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12篇

时间:2023-11-2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报告正文的结构与一般正式文件相同。就内容而言,报告应包括三个部分:情况、说明和结论,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告意见的,应当分为基础、说明和假设三部分,其中意见和假设不能省略。从形式上看,较为复杂的部分应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一开始,引言和问题通常用于给出一般概念或吸引注意。主体可分为具有次要标题的部分或具有顺序代码的部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第1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20_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深刻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找准路径和方式,奋力推进汉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全面深入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是目标衔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刚脱贫出列的农村地区仍处在乡村振兴发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阶段目标应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直接对接,引导合理预期,不应贪大求快。同时,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海量的、可靠的数据,要做好数据对接,整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工作。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第二是政策衔接和产业衔接。“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不少都可以被吸纳到常态化的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和机制中去,各地的具体做法,可以与国家和地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有助于解决因病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从产业的角度,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乡村振兴,还应继续发展乡村产业,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结合乡村振兴目标规划,能完善的完善,可扩大的扩大。同时,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升级再造,继续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乡村百姓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第三是工作机构衔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各级扶贫工作机构不能简单地撤销并转。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直接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因为三产融合、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在农村,巨大的市场腹地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需要强有力的相关机构来指挥和协调。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第四是工作队伍对接。多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锻炼、考验了一大批关心农村、奉献农村、与农村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机关干部。这是宝贵的资源,应该保护好、使用好。要关心培养这些干部,择优重用,建立稳定的保障、激励机制,让他们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要面对全体农村和农民,要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改变乡风村貌,这就不仅要靠外部资源的投入,更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途径,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最重要的对接,是要持续激发乡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这四个方面的有效衔接,是***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奋力开启新时代汉源乡村振兴新征程。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茶林村两委班子表示,他们将以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使命,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切实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收官结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初心不改的执着和担当。全村党员干部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勇担起职责使命,努力展现新作为。与全县人民同心同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大美汉源、区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2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为如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更要拿出百倍的努力和信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贫困人口防疫,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结合彰武自身实际,用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加强政治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要以党建项目为载体,引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建工作与精准脱贫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服务功能,夯实组织基础,整合各方资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抓好镇、村党组织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实村“两委”班子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建强村“两委”班子。抓实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成效,激发“第一书记”工作活力,协助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抓好党建载体,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要扎实推进“一个工程、两条示范带”党建项目,建设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比干劲、当先锋、作表率,真正扛旗脱贫攻坚的大旗。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书记示范田”等新举措,总结好“党员志愿者红袖标”、“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等新载体,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脱贫致富难题。充分利用土地确权和互换并地成果,坚持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一村一策”精准脱贫方案,精准确立增收致富项目。抓好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全力做好贫困人口生活保障,有序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工厂、农场、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第3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一、某镇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某镇位于__县东北部,因驻__村而得名。耕地面积5.8万亩,区域内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积温高,水质好,属哈密瓜的生产区。同时某镇依托棉花种植优势,建成了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有木材加工企业多家,形成__县东北片最大木材加工基地。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北部杂果区、中部冬枣葡萄区、南部哈密瓜生产区的产业格局。目前,冬枣、苹果、哈密瓜和畜牧业已成为某镇镇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某镇财政所立足镇域实际,以助力脱贫攻坚、发展致富产业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夯实镇财政实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支撑,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资金保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合理调度,优先保障民生等涉农项目资金。严格项目管理,依托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清单,全面反映财政涉农资金的规模和结构、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作风效能,继续加强财政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深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扎实开展了服务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乡村面貌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了有益探索。

  二、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问题

  当前,某镇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建设现代农业,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优又快发展。通过积极探索规模式经营和集约式经营等方式,提升农村“三资”整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某镇村民合作的愿望比较强、需求也较大,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扶贫产业园建好了,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有效经营,变亏损为盈利,迅速拉动对贫困户的帮扶能力,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能力,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短板,亟须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习总书记来陕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某镇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尽管县财政在“三农”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镇党委政府用于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农村财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态治理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的治理。

  3.乡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部分村在改善村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村党支部垫资;为村民解决用水不足、贫困户房屋修缮、异地搬迁户复绿等问题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虽然每户有一定数量补贴,但资金仍然不足等等。

  4.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积累明显不足。目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是薄弱环节,虽然县局已经在扶持持农业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财政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一些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向不明、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或者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设想,缺乏具体的思路、措施、办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缺乏,土地大部分承包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少,绝大多数村所属的林地、荒地、机动地等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导致发展集体经济既无土地可用,又无资金来源。有的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输血”、不想“造血”。

  三、乡村振兴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是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基层财政所服务功能。要做好一个部门的工作,发挥好职能,重在精准定位。__财政所找准自身位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对群众是服务窗口,对镇党委政府是帮手,对上级财政部门是桥梁和纽带。群众是民意的来源,通过设立为首问责任岗,来办事的群众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吧台凳上查询补贴信息,吧台上摆着群众意见本,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将要求填写在上面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财政所的进门口还设立了群众意见箱,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类汇总。将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归纳,组织干部学习,及时整改;将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反馈给镇政府,并给出所内意见,做好帮手;将对上级财政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提炼,呈报上级财政部门,当好桥梁。通过精准定位,为助推“振兴乡村”下好“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镇域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某镇在打造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着力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探索和创建,全面推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产业大户”的多元合作模式,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互促共赢,实现农民受益。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二是不断稳步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满足农村居民对收入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和强烈期盼。三是以创新理念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充分抓住5G时代农村电商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精品小镇,解决平台不强的问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文化是特色精品小镇的“内核”。聚力规划引领建设精品小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小镇空间布局、项目谋划,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做到“一镇一风格”。大力发展消费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业面源污染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某镇力争将不良降到最低,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卫生改厕、环村林带、河湖池管护、污水治理、铁腕治霾等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__。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某镇20_年建成全县首个村级文化大院,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通过设置文化墙、印象宣传册等全面展示__历史文化、风情人物和农村新貌,让文化回归乡村。今年,某镇依托党建、文化,进一步打造多样式文化大院,继续构造多元素的文化大院,让文化回归人心。

  四是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村集体经发展新模式。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切实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是实施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县委、县政府“1+”思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产业兴村经济行动的具体实践。不断加强政策理论、财政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夯实日常财务管理基础。同时,__财政所作为镇域财务管理主体,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做到主动监管、热情服务,合力促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县农投公司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做强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日常财务、账务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管理机制、简化业务流程、明晰工作内容,__财政所作为服务镇村、加强基层财政资金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积极主动承担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财务账务日常管理,并将其纳入村级财务监管范畴,切实发挥好就近就地监管作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力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我们将继续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特、把产业做大、把机制做活、把环境做优,充分尊重人民意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鼓励和引导全镇人民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为实现创建全县园林示范镇,打造美丽平安新__的乡村振兴愿景贡献基层财政力量。

第4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一、某镇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某镇位于__县东北部,因驻__村而得名。耕地面积5.8万亩,区域内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积温高,水质好,属哈密瓜的生产区。同时某镇依托棉花种植优势,建成了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有木材加工企业多家,形成__县东北片最大木材加工基地。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北部杂果区、中部冬枣葡萄区、南部哈密瓜生产区的产业格局。目前,冬枣、苹果、哈密瓜和畜牧业已成为某镇镇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某镇财政所立足镇域实际,以助力脱贫攻坚、发展致富产业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夯实镇财政实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支撑,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资金保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合理调度,优先保障民生等涉农项目资金。严格项目管理,依托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清单,全面反映财政涉农资金的规模和结构、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作风效能,继续加强财政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深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扎实开展了服务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乡村面貌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了有益探索。

  二、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问题

  当前,某镇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建设现代农业,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优又快发展。通过积极探索规模式经营和集约式经营等方式,提升农村“三资”整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某镇村民合作的愿望比较强、需求也较大,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扶贫产业园建好了,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有效经营,变亏损为盈利,迅速拉动对贫困户的帮扶能力,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能力,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短板,亟须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习总书记来陕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某镇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尽管县财政在“三农”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镇党委政府用于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农村财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态治理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的治理。

  3.乡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部分村在改善村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村党支部垫资;为村民解决用水不足、贫困户房屋修缮、异地搬迁户复绿等问题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虽然每户有一定数量补贴,但资金仍然不足等等。

  4.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积累明显不足。目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是薄弱环节,虽然县局已经在扶持持农业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财政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一些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向不明、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或者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设想,缺乏具体的思路、措施、办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缺乏,土地大部分承包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少,绝大多数村所属的林地、荒地、机动地等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导致发展集体经济既无土地可用,又无资金来源。有的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输血”、不想“造血”。

  三、乡村振兴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是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基层财政所服务功能。要做好一个部门的工作,发挥好职能,重在精准定位。__财政所找准自身位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对群众是服务窗口,对镇党委政府是帮手,对上级财政部门是桥梁和纽带。群众是民意的来源,通过设立为首问责任岗,来办事的群众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吧台凳上查询补贴信息,吧台上摆着群众意见本,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将要求填写在上面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财政所的进门口还设立了群众意见箱,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类汇总。将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归纳,组织干部学习,及时整改;将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反馈给镇政府,并给出所内意见,做好帮手;将对上级财政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提炼,呈报上级财政部门,当好桥梁。通过精准定位,为助推“振兴乡村”下好“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镇域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某镇在打造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着力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探索和创建,全面推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产业大户”的多元合作模式,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互促共赢,实现农民受益。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二是不断稳步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满足农村居民对收入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和强烈期盼。三是以创新理念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充分抓住5G时代农村电商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精品小镇,解决平台不强的问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文化是特色精品小镇的“内核”。聚力规划引领建设精品小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小镇空间布局、项目谋划,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做到“一镇一风格”。大力发展消费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业面源污染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某镇力争将不良降到最低,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卫生改厕、环村林带、河湖池管护、污水治理、铁腕治霾等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__。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某镇20_年建成全县首个村级文化大院,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通过设置文化墙、印象宣传册等全面展示__历史文化、风情人物和农村新貌,让文化回归乡村。今年,某镇依托党建、文化,进一步打造多样式文化大院,继续构造多元素的文化大院,让文化回归人心。

  四是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村集体经发展新模式。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切实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是实施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县委、县政府“1+”思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产业兴村经济行动的具体实践。不断加强政策理论、财政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夯实日常财务管理基础。同时,__财政所作为镇域财务管理主体,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做到主动监管、热情服务,合力促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县农投公司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做强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日常财务、账务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管理机制、简化业务流程、明晰工作内容,__财政所作为服务镇村、加强基层财政资金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积极主动承担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财务账务日常管理,并将其纳入村级财务监管范畴,切实发挥好就近就地监管作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力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我们将继续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特、把产业做大、把机制做活、把环境做优,充分尊重人民意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鼓励和引导全镇人民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为实现创建全县园林示范镇,打造美丽平安新__的乡村振兴愿景贡献基层财政力量。

第5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83年被列为“三西”农业区域建设重点县,1986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20_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_年被列为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_年被列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县,20_年被确定为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_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个,贫困户37947户,贫困人口16.99万人,贫困发生率31.44%。20_年—20_年,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27个(其中纳入管理的贫困程度较深的非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37577户16622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8%;特别是20_年,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会宁提前一年实现整县脱贫,从此退出贫困县行列。这一历史成就的取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会宁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同时,按照市委苏君书记要求,积极思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会宁的发展,主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根据阶段性任务的变化,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推进会宁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第一,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注重水域生态保护,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之源,灵魂所在。祖厉河是会宁人民的母亲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会宁人,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数不尽的乡愁记忆和沧桑变迁。民国二十七年《会宁县志续编》记载的祖厉河“邑全境河流,远芳侵古道,山空碧水流,扫尽秋容夜夜风,风光廖廓总难穷”,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然而,岁月流逝、自然演进,气候更迭、河流变迁。半个世纪以来,祖厉河流域水量逐年减少,水污染持续加重,特别是流经县城的河道,岸坎坍塌,支离破碎,威胁居民安全,制约城市发展。为此,“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县委县政府接连实施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一二三期工程投入8亿元,治理河道12.23千米,形成绿地100多万平方米,形成水面40多万平方米。按照“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空间布局,打造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会宁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_-2035年)》,全面总结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成效,启动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将治理范围由城市向乡镇延伸,整治河道环境,恢复河滩生态,改善流域水质。如今的会宁,山寨炊烟撩牧笛,水乡雨雾唱晚归。不经意间,梦中的昨日自然生态,成为今日重见的汉唐风情;不经意间,祖厉河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第二,种下一片绿,青山诗意生:注重国土生态绿化,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也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等不来,种下一片林,共添一抹绿,收获满园春,让新发展理念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美丽。寻一处山林,安静生活,浅写岁月,是一个梦想;借一些日子,播洒温润,栽种潮湿,是一种心愿。让花香满径,让绿意倾城,将荒山打磨成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会宁县城“三山”绿化力度,使桃花山、西岩山、东山绿色不断延伸;特别是借助国道312线改造机遇,对西岩山实施削山绿化,采用郭富山反坡梯田方式,大面积栽植红花槐,效果明显。20_年,国道247线靖远至会宁段提升改造后,按照市委苏君书记要求,以绿挤荒、以绿挤乱、以绿挤脏,我们实施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和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工作,形成了以苹果、蔬菜种植为主体的国道247线经济带,以梢白杨为主体的国土绿化示范带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通过退耕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全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12.6%和56.4%。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坚持,翠绿了青山,诗意了生活,用绿色改变了世人的眼光。不经意间,会宁的风景已经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经意间,会宁的西山已经是:伴雨红叶染山色,随风流水荡秋波。  

   第三,建美一个村,感动无数人:注重全域旅游推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0_年11月22日,市委苏君书记在会宁县大沟镇调研脱贫攻坚时要求我们,依托乡村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见缝插针植树种花绿化推进生态建设,秉承会宁教育大县深厚的人文积淀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独具本村特色的村情风光,发展公益乡村旅游业。按照这个思路和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旅游美丽乡村示范村,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又重点打造了驿路牡丹园·五十里铺,战地黄花·大墩梁,神秘药乡·杨崖集,线川·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景点。今年3月11日,市委苏君书记调研柴家门镇和甘沟驿镇,确定建设童家湾和田家坪两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月7日和5月6日,先后两次指导建设工作,并确定了6月18日的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紫香·童家湾,谷仓·田家坪,线川·田园综合体,均初见成效。6月18日,我们顺利启动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举办特色产品展销,让消费释放、物资下乡、农货出山,打通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渠道。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乡愁是游子的驻足,乡情是故乡的守望;乡恋是游子的本性,乡音是故乡的沧桑。同是李白的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又说尽了家人对游子的关切。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不经意间,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绿水青山;不经意间,带动了自然社会人文相融合的乡村旅游。  

   第四,打造一宅院,老房新风景:注重体验民宿打造,实施民宿典型示范带动。民宿乡村旅游,彰显了农村的土气,利用了乡村的老气,焕发了农民的生气,融入了时代的朝气。走进紫香小镇童家湾,遇见国色天香民宿,生活于城市之中难免感慨:谧境难寻,草木稀疏;大隐于市,深居简出,怕也只有一方庭院,能增色红尘岁月,回归平淡生活。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这是一家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倚在榻上枕白云的民宿;这是一家可以听得见自然呼吸的民宿,青瓦、白墙、原木、泥草最接近自然和原生态;这是一家四季花香的民宿,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竹林,还种植了丁香、碧桃、玫瑰等大量开花植物,纳四景于一园,呈小宅于大众;这又是一家充满手工精巧的民宿,麻线装饰了岁月,窗棂显示了沧桑,古朴蕴含着古老,新韵展现出新潮。人们住到这里,在雕刻时光中眺望光阴流逝,左手诗意,右手生活,纵然布衣淡饭,其乐也融融;人们住到这里,手扶斑驳岁月,漫步时光回廊,静默中风起音来,宛立中缘生相守。紫香小镇童家湾的国色天香民宿,满园春色红笺裹,一径菊香水中藏。我们将以此为典型、为示范、为带动,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倾心打造更多更好的民宿。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一切美好,源于我们的眼光,源于我们的认识。前行的路上,自有曼妙的风景。愿我们都能静守心中一片美好,为更加美好而努力。与兄弟县区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顾家善、小黄湾、独石头、大水奓是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反复学习的典范。

  我们将在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谋划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苏君书记的讲话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精准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点,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力促现代农业根基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6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为助推全市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根据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20_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赴商都县、化德县等全市最后一批7个摘帽国贫旗县就全市脱贫攻坚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我市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自治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主战场。全市2个区贫县、8个国贫旗县,750个贫困嘎查村,20_年底识别贫困户6.1万户、13.7万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区的20.4%、17.1%。其中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被列入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以来,

  全市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心制定脱贫规划,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重点的各项脱贫措施。在中央、自治区等直属机关定点帮扶和全市各级各条战线干部群众的共同艰辛努力下,全市相继分期分批实现了贫困旗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丰镇市和凉城县、察右后旗三个贫困旗县分别于20_、20_年贫困退出。剩余7个贫困旗县也在20_年底前通过了自治区第三方检查评估验收,并于20_年3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退出,我市取得了区域性整体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全市7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由20_年底的6.1万户,13.7万人减少到20_年底的1180户,2460人,贫困发生率由6.83%下降到0.12%。识别边缘户7908户,14503人。

  (二)主要成效

  1.“一达标、两不愁”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努力推进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贫困户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农村牧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_年底的2532元增长到20_年的6865元,稳定超过国家脱贫标准,基本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2.住房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_年到20_年,全市按照“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全达标”的要求,同步推进就地危房改造工程和易地移民工程,贫困户全部住上了改造或新建配套达标的新住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危房改造方面: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7.5亿元,“4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6336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060户。

  易地搬迁方面:新建移民住房36769套,新建农村牧区敬老院16所,互助幸福院509处,安置搬迁36769户、797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_5户、贫困人口45785人,占全部搬迁人口的57.4%。同时,加快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产业扶贫、生态补偿等措施,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2)饮水安全基本“清零达标”。20_年到20_年,全市累计多渠道筹集投资5.7亿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598处,改造饮水工程382处,覆盖贫困人口2.9万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80%,目前,全市209个村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农村牧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常住人口饮水安全基本实现“清零达标”。

  3.教育扶贫得到全面保障。我市严格兑现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精准控辍,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通过定向资助、送教上门、随班就读、特校入学的方式使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20_到20_年,全市共发放义务教育资助资金6526万元,资助贫困义务教育学生29427人次,其中特殊教育学生3140人次,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问题。

  与此同时,拓展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学生能升学,有书念。发放普通高中(中职)资助金6147万元,13800人次;发放高等教育资助资金13248万元,14670人次,为贫困户困难家庭非义务教育学生升学就业提供了有效救助保障。

  4.多种措施推进医疗保障。我市普遍创建了“精准筛查、靶向治疗、慢病管理、大病兜底”的乌兰察布健康扶贫模式,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大病救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慢病基金五重保障制度,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等多项医保政策。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重大病住院及慢性病报销比例均达到90%。

  5.产业扶贫稳步推进。全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措施,持续扶持马铃薯、蔬菜、杂粮、中草药和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和“先建后补、先买后补、先种后补、自建直补”的“菜单式”扶贫方式推动产业扶贫,截至20_年底,我市菜单式扶贫项目国家、自治区投入专项资金53133万元,覆盖贫困户52517户,贫困人口106839人。

  与此同时,实施二、三产业扶贫项目。截至20_年底,全市网络零售额总达13亿多元,带动贫困户11445户;全市农特产品进京销售额达到4.03亿元,带动9427名贫困人口增收;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3711户,8944人;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6个,总规模16.6万千瓦,覆盖贫困户6639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70个,总规模27.8万千瓦,覆盖贫困村592个;发放扶贫金融贷款12.22亿元;就业扶持贫困人口25147人,其中生态护林、乡村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1216人。

  6.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我市将动态出现的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_年,全市落实贫困户低保对象11万人次,发放贫困低保资金33110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

  7.京蒙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在产业落地、干部交流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我市大力支持。20_年—20_年,京蒙扶贫协作资金累计投入7.6亿元(其中区及区以下投入帮扶资金13984万元),实施京蒙项目307个。各贫困旗县还分别与北京的8个对口帮扶区在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结对帮扶机制,在社会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全市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总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充实加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驻村帮扶力量。组建了厅级领导带队划片负责的18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92个驻乡镇(苏木)的脱贫攻坚督导组。共派出驻村工作队1318个,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5792人,充实加强了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力量。

  (三)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项问题

  由于我市处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贫困地区,相对底子薄、基础差,稳定解决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成果乃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问题。

  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种养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总量少,带动辐射面不够宽广,相当数量的“菜单式”扶贫种养业农畜产品销售处于自产自销状态。 

  贫困群体中因病致贫和老弱病残比例大,劳动和就业能力低。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贫困户增收普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乡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落后、专业医护人员缺乏,农牧民就近就医不方便,小病大看的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贫困旗县财力普遍困难,一些移民工程随迁人口比例大,配套资金存在缺口,有的旗县产生了新的债务。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普遍不够完善,整体推进工作处在起步阶段。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部分村“两委”班子成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低,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还有差距。

  二、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脱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制定“十四五”规划,完善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的引领性总体规划,重中之重是产业发展和生态屏障规划。要完善全市生态功能区、特色产业区规划,体现县域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园特色,并尽量做到产业规划、生态规划、田园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脱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二)突出产业振兴重点,建立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脱贫成果巩固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重在产业振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提升一批能带动全市马铃薯、牛羊等种养主导产业链式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借助京蒙扶贫协作机遇,探索长期合作机制,注重从资本投入、技术引进、市场开拓方面深化京蒙合作,提升民丰(薯业、燕麦)、蓝威斯顿、凯达、海高、赛诺、雏鹰、大红门、伊利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夯实供应链、提升加工链、稳定市场链,推动城乡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利益紧密、风险共担、覆盖农户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要围绕巩固我市国家级脱毒种薯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京津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争取认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要扶持铺天盖地、数质并举的专业合作社、农牧场主、经济联合体、村级集体经济等,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合同、托管代养、资产收益、劳务就业等形式,提高产业市场化组织程度,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突出补齐乡村公共卫生短板,建立多级卫生医疗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不断拓宽社会商业医疗保险渠道。加强同各类社会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拓宽医疗费用报销渠道,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和个人支付费用,并逐步由贫困户受益拓展到乡村常住人口普遍受益。二是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要借助疫情常态化防控建设需要,充实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招聘一批专业化医护人员,增强基层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一般常见病医治能力。三是建立上联区外、下联乡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远程诊治的公共卫生医疗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形成多级支撑的卫生医疗保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突出污染治理难点,建立乡村生态宜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污水垃圾、残膜污染治理的综合整治工作。要推广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运转模式。要将全市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地方立法重点,细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形成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法治长效机制。

  (五)突出抓好“两委”建设,建立基层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要以提升基层党支部战斗力为核心,落实自治区党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市委《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和回村创业通知》要求,敢于破除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上的障碍和机制上的梗阻,不拘一格多形式选拔人才充实到基层“两委”班子,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依靠党支部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教育,开展群众性感恩教育,不断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提升村民委员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支部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创建和谐安定、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六)突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预防返贫的长效预警机制

  要把剩余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外出返乡人口致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建立脱贫信息监控平台,专人负责,专人跟踪,形成防止返贫的预警机制。要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确保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持续指导好产业扶持、培训就业、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七)突出抓好产业扶持和就业工作,克服疫情对收入的影响

  要加快落实产业扶持资金,加快落实扶贫企业各项减负优惠政策,组织好企业的复工复产和农畜产品市场销售,加大贫困户进厂务工、公益岗位就业扶持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为脱贫攻坚国家收官提供有效保障。要做好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工作,变疫情危机为发展机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投入力度,在发展中增强地方财力,提高化解债务能力。

  (八)做好整改完善工作,迎接国家脱贫普查验收

  要认真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务院扶贫办对我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的“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实”专项行动工作,要做到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核实,对各项漏洞再排查,对各项措施再加固,对各项要求再落实,确保贫困户“机卡”一致,账实相符,所有问题整改清仓见底,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

第7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20_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第一年,是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起步之年。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县乡村振兴局一刻不停、毫不放松,紧锣密鼓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召开了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等。按照县委、县政府、县乡村振兴局的统一部署,全县乡村振兴系统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我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抓得紧、学得深。今年以来,全镇扶贫系统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能力建设。一是深入抓好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七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学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汇贯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是深入抓好政策解读。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法律、文件等,通过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等方式,深入学习新政策、新业务、新要求,不断提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水平。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得准、成效实。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聚焦各项重点工作,加强部署推进和调度督导,建立日常工作调度机制。各村居按照工作要求,聚焦各项重点工作,狠抓落实。

  (一)持续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做好全镇1325户脱贫户(含边缘户、监测户)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核算工作,全镇脱贫户平均人均收入为14889元,对比20_年稳步提高。对户内大额医疗、教育支出的重点关注,重点管理。

  (二)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动态监测工作。按照省、市、县乡村振兴局要求,6月份开始,对全镇有农业户籍人口的20个村居进行集中排查工作,结合20_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果巩固,坚持举一反三,入户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措施、责任、实现“四项清单”,依单推进,逐项逐条核实销号。按照9个方面的排查内容,我镇共排查出18个问题,涉及脱贫户11个问题,一般农户7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针对排查出的新桥李小东户、苏集吴落户2户家庭突发大病户,进行入户核实,纳入检测系统,针对家庭情况制定帮扶措施17条。

  (三)开展网格化管理。按照《蚌埠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覆盖全镇所有农村人口。镇级网格以党委书记成德举为网格长、乡村振兴分管领导王平为联络员,各村居包村干部为网格员。针对20个村居12373户(含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的网格配置,全镇共分为110个小组,配置360名网格员,对所覆盖农户开展全面摸排工作,将排查表登记在册,随时监测家庭情况。

  (四)完成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扶贫工作成效的的重要依据。我镇把此项工作纳入上半年重点工作中,工作站全体人员及各村居原扶贫专干全力配合托管单位进行档案资料的梳理及归档工作,8月份全部完成20各村居及镇级资料共计12038卷文档的归档工作。下一步将按照县级档案存放要求,建立标准化档案室,做好档案的保存及管理工作。

  (五)推进金融帮扶,严防小额信贷逾期风险。20_年截止目前我镇共发放贷款215户1061万元,贷款发放集中在10月份及11月份,已完成全年任务的75.8%,离县级指导计划金额1400万元差额339万元,我镇正在进一步全力摸排有无新增贷款需求户,确保应贷尽贷。

  (六)加强产业帮扶。切实抓好产业发展,保持产业扶贫政策稳定,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20_年我镇贫困户产业到目前已实施特色种养殖业170户,奖补资金318240元。

  (七)抓好稳岗就业。全镇脱贫劳动力已返岗复工1345人,对比20_年实现就业人口务工率104%。切实强化公益岗位开发管理。紧扣脱贫劳动力的劳动能力、就业需求,按照“按需设岗、一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要求,开发好、管理好、使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全镇246个公益性岗位人口就业程序规范、监管到位,对新增岗位需求人员及时摸排上报,10月份新增17人已上报审核。

  (八)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及时安排各类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快项目储备,持续推进项目实施。推进村卫生室改扩建工作,提升村级卫生服务水平。投资104.1067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新怀、新星等6个村居的卫生室扩建。已完工投入使用6个。投资118.9523万元项目资金,用于苏集、泰山、五岔等5个村居的卫生室改建,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九)做好教育资助工作。义务教育方面,持续统筹协调推进控辍保学、教育资助、等教育帮扶重点工作,保障义务教育年龄段189名是适龄儿童全部在校。做好雨露计划及贫困大学生申报工作,确保不漏一人,20_春季共申报雨露计划57人次,涉及补助资金85500万元,秋季申报贫困大学生22人次、雨露计划65人次,涉及补助资金207500元。

  (十)加强动态监测。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信息筛查比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摸排工作。截止目前根据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涉及我镇大额医疗自付3万元以上59条、一万元以上200条;新增低保30条;残疾证新办理或到期更换93条。针对以上问题数据,村居书记、村干部进行走访核查,问题数据涉及监测户2户,已纳入检测系统,制定帮扶措施,其余涉及农户目前均无致贫风险。

  三、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开展督促检查行动,在开展日常督查、检查的同时,组织季度考核,对20个村居在就业、产业、小额信贷、信息宣传、爱心超市、日常材料报送等7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开展缓慢、推进工作不力的村居,召开调度会并约谈村居书记,严格压实责任;对工作不力、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脱贫攻坚工作出现失误的,由纪委予以严肃问责,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在过去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中,全镇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塑造形成了苦干实干、顽强拼搏,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胜仗是这支队伍的鲜明特色,经过了实践检验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全镇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必将坚持和发扬好这些优良作风和宝贵品格,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以打硬仗、善作为的担当,以下苦功、不懈怠的执着,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做贡献、再立新功。下半年我镇将切实增强紧迫感,抓紧把各项工作抓起来、干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县乡村振兴局各项决策部署,适应转变、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8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为助推全市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根据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20_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赴商都县、化德县等全市最后一批7个摘帽国贫旗县就全市脱贫攻坚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我市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自治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主战场。全市2个区贫县、8个国贫旗县,750个贫困嘎查村,20_年底识别贫困户6.1万户、13.7万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区的20.4%、17.1%。其中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被列入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以来,

  全市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心制定脱贫规划,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凝心聚力扎实推进“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重点的各项脱贫措施。在中央、自治区等直属机关定点帮扶和全市各级各条战线干部群众的共同艰辛努力下,全市相继分期分批实现了贫困旗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丰镇市和凉城县、察右后旗三个贫困旗县分别于20_、20_年贫困退出。剩余7个贫困旗县也在20_年底前通过了自治区第三方检查评估验收,并于20_年3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退出,我市取得了区域性整体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全市75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由20_年底的6.1万户,13.7万人减少到20_年底的1180户,2460人,贫困发生率由6.83%下降到0.12%。识别边缘户7908户,14503人。

  (二)主要成效

  1.“一达标、两不愁”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努力推进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贫困户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农村牧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_年底的2532元增长到20_年的6865元,稳定超过国家脱贫标准,基本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2.住房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_年到20_年,全市按照“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全达标”的要求,同步推进就地危房改造工程和易地移民工程,贫困户全部住上了改造或新建配套达标的新住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危房改造方面: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7.5亿元,“4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6336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060户。

  易地搬迁方面:新建移民住房36769套,新建农村牧区敬老院16所,互助幸福院509处,安置搬迁36769户、797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_5户、贫困人口45785人,占全部搬迁人口的57.4%。同时,加快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产业扶贫、生态补偿等措施,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2)饮水安全基本“清零达标”。20_年到20_年,全市累计多渠道筹集投资5.7亿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598处,改造饮水工程382处,覆盖贫困人口2.9万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80%,目前,全市209个村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农村牧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常住人口饮水安全基本实现“清零达标”。

  3.教育扶贫得到全面保障。我市严格兑现义务教育保障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精准控辍,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通过定向资助、送教上门、随班就读、特校入学的方式使贫困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20_到20_年,全市共发放义务教育资助资金6526万元,资助贫困义务教育学生29427人次,其中特殊教育学生3140人次,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问题。

  与此同时,拓展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学生能升学,有书念。发放普通高中(中职)资助金6147万元,13800人次;发放高等教育资助资金13248万元,14670人次,为贫困户困难家庭非义务教育学生升学就业提供了有效救助保障。

  4.多种措施推进医疗保障。我市普遍创建了“精准筛查、靶向治疗、慢病管理、大病兜底”的乌兰察布健康扶贫模式,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大病救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慢病基金五重保障制度,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等多项医保政策。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重大病住院及慢性病报销比例均达到90%。

  5.产业扶贫稳步推进。全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措施,持续扶持马铃薯、蔬菜、杂粮、中草药和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和“先建后补、先买后补、先种后补、自建直补”的“菜单式”扶贫方式推动产业扶贫,截至20_年底,我市菜单式扶贫项目国家、自治区投入专项资金53133万元,覆盖贫困户52517户,贫困人口106839人。

  与此同时,实施二、三产业扶贫项目。截至20_年底,全市网络零售额总达13亿多元,带动贫困户11445户;全市农特产品进京销售额达到4.03亿元,带动9427名贫困人口增收;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3711户,8944人;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6个,总规模16.6万千瓦,覆盖贫困户6639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70个,总规模27.8万千瓦,覆盖贫困村592个;发放扶贫金融贷款12.22亿元;就业扶持贫困人口25147人,其中生态护林、乡村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1216人。

  6.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我市将动态出现的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_年,全市落实贫困户低保对象11万人次,发放贫困低保资金33110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

  7.京蒙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在产业落地、干部交流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给予我市大力支持。20_年—20_年,京蒙扶贫协作资金累计投入7.6亿元(其中区及区以下投入帮扶资金13984万元),实施京蒙项目307个。各贫困旗县还分别与北京的8个对口帮扶区在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结对帮扶机制,在社会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全市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总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充实加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驻村帮扶力量。组建了厅级领导带队划片负责的18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92个驻乡镇(苏木)的脱贫攻坚督导组。共派出驻村工作队1318个,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5792人,充实加强了基层一线脱贫攻坚力量。

  (三)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项问题

  由于我市处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贫困地区,相对底子薄、基础差,稳定解决贫困问题、巩固脱贫成果乃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问题。

  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种养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总量少,带动辐射面不够宽广,相当数量的“菜单式”扶贫种养业农畜产品销售处于自产自销状态。 

  贫困群体中因病致贫和老弱病残比例大,劳动和就业能力低。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贫困户增收普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乡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落后、专业医护人员缺乏,农牧民就近就医不方便,小病大看的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贫困旗县财力普遍困难,一些移民工程随迁人口比例大,配套资金存在缺口,有的旗县产生了新的债务。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普遍不够完善,整体推进工作处在起步阶段。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部分村“两委”班子成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低,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还有差距。

  二、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一)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脱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制定“十四五”规划,完善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的引领性总体规划,重中之重是产业发展和生态屏障规划。要完善全市生态功能区、特色产业区规划,体现县域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园特色,并尽量做到产业规划、生态规划、田园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脱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二)突出产业振兴重点,建立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脱贫成果巩固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重在产业振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提升一批能带动全市马铃薯、牛羊等种养主导产业链式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借助京蒙扶贫协作机遇,探索长期合作机制,注重从资本投入、技术引进、市场开拓方面深化京蒙合作,提升民丰(薯业、燕麦)、蓝威斯顿、凯达、海高、赛诺、雏鹰、大红门、伊利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夯实供应链、提升加工链、稳定市场链,推动城乡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之成为利益紧密、风险共担、覆盖农户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要围绕巩固我市国家级脱毒种薯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京津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争取认定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要扶持铺天盖地、数质并举的专业合作社、农牧场主、经济联合体、村级集体经济等,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合同、托管代养、资产收益、劳务就业等形式,提高产业市场化组织程度,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突出补齐乡村公共卫生短板,建立多级卫生医疗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不断拓宽社会商业医疗保险渠道。加强同各类社会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拓宽医疗费用报销渠道,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和个人支付费用,并逐步由贫困户受益拓展到乡村常住人口普遍受益。二是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要借助疫情常态化防控建设需要,充实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招聘一批专业化医护人员,增强基层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一般常见病医治能力。三是建立上联区外、下联乡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远程诊治的公共卫生医疗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形成多级支撑的卫生医疗保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突出污染治理难点,建立乡村生态宜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持续推进乡村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污水垃圾、残膜污染治理的综合整治工作。要推广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运转模式。要将全市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地方立法重点,细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形成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法治长效机制。

  (五)突出抓好“两委”建设,建立基层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要以提升基层党支部战斗力为核心,落实自治区党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和市委《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和回村创业通知》要求,敢于破除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上的障碍和机制上的梗阻,不拘一格多形式选拔人才充实到基层“两委”班子,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依靠党支部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教育,开展群众性感恩教育,不断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提升村民委员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支部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创建和谐安定、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六)突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预防返贫的长效预警机制

  要把剩余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外出返乡人口致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建立脱贫信息监控平台,专人负责,专人跟踪,形成防止返贫的预警机制。要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确保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干劲不松,持续指导好产业扶持、培训就业、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等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七)突出抓好产业扶持和就业工作,克服疫情对收入的影响

  要加快落实产业扶持资金,加快落实扶贫企业各项减负优惠政策,组织好企业的复工复产和农畜产品市场销售,加大贫困户进厂务工、公益岗位就业扶持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为脱贫攻坚国家收官提供有效保障。要做好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工作,变疫情危机为发展机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投入力度,在发展中增强地方财力,提高化解债务能力。

  (八)做好整改完善工作,迎接国家脱贫普查验收

  要认真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务院扶贫办对我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的“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实”专项行动工作,要做到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核实,对各项漏洞再排查,对各项措施再加固,对各项要求再落实,确保贫困户“机卡”一致,账实相符,所有问题整改清仓见底,确保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

第9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为做好X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对XXX前沿攻坚队和村民走访调研,进一步了解XXX现状,剖析困难,汇集群众意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与前沿攻坚队、群众共商,一起谋划产业,一起制定措施,一起探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XXX现状

  XXX隶属普安县茶源街道,距县城23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8.1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149户5025人,其中非贫困户715户300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33户20_人。全村劳动力总户数为1040户、劳动力为2605人,已就业2605人(贫困户415户、贫困劳动力1063人),其中外出务工1006人(返岗710人、外出务工296人)。“十三五”期间完成搬迁191户9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632人。农户收入主要以茶叶、外出务工、养殖猪、牛、家禽等为主,现有茶叶面积1.23万亩、人均2.4亩茶。现有村集体经济累计54.7万元。XXX党支部现有党员46名,其中女性党员6名、60岁以上党员26名、外出流动党员6名、支委成员4名。

  二、X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驻村干部多数为行政干部,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产业发展、效能提升等方面知识一片空白,村支两委大多年级偏大,不熟悉电脑操作,在乡村振兴中专业人才匮乏。

  (二)群众认识有待提高。大多数群众特别是上年纪的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卫生意识有待提高,村庄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强。

  (三)内生动力有待激发。脱贫攻坚期间,贫困户长期接受输血式扶贫,部分群众缺乏自强独立、艰苦创业精神,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缺乏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产业基础较为薄弱。XXX除茶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粗放,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力普遍较弱,开拓市场和防范风险能力不强,农村致富能人较少、带动能力弱。

  (五)劳动力就业比较分散。XXX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都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问题严重,难以满足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用工需求。

  (六)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脱贫攻坚期间建成的部分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将来的快速发展需求,缺乏长效管护措施。且各村民小组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统,垃圾收运成本大,部分村组信号差,农村用电线路错综复杂。

  三、XXX推进乡村振兴的想法和探索

  (一)围绕推进产业振兴,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街道坚持“茶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大力唱响生态茶、绿色茶、品牌茶,推动茶产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种好管好五万亩茶园,做好做强“黔茶第一春”和“普安红”品牌,加快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抓实产业就业,让农民人人能就业、户户有钱进,真正让农民增产增收,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二)围绕推进人才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全方位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一方面就地培养,全面创造职业农民,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茶专家”“田秀才”。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三)围绕推进文化振兴,全面推进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关键是铸魂,我们积极倡导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乡村振兴的灵魂。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文化,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真善美的幸福家园。

  (四)围绕推进生态振兴,建设干净美丽乡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以农村电网改造、串户路、通讯、房屋量化、庭院硬化、污水治理、垃圾收运、公共照明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村容村貌提升。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三改”等工作,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特色风貌、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

  (五)围绕推进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治理与组织振兴有机结合。抓实村支“两委”换届,建好建强“两委”班子,将能人志士选入“两委”班子,把能人志士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志士,夯实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对探索出的“红黑榜”“文明超市”等进行提炼固化,在各村(社区)进行推广使用,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方法和办法,将乡村治理融入组织振兴中,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和组织振兴共同发展。

第10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当前,在各乡镇村庄中,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不仅优秀青年通过考大学或各种招考离乡进城,而且绝大多数青壮年乃至五六十岁的中老年都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经商。一些地方不仅村“两委”成员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而且还有不少年轻的乡镇公务员因自身生活的诸多困难未得到解决,而对扎根乡村缺乏热情、流动性大,乡镇青年公务员队伍的不稳定,无疑也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是扶贫资产衔接落后。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众多,投入方式多样,贫困地区形成了一些扶贫资产,但由于长期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扶贫资产难以发挥长期效益。不同类型扶贫形成的资产路径及性质千差万别,权利归属界定难度较大,在资产实际运营过程中,一些产业项目缺乏精细谋划,实施主体选择缺乏市场机制,收益分配缺乏持续精准,导致部分资产陷入“管不好”“还想管”等困境。

  三是扶贫产业缺乏可持续性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然而,在脱贫攻坚期间,部分乡村未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依赖财政投入,获得帮扶的产业一般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扶贫产业有同质化和低端化倾向。

  二、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奠定思想基础。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工作衔接,建立完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二)做好政策衔接。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的转变,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

  (三)做好规划衔接,提供指导路径。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区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

  (四)加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大建档立卡劳动力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择业就业,稳定建档立卡脱贫户收入,防止返贫;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稳定贫困村第一书记队伍,拓展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后备人才素质;另一方面建立乡村后备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如就业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鼓励返乡人员在乡村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年轻队伍。

第11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总结,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 XX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XX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XX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XX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XX市和XX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XX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XX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XX海与XX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XX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XX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XX为重要节点,培育XX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区、XX、XX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XX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XX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XX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XX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 1.资金要素。围绕《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_-20_)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XX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大背景下,对贫困村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产业发展投入的情况,针对XX市来说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太差,部分村组基本的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等近2年才得以解决,而部分村组由于原来投入资金有限或一次投入不足等原因影响建设质量的,也需要再投入;二是XX市地处边彊,交通及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加之又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人才等原因,无法找到真正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
  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目前,XX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确实给予了贫

推荐阅读:

  关于经纪人调研报告【三篇】

  农业服务调研报告(通用3篇)

  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调研报告【16篇】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研报告【三篇】

  社会经济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贺州市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