学费减免工作,切实减少女孩的失学率.
2 加强"留守孩子"的教育研究;"留守孩子"毕竟不同与一般的孩子,他的教育模式也不该是现有的教育模式,这个群体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学校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他们成长.近来风靡的"寄宿制"学校非常不错,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学校应该让"留守孩子"成班,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监督"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
3 对家长进行教育;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要让他们多督促孩子的学习,不要惯了孩子,而且祖辈家长也可以利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教育和促进孩子发展,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
4 与大学生建立联系机制;每个孩子都对大学充满了崇敬和期待,应该建立一个平台让"留守孩子"们能够与在校大学生多些接触,如利用写信的方式让他们互相交流,定期组织大学生与"留守孩子"谈心等活动,给他们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方向.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各方面应该各尽其职,通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黄花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xxx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近期,我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黄花乡在黄花学区就读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此次调研选取黄花乡为主要区域.为了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4--16岁之间.调查共涉及36个班级,总人数2041人(其中初中生1140人,小学生573人、幼儿328人).据调查统计,黄花乡现有人口6736人,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几何极数倍增,现有1.5万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72%.在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共469人(其中小学生176人,中学生293人),占17.9%,父母中有一方阶段性外出务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生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总体比例偏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我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黄花乡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5、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三、问题的成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
报告中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3、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
2、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3、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由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是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三是自我监护型(5%),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者其他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
1、亲情的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对15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到64.8%,甚至有8.7%与父母没有联系.即使在有限的联系中,留守儿童也很少能够直接与父母通话.留守儿童强烈渴望与亲人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因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变得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也不大愿意寻求帮助.150名留守儿童中,有焦虑心理的占27.4%,抑郁的占27.6%,有恐惧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
2、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的.缺乏即使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在对150名留守儿童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有过失、说谎、偷窃、攻击以及破坏行为的,分别占57.6%、35.2%、7.4%、30.6%和41.3%.另外,受外出打工的家长影响,留守儿童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150名留守儿童中,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
3、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由于父母疏
于照顾,临时监护人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监护权,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目前农村适应留守孩子的公益性娱乐设施很少,而社会上诸如网吧、游戏厅、不良书刊、黄色碟片等无不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给家长、学校、社会和学生都带来伤害.
二、努力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建立校外辅导站.双休日、寒假、暑假期间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期,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的地方,可在每个乡镇都办起了校外辅导站和暑期乐园,让其成为增长知识、拓宽兴趣爱好的"民间知识库“,成为家长最放心、儿童最想去的"平安度假村”.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
3、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去年,我通过认真调查摸底,了解到还有大量的女童处在失学的边缘,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依靠父母在外打工微薄的工资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更不用谈读书了.针对这种情况,我镇在大力实施救助的同时,也积极动员企业家们支持和关心"春蕾计划"、"爱心工程".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了有效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几点建议
1、父母要转换思想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目前我校有几位教师已经自发的对一些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帮助,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个人德育的发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时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农民工在城里只能扮演"外乡人"的角色,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让农民工的子女读书难.
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民工"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4、社会各界要关心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门应该制订有关留守儿童的检测体系,明确监测办法,在全局上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 儿童的情况;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公会、村委会、派出所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监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总之:"今天的辍学者有可能就是明天的贫困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其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协作,让留守儿童能健康的度过他们的金色年华,使之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教育调查报告 篇八
一、当前形势:农村职业教育既出现低迷,又面临发展的机遇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目前农村人口仍占70%以上.八十年初,安徽省委、省在全面开展县级经济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科教统筹结合"积极实施以"三教统筹"位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村职业教育走进全国先进行列.近二十年来,全省农村职业教育共培养各类中初级人才70万人,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安徽省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逆转,发展规模逐年下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占高中阶段的比例由1996年的61.37%和59.60%下降到xx年的32.24%和41.95%
二、症结所在: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势下走入低迷,起症结在于指导思想,工作措施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一)办学指导思想急需调整.
农村教育要转轨的指导思想,即从升学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指导思想.应当说已经越来越明确.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说办学定位问题,显然没有很好解决.主要表现:一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隘,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二是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太落后,仍局限于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扎根派"三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分不科学,统计口仍然局限于县及县以下,实际上城市里许多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民办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农村学生,仅以合肥市四所中华职业学校为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余人面向农村招收学生占85%以上;四是对农村和就业时常的新需求不适应,仍然在开办有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对农民青年毫无吸引力的传统专业;五是把农村职业教育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职业高中,忽视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而这些占初中毕业生60%以上的农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有资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业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组织或介绍,其中在打工前经过培训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所办学校的教育培训.
(二)对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亟待加强
高等职业学校扩招和职业中学对口招生规模的扩大,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对办好农村职教育当是利大于弊.但从调查情况看,在贯彻执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对"两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领导把其中的高中阶段教育仅仅理解为普通高中,这种理解甚至出现在一些党政领导重要的工作报告之中.二是对弄粗拟制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放松了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统筹不够,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门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再次抬头,有些地方甚至面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的危险,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仍然被曲解为终结性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未能形成体制上的联系和沟通,"立交桥"尚未构建起来,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用于对口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学历的导向愈演愈烈,充斥报纸,电视是博士生、博导 、高考状元等等,而对职业教育,对普通劳动者,对"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十分薄弱.三是对策建议: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认清形势,正视差距,抓住症结,创新制,突破难点,带动全局.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新确定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二)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大转变职能的力度.
教育调查报告热门调查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