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0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按照局室安排,由县教研室刘万全副主任带队,小教组4名教研员参加的听课调研小组一行5人,就小学英语科的开设及教学现状,于11月14日至21日在全县抽取五个乡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及时反馈指导的方式,深入到了5个乡(镇)、10多所学校,共计听课30多节,召开座谈研讨会10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在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言,最终达到了共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这次调研活动,虽历时短暂,但使我们感受颇深: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一、感受了英语教学工作在基层乡、校较前变化巨大。

  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乡(镇)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原、流曲、庄里等乡(镇)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参与听课与调研;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们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令我们深为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希望你们常来指导,多提意见,这样的活动我们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二是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副课”的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素质,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机听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在感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年级英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2、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4、师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教学难。

  5、个别教师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教师在挖掘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学生诸方面要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要重视重组教学资源,努力突出英语科的教学特色,全力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以上只是我们对部分乡校英语教学情况的初步了解,但由此反映出了我县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因此县上要求,各乡校要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在总结经验和发扬成绩的同时,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校实际,认真实施新课标要求,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积极研究教法,探索教学艺术,从而把我县小学英语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2

  在这次调查中,我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教的新安一中9 (1)班和1 (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收集到210份有效问卷。调查有六个主题:(1)对英语课的兴趣;(2)英语课堂中主动性的重要性;(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征;(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5)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6)你的英语老师统计分析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喜欢英语课的人和不喜欢英语课的人的比例基本相同,中间部分的比例很小,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表明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态度是不同的,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英语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英语课非常重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当前就业通行证;喜欢接触新事物。根据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

  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我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1)教师因素:当今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灌溉”它不能激励学生感受英语,也不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英语。教学步骤是公式化的,课堂上说得多,学生被允许少参与,导致被动接受和被动思考。(二)学生自身因素:英语基础差你学得越多,你就越不能理解、记住和失去信心,从而对老师和他正在教的东西产生恐惧和厌倦。因此,兴趣是学习所有知识的最初动力。受兴趣驱使,你有勇气克服所有困难。如果你失去兴趣,它不仅会成为学习的阻力,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条件。二,学生对教师主动性和主动性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调查结果,9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在课堂上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不管老师说得多好,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一个人根本学不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乐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进步。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与其学,不如学。”正因为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实用意见。安排如下:教师应注重教材,辅以适当的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如介绍外国风俗知识和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在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中,可以用简单的单词串在一起,讲一些小故事和幽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小品和小戏,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尽快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针对学历稍差、心理胆怯、内向、害羞的学生,应该说服他们克服胆怯,重拾自信更多的咨询和帮助,委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首先鼓励回答更简单的问题,建立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简洁,有明确的指示,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这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造成紧张。还应该注意积极外向的学生的探索,给他们机会去玩,从而带动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这表明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同样热情。第三,学生如何掌握沟通技巧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目的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学习语言是为了相互交流和理解,也是为了交流。有鉴于此,学生们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多讲一些实际的东西,包括会议、生活、家庭、老师和学生的日常表达,并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模拟练习,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致力于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四,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这项调查既出乎意料又合理几乎100%的学生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结果与师生之间似乎冷漠的共存完全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不仅仅发生在一个40分钟的短教室或小教室里。它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并涉及到该类别下的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问卷显示许多学生认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就会喜欢他/她的班级。”老师就是老师,“学者以此为生,师生关系必然会在教学中形成(一个学生这样说)师生关系好,距离近,学生自然会尊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行,并为课堂学习提供快乐积极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教学过程。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建议。摘录如下:真诚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不摆架子,有时开玩笑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利用课间休息和业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积极接触,增进理解,倾听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水平,并因材施教。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中,做事情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就是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问问题时,微笑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快乐,或者找回作为学生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教学,师生之间似乎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大多数班级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事实上,双方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通过交流,他们才能互相交流,然后他们才能互相合作,互相教导。五、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目前,虽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但教师似乎仍然是实践的主体。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仍然认为教师应该是中心,因为教师在教学,学生应该跟随教师,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表明教育系统的这一改革尚未取得预期结果。然而,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语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助理”或“主管”为中心“助理”应根据“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和安排活动另一方面,即使老师表现出色,学生也会感到无聊。

  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此外,根据师范学校的特点,学生将来必然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并给他们在将来的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空间。因此,教师也应该尽力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学生对老师的印象

  最后,我调查了一个好老师在学生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学生们思维活跃,观点中肯,这表明他们渴望有一个好的英语老师。其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座的内容应该准确,有组织,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教师应知识渊博,具有良好的口才、幽默的语言、优美的发音、清晰的发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个性方面,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永远把他们放在心上,友善友好,与学生相处融洽,从不讽刺学生,心中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和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耐心地帮助和关心他们。就外表而言,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好的形象、气质,并成为别人的榜样。其他的,不要耽误上课,不要占用自学时间,不要做太多作业,和同学聊天,聚会等等也提到过这项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能否教好每一堂课方面排名第一。

  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个教师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置于关键位置。这表明,在做好生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促进教学。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每一堂好课都需要很多努力。重视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被称为世界通用语言。教育部建议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市县的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各县、区(局)小学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通常是三年级。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程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市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然而,小学英语毕竟是我们城市的一门新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历史。在这五年中,大多数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专业素质。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近半年的学科研究,收获颇丰。

  要求领导注意以下情况交通不方便,教师人数少,英语课也不好。这堂课的内容还没有结束。这将导致小学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发现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甚至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一刀切”地开设英语课,全面推行。2.课时更少,间隔时间更长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和敢于说英语的优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至6年级的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和高频率相结合的原则,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短课时。五年级和六年级长课时和短课时的结合然而,从我们城市英语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每所学校只提供长课时,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提供2课时。上课时间少、间隔时间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堂的普遍现象。此外,由于地域和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状况和英语学习状况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利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以上是我的研究报告。请纠正我的不足之处。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3

  根据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精神和市电教馆的要求,对我校电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含三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521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45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33.8。我校共有教职工69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我校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个,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gzu521.com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师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加强教师机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证。

  (三)加强资源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引进工具型、平台型、资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丰富我校教育资源。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4

  1、书法课程开设的背景

  国家教委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进一步提升了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而在我们地区不少学生正面临着提笔忘字的现象,中小学生们的汉字书写水平令人担忧。写错别字、写不规范汉字等现象屡见不鲜,常言道:字如其人,字写得好的人,往往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于学生而言,现在学生在考试中必须笔答,就拿考试作文来说,很地区都有卷面分数,字写得好,明显占优势。现在这么好的物质条件,这样的“书写危机”再不能出现了。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书法课程开设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同时优化学生实际的书写水平。书法习字训练,还能将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写字教学结合起来。

  2、学校书法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根据书法活动的学科特点,学校开展书法教学课外活动,全面铺开硬笔书法的学习,安排美术教师授课,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硬笔书法基础知识和技能。借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初二以上的年级和高中,由语文老师安排,进行必要的硬笔书法练习,对愿意参加毛笔书法的学生进行传统书法训练。

  学校还专门提供场地资金,设置了“德艺轩”书法教室,规范书法教学设备,配备适合书法训练专用的课桌和文房四宝,由我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年教师鲁永光坐镇,全天向生开放,保证书法课专业化教学的开展。针对书法课程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根据学生需要编写教材、练习纸,保证书法教学、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师生书法学习的收获和转变

  学生书法学习的的检验除了参与每隔一年的全市学生艺术节大型书法比赛外,班级、年级比赛每学期一次。经过展览比赛等活动,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夸奖,学生也可以因为自己的书法特长而自豪。原来是老师、家长鼓励着来学,现在是学生主动来练习书法,这样一来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书法作品悬挂,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氛围。

  教师书法学习的的检验是板书和教案两大块,教师参与书法教育,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础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工作习惯的养成,提高了教师本学科的教学魅力。在每月展示的优秀教案中,从内容到书写佳作不断增加。在一年一度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优秀板书好戏连台。

  随着电脑的普及,曾经作为学生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书法学习不能渐渐远去。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字写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不错。所以,学习书法可以增强了学习者自信心,能提高个体的专研精神。那个人不愿意有丰富学识?做一个博古通今的人,那就让我们从学习书法开始吧!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5

  一、调研的目的

  新课改在我区已经实施了七个年头,为了总结我区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对本区小学语文常态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的范围

  城区部分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级小学。

  三、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各年级的百余节常态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教研笔记千余份,对学生作业、教师批改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进行了抽样检查,并针对问题适时召开了座谈研讨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百余节课,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百余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有效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

  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

  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有特色作业。

  5、培养能力方法美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像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6、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城内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三)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然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

  2、学校方面

  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城区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等车的时间长,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没办法有时就只好让学生自习,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旅差费。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一乡一校”过渡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中学老师过剩,不愿意到小学去工作,涉及到评职晋级等很多切身问题,没办法乡镇中心校领导决定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升到中学上课,甚至有的学校从四年级就到初中上课了,任课教师基本上是教不了初三的比较薄弱的教师,过去本来就存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这下问题就更严重了,教学双方都存在着彼此适应的问题,中学教师没有参加小学教研的机会和习惯,对小学教学不了解等现实问题。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许多教师感到难度很大。

  四、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

  为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研究型团队建设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送教下乡”,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2、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建立教研员网上工作室,通过教研博客这一媒介促进教研员与教师间的流通和交流,提高教研员的教研影响力和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满足备课的需求,开辟方便易操作的论坛空间,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在5d6d开辟了《教科版语文教师之家》论坛,申请开通新浪UC教研房间,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教研环境。

  3、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4、下沉教研重心

  常规教研网络化,放大“uc教研”房间的功能。一是面向全区教师组织各类学科活动,如:新浪UC视频在线专题研讨、教师培训、观课研课活动、集体备课,视频会议等,开展师生竞赛活动(美文诵读)、师生才艺展示、师生联欢晚会等。二是给各校搭建平台,使各校巧借新浪UC视频窗口,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外开放,与其他学校交流。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6

  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英语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学习,然而当前的英语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发展速度较慢或者说根本就得不到有效发展,为此,结合实际对英语教学状况,我展开了细致的调查。

  教学现状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从20xx年秋季起,我县各小学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从此,英语就列入了我县小学阶段课程。现阶段我校有英语教学班16个,接受英语学习学生850余人,英语专任教师5人,学历全为本科。

  十年来,小学英语这门新型学科在领导的关怀下和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原因,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慢慢地暴露出来。

  存在问题

  一、教学条件较差,缺少学习环境。

  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虽然现在农村小学都配备了一些多媒体电教设备,但这也仅限于教师上观摩课,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运用录音机、磁带和卡片开展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直接的体验。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家长存在偏见,缺乏高度重视。

  虽然小学英语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但由于受语文数学多年来主权地位压制,一周,二至三节的英语课当然被摆在了“副课”的位置上,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正确判断,认为小学英语学好学坏无所谓。

  小学生家长的英语水平一般都很低,尤其农村学生家长。当年他们都是上初中时才开始学习英语,且大多是英语学习的“失败者”或“逃兵”,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畏惧和说不清的酸楚乃至抵触心理。他们虽然明白学习英语很重要,但学好太难,甚至认为我十几岁时开始学都学不好,现在孩子从三年级(不足十岁)开始学也太难为孩子了。家长重视不当,还有部分家长并不愿意或者不知道怎样监督孩子回家听磁带复习英语。

  三、两极分化严重、英语补课成风。

  现在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二级分化现象,而且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增长,这种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英语不同于语、数,如果学习者在初学时跟不上,欠下了一些债,就会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英语课听不懂,感到英语难,对英语产生畏惧的心理。于是就开始补课成风,且不看市区,就看看小镇,街头林立的英语辅导班,生意异常红火,差生补,好生补,放学补,双休日补,寒暑假还要补,这是一些学生的心里话,一些差生平日跟不上,就利用放学、双休日在辅导班来个二遍,一些好学生则提前补,打个“提前量”,害怕上初中跟不上。

  四、英语书写凌乱、字迹无法辨认。

  在检测中,字母、单词、句子都会写,而且学生考试分数也不低,但只要你多翻看一些学生的卷纸和作业等,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英语书写存在着极其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字母书写不到位,有的离线出格,有的'又不能满格,还有的学生书写字母a、d、g、o、p时,上端开口不完全封闭,有的学生在书写r时多加一个弯??。单词与单词之间不留距离,一句话开头字母不大写,一句话写完不加标点,一看起来模糊一片,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考试高分低能、满口“哑巴”英语。

  现在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都很高,而且也很用功,都知道英语对将来的重要性,可是学生学习了几年英语后,发现除了能答一张卷纸外,不能做别的,耻于说英语,张口说不出

  英语来。

  六、只挑考试的讲、教材严重浪费。

  看看现在的教材,编写体例非常灵活,一篇课文中包括Let’s talk 、 Let’s learn 、Let’s read 、Let’s sing 、 Let’s make 、 Let’s chant 等内容,让学生在说、唱、玩、演、做中学英语,但现在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偷工减料”,只挑考试的讲,如Let’s talk 、 Let’s learn,而其它内容视而不见,而这些内容却恰恰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分数很高,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高分低能”,而且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低。英语是种活泼的语言,小学生一接触到时往往会满心欢喜,兴奋不已。可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逐渐丧失了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诸多的因素外,主要还应归因于我们的教师。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激情,充满希望,也可以把学生引入歧途,直至让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

  八、英语课时偏少,质量无法保证。

  按照课程课时安排规定,高年级每周只上3课时英语,中年级每周有2课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时间保障是很难成为熟悉的语言,大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主动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仅凭这几课时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效果并不太好,质量没有一定的保障。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记忆维持时间不长,每周两课时不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容易让学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九、教学评价单一,学生成为“学奴”。

  以一张卷纸,往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它只是注重学生的单词,句子记忆情况。学生的听说能力极差,忽视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

  针对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合理利用媒体,营造英语氛围。

  外语一直是最困难的教学学科,原因就在于缺乏语言环境。作为启蒙教学的小学英语,更要从语言环境上下功夫。英语小报、英语故事表演赛、绕口令比赛、英语小广播、英语歌曲联唱等都是学生喜欢的练习方式,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保持学生的兴趣,同时,学校应尽量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可以用电脑设计一些小朋友自己喜欢的卡通动画,卡通游戏,音乐小场景等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穿插进多媒体的课件中去。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时,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自己的口味。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可先专职后兼职分类培训。培训时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转岗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可以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及其内在联系,掌握必要的英语方面的常识,学习制作简单的课件等等,这些做法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信地坚持学习。

  三、搞好家校联合、促进英语学习。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应当认识并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校联系电话、家长会等形式多与家长交流,使他们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对他们监督子女听磁带复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将英语学习延伸到家庭,在家中创造学英语的条件和氛围。英语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大凡英语学习优秀者都有着良好的家教氛围,一名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家校共同教育的结果。我们要与学生家长多交流,得到他们的配合。让学生在家长的

  支持、鼓励下,认真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搞好英语学习。

  四、搞好扶优补劣,促进共同发展。

  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教师重视,我们教师要搞好平日教学,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更不要存在“学不好,向辅导班推”、“让学生上辅导班,减轻自己的负担”这些想法,争取让人人学好英语,争取让人人进步,对学生平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抓、狠抓,必要时可和家长携手共同管理。

  五、加强英语书写,提高学生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初学英语时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的笔画和笔顺在四线格上书写字母,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笔顺的示范,在书写单词和句子时,教师也应在四线格上示范,做到字形规范、斜度一致、间隔适当、行距均匀,达到要求后,再让学生在单线格和无线白纸上书写,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后就好了,教师切不可存在“书写好坏无关,只要能写对就行”这种想法就行,或教师贪图费力,不去严格规范、指导学生书写。

  六、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听说能力。

  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语言,在平日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能背几个单词、句子,知道些语法,考试能取得高分就完事了,大家可以发现,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都是和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如果能够让学生把这些所学熟练地说出来,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就好了,这些虽然考试不考,但是却比考试取得考分还要重要,为什么学校纷纷聘“外教”,为什么要搞“英语夏令营”、“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故事大赛”,我想,这也就是让学生能将所学张口说出来给别人听,能将所学创造地灵活地运用各种交际活动中去而已,我想,我们教师平日课堂要多搞这样的活动,虽没有学习环境,但我们要创设、营造。另外,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外语人才,是为了将来与外国人打交道、沟通,搞“哑巴”英语教学,就如同赵括的“纸上谈兵”,又将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入“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旧辙之中。

  七、合理利用教材,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教材,不要让宝贵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素质和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唱、玩、演等语言教学能力。每位英语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自修、进修等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打好语言基本功,丰富语言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使自己更自信地面对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首先要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只要克服信心不大,耐心不足,毅力不够等失败、挫折、焦虑心理,勇敢、顽强、信心百倍地对待英语学习,它就是件快乐的事,肯定能成功的事。其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动”起来。做到每一节课任务的设计力求出新、出奇、出彩,要多样、多变、多解,尽量使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操练对话的语言情景,让课堂环境“轻松活泼”。

  让学生喜欢学,乐学。

  九、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英语质量。

  可以和班主任共同管理,利用早自习,自习课时间,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十、采用多种评价,让学生喜欢学。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他们爱说、爱听、爱动等特点,把语言测试重点营放在主要检测他们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交流上。设计出形式多样、生动形象

  的测试题型,使小学生能在轻松、真实的环境中测试,同时注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好,这样既能检测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发现自身英语学习上的不足,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求真正达到小学英语评价的目的。

  当前农村开设小学英语课是在教学条件不充分、师资力量不足、没有成功经验引导下全面开设的,因此教学现状不近人意,但这是小学英语成长中必然要经历而且会逐步改变的。随着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不断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7

  培养学习动机,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变成他们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加之社会上各种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有意识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老师的一项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使学生正确想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和自己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的,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联系儿童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有成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满足和愉快的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

  为了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某科知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比如:学习数学,学习感到枯燥,如果教师从多方面启发和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就能产生学习兴趣,而正是这种兴趣,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生数学,另外,某一学科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学科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学生牢固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是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无止境,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意向和兴趣,因此,教材过深获过浅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介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籍,指导他们单击有关课外活动等。

  还要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不断增长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认识到学科内容的社会意义,还不一定能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把学生组织的到实践活动中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是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就是力量,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的不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学习,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如: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对阅读课外书不感兴趣的为班级选购图书并要他们向同学介绍这些书籍,收集有关书评等,这些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就能产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或由于基础差,感到困难,活对学习的意义缺乏认识,或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因而学习动力缺乏,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学生对其他的活动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学生各有优点,各有爱好,比如,有的学生爱劳动,有的学习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学生爱看文艺书刊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业学习上来。

  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些学校请科学家文学家和先进人物向学生做报告,或组织学生访问他们;或介绍学生阅读伟大学者的传记,组织学生看《居里夫人》、李四光等杰出学者的电影,先进人物的生动事迹,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对学生经常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5、创设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创设满足各种学习需要的条件,对于正在形成中想学习需要的巩固与发展极为重要,事实证

  明,学生对某学科的否定态度,同他们缺乏满足学习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条件有关,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不仅要注意确立各种学习需要,同时还要尽量创设满足这些学习需要的条件。

  6、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应用所学知道的成效等,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有益的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好好学习的愿望,实践证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的积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里学生说,就是给予及时的强化,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多学生的课堂上的答题、作业、考卷等及时作出评价,使学生知道正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他们能否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在教育活动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递着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也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引导者,学生心里健康的指导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学习学习努力。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8

  一、建章立制,构建教育管理网络

  根据《关于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通知》和《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我校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督导评价、年级组具体落实、书法工作室专业引领、语文教师组织指导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了书法教育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0xx年学校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社全国硬笔书法讲师团专家成员、赣榆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光担任专职书法教师,成立了书法工作室,负责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全校师生书法专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书法技能

  每年暑假,由书法工作室负责组织教师“三笔字”培训,要求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至今有两期150多位学员毕业,第三期培训拟于今年暑期进行。

  学校还不定期地聘请外来名家举行讲座。20xx年3月,中国通用格发明人、写字教育家、书法家黄德廉先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通用格写字法”培训。他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总结出“十二字”书法精髓,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快速规范写好汉字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辅导学生写好汉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推动了华杰书法教学的发展。

  20xx年我校组织一百多位教师参加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七届教师“三笔字”书写大赛,杨光老师获硬笔一等奖和毛笔一等奖;刘健、王有亮、顾绍蕾、郝田媛等老师分别获得毛笔、硬笔六个二等奖,另有十九人三等奖,五十六名优秀奖,获奖率在80%以上。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培训和比赛活动,教师的书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

  三、建立课程,提升学生书写水平

  书法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写好汉字,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成四个板块进行。

  一是开设写字课。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一节,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课间时间进行训练。

  有段时间,由我校刘建老师书写语文教材中的规范汉字,提供给学生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摸索,由杨光老师负责,组织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内容涵盖硬笔楷书、行楷书和毛笔字。目前师生统一使用杨光老师编写的书法校本教材,训练以硬笔为主、兼习毛笔。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需要,制定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学校要求利用书法课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习惯。“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是落实每天练习。学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练字,由班主任管理,语文老师指导。每天的练习,巩固了写字课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常态书写的水平。

  三是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特长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利用下午大课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命名为“展怀书院”,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内容以毛笔为主。学生在学习书法技能的同时,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丰富自身的素养。兴趣小组学生每年为学校书画展提供大量优秀作品,许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学楼墙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坚持日常写字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三环五模六度”模式坚持五分制多元评价标准,其中“美观性”一项要求“板书工整,要点清晰,概括性强,有吸引力”。此外,学生使用校本导学案有“书写等第”的评价;每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校本视导将书写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予以量化评估。这样,每堂课上,每一次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书写,教师都要认真指导和要求。规范书写已形成常态。

  四、丰富活动,彰显校本书法特色

  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振兴写字”启动仪式。由校领导和书法教师参加,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庆之前,学校出资,美术组组织,全体师生舞文弄墨,画画儿、写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时间训练,以争取拿奖。

  每学期举办书法教学观摩课活动。由杨光、刘建等老师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参加,研究书法教学,提高教师书法课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氛围设计、学生学习小组展示环境设计等,师生书法作品和板书书写评比纳入班级考评,分三个等级奖励。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官方牵头,与马斯顿学校和叶柔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施学生互访交流事宜。20xx年常务副校长杨国诗带领访学团与澳洲姊妹学校进行访学交流,师生书法作品漂洋过海,成了双方感情交流的纽带。

  此外,学生每学期手抄报评比由团委组织,参加省市各级比赛由美术组组织,活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仅以20xx年为例,我校一百余名学生参加书法报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刘常羽荣获金奖,另有两人获银奖,七人获优秀奖。

  五、美化环境,利用书法熏染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深厚感情,学校下力气美化校园。和以前相比校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学校新改建的.大门宏伟典雅,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九字校名,颇有“龙腾虎卧”的气概。进门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军方撰文、杨光书写的《华杰赋》,颇有“铺陈流畅”的风范。“中华英杰”墙上历代先贤鲜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时刻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校园西隅的“百草园”,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汉字,配上鲁迅的训导话语,发人幽思。国粹廊的楹联等书法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化教育,为学生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正对校门的英华楼上,六个大字“华杰创造未来”赫然映入眼帘;悦读厅内闪耀着“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触摸着大厅内的地球仪,教育的国际视野悄然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9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平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平时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3、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4、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水平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5、启发及建议

  5.1 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习动机。

  (2)利用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COM收集整理。所谓游戏化学习,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习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创造机会,学生讲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内容时,教师会请一些电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老师”,跟全班同学讲解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4)注重校本课程,融合本地文化。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地方文化比较熟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机地结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有关策略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0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着学生、学校乃至教育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总课题组的安排和指导下,我校从学校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等方面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队伍现状调查统计表和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在调研中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通过数据,分析本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工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师资配置情况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队伍现状调查表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队伍和学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合研究前期和后期进行对比,进行了如下分析:

  1、学校学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从教师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人数有所提高。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增加,兼职教师人数减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前期)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后期)

  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各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我校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

  2、学校管理队伍能力强。目前我校管理队伍共XX人,其中校级XX人,中层干部XX人,本科学历占XX%;中高XX人,小高XX人,中高级职称占XX%;XX人是国培对象,XX人是市级骨干,XX人是区级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高,是各学科中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科研中,都起着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自从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数据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师的配置上,从原来的大多数教师兼职其它学科到无一人兼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师的引进上注重了学历层次,第一次出现了硕士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大大增加,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提高;在职称上来看,中高职称由1个增加到3个;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了校级骨干的培养。整体上来看,教师更加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我校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各个课程的课时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课程的执行,用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的开展。

  2、坚持开发特色课程。我校长期坚持有特色校本课程,每周开展活动,课时为2课时,约80个组,分为校级组和年级组,其中铜管乐团、古筝队、艺术体操、民乐队等多个校级组外聘了优秀的指导教师,年级组由具有特长的校内教师悉心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充分激了兴趣,培养了特长,获得了发展。多个活动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各级比赛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特别是钢管乐团远赴奥地利,参加“相约维也纳一奥地利中国艺术节”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生能在其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展示自我,这正是特色课程的目的和成功之处。

  (三)校本研修情况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XX份,回收XX份,其中领导问卷XX份,教师问卷XX份(含XX份教研组长问卷),教师问卷的调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充分注重了调的全面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教师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持“满意”的态度,60%的教师“比较满意”,5%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

  5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满意”;4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特色,比较满意”;2.5%的教师认为“多是形式主义”。

  8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氛围浓厚,7.5%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研氛围,7.5%的教师认为除了组织的听、评课,较少走进别人课堂。

  综上看出: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效果持肯定态度,校本研修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没能参与其中,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师的需求。在“您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调查中,有40%的教师选择“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45%的教师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42.5%的教师选择“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培训因素的调查中,95%的教师看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什么?”调查中,95%的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在“您觉得参加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的调查中,四种活动:

  “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研究课与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四种活动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样,认为都有价值。

  从这几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在研修活动中,更倾向于研修的实用性,倾向于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内容。

  3、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自我选择。在“您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调查中,80%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还有部分选择了“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

  在“你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查中,有87.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有50%的教师选择了“在脑中回顾一下”。

  在“你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情况”调查中,32.5%的教师“经常阅读”,67.5%的教师“有时阅读”。

  在“你是否愿意承担各项工作,是否愿意自我加压”调查中,25%的教师“非常愿意”,52.5%的教师“比较愿意”,22.5%的教师“不太愿意”。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的反思,与同事进行交流方便又及时,自然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当问题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时,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成为更佳的选择。从对自主发展和加压的态度上看,一部分教师主动性较高,大部分教师愿意发展但主动性不高,少部分教师持排斥的态度。

  调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对师资配置、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对策:

  (一)优化师资配置的建议

  1、深入推行学科教师专职化。学科教师专职化,有利于教师对本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虽然目前我校教师都是学科专职的,但由于实际需要,有些教师实际是才开始接触到某一新的学科,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帮助,促进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所以,我们要继续维持学科教师专职的师资配置,同时要加强学科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培训,让专职教师更专业。

  2、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的学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引导,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

  推出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结构。我校的职称结构中,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不高,应着力提升。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推行科学的评价机制,给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的机会。

  3、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形成有良好竞争机制和学习氛围的团队,共同进步。市、区级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给予中青年教师更多的观摩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建议

  1、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有好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有好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颇具特色,尤其是校级组,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证,这一点应继续保持。而年级组课程的开发,对于一部分并不专业的普通教师而言,显得有点勉为其难。我校在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但这个特长精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教学给学生,学生有无基础等因素,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呢?学校可以精选几个课程,自主开发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对课程实施教师进行的培训,从而让校本课程更规范、落实。

  (三)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议

  1、营造良好研修氛围。研修活动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心理,如果一味地让教师觉得是负担,被动地学习,取得的效果会减弱,久而久之对研修活动会产生厌烦情绪。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为了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应注重业务领导与教师的平等关系,这是沟通的前提;注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注重实事求是的研讨风格;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坚持我校以往优秀的教研模式,同时,更多地将专家请到课堂中、活动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研修活动中,忌形式化,要注重对教学有实际作用、便于操作实践的内容,将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实处。

  3、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通过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实施,在校本研修中重视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学习、教学的研讨和自我的反思,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1

  聆听李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分析》专题讲座,使我对信息技术教学从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技术学科有其特殊性,同样也有优势,我们应该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沉浸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期末总结是每个学期末必做的一个作业,总结不仅让学生梳理了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与不足,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

  具有挑战性,需要灵感与创意,可以尽情发挥的作业;教师对作业的及时评价、反馈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就感,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关键要素。

  老师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讲解,而且让我觉得比较好的是老师的讲解重点在于原理,而不是具体细节操作,可以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自己探索开发细节。作业的形式也没有给我们很大的限制,留给我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是吸引学生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二、学生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信息技术课

  ●我感觉信息课十分有趣;

  ●在创新创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更让我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我的作业上榜的时候,觉得尤其高兴;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或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期末时打开我的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的17次作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三、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快乐体验等所引发时,就是出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表扬、成绩、奖励、社会压力等所引发时,则是出于外部动机。

  2、强化学习理论

  强调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外部事件。

  (1)正强化:通过奖赏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好成绩、赞扬和一些特权等来刺激、奖励学生,激发学生养成教师期望的习惯与行为方式。

  (2)负强化:通过迁移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如:利用不好的成绩、惩罚、剥夺权利等来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如一些小学生做作业是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3、需求学习理论

  人的任何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固有的需求和内在压力,而不是由外在的奖励和惩罚。那么,人有哪些需求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理论:

  一个人,只有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爱、自尊、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去满足更高一级的需求。

  需求学习理论:

  当学生投入精力到学习中,主要是想满足三方面的需求:成就、归属、影响力。

  四、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此外,玩计算机游戏是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事情,为此,我因势利导把游戏作为切入点,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

  (二)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发的。它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当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继续学习的愿望,间接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1、即学即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呢?我以为,即学即用是激发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信息技术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实不仅是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文字处理之后,拿到自己用计算机打印出的第一篇文章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都会给他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学习的兴趣,即间接学习兴趣。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创新的环境,应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学生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吸引学生去创新,通过思考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即学即用,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后面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任务,当然要确保这些任务与前面所学知识紧密相连。此外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加入一个综合性的大任务,集中体现前面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善于把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要设计一些环节来显示学生的才能,让学生经常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2、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50名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个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教学内容上有其难点,从上机教学的方法上又有其优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2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对我校教师队伍进行调研。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调研情况看,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资源及时得到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不断完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我校教师队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敬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只教书不育人。有些教师全局观念不强,不够团结,不注意自身修养、形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生源质量不高使得教师无法正常教学。我校属于乡镇学校,造成优秀学生外流。使得本校生源质量差。另外,部分学生家长忽视教育,将学校当做“托儿所”,只注重赚钱,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导致学生在学校、课堂无心学习,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教师长期面对此种情况亦会失去教学热情。

  (二)建议

  1. 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知识层面。使教师个体素质达到优良,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校教师男女比例不协调。部分教师还存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学技能,计算机等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组成不够完善。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

  3. 制定并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工作岗位责任制,教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常规通报,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成效,逐步实现师德建设制度化。

  二.整改措施

  针对我校师资队伍现状,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教师方面

  1.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自学、进修实现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2.苦练教师教学基本功。牢固练就扎实五项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说课评课、电脑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的一系列活动,使人人参与,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持之以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3. 努力完善教学环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上认真授课、课下认真评课、精心设计作业。对教师的备课、授课、评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认真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展示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行业形象。

  (二)学校方面

  1. 加强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学校领导队伍。

  2.坚持不懈的抓师德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教师为学校创造价值”的理念,创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建设一支高素 质的教师队伍。

  3. 抓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根据上级要求规定,要求广大教师本着教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形式的在职学习,尽快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4. 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养工程建设,完善培养机制,注重激励、考核机制。注重培养过程,保证数量,提升专业内涵,形成青年骨干教师的群体。

  (三)教育部门

  1.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优秀生源外流。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学质量差,导致优秀生源外流,进而打消在职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下降,优秀生源外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应注重优化教师队伍,留住优秀生源。

  2.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组织教师交流。要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与后劲,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部分学科教研活动较少,不利于学科建设。教师工作不能闭门造车,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授课风格及亮点,教师可以在听评课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因此,培养骨干教师,组织教师交流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个人的建设,只有教师、学校、教育部门共同携手,才能整体提高我校的教育水平,将我校教育送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认同的教育理念。当今中小学基础教育科研与实践的主题应当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上。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切入口,则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蓝云博士在《教育科学研究》20xx年第三期发表的文章中说:“每个教师都会同意这一看法,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不是学生智力方面而是动机方面。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决定开展此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课题研究。

  二、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校初中三个年级共计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2、调查内容(详见《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

  3、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座谈会与个案访谈

  在调查阶段,我们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以及学生个案访谈。这些座谈会与访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动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力求严密的控制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尊重实验的客观结果。在收集和解释实验数据时,以定量技术极其基础上的定性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取得真实反映实验结果的资料,并进行科学的综合性评判。

  1、如果你考试考了100分,你最希望__、

  a、爸爸妈妈夸奖我(占51.7%)b、老师夸奖我(占13.8%)c、同学们羡慕我(占3.4%)d、爸爸妈妈,老师夸奖我,同学也羡慕我(占27.7%)

  e、其他(占3.4%)

  2、______,你会很认真听讲?

  a、老师讲的知识是我很想知道的(占63%)

  b、老师上课很有趣(占13.8%)

  c、大家都很认真,那我也要认真(占18.5%)

  d、其他(占3.7%)

  3、你认为为什么小朋友们都想取得好成绩呢?

  a、取得好成绩的小朋友会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占38%)b、取得好成绩的小朋友会得到老师的夸奖(占20.6%)

  c、取得好成绩的小朋友会得到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光(占0%)d、不仅可以得到爸爸妈妈,老师的夸奖,还可以得到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光(占38%)

  e、其他(占3.4%)

  4、你有特别希望自己长大后当什么吗?

  a、有,(那是什么呢?)(占55.2%)b、没有(占6.9%)c、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占37、9%)

  5、你认真为了理想从小就要努力学习吗?

  a、恩,非常有必要(占100%)b、离长大还好远,以后再说吧c、学习好不好和我的理想没有关系

  6、你回家之后都是什么时候写作业的?

  a、爸爸妈妈或者家教老师催我的时候(占3.7%)b、我自己主动写作业(占78.9%)c、爸爸妈妈催我的时候还是不想写(占10%)d、先玩了再写(占3.7%)e、其他(占3.7%)

  7、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写作业,你认为那是为什么呢?

  a、就是不想写(占7.1%)b、作业太难了(占64.3%)c、我还想再玩一会儿(占17.9%)d、其他(占10.7%)8、你有没有上课不认真的时候?

  a、没有(占51.7%)

  b、有(占48.3%)那是为什么呢?

  a、我就是不想听(占7.1%)

  b、老师讲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占71%)

  c、老师讲的我都已经知道了(占28.6%)

  d、我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占57.2%)

  9、你认为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答:将来的理想(占8.7%);为国家而读书(占17.4%);为了以后更好地生活(占39.2%);有更多的知识(占21.7%);成绩好(占4.3%);为了大学(占8.7%)

  学生的学习是个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内部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内因,而存在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外部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一种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没有外因,更不能缺少内因。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比较复杂,从大的方面看,一般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从实践中可知,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50,同等智力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并非完全相等。智商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优秀,有的甚至是较差的。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原有知识基础差;其二,可能是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强,对所学的科目缺乏兴趣;其三,可能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责任感,懒惰散漫等等。可见学生的学业成绩除受智力因素影响外,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那学习动机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知道,人类的行动,常被各种复杂的动机所引起,饥和渴,爱和恨,名和利都可以引起个体的活动。人的行为的动机,一部分是生而具有的,一部分是由学习得来的。动机产生于需要,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需要。从社会上说,不进行教育和学习,不继承和发展前人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物质和精神活动就要停滞不前,人类社会就不能延续和发展。从个体来说,不学习就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更不要说发展和提高了。所以从根本上讲,学习动机是社会和个体的这种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或愿望,它对学习起推动的作用。

  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调查小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掌握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由调查结果可看出,小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而且可通过第五第六的调查结果看出,很大部分的小学生们的学习动机都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地由身边的人催着去学习、所以说,想要小学生有更好的成绩,不是说要发挥小学生们很大的主观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客观性、由第八题的调查结果就可知,若小学生们没有很好的学习状态,有超过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听不懂上课的内容,而不是自己真的不想听、再加上第二题的调查结果,那么就是说在这个方面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总结上第一题的调查结果,可以说小学生自己的学习动机的主动性已经很高了,那么想要更好地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其中老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父母也占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时候,老师和父母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

  案例1:六年级“轴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里,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桂林山水、脸谱、千手观音,出

  示交通安全标志,汽车标志的一半,让孩子们猜另一半是什么,这些精彩的华章都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彰显了数学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级“垂直与相交”

  教者在课接近尾声时,出示图片简单介绍意大利比萨斜塔,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比萨斜塔,同时思考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较坚固。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在传播数学文化的同时注重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作为数学新课程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不可否认,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看到了这样的情境。

  1、虚假情境创设

  在二年级《生日》一课中,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过生日,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后,教师播放《生日歌》,又问学生:“你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呢?”这样的虚假情境和无效提问,无非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2、虚拟人物设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

  3、过于追求趣味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

  不明确,单纯地追求有趣,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朋友……听课者正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教师问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欢。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感知。

  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三)课堂气氛追求“表面活跃”

  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以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学生冷静的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安静得做练习被认为是气氛不好。存在以下误区:

  1、 评价语言模式化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情况下,老师说“表扬”,全体学生就会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一节课出现几次或者十几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花哨,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2、 无效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兴啊?”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着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兴”。如果学生声音小,教师还要再追问“到底高不高兴?”学生无奈的回答“高兴”。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动画、要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小朋友解决问题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问学生,学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难道学生兴奋地大喊好就是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吗?

  3、 学具使用的随意性

  在课堂上学生使用学具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看起来大家都“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学具深入思考问题。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真实、朴素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

  相对来说,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摈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二)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座谈过程中发现教师们都认识到进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师也指出,目前的进修培训有问题,教师兴趣不浓、收获不大,学用脱节,影响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进修更加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加强校本培训是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强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它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它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其次校本培训的内容也有应变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内容而定。

  校本研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师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课例进行商讨研究;三是课堂研讨,对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学生情感体验等进行记录与评价。四是在当前开展说课、评课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实践表明,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开展一课多人上的活动,它是一种由多人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落实“备-讲-听-评”四环节,达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简易。同一集备组教师在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听课、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案、再听课研讨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发展。用“一课多人上”的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启发、帮助,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尽快地、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改变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

  教研员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也应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就可以一改以往由专家点评的单一评课方式,尝试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就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

  3、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可以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讨、研究。备课这一项工作,也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4、注重学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动综合化。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况且,学科教学的研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意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研活动更应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5、牵线搭桥,加强校际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校际交流更能促进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研训部门牵线,把同级学校按需要建立起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通过结对子,搞联谊等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同时搞好送课下乡活动。

  总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关于小学调研报告15

  一、调查目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20xx年9月中下旬,根据电大的有关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华池县元城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活跃不起来,学生对学语文缺乏兴趣,现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活跃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然而俗话说“治病得先知道病根”,我们只有先了解我校语文课堂不活跃的原因,才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我校的语文教学拨云见日,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面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以学生答卷调查与听课观察为,调查问卷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来拟定。低年级是拼音识字教学问卷。中年级是教学问卷。高年级是阅读教学问卷。从课前导入,课堂操作,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拟题,让学生作答,每班选出十名学生,让他们就本班语文老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的,做一个如实、客观的评价。通过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真实的反映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缺陷,才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调查结果

  1、读书方面:无课外书籍、无借阅图书、无、无语文实践活动。

  2、教师课堂教学方面:不进行口语交际、不开展课前说话。

  3、作业布置:无开放性题。

  4、教学语言贫乏无感染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平时我们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发现的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归纳出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调查(20xx信访工作调研报告)中,70%的学生没有一本课外书,60%学生没有到图书室借过书,50%的学生认为图书室藏书量少,不足于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80%的班级没有开展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60%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不能经常使用一些教学仪器辅助教学,如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等。由此可见,我校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学生唯一的发布者,教室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设备落后,没有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没有沟通课堂内外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也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在调查中,能够经常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没有一个班,开展课前说话练习的仅有一个班,而所有答卷的学生都一致认为喜欢课前说话练习。可见我校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不重视的积累与运用,只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而没有传授,识用分离。因此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语言表达差。

  3、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对语文教师的调查了解中发现,课堂中经常让学生质疑的、能够经常给学生小组讨论的也没有几位老师,但他们都认为大都是流于形式,并没能很好落实,达不到任何效果,甚至有老师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由此可见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是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现在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听讲——背诵——练习。课堂上出现三个偏重,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只是把学生看成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或“仓库”,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二是偏重于说教,即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抽象的理念和理论,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很少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训诫教化功能。三是偏重于考问,即教师比较喜欢把教学内容演化为提问去单向考问学生,让他们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地忙于应答,很少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虽然个别老师在课堂上也能让学生质疑、小组讨论等,但大多流于形式。所谓质疑就是象征性的让个别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却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喜欢提问。所谓小组讨论,也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话,具体说什么,有什么效果也没有汇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4、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教师评价自己的就是考试的分数,以考试的成绩来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80%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所讲的都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而对于作业的布置,80%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练习题,没有类似动手操作或调查了解之类的开放题,而完成作业的方式也是单一的。可见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应试教育还在唱主角。评价学生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单一,即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评价,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应试进行。课堂上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录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些内容考试要出的”,如有学生不听,便板着面孔大声训斥。课堂上没有动手操作,没有表演,没有质疑,没有感情朗读,没有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于教师包办太多,致使学生懒动脑,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教师说的便是标准答案。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出现搞小动作,开小差,甚至打瞌睡等现象。为了应付考试,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进行大量的字、词、句训练,除了完成练习册里的练习,教师还挖空心思印复习资料,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很少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活动式的作业,更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或完成作业的方式。

  5、缺乏教学艺术。在问卷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语文与老师上课没有趣有关,他们认为老师知识不渊博,讲话不风趣幽默,教学语言贫乏,上课只讲课本上的知识,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不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也没有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不懂得赞赏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只让学生尊重自己,而不去尊重学生。

  五、对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扭转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不活跃的局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齐心协力,出谋献策,全力以赴从以下方面投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1、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的主人”这一观点。

  在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倡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教师要善于鼓励评价学生。

  我们都知道,鼓励是教师的.法宝,是最有效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目光,从各方面学生,发现我们的闪光点,以不同形式做出激励性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的艺术在于鼓励和鼓舞,这样,学生可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中与老师、同学产生心灵的碰撞,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师生应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学生畅所欲言,质疑问难,敢于和同学争辩,也敢于和老师争辩,敢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同时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4、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学,如表演课本内容、讲、动手操作、实验画画以及开展各种比赛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特别是低年级教学要寓学习于游戏与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

  5、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语文,接触社会实际,在生活中学语文,又把学到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特别是作文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民情风俗、动植物资源等。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乏味,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还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总之让生活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

  6、作业形式也应丰富。有手工制作、画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文,比书面作业要明显增多,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7、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

  当课堂死气沉沉时,我们只是一味地埋怨当今孩子太难教,社会风气影响学校太坏,而没有从根本上查找自身的原因。应用发唠骚的时间去研究怎样才能把一篇课文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学,或者多用些时间看些书来充实自己,当今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要有一河长流水”。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有趣的老师,而只有教师本身知识丰富了,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才能征服学生。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兴高采烈而非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而非愁眉苦脸。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而非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而非越来越弱。因此,我们教师要用“心”施教,只有这样,我们农村小学活跃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构建起来。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