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9篇)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1
一、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体育场地不足。调查显示,有70%的学校体育场地未达到1994年省教委制定的《城镇普通中小学建校标准》,甚至有少数学校基本上就没有运动场或者活动场所,有些学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简易的运动场所,导致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开课时数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几个年级开设体育课,象征性的表示学校开设了体育课。
2、体育器材短缺。根据调查,有30%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达标(指能基本满足大纲必修教材的需要),65%的学校体育器材缺少,5%的学校几乎没有体育器材,而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同时,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由于受体育器材短缺的限制,有近30%的学校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二)、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1、专业教师短缺。从调查情况看,有近40%的学校专业教师短缺,10%的学校无专业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不包括自考、函授毕业生)的仅占37%。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有73%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梯队建设,有38%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师学历要求。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3、师资培训意识淡薄。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也未能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活动,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认为农村孩子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开不开体育课无所谓。而主管部门领导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时没把体育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来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视,加上对学校体育设施等要求未做硬性规定,即使体育设施达不到要求,验收也能合格通过,使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2、体育经费严重短缺。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支持乏力,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因经费困难不能对体育进行投资。
3、体育专业教师缺乏,思想不稳定。正规体育院校、系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千方百计想办法不到农村学校任教,致使学校体育教师短缺,近30%的学校专业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只能用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或自行培养的自考生或函授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学校不重视,加上经费短缺,部分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从事第二职业或对本职工作不认真对待。
4、缺乏激励机制。对执行《标准》好的学校及体育教师个人,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5、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不普及。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一直开展不利,无其是农村对体育工作认识不正确,认为劳动是最好的体育活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没有用。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对体育活动热情不高。
三、发展对策
1、解放思想,多方筹集体育资金。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采取政府拨款,学校投入,社会赞助等方法,确保体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工作氛围。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要认真对待体育工作,吸引广大体育专业院校、系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并积极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条件,使他们安心在学校开展工作。
3、挖掘地方特色教材,重视表彰先进典型。农村学校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并自制器材。对自制体育器材工作有特色的学校、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经验,在每年举行的学校运动会上,应充分安排这些本地特色体育项目,推动体育工作全面开展。
4、积极开展互助活动。通过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城、镇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对子,改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以满足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2
一、实践背景
随着我县经济建设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为了满足居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阜阳市体育局通过积极争取,现在在太和县多个公共场所安装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设施,并大力支持发展学校体育。这样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增加了人们身体素质,给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然而,学校体育是否真正抓起,社会体育设施分布是否合理,设施是否完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随之产生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学校剥夺学生享有充分体育运动时间的权利,公共场所体育器械坏了是否有人修理;器械老化而产生了意外事故,这该由谁来负责等。为此,我在县内做了一系列有关调查。
二、正文
(一)大众体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大众体育取得相对较好的发展。我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根据有关的规定和要求,按照“坚持标准,结合生情,突出重点,务实创新”的原则,制定相应的体育发展方案。
在现在看来,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健身馆便是一个好的现象。另外,我县还进行了“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奠基仪式。中国体育彩票“雪炭工程”是国家体育总局为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利用彩票公益金在全国范围内援建综合性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我县“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工程总投资1060多万元,占地面积3612平方米,建筑面积6242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县开展体育竞赛、训练和群众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推进体育社会化、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开工建设的“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以及在我县举行的一系列学生体育比赛活动,都是我县对体育事业高度重视的充分体现。希望我县以“雪炭工程”全民健身馆开工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条例》和《计划》,不断推动我县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虽然我县体育发展小有成就,但其中的不足还是相当的明显。首先,受制于我县规模,我现如今只有大小5个全民健身点,健身俱乐部也相对较少,能够提供给居民安全专业的`训练场的还在少数,地点的分配也不够协调,小区的体育设施也不够齐全。其次,在一些广场的体育健身设施,由于过多的受人“光顾”,很多已经破败不堪。有的虽然并未全损,但也是锈迹斑斑。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体育设施并没有专门的人员来维修和管理。再次,在一些居民区的体育设施已经被居民开发出了另一种用途,跟多的人用这些体育器材来当晾衣架,这不仅妨碍了人们的体育健身,还对市容有一定影响。
除此之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有待改善。本地学风以应试教育最为严重,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相当严格,因此,学生体育运动时间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学校体育老师的选拔也应更加注重老师的体育素质与人文素质。
(二)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门类,在我县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全市、县体育系统的努力工作,我省体育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经营单位数看,体育用品批发和零售单位数已经有了明显增多。从经营产品上看,体育用品专营制造业主要以生产健身器材产品为主,体育用品专营批发和零售业主要以销售球类产品、体育器材、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为主。
从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看,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体育产业发展好的地区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总体来说,我县体育产业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系统化一体化的发展还有待加强,我县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除了生产制造业,以个体经营为主的体育运动服务业也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就我县的社会或个体体育服务设施而言,多数属于个体经营,其场地设施比较简陋,经营的规模普遍很小,且大多集中在棋牌、台球、少儿武术训练等几个项目,真正有特点、有特色的体育经营项目,高档次的体育健身消费场所不多,经营的效益也不显著。体育系统目前拥有的场地设施、专门技术人才优势也不显著,由于机制不活,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也比较低,其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所以说我县体育产业的现状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三、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系统调查,我县的未来体育发展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旧突出。随着我县经济的逐步发展,社区越来越显示出在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重要性,而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社区体育和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大众体育发展的程度。但是社区体育现象的出现在我国毕竟时间较短,大部份社区体育处于自发管理状态。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完善、体育设施的缺乏、政府关注对较少等。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步伐,借此来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对于发展体育产业,关键是要把本地市场培育好。拓展体育产业的新领域,关键是要把发展的项目选择好。首先要着力把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来培育,借此来动居民体育消费带动发展。另外,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产业中体育产业的比重,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的体育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3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重视全校师生的健身活动。体育教师能主动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健康知识,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学校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育不仅能强健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能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载体,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极好舞台,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极好形式。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现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实际情况作调研报告如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搞好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促进我校体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并为全区的体育工作增添一抹亮色。
一、调研范围:
我校全体师生。
二、调研的内容及形式:
本次调研,我们主要是针对学校体育工作思路、体育课常规情况、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的开展状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状况、体育教师待遇、学校操场人均占有面积、体育师资与器材的配备、优秀运动员及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增设开展的特色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调研。我们采用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座谈、发放调研问卷、实地察看的形式进行。
三、调研情况: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全区学校都能够按照教体局的部署始终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广大中小学生养成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的体育工作更是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2、我们全区学校都在教体局的指引下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教育局领导更是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各学校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所占比重较大)。我校更是成立了在校长室领导下的艺体部及体育教研室层层领导下的体育机构,设有专门人员负责学校的体育工作,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实。
3、体育课堂常规抓得较实,按要求开足课时。
4、我校认真贯彻实施“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基本得到保证。学校大课间都能按要求执行,时间均在30分钟,活动内容比较丰富。我校的大课间三千多人共同跑操已经在市区颇有影响,由学生组织做眼保健操、篮球、足球、乒乓球学生社团等也形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学校基本能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游戏、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踢毽子等。校园青春系列的体育舞蹈及各社团的推广普及必将充实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对学生体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丰富了学生的体育健身途径,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5、体育教师的待遇、服装费等都能得到落实。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树先均能和其他教师同样对待。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倍加关怀,能创造机会想体育教师之所想,急体育教师之所急。特别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工作在校长室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6、对待高考,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与体育普招、单招等学生的升学等等都给予了教师学生的最大要求。专业训练教师分项训练,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不觉间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训练教师更是一心扑在自己的训练上,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自己的学生,每天早晨五点半到校下午六点半回家,两头不见太阳,舍小家顾大局尽管家人有点埋怨但获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的好评。
7、由于老师学生的付出,我们也获得了较好成绩。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区运会团体总分连年第一,市运会我校代表全区与全市九县五区同台竞技已经位于前列,包括临沂一中、二中等市直学校更无法与我们相比(尽管我们的学生都是高一学生)。在今年的山东省田径锦标赛中我校高一学生伊伊获得女子甲组400米第三名,高一学生张浩获得男子甲组十项全能第五名,高一学生李梅获得女子甲组4x400米接力第第七名的佳绩。
(二)、存在的问题
1、体育师资、器材、场地、欠缺。体育教师稍显不足。各中学大都有专职体育教师,但是按照学校体育课时的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如:我校共有66个班级但仅有8名体育教师。这样的教师配备常规体育课都难以满足其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不要说体育专业训练的要求,体育课的效果显而易见。
2、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的体育专职教师政治素质、业务水平远远达不到学校、学生的要求。体育专职教师对自身业务进修、钻研的意识不够,并缺乏培训与交流,我们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期待学校或教体局给我们的体育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3、很多初中学校对体育训练队工作马虎了事,没有进行长期训练,往往是比赛前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训练,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导致我校将学生录取来以后要通过很长时间培养习惯。如何把初中体育的好苗子与我们的高中有机结合在一起尤为关键。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学校对优秀运动员输送至高等院校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顾虑,专业老师外出机会较少与高校教师交流也偏少从而错过了很多机会。殷切希望教体局和各级领导们给我们更大的支持和理解。
4、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堪忧。中小学生的耐力、爆发力、肺活量水平等呈总体下降趋势。营养不良、低体重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以上情况是全区不同程度的共性问题,我校也不例外。
(三)解决问题和不足的对策: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了我校学校体育工作情况,拉近了教体局与学校及教师间的距离,为教体局做好学校、教师的服务工作提供了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开足上好体育课。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课程表,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做到全员参与。再次严格落实课程计划。要按照国家对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好体育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将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如田径中的长跑、跳跃)等列为必修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要结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性,杜绝放羊式教学。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坚持把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战略举措,鼓励全校学生走向操场,走向运动场,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中小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校园青春系列健身操、集体舞等体育锻炼活动,努力提升学生体质,争取使每名学生都有一个体育爱好项目。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3、切实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要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把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各有特长的年轻教师中选拔部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优质体育课观摩和开展体育教师基本功、优质课评比等方式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业务能力。
4、加强体育设施和器材建设。学校体育运动场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学校整体布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规划体育运动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合理设计学校体育健身园地。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统筹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条件,满足我校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最后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实行社会化运作,多渠道筹集资金,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氛围。
5、举行学校田径运动会和单项比赛活动,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对我校的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影响。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今犹有余热。今后学校田径运动会要制度化。每年要举办几项单项体育比赛、学生体育特长比赛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将在此次学校体育工作调研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校体育工作新局面,努力使我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4
按照20xx年沙市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要点的文件和部署,20xx年xx月xx日,在夏科长和庄科长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对沙市区实小、沙市区实验中学等8所中小学体育常规管理的调研及考核打分。
在这次检查中,各校都能以教育部制定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为依据,各学校体育管理的政策规章和督导评价机制基本健全,学校体育课程普遍开齐开足,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证,学校场地设施明显改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逐步完善。所到的8个学校(沙市区实验小学、沙市张家三巷小学、岑河镇岑河小学、关沮镇关沮一小、沙市区实验中学、沙市区观音镇观音中学、沙市十六中和沙市特殊学校),都能将下发的沙市区中小学体育常规考核量化表,按照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中心工作和加分六大块C级45条进行整理材料和自评打分。下面就六点加以说明:
第一 各校都很重视、成立了学校体育领导小组,制定了20xx年体育工作计划和各种相关的制度,包括意外伤害应急机制、阳光体育工作方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案和措施,而且有职责分工、过程或测试,原始记录,听课笔记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 依据体育与课程标准为目标,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好体育教学。各校还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校本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如实中以田径、足球为主;张三小以乒乓球为依托;岑小以跳绳、抖空竹,关小以民间体育踢毽、滚铁环,十六中、观中和特校以篮球等创办本校的特色,各校一把手和分管校长亲自听课,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第三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诗意大课间的开展。检查中、岑河小学展示的是跑操、跳绳、空竹的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文化;关一小展示的是全市即将推行的第九套广播体操和跑操,还有结合农村特点的滚铁环、踢毽子、跳房子和踢足球游戏,可谓形式多样;观中的`篮球、跑操,实中的跑操(因天气原因、没有展示)和特校通过视频看到的篮球、跑操及其他活动的展示。
第四 坚持长期运动队训练。在检查过程中,多数学校能够坚持体育运动队训练,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在这里实中、实小和张三能长期做到。实中在今年的市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代表沙市取得了优异成绩;实小在田径上也是如此;观中、十六中和关一能在比赛前组队坚持训练;特校在今年,也参加了特奥会等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第五 条件保障是根本。在检查过程中,学校都能加大体育投入力度,推进学校场地建设,明显改善体育设施条件和办公环境。(如岑小、观中、实小、实中和特校。)各校同时注重教师参加培训,继续教育,为我们的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第五 本年度全区继续加大力度做好了《国家学生体质数据上报》工作。检查过程中,八所学校都能结合实际都制定了上报方案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时间、测试人员、上报统计、动态分析一系列措施。既做到了规定时间内上报国家体质数据库、又按要求对测试进行了统计、分析,圆满完成湖北省交给我们的任务。尤其是实验中学,做到了学生每人在初中阶段各年级的成绩状况表,其他学校分别做到了学生有身体形态分析表、素质测试合格表。成绩评分表。在我们复查中,绝大学校数据真实、可信,尽管少数学校数据又差异,但表现在操作上或仪器上有差别。
第六、我们的中心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很乐意参加区组织的体育竞赛,在八所学校中,每校至少参加了全区xx项体育竞赛。全部参加的有实中、实小、观中;参加三项的为张三、关一和十六中。
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
xx、各学校体育工作常规管理,注重过程化,事务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建议各校是否考虑应尽快成立学校体卫处(或体卫部),尤其是首批和即将成为校园足球的学校成立足球办公室、规划未来三年计划、上好每一节足球课,以足球为抓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
2、随着今后几年,学校体育教师老龄化越来越突出,有些体育老师走向领导岗位、足球进课堂等促就体育专业教师整体差编 ,需要大量教师充实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来。
3、竞赛项目较多,争取少而精,合理安排比赛项目,让大家都有认同感。
4、落实体育教师待遇 : 主要表现在每年体育服装费用要落实;大课间、赛事安排、体质测试上报统计包括 8小时之外训练、课外组织学生带队或比赛等,要算工作量 。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5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求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简单的运动技能技巧和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生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痛快地玩,而且玩中有学,这将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现通过对冷水江市六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xx、体育被视为副科,不被重视
衡量一所学校强弱不仅仅在于升学率,评判一位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考试成绩,但事实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一直是全社会和学校管理者的指挥棒,考得好的学校既得名又得利。在这种强势压力下,学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学率,狠抓广大教师的考试业绩。只重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体育教学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了。体育教师也就成了副科教师,家长更不会重视,甚至有家长怕累着孩子,不让他们上体育课。这就严重抑制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兴趣,他们也就敷衍了事,更谈不上花心思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锻炼。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玩的代名词。再加上一些老师为了考试出成绩,不惜大量占用体育课的时间。
2、 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观念较为陈旧,只注重体育成绩的单方面的提高,不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少部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为学校在一些运动赛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增光添彩,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发展,目光仅放在了短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3、 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上课兴趣不足, 热情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整体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对体育课热情不够,能参与锻炼的仅仅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甚至在体育课堂上也懒得运动,应付了事,有的还以各种理由请病假,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由于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被培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就是放羊了,随便玩了,完全脱离了老师的教学,组织性差,随意性强。
4、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师资观念水平有待提高。有人曾笑话体育课是“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内容重复,没有按照《体育与健康》这本教材上的内容一课一课上下去。体育课堂的内容,无新意,学生提不起兴趣,或者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考跳远,那就节节课都练习跳远,有一跳跳几年的现象存在。
二、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xx、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3、重视体育教育人才
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还要吸纳人才,利用人才,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大家都重视体育教育,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总之,通过以上对冷水江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体育教师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各环节的作业,遵循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确保学生健康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学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为体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健体魄,为以后大学体育课程打下扎实的体能和技术基础。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6
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全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在构建体育强国的征途中,我市群众体育面临怎样的现状,如何推动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带着这个问题,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我们从4月15日至30日,通过实地观摩、走访或接访群众、召开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对市属党政机关、社区群众、乡镇农村、单项协会等群众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专题调研,同时考察了池州等地的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一、我市群众体育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得到深入开展,社区体育、协会体育、农民体育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经常,锻炼人群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改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已初步形成。我市群众体育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并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全民健身组织逐步健全。全市七县一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人组成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委员会,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研究部署、检查监督和工作决策;体育社团工作向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方向迈进。全市成立了具备法人资格的体育社团17个,其中市级体育单项协会12个;创建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个,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7个,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2个,晨晚练点66个;xx市和八个县(市)全部成立了体育总会;截至20xx年底,全市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1731名。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后,各界联手,市县联动,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已形成传统,参与人群达数十万人次;全市连续举办城市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以及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在宜城大地上掀起了一轮轮全民健身热潮;我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规模的运动会屡创佳绩,“四种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稳步推进,健身气功站点建设不断扩大。
全民健身设施明显改善。市及八县(市)、四区,在社区的公园、绿地、广场,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共捐建105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19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1个县级“雪炭工程”,创建了3个省级全民健身示范乡镇。20xx年1月,我市经过改建的体育场正式对群众开放,成为我市城区群众体育健身的重要活动场地。市体育中心和训练综合馆已完成了选址和拆迁工作。标志着我市体育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
全民健身典型不断涌现。桐城市、潜山县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十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我市3个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4名个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2名个人被国家评为“群众最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5个单位“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群众体育意识不强,体育人口比例很低
通过对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问卷调查以及走访社区群众,我市大多数人对体育健身的认识,还停留在“医药健康观”,即“无病即健康”的层面上,很少有人对亚健康状态足够重视,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既便一部分人具备体育意识,但也还只是非“体育的娱乐观”(看电视、打麻将、听音乐等)和“体育欣赏观”(通过媒体观看以足球为代表的职业联赛等各种比赛)的水平上,通过体育活动直接参与的体育行为,在比例上仍然很少,能够持久坚持,并且愉悦身心、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的体育健身比例更少。
每周锻炼三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中等强度以上的,才能称之为体育人口。全国体育人口比例28.93%,我市体育人口比例仅为23%,而学生占总体育人口的50%以上。对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有时间(占35%);没有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占22%);缺乏兴趣或缺乏指导(占16%)。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年龄结构排序:老年人占36.3%,青少年、少年占43.1%,中年人占20.6%,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老年人一般都有充足的时间和情趣,晨晚练点、公园等场所到处活跃着老年人的身影,成为我市体育锻炼的热点,而中年年群体因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原因,锻炼比例较低,非常值得关注。
(二)体育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瓶颈”
依据《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20xx年6月,市体育局与市规划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xx市城市住宅小区体 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把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新建小区由体育行政部门参与工程验收,要求城市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为每千人不低于300平方米,居住组团应配置不少于1套健身路径,居住小区配置不少于3套健身路径,居住区配置不少于5套健身路径工程,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划要求与小区建设配套实施。但受我市旧城区改造难度大、历史欠账多、公共财政投入少等因素的影响,老城区开辟全民健身设施困难,新建小区建设健身场地设施也经常发生“欠账”现象。全市现有体育场地面积为262.8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0.37平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xx市区,自改革开放至今近30年来,大型场、馆、池等几乎是空白,只有一座建成于1999年的体育馆和位于市中心的一座简易体育场,县城及乡镇公共体育设施欠缺情况更加严重,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十一五规划》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考察调研了解到,不仅省会合肥市以及马鞍山、芜湖、铜陵等沿江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状况大大好于我市,连六安、巢湖、宣城、池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均取得很大突破,池州市已斥资数亿元正在建设占地426亩的体育中心。我市体育设施已目前已处在全省十分落后的位次,
我市体育场地按系统分,体育系统建设的占4%,教育系统建设的占76.5%,其它在分布在各个小区、城镇建设的占19.5%。学校因学校管理、场地器材消耗等原因,体育设施结构性闲置,向居民开放率低,国有体育资源难以与群众共享。群众体育锻炼多半在公园等非体育场所进行,锻炼人群的体育需求与体育资源失调的矛盾比较突出。
根据调查,我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6.2%的人选择离住地或单位在1000米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选择距离在1000米~20xx米以内的为28.3%。这反映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时呈现出“就近”的特点。公共体育资源紧张严重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成为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三)体育社团实体化、社会化建设任重道远
我市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程。市武术协会成立之初,无经费、无办公场所、无专职人员,举办活动都是靠武术爱好者自己掏腰包。近年来,武术协会走社会化的路子,以武会友,取得了民营企业的支持,现逐渐形成规模;市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成立时,吸收爱好运动、有一定社会威望的行政在职领导参加,举办活动时通过影响力取得企业赞助支持,协会运作较为成功;还有的体育社团通过举办健康旅游、开办健身俱乐部、球馆等壮大社团实力,走群众体育社会化、实体化的道路,维持协会的正常运转。但多数协会如象棋、羽毛球、体育舞蹈、足球等,都属于“平民化”的社团,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成立起来,开展活动往往四处“化缘”,不仅难成规模,而且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如篮球、信鸽等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市级以上规模赛事,除去参赛队训练、交通、交通、食宿等费用,为了维持比赛正常的开支,还得需要参赛队或队员交纳一定数额的参赛费,久而久之就会挫伤运动员的参赛热情。另外,单靠个别领导的影响力去开展活动,毕竟发展空间非常受限,难以长远持续发展。在我市体育社团向实体化、社会化逐步转型和过渡的阶段,需要政府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而这些投入目前是远远不够的。
(四)农村体育、青少年体育基础薄弱
我市是农业大市,且多半是全国贫困县,大多农民还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期,外出务工的人群较多,从各县(市)提供的数据来看,农村组织体育活动或农民体育人口比例较低,还不到农业人口的4%,显见农村体育相当落后。大多数农民迫于生活的压力,根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体育健身的意识非常缺乏,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或仅仅是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体育活动来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因此,在我市农村经济条件落后、体育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普及和发展群众体育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青少年体育在我市仍然是薄弱环节,据调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和“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少开展体育活动,甚至体育课也形同虚设,多数被文化课占用,既使在初中升高中的应试中,体育也被“擦边球”,走走形式。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文化课学习,与其让孩子们“玩”,不与省下时间攒点考分,青少年体质总体来看不容乐观,尤其是瘦弱、肥胖、近视的问题令人担忧。
(五)科学化指导薄弱,国民体质测定制度亟待建立
我市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36.7%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其中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的人数比例最多,为15.3%,其次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等,所占比例在5%左右。还有2.1%的人依照参考资料进行体育锻炼。
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1731人,按人口平均每3800多人才有1名指导员,锻炼的科学指导能力较弱。多数人群锻炼形式较为松散,来去自由,这也为群众体育科学的指导,带来了困难。
在健身指导科学化的现代社会里,经济发达的省市已逐步建立起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这套系统的建立,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接受医疗服务的情况以及职业特性等综合因素,提供心脏功能、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靶心率、身体水分、蛋白质、肌肉、脂肪等多项指标科学详细的报告,用以指导人们科学健身,建立健康档案和开设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提供科学指导。对实施国民体质测定制度,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将国民体质状况指标收人国家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起到关键作用。而我们目前建立这套专门系统的(专门场地、设备、人员)的条件还远远不能具备。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市体育局党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剖析。从客观原因来看,我市是农业大市,人口众多、经费投入少、发展不平衡,体育基础差,场地设施落后,制约了我市群众体育发展。从主观上,也就是体育行政部门自身上找原因,可以总结概括为三句话:一是站位不高。仍然存在着就体育抓体育,就工作谈工作等问题,没有很好地树立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抓体育、围绕中心干体育的意识;二是思路不宽。思想还不够解放,争先进位的意识还不够强,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的程度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符合,用老办法解决问题的多,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少,促进发展,加快改革步伐的信心和勇气还显得不足;三是把握不准。对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维去认识和剖析,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审视和解决还不够。
三、对策及思路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查研究,市体育局党组进一步明晰了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设和完善形成覆盖全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现我市体育科学、和谐发展: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育场地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缩小区域间群众体育发展差距,基本建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和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保障城乡居民享有最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大力发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学校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和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进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幅显著;加强群众体育队伍的培养,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在培育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上下功夫
创新宣传方式、注重宣传实效,加强群众体育宣传,把群众体育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全民健身条例》和《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实施这一契机,加强和新闻界的广泛合作,通过建设科学健身科普画廊、开放面向群众的专题讲座等形式,做好普法宣传;通过全民健身重大活动,做好重点宣传;通过推广健身知识和方法,做好普及宣传;通过总结全民健身的经验,做好典型宣传;通过现代媒体手段,做好网络宣传;通过用体育彩票公益的公益作用,做好社会宣传。通过集中的宣传,引导群众、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来。引导社区、乡镇、学校大力开展全民健身竞赛表演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我运动、我健身、我快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完善组织,增强功能,在群众体育组织化、规范化上讲实效
始终强化政府“增强人民体质”的职能,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形成政府、社会、单位、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格局。推动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开展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实施,发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发展群众体育中的组织作用,建立健全种类体育协会、文体中心、体育指导站、俱乐部等多形式、多层面的社区体育组织网络,行使对群众体育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好社区体育的各种资源,联合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并逐步扩大网点,形成体育服务体系;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的同时,发动中小学教师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尤其是针对农村体育、青少年体育的薄弱环节,不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乡村农民、学校老师中的覆盖面,保证社会体育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生活化,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三)尽快立项兴建xx市体育中心,在建设体育基础设施上求突破
面对我市体育设施十分落后的局面,我们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我市加快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提速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政府对群众体育事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尽快立项开工兴建xx市体育中心,近期内建设市莲湖风景区体育中心,远期规划xx市秦潭湖体育中心,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市综合训练馆工程,早日改变我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全省“垫底”的落后局面;继续加大对城区生活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规划力度,城区新建小区按照规划设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已建小区要尽可能想办法对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行改建,依据法律法规把群众基本的体育权益保障好;多途径扩大群众体育设施规模,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群众体育转移。倡导全社会共同兴办群众体育事业,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开放现有体育场地设施,针对群众体育健身设施不足与现有设施利用率不高并存的矛盾,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加大体育系统的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积极主动争取教育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打破学校、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部门所有制,缓解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不足的矛盾;积极扶持规划、园林等部门,在公园、绿地、广场等地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争取十一五期间建成莲湖风景区体育中心内各项体育设施。通过努力,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体育场地设施,满足健身需求。
(四)科学指导,规范运作,在深化群众体育改革创新上出精品
针对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愈加科学化的趋势,积极开展提高体育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国民体质监测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加强健身指导,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的指导方案。让群众学会评价自己的身体健康,根据自己的职业状况,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开展涉及增强群众体质的保健、康复的咨询和服务。根据城乡差异,科学安排不同的健身方式和指导方法。让群众热爱体育,享受享受科学健身带来的成果。不断创新全民健身活动模式,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战略。结合“山、水、人、文”做好文章,彰显特色。挖掘我市民间传统体育资源,扩大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对外宣传和国际、国内间交流。打造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有创新、群众参与面广的品牌活动,引领全民健身运动创新发展。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7
一、 调研目的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让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可持续、均衡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对全镇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设、体育艺术群体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器材、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采取的促进策略与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冷水镇各中小学、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1、问卷法:
调查体育艺术教师师资队伍状况;经费投入;未来7年发展规划。
2、访谈法:
与体育、艺术教师、校领导、办事处教研干事及学生面谈。
3、观察法:
看档案资料;看场地、设施设备;看器材
三、调研综述
(一)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发展成绩
1、开齐开足了课时,严格组织管理
调查发现,全镇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教学管理的依据完全来源于上级下达的指导性文件,各校体育艺术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下设由主管副校长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校均开齐开足了体育艺术课时,并把体育艺术活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做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实,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实群体活动,竞技成绩、艺术成果喜人。
全镇各校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两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克服场地、器材、经费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学生群体活动,做到有时间保障,有训练内容、方法,有训练记载,充分调动了义务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以体促智,以体育美,以体育乐的目的。“课外一小时锻炼活动”开展率达100%。
各校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及运动队训练达98%,俱乐部式的体育艺术教学法模式营造了生动、活泼、友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各校坚持举办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展月或季体育艺术活动,如“三大球”、“三小球”、广播操、拔河、踢毽子、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等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在参加各级体育、艺术比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体育艺术教育设施简陋,但成果喜人。
3、体育艺术教师素质迅速提高,稳定教师队伍
冷水办事处积极响应国家、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争取指标先后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到武汉等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体育艺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创建平台,落实体育教师服装等有关待遇,并在评先晋级中优先考虑。真正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我镇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艺术教师地位不高,编制不足。
调研中发现,我镇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人均每周上课在14—18节不等,但额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纪课改的要求,义务教育学校1—2年级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保证每班每周4节体育课,其它年级3节体育课。目前体育艺术教师编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村小师资严重匮乏,学生只知道上体育课就是玩。
从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仅占5%,而高级职称为零。从社会舆论看,虽然近年来反复提倡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实际落实还是远远不够,存在的差距还很大,轻视体、音、美和对体育艺术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多数学校在评先评职时不能够考虑体、音、美学科的特殊性和艰苦性,晋级评优存在偏重文化课教师的现象,体育艺术学科教师评高级职称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体育艺术教师被迫转岗或下海,造成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2、资金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失修。
冷水镇义务教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财政困难,尤其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经费严重短缺,致使学校体育艺术不能很好开展。调研发现,许多学校体育艺术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遇的1%。有的学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艺术工作不够重视,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给予解决。
部分学校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不够科学,部分设施被占用,体育艺术设施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由于养护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设施的使用寿命,致使器材频繁损坏,甚至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春、秋、冬多风季节,各校体育场地扬尘现象严重,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三)促进体育艺术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1、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资培训。
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体育艺术的开展给体育艺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艺术,更要有突出的学识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风范,还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法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知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加大体育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教育部门应把体育艺术教师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一方面要抓住“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工作,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到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校际相互观察、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职体育教师和有兴趣的富余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和函授状大队伍。提倡校际之间教师相互聘任。促使他们更新知识,增进专业教学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使体育艺术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积极性,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2、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中规定的体育经费,努力达到全国平均,在经费的'使用上,每年应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实解决有些领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计划但难以落实的问题。
在教育经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艺术经费增加创造了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也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集经费,迅速改变学校体育艺术遭遇严重短缺的局面。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校体育艺术场馆设施不被侵占,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的配置,从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翠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运动场景中,去奔跑、去跳跃、充满生机和活力地成长发展。
3、重视群体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形成。
实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仅重视体育艺术课程教学而且还应重视群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的训练等群体教育,坚持每年举办两次田径运动会制度,积极组织“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师生体育、艺术汇演活动。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校的群体活动。建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艺术俱乐部,组织多种运动项目的课外训练运动竞赛,并以“体育与艺术”“积极生活”为主题,有计划的开展体育艺术节等活动。建立群体教育的评估标准,把体育艺术群体活动作为对学校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艺术认知水平、体育艺术素质、体育艺术能力和意识着眼,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新体系。将体育艺术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课内、课外、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采用教育部门、体育艺术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多边互动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4、加大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
体育艺术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艺术的目标,国家教育部把体育课改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是我国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临新的教育观念、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体育艺术课程必须加大改革和建设的力度,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修订体育艺术课程计划,使体育艺术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弹性化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实践能力和体育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终生体育艺术思想形成和发展。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互动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艺术教学环境。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8
一、xx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xx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2022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022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xx城市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棋牌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xx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二)正常业务工作经费缺乏,导致活动开展较少,难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体育管理、业务人才紧缺,出现断档现象;
(四)文化产业发展路子窄,难予形成规模;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难予面面俱到,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xx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对策
对今后如何实现文化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建好“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启动一中心(即体育活动中心),9乡镇都有达标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建成县、乡、村配套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
(三)县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人都有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每年下乡演出10至15场,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五)县城广场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月都有一场广场文艺演出,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市场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满意。
(七)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值逐年有明显提高,力争到2022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让文化产业成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相关内容,国民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
家乡体育发展调研报告9
为了解我市体育产业的运行情况,根据市政会议题安排,教文卫体委员会于20xx年6月中旬,在市政协副主席彭皓方的带领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就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用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有关地区、单位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比较详细地了解了我市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市体育产业基本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需求逐年增加,体育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正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我市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对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开发体育竞赛与表演市场、发展体育用品业及体育彩票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体育健身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假日经济的发展,使休闲体育在我市悄然兴起。为身体健康而投资,为锻炼身体而消费,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生活需要。除传统体育活动以外,休闲与户外体育活动,如登山、高尔夫、保龄球、网球、乒乓球、健身操等日益赢得人们的青睐。目前,呼市已正规注册的单项协会共有31个,俱乐部38个。有游泳馆(池)20家、台球厅68家、跆拳道馆20家、武术馆3家、轮滑培训班9家、健身俱乐部20家。其中,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发展势头良好,已在我市开设了3个馆。此外,各地区、单位和民间组织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这些活动直接拉动了体育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2、积极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我市在采用市场化方式举办赛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依托圣奥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举办了圣奥产业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与博茨瓦纳国家男子足球队比赛、中国国奥队与叙利亚国家队的国际男子足球赛、全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体彩杯全国拔河精英邀请赛、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等国际、国内的大型赛事。
3、体育用品销售市场日益繁荣。由于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各种体育用品需求日益旺盛,促进了体育用品销售市场的快速发展。2022年,我市限额以上企业体育、娱乐用品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 18.5%。目前,我市有体育用品经营商户400余家(包括各大商场体育用品销售商户),主要以销售体育服装为主,体育运动器材为辅。在新华大街大统体育用品广场和在文化宫街的体育服装销售网点已形成我市较为集中的体育用品销售市场。
4、体育彩票销售态势良好。2002年以来,我市体育彩票销售收入总体上呈逐年递增态势。目前,全市共有体彩销售网点474家。2022年,在自治区销售量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呼市体育彩票销售量达到1.33亿元,全区排名第二,位列xx市之后,超越了一直在我市前面的xx市,实现了新的突破。十一五时期,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量累计达5.5亿元,提供体彩公益金近4000万元,有效地弥补了首府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不足。
5、体育培训业和场馆运营相结合。开业运营一年的呼和浩特乒乓球训练中心,积极探索训练中心与俱乐部合作管理运营机制,将全民健身、后备人才培养和市场化运作赛事有机结合,为场馆经营机制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已举办各级各类赛事31次,接待健身群众1.8万余人次。
6、体育设施建设运营情况。20xx年、2022年我市分别投资6.4亿元、6500万元新建了呼和浩特体育场和呼和浩特乒乓球训练中心,xx区、xx县相继投资兴建了多功能体育训练馆,托县新建了标准丙级体育场。20xx年国家体育总局投入体彩公益金150万元,为xx县配套8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186m2的雪炭工程综合健身馆,可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室内运动。
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是经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及旺盛的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市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主要作法是:
1、领导重视,强化措施。市政府多次组织调研、学习,召开专题讨论会,倾听体育经营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并调整机构,设立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体育产业开发指导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及《xx区体育市场管理条例》精神,制定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开发的办法、措施,使我市体育市场的经营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宣传,不断提升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国家整体发展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我市积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不定期进行宣传。充分利用体育公益广告、网站,宣传呼市体育、公布产业信息,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关注体育、参加运动,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浓厚的市场氛围。
3、积极应对,规范管理。一是体育彩票作为我市体育产业的龙头,市体育局认真研究和细分市场,对网点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分级管理。二是改善了市体彩管理中心的办公环境,并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三是采取措施,有效应对。重新规范和划分了即开型彩票销售网点,落实网点管理职责,提升服务水平档次。四是推出了奖励办法,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各项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4、引入市场机制,增强运作能力。在管理和运作上逐步改变以往主要由政府办体育的格局,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促使市场开发和市场运作能力不断增强,为呼市在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现已初步形成了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承办赛事水平不断提高。各体育协会在市体育总会的指导下,承办赛事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2022年各单项协会自筹资金100多万元,举办台球、网球、象棋等全国及区市两级赛事30项70次,参加人数达1.3万人次。
6、整体规划,合理投资。全市体育中心进行整体规划。一是专门研究市游泳馆、市体校和市体育局办公楼新建搬迁问题。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学校翻修了田径场、铺设了塑胶跑道;投资近700万元对呼和浩特体育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并投入使用,该中心被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投资30万元对占地面约1000㎡的沙土老年门球场等。三是加快更新改造。投资700余万元为人民体育场铺设人工草坪8000多㎡,翻建塑胶跑道 10600㎡;更新了已使用20年之久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四是为百姓创造更好的健身条件。今年在市四区和五个旗县、青城公园安装了32套健身路径。为乌兰夫纪念馆、xx区公园、新华公园安装11套健身路径。目前全市已安装全民健身路径220条。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呼市体育产业虽然有新的起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总体上还是仅处于发展阶段,其自身价值潜力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对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待提高。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用地、政策、招商引资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也未能统筹规划。二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重视体育产业。在我市的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型体育消费,即购买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体育报刊、杂志等占了整个消费的重头。人们用于购买门票,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观赏型体育消费和人们花钱用于参加各种体育训练、健身休闲的参与型体育消费明显不足。目前,我市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体育消费水平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三是消费结构不太合理。实物型消费比重过大;消费群体比例不合理,其中青少年和老年人形成消费主体;农村人口体育消费普遍偏低。
2、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呼市的体育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体育市场管理队伍没有真正建立,高素质的体育市场管理人员缺乏。我市及旗县区各相关体育部门虽然在机构上比较健全,但实际上各县、旗、区体育市场管理机构缺编严重,现有人员大多身兼数职,缺少专项经费,对各地的体育市场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3、体育产业链条短而无特色。我市体育产业主要局限在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销售等几个传统项目上,产业链条延展不够。二是体育产业经营规模小、结构单一、档次不高,缺乏综合性、集团型体育经营企业,未能形成较强竞争能力和市场集聚效应。
4、体育产业市场管理不规范。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涉及体育、工商、税务、公安、消防和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但目前国家尚未颁布有关体育产业市场管理的行政法规和配套政策,导致一些经营项目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甚至于恶意压价等现象的出现,扰乱了整个体育市场秩序,对整个体育市场的培育很不利,制约着我市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5、城乡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全市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场所不仅在市区分布不均衡,在农村更少。旗县、区大多至今仍没有专门的体育用品商店,有体育用品经营也是兼营,而且大多是规模小、品种少。
6、体育产业发展与旅游、经贸、会展等行业的.有机结合上还有待加强。我市体育旅游目前基本上是空白。在经贸、会展、招商、引资、拉动旅游发展体育产业等方面的开发上,还有待于继续加强与开拓。
三、意见和建议
1、继续提高思想与认识。一是从思想上树立新理念。各级领导应把体育产业发展置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去思考。二是遵循市场规律与运作。我市体育部门和有关部门应继续转变观念,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真正做好管理服务,积极引导,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2、出台优惠政策。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在税收和准入条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鼓励各种资本进入该产业。在当前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基础上,可以把体育产业作为全市优势行业、先导先行优先发展,把体育产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3、加大经费的投入。一是在十二五期间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预算和体彩公益金。二是广泛发动社会赞助和捐赠。三是进一步争取上级体育项目投资和资金补助,实现体育经费结构的多元化。
4、探讨体育与旅游等相结合的新途径,不断拓宽体育产业面。一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于创新。作为首府,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还需开拓。呼市地处内蒙古高原, 北靠大青山,南依土默川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组织大型体育赛事。内蒙古民族体育项目资源十分丰富,如田径、球类、摔跤、柔道等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柔道、摔跤、长跑等更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影响深远。我们应立足本地特色、打造品牌,积极建设呼和浩特文化体育旅游圈。比赛本身不一定挣钱,但靠旅游消费却可能赢得更多的收益。二是城市休闲体育发展势头迅猛。休闲体育巧打文化牌,休闲体育与文化血脉相连,彼此交融、相辅相成。如云南的少数民族民间体育就充满休闲、观赏趣味,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基因之一,很多民族民间体育可以植入城市休闲体育领域。如内蒙古的安代舞、赛马、射箭、博克等传统项目,都可以使都市人群在练习和娱乐过程中就能了解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并促成传承,让人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内心感受并从中获益。
5、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市体育产业方面,在经营管理水平上,既懂体育,又懂市场经营管理、且善于商业化运作的人才非常匮乏,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应有的市场管理知识和技能。整个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处于粗放、松散的状态。应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策划的高层次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评估体系、激励机制。
6、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信息交流机制,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目前我市体育经营单位和企业都以相对封闭的形式自主发展,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与有效利用。投资行为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特征,不利于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健全我市体育产业信息交流机制,在本部门网站尽快完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增添新内容,扩大交流面。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建议统计部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
7、近年来,我市用公共资金修建了许多体育场馆,应坚持向广大公众开放。现有的体育场馆周边,多用于开办洗车房、饭馆等,应充分利用,想方设法让周边房产物尽其用,为发展健身、培训等体育事业服务,使公共设施真正大众化,并对社会开放。
8、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发展体育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的组织和个人投资体育产业,开办各类体育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经营性实体。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展体育的合力。另外,体育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的独特作用不可小看。以体育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企业、人员共同发展,让他们开拓更新的创业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