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乡村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1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我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通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通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通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2、绿化景观
将村庄重要节点和沿路闲置地块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建设,使村庄的流动空间处处成为精致的景点。尤其注重村庄的绿化建设,对原有大树进行保护,并以之为中心形成开敞绿地。景观建设中注重使用本地材料。
3、房屋整治
对破旧房屋进行了修缮治理,并不是全部拆除。对有历史回忆的老建筑进行了保留和重新利用。在修缮中对山墙、屋顶等有地方特色的符号进行强化。完整保留了村庄的肌理和形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与“土”零距离。
(三)随处可寻的旧居故土乡愁
保留和恢复了可以串起童年老家记忆的生活场景和故居。如遍布村庄的蓄水池,在恢复洁净后可以洗菜洗衣,还有老树,旧居等。所有能勾起故乡情的元素都得以保留,突出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和原生态。
(四)善良淳朴的乡土人情风俗
美丽乡村的更可贵之处,在于保留了文化传统和乡风民俗。乡村休闲游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于它能通过“对乡村既有文化的深度开发”,把简单的采摘、吃农家饭,升级为一种与时尚元素融合的个性休闲味道。大都市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生活让人心灵疲惫,而以乡村风土人情打造的慢城,让都市人有一个一到这里,就能自然慢下来的去处。
(五)完善健全的长效管理体制
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
老百姓的新生活习惯,基础设施的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要持续发展下去,除了把把美丽经济变为富民强村的载体,转化为生产力外,必要的管理体制非常重要。让村民的`主动参与,主动维护。以村为主体,制定村民公约,派驻规
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一是坚持普惠、特色、效益三原则
普惠就是全覆盖,使美丽乡村从盆景变成满园春色。工作的切入点选择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等。使农村具备基础生活条件,基础的通信设施,基础的公共服务。
特色是根据每一个村不同的产业特色、山水特质、饮食习惯、农村风情等等来规划,使得每个村每个地方都具魅力和吸引力。
效益,就是投入要有效益,建设要有效性。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跟它最后的经营结合起来,把美丽作为内在的支撑力和未来的后续力。
二是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
强调发挥村民或者村的主体作用,同时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进行。
三是村村都有规划员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针对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存在县级规划监管人员不足、乡镇规划执行监督不够、村庄规划监管缺位等现状,组建“村级规划员”队伍,并实现“三级管理有保障,规划监督全覆盖”。
三、辽宁“宜居城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思路
(一)、“宜居城镇”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1、“宜居城镇”镇(乡)域规划
选择县域内发展条件和现状基础较好的城镇进行示范建设规划,对示范城镇的总体规划进行核查,确保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对城镇规划已过时效或编制时期过久已不适应城镇发展需要的要进行规划的修编。
对镇域内村庄发展潜力普遍较好的乡镇要加大镇村体系规划的深度,以全覆盖的全域规划替代镇村体系规划。
2、编制“宜居城镇”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镇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从全镇整体景观格局出发,结合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布局。在镇区规划范围以内,建成区以外,主要以生态农田、滨水绿化、林地及花卉基地为主,营造外围连续且不规则的绿色生态背景,使镇区镶嵌在绿色基质之中,有利于将外围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新鲜空气引入镇区。
在建成区范围内,均衡布局块状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小区游园绿地、
街头绿地和专用绿地等,形成遍布镇区的绿地斑块系统。
沿主要道路和渠道两侧规划5~10米宽的绿带,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镇区绿色廊道,这些线性廊道交织成网状,把镇区孤立的绿地斑块与外围的绿色基质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串珠式的绿色空间体系。
重点打造一条贯穿镇区景观慢行绿道系统。
3、“宜居城镇”重点街路城市设计
对重点街路的街景立面进行整治,对商业广告牌匾,建筑色彩,路灯,室外家具,铺装,沿路绿化,交通设施等界面进行设计。
4、“宜居城镇”重要景观节点设计
选择乡镇主要出入口、市民中心广场、重要公建前广场、历史故居周边等开敞空间进行精致地设计与建设,形成名片和亮点。
5、“宜居城镇”镇区内“美丽村庄”设计
按美丽村庄的标准,选择镇区内的村庄进行建设,形成“宜居城镇”内城乡完美和谐的布局形态。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体系及内容
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为基础,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
1、县域“美丽乡村”村庄布局规划
选择县域内可以形成一条乡村旅游线路的村庄群进行示范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生态长廊。将全县的所有村庄进行相应的布局,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和宜旅则旅的原则,孵化工业经济强村、农业特色强村和休闲旅游强村,在规划上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在起点上就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保证领导班子能够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
完善建设连接广大农村地区的公路系统,使得乘车行驶在公路上,犹如穿行在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廊中,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2、“美丽乡村”村域自然风光规划
村域内的农田大地景观及村庄与田野互相辉应的美景是乡村独特的资源,这种自然风光给人进入村庄前第一印象,需要进行沿路风光的整治规划,使美丽乡村镶嵌在周边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
3、“美丽乡村”整洁村庄规划
在村庄整治改水、改气、改厕、改路的前期成果上,对村庄主要道路进行景观化建设。尤其是对道路路面,边沟,绿化,路灯等,进行精致的设计与建设。
彻底清除村庄公共空间的脏乱差现象。对所有的空地,闲置边角空间,进行见缝插针的绿化,不留死角。并对村入口,主干路沿线,主要广场,古树,旧居,坑塘水系地段及绿化节点进行重点详细设计,形成一条可游可赏的纯步行绿化景观廊道。
以朴实农庄风格对农房进行美化整治,拆除破旧危房及违建。
对农庄院落按关东风情进行整治,对宅前入户门周边,围墙,庭院进行每户逐一的设计,采用农家风格的材料和形式。
4、“美丽乡村”山水乡愁规划
每一个村庄都有浓郁的色彩,充分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挖掘农村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美丽村庄。
建设中选用当地乡土材料,突出原生态,原汁原味。呈现出东北农村关东风情特有的野味、土味、农味、鲜味。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2
基本概况:
地处XX县南大门的韦庄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土地,画坛名宿韦江凡生养之地,孙文骁将耿直落幕于斯;这是一片升腾着希望的土地,西韩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交汇镇、秦202线穿境而过,属全省107个重点镇之一,陕西农业产业化园区建立于此。为推进本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展开调研。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目前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部分农民群众不仅没有做到“自扫门前雪”而且整治工作只要涉及农户的东西,开口就要钱,直接影响到了村庄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少数村干部存在着为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庄规划有待完善。重点整治村和特色村的建设规划能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部分一般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
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
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一般整治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美丽乡村建设急需改进的一些地方:
必须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镇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
必须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各类报告
必须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
必须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等宣传形式,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的热门课题,随着中央一年比一年更重视三农问题,美丽乡村建设也越发成为关注和焦点。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为农民,内容包括让农民口袋鼓起来、乡村面貌美起来、社会风气好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和基层班子强起来。美丽的韦庄,一定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越走越好。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3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镇***村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景区形象,在全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西南部10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西距县城4公里,东接***镇**村,西连**乡**村;南与**省**市***接壤;北与**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85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总人口1607人。农民纯收入6300元。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3名。***村是省级优秀基层党支部,并被评为市级文明新村,20xx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xx年被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新农村建设获得了省政府表彰,20xx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二、美丽乡村建设优势
一是区域性政策优势明显。***村所在的***县属于**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区域,是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这让***村容易享受到相应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是生态优势突出。***村总面积4。5万亩,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该村是河南省级生态村,气候宜人,景观优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淮河源主干河道自东至西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水草丰富,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湿地。境内有笔架山旅游风景区、祖师顶道观名胜旅游地。独特地理条件下的生态、气候、植被等,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连的生态系统,山绿天蓝水清,自然生态优势突出。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传统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花卉苗木、板栗、中药材和养殖业等,目前已形成了万亩木瓜基地、千亩茶叶种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猕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态基地。此外,***村利用其卧山滨水近城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景点游,带动旅游及饮食业的发展,拥有“农家乐”40多家,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村隔淮河与G312相邻,距离***县城5公里距离,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五是领导重视优势突出。***村是***县的3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之一,20xx年被评为全市“十大特色村庄”,项目建设受到了南阳市及***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就该项目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示范工作。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坚强有力,干群关系融洽,在申报项目上,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并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
三、规划发展
***村美丽乡村建设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贯穿传统村落的保护,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突出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村庄。根据***村生态山水资源,将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休闲旅游区、新村新貌提升区、户外健身野营区、花卉苗木种植区。通过四区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营造环境、发展旅游、带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四、支柱产业
一是以苗木花卉种植业为主,培育特色产业。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为依托,开发山水宗教旅游,在***村内规划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兴建“农家乐”家庭食堂100个,重点宣传推介***烤全羊、***炖鱼、老鸭汤、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饭、锅贴馍、凉面、萝卜丝闷饭等主食。
五、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绿化亮化工程,给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公厕建设工程等10个项目。
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个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是***村文化广场项目、旅游服务广场项目、村民广场等3项工程。
目前,***大桥已建成通车。8公里环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铺垫,其中2公里铺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打造两处可视绿化景观20亩。以徽派建筑为主,完成10户农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厕5所,完成改厕200户。新建文化广场1处。
六、资金来源
***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1346万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补助资金62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7万元,整合资金46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指挥部,要求县直各部门积极主动去完成各项工作,配好建设。***镇成立了***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领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为重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工程协调、衔接工作,监督督促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一要建立健全县相关部门及乡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应,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的要求,加强沟通交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二要加强监管,对内严格要求,对外宣传到位。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主动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质量。
三是加快资金筹措。一是争取上级奖补资金,集中建设,建出精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市、县要足额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配套资金;三是整合各专项资金,加强部门衔接与协作,集中使用资金;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平台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及个人捐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对于整合专项资金,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单独账户,单独核算,确保整合专项资金的利用。
四是严格招标采购。工程项目全部按照招投标法的要求,实行招标采购。首先进行项目的组织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认真设计,对于必须招标进行设计的项目,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有水平的专家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工作。其次对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招标要求,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要求实施,严格按照发布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组织评标、中标的程序进行。
五是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组织项目建设,发改委、农业局、财政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实行全程质量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执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主要负责人、参建单位的领导和主要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六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手续,严禁挪用和挤占。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做好项目资金的领拨、支出原始凭证归集、审核、报帐等工作。
八、存在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其余部分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二是村庄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规划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
三是认识不深。部分干部群众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强调村庄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强调乡风文明的少。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厕所、房前屋后的环境等问题时,总是拖进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方面缺乏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四是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九、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村美丽乡村规划结合村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结合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县直部门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部门要积极参与***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该村提供物质和财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亲属捐赠一点,支持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的保障办法。按照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村庄整治新旧照片对比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4
根据xx市美丽xx·清洁乡村活动部署,南美丽办发〔20〕65号文精神,按照县美丽办指示的工作要求。为了反映出横县新福XX村委XX村的群众最盼、最难、最怨、最忧等问题,本人在20年11月对该村开展了X次调研。现将调研工作内容作如下总结:
20年11月X日,本人对XX村的群众开展(走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调研工作。其中XX群众反映最盼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XX群众反映最难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XX群众反映最怨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XX群众反映最忧的`具体问题是…,经本人和村委干部研究,其具体解决办法是…
所做的三带三问三帮(即:带政策、带技术、带感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帮定规划、帮跑项目、帮解困难)具体事件、事迹。
我们(挂村责任干部、新农村指导员、村委干部等)通过调研工作要做到三带三问三帮,把XX村的清洁乡村活动打造成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民生工程。让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清洁乡村活动中。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5
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
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xx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我便到村委会处询问,近年来,县里的一些主要变化和重大举措,村委会的有关领导便详细的向我说起了,家乡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进步方面的各项举措。
调研实践近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很多曾经被污染然严重的地区已被彻底清理整顿,基本恢复了干净整洁的面貌,不同地区的整顿效果虽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有了很好的改观。下面我就调查结果,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我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走访调研,从中有了感悟,有了行动。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风防沙,防止水土流失。
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唯一一条流经我县的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造纸厂就沿河而建,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河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边缘仿佛是污秽的沟渠一般。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县里对于经济建设的高涨热情,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县里也开始抓起了生态文明建设,走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企事业单位,坚决给以整顿,甚至关停。不少企业受到影响,但是县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的很坚决彻底,对于像造纸厂这样屡教不改的单位,坚决予以关停处理,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其他企业的情况较好,都积极配合着县里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污水先处理后排放,不处理不排放,从而很好的控制了环境的继续污染。
生态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招商引资一直是我县发展的一项重要渠道,近年来有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来我县实习考察,投资建设不少工厂,发展了经济的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引进了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科技的进步,一举多得。
我先秉承“建设生态文明、开发清洁能源、彰显绿色魅力”的思想,开展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风沙源治理步伐,通过建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经济型造林模式,建起了植物园,院内有很多品种的植物,农作物和果树,退耕还林也使得大面积土地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加大了土地覆盖率。
我县严格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全民动手,全县范围内搞绿化,搞发展建设,大家积极参与,让绿意充满乡村。本次寒假回家,我切实感受绿意满怀的感觉,街道两旁路色的松柏排成两行,每隔一段会有一棵其他树种,还有已选花花草草,在体验生活美感、感悟生活质量提升之时,人们对于生态文
明建设又多了一份支持与认可,投入更大的力量支持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些走访中我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环保的问题,大都意识浅薄,并不以为然,似乎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半信半疑,反而看我有些莫名其妙似的.静下来想想,也是,他们一直都在为生活忙碌着,都是在以被动的接受生活,从来都没有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他们被习惯所掩埋了他们的那份特有的好奇.如果抛开一切的问题,只让他们考虑这些的话,我相信他们也会想我一样的!现在人们的思维已成了定式,三言两语是改变不了什么的,
现在能做的只有从一些小事来感化他们,让他们亲身的体会到环境的严重性,他们才会有所改变的.一些事情如果你没亲身体味过你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这就像一句真理影响着广大人民。举一些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来让他们自己感悟!我知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着急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希望每周都能有一两节课来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由不懂到了解,由了解到认识,由认识到理解,这一过程。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有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
其实它们都离我们很近,也可以说贴近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我们都把它们忽略掉了,是我们的遗憾,因为自然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扩大。虽然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生产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也在下降。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很多地区有着严重误区,认为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科技发展,就必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思想上,我县能够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办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理办法和处罚形式。
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严格要求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污水废弃的排放。
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不仅是这个方面,在那个领域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对它好了,他自然会对我们好的。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现在总是在不断的发生自然灾害,什么龙卷风啦,什么海啸了,什么地方又有洪涝灾害啦,什么地方又有地震了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回馈给我们的礼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解释那。
我们无言以对,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尽管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罢了。自然界就像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他也笑,一样的。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只有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的!扯到的虽然大了点,但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回到主体上来,环保的问题真的是非常的重要,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为了我们的家乡更加的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6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牢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密切党群关系,扎实开展结对帮扶、走访调研活动,我到联系点xx镇xx村进行了调研走访。通过与村干部、党员座谈,到群众代表家里走访,了解了xx村的基本情况,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对该村下步建设我市“美丽乡村”试点村提出了建议。
一、村情概况
1、基本情况。xx镇xx村位于黄河小浪底大坝北岸,是小浪底大坝库区的第一个村,也是xx镇小城镇规划“两带三区”的黄河文化休闲区,全村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x余亩,现有居民x户、x口人,x个居民组。该村“两委”干部x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x名,高中以上学历x名,35岁以下x名,60岁以上x名,党员平均年龄x岁,村党支部曾获河南省五好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村也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示范性文化大院等20余项荣誉。近年来,该村瞄准建设“小浪底库区生态旅游第一村”的总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水资源,立足生态做文章,已发展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
2、产业发展现状。该村是随着小浪底水库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典型移民村,是后靠安置村。依托水资源和工程建设优势,长期形成了水产养殖、机械运输、旅游服务“三产鼎立”的发展格局。一是利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后,xx村50%面积被淹没,形成了广阔水面,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该村养鱼户近30户,网箱养鱼达到x余箱,主要是从事鲤鱼和鲢鱼养殖。二是借助区位优势发展运输业。由于地处小浪底坝系工程核心区的特殊地理优势,机械运输业发展很快。目前,该村有私人铲车7辆,挖掘机6辆,吊车4台,大型货运汽车22辆。仅机械运输业一项每年为村里带来x余万元的收入。三是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服务业。借助黄河小浪底国家级风景区优势,该村利用广阔水域空间和秀美风光,积极完善旅游设施,投资x余万元,修建黄河楼、巨龙亭、龙凤阁3座观光亭,建成xx码头,购置游艇、游船x条。十几户村民先后发展餐饮、旅社、超市、照相、出租车载客等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四是积极转移劳动力发展务工经济。为解决土地减少造成的劳动力剩余问题,该村积极与广州、云南等地企业联系,输出青壮年劳力x余人,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组装,月收入都在x元以上。剩余的留守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层次稍低的村民,大多在小浪底建管局从事保洁、物业管理等工作,务工经济已成为xx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村128户,30余户从事水产养殖,x余户从事第三产业,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基本形成了户户有项目、家家有产业的格局。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该村抓住“百村富民”工程和生态村建设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x余万元,建成村级文化大院,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游园主体工程,高标准完成“文化一条街”建设;投资x多万元对休闲文化广场、小游园进行提升,修建“丹凤迎春”村标一座,实现道路、通信网络全覆盖。二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积极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形式,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现代观光农业,探索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并筹资x余万元,实施引黄提灌工程,将x多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条件。三是持续整治村庄环境。以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先后投资x余万元,拆除破旧房屋、清除垃圾堆,规划建设村口游园,建成文化剧场、绿色休闲长廊等;投资x万元,安装路灯x盏,使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亮化;投资x万元,对庭院外墙进行统一粉刷,营造红瓦白墙效果;注重清洁长效机制建设,成立环卫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统一处理。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素质需要提高。xx村虽然富了起来,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不新。满足目前生活水平的村民多,追求高质量富裕型的少。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经调查统计:村民x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x%。三是技能型人才缺乏。具有一技之长的人约占x%,大多数缺乏致富本领,尤其缺乏非农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二)农民增收步伐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水产养殖品种单一。目前村里的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是传统的鲤鱼、鲢鱼,经济效益不高,便宜时价格仅x元左右一斤,可引进中华鲟、红鲤等名特优品种。二是种植业以传统农作物为主。大多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群众认为种粮食最可靠,思想不开阔。要围绕观光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流转土地,引导发展名特花卉、特色水果、生态观光农业。三是缺少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虽然持续招商,但收效甚微,没有引进一个像样的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项目。
(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xx村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在走访中发现,塑料袋、粪便、建筑垃圾等随处可见,部分地方土地裸露,绿化不到位,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观光和人居环境;村里供排水管道缺乏统一规划,有生活废水乱排现象。
(四)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里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基本上没有企业,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明显。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xx村被列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我就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谈一下个人的建议。
(一)立足水资源和区位优势科学定位。xx村地处小浪底景区,有山有水,不仅拥有一流的自然山水资源,而且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好去处。xx村可借助小浪底风景区的辐射带动力,大力发展集观光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只有明确自己的优势,才能定好位,定好位后,就瞄准这一目标全力建设。该村确立的“建设黄河小浪底库区生态旅游第一村”定位,方向准、目标明,以要围绕生态和旅游做文章。
(二)围绕生态和旅游编制规划。一个国家、地方的发展必须要有规划做引导,一个村庄要长足发展,同样需要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更离不开规划。要站位全市乃至全省沿黄旅游发展的大局中,去科学规划、超前规划。要积极与国内旅游业界的专业院所接洽,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广纳谏言,不惜代价编制规划。当前需要:一是确立规划先行的思想。按照“发展求特色,建设出精品,创新当尖兵”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地、高标准地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充分认识xx村所在区域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历史和人文背景、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确定发展模式、建设规模,合理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周边旅游景点的互补融合。三是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在规划的指导下,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小浪底北岸新区和镇里的整体规划衔接,每家每户的建设要遵守村里的规划,统一标准、样式、特色进行,不能随便建设、违规建设。
(三)遵循自然条件有序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按照“遵循自然、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分步推进”的思想,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一是因地制宜。根据村里的地容地貌,依山就势进行建设布局,民房统一风格样式,不需要拆除统一成排字房;绿化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度追求高档名贵树种,要适应本地气候、土质条件,可以绿化梨树、桃树等林果树。二是量力而行。村里现有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游园、观光凉亭、文化一条街等,健身器材齐全,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减少不必要推倒重来的浪费。比如居民区较为集中连片,房屋规划建设风格也较为统一,就是2000年建设的房屋格局较小,外观老旧,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对民房进行立面提升改造。三是突出特色。立足该村地处小浪底国家景区的优势和鲤鱼养殖的主导产业,美丽乡村建设采取特色产业主导模式。重点是提升大河广场的黄河文化内涵,建设“黄河民俗文化一条街”,开发乘船垂钓、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旅游项目,通过渔家秧歌、祭河仪式、饮食习俗、渔民舞龙、大鼓、渔家号子等民俗活动,策划摄影比赛、烹饪大赛等,展示鲤鱼文化、烹饪文化、黄河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加快推进黄河鲤鱼餐饮文化主题品牌建设,打造“黄河鲤鱼餐饮文化”特色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四是分步推进。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分成阶段,制定台账,责任到人。搞好宣传发动,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去规划建设。建设推进要根据条件情况,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推进一项,把好标准质量关。
(四)整合要素形成合力。积极探索,用好用活国家和市政府制定的旅游开发、土地流转、生态涵养等政策,加速要素的叠加和资金的整合。一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对山、水、林、田、路统一设计施工,搞好修路、绿化、土地流转等基础设施配套,引导农民进行多种经营,发展有前景的“农游结合”项目。二是与城镇化建设结合。统筹考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利用小浪底北岸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争取供排水、垃圾处理、桥梁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按照基础设施城市化,村庄建设景区化,景观建设园林化的标准建设。三是与生态环境整治结合。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持续整治环境,形成美丽乡村保洁的长效机制。四是与招商引资结合。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项目招大商,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7
——如何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
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处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我县尚未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基于以上情况,我组织驻AA镇工作队全体队员开展了AA镇建筑垃圾产生、分布及管理等情况的综合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
一、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一)占用土地,降低土壤的质量。随着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建筑垃圾堆放点在增多,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建筑垃圾中的某些成分逐渐渗透进入土壤改变土壤的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
(二)影响空气的质量。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会产生腥臭,细菌、粉尘会随风飘散,造成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的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三)污染水域。建筑垃圾在堆放或填埋过程中,受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复杂,一旦进入饮用水源,将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四)影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大量的城市建筑垃圾堆放杂乱无章,占用很多城市空间,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严重影响清洁乡村活动的.纵深开展。
二、AA镇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AA镇建筑垃圾处臵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很多细化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表现为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现象较为严重,如瑞雁社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地方,就存在着严重的建筑垃圾违法倾倒、堆放现象;运输过程中的撒漏现象也较为严重。总的来说,AA镇建筑垃圾管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管理难度大。随着我县城区的不断扩大,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建筑垃圾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部分运输业主存有侥幸心理,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违章清运活动,致使建筑垃圾乱倒、沿途撒漏等问题突出,难以得到有效根治。
(二)处置场地缺乏。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各类建设、建筑、修膳工程大量增加,建筑垃圾排放量不断增多,但建筑垃圾的堆放场地相当少。全县至今还没有一处专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致使建筑垃圾处臵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目前建筑垃圾的消纳大多是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自找出路或找个体户运输车辆运走后随意倾倒,或是找已经被人为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继续堆放,而这些地方并不是规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致导管理部门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县城的建筑垃圾排放和受
纳处理,影响管理效果和效率。
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缺乏,使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得被倾倒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成了二次污染。
(三)运输市场混乱。目前,我县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越来越多,这些运输车辆基本上属于个体运输车辆,或在一些运输公司挂靠的车辆,多数没有蓬盖或封闭设施,管理松散,而且参与建筑垃圾清运的车辆也有少部分是无牌无证、车容车况差的“黑车”,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建筑工地业主唯利是图,全然不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有意招揽这样的低价车参与运输。这些车辆进入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以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是多装快跑,野蛮运输,逢路就跑、逢空地就倒,造成建筑垃圾一路抛撒,导致很难监控,严重影响市容。
(四)部门协调不够。建筑垃圾的运输和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规划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处臵场的统一规划并负责建筑工地源头的管理;市政管理部门应负责查处建筑垃圾抛洒、偷倒、乱倒等行为;交警部门负责车辆运输违章的查处,对超载、超速行为严厉打击;公安部门负责执法保障。要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建筑垃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管理合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而目前,我县仍没有形成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这是导致建筑垃圾乱倒,运输撒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鉴于AA镇建筑垃圾处臵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运输、处臵
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有利于改善我市城市环境卫生。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出符合我县具体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地方性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规范性条例,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认识到乱倒乱堆建筑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使我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四、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尽快出台《AA县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使我县建筑垃圾管理更为规范,监管依据更便于操作,更为符合实际。加强行政许可,严格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的准运条件和资质管理;尽快明确建筑垃圾处臵收费标准。
(二)完善专业机构及专业队伍,建立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成立AA县建筑渣土管理机构,隶属县环卫站,落实人员和专项资金,对城市建筑垃圾、渣土(泥浆)进行有计划地统一协调和管理,探索源头管理、标本兼治的举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执法联动和协调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渣土管理部门为主,城管、建设、国土、公安、交警、环保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城区为主、城乡协调推进的区域执法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市容监察支队处理为主,市政、交通、公安协同处理的执法新模式。
(三)加快建筑垃圾专用消纳、综合利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的规划建设,为城区及周边建设工地的渣土提供临时性的建筑垃圾和渣土转运的消纳场地。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8
我们青干班二组全体学员一行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XX县石塘镇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整体印象
1、目标定位准确。石塘镇立足本镇实际,提出了“美丽石塘、养生胜地”的新目标,既契合全县的发展思路,又充分考虑了镇情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科学的、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2、整体规划有序。区划调整后,石塘镇党委政府及时对全镇的村庄建设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了“一心两带三区块”的总体布局。整个规划起点很高,既分层次实施,保证了有序推进,又突出了各村的特色。
3、建设规模大气。全镇累计整合各项资金1500万元,专项用于“山水童话乡村”建设,20xx年全镇就有18个村建设实施,真正体现了大投资、大手笔、大成效。
4、产业文化融合。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石塘镇小顺村的石文化、高畲村的畲家文化、桑岭村的汀州客家古建筑文化等,全面提升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实质与内涵。
5、组织措施有力。实行童话乡村建设项目领导负责制,与镇干部年度目标考核、村干部报酬相挂钩,实行建设进度周通报制,并进一步发挥村干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等。
二、横纵对比分析
首先,从乡镇角度看。拿石塘镇与龙南乡对比,两个乡镇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相比较而言,石塘镇基础好,建设规模大、建设进度快、建设成效好,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其次,从县市角度看。XX县抓住“山水童话乡村”主题,注重特色化、品牌化、系统化、项目化、有序化。XX市注重规划编制、彰显特色、资源整合和项目报备,两县市均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这个主题,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第三,从全省角度看,不论从建设规模、建设品位、美丽程度上与发达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都有较大的差距。
通过对比,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1、村小布局散。大量人口外出、社会效益值低等,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资金缺口大。丽水经济欠发达,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本级补助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需求。
3、美丽不持久。部分村受条件制约,易出现建后无人管理现象,只是一时之美丽,很难持久。
三、几点想法
(一)什么是美丽乡村
丽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每个村均能达到省里提出的“四美三宜”要求,所以,要立足实际,找到自己的单项美丽点,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二)怎样建设美丽乡村
1、准确定位。受基础条件、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不能一味想着怎样做大,一夜之间就改头换面,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发挥出最大效益。
2、分类指导。要对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有重点、有梯度、有选择,将资源、资金进行整合,确保集中建设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
3、产业结合。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才有更多的精力把乡村建设的更美。
4、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是基础、建设时载体、文化是灵魂。我们要把历史名人树起来,趣闻典故挖出来,古村旧貌整出来,山水资源靓出来,民俗山歌唱出来,努力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具备特色文化的精品村。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9
一、基本情况
张家寺村位于前河乡西南部,距民和县64.5公里,距前河乡2.5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辖6个社.全村总户数415户,总人口1850人,劳动力1239人,占总人口的67%,其中劳务输出743人(次),占劳动力的60%。全村均安全用水。全村的收入主要是以劳务输出和种、养殖业为主,其中劳务输出收入占60%,种养业占30%,其它收入占10%。张家寺村耕地总面积2268亩,林地935亩,绿化覆盖率21%;人均耕地面积1.23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为主。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根据《2014年青海省“高原美丽乡村”活动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总体要求,为顺利完成2014年前河乡张家寺村的“高原美丽乡村”活动各项共建任务,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全村各项投资共达484.9万元(其中两房改造项目资金达304.4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县新农办的检查验收。
1、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根据群众自愿修建,已完成危房户68户,奖励性84户,总投资达304.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2、根据县“高原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的安排,共修建大门58个,围墙980米,修建了村文化广场1150㎡,总投资达120万元,目前已投入使用。
3、以海东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帮扶的20万元资金为契机,引导群众自筹10万余元。主要将平时群众倾倒垃圾的零散地平整修建了小型停车场2处,一处中心花园和3处景点小花园,修建涵洞1处,在村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及体育健身器材;有效的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4、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1.88公里的断头硬化路建设,投资达28.5万元,改善了未改造部分群众行路难问题。
5、投入资金2万元,租用清洁车辆,全面清理了道路两旁和村内主要巷道及河道内的垃圾及杂物,有效整治了“六乱”现象,并拆除了主路两侧部分违章建筑、危旧房、厕所等违章建筑。同时,制作了卫生保洁倡议书、村规民约、保洁员制度等展板。将保洁工作纳入长效机制管理。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乡党委、政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县委、县政府的具体部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努力打造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为目标,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措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一名副科级领导和一名专干专门抓,村干部直接抓的`领导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任务,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全面指导和督促落实。
2、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观念。
此项工作是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抓好全面落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关键。因此,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召开由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及党员、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各类会议。大力宣传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全社会参与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推进公共事业建设,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虽张家寺村经过近几年在水、电、路等方面不断得到了改善,但基础设施与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极不适应。因此在本次建设中以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公共事业为出发点,在县委、县政府专项资金的安排下,积极联系帮扶联点单位,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多方筹资,对道路、住宅、围墙、大门、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卫生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和修建,通过建设主要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观,加快了村庄整体发展进程,并通过“六乱”现象及村庄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保洁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得到升华,为今后农村保洁工作的长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1、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基础设施标准不高,不完善,与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不断筹措资金,推进公共事业发展。
2、因群众思想不够解放,主人翁意识和创新意识差,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积极投工投劳建设家园意识差,实现“高原美丽乡村”目标还有一定的阻力。
3、因村庄建设初期未形成规划,建设现状混乱,加之本地区大部分群众以农业为主,文化素质不高,环境整治难度大,保洁工作进程缓慢。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10
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池河镇青岗、三和集镇尚庄、定城镇宫集、西卅店镇高潮新村等省级示范点建设和西卅店镇集镇建成区整治情况,听取了县美丽办现场介绍和综合汇报,并就相关工作开展了座谈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7521”工程(高标准建设好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20xx年度建设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二龙回族乡、仓镇回民村2个民族风情镇村,完成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和11个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打造1条“百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实现了由往年的“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通过上下努力,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应建11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准备迎接省级验收;20xx年度乡镇建成区整治和中心村建设成效初显,投入4000多万元招标组建了专业保洁公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完成了20xx年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主干道沿线的遮阳棚和违法建筑拆除任务, 198个建设项目已完工40个,5个省级中心村拟建95个项目已完工34个,11个市级中心村全面开展了垃圾治理、卫生改厕、房前户后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通畅等工作;启动了20xx年度1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选定和申报工作,其中9个乡镇和5个省级中心村总规和建成区规划已编制完成。
二、存在问题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美”目标还有较大距离。虽然20xx年度中心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20xx年度的前期建设工作比较落后,各乡镇、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思想重视不够、项目开工滞后、建设进度缓慢、脏乱差现象突出和产业发展缺位等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美丽乡村建设宣传不够,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认识上存在偏差。县直各部门认识不高,与乡镇缺少有效沟通,联动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对点帮扶成效不佳。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了解不足,错误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为,依然存在“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很多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不支持、不配合,开口要钱、伸手拿钱,不给钱不谈事,对乡镇村安排的任务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少数乡镇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全面,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一般工作来开展,工作被动应付,前期当甩手掌柜或等待观望,后期匆忙慌乱,造成工作脱节和落后局面。
(二)规划引领不够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全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地的特性,编制完整、长远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开展多年,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性意见,今年初,各乡镇又编制了乡村建设规划,但乡镇规划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科学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乡镇驻地建设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乡村特色性不够。部分项目建设规划频繁变更,存在规划建设脱节和“边干边看”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乡镇驻地沿街背巷整治雨污分流及水电管线规划布局不合理。
(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重点沿线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建设的现象,对如何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提升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业产业培育、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多数乡村还没有支柱产业,现有的产业规模小,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专业合作社松散,农民增收效果不佳。
(四)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全县一盘棋统筹,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力管护和长期投入。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导致资源、力量难以整合。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集中连片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各乡镇配备了保洁公司,但是由于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且对保洁人员履职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多数中心村杂草、垃圾较多,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现象十分普遍。
三、工作建议
建设美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造福百姓的最大民生工程,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准确把握上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再加压、再发力,大干快干全力推进。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现阶段我县的中心工作,要抢时间,抓进度,举全县之力,打好攻坚。一是加大宣传,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的惠民工程,并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二是部门履责,做好服务。相关部门要与乡镇多沟通、多协调,主动对接,并经常深入乡镇指导帮助开展工作,排忧解难,分担压力。三是提高认识,精准发力。乡镇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在当前第一要务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熟悉流程,把握重点,围绕省住建厅《导则》和《省考核验收办法》标准,及时补差补缺,亲力亲为抓落实。
(二)注重规划实效,确保按规执行。创建美丽乡村需要有科学规划作指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项目谋划,切合实际做好规划设计。一是把合理布局、环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注重全域规划理念,把农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实施体系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多征求本地专家、乡镇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意见,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同时避免无序化发展。三是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做到严格按规划建设。
(三)科学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一是培育精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导农民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兴起美丽产业。三是强化激励引导,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促进产业大户、农产品合作社、招商引资项目向美丽乡村示范点集中。
(四)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建管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持续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将各项涉农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三是提升村民素质,统筹治理环境工作。要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组织引导村里制定好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素质,规范村民行为。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防止“脏乱差”和乱搭乱建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