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调研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旅游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旅游调研报告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被地方政府视为新的发展潜力。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没有文化的旅游将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不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样,没有旅游产业的支撑,因而没有经济上的支撑,地方文化可能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噩运。为此,文化和旅游必须走向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如何融合,则是不小的挑战。不妨看看一些地方的探索。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第一,推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比如,福建省最近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加快文化资源的旅游开放开发,促进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品位的提升。方案从不同侧面、不同创新点,针对不同问题确定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工程、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演艺工程、文化旅游资源影视开发工程、文化旅游资源跨地区整合开发工程、历史文化古镇(村)文化旅游融合开发工程等八大示范工程加以推进。八大工程共有二十个重点项目,如重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有武夷山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开发、厦门鼓浪屿名胜风景区文化遗产保护和综合开发、永定客家文化博览园等三个项目为重点项目。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第二,从当地特色文化中挖掘资源,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壮大的互促共进。
比如,江西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的千年瓷都,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的柴窑逐渐退出舞台,依靠高科技手段控制的气窑、电窑成为主角,现代窑炉操作简便,节省了人力,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古法制瓷工艺的衰落。很多做了一辈子“瓷器活”的老手艺人下岗,传统制瓷工艺面临即将消亡的命运。最近几年,景德镇开始对散落民间的老艺人进行抢救性保护,后来又发展成为生产性保护,将优秀的老艺人重新组织起来,给他们待遇和荣誉,让他们重新组成传统的制瓷生产线,建设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景区景点。古代制瓷作坊已是最具活力的景点之一,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古法制瓷的工序,每道工序上都由优秀的老艺人亲自完成。景区内,古代制瓷作坊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咨询师经过了改造,北侧是生产线,南侧是产品的展示和销售区。如此一来,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也带来旅游经济的繁荣。景德镇提出将继续深挖陶瓷文化,以发展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以运营景区的方式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城市旅游融入到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之中。
第三,将文化融合进城市营销中,以独特的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赋予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形象,便是让城市鲜活起来,形成独特的城市个性,成为外界认识这座城市的直观印象。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城市品牌营销,比如大连“浪漫之都”、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等等。以成都为例,熊猫、美食、宽窄巷子甚至茶馆、麻将都体现出它“休闲之都”的风格。而这也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无形招牌。贵州省各市州也通过“多彩贵州”这一品牌,诠释和宣传当地的文化,进而成为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的“敲门砖”。
第四,引入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地标及旅游胜地。
比如各地涌现的文化创意园区,以及画家村、作家村。当地本来没有这些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而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艺术家,带来了某种文化的聚集,进而成为文化地标,并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中西部有些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的偏远乡镇,也出现了类似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比如某县梯田吸引了周边城市摄影爱好者的到来,出现了梯田摄影家协会这样的机构,梯田摄影作品通过媒体传播则获得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总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实现两大产业的互促发展,各地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本地的新模式。
旅游调研报告2
1.义江缘景区的旅游环境
1.1自然环境
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距市区32公里(321国道临桂五通镇段),是一个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规划,景区于XX年9月开工,规划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56689平方米,同年11月28日竣工,XX年元月开业。义江缘景区是一个以临桂文化为背景,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大型景区,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建筑景观。景区内雄浑的大山中原始森林、高山瀑布、峡谷激流、梯田壮景,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
1.2社会环境
桂林—义江—龙胜—融水是桂林旅游西线的重要黄金通道,其中有进50公里的路程在临桂县的义江区域。义江缘旅游项目借鉴国际旅游度假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经营理念,全面构建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桂北风情“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义江缘景区位于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上,以清澈的义江为依托,整个古朴的村庄为基调,配上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特有风情的完美演绎,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廊,还有美味的“风情百家宴”,游览面积达一千余亩的大型民族风情主题景区,形成桂林独特亮丽的旅游景观,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
1.3经济环境
旅游业是临桂县又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过多年发展,县内的红溪景区、刘三姐茶园、十二滩漂流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义江缘景区的打造,使这个县旅游业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临桂县旅游局局长李福乐:“通过a级景区的建设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们这条线路上来,同时通过游客的消费,将会拉动我们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老百姓的收入。”景区自20xx年9月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成为桂林西线游新亮点。20xx年,义江缘景区接待游客19.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万元。
1.4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的总汇,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景区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反映,体现了景区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存环境差异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调查过程中从以下方面的考虑:
(1)制止景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必须的;
(2)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旅游活动一定会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需要将生态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由于旅游活动的动态性,景区环境变化应得到动态的监控,在环境变化超过可接受范围时,对旅游活动应及时进行干预。
义江缘景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景区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义江缘景区的生态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理性地处理好面对生态环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持和延续景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态环境对景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1)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展开,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环境并非人类历史发展与倒退的决定因素,人类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生态环境,在新创造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2)人类在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呈现出了理性意识不断增强的趋势。恩格斯一方面批评自然主义历史观的片面性,指出:“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反对无限制地强调这种反作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1.5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是用于表示旅游区所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它是作为衡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一个分量指标,一般用数值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以旅游环境容量为基础,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提供的最大支持必须是建立在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者数量即旅游环境容量基础之上,它是一种稀缺性非实物资源,作为一种纲量,用于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人类旅游活动的最大承载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随着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在环境科学的承载力理论和旅游学科的旅游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环境承载力两者的理论基础上强调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旅游活动强度不仅仅不损害当代人及未来人的利益,更强调旅游活动强度在人类代际间的持续性和公平性,且在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能够维持自身系统内部的运转。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如下:
图2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
2.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和现状
桂林义江缘景区位于桂林西北旅游线世界著名景观“龙脊梯田”景区的必经之路临桂县五通镇,素有风情长廊的桂林西北旅游线聚集了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整个景区依江而建,清澈的江水与秀丽的江畔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少数民族建筑融为一体,使整个景区形成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并可乘船游览自然景观与风俗风情为一体的义江风情。桂林义江地理位置在临桂县二江机场国道公路旁边,是一个古老而保留原有古民族文化的村镇。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桂林市,距桂林市区仅有5公里。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47.3万人,共有11个乡镇167个村(居)委会。县内聚居着壮、瑶、回、侗、苗等少数民族。
临桂县历史悠久,建县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从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故有“桂郡首邑”之称。临桂与桂林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9.1℃,年均降雨量188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县物产丰富,年种植罗汉果达3万多亩,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水稻复种面积64.9万亩,是全国商品粮种植基地;年产毛竹130万根,是国家毛竹基地之一。此外,还盛产甘蔗、马蹄、茶叶、香菇、木耳、灵香草等。
临桂区位优势明显,是广西少有的集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网络于一体的县份。境内有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湘桂铁路、桂(桂林)海(北海)高速公路、机场专用公路、广州至成都321国道、桂林至浮石20171省道和筹建中的桂(桂林)梧(梧州)高速公路,形成东通广东,北上湖南,西达四川,南至北海、湛江的交通网络,是桂林市的`西大门。县城内有27路、86路、88路、89路公交车直达市中。穿越境内的湘桂铁路在县城内设有货运站,货物可运往全国各地。
县城内的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金融、医疗、卫生保健、教育、宾馆、娱乐等服务机构齐全。
临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在封建科举时代,广西共出过9名状元,其中有5个出在临桂,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说,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的陈继昌,就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从民国至今,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50多位将军。在1996年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临桂健儿唐灵生和肖建刚分获59公斤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和铜牌,在XX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临桂运动员李婷与队友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体育健儿共在各种国际比赛中获金牌57枚。
临桂是紧邻桂林市中心的一个城市副中心,为加快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临桂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54.1平方公里,10年基本建成后要聚集40万人口,形成山水文化、历史传承、生态环保和国际化元素突出,产业发达、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实现老城与新区的共同发展。义江是中国极富传奇的一条河流,短短数十公里的河流,不仅风光秀丽,水质清澈,有临桂八景之首的美誉,义江被称为风水旺地,福寿之地,五行相合之地。
义江缘景区于20xx年9月18日正式对外开发。
在义江缘我们可以近距离领略桂西北特有的农家风貌、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也可以领略到临桂八景之首的“义江风光”;义江风情演艺水道,可以和我们的壮族歌仙对歌,聆听“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感受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又可游览义江两岸少数民族的各种风情、建筑景区。除此,义江缘包含民艺长廊、长街宴等等。
目前义江缘景区开发为一期工程,由于自身开发状况以及地理位置,目前的游客接待量以团队形式为主。义江缘景区二期规划:景区将通过两岸大量的木楼群、风雨桥、水车群、谷仓群等等与义江呼应,营造出浓郁的桂西北少数民族水乡风情景观。白裤瑶寨门、博物馆、瑶王殿、盘王殿、白裤瑶山寨构成一个完整的白裤瑶原生态生活、文化、宗教崇拜,风情风俗展示区。高空溜索将是一个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改造后的景区接待量设计从XX人每天提升为8000-10000人每天,适合接待大量团队游客。
3.旅游资源基本分类
表1义江缘旅游资源单体汇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景点或项目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义江两边的游览地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义江风光c生物景观ca树木cab丛树桂花林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d原始聚落白裤瑶部落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k景物观赏点征联亭fb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长街宴fbb祭拜场馆盘王殿fbe歌舞游乐场馆义江风情演艺水道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i广场盘王广场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白裤瑶的谷仓群fdb特色街巷民间娱乐长廊fdc特色社区白裤瑶生活展示区ff交通建筑ffa桥瑶山吊桥、风雨桥ffc港口渡口与码头景区码头、三合码头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义江人造水库fgf提水设施水车群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风情火麻宴、侗族百家宴、瑶家糯米酒、侗家米酒,品油茶文化。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临桂三花酒、豆腐乳和辣椒酱、临桂蜂蜜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瑶族刺绣、壮家竹器/草编制作、苗族银器/服饰/芦笙制作、侗家微型木制建筑/蜡染艺术、临桂三皮画/草编艺术hb艺术hbb文学艺术作品白裤瑶的生活剪影照片hc民间习俗hcb民间节庆盘王节hcc民间演艺苗家芦笙迎宾表演、壮族歌仙山歌表演/对歌、土家族花鼓表演、龙胜长发瑶表演、侗族大歌表演、白裤瑶大型表演hgh特色服饰苗族、壮族、土家、瑶族、侗族服饰数量统计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XX《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对义江缘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该旅游区旅游资源主要有7个主类,13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按照新国际标准的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义江缘风景名胜涵盖了新国标的7个主类,占87.5%、13个亚类,占41.9%、24个基本类型,占其16%。从表1中可以看出的义江缘风景区旅游资源排列f建筑与设施第一位,h人文活动占第二位,而水域风光排第三位,由此看出义江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4.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评价
4.1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4.1.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
义江缘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规范中的多种基本类型。从格局上看,旅游资源呈较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江一带,既有利于开发,同时有利于人们观赏。
(2)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紧密结合。
义江缘旅游区不仅有秀丽的自然资源,清澈宁静的义江和江边起伏的山体相结合;同时义江缘也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苗、瑶、侗、壮文化。如旅游景点表演的壮家山歌和“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和瑶族长发的奇特风俗文化。这些文化和工艺承载着地方民间文化的魅力,融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和参与活动中,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和文化含量。
(3)自然水体众多,水域风光资源丰富。
义江缘旅游区水域风光资源丰富,宽阔的义江水流尽收眼底.她同样有漓江的秀丽,水域壮美,在早晨雾气的渲染中,亲临其境,如置身于仙境,水质纯美,清澈,纯净,无污染。一年四季湖水总是那么恬静,安分。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景色奇美。
(4)资源开发程度低,环境质量高,且容量大。
旅游调研报告3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15年8月26日至27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旅游调研报告4
会东县居于川滇两省五县一区结合部,地处攀西大裂谷生态休闲旅游区的腹心地带,因为历史上区位闭塞,交通滞后,会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颇有明珠蒙尘之感,但也正因如此而保留了它丰富的原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交通枢纽的逐渐完善,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已渐露峥嵘,于世人面前展现出它应有的风采。
一、会东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及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且会东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褶皱山中切割地带,绝大多数为山地,占据会东总面积的90.87%,造就其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导致了其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境内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螺髻山脉南延部分的鲁南山威武雄迈;森林草场、石林花海和风能、光伏电场壮观秀丽;百里金沙波澜壮阔,拥有白鹤滩、乌东德两大电站构成的高峡平湖景观;老君洞清幽神秘;世界滩王老君滩涛声阵阵,声势雄壮……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县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总体特点是“风格迥异,散而不聚”,同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我县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有多彩的人文景观。独具会东特色的彝族奥索布迪服饰、傈傈族嘎且且撒勒舞、汉族的“清明宴”、端午药膳宴、彝族火把节等民俗风情,融合于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会东发展四季康养休闲度假旅游及精品景区打造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本底。
为将会东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送出去”,20xx年,县委、县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构建了覆盖全县的“万千淘宝进农村”网络大格局。农村电商作为一种与传统商贸并驾齐驱的新兴业态,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而且正加快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而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天然的亚热带气候坏境造就了颇具特色的农牧产品:七彩洋芋、优质黑山羊、优质华山松、松茸、松露、老鹰茶等不一而足。且我县人口基数达35万之多,农村电商在我县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我县富民增收的另一蹊径。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调整工作思路,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乡村旅游业开始走上了发展起步阶段,而农村电商也在同一时间段开始与之并驾齐驱,不难看出,两颗新星的碰撞在所难免,如果能合理融合利用,将使其互助互进,大受裨益。
二、旅游资源开发及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农村电商发展具有可喜的前景,但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两个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对农村电商发展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的,政府一直主导的地方支柱产业是烤烟,而新兴的旅游业及电商产业产生的效益微乎其微,对县域经济拉动力不大。这就导致了部分部门、部分干部短时间内对乡村旅游及农村电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旅游和电商发展不能形成气候,只是简单的做做宣传,不肯在上面花时间,下功夫,更有甚者,认为预期给这一投入资金大、见效慢的行业投资,还不如投入到一些在短期内能收到经济效益的事业中去。久而久之,这两个产业就不能得到持续有力的发展,从而制约了其发展前景。
(二)乡村旅游与电商发展“各自为政”,产业层次较低,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结合。
旅游业应当是一个复合型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的综合产业。但本县的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基础相当薄弱,乡村旅游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单一的农业旅游乃至于农业观光旅游,或者是单一的`景点旅游,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而农村电商更是购进的多,出去的少,导致多数农特产不能销出去,颇有入不敷出的感觉。细思之下,这两者之间未建立起严密的联系,从而产生的效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乡村旅游更需要的是与农村电商、民族文化、科技、教育等进行多元化的融合,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打响地方特色产品的名声,用地方特色产品推动旅游景点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乡村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电商“孤掌难鸣”。
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作为刚起步的产业,一应基础设施建设都未完善,大多数的旅游景点还处于原生态待开发的阶段,部分开发的景点设施也未完善、就位。很多地方交通梗塞,随之带来的垃圾处理、停车场、环保设施、厕所、游客购物店等系列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也就成了阻碍其充分发展的根源。农村电商所倾向的农特产等在一无品牌效应、二无地域优势、三无坚实信誉保障基础的情况下,也就孤掌难鸣,举步维艰了。
(四)旅游和电商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更离不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就目前的情况看,乡村旅游缺乏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和开发机构,缺乏专业的景点开发设计人才、市场开拓统筹发展人才、旅游经营运作人才、旅游项目包装及资本运作专业人才等。电商亦然,在这两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托的最多的还是当地的村民,其绝大多数人未受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他们的沟通理解能力及服务质量都不是很高,这是乡村旅游和电商得不到充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乡村旅游发展迟缓,电商产业链短板较多,不能形成合力。
“十三五”期间,尽管我县积极投入了开发建设资金,但是预期效果差强人意。预计投入2.5亿元,完成《会东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完成金沙江流域龙头景区建设,实施鲁南山地质公园建设、白鹤滩亚热带风情乡村旅游区建设、两岔河的县城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崇休闲度假核心区、沿江农业果蔬观光农业区、沿江水岸互动休闲带、乡村旅游风情小镇、夹马石牧场生态旅游区等开发建设。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点预备资金是不够的,这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开发利用,更需要相应的基础施设配套建设、人文教育建设等。反观农村电商,其需要销出去的产品,现阶段所具备的条件还达不到外面游客的要求标准,知名度低,不能给予买家公信力,一应的软硬件设施还不达标,只是将一个雏形建立起来,还有待后续的资金、人才投入和政府支持。
三、旅游资源和农村电商有机结合发展策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xx年4月2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结合发展成效显著的宜宾长宁县“取经”。结合长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历程,我县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展:
(一)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景点精品,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
根据县域景点分布散而多的特点,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坏境优势,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同时积极开发与旅游景点相匹配的特色农产品。合理结合传统节日,掌控好时间节点,力争一年四季都有景有物给旅游观赏、购买。如盛春时节举办的“金色菜花节”,让人体验春的活力,同时可附上由其生产的菜籽油,用以提升知名度,吸引游客;春末“十里绿岸升炊烟,万人空巷斗清明”的“清明宴”,结合鲁南山、夹马石等天然踏青圣地,也能吸引很多人前往;夏日的端午药膳宴,也能让人体会到我县的独特的端午氛围和药膳美食……无形中,将传统与旅游业、电商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后续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招商引贤,完善旅游、电商产业链,补齐短板。
旅游和电商可以分步发展,建议先期发展完善旅游业,由县财政每年列入旅游发展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设立奖励资金,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引进旅游开发、管理等专业人才。政府要降低准入门槛,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引进旅游开发和投资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要加快完成景区、景点的公路、环保等基础硬件施设的建设,再有能力的基础上,巩固提高。旅游业起来了,游客多了,那么电商也就进一步打牢了基础,后续就完善电商产业链,在旅游点增设网店,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引进推销型人才,逐步将旅游和电商相融合。
(三)加大宣传力度,成就旅游品牌,不断拓宽客源市场。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是一种形象经济,其要发展得好,不仅要有特色,更需要一定的知名度。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建议以各级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网站为促销平台,以景区亮点和特产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密度,打响县域特色旅游品牌,扩大我县旅游的知名度。要积极开发研制具有地域特色、能吸引游客的小商品和工艺品,如金山江的奇石、大山的根雕艺术等,积极推出我县的风味小吃,逐步建立起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宽电商客源市场。
(四)积极发展旅行社,强化文物管理旅游办对行业的管理职能,实施规范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旅行社是游客和景点的载体,在旅游行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最用。我们要加强与省内著名旅行社和景区景点协作,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我县旅游信息网络,开拓市场,打出品牌。旅游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及涉游单位的规范和管理,加大对全县旅游业开发的管理。以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为准则,冲破当前利益、部门利益的局限,站在大旅游、大市场的角度,切实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旅游部门要加大对全县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管理,营造文明、健康、有序的环境。各旅游相关部门要紧密协作,使景区治安稳定,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持续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优惠政策,奠定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提升电商发展空间。
在确立了“一体、一园、三区”旅游产业格局的基础上,要不断以景点为依托,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我县开发旅游资源。在打响旅游品牌,拓宽客源的基础上,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参与我县旅游景区的供水、道路、市政工程、交易市场、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旅游基础,提升电商运作空间。
旅游业和电商业的结合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抓住机遇,拉动融合产业快速发展,会东这颗新星必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旅游调研报告5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四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创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主线,加快推进“四城”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基本信息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各村的底子情况,包括人口、住房、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规民约制定、境外人才、矛盾纠纷、村霸贼子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活动。
首先,这个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开展“致富增收富民”活动。
1.培育富裕产业。每个村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个或多个村,确定一个能增加收入、增加群众收入的产业项目。
2.培养一套致富的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养殖和工作知识培训班等。,可以确保培养的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达到90%以上,培养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村庄帮助留守人员接触手工业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使家庭收入最大化。
3.探索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金融信贷单位将为发展项目缺乏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返乡创业大学生设立项目,帮助落实贷款计划,最大限度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性。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
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过落实前三项保障、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和爱护环境意识。,从而保证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期整洁。坚持“要尽可能绿,但要尽可能绿”的原则,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提亮,用竹篱、栅栏将屋前围起来,并在屋前屋后种植瓜果、绿植,在全村形成“天然植物、浓郁乡土气息”的景观。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镇内8个示范村:西溪池、前柳黄、芦荟、西河洼、东家下坡、马家亭、梯门、楼阁。
3.加快城镇化。镇驻村和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到乡镇和社区居住。
第三,乡村文明。开展“倡导新风正气”活动。
1.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每月确定一个评选主题,在“阳光议事日”活动中开展“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建设好青年”“培育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方式大张旗鼓宣传先进佳能,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聚集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目前,石堆共有117名女子标兵、121名女子标兵、92名青年入选。
2.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在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增强群众婚丧嫁娶和解、远离陋习的意识。
3.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夏季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书画展览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在每个村打造文化长廊,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知识,让村民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接受教育,引导思想,让大家感受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趋势。
四是有效治理。
1 .开展“街面安全”活动。每个村配备一名警务助理,每个村配备一个警务巡逻队。警务助理带头进行警务巡逻、收集信息和解决冲突。每个村都建有一套“天网”监控系统,与派出所的.治安监控平台相连。各村成立警民微信交流群,提供警务服务、典型案例和安全防范,随时随地与群众互动交流。
2.开展“全民参与调解”活动。每个社区将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在阳光议事日组织法律咨询和宣传,使法律咨询服务成为常态。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由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村民和入选先进典型组成,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每个村将设立“听证室”,对家长时间短、邻里吵架等简单矛盾纠纷进行村级听证。
五是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制定《农村干部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村干部职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月召开一次“阳光议事”会议,组织学习农业技术、法律知识、医疗保健等知识,丰富阳光议事内容,增加阳光议事日吸引力。要求村“两委”成员确定一个纯收入不低于3万元的致富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下大力气盘活资源、吸引投资、流转土地,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
(三)创建示范点和开展典型驾驶。重点打造四大示范点: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亭高效农业示范园、沃琪文冠果主题公园。其中,步云岭休闲生态园规划面积3500亩,建成1500余亩,是集观光、户外运动、休闲采摘、餐饮娱乐、农耕体验、延伸加工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目前,步云已有楼宇、步云山庄、云岭人家、环秀山庄等11个休闲农场和一个赛鸽文化交流中心。在园区示范带动下,开发种植大樱桃、草莓、蔬菜高效大棚80个,发展西瓜、大桃、金梨1500亩。莲池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200亩,现已建成1100亩,已开发百会紫苏庄园、东顺大蒜黄种植基地、华仔蔬菜种植基地、天硕洋葱种植基地、梦格有机蔬菜合作种植基地5个。亭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150亩,已建成高效种植大棚45个。沃琪文冠果主题公园占地358亩。以生产生活生态和健康文化旅游为主题,建设木本粮油博物馆、文冠果加工旅游综合体、文冠果健康体验展示中心,打造集文冠果种植、养殖、高产示范、配送、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国家级木本粮油谷。目前已种植文冠果210亩。项目建成后将用工300余人,年利润2900万元,利税700多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教育引导不够。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不足,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大多数工业项目主要是以工商资本下乡的方式建设的。通过引导大众产业结构调整来发展高效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是非常困难的。
(二)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升级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级财政不足。单纯依靠县、镇、村财力难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人才缺乏。目前广大农村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只有回来的人才能去村里当村干部。
三、建议
(1)建议加大对群众的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建议加大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开发建设乡村综合体、郊野公园和休闲农庄,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4)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多种支持,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旅游调研报告6
火场土家族乡位于湖南省沅陵县北端,全乡面积101.33平方公里,东南与大合坪乡毗邻,西与借母溪乡接壤,北抵张家界市。全乡7045人,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97%,林地面积8114.5公顷,草场资源3.03万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健康生机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抢抓张家界旅游人口转移机遇,立足土家民俗文化,紧抓浓厚的历史人文,大力推进了宜居生态建设、绿色环保建设、生态休闲建设,为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夯实了基础。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
(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品牌突出。
火场土家族乡地处偏远,多为高寒山区,以喀斯特熔岩地貌为主,多熔岩溶洞,土壤稀薄,生态独具特色。2022年之后,乡党委政府一方面在全乡范围内禁止砍伐,通过村规民约安排专人在各条溪流开展禁毒、电鱼活动,狠抓公益林管护工作和科学规划堡子界、谢家界、杉木垭三大乡级林场等一些列举措保护自然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生态基础;另一方面,乡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火场土家族乡“树新风、治陋习”深化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和群众操办酒席,制止大操大办、遏制“人情消费”的通知》等文件,倡导文明的乡风民风,并狠抓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点和小型垃圾焚烧炉,向农户发放垃圾桶,定时拖运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定期开展环境整治等运动,乡村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乡风民风焕然一新,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文化底蕴深厚,独具人文特色。
火场土家族乡最大的文化特色就是土家文化和画眉鸟文化。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文化的挖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灵魂”。一是对土家老木屋、大团寨、四合院、吊脚楼等特色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并加快推进房屋特色建设,统一实施穿衣戴帽;二是对民族古村落---桃坪界村进行了修复建设,修缮了袁氏宗祠和袁氏陵园;三是收集整理土家族山歌小调、舞蹈,培养了一支土家山歌小调和舞蹈表演队伍,并规划筹建一个民族文化展览馆和民族文化广场;四是整理汇编了大画眉鸟经,积极推动和定期举办画眉鸟斗鸟节,斗鸟活动在乡内成为常态;五是成立了画眉鸟协会,培养一批养鸟爱好者和养鸟大户,传承和发扬“画眉鸟”文化,着力延伸鸟文化=产业链;六是规划建设画眉鸟文化展示基地和斗鸟广场,让画眉鸟文化能得到集中的展现。七是重视宣传和推广民族文化。2022年4月,火场土家族乡开展了“原生火场·神韵土家”宣传片拍摄活动,制作了土家民俗宣传片,并在沅陵电视台进行5期专题报道推广,同时邀请广东电视台“混饭女主播”金玲女士到乡内拍摄,全面推介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产生了良好效果。
(三)地域得天独厚,抢抓政策机遇。
火场土家族乡西与借母溪乡接壤,北抵张家界市,与张家界的自然环境一脉相连,结合自身生态和环境优势,借助张家界市的旅游资源,积极对接张家界南线战略,抢抓脱贫攻坚机遇,实行了易地搬迁,全乡共建3个集中安置点,人口进一步集中到集镇。此外,2022年全乡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89公里,新修了鹿鸣溪至石家垭村公路、硬化了中村村赵家裕片区组级公路、高标准整修了中村至苏井界路段中的安全隐患,并规划2022年完成5条道路提质工程,改善交通条件,打破封闭格局,实现外联内畅,打造“边界特色民族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小康火场建设。
(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产旅融合发展。
一是2022年起,按照“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乡党委政府打造了“十里民俗风情花海民俗风情长廊”,在鹿鸣溪村至张家界市四都坪乡醒家峪村的公路两边栽植了三万珠桃树,播撒50斤鲜花种子,沿线修建了3处观景台,4座土家风格休闲亭,新建2座土家风雨桥;
二是进一步塑造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新形象,整体打造集镇靓丽风景,全乡进行了“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拉通全乡的移动宽带,基本实现乡域内手机信号全覆盖和网络村村通,并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了百丈岩瀑布景区和百丈岩风景点游步道;
三是乡党委政府带头发展产业,建成了党委稀有苗木创业示范园。
截至目前,全乡建成生态有机茶场面积1600亩,可采摘面积达到1000亩,烟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亩,完成楠竹种植1000亩,有种养大户80多户。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公司4家,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成立家庭农场10个。此外,恒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在桃坪界村率先试点田园综合体,该试点以无缘洞、苏井界优美自然风光、桃坪界古村落浓郁的土家民俗文化和古建筑风情,正源高山云雾茶叶基地、鱼食岗黄桃基地为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和全域旅游综合化发展。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依托“土家民俗文化”和“画眉鸟文化”两张名片,有望构建火场土家族乡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高,对发展过程盲目乐观,不能够准确把握资源的挖掘方向,干劲和热情容易受挫。
(二)配套基础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火场土家族乡地处偏远,原本交通条件落后,内外畅通受阻。发展乡村旅游既需打通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枢纽,又要完善基础设施,更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然而,财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从心。
(三)缺乏科学管理,旅游品牌没有形成合力。
火场土家族乡的乡村旅游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成长阶段,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是全乡境内的产业欠缺规模化,产业缺乏科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二是乡村旅游事业缺乏专业型人才,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乡村旅游经营的项目和景点,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而且多采用家族式管理,管理粗放,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是乡村游品牌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目前,全乡旅游产业和产品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影响力的品牌,相关的旅游宣传不足,营销手段单一,旅游市场辐射能力较弱,市场占有率低。
三、具体发展建议
(一)科学规划,有序发展。
以建设全域旅游综合项目为契机,坚持“一区、二带、三品、四乡”战略,基础先行,依托“土家民俗文化”和“画眉鸟文化”两张名片,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按照“突出生态、民族文化、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彰显特色”的原则,规划好乡村旅游建设项目,使乡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有机结合,相互配套,解决民生问题,展现文化魅力,有序推进和发展乡村旅游。
(二)整合项目,融合发展。
一是与周边旅游融合。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强与县城、借母溪、张家界等景区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聚集人气,形成对区域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通过乡庆、“画眉鸟”斗鸟节、土家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等节日举办庆祝活动,采取以节促游的方式,在新闻媒体上加大联合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二是与产业融合。立足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整合全乡产业,打造具有观光、休闲和体验效果的农庄,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风景区、优质水果采摘园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加强对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借助电商扶贫的机遇,大力扶持“农户+基地+公司+电商”的经营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衍生旅游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以旅游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促进贫困人口致富脱贫。
三是与特色文化融合。旅游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立足“画眉鸟”文化、土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族性格、道德风尚和风俗习惯等,整合并开发文化旅游的衍生产品,并结合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宣传文化旅游,精心策划和包装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互联网上就能初步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土家民俗文化。
(三)配套基础,强化服务。
一方面党委政府提供更多更宽广的学习培训平台,开办旅游培训专题班,邀请土专家和相关人士进行授课,对旅游从业者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专业管理团队,发挥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带头引领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培养群众的旅游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基础设施跟上旅游发展需求。整合相关资源,实行开放式发展,招商引资,吸引旅行社、餐馆、酒店等服务业入火场,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旅游调研报告7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xx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xx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xx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xx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xx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xx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二)发展前景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xx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亿元。20xx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xx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平。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xx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xx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xx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
(一)五龙旅游小镇
五龙乡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xx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政府驻地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xx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xx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xx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 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二)特色农家乐
随着xx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政府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xx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三、存在困难
一是xx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四、请求事项
(一)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把xx乡村旅游列为全省重点地区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二)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特别是市场拓展方面的扶持帮助。
旅游调研报告8
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自驾游、自助游、房车游等各种新兴的、休闲性质的出游方式层出不穷,这为我区发展休闲旅游,加快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加快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区作为我市旅游发展的排头兵,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如何先行先试赢得先机,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旅游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积累经验,作好示范,实现新一轮跨越,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略。
一、旅游新时期发展的积极现状
1.旅游经济实力稳健提升。旅游因佛而生,以海而兴,渔港景一体,人佛侠一脉,自然与人文、海洋与陆地相得益彰,我区围绕建设“一流的群岛型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目标,按照“标准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创新突破,全区旅游产业总体保持着高位运行的增长态势。“xx”期间,全区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超18%,旅游收入年均增幅超20%。XX年全区接待游客达1378.11万人次,创旅游收入89.5亿元。近年来,旅游亮点频出,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旅游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立足资源特色,近年来我区委托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完成了《区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岛旅游总体规划》、《风景旅游区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钓旅游产业规划》、《区块开发定位概念性规划》、《夜排档概念性设计方案》、《定位分析和概念性规划》、《海度假区规划》、《概念性规划》等大量各类各层次规划。在规划指导下,按照区委确定的一个定位:坚持“标准化、精品化、国际化”的旅游发展战略,按照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来推进我区旅游业的升级和硬软环境建设,旅游布局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XX年我区旅游项目投资达11亿元。
3.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我区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全区目前共拥有国家4a级、2a级旅游区各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4个,“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乡3个,旅行社已发展至39家,星级饭店23家,同时配有大批社会饭店、接待中心、家庭宾馆,接待总床位2万余张,导游800余人,直接从业人员1.8万人。公益服务机构旅游服务中心实现网络、窗口、电话三维发展,服务中心在区内主要交通集散地及、、、等主要景区累计布点13个。同时,积极贯彻地区首个地方标准《主要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设立了一批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标志。通过广泛征集设计完成了旅游形象logo。此外,我区致力于酒店设施的提升。目前,在建五星级酒店共有5家,其中按五星标准建设的有6家,海中洲国际广场大酒店XX年底预计可对外营业,东港丽笙大酒店、东方大港国际广场、鲁家峙阿鲁亚大酒店、绿城威斯汀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预计在XX年均可建成对外营业。
4.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多年来促进产品转型、升级的积极举措,我区已初步实现了由单一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型、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转型,休闲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发打造了“沙雕故乡”、“金庸笔下”、“世界第一渔港”、“东海极地”、“中国主题钓岛”等特色岛屿,培育推出了中国国际沙雕节、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金庸武侠文化节、佛茶文化节等大型节庆产品。旅游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旅游发展到了现在的22个渔俗接待村(新型社区),432户渔家客栈(家庭旅馆),2500多张总床位的规模。我市第一家围绕海洋产品精深加工推出的工业游项目旅游食品工业游已运营两年,累计游客接待30万人次。根据XX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休闲度假旅游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24.6%,购物、娱乐分别提高至12.8%、6.7%,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均有积极向好的调整。
5.旅游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以“海天佛国东方渔都”、“时尚海洋自在生活”为主题形象,坚持开明开放促开发,精心举办一系列大型节庆赛事,巧妙采取旅行社委托促销、旅行社组团奖励、推介酒会、互动式现场促销、“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媒体强化宣传、旅游区域合作、与央视共同举办大型晚会以及策划瑞典“哥德堡号”来访等新闻事件,既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宣传促销成果,拓展了客源市场,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多种经济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XX年以来,我区持续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投放旅游形象广告、在湾大桥延线制作了高炮广告,今年,又根据可预想的大桥对自驾车出行方式的刺激,在沪杭交通电台上投放了整点报时、自驾车广播征集组团、XX版地区地图图文宣传等广告和活动,确定了“五个一”制作目标,即一首旅游歌曲、一张宣传碟、一批宣传图册、一组旅游商品、一个图库。
总体看,全区上下对旅游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旅游发展越来越关注,加快旅游发展的热情越来越高,开发建设力度越来越大。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加快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真正迈入开放、竞争、联动的大桥时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特点
从XX年开始,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和粤、浙、鲁等省份的带动下,“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在多个省份相继得以推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把旅游与教育、体育、健康、养老等相结合,将覆盖范围扩展到休闲的多个领域。在此发展背景下,的旅游结构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
从旅游方式构成来看,自助旅游已成规模。国内游客中,单位组织占5.63%,个人或亲朋结伴自驾车占48.93%,旅行社组织占45.44%,自助形式的休闲旅游方式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旅行社团队旅游。
从出游时间来看,假日游仍是市场主力。每逢假日,游客出游期望和消费需求仍十分突出,在周末双休日、法定假日期间,我区客源集中比重尤为突出,假日经济拉动需求非常明显。今年以来,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长假形成多个旅游小高潮,商业、餐饮、购物等在节假日持续火爆,经济型酒店和有特色、高品质的度假酒店更受欢迎。
从旅游目的来看,中短途旅游依然红火,乡村旅游产品倍受青睐。乡村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民俗节庆吸引着大批城区游客,各旅游景区推出的休闲体验旅游项目成为市场新卖点。
从出游类型来看,个性化旅游受宠。当前旅游者获得旅游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以网络和媒体为主渠道、同时参考旅行社的线路安排的旅游选择方式正在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在线组团、拼游、网游、背包游、互助游等成为年轻人度假方式的新选择。
三、旅游适应新时期的忧患所在
大桥开通、新区建设给旅游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是显而易见的,如可进入性极大改观、真正融入最佳旅游圈、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文化、人才等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等等。有“经济”就有“不经济”,这里重点对大桥时代的存在问题和挑战作一个分析:
1.接待容量上的压力。连岛工程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激增游客进入总量,甚至出现客流“井喷”,而且从、、三大客源集散地过来的游客会更多地选择陆路以大巴或自驾车的形式进入。目前,区全年游客接待量已经突破1380万人次,估算实际游客为600万人,除去因台风、大雾、大风等特殊天气停航天数,全区日均客流量2.4万人,高峰日过5万人。如果按照日客流2.5万人、6.4人次/辆平均承载量计算,将有4000辆左右的旅游大巴、自驾车停放城区(包括东港和)。目前,城区(东港和)床位12712个,其中星级以上酒店床位3471个,餐饮业桌位13600个,城区已开辟出的车位1500左右,另据交通部门统计,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5万辆,并以日均7辆,年均20%的增幅迅速扩张,同时全区还拥有非机动车10万多辆。虽然蜈蚣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成,但实际停车位仅在5000个左右;城北客运中心,最大容量也只有220辆,对这日益增长的自驾车需求来说缺口会日渐增大,车流量和客流量剧增带来的治安隐患、管理难度、承接压力,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都将进一步加剧,直接挑战的环境承载极限。
2.行业竞争上的弱势。连岛大桥使与地区连成一片,特别是与基本形成一体。地理上天然壁垒的消除,使本地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地域主人翁优势逐渐弱化,转而需要迎战来自周边发达地区同行的激烈竞争,特别是企业对的同城化战略竞争,经历一次全行业的优胜劣汰考验。旅行社与宾馆的生存危机尤其严峻,当前我区的旅行社规模普遍较小,高素质导游紧缺,国际旅行社还未突破“零”,宾馆可选择余地小,同星级的宾馆房价远远高于,宾馆管理上未有一家知名品牌引进,这些都置我们于劣势。而的现状是:星级酒店已经超过200家,其中五星酒店9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占总数近一半,全球十大酒店集团中已有7家落户,饭店业整体结构趋向高档化;汉庭、如家等具备一定水平的经济型酒店在已达70多家;正在建造和准备兴建的五星级饭店20多家。根据旅行社调查信息,同样为挂牌三星,4月份,的房价平时为170,周末180,适中的价格平时需要250,周末高达350元,是的两倍,若是高点的,如海中洲,平时价格也达到了350,周末则需要430元,比的挂四还高(高出50元左右);“五一”等假日期间,的三星酒店在250元左右,则在550元以上,差距可见一斑。
3.弹性消费上的同质。购、娱是衡量一地休闲度假旅游发达与否的两大标志性产业,也是提升旅游消费水平的弹性所在。当前,这两者在我区的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8%、6.7%,虽相比以往有较大提高,但横向比较,还是明显低于全省水平,且趋同周边地区,特色不足,同类同质显见,而档次又明显不如等周边城市。交通顺畅,游客来得方便,离开也相应便利,对购、娱消费的地域选择性更为宽广和灵活,如果不尽快在特色上做文章,打出打响自己的品牌,不仅外来消费不能保证,本地消费力也将出现外流。
4.人力资源上的紧迫。现在,我区的景区在拓展,高档宾馆、酒店在增加,旅行社在发展,这都需要从高到低大量的人才,但现有人才难以满足需求,人才跳巢现象严重,人力资源严重紧缺。相对于,我区为欠发达地区,所谓人往高处走,一旦与成为同区域竞争者,旅游人才流失问题将更加严重。
四、休闲旅游的发展战略和机制保障
1、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临港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清澈见底的海水、碧空如洗的蓝天是海岛旅游发展的关键,而这也是海岛旅游的最大弱项。为此,要继续加强船舶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渔业等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基地化、生态化改造,最大化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明确功能分区,确定一批以海岛旅游为主导的重点海岛、岛群和海域,对应限制其他产业包括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其他非兼容性的产业则应积极迁出。
二是处理好与城镇渔村互促共建的关系。独特的.海洋文化景观和浓郁的海岛民俗风情,已成为游客海洋度假休闲的主要旅游目的地,而特色的渔家客栈地处核心风景区又价廉物美,逐渐成为自驾车游客食宿和休闲的主选。不少海岛已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和渔村,需加强海岛城镇旅游功能的培育和拓展,如具有海岛特色的酒店酒吧、休闲会所、特色购物街等。同时,以知名旅游开发商为主体,加强对风景美丽的渔村整体包装,作为度假酒店,提高现有建筑物利用率;对其他渔村,可鼓励渔民发展渔家乐或家庭旅馆,但需严格限制“现代化”扩建,避免影响整体风格。
三是处理好与周边海岛分工协作的关系。国外好的海岛旅游经验告诉我们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休闲度假胜地是要经过整体规划、统筹开发并逐步实施形成的。海岛旅游开发也应包含周边相邻的海岛、岛群和海域,保留旅游发展所需的必要纵深与空间。同时,加强景区内部海岛间的分工协作。对开发时机尚不成熟的海岛加强保护,对已开发一定程度或近期将重点开发的较小海岛,可按照“一岛一策”模式,委托不同开发商个性化、整岛型开发。考虑到海水质量、临港产业影响等因素,可按照“近普远高”原则进行,即近岸海岛以大众化旅游为主,远岸海岛以高端化旅游为主,形成适当区域分工。
2、在发展过程中加快构建四类体系
一是构建便捷交通体系:一要统筹发展道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加强岛上路网、水陆接点、公交场站、停车场的建设等,开辟大桥复线,增设桃花与山之间的船艇班次,优化山机场至蜈蚣峙码头的线路设计,扩建长途客运场站,配合市层面加快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旅游门户蜈蚣峙慈航广场建设,实现各个海岛、各景区之间旅游交通的紧密衔接与畅达,并赋予交通以旅游的功能,使旅游交通由运力保障型向舒适快捷型转变。
二是构建产品开发体系。11月至次年4月都是海岛旅游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要开发海岛“民俗风情游”、“饮食文化游”、“乡村生态游”等多种多样的特色旅游,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淡季游客。在加快建设大众海钓游、海鲜美食游、度假会展游、海洋文化游、群岛海上游、渔村渔家游、禅修体验游、佛教文化游等“八大游”精品旅游项目方面创新发展举措,开发培育一批休闲度假类品质,海洋文化、海岛特色浓郁的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xx期间重点做好五个精品项目建设:一是游艇、邮轮。推进以、鲁家峙、游艇基地为重点的地区的最大海上游艇基地建设和邮轮码头建设,包装推出海上环岛游、海上区际游和国内中程游等邮轮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上半年将建成蓝堡国际游艇会,并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游艇展,并在各海岛布局并建设游艇码头;启动西岙国际邮轮码头;二是大众海钓。发展短平快旅游项目,实施白沙、桃花、三个大众海钓基地和东极海钓基地二期建设,把发展休闲海钓产业作为旅游新的增长点。三是旅游文化产业。《印象》旅游文化大戏已正式公演,下一步要重点做好营销推介工作。同时要加快建设建设,目前已完成概念性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投资近80亿;鲁家峙“创意岛”项目年内正式启动。三是体育公园建设。大平岗体育公园力争在今年五月正式投入运营;大桥南侧和松帽尖围垦区域的体育公园建设要实质性推进。四是登步岛等南部诸岛一体化旅游开发要抓紧推进,开发内容包括桃花湖的论证、岛际桥隧工程建设、登步岛整体开发等。五是东港区域的滨海景观及新业态打造。重点启动渔港夜游、渔人码头建设、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等
三是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在竞争日益激烈大环境下,旅游市场需细分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构建高效的营销平台。紧密融合招商和营销,围绕“群岛·”品牌,在形成整体营销合力、拓展重点目标市场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重点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创新营销载体的文章,积极开展有效、针对性旅游营销,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旅游专场招商推介会,招商与营销互为促进;推陈出新创办游艇展、渔港文化节等旅游会展及节庆活动,多策划宏扬地方文化的新闻事件,聚焦眼球。二是全面接轨,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与、、等地在旅游理念、产品开发和服务方面的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区旅游形象。
四是构建强大的人才队伍体系。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在岗位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构建旅游产业的人才梯队。重点抓好“两借”工作,即借脑引智,充分发挥旅游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搭建平台,整合区内外旅游人才资源,加强专项课题研究,推动海洋旅游进一步发展;借智育才,加强与旅游大专院校合作,创新旅游专业招生模式,理顺旅游用工制度,建立实训基地,创出一条从业人员培训上岗的新路子。
3、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五种机制
一是规划实施机制。目前,我们的旅游规划很多,但规划的科学性、详实性、权威性、连续性有待增强。建议委托世界级权威机构组织编制海岛旅游规划,规划执行由市级部门进行,但需接受独立专业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监测和评估,并由人大问责,为规划严格、持续执行摸索新路。
二是分工合作机制。先进旅游发展经验表明,建立政府、协会、企业间密切的分工合作机制至关重要。对我们而言,政府在委托专业机构制定规划后,可进一步把具体旅游项目通过招商、招标等形式交予专业旅游开发商,开发商在政府监督下严格按规划进行项目布局、业态选择。对属国家所有的港湾、海岛等旅游资源,政府可通过以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可持续的收益回报。改革旅游、酒店等行业协会体制,切实承担起政府授权的行业自律、权益维护、人员培训、行业统计等职责。
三是居民参与机制。海岛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利益密切相关,地中海海岛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多是旅游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为此,在海岛旅游开发中也应积极建立起当地居民充分参与的机制。同时以全民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平台,加强全区人民的旅游理念引导,获得老百姓对旅游业的支持、认同、参与和建设,提高内部拟合度,真正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都为旅游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全社会动员共建健康、有序、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
四是社会服务机制。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构建旅游信息系统,启动旅游数字化工程,健全旅游导引标识系统,完善全市各旅游区服务标识,接轨无障碍旅游,同时提高旅游服务中心公益旅游服务覆盖面和便捷度,完善网上查询、组团、预订、投诉、求助等业务和功能,构建“网上游”键式无障碍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诚信塑品牌、优质为生命、管理重标准”的行业品质提升工程,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旅游的诚信度和美誉度。
五是政府保障机制。在优化旅游环境、推进依法治旅、加强旅游安全、建设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重点在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即在创新机制、发挥区旅委作用方面有新突破,区旅游局作为区旅委办公机构,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协调,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施旅游责任目标监督考核;在强化合力、构建大旅游格局方面有新突破,动员全社会重视、支持旅游发展,形成政府引导、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并充分利用山的名牌效应,加强金三角区域合作,自己抱成一团,塑造旅游整体强势品牌。
五、休闲旅游需要积极争取的几项政策
一是积极争取便捷的出入境及旅游商品免税政策。近中期主要客源以游客为主,但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正成为重点客源。可先行结合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创新便捷的出入境政策,对国际海员、国际邮轮乘客实行免签证;争取设立免税商店(场),按国际惯例实行境外游客购物离岛退税;争取逐步开放海空航权,开辟机场国际航班或包机航线,开放商务机、直升机、低空水上飞机等岛际航空;开辟国际邮轮航线,拓宽旅游进入通道。
二是积极争取扶持海岛旅游发展的税费政策。海岛旅游开发的回报期较长、风险较大,地方发展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旅游开发意味着对限制乃至禁止周边港口运输、海水养殖、船舶工业等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带来现实压力。为此,建议给予海洋旅游为重点的县市(区)、镇乡(街道)必要的财税扶持。相关扶持资金,可由中央或省级政府通过专项资金、节能减排补偿等方式解决。补助对象除了市级倡导项目外,应将公益类、基础性、生态型以及景区创a评级等规范化工程列入重点补助范围。同时,建议综合考虑各区/县、乡镇/街道的旅游产业规模效应、对地方财政贡献、在全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确定合理的比例划拨发展资金,扶强帮大,切实发挥旅游业发展资金的实际效用。
三是积极争取实施跨流域、跨产业的生态补偿政策。海岛旅游需要清洁海水作为基础。群岛的陆源污染主要来自,为此,积极向国家争取,把口和海域纳入跨流域生态补偿范围,以控制陆源污染排放,并通过补偿资金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防治。
四是建议制定灵活、宽松的旅游用地政策。①优先安排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重点乡镇在耕地使用指标、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农保田转用指标上规划预留到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引进和实施。②全额返回重点旅游乡镇的土地出让金,以便顺利开展旅游项目的土地征用、居民房屋拆迁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前期工作。
五是建议市级交通部门加大加快城区交通的提升。增加班线密度,改观车型档次,在本岛各城区之间建立特色新型交通设施和旅游专线交通,尤其要增设蜈蚣峙码头等主要交通节点至、等景区的旅游专线班次,使交通集散点与每一景点之间的通达形成“直线”,有效分流客流,实现客流在城区内的高效集散,构建发达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游客满意度。另外,建议放开公交运营市场,改变市汽运公司垄断局面,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线路开发和经营,以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提升公交服务,使其真正成为群众、游客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优质高效地服务、吸引群众和游客。
六是建议构建全市一盘棋、一股绳的整合营销机制,加大对外营销投入,强化市层面对各县区、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号召力,形成合力,统一打造“群岛”品牌旅游形象。
旅游调研报告9
####草原,是一块传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状况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传统畜牧业生产为主。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畅,这里的环境保留了原生态的质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表现出观念上的保守,使得这块美丽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产生活和当地文化的新途径。为这里的人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第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由前旗旅游局组织的####苏木的两户牧民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服饰参加了展示。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赛场。比赛结果,一户牧民获得现代服装组第七名,另外一户获得传统服装组第八名。首次参赛的牧民之子白音获得模特表演三等奖。
参赛的服装承袭了传统风格,加入一定的现代元素,完全由####苏木基层牧民自已设计、自已缝制,在场内外赢得了一致好评。两位牧民还接受了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的现场采访。
这次参赛增强了牧民们通过民族服装服饰的生产参与旅游的信心,提高了利用当地资源和技艺发展旅游业,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我旗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群众基础。通过这次参赛,我们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启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主体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摇篮。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鲜活生动。在日益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草原是###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强烈的感召力,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草原是###旗发展旅游业的依托,是众多旅游产品产生、发展的背景,是美丽的###旗最重要的底色。因此,调动广大牧民投身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是我旗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游业要以传统的民俗风情为主,立足当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至今仍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挖掘科尔沁草原民间文化并发扬光大,是宏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的需要。在这方面,####草原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牧民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浓郁的传统风格。
如:缝制马肚带、衲靴底、缝制民族服装服饰、编马绊子、组装套马竿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生活原貌再现。牧民群众利用自家奶食、自家肉食和自家天然草牧场的秀丽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因此,我们要因势力导,一定要立足牧区生产生活实际,依托草原传统习俗,打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
三,加快观念转变,加强素质提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
####草原处在大兴安岭向科尔沁草原过渡带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林草丰茂,植物繁多,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同时,####草原位于乌兰浩特这个游客集散城市和阿尔山这个核心景区之间,是兴安盟最重要的旅游交通线上的关键节点。这里山川纵横、河流众多、草原丰美,且有上百种乔灌木杂处其间,地形起伏多变,景观层次感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天然高尔夫球场。
####草原旅游应该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及时引导当地牧民转换观念,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本地资源优势,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谋求可持续发展,自觉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使牧民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实现牧民由一产向三产转移,减轻盲目追求种养数量所带来的生态压力,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效益,追求绿色产业迅速扩张,取得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四,打造高品位草原旅游品牌,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
自2008年开始,我们依据这里的资源禀赋,在####草原规划了度假牧场、心灵牧场、####自驾游营地、科尔沁草原驿站等围绕“科尔沁草原”核心品牌,设计出“一线串珠式”的系列景区景点。经科学规划,意欲使景区最终成为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区。逐步打造连接乌兰浩特这个集散地和阿尔山核心景区之间的aaaa以上草原民俗旅游区,成为充分展示科尔沁民俗、文化特征的特色景区。在品牌支撑下,动员千家万户参与旅游业,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草原上广大牧民积极投身旅游业的巨大热情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科学规划指导下的、全民参与的####草原旅游业大发展的局面已经为时不远。同时,旅游业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民间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切忌不顾规划的一哄而上。在征地、环保等方面,政府及时进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避免出现一些违规的、非法的盲目建设,出现先天不足的景点,给今后管理留下隐患。
旅游调研报告10
旅游业被喻为无烟的xx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湘西xx苗族旅游文化产业来势很好。据统计,2013年接待游客24.28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5338万元,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在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
湘西xx苗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急功近利,管理缺位和保护不力等原因,也带来了环境被破坏,文化被误解、歪曲等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凸显了湘西xx苗族传统文化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和执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快xx苗族文化旅游的立法步伐,尤显迫切。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旅游开发对xx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开发过程其实就是保护过程,要在发掘、整理和提炼xx苗族、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当前,xx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面临突出的法制问题。
一是商业化趋重,苗族文化“失真”问题;
二是文化同化使其原生态环境开始面临的`破坏。
(一)当前xx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立法方面不到位,甚至缺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湘西作为湖南省旅游大州,虽然依据《xx》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旅游法》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规范性文件,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容小觑。当前,就xx区苗族文化旅游立法工作事前调研不够,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缺乏针对性,未突出地方特色,有的如《xx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尚未出台,虽有规划,未有保护条例,法制缺位。有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性,缺乏有效规范,实践中缺乏操作性,为旅游资源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样立法中重视旅游文化资源法律保护,对xx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缺乏关注。
二是执法方面也面临缺位与不到位的问题。xx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一直没有成立,管理存在缺位。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也没有成立,行业管理规定落实不够,缺乏标准化。
(二)发展xx旅游文化产业的法律对策。
一是xx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法律保障应坚持四个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xx苗族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制定景区规划时加大对资源的法律保障,实现可持续性;坚持预防为主原则,xx景区独特的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一旦破坏,后世修补无济于事;实际可操性原则,结合xx景区实际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与法规政策、法律、《条例》相衔接,解决法律实际过程中的区域差别问题;坚持公众参与原则,民族文化植根民间,开发与保护必须建立民间主动参与上。
二是加强对xx区旅游文化资源调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强就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展资源调研,使立法具有民族特色。加强就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展立法调研,制定立法规划,加紧出台xx非物质文化、xx景区,苗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法规,及时有效地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地方性法规一定要具有区域色彩和苗族特色,在立法中加以规范。
三是通过立法实现xx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所有权属国家、管理权在政府部门,经营权属开发商和经营商,但是xx苗族文化属于本地区所有、集体所有的部分产权,建立通过收购或其他方式解决,属于个人的产权建设采取变通试解决。鉴于过往政出多门,“管理多头、管理混乱、都在管理、都不管理”的局面,建议在xx景区设置统一权限的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事务管理,依据地方实际,采取独创性的管理模式。
四是通过立法解决xx区村、镇共享发展收益机制。在立法中明确xx苗族地区对发展方式的选择权和参与权,尊重民族习惯,保护民族文化,促进xx景区民族文化活动中的村镇参与,群众参与,赋予群众在规划和决策中的发言权和收益权。在立法中明确规定,xx苗族地区村、镇参与,群众参与利益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有利于苗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五是加强对xx景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旅游文化开发与保护行为。
旅游调研报告11
思考之一:系统认识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1、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形式。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城市居民。
2、xx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按照国家分类标准,xx旅游度假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涵盖了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物、建筑与设施和人文活动6个主类、14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和48个资源单体。
3、xx发展乡村旅游的两个游客资源。一是本地客源。拥有60万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区周边,离城市中心不过20公里路程,同时,以乡村旅游景区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内,覆盖了约200万城镇人口。二是外地客源。xx作为xx旅游业的龙头,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闲度假旅游的龙头而努力。
4、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拓展xx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更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5、发展xx乡村旅游有待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认识有待拓宽;三是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四是对乡村旅游的系统开发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确立 。
思考之二:xx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1、树立“科学保护即开发”的乡村旅游开发理念。
2、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
3、政府主导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赢的合作开发经营模式。
思考之三:发展xx乡村旅游必须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质,夯实xx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一,开展村民环保素养和文明素养培训,改善村民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民;
第二,开展旅游经营管理职业道德与基本常识培训,造就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经营人才,进而扶持一批经营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乡村旅游户和企业组织;
第三,开展新型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促进农业生产的改良与改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
2、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塑造xx乡村旅游良好品牌。
一是针对xx乡村旅游经营开发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xx乡村旅游评价标准;
二是制定并推行xx乡村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信用考评和公示制度,促进经营户规范经营;
三是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与宣传;
四是积极倡导与扶持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制定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规范公约,促进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自我提升与发展。五是建立由经营户代表、游客代表、旅行经销商代表和专家组成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对xx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进行年度评审,促进xx乡村旅游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进步。
旅游调研报告12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2007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平。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五龙乡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政府驻地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7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政府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把**乡村旅游列为全省重点地区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特别是市场拓展方面的扶持帮助。
旅游调研报告13
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部署,县政协将“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列为2015年重点协商计划,并选择“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分课题。为此县政协调研组深入我县有关乡镇、涉旅单位及企业进行走访并分别召开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专程赴__、__、__等地考察学习,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传统村落,旧称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是体现地域文化、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的活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我县历史悠久,有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等诸多世家大族,形成了以姓氏为主的村落,如__、__、__、__济、__、__村;因__江纵贯全境,货物运输中水陆码头众多,形成了以商铺、码头为特点的众多村落,如__、__、__、安__;因宣纸、茶叶、竹木等丰富物产,形成依景、依物的特色村落,如__、__、__等。
__县传统村落分布较广,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我县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__省传统村落10个。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841处(全省第三),其中分布在村落中古建筑802处。全县现有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10处,县保单位37处。
近几年来,我县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组织调__摸底,建立村落档案。2012年以来,我县按照住建部等部委《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进行传统村落摸底调__,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及时录入全国传统村落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了国家、省级传统村落申报,编制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__村和__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已通过评审;__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厅待批,__村在《__省历史文化名村__村保护规划》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二是建立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成立了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__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__县古建筑流转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和《__县文物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__济景区管理处和__景区管理处,负责__济村、__村历史文化名村相关规划的编制、保护项目的实施和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管工作。注重发挥村干部和民间文保协会的.作用,让他们承担起传统村落保护排头兵的作用,广泛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中来。
三是整合各方资金,推进村落保护。自2012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省文物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以__村样板工程的实施为龙头,对__济古建筑群、__花戏楼、__、__氏宗祠、____故居等一批国保、省保和县保单位进行了保护维修。同时,整合了徽派建筑保护专项资金、国家古建筑消防专项资金、__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资金等,实施传统村落内的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推进矿山砂石整治、__违拆违、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使传统村落内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宣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笔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涌溪火青绿茶制作技艺、花砖制作技艺、后山剪刀制作技艺、宣纸制品加工制作技艺、榔桥木梳制作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__济、__、__、__等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青山秀水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优美田园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趣的亮丽风景。全县依据传统村落、古建筑建成的景区已达6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
但是,伴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县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一是许多传统村落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连片上规模的传统村落群和自然生态风貌依旧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二是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传统村落在保留传统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三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四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研究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古建筑工匠奇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传统村落,既是我县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特殊资源,更是“青清净静”魅力__县的魅力所在。传统村落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要加紧保护、科学利用。现结合外地做法和我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针对传统古村落内古民居产权人和村落居民,进行宣传引导,使他们认识古民居的特殊价值、增值空间、利好趋势,增强保护意识,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二是收集全县传统村落的图片、文字、民间故事、传说等信息资料,挖掘与传统村落相关的史实和文献,编印宣传画册,出版书籍,公开发行。将传统村落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是邀请专业制作公司将__、__、__、__等古村落拍成电视专题片,通过互联网广为宣传。吸引外界关注投资__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一是积极探索以“委托管理”、“产权流转”、
“异地迁建”方式推进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引进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与印象皖南公司合作,通过收购、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发挥其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保值增值、市场融资、业态打造的主导作用。
二是做好堵疏结合的文章。建议在__济、__等传统村落外围选址建新区,切实解决农民建房纲性需求,严格控制传统村落内新建住房;新区建房的体量、高度、风貌要与传统村落相协调。
三是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村民私有产权的古建筑,进行保护维修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调动房屋主人翻漏修缮古建筑的积极性。
四是做好村落系统的保护。加强传统村落生态系统修复,控制周边林木砍伐,美化农田生态景观,提倡种植乡土花木;对古道古桥、古树名木、村庄水系进行保护和提升;不轻易填塘、改河道、硬化里弄及粉刷墙体。在推进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中,要注意维护古建筑和传统村落原貌。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擅自拆毁、倒买倒卖古建筑、古树、古桥等传统村落资源的违法行为。
一是挖掘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和乡土能人,整理家谱、族谱、乡村记忆,优美传说;整理传统艺术、地方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快以文字、图画、照片、影像等形式整理成册。二是挖掘提炼传统文化。对__济、__、__、__等村各自形成的村落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伦理道德文化、生态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并创作成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策划成当地村民能够参与表演的实景专场演出、民俗礼节活动、游客体验活动。三是围绕传统文化开发旅游产品。积极引导村民利用自有的古民居发展(茶叶、宣纸、宣笔、琴鱼、云岭糕、锅巴、__县香菜、__酒等)特色商铺、手工艺店铺、茶馆、私房菜馆,让传统村落“活“起来。以此彰显我县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做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拓展旅游产业,让村民共享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
制定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体目标和分阶段计划,明确实施主体,形成以乡镇为主体,“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组织成立由建筑、规划、民俗、艺术、文物保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咨询委员会;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县委党校村干部培训计划。发现并培养一批古建筑工匠,传统文化能人,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旅游调研报告14
xx年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各项主要数据稳步增长。年全年共接待游客6870 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接待国内游客68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总收入3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其中,旅游创汇15526万美元,同比增长15.02%。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5.09%。
一、节会活动在招揽游客、促进旅游业繁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春有牡丹文化节,秋有河文化旅游节,春秋两季这两次节会活动为带来了大量客源,活跃了旅游市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节会活动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盛事。年牡丹文化节,历时四十天,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6.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1%和8.33%。河文化旅游节历时30天,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947.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6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1%和10.25%。两次节会共计70天时间,共接待游客2647.55万人次,占全年旅游总人次的38.5%,旅游收入134.38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38.6%。
二、入境游继续稳步发展,港澳台游客数量大幅增多
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4%,其中接待外国人40万人次,同比增长7.44%,港澳台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51.9%。港澳台游客中以台湾游客数量最多,占港澳台游客的59.4%,其中香港澳门游客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呈大幅增加态势,年来自香港、澳门的游客数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xx年全市接待来自亚洲国家地区的外国游客18.63万人次,同比增长36.78%,其次是来自欧洲的游客,共13.31万人次,来自欧洲的游客数量在外国游客中所占的比重为33.3%,仅次于亚洲,但游客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减少了25%,接下来的排名是美洲和大洋洲,游客数量分别是2.87万人次、1.15万人次,来自非洲的游客数量排名最后,但与去年同期比却增长了3.6倍。
三、境外游客在停留时间减少
年境外游客在人均停留时间是1.46天,比上年减少0.11天。其中外国人在人均停留1.41天,比上年减少0.02天,港澳台游客人均在停留1.61天,比上年减少0.57天,港澳台游客中台湾游客在停留时间减少最多,人均停留天数是1.68天,比上年减少0.78天,台湾游客在港澳台游客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停留时间减少影响了港澳台游客整体在停留时间。港澳游客在停留时间变化不大,均比上年略有增长。香港游客人均在停留1.52天,比上年增加0.03天,澳门游客人均在停留1.53天,比上年增加0.32天。
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源整合问题仍应引起重视。游客在停留时间短仍然是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原因,游在,住在郑州的问题,让优质的旅游资源,不能享受全部的旅游成果,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元素中把一半以上的利益割给了别人。
2.自驾车增多,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出游次数增多,同时由于私家车大量增加,自驾游也成为一种旅游时尚,但交通拥堵、道路不畅让很多人“欲游而止,望游兴叹”,影响了游客来旅游的积极性,制约了客源市场。要确保游客畅游,一方面要加强交通管理,同时道路规划也要更加合理。
3.“龙门石窟”这个全市唯一的5a景区的发掘利用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点。“龙门山色”历来就居于八大景之首,景区虽然不大,但景点的大气、典雅是境内任何一个景区都无法比拟的。不然武则天也不会在那里开凿石窟群,把自己的形象立在那里。龙门山色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步移景挪的效果,水光山色,堪称胜景。所以对外宣传应该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色相提并论,不能突出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忽视了自然景色。自然风景有时也需要提醒,如果不提醒,很多人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忽视了良辰美景,自然风景也有密码,在很多人未解其中玄妙的时候给以提醒,则能帮人理解景区,使其得到自然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加深对景区的印象。
4.对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应应给以更高的重视。市每年在旅游宣传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带来经济效益,通过宣传把游客请来了,如果景点没有吸引力、城市没有吸引力,游客只是简单浏览一番,然后就做了匆匆过客,那样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有时候与我们前期做出的努力相比甚至是产出没有投入大,这样就做了赔本生意,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要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不仅要从城市硬件设施上做好工作,同时也要从深层次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找出自身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仅要请得来游客,还要留得住游客。从这一点来说,开发建设以龙门风景区为中心的隋唐文化中心很有必要。
旅游调研报告15
县地处泛珠三角地区中南部,处在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黄金廊道上,位于市南面、区东北部,隶属桂北经济区的南部,县人民政府则处于桂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3与国道321的交界处。
旅游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地处优拓区,与大旅游圈阳朔县仅相距40km,不仅交通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1994年我国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推广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国旅游正式进入产业化转型阶段,并从以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转化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稳步提升,使旅游成为了闻名天下的重要旅游地点,尤其是以阳朔镇为中心不断辐射的旅游产业。2005年县在旅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正式将旅游提升到产业化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县已基本实现了“四大旅游景区,五大旅游线路,六大旅游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
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县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经过认真思考,现将县乡村旅游发展有关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县具有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特色民居景观、丰富的岩溶资源、浓郁的民间文化,依托这些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田园风光游、岩洞探险游、攀岩登山活动、竹筏漂流及寻幽访古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县广大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村民主动开办家庭旅馆饭馆。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县乡村旅游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从业人员的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民居建筑有待进一步改善,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问题。另外,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显著特点,旅游综合效益尚需提高
县游客结构以散客、观光为主体。旅游经济呈现“餐宿经济”特点,综合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显著体现。旅游总收人中餐饮、住宿收入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他如门票、导游、娱乐、购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二)旅游产品质量较低,类型较单一,体验参与性活动项目尚需进一步开发
县一些饭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此外,民居旅游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较少,缺少“农家乐”的“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体验。
(三)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县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县赏月路两侧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饭馆、旅馆。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县主村一些饭馆旅馆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县目前尚有大量旧房保存的现象,同时县主干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乡村旅游的内涵挖掘不够深人
县对独特的田园山水、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县优越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
2010年到2012年,各级政府和组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年”和融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切人点,积极规划景区,推出线路,培育产业龙头典型,合力推进。虽然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很快由落后地区跃升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评比推出了涉及乡村旅游的各类省级示范区(景点)***家,其中涉及“三农”的示范区(景点)**家。到2012年末。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整合全省各类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较高水准、品牌独特的乡村旅游线路和景区
黑龙江省根据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的“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出了多条乡村游线路,集中展示了县众多的农业产业、田园风光、山水森林、地质奇观、乡村古镇、休闲养生、民风民俗、乡村古迹、农耕文化遗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貌等独特景观,推出了***区旅游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山庄、**生态湖、***农场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精品。
(三)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了全省的旅游产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创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旅游收人***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乡村旅游经济总量估计占全省旅游经济指标的***%左右。
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主导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县政府应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根据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联合网络、广播以及电视等媒体,扩大县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此外,对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旅游资源,并实施对旅游周边产业,配套产业进行引导,为旅游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实现推动县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的目的。
(二)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品牌建设
品牌塑造差异,精品铸就品质,推动精品化战略发展,树立起“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目标,发挥乡村旅游示范作用,对各示范点的特色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打造县旅游示范基地,将**示范片作为县发展的龙头示范片,纵深推动**、**等示范片的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溶洞旅游精品,使旅游形象和品质得到彰显,进而塑造起独有的旅游品牌。
(三)推动特色产业,营造民俗氛围
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这里集合了壮族、汉族、苗族和瑶族等多个民族,其中壮族和瑶族只要集中于茶城、新坪、龙怀、东昌、马岭以及杜莫等乡镇,他们长时间居住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物质文化,也为县营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本土特色旅游项目,使田园和民族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通过构建茶场游、民族园等游园项目,重点对民俗风情游进行开发,为游客营造一个民风特色和乡土氛围浓厚的旅游园地,让游客能够在旅游中体验到不同于当代的特色文化,进而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四)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乡村旅游专项资金,将其全部用到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重点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项目贷款贴息和补助、乡村宣传促销奖励等上,同时给予新农村建设优先扶持,加大生态环保、水电路气等设施建设中,将农村饮水和建设工程作为重点,通过推动休闲林场、休闲农村、绿色茶园、庭院大户延伸、规模果园等发展,针对以农业为依托的旅游项目应优秀安排、优先考虑。组织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培训中,尤其是针对导游、营销、管理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人员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
(五)结合农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
县不仅拥有享誉国内外的“皇室贡品”芋,同时县的生猪、马蹄、生姜、夏橙、八角以及食用菌等均非常闻名,故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到花卉、桑蚕、速丰林、中草药等上,以“生态、绿色、体验、休闲”为主题,真正实现生态旅游的构建,同时将市场需求作为发展向导,在农村的依托下,打造一个民俗文化、自然生态、农林牧渔以及田园景观的特色农业产业,培训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县旅游发展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