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时间:2017-11-1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本页是网络最新发布的《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福建省是全国最主要的畲族聚居地,本次的调查之所以选择福鼎市的畲族村作为主要对象,是因为以民族村 及民族乡为主要形式存在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不仅是三农问题也是民族问题比较集中的区域。相对于在人口、土地及经济条件上均占优势的广大非民族聚居农村而言,这些地区一方面同样可以看作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和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贫困、失学、交通不便、劳动力闲置等种种难题,另一方面也拥有着民族地区自身明显的特殊性,国家政策在政治、教育等方面给予的某种倾斜,恰恰是证明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落后和无奈。对民族乡、村开展研究不仅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对于有效的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民族统一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一个说法被不断强调着,“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对于那些生于大山的孩子们而言,教育几乎可以决定他们的一生。他们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出大山,以什么样的力量迎接山外激烈的竞争,他们的生命将以何种色彩展示于所有同龄的幸运者面前,均取决于他们是否有机会拥有一个公平的起点,范文写作那便是——平等地掌握知识。而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乡、村来说,他们的子孙还必须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保存和发扬的重任,这又要求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责无旁贷地挑起培养文化接班人、传承民族文明的重托。因而教育在这里,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公平的人生起点,它更是关系到,在各民族逐步融合的大潮流作用下逐渐弱化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否可以通过其子孙的努力在新时期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本次调查所重点关注的正是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在教育方面的发展状况,调查的地点为福建省福鼎市,调查的主要方式是访谈、文献搜集和现场观察。
  一、现状及特点:
  (一)该市民族乡、村的基本情况。
  福建省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角,临海而立,与浙江省接壤。该市总人口为55.8万,畲族是该市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共计32658,占全市总人口的5.9%,少数民族人口的79.5%,畲民主要分散于3乡10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开发区,240个行政村思想汇报专题,24个居委会,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除畲族外,该市的其他少数民族多数散居于市镇中,并没有形成聚居地。1993年该市成立了峡门畲族乡,成为该市目前为止唯一的民族乡,2001年福鼎市政府确认该市民族行政村为24个。民族地区土地面积共计19.9万亩,其中耕地26764亩,滩涂1500亩,林地95000亩,茶园15000亩,果园12000亩,山地43736亩。据2000年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为2121元,比80年代初期增长了将近二十倍,但从总体上看来,由于特定的历史和地理原因,少数民族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仍低于全市农业人口平均水准。在这些背景下,民族乡村教育也呈现出自身的发展特点。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二)民族乡村教育的发展特点。
  第一,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少数民族受到歧视,尤其是畲族人在教育上被视为化外之民,不能够进入学堂学习和应试科举,造成畲民识汉字者甚少。并且畲族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仅靠口传身授无可避免地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困难。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再加上居住地点相对闭塞以及经济落后等原因,畲民们并没有力量依靠自己兴办教育,相对薄弱的基础使得该市的民族教育事业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成为当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难点。
  第二,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民族乡村的教育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两基”达标验收为契机,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采取撤点并校、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办法,使少数民族教学点从寺庙、祠堂、厅堂中解放出来,截至去年8月,全市共兴建民族小学4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2所,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共3782人,一半以上在民族小学就读。在民族小学任教的教师共202人,其中代课教师的比例已由96年的72.5%下降为17.8%。校园和校舍面积达到54497平方米和19650平方米,分别是96年的4.25倍和2.46倍。笔者所考察的桐城镇浮柳村民族小学原本条件十分简陋,经相关部门筹资30多万元使校舍面积扩大到1091平方米,学校配备了宿舍、范文TOP100食堂、阅览室等,条件改善了许多。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二、问题及原因:
  (一)师资问题。教师队伍不稳定,虽然代课教师的比率下降了,但是教师的流动率却始终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条件不足的问题,民族村多分布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落后的山村引不进好老师也留不住好老师,这似乎已然成了一个通例。师资力量薄弱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升学率低,最大的受害者仍旧是畲村的学生。然而,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问题与整个农村的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发展经济需要时间,改变观念需要时间,完善机制同样也需要时间。因而,师资问题的解决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二)资金问题。民族村缺乏专项助学资金,少数民族贫困生较多,辍学现象比较严重,根据2001-2002年度的统计资料,初中辍学57人,比率达到4.11%,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收费标准提高,这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农民加重了负担。而且,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制度之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信息不灵、社会关系少、社交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也导致了一些群众供子女上学的热情衰减。与辍学相对应的就是民族学校收费难的问题,贫困家庭的欠费不仅影响了子女的就学,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作。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 [2] [3] 下一页

手机移动版
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热门调查研究范文推荐:

★大学生村官2013年度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镇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2014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

★大学生关于养老问题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调查小报告精选3篇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报告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