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通用5篇)

时间:2024-12-02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是怎样的呢?邓稼先的事迹大家了解多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

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精选篇1

邓稼先,邓石如的六世孙,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邓稼先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毅然回国。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精选篇2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现代著名美学家、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与同时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并称为“南宗北邓”。邓以蛰一生淡泊名利,从不以权威自居。他曾居住的北京四合院中,悬挂着“松风水月”四个大字。邓以蛰以此横幅提醒自己与家人,为人当如松风那样清朗,似水月那般明洁。由于亲身经历清朝腐败、军阀混战、列强欺凌的时代,邓以蛰一生最大的期望就是“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强盛”。他鼓励当时尚未成年的邓稼先:“稼儿,为了祖国的强盛,你要立志学科学,将来报效国家。”邓稼不负所望,成为了报效祖国,为国奉献的科学家。

作为父亲视孩子如掌上明珠,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他却选择了“不作为”。女儿邓志典还不到十五岁时,就到了内蒙古建设兵团。一个女孩,独自离开家,去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做父母的有多少放心不下。邓志典到内蒙古后,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厂当工人,一干就是四年。期间,一次核试验完成之后,邓稼先放弃了回北京休息的机会,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又步行二十几里去看望女儿。他给志典带去了几听肉罐头,那是他在戈壁滩上节省下来的营养品,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吃相,他心里泛起了一丝苦涩。以邓稼先的“国宝”身份,可以有很多办法把女儿接回来的,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的女儿是研究所中最后一个按政策回到北京的。回城后,志典在一家皮件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制作工人。

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精选篇3

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巨人,却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他出生时,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社会局势动荡,小小年纪的他,看到国家被人欺凌,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

那时他就发誓,要科技强国,之后,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邓稼先前往美国深造,在他出发前,他的朋友袁永厚悄悄跟他说:“新中国的诞生,不会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天快亮了!”

邓稼先点头,他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科技强国,所以在美国的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要在“天亮”前回国。

在争分夺秒地学习下,他只用了1年零11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年仅26岁。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1年,但国际上的帝国主义却在经济和政治上遏制我国的发展,企图把我们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中国召唤海外的科学家,回国一起建设新中国,而邓稼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果断地放弃现有的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

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精选篇4

“你听说过邓稼先吗?”

上世纪80年代,杨振宁在中国向一名从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问。见对方摇头,杨振宁极为震惊,说邓稼先为国家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中国学核物理的大学生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

那是因为,出于保密的需要,“邓稼先”这3个字不能和核武器有联系。直到1986年他去世前一个月,“解密”工作才展开。

1996年7月29日,中国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核试验,并宣布从次日起暂停核试验。这一天,是邓稼先去世10周年。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一天,是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对他的怀念,这样深切地铭刻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无数个细节里。

邓稼先的妻侄许进,这些年来一直在宣传“邓稼先精神”。他经常要回答的问题是:今天我们要从邓稼先身上学习什么?“我们有权利追求美好生活,邓稼先当年不顾一切奋斗,目标就是让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过得更好。但是,一旦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我们能够服从国家利益,这就是学习邓稼先的意义。”

邓稼先伟大人物事迹精选篇5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是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默默无闻地为中国的核武器奋斗了28年,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研究设计的总负责人——“两弹之父”。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强迫中国学生举旗上街庆祝“他们”的胜利,正在读高中的邓稼先怒不可遏,将日本国旗扯碎,踩到脚下。父亲担心邓稼先遭到迫害,安排他前往昆明,临行时叮嘱:“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邓稼先牢记父亲嘱托,立志科学报国,为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他考取了留美研究生,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深造。他表示:“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在28年的时间里,他一心扑在祖国的核事业发展中,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飞机空投氢弹成功、地下核试验功……他一次次站在最危险的地方,一次次舍生忘我,只为了祖国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占据邓稼先脑海全部的仍然是中国的核事业,忍着病痛和核物理学家于敏共同书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书》,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临终前,邓稼先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