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范文六篇

时间:2024-01-2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范文六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篇一】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例。一些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之名盲目攀比借机敛财,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浪费了人财物力,损害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蔓延,就会像无形的墙隔开党和群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解县乡镇婚丧嫁娶情况的现状,摸清群众心态,狠刹部分党员干部铺张浪费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提出有效整改措施,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县专门就此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分县委办公室、县纪委两个调研组,分赴9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3月19日至21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来到XX镇开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目前现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3月19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分赴张巧、洼刘、大高和XX四个村对10户近期办理婚丧事宜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召开关于农村婚丧嫁娶调研活动座谈会,与多名群众代表、村支部书记和镇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发调查问卷55份,对5个典型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对XX镇婚丧嫁娶事宜操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和座谈会调研,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等陋习恶习坚决反对,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呼唤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但还有少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应该宁剩毋缺、宁多勿少,否则就是丢面儿、跌份儿的事情,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以及彩礼过高的现象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具体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婚事方面。有的群众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过去受穷没办法,如今有钱了,无论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当一些群众虽不情愿大操大办,但迫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东借西贷,硬是咬牙把婚事办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据反映,十年前在农村办一次婚事费用约1000元,如今增至8000~20_0元(不包括购置新房),过万元者亦不为鲜。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是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见面、大见面、定亲、认家、会亲家、照相、登记等环节;且订婚后双方相互来往,看媳妇、送年礼,名目繁多。每个环节、名目都有一定的费用标准,集中起来约需3000-5000元。再就是购置衣物时攀比成风,许多青年结婚要置办十几套衣服,并且还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电器。这方面的开支一般是3000~8000元。

  二是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结婚大都用小轿车,没车就感到寒酸,因此,到处求亲告友,拉关系联系车辆,少者两三辆,多者六七辆,而且时兴婚礼摄像。在婚宴方面,则是规模越摆越大,摆一二十桌已属常事,有的已超过50桌;烟酒的档次不断上升。人情费逐年看涨,据镇同志反映,有的户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年达1000多元。

  三是结婚时必须有新房。现在农村没有新房子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房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都要在县城购买楼房。为此,不少群众儿子很小在时,就节衣省食,筹措资金,甚至抵押贷款等结婚时为儿子购置楼房。这项开支一般几十万元不等。

  (二)丧葬方面。由于受“入土为安”封建旧俗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只注重抓火化率的提高,而忽视了骨灰的安置工作,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尸体只要火化了,再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就合理了,使丧葬改革变了“味”。从调查的四个村看,绝大部分村是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据了解,买棺材大约1000~20_元,还要雇吹鼓手,买纸人、纸马、纸轿车、纸电视,披麻戴孝,扬幡招魂,路祭行礼,用棺罩,大宴亲朋。发丧的规模少则几辆车,几十人,多则几十辆车,数百人,队伍浩浩荡荡,长达几里地。待客时10~20桌不等。有的地方还在坟头立碑。这样每次丧事至少花费20_元,有的花费七八千元。在部分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则是花圈泛滥,一个人去世后,单位要送花圈,以示哀悼;子女要送花圈,以见孝心;朋友要送花圈,以示友诚。一般算来,一次丧事,花圈少则几十个,多则近百个,每个价格在50~80元,造成很大浪费。

  二、存在危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但一些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手大脚、暴遣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被吃空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奢侈之风除了物质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腐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是影响了家庭和睦。婚丧费用开支过大,给群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不得不靠贷款结婚。因此,许多户是“儿子进洞房,父母上债台”。有的因婚后分债务,儿媳一气之下跑回娘家,把喜事办成愁事。有的兄弟几人在分摊债务上引起纠纷,造成兄弟不和,妯娌反目。

  四是影响了婚姻自主。有些群众对待儿女婚姻,只看经济条件,成婚与否,多看彩礼多少,家产如何,而不顾及儿女是否自愿,严重影响了青年的婚姻自主。

  五是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丧事大操大办,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一些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如找阴亲,扎纸人、纸马、纸轿车,扬幡招魂,披麻戴孝等,还引发不少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专业户”。

  三、原因分析

  “行礼宜厚,唯行嫁娶不必厚”,由此看来,中国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经历史久远了,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目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这次调研过程当中发现这类现象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是现在农村群众生活普遍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基本告别贫穷落后境地,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有了一定的资金可以用于这种人情往来,而与那种提个馍馍就能走亲戚的年代相比,有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

  其二是农村民风纯朴,群众厚道,中国人交往中又人情味较重,讲究礼尚往来,一家有事,大家来帮,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来二去,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就在不知不觉中披上了沉重的枷锁,搞得人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但又不愿在大家面前显露出来,怕被别人称为“小气鬼”、“太啬皮”,从而形成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

  其三是处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更多的是要用说服教育的办法予以启发引导,同时谁也不愿扫了大家的兴和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加大了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其四是极个别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借此据以敛财,上行下效,推波助澜。此风虽然刮在农村,根子却在城里;表现在群众,实际原因在领导。

  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根本来说,主要和“好面子”的思想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情好客本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本来无可厚非,但慷慨过度,讲排场、爱攀比的思想也根深蒂固。正是出于这种思想,有的一掷千金、炫耀财富,有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以无谓的浪费换来心里的安慰和满足。

  四、整改措施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本是极其平常的婚丧嫁娶活动,变味走样,形成“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的怪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猛药慢火”,即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比如增加食品浪费款项等,同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件,同时要做好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的心理准备,形成良好氛围,创造适宜环境,再假以时日,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把婚丧嫁娶活动办成即符合我国各族人民风俗、人情味浓厚,又不增加大家的负担的事情,让人们在参与这样的活动中,或分担忧愁,或同享快乐,共同分享、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根据这次调研成果,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勤俭办理婚丧事的自觉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强大的宣传声势,大力宣传《婚姻法》关于实行婚姻自主、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规定,县政府关于丧葬改革的有关规定,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树文明新风光荣,搞陈规陋习可耻的舆论环境。要注意抓好典型,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要给予曝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破除封建落后意识,深刻认识勤俭办理婚丧事的重要意义和铺张浪费的危害,自觉同各种陈规陋俗、丑恶现象作斗争,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整顿和加强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这次调研,XX镇大部分村都建有红白理事会,这是农村移风易俗的骨干力量。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指导。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健全起来;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要认真进行整顿,把有较高威信、有能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充实进去。可以乡镇为单位,对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理事会职责范围和各项制度,使理事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党团员和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团员、干部要带头或教育子女不送、不要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搞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要坚决制止公车结婚和公款送礼现象;要敢于同落后封建旧俗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

  四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级党组织要把革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摆上议事日程,提出明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定,并在每年元旦前后开展一次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村、县直各部门,都要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各级团组织、妇联、工会要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带技术出嫁、集体婚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民政部门要严把丧葬改革关,像抓火化一样抓好骨灰的安置工作,坚决制止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大力提倡建立骨灰堂和公墓;可借鉴外地经验,废除花圈商店,在殡仪馆内开办花圈租赁业务。工商、政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坚决取缔从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业户,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宣传、新闻单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并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篇二】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xx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xx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xx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二、xx镇“移风易俗”做法和成效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去年以来,xx镇先后投入80余万元力促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移风易俗系列活动的开展,成功阻止辖区内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4次,树立朱氏家族婚事新办移风易俗典型1场,借助国庆、元旦节假日举办移风易俗专项文艺演出2场次;道德评议42场次,评选正面典型126人,反面典型25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虚荣攀比心理严重。操办“婚丧嫁娶”过事事宜,普遍存在抹不开面子、比排场的问题。认为别人家高标准操办了,自己家不那样办,人言可畏,心理上不平衡。比如儿子结婚或嫁女子,在彩礼方面,人家收彩礼是10万元,自家的彩礼3万元,内心感觉自家的姑娘便宜不值钱;父母亲高寿去世,人家摆酒席80桌,自己只摆了30桌,别人会说自己不孝顺,是个老抠门,人活着的时候不能风风光光,人死了还不能;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四、工作建议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3、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敦促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使其约有实效。一是创新宣传形式,加大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自媒体、微信等宣传形式的转变力度,探索工作动态视频化传播机制,通过LED循环播放的形式,逐步形成以xx镇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五个强镇建设、先锋行动为主题的特色专题栏目,广泛调动各级群体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组织好各类文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文艺爱好者积极性,搭建平台,将群众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变化转变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予以展示;三是加大不文明现象的曝光力度,镇纪委及环保专干不定期巡回检查,将抽查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予以曝光,直至整改到位,通过“亮丑”“揭底子”同陈规陋俗宣战;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篇三】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扩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基本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质量提高、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XXX年打造各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X个,打造特色产业基地XXX万亩,培育XXX品牌产品女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女元,增长XXX%。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产业繁荣为重点,提高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培育领导企业。以培育和强化为领导特色农业变革的重要线索,大力培育公、XXX、六、六、等农业领导企业,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形成了领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结构。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全力抓住XXX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六生态养殖示范区、大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女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XXX家,家庭农场家。

  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公、六、XXX、六、XXX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领导企业和种植家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六年我县被评为guojia地理标志产品。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我县创新实施村屯环卫经费一、一工程(村民每月1元,财政每月1元),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镇)处理模式,有效管理行政村生活垃圾的90%。

  二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实施镇通二级公路计划,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联系,目前全县实现村通硬化道路。全力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高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复盖率。

  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清洁田园特别活动,全力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县共清理田园生产废弃物面积XXX万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XXX吨,推广清理工艺XXX万亩,发放宣传资料XXX万份。加强农村水环境管理和农村饮用水保护,完成了全县集中饮用水保护区分。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全面落实河长制,XXX截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标准,顺利实现XXX3年的管理目标,XXX水质稳定好转。某行政村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县森林复盖率达到XXX%。

  (三)保障乡风文明,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强调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培养、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想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博白精神,积极引导全县市民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师传承和家庭风格培养,表扬十大市民等活动。

  二是深入实施各种文化技术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乡村、戏剧乡村和崇尚科学、打破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抑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比较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大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烂文化的侵蚀。

  (四)以管理有效为基础,推进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进村级办公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民事管理的多层次基层协商结构。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党建促进乡村振兴、扶贫等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分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遣第一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提高。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处理一站式服务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民意。建立基层sifa调停等纠纷调整机制,基层纠纷逐年减少,访问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四是建设平安和谐的乡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窃绑架等违法犯罪,全县乡村治安环境实现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基础,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就业创业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型。就业创业。我县在全区率先举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全县有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多个,辐射带动了贫困户多户、多人脱贫致富。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县共实现万贫困人口脱贫、XXX个贫困村摘帽,全国十佳农民XXX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党和guojia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脱贫攻坚的压力很大。我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自治区、玉林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过女、年的努力,全县共已实现XXX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摘帽,但仍有未脱贫人口XXX万人、贫困村个,贫困人口基数仍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无劳动力、低保户及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等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较多,减贫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很大。五是生态治理的任务艰巨。我县是女江、XXX江综合整治的主战场,要实现两江水质达皿类标准的压力很大,目前我县生猪养殖户数为XXX万户,生猪存栏量达万头,小散养户万家,而大部分均是传统养殖,环保设施简陋,甚至直排。经估算,XXX江(XXX段)综合治理资金大约需要亿元,而我县自有财力不足,难以支撑综合治理的巨大投入。六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玉林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睿盛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项目、桂牛乳业年产万吨乳制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粮食、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支持、XXX、大等农业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业延伸,开发系列富硒农产品。计划三年内建成目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不范区大个、县级六个、乡级XXX个、六个村级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实现县有示范区、镇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目标。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便民高效、统一规范的要求,将示范区作为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试验区,率先在示范区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六多万元持续抓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不断巩固1+1工程成果,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重点推进XXX江、XXX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流域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羊丽幺村二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极探索立化+农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X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XXX,大、XXX,公,XXX,XXX革命根据地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XXX、XXX、XXX等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XXX、XXX、XXX、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按照自治区六有建设标准和八个统一要求,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sifa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广泛开展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sifa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计划投资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XXX个,大力发展以优质稻、养猪、养鸡、柑橘、叶菜类为特色优势产业,以养鹅和养牛为自选产业的5+2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今年个贫困村有1-3个优势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六万元以上。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博商回归行动,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篇四】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20xx年,xxx镇党委政府、民政办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所包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300户群众,就树新风、摒旧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6项内容的调查了解,今年,又经过调研,了解了相关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认为当前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造成精神和经济压力很大;19%的人认为有压力但可以承受;5%的人认为没有压力。对xxx镇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满意率、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知晓率和通过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来规范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赞成率均达到99%。认为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婚丧等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少的占95%。

  二、主要成效

  一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前,婚丧事一般大操大办三天,亲戚、邻居全帮忙,招待、应酬等消耗了主人大量时间和精力,往往事情办理完了,人也累的精疲力竭,苦不堪言。现在,办理婚丧事宴请天数少了,招待的人少了,办事的程序简化了,花的钱也少了,相比之下主人也轻松多了,其他人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来。

  二是节约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在xxx村进行调研时,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反映,自全镇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该村已经有十余户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全部按照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执行。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后,每户每年可省下吃喝、人情往来开支6000元左右,照这样计算,每年可为全村群众节省资金二十万元以上。

  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婚丧事不使用鼓乐队,不搞歌舞演出,席桌上不提供酒水,婚宴规模和范围缩小,既减轻了主人的经济负担,又减少了酒后打架斗殴等闹事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从而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是倡导了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群众摒弃婚丧宴请攀比斗富的心态和喜、丧事大操大办的行为,革除陈规陋习,注重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新观念逐渐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方式在全镇迅速得到推广,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五是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全镇xx个村陆续开展了此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群众普遍反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是镇党委、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了一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镇、全县都造成巨大反响,大多数群众都表示积极拥护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xxx镇的移风易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党员干部认识上有偏差,对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结婚彩礼和酒席标准还需要探讨和研究;宣传力度还不够,很多村民担心只是一阵风,不能够长期坚持抓下去等问题。

  四、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传统观念和历史习俗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根除,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喇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宣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群众所得的实惠,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搞好宣传,在全镇形成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建立长效机制。在调研中,很多村民存在一定的顾虑,那就是这项活动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民的顾虑,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镇上要出台相应考核措施,村里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会议可以吸收德高望重的、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参加,多听取他们的意见,重新制定细化本村的村规民约,用来规范约束这项工作,充分发挥已经成立的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保障该项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最后要继续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根本保障。针对农村外出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不但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农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在外工作的党政事业干部、经商的企业老板等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让他们理解支持镇、村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树立新型婚俗观、丧葬观和消费观,在全镇形成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良好风尚。

【篇五】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XX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镇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此,结合XX镇实际,在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基本情况

  XX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大通区东北部,素有淮南市“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64.6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辖11个行政村:XX村、外窑村、窑河村、方楼村、云南岗村、红光村、马庙村、马岗村、余巷村、张郢村、泉源村;1个社区:XX社区。XX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为盛唐”七大瓷都”之一,以”秦墟”、”古瓷”并称,是中外驰名的古”寿州窑”发源地,现存古寿州窑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X镇境内有安徽XX国家森林公园、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纪念林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洞山观音寺等景点,已成为淮南周边乃至皖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名片”,逐步形成了以XX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游”和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红色游”两大旅游带。XX镇与怀远、凤阳、定远三县交界,境内有206国道、淮南东站及窑河航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调研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包村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查研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汇报、与农户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著,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乡村规划不全。各村建筑物规划不健全、功能不齐全。农村公路、物流、供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和教育水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设施相对落后。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滞后,物流经营成本高。农村垃圾收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先进技术要素向乡村扩散渗透力不强。

  (二)土地集约化利用低、强制化手段不足。长期以来土地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耕作制度被忽视,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由于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农业成本大大增加,而农业产品的收购价格较低,种地经济效益不高,出现了撂荒、休闲农作。水资源缺乏同样是影响XX镇土地利用的最大障碍,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天然雨水不足,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也不十分丰富。同时存在耕地保护考核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开垦耕地的后续管理缺少必要的措施。

  (三)农村产业原始化生产,缺少深加工、市场、下游产业链配套。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观念传统,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耕种方式,事事都要靠人力,生产力较为低下。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健全。产业项目缺少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产业体系的配套,无法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

  (四)缺少集中统一农业生产,规划资金缺口大。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和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单打独斗的思想观念急需转变,农村地块小、分散,难以机械化耕作,规整土地资金缺口大;对于统一集中的农业生产,政府服务、生产标准、销售渠道,还亟待提高配套、做得更好。乡村振兴,短板就是农村基础设施。XX镇规划沿高塘湖修建联通各村的环湖路,但乡村建设资金需求缺口巨大,政府财力难以支撑,而社会资本参与动力不足;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较低,缺乏主导乡村振兴的基本能力。

  三、工作打算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大部署,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抓好农作物及退耕林木病虫害预测及防治工作,确保连片农作物及退耕林木没有大面积病虫害发生;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秋种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和市场信息提供,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生产,促进全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抓好乡村产业布点规划,支持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现代化生猪生态养殖为契机,做优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绿色增效示范行动,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

  (二)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大整合力度,盘活村级“三资”,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消除集体营收5万元以下薄弱村。在稳定粮食总产前提下,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示范园建设。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新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继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提高土地产出率,妥善做好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户)关闭或搬迁工作。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努力打造一批生态农产品XX品牌。

  (三)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优先发展“三农”工作在新发展阶段的极端重要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时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美丽XX建设,改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分区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环高塘湖沿岸整体规划,加快实施烟汕线206国道降坡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加强对第三方物业公司的监督,包括日常巡查、检修、水费收缴等工作,以及成立专业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农村饮水管道、水表受损有队伍、有保障资金。加快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燃气进乡村工程,完成自来水管网及水表入户工程。加大各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整治中心街周边车乱停、摊乱摆、线乱拉等顽疾。坚定不移推进“两治三改”,确保完成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坚决落实国土卫片整治专项工作。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严重危房动态“清零”。加大耕地抛荒治理力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持续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改厕力度。创新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认真遵照上级的指示和安排,大范围改革,大踏步迈进,奋力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XX建设新征程,全面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这个战略目标!

【篇六】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以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以上率下,紧盯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思想认识到位。统一思想共识。惠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县委负总责,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监督落实,县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镇具体落实,村(社区)不断深化的工作机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目前,全县12个镇全部成立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镇一策”工作实施方案,218个村(社区)密切联动、层层推进。党员示范带头。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纳入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有效利用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平台载体,通过举办活动、开展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全县党员2.8万多人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签订率达95%。活动实践引领。利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契机,广泛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进社区、进家庭”“移风易俗文艺演出”等系列主题活动,正向引导、全面铺开,呈现良好工作态势。

   组织领导到位。政策保障。制定出台《20_年惠安县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惠安县乡风文明示范村(社区)创建实施方案》《惠安县“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惠邑新风”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助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在“一县一方案”基础上,深入实施“一镇一策略”、“一村一举措”,着力解决落实乡风文明的突出问题。建立移风易俗网格化管理机制,把全县12个镇划分为一级网格,218个村(社区)为二级网格,2366个村民小组为三级网格,打通“神经末梢”,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格、格不漏户,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项目带动。实施乡风文明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八个一”特色活动(即设立一个善行义举榜、评树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一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打造一批“身边好人”典型点、制定一个村规民约、健全一批“惠女调解室”、用好一个道德讲堂、培育一支文明志愿服务队)推动文明新风在惠安大地遍地开花。

   责任传导到位。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党委(党组)和职能部门落实移风易俗工作主体责任,将移风易俗纳入县委巡察工作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考核指标,纳入镇对村(社区)综合考核内容。压实责任链条。县委主要领导与全县12个镇签订《20_年惠安县移风易俗工作责任书》,各单位与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责任状,各镇村与农村党员签订“移风易俗示范带头承诺书”。抓好督查落实。制定下发《关于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惠安县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县人大、县政协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视察活动内容,定期开展督查、视察活动,严格执行公职人员婚丧事宜报告制度。

   宣传引导到位。强化舆论引导。在惠安县一台一报一网设置“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等专题专栏,目前已推出相关报道82(条)次,取得较好传播效果,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市民理解移风易俗内涵,在全社会营造移风易俗浓厚舆论氛围。弘扬社会正气。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五进”活动,开展“芳草之夏”戏剧展演、乡村广场舞大赛、“一村一品”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拍摄移风易俗微电影《幸福之门》、道德模范系列微电影《蜕变》《半岛花开》《守护》等,真正让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泛入户宣传。结合“千名干部访万家”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五必访”“五必问”,即:困难群众必访,必问衣食冷暖;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必访,必问移风易俗良策;乡村干部必访,必问廉洁纪律;特殊人群必访,必问难言之隐;丧事必访,必问丧事办理过程等,体现人文关怀,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动员群众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不办的新观念。

   整改落实到位。健全“一约四会”。全县218个村(社区)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崇武镇破除丧事陋习、黄塘镇简办普度等新式村规民约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四会”积极作用日益显现。整治婚丧礼俗。全县12个镇全部成立丧葬礼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广“五个不超”“五个禁止”,截至目前,全县3600多例丧事均控制在5天以内,节约资金达1亿多元。注重评树典型。培育首批14个“家+文化”典型点和10个“家+文化”特色典型项目,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我身边的好人”、“美德少年”“最美乡村人家”等活动,建设“惠安身边好人主题展馆”,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持续传导正能量、树立新风尚。

推荐阅读:

  X区老年党员分类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3篇】

  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报告集合3篇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七篇】

  党支部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5篇)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十一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