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0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二、调查对象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分别对五年级的七个班级及六年级三个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编写高效的导学案。

  2、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大胆交流、展示。

  3、如何有效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年级组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小组组建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四至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建立组长、学科长组织,确定固定的合作学习伙伴。由学生制定组训和奋斗目标,确定组长学科长职责等。

  2、确定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及要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为确保导学案编写质量,我们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研读课标、教材、资料、研究学情——主备课编写——集体讨论——修改——组长审核定稿。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3—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我能记住、我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3、让孩子出错,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课堂中,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好学生”,而大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充当观众。受传统教学师道尊严的影响,我们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对老师总是有一种畏惧感,他们担心自己可能会出错,会受到批评,因而总是战战兢兢,课堂上不敢说也不愿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停滞了。因此在课改初期,常常在交流展示环节出现冷场的情况。孩子们你推我搡,都不愿意站起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课堂就是你们犯错的地方。不要怕说错,只要站起来说了,你就已经是在学习了,就已经值得肯定了。”因此,一开始,课堂上不管孩子说错说对,只要孩子发表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都会给予他最热情的鼓励,别的孩子也会送上最热烈的掌声。慢慢的,孩子们消除了心理上的戒备,他们的心情完全放松了,思维也变得活跃了,课堂上常常上演“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好戏。连那些一开始走上讲台,便会手足无措,面红耳赤,甚至还会微微发抖的孩子现在也已经都变得能够侃侃而谈了。

  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对话,让子彻底信任你,把你当朋友,卸下思想负担,,敢想敢说,这是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基础的一步。

  4、捆绑式评价,增强小组凝聚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铁打的小组,流水的班。”建立小组之后,我就告诉孩子,从此你们六个人就是一个小集体了。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将直接影响到小组的评价。,我把学生按优中差分A、B、C三类,在课堂展示中,不同层次的小组成员的分值不同,A类学生最低,C类,B类学生居中。在评价中,我做到:“堂堂有评价,天天有评比,周周有奖励,月月有汇总。”每节课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给出得分,每天评出总分前三名。一周进行一次汇总,在下周一的班会课上对上一周评出的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奖励,优秀小组可以在适度的范围内对老师或别的小组提出一个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汇总,优秀小组的组员会得到一封老师写给家长的表扬信,会让家长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这样学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他们都要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原来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当看到自己为小组加了分时,他们会欢呼雀跃,会更加信心百倍,课堂上也更加活跃了。而别的组员也会倾注更多的心血去帮助自己小组的C类学生,C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积极。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学习已经不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之下了,他们已经逐渐转变为自觉地行为,他们是在为小组而战,为荣誉而战。

  有了学习的自觉性,课堂上的学习便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实效性会大大提高

  5、谦虚的请教,让孩子当老师

  在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能不开口尽量不开口。各个小组之间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老师只是隔岸观火,只有当他们辩不明白的时候,老师才做以点拨指导,在你来我往的争辩中,学生会感受到课堂的活力和学习的乐趣。他们会觉得课堂不再是一池死水,而是一道倾泻而下的瀑布,那么壮丽,那么富有激情。老师时不时的装一装“傻”,把孩子当老师,去向他们请教问题。孩子们很乐意当老师,他们很乐于教别人。为了教好教会别人,他们会在课前自己主动去学很多的知识。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便会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学习的深度和精彩度便会大大提升。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效营造出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氛围,真正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提高了我们对课改教研的认知能力,也提高了我们实习小组的调研能力,更加方便了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别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文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五、六年级各班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调查1:下列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你最喜欢( )

  a、同桌合作交流学习 b、左右四人合作交流学习

  c、把全班学生打散,重新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选择a的占39.4%,选择b的占32.4%,选择c的占28.2%。具调查,尽管同桌或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人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调查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在小组内的表现是( )

  a、积极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 b、听同学交流发表意见,自己不好意思说 c、不敢说或怕自己的意见错了被组内同学指责

  选择回答a的占71.8%,回答b的占21.1%,回答c的占7.1%。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调查3: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 ( )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76.1%认为有,18.3%认为没有,5.6%认为无所谓。虽然调查结果多数同学认为合作学习时小组合作有的分工。但在实际合作小组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合作学习前虽然进行了分工,但大多同学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调查4: 你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 )

  a、马上 b、独立思考后 c、无所谓

  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53.5%,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43.7%,无所谓占2.8%;

  从调查结果看53.5%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小组中缺少积极讨论和争辩机制,学生容易人云亦云。

  调查5: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 )

  a、听学习优秀同学的 b、记录下来全班讨论 c、听老师的 d、不了了之

  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18.3%,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的占45.1%,选择听老师的的占33.8%,选择不了了之的占2.8%等情形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合作起来。

  (5)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

  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

  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避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

  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致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调查人:xxx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